网络游戏对我们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的危害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435&&&&更新时间:&&&&文章录入:admin
]&&&热&&&&&★★★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而导致无心向学、荒废学业、引发犯罪甚至猝死于游戏过程中等报道常见于媒体,业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认识其造成的危害,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就这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玩电子游戏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1%,其中83%的人喜欢玩,3%的人成瘾。吸引青少年学生玩电子游戏的原因很多,使他们沉湎其中的原因主要以下几方面。
1、心理因素
电子游戏成瘾,从心理学来解释,首先是阳性强化作用,即行为后果有明显的“正性奖励作用”,使行为获益,从而使该行为的频率增加。操作游戏中的角色和情景获得好的成绩,得到某种奖励,或物质或金钱等的替代品,行为的后果以直接的物质利益的形式得到体现;精神上的胜利感,战胜对手的满足,潜意识的攻击本能得到象征性的释放;在游戏中的成功,使他产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和体验。这些物质的、心理的、情绪水平的强化作用,使游戏行为进一步增加。  
阳性强化在电子游戏成瘾的初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当电子游戏成瘾后,对现实的适应功能明显受损。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常使他们感到自己丧失对生活的控制力,摆脱这一状况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再回到电子游戏中。把玩电子游戏进一步发展成为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唯一手段,这就是阴性强化作用。这种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致使电子游戏成为具有高度成瘾倾向的活动。  
电子游戏大都有引人入胜的画面、音响效果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让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与刺激体验。电子游戏的更大魅力在于它具有交互性,玩游戏的人可以通过操作,干预和改变游戏的进程或结果,从中体验到在现实社会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和智慧,得到在现实社会得不到的自我肯定及社会肯定,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2、社会因素
青少年学生的父母望子成龙,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而能提供给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娱乐场所太少,他们往往就会从电子游戏中去寻求释放,因为电子游戏具有易上手、趣味性强等特点,成为他们释放压力、舒缓紧张神经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父母为他安排了一切,他们只需要沿着父母铺好的路走,即使有的充满了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但父母也要将他拉到为他铺好的路上来,他们就在这条完全不知道终点的路走下去。对前途的迷茫使他们失去了上进心。对未来的茫然和畏惧,没有一个足以让人奋发的理想,没有一个可以自律的动力,使他们只有在电子游戏的虚幻世界中才能找到自我,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学校同学之间竞争激烈,缺少与伙伴间的协作,在家里与父母沟通交流很少,而玩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也是日常的话题之一,因此他们会把玩电子游戏作为摆脱孤独、寻求伙伴的重要手段。
3、其它因素
许多网络游戏开发商为了吸引青少年对网络游戏产品的注意力,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在游戏中增加砍杀、枪战的暴力血腥内容,进行了一些鼓动性引导,比如宣扬玩网络游戏可以成为“职业玩家”,能够获取很高的报酬等,诱使更多青少年“投身”网络游戏。&&
二、沉湎游戏,有害无利
适度地玩电子游戏可以训练人的手脑配合能力,起到开发大脑、提升智力的作用;可以激发钻研、创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但是,青少年学生由于社会认知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沉湎于电子游戏会带来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伤害,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等。
1、有损身体健康
一些医务专家认为,长期沉湎刺激性的电子游戏,长时间高度紧张,很可能导致“超限抑制”现象,使其电脑以外的“兴奋灶”减少,会对周围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增加眼睛的负担,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2、易造成心理异常
现在的独生子女本来就与他人缺乏沟通,如果沉湎于电子游戏,更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减少人际间交流,因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的孤僻,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同时在电子游戏中,充斥其间的大多是带有暴力倾向和破坏性质的游戏规则与画面,打打杀杀的激烈场面让玩游戏的学生们感到无比的刺激与兴奋,长期玩这些内容的游戏极易使他们的性格感染上凶狠与残酷的色彩,出现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情绪低落、志趣丧失、烦躁焦虑不安、精神萎靡,丧失人际交往能力,行为异常等。一些带有色情倾向的游戏内容则更是严重地玷污了孩子们的心灵。
3、模糊道德认知
网络游戏内容多是“攻击、战斗、凶杀”,青少年长期在虚拟环境中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识,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不同,认为伤害别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以残忍手段进行盗窃、欺诈,直至施暴犯罪。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4、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许多青少年学生痴迷于电子游戏,满脑子都是游戏中的升级、“装备”、“秘籍”, 不仅耗费所有的课余时间,而且开始厌恶现实中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普遍下降,直至逃课、逃学,有的甚至辍学。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减少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要减少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只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有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优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1、家长们要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追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长的疏于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晨报》日发表的调研报告中显示:近一半(49%)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电脑游戏,27%的家长对孩人玩电脑游戏不管不问,19%的家长虽知道孩子玩电脑游戏,但不知游戏的内容。另有54%的学生对家长隐瞒了自己玩游戏机的情况。许多家长在孩子用电脑的过程中,情况不明、管理不严、方法不当。为预防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家长们应该采取正确引导和积极预防的方法。
首先,要端正认识。纠正“我的孩子从不玩电脑游戏”、“孩子适当的玩玩游戏没什么问题”、“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没时间玩电脑游戏和上网”等错误的认识,认识沉湎于电脑游戏的危害性。
其次,要注意孩子上瘾的警告信号。即孩子出现过度疲劳、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们疏远、不服从和反抗等。
最后,要干预上瘾的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统一战线,否则孩子会寻求中立或亲近一方的支持,甚至利用父母之间的分歧为他摆脱监督寻找机会;不要指责孩子,要让孩子切实感到你的关心,这种关心不是专门针对他玩电子游戏,而是为他整个生活和学习考虑的;和孩子交换意见,并针对他的问题和他一起制定一个使用电脑的计划;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的房间,而应摆在一个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利于降低孩子玩游戏的频率和时间;鼓励孩子参加其他活动,填补孩子的空余时间,用现实中有趣的活动来替代电子游戏;如果家长和孩子很难平心静气地在一起制定方案,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外界的帮助,如相应的治疗机构和心理医生,他们都会给予更专业、更有效的指导。
2、学校要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措施
&&& 解决学生沉湎电子游戏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堵的办法,更好的思路应该是疏。不同的学校针对各自的情况可以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
  第一、要向学生讲清道理,从思想上进行疏导。教师要摸透学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原因,讲清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沉湎电子游戏对身心的危害及对学习的影响。教育学生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让学生意识到今后的命运与现在的作为密切相关,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紧迫感、危机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便树立起改变这一不良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闲暇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培养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
  第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任务,把抓学生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习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学校的团组织、学生会及各班要统筹安排,把正课时间、课余时间甚至休息日充分利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开展各类专题竞赛,根据不同兴趣成立多种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把那些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吸引过来,而且还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
第三、应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沉湎电子游戏这一不良行为。单纯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的约束是切实有效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就制止学生沉湎电子于游戏问题订出规章制度,也可以纳入学生操行评定当中。作为教育者,对于违章学生,教师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和适当的处罚(非经济性罚款);同时,又要抱着育人的目的,避免对学生进行恶意的斥责、打击与体罚。
3、全社会要重视沉湎于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危害,采取相应措施,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政府应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加速少年宫、科技馆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严格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管理,禁止示成年学生进入,因为仍有许多网吧违反国家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且超长时间营业,让孩子避开了学校、家长的有效监控,给青少年提供了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机会”,要彻底清除关闭学校周围的非法游戏厅。
&[参考文献]
[1]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林臻.你骗不了我DD数字少年行为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编辑姓名&所有栏目教务在线&&├&教务公告&&├&教务动态&&├&职能条例&&└&招生就业班主任网&&├&学生科动态&&├&学工荣誉&&├&班主任主页&&├&卫生合格学校评估&&└&学生资助友好往来&&├&国内&&└&国际校园新闻教学科&&├&舞蹈科&&├&音乐科&&└&文化科思政德育&&├&党校&&├&团校&&└&创先争优评估办&&├&教学水平评估&&├&国重评估&&└&示范专业评估教学科研&&├&2005年附中德育成果&&└&2004年附中德育成果&&
相关文章: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全部文章目录:【】&&&&&&&&【】&&&&&&&&&&【】&&&&【】【】&&&&&&【】&&&&&&【】&&&&&&【】&&&&文章总数统计:<font color='#FF&篇下载总数统计:0&个图片总数统计:<font color='#FF&幅注册用户统计:<font color='#FF&名
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 版权所有 &
电话:(FAX)& &
地址:南宁市教育路7号
邮编:530022热词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游戏对少年的危害
小故事网 时间: 作文字数: 300字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游戏对少年的危害》。
同学们,现在非常发达,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的用处很大,它能像老师一样,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和同学交谈,查到一些使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玩电脑游戏可以锻炼、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和手脑的快速配合能力,可以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得到快乐。
但是,玩电脑游戏,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玩弄电脑游戏的时间过多的话,那么我们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必然会大大减少,学习成绩不下降才怪呢!
其次,玩电脑游戏,尤其是长时间的玩,对我们的视力和健康都十分有害,当你沉迷在电脑游戏带给你的快乐时,你的视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地衰退,等你最后醒悟时,已经来不及了!可能还要搭上你曾经拥有过的健康身体。
再次,玩电脑游戏,也许的确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好处,但是,好处与坏处权衡起来,我认为,玩电脑游戏,是弊远远大于利的。所以,我规劝那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同袍们,为了自己的将来,请快快远离电脑游戏吧!
对作文的表态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摘要】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原因 对策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分析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网络成瘾&的概念,于1994年由美国纽约市心理医生伊凡.金伯格最早提出的。在临床上,网络成瘾是指患者对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而产生的心理性不适。具体表现为:对网络操作的时间失控,随着兴趣的增加,欲罢不能,难以自拔,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患者早晨起来后,会有一种立即上网的渴望;有关网络上的情景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沉湎于网上自由交谈或网络互动游戏,而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人际关系淡溥,交际范围逐渐变小,重者出现孤独和忧伤、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症状。最初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冲浪,以后发展为身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网络成瘾的患者呢?美国学者杨格,修改了赌博成瘾的10个标准,保留了其中的8个作为网络成瘾的诊断指标。但是,学者比尔德认为,杨格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他进行了修改,制定了&5+3&的诊断标准。其中的前5个标准是:是否沉湎于网络;是否为了满足而增加上网时间;是否不能控制、缩减上网时间和停止使用网络;当缩减上网时间和停止使用网络时,是否会感到疲倦、忧郁和痛苦或易怒;实际上网时间是否比原定的时间长。这是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必须满足于后3个标准中的1个:危及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生活;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他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或减轻精神困扰。只要满足上述&5+1&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率达到81.3%,有7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上聊天,有4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1 学校因素。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1.2.2 家庭因素。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1.2.3 社会因素。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87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经常光顾色情网站。网络色情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再有,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但是学校周围的网吧,夜间12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1.2.4 自身因素。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网上聊天可以在让青少年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给了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交往方式;网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视大片,新颖的网络小说对青少年也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这些娱乐项目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认知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无疑是致命的吸引,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上网,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网瘾。同时青少年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寻求感情支持,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活不顺利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而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实际遇到的困难越无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另外,青少年人生目标不明确,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导致其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一些同学将上重点大学,重点高中,作为学习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学生便不知还要学什么,怎样学,感到无聊,便上网去打发时光。2.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成瘾者因为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花费大量时间上网。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2.2 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2.3 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学生中,至少有1/3的学生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2.4 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3.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分析通过对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二是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网络使用的特点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而对&网瘾&免疫。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3.1 学校要为中学生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中学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另外,学校要注意和家长联合。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同等重要,网络成瘾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教育失败的共同结果。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家庭的作用。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类似网络成瘾的苗头,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同时和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发挥家校系统综合的教育作用。这是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基本思路。3.2 家庭方面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据调查,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3名或前5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了,那么他们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不是逼他们走向网络世界。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有必要逃避;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就算要逃也是无处可逃。所以父母阻止孩子上网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监督。家长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允许他上网,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比如,限制上网时间;未成年人若无成人陪同不得与网友见面等。家长还应经常检查孩子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引导。当发现网络成瘾中学生时,家庭和学校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打骂,而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甚至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幻想、抑郁等,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接受住院治疗。3.3 社会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中学生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中学生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要对&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参考文献[1] 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健康心理学, 2003, 11(5): 398-400.[2] 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81-283.[3] 殷建中.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