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崛起与2003年的2003抗击非典视频有关吗

马云逆袭背后的十道槛--百度百家
马云逆袭背后的十道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别眼红马云,看看你能不能像他一样跨过这十道槛?
阿里巴巴集团即将创下全球融资纪录,自己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草根创业者平台。不用说,无论哪个标准来看都是风头无两。不过俗话说的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阿里巴巴和马云本身也是草根创业的典型。从屌丝逆袭为“外星人”,当中的苦难有谁知?换句话说,要比富马云比你富,但要说比惨你也未必比的过。在这方面,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一、至少有2次求职因为外貌被拒
几乎所有人看到马云都会印象深刻,因为像外星人ET呗。现在任何人包括马云都可以以调侃他的外貌为乐。但回到20多年前,马云没少为外貌发愁。且不说高考考了3次,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他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特征被拒绝,说白了就是:丑!
问题是,长成什么样,马云决定不了啊。世界就是这样:至少他永远失去了进入酒店行业这个梦想。
对了,他后来找到一份零工,去踩三轮车给人送杂志去了。
二、翻译社靠卖袜子来补贴
和朋友一起创办的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最初的创业。这家杭州第一家翻译社一开始就面临窘境。第一个月收入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怎么办?为了让事业撑下去,马云只能把翻译社的一半店面出租给别人。自己开启第二兼职,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鲜花、手电筒、内衣、袜子、工艺品来卖——这看起来还算是个老板。但后来他就不得不上门推销商品,对象包括医院、赤脚医生。英语班的学生也帮他到百货大楼门口发传单、拉横幅、做宣传。受尽了路人白眼,完全没有高大上的翻译公司范儿。
往好了说,马云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很早地了解了小商贩和销售的艰辛,对今后创办电商平台准备了经验。
但客观的说,创业的事情真不适合玻璃心的人来干。
对了,马云当时还是杭州电子工学院全校课程最多的老师之一,上面说的都是他的业余工作。
三、怎么证明别人都没见过的互联网——说说说做做做
“中国黄页”的业务是把国内单位的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去,让老外能找到他。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范畴。创业团队在收到客户资料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快递给美国合作方做成网页——要为看不到的东西心甘情愿付钱,换成哪个老板都不会信啊。因此,马云团队不但要证明客户资料已经上网,还首先得证明世界上有互联网这种东西。
马云不懂技术,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说,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1995年上海终于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而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则一律被称为“骗子”。这也是“马云是骗子一说”最初的来源。
四、“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
马云现在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但当年也不过是一个“推销员”。央视纪录片《书生马云》里,瘦小的马云梳着八分头,背着一个黑色单肩包,敲门找人,逢人便讲,“我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一脸迷茫又不耐烦的人们将他“请”出门外。有个编导干脆跟记者说,这人不像好人!
视频:http://share./my/v.swf&topBar=1&id=&autoplay=false&from=page
1996年,马云在北京到国家某委推销,说“中国黄页是给国家某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传,把中国全部放到电脑里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得到的答复很不耐烦:“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马云的样貌和大街上任何一个推销员完全一样,但吃的闭门羹和白眼不但没有改变他对互联网的相信,还成为阿里巴巴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可能是最大的差异。
即便后来创立阿里巴巴之后,员工去企业上门推销业务,被狗追,被保安赶也都是家常便饭。
五、南归前痛哭 连续4次创业失败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一段政府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南下杭州再次创业。在北京的14个月,马云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这群走南闯北的汉子们都回避着“离别”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的词语。许多人都不记得那天晚上马云到底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天开始将要面对怎样的生活,但是那个晚上,酒是热的,心是热的,歌是热的。大家就记得唱了一个晚上的《真心英雄》。
这也意味着此时已经是马云30岁以来第4次连续创业失败。
六、没有人看好 最少时银行里只有200元
在外界流传的关于阿里巴巴接到投资的只字片语中,都潇洒地提到6分钟搞定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和雅虎后来的10亿美元,实际上更多的苦痛不为人知。
没有豪华的团队配置,也没有美国成功模式可参考,与北京、上海、也广州等地的同行相比,阿里巴巴一度是互联网行业的丑小鸭。互联网素来以烧钱著称,阿里巴巴创办后也面临资金压力,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有一次马云去见上海的投资商,对方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马云不满意但不免犹豫,于是溜出去问管财务的同事,得到的消息是:账上已经没钱了。回去之后马云还是咬着牙放弃了这笔投资。
他不说,没有人知道当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煎熬。
在时隔15年之后的纽约IPO路演会上,马云才以玩笑的形式一吐当年窘境:“15年前我为融资200万美元,我来纽约,失败而归,15年来我就没放弃,这次来纽约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
七、公司差点因“非典”崩溃
尽管阿里巴巴经常说非典让大家真正关注到不需要出门的电子商务。但非典几乎让阿里巴巴崩溃。
因员工去广州参加广交会染上非典,这让整个杭州如临大敌,实施了最大规模的隔离:超过500人被隔离,杭州市长前一天刚来视察过,结果市长及随从人员也因此被隔离。同楼的其他公司员工纷纷带着电话机、传真机、电脑象逃难一样跑,隔壁公司有人冲进阿里巴巴砸东西泄愤。那时的阿里巴巴在杭州一举“成名”,但员工上街根本不敢说自己在阿里巴巴上班,就像见到了老虎一样恐惧。一直到隔离结束以后走到街上,都会遭到不正常的待遇,人们还会指指点点。
这期间员工全部回家,换一些公司可能就此解散。但工作并未停止,员工将工作电话转移到家中,甚至家里的老人都养成习惯,拿起电话第一句话:“你好,阿里巴巴。”
受到影响的还有当时还处于保密期的淘宝网。5月10日,淘宝网成功上线,但因为非典隔离,场面极为寒酸,甚至凄凉——没有鲜花,没有大餐,没有镁光灯,没有欢快的音乐,没有涌动的人群。“在略显沉寂的卧室里,躺在床上的马云面对着天花板,慢慢地举起了酒杯,虔诚而默默地念叨着:保佑淘宝一路顺风。不过,马云绝不是孤独者,因为他知道,那一刻,同样的仪式将在散落于杭州市的十余处居民住宅里同时进行。”
也因此,5月10日被阿里巴巴定为“阿里日”,回顾非典的磨难,感恩员工家属一并参与。马云也总不忘在每年给员工的春节邮件中提醒大家,“大年三十晚上,八点老习惯,我们对空敬酒感恩,祝福。”
八、被大象全面封杀&
在淘宝网创立之初,国内的c2c市场就已经有霸主eBay。2003年,eBay和易趣(合并为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以上。无论是技术、资金、人才、占有率还是品牌,eBay易趣是全面占优的。并放出豪言说:淘宝只能存活18个月!
淘宝网不仅仅全面落后,更惨的是被eBay全面封堵。eBay买下了搜索引擎中关于“淘宝”的关键词广告,搜索淘宝就出现“要淘宝,到易趣”的广告,还在自己的主页上打出了“淘宝贝,开店铺,生活好享受”的宣传语,这正是广告封杀。接着,eBay易趣与各大主流网站签署了一年的排他性广告合同。合同注明,一旦发现这些网站与eBay易趣的竞争对手如淘宝网产生任何有关宣传和推广的合作,就要支付高额的罚款。甚至在淘宝的办公室对面,竖起了ebay易趣的广告牌。淘宝网只能投中小网站,更有意思的是,只要其在一家网站上投放广告没几天,eBay易趣就会用两三倍的价格独家买断该网站所有关于在线交易的广告。
走“投”无路的淘宝网只好将广告投放在公交车、电梯和地铁列车上。
现在,淘宝网已经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电商网站。
九、:汶川捐4744.7万 被污只捐1元钱
时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众多企业宣布为灾区发起捐助。此时一篇《马云为汶川捐款1元 冷静得让人脊背发凉》的文章在天涯、网易论坛地处散播,并通过QQ群大量散发。文章说,“马云只捐了一元钱……一元钱也足够表达态度……在逃避责任……置灾区人命于绝境,与间接施暴何异?”
在举国哀悼的时刻,被宣布“只捐1元钱,不捐有理”,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慨,论坛上充斥着“马云滚出”、“从此再不上淘宝”等字眼。
而这一切竟然是彻彻底底的谣言。彼时,马云正在国外,听到消息就立刻捐出100万,随后整个公司、员工、用户等一起行动,最终汇成4744.7万元的善款。此时被污“只捐1元钱”,颠倒黑白,让有心的竞争对手大发“灾难财”。
除了直接捐赠之外,阿里巴巴随后还对口援建青川灾区,利用电商平台优势为青川人民搭建平台。并发起“阿里志愿者行动”,此后数年,都有员工利用各方面力量驻扎援建青川。做“授人以渔”的长期事业。
现在跟阿里集团密切相关的有2支公益基金,一是起始资金5000万元的集团公益基金,每年按年收入的0.3%补充扩大,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首家环境保护基金。而马云和蔡崇信一起捐出自己的部分股票成立专项个人公益基金,该基金规模约为阿里巴巴集团市值的2%,估计在20亿美元到40亿美元之间,也是国内最大的个人公益基金。
十、“偷走支付宝”闹剧
2011年关于马云偷走了支付宝的事件闹得纷纷扬扬,雅虎对外披露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支付宝已经剥离出去,这一消息引发各界的关注。不少评论人士指责马云只顾私利强行转让支付宝给自己名下,著名的财经出版人则认为马云“偷天换日……没有遵守契约……违法商业原则……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其后果不可小视……可能直接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形成大范围的“支付宝折扣”。”还有人忿忿不平于广泛存在互联网行业的VIE架构曝光于天下,甚至将因造假导致中概股暴跌也算在马云头上。
随着事件的逐步明朗,人们才发现,所谓的“偷”并不成立,管理层就转让一事已经多次在董事会内讨论,各方均知情。其次转让的原因也出于符合央行的规定并可持续支撑淘宝等业务的发展的需求。而即便转让后股东方们就补偿也一直展开透明协商。最终,雅虎、软银、阿里集团达成完整协议,雅虎和软银盛赞,“将会维护淘宝的价值,并让各方分享支付宝的利润,同时确保阿里巴巴集团能在支付宝上市时得到价值兑现”、“建立在阿里巴巴集团、软银及雅虎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以及互相信任的基础。”
马云在支付宝占的股份跟在阿里巴巴集团一样,都是不到8%。粉碎了马云强取豪夺支付宝的传闻。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马云自己这么说。在看到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成就时,不可不知成就也建立在苦难之上。
阅读:8401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129
阅读:1743
热门文章HOT NEWS
近日李湘跳槽去360领千万年薪做总裁,名车外加一身名牌,霸道总...
商业观察家
杨国英观察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转载]揭密中国新马云这些年闯过的27个生死关口
马云跃居中国内地新首富:身家1768亿人民币
系王健林近2倍
凤凰财经综合
北京时间9月19日晚间消息,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按照公司92.7的开盘价计算,今年49岁的马云身家288亿,约合1768亿。据早前报道,前首富身价为147亿美元,也就是说马云目前身价已近王健林2倍。
他的资产包括在阿里巴巴集团7.3%的权益,以及在支付宝母公司近半数的股权。支付宝是一个在线支付平台,以前没有包括在马云财富统计之中。
据彭博社,马云还持有阿里小微服务集团48.5%的股份,后者是一家内部持股公司,经营支付宝业务。8月末接受彭博调查的七位分析师预期均值显示,总部位于的阿里小微价值250亿美元。
据报道,马云给阿里员工群发了短信,结尾是“爱(I)拼(P)偶(O)会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日21:30阿里巴巴上市,中国新首富诞生!50岁的,22年创业闯过27个生死一线的关口。这个穿着布鞋的男人,让世界真正认识了中国!
  以下内容摘自《穿布鞋的: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王利芬、李翔著。
  1992年首次创业:边卖花边翻译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
  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足千元,房租是每月1500元。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
  1995年被黑帮软禁
  1995年,杭州要修一条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带着政府的委托,马云担任起了前去美国翻译和协调的工作。可到了美国之后,马云却发现那是一家骗子公司,不但无意合作,甚至希望马云能跟他们一起诈骗中国钱财。当马云表示出不愿意的姿态时,他们将马云软禁了起来。
  1997年12月主动离职
  1997年12月,马云接到了外经贸部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加盟他们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担任信息部总经理。但是后来马云发现自己跟外经贸部领导人的想法大相径庭,对公司没有控制权,马云从外经贸部辞职。
  1999年1月创立阿里巴巴
  租不起写字楼,将公司设立在湖畔花园150多平方米的住宅里。马云和同事们每天就在那个地上到处都是铺开了床铺的住房里工作。他们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一直在不停地设计网页,修改方案,讨论创意,商量未来之路。
  1999年蔡崇信到来
  马云找到了蔡崇信,并充分信任他在财务与资本上的能力;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公司的萌芽期就加入,这是命运对他们双方的眷顾。蔡崇信那样的人不是找来的,而是上帝送来的,是机缘巧合。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规范化运作。
  1999年10月第一次融资:高盛
  风险资本进来,他们考问我很多,你们现在怎么做,将来怎么做……等他们考问完我以后,轮到我问他们:‘你倒说说看,除了钱以外,你还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他们如果说不出来,我就会把他们拒绝掉。”
  2000年1月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
  有钱时拿钱才容易。如果没有高盛在前,孙正义不会投资马云。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但却是一个有用的道理。
  2000年首次危机,裁员
  快速扩张。马云要将阿里巴巴变成全球化的公司,做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于是,马云在中国香港和英国都设立了办事处,在硅谷成立了研发中心,在日本、中国台湾、韩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再后来干脆将总部搬到了香港。快速地扩张为阿里巴巴赢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但同时,全球化带来的是人力成本的不断飞升。硅谷20人的研发中心,成本要比杭州公司的200人高出好几倍,每个人的年薪都是美元6位数以上。紧接着,公司还没能盈利,发源于硅谷的互联网泡沫却破裂了,纳斯达克指数一路狂泻。
  危机来了。为了保住阿里巴巴,马云决定全球大幅度裁员,从杭州到硅谷,所有年薪6位数以上(美元)的员工全部裁掉。阿里巴巴在硅谷的30个工程师只留下3人,30人的香港办事处仅留下8人,韩国站点彻底关闭,北京办事处的员工裁掉一半。
  阿里巴巴的这一次挫败,成为当时的焦点。
  2000年9月西湖论剑
  1999年、2000年、2001年,大家很少在中国市场上听到阿里巴巴的名字,我们的基本活动是在欧洲和美国,在欧洲和美国作了很多演讲。我记得最惨的一次演讲是2000年,我们在德国组织一次演讲,1500个座位结果只来了3个人。
  2000年10月中国供应商
  “中国供应商”这个产品出现后,阿里巴巴知道该如何赚钱了,公司可以组织大量的人员进行电话销售,可以为“中国供应商”这个产品进行营销。此后围绕这个产品的“诚信通”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一点点产生的。收入一点点增多、用户一点点增加,已经是题中应有之义,困难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些障碍而已。
  可以说,“中国供应商”这个产品的出现,是阿里巴巴发展的基础性一步。但是11年后,这个产品给马云带来了无限伤痛。
  日做淘宝遇上非典
  日马云开始组建团队筹备C2C项目,这个秘密建设的C2C网站,就是。淘宝的诞生一波三折。因为它刚好赶上了非典疫情。在淘宝团队组建半个月后,阿里巴巴的一位员工在非典期间到广州交易会出差,回来后被带走隔离。公司500人也都各自回家自行隔离。
  2003年至2006年大战eBay
  淘宝刚推出的时候,虽然陆续有会员在淘宝上开店,但流量并不乐观,交易也并不活跃。于是,阿里巴巴准备投放1亿资金来推广淘宝。但是,当他们去各大门户网站投放广告的时候,却发现eBay不但已经抢先投放,而且还同门户网站签署了协议,协议中规定它们不能接受同类电商网站的广告。淘宝的推广被ebay完全切断。
  2003年创
  在中国做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来做。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的历程就表明了这一点:缺乏诚信体系,于是阿里巴巴做了一款名为“诚信通”的产品;缺乏支付体系,于是这家公司不得已要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创立了。
  2004年6月网商大会
  网商大会是马云主推的一个概念营销活动,目的是在客户中宣传阿里巴巴的品牌影响力。网商大会于2004年首办,这一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第10个年头。这10年间,一大批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发家的商人和企业家,正在形成一个名叫“网商”的群体。他们挑战中国企业数百年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务运作模式,试图用互联网的力量改变中国经济的竞争格局,将中国互联网从“网名”时代、“网友”时代,提升到“网商”时代。
  2005年杨致远和雅虎并入阿里巴巴
  日,杨致远给雅虎中国全体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今天上午,我们宣布与阿里巴巴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这是雅虎激动人心的一刻,我希望你们能够看到前方巨大的机会,成为这个成功团队中的一员。”阿里巴巴也正式宣布并购雅虎中国,正式达成当时热门一时的“雅巴联姻”。
  此次互联网上最大的融资也许给阿里巴巴后面的发展带来了雄厚的资金,但这个资金让马云连续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进入领域的战略失败。第二,文化融合失败。
  关于这次交易的口头是非之一,是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桩投资并购案,是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还是雅虎控股了阿里巴巴?
  2006年《赢在中国》任评委
  在《赢在中国》节目中,马云被冠上了“创业名嘴”的称号,成为节目中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评委。他还用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为千百万创业者提供机会。王利芬曾说过:“马云的创业其实只有10多年,但他却能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升华并总结成易懂的朴实语言,有许多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业艺术了。但凡有一些创业体会,无不在他一针见血的点评中了解了他所谈及事情的本质。”
  马云有非常多的点评通过这档节目传出来后,被许多人当成马云的经典语录收录。
  马云在参加《赢在中国》节目的同期及之后,同样有很多商业精英参加各种电视节目,但能够像马云那样通过节目彻底塑造出公众眼中的一个明确形象的,几乎没有。
  首先是媒介和平台的选择。其次是节目定位和企业家个人定位的重合度。
  再次,是企业家个人所处阶段的考虑。
  最后,名气不断高涨的是马云本人的妙语连珠。
  当创业成为“时代精神”时,一档制作精良、有着巨大影响的创业类选拔节目,将本身就是个创业者的马云推上了“创业名嘴”的位置,至今无人可以逾越。
  2007年11月B2B上市
  日上午10点,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开盘价30港元,比发行价13.5港元上涨122%。
  马云成为符号,但也开始沉默,关于马云的沉默还有更夸张的事情。2008年初夏,马云到重庆北碚缙云山白云观住了三天。三天中,马云一言不发,禁语。三天中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抄写经书。此后,屡有马云禁语的新闻出现。
  2008年做阿里云
  2008年阿里巴巴宣布成立“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业务的地位空前重要。阿里云计算和智能骨干网(菜鸟)、阿里巴巴和马云正一步步完成底层建筑。在这个疯狂迷信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作为当前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却试图从更加现实和底层的角度让阿里巴巴更加脚踏实地。
  2009年造节“双十一”
  阿里巴巴的员工为这一天的到来准备了很长时间,临近“双十一”更是有许多人没有时间睡觉。阿里巴巴的同事对我说,窗户里欢呼的人中有许多是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的员工,在阿里巴巴的办公区有一排排的各种小吃和方便面,还有一些为加班人员准备的一排排的被子,十分壮观。
  2010年支付宝VIE事件
  华尔街那个以犀利著称的女记者,向参加全球数字大会的马云提了个这样的问题:“听说你把支付宝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像小偷一样?”马云可能早就料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笑着回答说:“如果这样做了,你认为我还敢来这里吗?”这个视频的火爆和支付宝VIE事件混在一起,成为互联网业界和媒体最热的话题,那段时间围剿马云的文章和话题铺天盖地,大有黑云压城的气势。
  2010年激辩合伙人制度
  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的18位创始人辞去“创始人”身份,集团内部开始试运行“合伙人制度”,每一年选拔新合伙人加入。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按照马云在内部邮件中所说的,从2010年起在内部运行。但真正引起媒体热议的,是在阿里巴巴集团就合伙人制度同香港证券交易产生分歧时。
  阿里巴巴和港交所的隔空论战其实是个上佳的舆论战案例。一个备受瞩目的IPO,双方都在借助舆论向对方施加压力,同时解释自己的行为依据,未曾对媒体开言,但双方的文字又构成了媒体关于双方所思所想的全部信息来源。马云、蔡崇信和李小加的文章都传播甚广。
  只是从结果而言,双方又都没解开那个结。如果说阿里巴巴首选上市地点为香港,香港证交所也希望拿下阿里巴巴IPO,那么,他们各自的目的都没达到。
  2011年2月马云反腐
  2011年2月,阿里巴巴2326家“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严重败坏了阿里巴巴的声誉。
  针对这次爆出的欺诈案件,阿里巴巴内部,CEO及COO李旭晖辞职;100多位涉嫌欺诈的主管和销售人员被辞退;主动监控和清退存在的欺诈行为,及经过阿里巴巴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后证实有欺诈倾向的付费会员。在经济上,阿里巴巴拿出170万美元来赔付。
  这次阿里巴巴诚信问题爆发的时间点刚好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不远,因此,当时这个话题就一时成了热点。
  2011年6月拆分淘宝
  淘宝一拆为三的新闻发布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一个原因是时间点。日,马云刚刚在杭州紧急召开完支付宝股权转让问题的媒体沟通会。现在来看,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引发的喧嚣,是2011年阿里巴巴和马云遭遇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结果第二天,阿里巴巴集团就宣布了另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将淘宝一拆为三,分别是C2C的、B2C的淘宝商城和电子商务引擎一淘。
  与此同时,这个行为也的确足够大胆。毕竟,淘宝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了。马云和他的高管团队却要对淘宝下手,将这家公司拆分成三家公司。
  2013年5月布局“菜鸟”物流
  日上午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组建的“中国智能骨干网”(简称CSN)物流体系在深圳正式启动。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国内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韵达成立了一个物流公司,名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个争论是,“菜鸟”是在各地圈地,投机地产吗?最近的一个批评,是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巡视员聂林海发出的:“如果马云做一个物流的第四方智慧平台,我觉得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发现他到处建物流基地、建仓储,原因是禁不住诱惑。”
  2013年6月艰难的余额宝
  余额宝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多内部与外部的问题。
  同时,国资银行也纷纷揭竿而起。先传出国有三大商业银行再也不接受各自分行与天弘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后有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相继下调了支付宝网商快捷支付的额度,从根本上试图制约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
  媒体更是一路穷追猛打,质疑余额宝的合法性。
  2014年IT到DT,移动战略大转移
  2014年春节期间,手机上最流行的“游戏”不是一款真正的手游,而是腾讯微信开发的一款产品:抢红包。
  腾讯微信调转枪口,不再对准垄断的移动运营商,而是瞄准了支付宝一直在努力耕耘的移动支付,并进一步虎视眈眈地盯着阿里巴巴的根基——电子商务。
  已经宣布卸任CEO的马云给人的感觉,仍是在亲力亲为,亲自领军向微信“宣战”。
  阿里巴巴的举动,被人视作“恐惧”和“贪婪”。
  2014年9月美国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上市进程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
  一些媒体的报道甚至迫使阿里巴巴打破缄默期的静默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篇名为《阿里巴巴上市背后的“红二代”赢家》的报道,指向的是阿里巴巴的三个投资机构股东——博裕资本、中信资本和国开金融。阿里巴巴被迫通过微博回复说,这些信息在2012年9月融资时都已公布过,而且三家机构的投资价格同其他投资人都是相同的:“我们曾多次表述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恩与敬畏。我们在此也再度申明公司的立场:我们唯一的背景只有市场。
  在阿里巴巴发布的另外一则公开回复中,它称自己“正在遭遇有组织的舆论敲诈”,公开抱怨说,有机构要求公司出30万美元来买断一份针对阿里巴巴的研究报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3非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