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浦乡三阳村有12至15岁儿童的赛车总动员卖吗

上海中优医药高科技有限公司预约电话:;021-/33
上海全而廉商贸有限公司全而廉果C网
上海商家黄页所有页数:
全国团购商家大全:
E-mail:&QQ:&京公网安备14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团购导航网站,所展示的信息由团购网站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的保证责任。抚顺商家黄页所有页数:
全国团购商家大全:
E-mail:&QQ:&京公网安备14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团购导航网站,所展示的信息由团购网站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的保证责任。浦东周浦镇政府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第十二章 商业
   周浦地区于宋朝建立盐仓,随着海滩东移,农业替代盐业,周浦地区成为浦东地区食盐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商品的流转地,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至清初已成“街道回复绵亘四五里”的集镇。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后,在上海的辐射下,周浦地区商贾云集,店铺遍地,市场繁荣,生意兴旺 。故周浦镇有“小上海”之称。至1949年,周浦镇区有各类商铺609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8年,全镇商业、饮食服务业均转为国营和集体两种所有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饮食服务业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镇商业、饮食服务业企业有1 775家,从业人员6 492人,实现营业额11. 44亿元。其中:私营个体户1 560户,从业人员1 683人,营业额5 692万元。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饮食服务业&&    周浦地区成陆以后,随着居民的迁入,逐渐有店铺开设,形成集市。宋熙宁七年(1074年),周浦镇区建立浦东盐仓以后,数量众多的海盐在周浦地区集散,,同时也带来了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周浦地区各种店铺渐多,集市兴盛。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南汇县粮仓于镇西,促进周浦镇西市的发展。清代中叶以后,商业区东移,集市更趋繁荣。在北大街、小云台街、衣庄街、中大街和南八灶相继开设很多商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胡三省米行、三阳泰南货店、万新酱园等,并吸引江浙两省商家来周浦开店经商。在清代后期,周浦镇区有商店数百家,行业几十种,仅粮棉行有数十户,周边不少商店到周浦镇区进货。周浦镇区的商业、服务业日益发展。   民国初期,周浦镇的商业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周浦镇受侵华日军设防封锁的影响,商业畸形发展,镇区有各种商店500多家,其中粮棉行就有200多家。抗日战争胜利后,镇区的商业有新的发展,商业门类增至50多个,商店字号有585家。由于国民党为发动内战,横征暴敛,导致物价飞涨,商店营业极不正常。   解放前,周浦镇商业主要行业情况:   (一)粮棉业&    棉粮业是周浦地区最早的商业门类,也是主要的行业之一。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在东八灶、南八灶有许多棉粮行。其中牌子最老的店号是胡三省,资金最雄厚要算顾恒泰。至民国10年(1921年)前后,上述两店衰落。继之而起的东八灶有杨晋昌、蒋兴昌、孙义昌棉粮行等;南八灶有南昌公司、合兴、范兴号等。每当棉粮收获季节,各店购销两旺。当时,不少商号附设碾米工场、轧花工场、面粉工场。至抗日战争前,周浦镇的棉粮业生意兴旺。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市区外粮进口被封锁,周浦镇就成了粮食流进上海市区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镇区绵延2.5公里的市河里,沿岸停靠满粮船,兴旺时日成交额高达75吨(1 000石)有余。商人、掮客云集,投机倒把者抢盘夺利。设于巽龙庵西侧的“法云堂”棉粮交易场所,是该地米市场的活动中心。粮源除来自南汇县外,大量来自无锡、常熟、松江、金山、青浦和奉贤等地。周浦镇的粮食行情能直接影响上海市区的米市场。周浦镇商界为及时掌握市场上行情,架电话专线,备汽车、置轮船,便于了解行情及时赶往各地米市场抢盘。其时,周浦镇区棉粮行(店)有200多家。   民国2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民国政府滥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市场动荡,棉粮行倒闭、破产的不少。   (二)酱酒业&    酱酒业是周浦镇主要行业之一。自民国初年至解放,酱酒业先后有店号10家,分布于中大街、竹行街、东八灶、船厂街和小云台街。其中万新号酱园影响最大,创设于清道光末年(1850年)。民国31年(1942年)改组时,营业人员有40余人,作坊工人有25人。万新号酱园有总店、分店7家,有作坊和晒场;制酱大缸有1 000只,产品有白酒、黄酒和酱油等。该店生意兴隆,产品畅销,酱油远销国外,每年需消耗黄豆7万多公斤、面粉3万多公斤。   (三)国药业&    清代末年,周浦镇较大的国药店、药材行有20多家。至解放,国药店铺尚有10多家。百年老店良利堂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苏州药商分店于此,设于北竹行街,该店精制的八珍糕颇有名声。陈养怡堂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开业于北大街10号。曹谦六堂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创设在竹行街。清末,镇区中药铺已发展到10家,逐渐形成国药业。其中张成大药店创办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设在金龙街,生意兴旺。每家药铺均有药材加工设备,还代客煎药,送药上门。有的药材还制成中成药出售。   (四)南北货业   南北货业是周浦历史上有影响的商业行业。著名的南北货店有三阳泰、恒昌、鼎大等。三阳泰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设在周浦衣庄街13号,房屋有40间,职工近60人,资金雄厚,货源充沛,茶食品种繁多,其中状元糕为特色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制作状元糕每年约消耗大米11.70万公斤。   (五)烟纸业&    抗日战争初期,周浦镇烟纸业畸形发展,有协昌福(竹行街)、德隆昌(中大街)、日章(中大街)、恒泰昌、瑞泰祥、正昌祥等7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德隆昌。周浦镇各家烟纸店都要向其批发购货,供应范围遍及奉贤、南汇、川沙3县。   (六)铜锡嫁妆业&    铜锡嫁妆业是周浦历史悠久的行业之一。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朱广泰铜锡嫁妆店已开业,驰名四乡。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有陈协泰继之开业,也颇有名望。之后,李长源铜锡嫁妆店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开设在竹行街。民国初期,又有李祥源、冯顺兴和张茂隆等10来家相继开张经营。                                   1949年6月周浦镇商业、服务业情况表  表12-1-1行业&户数&行业&户数&行业&户数&行业&户数粮棉&125&烟纸&78&水作&33&腌鲜肉&27水果&21&百货&17&酱酒油&15&炒货&15中西药&15&鱼行&12&煤油肥皂&12&竹木&12茶坊&12&银楼&12&鞋帽&11&香烛&11点心&11&衣庄&9&糖果&9&文具&9竹器&9&饭菜馆&9&羊肉&9&铜匠&9丝线&8&砖灰&7&嫁妆&7&旅馆&8禽蛋&6&石铺缸e&6&糖坊盐店&5&理发&7草绳&5&刀剪铁器&5&印染&5&电料&5茶叶&4&旧货毛皮&3&爆竹&3&草席&4瓷器&2&牛肉&2&典当&2&照相&3乐器、秤&1&灯笼&1&笆斗&1&眼镜&1熟肉&1&浴室&1&刻字&1&小猪&1木橹小船&1&&&&&扎机&1第二节& 多种经济成分的商业企业      1949年5月,周浦地区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贯彻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在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的同时,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不同行业原来的经营方式,分别成立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周浦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繁荣,商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一些闲散劳动力和周浦镇郊农民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商业企业,至2001年,全镇商业企业有988家,其中国营商业企业24家,集体商业企业169家,私营商业企业795家。   一、国营、国有商业   (一)周浦粮油管理所   为加强对粮油市场管理,1950年7月,周浦地区建立中国粮食公司南汇办事处,设于南八灶。1952年1月,改称中国粮食公司南汇支公司。同年10月,南汇县粮食局由惠南镇迁至周浦镇南八灶,与中粮公司南汇支公司合并。1954年3月,南汇县粮食局迁回惠南镇北门,周浦镇建立粮油营业所。1960年,改称周浦粮油管理所。1982年,粮食部门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周浦粮油管理所办起商店、饭店、旅馆,经营粮食、油脂、饲料、粮制品、烟酒和糖果等。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计划外粮食多渠道经营。1988年,国家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改为自由贸易,私营粮店兴起,周浦粮油管理所经营业务减少。1989年初,周浦粮油管理所9个门市部合并为5个。1989年底,周浦粮油管理所占地面积1.66公顷,建筑面积3 859平方米,有职工95人,下设门市部6家,仓容量达5 275吨。其中粮店3家,收购站1家,饲料供应站1家,综合商店1家,全年实现营业额1 542万元。2001年,周浦粮油管理所只存粮食门市部1家,供应军粮,有职工80人,实现年营业收入2 878万元。   (二)南汇县百货公司&    该公司于1951年1月建立,原名中国百货公司松江支公司南汇办事处,原设于周浦镇南八灶。1953年1月,改名为南汇百货商店。后迁至小云台街411号,建筑面积达1.09万平方米,有批发部3家,商店1家。1989年末有职工196人,全年批发额为8 711万元,零售额为218万元,纳税75.08万元,创利润74.57万元。1994年,改为南汇县百货总公司,下设惠南、大团批发部。公司本部设:百货文化用品分公司、纺织品分公司、针织鞋帽分公司和劳动防护用品商店。1995年,与上海市黄浦区烟草公司联营开设周浦黄浦商场。   1999年,南汇县百货总公司改名为上海南汇求兴百货批发贸易行,建筑面积7 398平方米。2001年,有职工114人,实现营业额629.80万元。   (三)南汇县五金交电公司&    该公司于1979年1月从南汇县百货公司分出,设于新马路249号。1989年底,该公司有建筑面积9 319平方米,有职工144人。设批发部2家、零售门市部1家、柜组6家,全年实现批发额10 339.75万元,零售额为357.32万元,创利润158.43万元,纳税额为72.07万元。该公司连续7年被评为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系统先进企业。   1992年,该公司改名为南汇五金交化总公司,经营范围扩大,经营网点增加,在上海市区开设4家门市部,在北蔡、惠南、大团和老港等地开设连锁店10多家,在航头开设摩托车销售中心。1998年后,由于大超市落户南汇县,生意清淡,连锁店停业,职工分流。至2000年,该公司设于康沈路1406号,有商场1家,职工271人,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营业额为6 243万元。      (四)南汇县煤炭石油公司&    该公司设于周浦南八灶。其前身是1952年10月在周浦镇成立的中国煤建器材公司南汇办事处,经营煤炭、水泥,以批发为主。1956年起,增加经营石油,改名为南汇县煤炭石油公司。1986年4月,分为南汇县煤炭公司和上海市石油公司南汇县分公司。   (五)南汇县煤炭公司&    创建于1986年4月,是南汇县唯一从事煤炭制品经营的专业公司,隶属南汇县供销合作总社。公司下设惠南、新场、周浦、大团和宣桥5家煤炭站,4家煤制品厂,拥有职工193人,担负着供应全县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居民的生活用煤任务。   1993年~1997年,南汇县煤炭公司先后与重庆、淮南和山东等煤矿建立供货关系。从1993年起,公司先后创办装卸、油品、副食品和建材等经营业务。1997年,公司业务衰落。1998年4家经营部停办,企业改为上海南惠燃料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有在职人员54人,实现销售额1 761万元。   (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汇县分公司&    该公司于1986年4月从南汇煤炭石油公司分出,单独建立石油公司,设于南八灶。1989年底,公司在册职工93人,建筑面积3 542平方米。在周浦镇设1个加油站和2个门市部,年批发额为1 029.80万元,零售额为3 643.10万元,利润额为210万元,纳税额292.20万元。   2001年,该公司改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南汇石油分公司,在南汇县设加油站6个,年末有职工128人,实现营业额12 734.70万元。   (七)南汇县金属材料供应公司&    该公司前身为南汇县物资局第三供应站。1979年1月,南汇县物资局第三供应站撤销,建立金属材料供应公司。1989年底,有建筑面积3 410平方米,在册职工48人,设供应站1个、柜组3个,主要设备有10吨室外行车1辆和5吨室内行车1辆,全年批发额为3 590万元,利润额72万元,纳税额65.50万元。   2001年,该公司设于康沈路2025号,年末职工11人,营业额1万元。   (八)南汇县化工轻工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1979年1月建立,占地面积13 200平方米,设塑料、化工、工业气体3个经济实体,周浦、红桥2个仓库。经营范围,一类、二类、三类化工原料和化轻产品及各种型号的塑料、工业气体和医用氧气等。公司设于周浦镇康沈路号。2001年,公司有职工60人,实现销售1.54亿元,创利110万元,上缴各种税收201万元。   (九)南汇县烟糖公司周浦批发部&    该批发部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南汇县副食品公司经营批发部。1965年5月,改名为南汇县糖业烟酒公司周浦批发部,1973年7月,再改为南汇县烟糖公司周浦批发部。1989年底,建筑面积3 065平方米,有职工35人,实现商业批发额4 454.81万元,零售额为10.24万元,利润额为76.06万元,纳税额为21.28万元。   1992年1月,该批发部在康沈路中大街口开办阳光商场,有120平方米,经营烟酒。1995年1月,由上海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与南汇县供销合作总社组建成上海烟草集团南汇烟草糖酒有限公司,周浦镇设批发部,地址在川周公路4266号,主要经营卷烟糖酒商品。2001年,公司有营业面积4 000平方米,职工40人,实现营业额2 000万元。   (十)周浦商业站&    1965年7月,周浦镇建立周浦综合商店,1972年11月,周浦综合商店改名为周浦商业站,负责周浦镇区8家公私合营商店门市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业站的规模不断扩大。1983年,新建洞天商场。1987年,增设浦周商场。1989年底,又动工兴建2350平方米的周浦百货商场。1989年底,周浦商业站有建筑面积7 869平方米,有11个门市部、23个柜组,职工285人,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2 644.28万元、批发额16.17万元,创利润103.81万元,纳税83.84万元。周浦商业站先后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供销社系统的先进单位。1993年11月,周浦镇商业机构重新组合,周浦镇商业站、周浦供销合作社、周浦饮食服务公司、周浦饮食服务合作社和周西商业合作社实行跨行业、跨所有制归并,组成上海浦东汇康实业总公司。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周浦镇区的商业实行经营机制转换,7家南汇县专业公司中,中百公司于1999年改组为求兴百货批发贸易行,化轻、金属、煤炭3家公司改组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烟糖批发部随南汇县公司与上海烟草集团实行联营。   90年代,根据注册登记,周浦镇区增加国有商业上海振华商场、上海燕浦石油工贸公司力胜加油站、上海汇丽集团公司化工建材经营部、上海南种工贸经营部、上海华松科工贸实业公司、上海老凤祥银楼周浦分号、上海海光贸易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等8家企业。还增加国有联营上海华联超市玉门店、上海老庙黄金有限公司周浦店2家。   至2001年,周浦镇区有国营商业企业24家,职工707人,实现营业额13 263.50万元,其中:国有商业20家,年末职工652人,年营业额12 762万元;国有联营商业企业2家,年末职工38人,营业额305万元;国有与集体联营商业企业2家,年末职工17人,营业额196.50万元。   二、集体商业企业   周浦镇的集体商业起源于50年代。1950年9月,成立了由农民入股的周浦供销合作社。1956年,国家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周浦镇区的小商小贩组建成合作商业和合作小组。在政府的扶持下,集体合作商业逐步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上兴起“经商热”。部门、单位普遍开办商店,集体合作商业进一步发展。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股份合作制商业。至2001年底,全镇集体商业企业有169家。   (一)供销合作社   周浦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0年9月,由国家支持,农民入股组建而成。1954年12月,成立沈庄区供销合作社,辖下沙、召南、沈庄、姚桥、中心、澧西、秀康、沿南、沿北、怡园、横西和瓦屑等13个乡和1个周浦镇。原周浦供销合作社、周浦职工消费合作社、以及下沙、六灶、瓦屑等地的供销合作社同时并入沈庄区供销合作社。1957年10月,撤销沈庄区供销合作社,恢复周浦供销合作社。1958年4月,实行以乡建社,划出下沙、横沔、瓦屑、沈庄分别增设下沙、横沔供销合作社。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实行以社建社,成立横沔供销部。同时,周浦供销合作社改为南汇县商业局周浦供销部。   1960年全镇商业大合并,统一由供销部领导。1961年,国营合作分开,分别成立采购供应站和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经营农副土产、畜产、废品回收、猪禽蛋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并管辖农村11个大队的下伸店。1963年,实行以经济区域建社,周浦镇采购供应站并入供销合作社。下沙、横沔、瓦屑亦同时并入。供销合作社下设农副产品收购站、生产资料商店、食品商店、棉百商店、日用杂品商店、三阳泰南货店、万新酱园和国营饭店等10个核算单位。   1965年7月,实行以公社建社。于是下沙、横沔、瓦屑所属单位又划出。周浦镇的商业又分为综合商店和供销社两个系统。供销合作社负责农副产品收购、生产资料供应、日用杂品、陶瓷器业、益民食品店和水果业。其余商业归综合商店领导。1975年4月,供销合作社又接收鲜肉、菜场、水产供应部和蔬菜合作商店。同时,益民商店划给商业站领导。1978年7月,又将菜场、食品、水产和蔬菜合作商店划出,分别成立南汇县食品公司周浦食品购销站和南汇县畜牧水产局周浦购销站。   1980年,周浦供销合作社在周西人民公社梓潼大队增设棉花收购站。至1989年,周浦供销社有21家门市部、职工213人。   1993年11月,由周浦供销合作社等组成的汇康实业总公司营业做大,以“小上海”系列超市,在附近乡镇建立连锁店13家,还开设了针织百货、五金交电、烟糖3个配货中心,采用配送的方式,货源送至各连锁店。汇康实业总公司有职工800人,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经营商品12 000多种。1995年,汇康实业总公司与上海劳改局协作,利用周浦百货商场旧址,改建成平玻宾馆,建筑面积2 000多平方米。后因市区超市入驻周浦镇等地,2000年,13家便民超市相继关闭,年营业销售额1亿元,利润300万元。2001年,汇康实业总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合并,挂两块牌子,实际由供销合作社运作,下属有10个核算单位、24个门市部,实现营业额1 324.80万元。   (二)合作商店& 合作小组   1956年,国家对周浦镇区的小商小贩组建成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先后成立百货、水果和点心等9个合作商店,理发、烟纸和腌鲜等10个合作小组。通过调整,增设网点,至1983年底,全镇有合作商店16个,合作小组4个。1984年,商业站将所属合作商店组建成集体中心店,下辖7个独立核算商店,20个门市部,有职工308人。1986年,原商业站管理的集体商店组建成立周浦商业合作社。1989年,商业合作社新建规模较大的周浦人民商场。同时合作商店通过调整增设网点,由9个增至16个。合作小组由10个减少为4个,并对企业开始实行承包经营、超产奖励制度。   1994年8月,周浦商业合作社改名为上海汇洲商业公司,1998年3月,又改名为上海南汇县汇洲商业合作社,通过改组,全部实行承包经营。2001年,汇洲商业合作社设于公元新村14号楼103室,辖有15家门市部,职工157人,营业面积1 080平方米,实现年营业收入2 376万元。   (三)镇办、乡办商业企业   1978年11月,周浦镇办勤俭饮食服务部设饭店和烟糖2个门市部。1983年,扩展门市部3间,并建房5间,开设一条龙饮食店。1984年底,周浦镇建立商业公司,勤俭饮食服务部并入商业公司。勤俭修配厂所属各修配门市部亦归商业公司。是年底,镇商业公司下有14个商店,职工172人。1989年底,该公司建筑面积632平方米,有职工131人,全年实现销售额596.72万元,创利润19.58万元。   1984年建立的周浦镇工业公司经营部,主要经营建材。1988年,改为建材供应公司。1989年底,公司设2个门市部,有职工23人。实现全年销售额70.70万元,1988年8月,成立周浦工贸供销经理部。至1989年底,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设供应门市部1个,有职工10人。实现年销售额84万元。   1993年,周浦镇商业公司、建材供应公司和工贸供销经理部合并于商业公司。至2001年底,尚有门市部6个,其中承包经营4个,租赁经营2个,实现年营业额55万元。   1979年,周浦乡筹建乡办商业农工商,于1980年正式营业,后改为澧溪酒楼,建筑面积3 288平方米,设有大小餐厅和旅馆部。1985年,周浦乡副业公司先后开设副食品、饲料和杂货等5个门市部。1987年,周浦乡开设供销经营部,销售乡村工业企业的产品,后又开设汽配商店和联办金属材料商店。1989年底,周浦乡办商业企业4家,有9个门市部、职工176人,实现营业额207.50万元,利润额为14.44万元,纳税额18.78万元。   90年代,周浦乡办的4家商业企业先后有3家停业。至2001年底,原周浦乡办的商业企业有职工8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实现营业额400万元。   (四)部门办商业企业   1978年以后,周浦镇区出现 “办商热”。驻该镇的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委员会先后办起商店。至1989年底,在周浦镇区开设门市部82个,有从业人员958人,全年商品零售额为7 108万元,利润为202.78万元,纳税为163.40万元。   军办商业由驻军和上海警备区干休所创办,开设商店5家,有工作人员16人。1989年,营业额为72万元。1997年9月后,军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移交给地方。   少数民族联合会开设商店6家,有工作人员123人。1989年,营业额为120.98万元,创利润2.14万元,纳税1.46万元。其中南汇县少数民族联合会兴办的汇丰清真饭店创办于1984年,在南汇县独此一家,供应的菜肴符合少数民族的要求,颇受群众欢迎。1991年,因公路拓宽而翻建成民族饭店,内设餐饮、歌舞厅、客房部、商场等。至2001年,少数民族联合会除民族饭店外,还有2家点心店。   为解决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周浦镇政府在1982年垫资7 000元,创办周浦镇知青生产生活服务社,经营情况较好。至1989年底,积累自有资金73.66万元,下设4个合作社、7个门市部,有从业人员47人,建筑面积1 313平方米。实现商品零售总额385.70万元,利润23.63万元,纳税21.06万元。   南汇县种子公司、机电公司、农机公司、牧副渔公司采用独办和联营的形式,先后在周浦镇设专业门市部。1989年底,有职工42人,实现营业额365.80万元。   横沔乡也来周浦镇兴办商业,设有6个门市部,1989年底,有职工33人,全年营业额165.60万元。90年代,横沔乡办的商业企业先后停办。   周东、向阳、车站3个居民委员会办了2家商店和1家废品收购站,有工作人员24人,1989年底,营业额为69.50万元。   (五)超& 市   90年代,周浦镇出现规模大、品种多、商品上架,顾客自选,出门电脑结算的超市,改变了过去顾客购货,店主取货的传统经营方式。至2001年底,全镇规模较大的超市有6家。   1996年4月,国营联华超市玉门店开设于年家浜路23号。   1997年1月,上海海荻超市周浦分店开张,设于东南二村,营业面积330平方米,零售百货食品。2001年,有从业人员14人,实现营业额291.90万元。   1997年7月,上海农工商超市45分店落户年家浜路,营业面积1 470平方米,经营冷冻食品、生鲜副食品、粮油制品、糖果糕点、文化用品、家具杂品、服装鞋帽和五金交电等13个大类、9 000多种商品。2001年,有从业人员57人,实现年营业额3 982.30万元。   1998年9月,上海华联超市周浦分店在康沈路1604号开张,营业面积860平方米,经营食品、糖果、糕点和百货等。2001年,有从业人员28人,实现营业额1 386.40万元。   1999年1月,上海家得利超市周浦店在康沈路1763号开张,营业面积2 300平方米,经营百货、食品、家电、服装、鞋帽等15个大类、11 000多个品种。2001年底,有从业人员63人,营业额为2 059.40万元。   1999年6月,上海联华超市便利周浦店在公元新村28号开张,经营食品百货等。2001年底,有职工6人,营业面积80平方米,销售额为60万元。   至2001年,周浦镇镇区有集体商业169家,职工2 482人,实现年营业额73 756.10万元,总经营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集体商业139家,职工1 846人,营业面积7 440平方米,营业额为21 713.60万元;集体联营商业有10家,职工137人,营业面积2 777平方米,营业额为10 144.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有20家,职工499人,营业面积1 548平方米,营业额为41 898.40万元。   三、个体、私营商业企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周浦镇上闲散劳力和部分农民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开店经商。1985年底,周浦镇区个体、私营商业企业有79户。1989年,增至295户,其中:周浦镇居民172户,外镇、外县的28户,外省市到周浦镇开业的95户;个体、私营商业企业有职工403人,全年实现营业额327.20万元。90年代后,部分集体商业企业转为个体或私营商业企业。至2001年,全镇个体、私营商业企业有795户,职工1 436人。   (一)私营商业企业   2001年,周浦镇私营商业企业有104户,职工745人。营业面积6 406平方米,实现营业额18 338.10万元。其中:私人独资18家,职工83人,营业面积495平方米,实现营业额459.50万元;私营股份有限公司4家,职工26人,营业面积440平方米,实现营业额460万元;私营合伙18家,职工113人,营业面积430平方米,实现营业额2 725.10万元;私人有限责任公司63家,职工521人,营业面积5 041平方米,实现营业额14 689.5万元;其他内资1家,从业人员2人,实现营业额4万元。   (二)个体商业企业   2001年,周浦镇个体商业企业有691户,其中:副食品零售384户,服装鞋帽零售65户,五金化工零售45户,百货零售50户,食品杂货147户。全年营业额2 984万元。   第三节&& 商品流通      早在北宋中期,周浦镇即为浦东盐场所产食盐的主要集散地之一。18世纪起,周浦镇又是浦东地区粮食的主要集散地。19世纪,周浦镇开设带有工场、作坊的南货店、酱园,他们自制的产品流向周边地区和外地,市场繁荣,商品流通旺盛。   解放前,周浦镇流通的商品吃、穿、用一应齐全。商品来源,多数系店主到上海市区进货,也有部分商品到工厂、产地直接进货。商品销售对象除当地居民外,周边商店前来批购,特别是周浦镇自产的糕点、糖果、白酒、黄酒、酱油、酱制品、香烛、爆竹和周浦镇商店采购来的香烟和优质草席等。当地粮棉通过交易场所销售,少量多余的农副产品一般上市场与买主直接交易,也有以低价交售给镇上的商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品流通逐步纳入计划轨道,周浦镇的私营商店进货主要向国营公司批发,或通过各种物资交流会实行联购分销。1956年以后,基本上按行政区域单轨运行,农村商店由供销合作社向南汇县各专业公司统一进货。城镇集体商店由归口中心店统一进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货渠道不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后,计划商品和计划供应逐步取消,各种所有制的商业企业均可向外县、外省市自由进货,流通领域拓展,市场更加活跃繁荣。   一、粮油购销   粮食和油料是周浦地区农业的主要产品。解放前,每年的稻谷、麦子、油菜籽登场后,均由私商经营。据史料记载,周浦镇的米市始于清雍正年间。清雍正四年(1726年),南汇县建粮仓于周浦镇西市,占地2公顷余,建有厅堂库仓300余间。自此,周浦镇成为四乡缴粮集中地。周浦镇西市集市随即兴起,粮食交易由此起源,随之粮食加工业也应用而生。   解放初,除政府征收公粮外,余粮仍自由上市。当时粮价波动较大。为稳定粮食购销,1951年,南汇县中粮公司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代销粮食,私营米行业务萎缩。1953年11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对农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集镇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严格控制粮食交易市场,严禁私商自由经营。   1955年8月,国家对农村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定产”即根据农民土地的好坏和自然条件,结合经营状况,评定各农户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增产不增购。“定购”即对余粮户实行统购,从定产数量中扣除种子、口粮、饲料粮后,剩余的粮食按一定比例计算定购数量。“定销”即对缺粮户实行一次评定,根据情况采取何时缺粮,何时供应和当地产啥供啥的原则,保证按计划供应。   1965年。国家对粮食实行“征购基数一定3年”。1971年,在调整指标后,改为一定5年,征购任务基数不变,超产部分,按适当比例实行超购,减产的适当减购。超购部分的价格高于统购价格。1981年,实行大包干政策,以前3年平均的产、购、留实数为包干基数。1985年起,对农村粮油统购改为合同定购。2001年,夏季粮油收购取消合同定购,不再实行粮食保护价,价格随行就市。   1954年,国家对城镇居民的口粮、食油实行计划供应,由周浦粮油管理所凭证供应。行业或单位用粮,经编造计划核定供应。对农村缺粮户实行定销,按当地用粮标准核定供应量。1956年,国家对市镇居民分年龄,按工种以人定量的政策,核定数量凭卡供应。饮食、糕点凭粮票供应,粮食购销全部实行计划控制。1960年,整顿统购、统销,市镇居民定量供应,每人每月12公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公斤。另外根据行业特点,酌情补助用粮。1993年4月起,取消粮油定量供应。从此,粮票、油票停止使用,销售价格放开。2001年5月,取消《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明》。   农业人口的食用油供应按人口,由粮油管理所按食用油计划返回外,另有生产队对油菜籽的超售部分进行奖励(每100公斤油菜籽奖售油票30公斤),故队与队之间的食用油供应水平不等。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油菜籽敞开收购,农民的食用油可用油菜籽兑换油票或自行加工食油。1962年~1983年周浦人民公社粮食产、购、销、留、储情况表&   表12-3-1年度&粮食总产(吨)&购& 销&粮& 食& 分& 配&储备粮(吨)&种子粮(吨)&&统购(吨)&统销(吨)&口粮(吨)&人均(公斤)&饲料(吨)&&&1 065&130&2 720&202.50&&&330&740&345&3 160&222.00&90&&380&1 320&325&3 510&242.00&270&150&420&1 110&210&3 575&241.00&650&270&475&1 245&240&3 685&243.00&570&280&480&1 463&240&3 790&246.00&585&395&460&1 360&240&3 185&241.50&525&615&455&1 415&200&4 040&251.00&685&&1 255&130&4 100&250.00&735&&1 085&180&4 150&252.50&840&&1 160&170&4 190&254.00&925&&1 225&155&4 285&257.50&5&1 155&195&4 345&258.00&5&850&310&4 370&256.50&&900&330&4 495&261.00&&465&610&4 545&260.50&&895&370&4 815&273.00&&825&370&4 805&272.00&&330&665&4 590&259.50&900&430&585&665&450&4 630&260.00&965&400&605&945&335&4 810&269.00&905&615&600&660&500&4 225&237.50&885&585&600    说明:储备粮为当年实有数。   二、棉花收购   棉花是周浦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解放前,由私营棉商经营。1950年春,中国花纱布公司华东分公司在周浦设立营业所。负责新棉收购和经营棉纱棉布。1953年后,改由供销合作社经营。1954年,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棉布实行计划供应。棉花由个人交售,现金结算。农业合作化后,一直采取队售队结,汇款到队的办法。1957年,实行预购,预付定金的办法,并实行超产自留。   1962年起,实行对农副产品综合换购政策,规定生产队出售皮棉后,按比例奖励布票、日用工业品购货券、专用商品购货券、棉仁饼和化肥等的计划凭证。从1979年起,实行超基数加价奖励政策,以1976年至1978年3年平均量作为基础,超基部分一律加价30%收购。1984年,实行“正四六”比例加价政策,即按收购数量的60%部分作平价,40%部分给予加价。1985年,国家,改棉花统购为合同定购,对合同定购的棉花奖售化肥、柴油和给予按比例加价。在实行农业联产承包经营后,在收购方法上、改队售、队结为户售、户结,以现金支付。在棉花收购上,实行按质论价,分级定价的办法。1994年起,供销合作社棉花收购站停止棉花收购。周浦乡(公社)1962年~1993年皮棉收购情况表&&&    表12-3-2年份&收购(吨)&年份&收购(吨)&年份&收购(吨)3&525&4&470&5&505&6&285&7&350&8&565&1989&329&445&1990&540&375&1991&661&389&1992&422&445&1993&103&375&&      三、猪、禽、蛋收购与销售   1950年9月起,由周浦供销合作社经营猪、禽、蛋的收购业务。1956年,由周浦采购站经营。1957年,生猪实行派购、派养。1960年猪、禽、蛋实行有计划交售。1961年,实行派购、定购。1962年开始,猪、禽、蛋列入综合换购范围,规定出售猪、禽、蛋按出售数发给日用工业品购货券、专用商品购货券。同时,对生产单位和个人发放派购卡,凭卡交售。1965年,取消综合换购办法。1966年,改派购为计划收购。1978年7月起,猪、禽、蛋由周浦食品站收购。1980年,停止派购,改为按计划饲养,按计划上市,按计划供应饲料。1983年起,对生猪实行计划收购,计划调市。1984年,实行计划外加价收购。1985年起,改合同定购(供应平价饲料)和市场收购相结合的办法。猪、禽、蛋的货源时紧、时松,政府曾先后采取凭票定量、凭卡不定量等多种供应办法,保障群众的生活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货源流通渠道的增多,市场活跃成交量增加。   1982年~2001年周浦镇(乡)生猪收购调市销售情况表&    表12-3-3生&&&&& 猪 (头)&生&&&&& 猪 (头)年份&收购数&调入数&调市&当地 销售&年份&收购数&调入数&调市&当地 销售&2 584&4 636&20 887&&617&1 606&7 988&1 932& 3 367&20 528&&1 853&1 853&6 354&2 999&943&23 066&&36 479&868&29 342&2 869&2 925&16 717&&33 599&&36 299&5 651&155&20 376&&27 680&&34 900&6 246&780&20 924&&&&36 519&5 351&272&19 547&&&&28 989&6 118&450&25 813&&&&49 177&6 911&6 068&22 505&&&&44 912&4 231&4 913&18 904&合计& &502 730&2 383&2 250&18 983&&&&&                                                   1981年~1991年周浦乡(公社)禽蛋购销情况表   表12-3-4年份&禽&&&& (羽)&年份&蛋&& (公斤)&收购数&调 市&当地销售&&收购数&调 市&当地销售&20 885&854& 163&1 128 415&240 748&115 211&849& 296&3 524 025&342 271&101 316&649& 673&3 429 589&369 084&118 040&586& 895&3 739 316&462 579&86 000&5 335& 866&3 598 086&463 780&152 282&956& 046&1 875 700&319 346&& 921&1 614 187&191 7341988&&&& 940&1 247 250&247 6901989&&&& 957&1 725 596&219 3611990&&&& 039&1 636 738&226 3011991&&&& 135&1 792 049&285 086合计&603 651&594 422&9 229&合计&0      四、生产资料销售   解放前,周浦地区铁木竹制的小农具由手工业户自产、自销为主,也有委托商店代销。解放后,小农具由供销合作社收购并销售。手工业合作化以后,铁木竹社自设门市部销售。农用物资由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商店专营。主要经营的品种有化肥、农药、木材、毛竹、农用薄膜、水泥、黄沙、石子、桐油、农用器械、小农具等几百种,同时将南汇县调拨的稀少物资分配供应给当地农民。80年代起,供销合作社自行到外地组织货源。90年代,除化肥农药仍由集体经营外,其他生产资料市场全部放开、自由经营。  &1988年~1998年周浦镇(乡)化肥、农药、农用薄膜销售情况表   表12-3-5年份&氮肥(吨)&磷 肥(吨)&钾 肥(吨)&复合肥(吨)&农 药(吨)&农用薄膜(吨)&1 028&&54&71.80&55.27&696&2&168&53.70&73.46&944&17&272&66.14&60.40&511&12&636&63.25&88.88&&72.48&66.54&335&&122&60.43&34.50&283&&11&52.68&24.07&265&&617&70.20&29.33&198&&537&86.43&36.53&374&&135&72.43&44.99&&23&2.18&2.20合计&33 933&5 775&36&2 987&671.72&516.17      五、生活资料销售   解放后,城乡居民吃、穿、用消费品供应,农村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城镇由国营和合作商店为主。   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烟、糖、豆制品、棉布、电视机、缝纫机、手表、煤油和肥皂等,实行凭票供应。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0年代后期起,所有计划供应票证相继取消,商品敞开供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不同所有制的商业企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多家大型超市在周浦镇开业,他们经营的商品大到冰箱、彩电,小到青菜、食盐,集吃、穿、用商品于一店。上海农工商超市45分店供应的商品有:冷冻食品、生鲜副食品、粮油制品、糖果糕饼、文体用品、家具用品、服装鞋帽和五金交电等13个大类、9 045个单品。家得利超市周浦店供应的商品有15个大类、11 000个单品。   超市实行货架敞开,商品自选,出门付款,方便群众购买,他们由总店统一进货,批量大,到产地、工厂直接采购,降低进货成本。原商业站、商业合作社等零售业务大部分被大型超市所取代。另外众多的个体家庭式商店分布于各居民区,营业时间随群众需要,争得一定数量的零售额。1986年~2000年周浦商业站、周浦供销合作社家用电器销售情况表   表12-3-6年份&电视机(台)&其中彩电(台)&冰箱(台)&洗衣机(台)&空调(台)&录像机(台)&录音机(台)&淋浴器(台)&照相机(架)&622&342&1 132&&&632&&&248&540&995&&&864&&128&463&&&&1 754&&52&380&777&810&&4&1 073&&82&507&974&624&&19&1 253&&55&1 227&&&228&1 776&&50&696&1 169&935&2&116&1 732&152&175&1 207&785&94&800&1 885&366&127&1 932&1 316&137&268&4 690&378&&803&683&168&242&&&386&390&283&577&1 501&523&66&999&398&436&120&60&1 334&536&35&881&333&336&182&22&853&488&19&118&138&157&2&220&205&8&22&3&22&1&15&19&9合计&17 794&8 688&11 424&12 927&1 165&2 339&22 960&3 036&806                                                              1986年~2001年周浦供销社、周浦商业站商品销售总额情况表   表12-3-7年份&销售总额(万元)&其&&&&&&&&&& 中&&吃(万元)&穿(万元)&用(万元)&烧(万元).29&489.00&664.35&1 095.43&4.82.77&429.26&652.58&805.75&.71&736.13&1 027.86&2 182.68&4.62.82&665.09&983.51&2 300.50&6.77.59&633.29&753.08&1 714.44&5.97.35&983.79&958.56&2 560.82&7.72.88&1 070.96&1 177.10&2 898.22&7.43.61&1 065.27&1 777.59&3 411.87&7.63.49&650.26&1 080.03&2 023.27&.06&3 460.09&1 651.47&3 799.22&21.91.70&2 579.02&1 101.01&3 680.92&15.71.28&3 749.55&1 127.61&3 675.56&19.57.53&3 275.19&678.94&2 540.39&6.48.26&2 048.64&405.74&1 385.55&4.80.68&185.65&107.72&256.18&2.56&12.78&10.47&172.49&合计&104 537.62&22 033.97&14 157.62&34 503.29&115.99      六、金银饰品销售   清代,周浦镇区开设有冯九华、申德源银楼。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周浦镇区先后有8家银楼、银匠店开业。至解放前夕,尚有方九霞、申德源、王聚兴3家银楼。   解放后,银楼停业。改革开放以后,允许金银饰品销售。周浦镇区在1993年开设银颐金店(后改名康银金店)供应沪产金银饰品、玉器珠宝。至2001年,金店发展至5家,全年营业额1 015.70万元,销售铂金饰品13 938克,黄金饰品59 899克。&&1995年~2001年周浦镇区金店销售情况表   表12-3-8年份&单位&营业额(万元)&销& 售& 数& 量 (克)&&&铂&黄金&白银1995&康银金店&&&29 628&4 6571996&康银金店&&&28 544&7 6881997&康银金店&&&32 003&10 7591998&康银金店&&&34 242&5 4131999&康银金店&&&22 626&9 1672000&康银金店&&462.85&14.36&3 9862001&康银、亚一、老凤祥、老庙、振洛&1 015.70&13 938.89&59 899&7 538合计&&1 015.70&14 401.74&221 258&49 208第四节& 集市贸易      周浦地区的集市贸易自明清时期起就较为兴盛。农民将蔬菜、瓜果、鸡鸭和手工业者自制的竹篮、扫帚等用肩挑船运到镇上在晨市销售,交易在街道上进行。街道的两侧摆满临时摊点销售。购买者大多是集镇居民,也有外地商贩。交易时,小宗货物由买卖双方直接定价成交,较多货物则由中介经济人,开价并司秤,由卖方付给中介人一定的手续费。此外,每年的三月庙会、五月端阳赛龙舟、九月霜降岳王庙会等都有临时集市。   解放初,由原来的庙会赶集逐渐为每年春秋两季的物资交流会所替代。   1956年12月,周浦镇试行开放自由市场,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立服务所代客买卖,1958年公社化后停办。1961年,中共中央公布《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社员分得自留地,城镇恢复集市贸易,销售的商品有农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也有个体商贩经营的服装、鞋帽和小百货等。1962年8月以后,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农副产品货源渐多。1964年10月,周浦工商行政管理所对集市贸易进行整顿,颁发工商登记证,小商小贩必须凭证经营。农民的农副产品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出售,服从统一管理。   “文化大革命”时期,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受到批判,致使市场萧条。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浦镇的集市又兴旺起来,个体商业得到重新发展,农民到集市贸易交易不受限制,上市农副产品增多。工商行政部门对集贸市场的商贩进行登记,核发营业许可证。   80年代,集市贸易市场由经营农副产品为主向小百货、小五金、服装、针织品和餐饮等多种经营发展。从早市发展到全天营业。随着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市场的发展,周浦镇区较集中的集市贸易市场有4处。农副产品为主的市场有“一条龙”(即河浜路)、钥匙桥和公元新村,另在周浦康沈路电影院南侧设有澧溪小百货市场。从1992年12月起,由周浦工商所为主集资400多万元,在年家浜路原周浦医院址,建造周浦集市贸易市场,后周浦镇政府又在公元新村、东南二村、周东路建造集市贸易市场3座,变马路菜场为室内菜场。   2001年底,周浦镇有集市贸易市场6个,其中欣周工业消费品市场由个体户为主租赁店面,经营服装、鞋帽和箱包等;另1个是苗猪市场;还有4个农贸市场,经营粮油酱和农副产品等。4个农贸市场有营业面积1万多平方米,设有固定摊位363个、流动摊位60个,有管理、服务人员86人,年销售量8 676吨,营业额7 385万元。      周浦镇集市贸易市场基本情况表&&&&    表12-4-1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主要业务&开业年月&营业面积(平方米)&摊位数(个)&流动摊位(个)周浦贸易市场&年家浜路18号&摊位出租& 000&171&20周南贸易市场&东南二村&摊位出租& 000&79&10公元贸易市场&康沈路1445弄&摊位出租& 000&63&15周东贸易市场&周东路5组&摊位出租& 000&50&15   &&&&2001年周浦镇贸易市场各类摊位销售情况表&    表12-4-2&& 单 位类 别&周 浦贸易市场&周 南贸易市场&公 元贸易市场&周 东贸易市场&合 计粮食类&摊位(个)&4&3&2&3&12&销售(吨)&174&150&79&92&495&金额(万元)&38&32&19&22&111油脂类&摊位(个)&3&2&2&2&9&销售(吨)&48&35&22&36&141&金额(万元)&27&21&13&20&81水产类&摊位(个)&33&13&13&9&68&销售(吨)&447&211&82&103&843&金额(万元)&1 181&601&230&290&2 302肉品类&摊位(个)&26&13&7&6&52&销售(吨)&1 404&503&247&314&2 468&金额(万元)&1 755&641&321&403&3 120蛋类&摊位(个)&9&4&3&2&18&销售(吨)&172&57&12&38&297&金额(万元)&87&30&17&21&155蔬菜类&摊位(个)&65&31&20&16&132&销售(吨)&2 021&494&260&325&3 100&金额(万元)&647&135&71&87&940干果鲜类&摊位(个)&21&8&12&8&49&销售(吨)&252&168&308&293&1 021&金额(万元)&91&51&99&95&336家禽&摊位(个)&10&5&4&4&23&销售(吨)&186&62&24&39&311&金额(万元)&196&70&27&47&340合计&摊位(个)&171&79&63&50&363&销售(吨)&4 704&1 680& 676&金额(万元)&4 022&1 581&494&985&7 385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周浦镇的饮食服务业主要有饮食、旅馆、理发、浴室、照相、装配和维修等。这些行业原属周浦商业站领导。1979年2月,由周浦商业站划出,单独建立周浦饮食服务商店,主要经营饭店、点心、理发、浴室和照相等。周浦饮食服务商店积极开拓、发展业务,建立多功能的沪南村饭店和2家综合性商场等。接着,周浦饮食服务商店改名为周浦饮食服务公司。1989年,周浦饮食服务公司有1家饭店、2个商场、6个门市部,有建筑面积3 828平方米、职工152人,实现营业额1 464万元,创利润50万元。   1989年5月,由周浦饮食服务公司中划出合作企业,成立周浦饮食服务合作社,下辖饮食、理发、浴室5个部门,建筑面积2 627平方米,有职工79人,实现营业额155.90万元。   至2001年,周浦镇饮食服务企业有787家,从业人员1 867人,实现营业额6 041.30万元。其中:国有饮食服务企业1家,从业人员70人,营业额750.60万元;集体饮食服务企业21家,从业人员328人,营业额951.60万元;私营饮食服务企业47家,从业人员477人,营业额1 631.10万元;个体饮食服务企业718家,从业人员992人,营业额2 708万元。   一、旅& 馆   旅馆又名“客栈”,俗称“栈房”。大多开设在热闹地段和车站、码头附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周浦镇有震新、东南、大吉、长安、新安、丰泰、申园和金龙8家私营客栈,都为小本经营。1956年,原私营旅馆全部改为合作企业。1974年,周浦镇商业站创办国营旅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周浦地区先后办起一批集体和私营旅馆。2001年,周浦镇有平玻宾馆、人都宾馆、鸿顺旅馆、南汇台联三元旅馆、沈大成、民族饭店客房部等18家,有从业人员179人,其中个体12户。   二、茶& 馆   解放前,周浦地区不少民众有喝茶习惯。部分农民上镇出售农副产品,常以茶馆为落脚点,他们边品茶边聊天,同时又进行农副产品买卖。周浦镇区有新园、清心楼、孙明、新福园、北新园、同乐园、玉龙、复兴园、东园、申园、东泉和中新12家茶馆(茶坊)。茶馆主营卖茶,也有兼营水灶,附设书场。一般经营早、中两市。过去茶馆又是群众评理(俗称讲茶)、商人谈生意、听书娱乐的场所。1956年,人民政府引导茶馆老板走合作化道路,组成合作茶馆,兼营老虎灶。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茶馆书场被列入“四旧”,受到冲击,所存无几。1978年后,茶馆恢复营业。近几年来,为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新型的茶馆、音乐茶座在周浦镇兴起。至2001年,周浦镇有个体茶馆14家,从业人员20人;有音乐茶座2家。   三、餐饮、点心店   解放前,周浦镇有面店、饭馆、酒店、小吃铺和馄饨摊。他们经营酒菜、米饭、面条、馄饨、包子、大饼、油条、汤团和茶叶蛋等小吃,一般只做早市。店铺不大,本小利轻,大多是家庭式经营店。面饭店则聘用数名厨师和跑堂。周浦镇区饭菜馆有共和园、复新馆、长春、丁锦昌、复兴馆、源兴隆、沈野囡和张顺兴等9家,有高福兴、四香村、王顺兴、唐源兴、新村和正兴等11家点心店。其中,历史较长,比较有名气的菜馆是共和园、丁锦昌等,均有各自的特色菜肴。   1956年,随着对私营饮食、服务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周浦地区将私营饭店、点心店组织起来,成立合作饭店和合作点心店。同时,周浦供销合作社也开设周浦国营饭店。1979年,周浦沪南饭店开张。周浦镇又相继办起一批国营、集体、个体饭店及点心店。2001年,周浦镇饭店、点心店有223家,从业人员779人,其中个体204家。规模较大的有平玻宾馆餐饮部、人都宾馆外饮部、南汇汇凤楼、沈大成周浦酒店、南辰饭店、申越餐饮公司、鹤宏餐饮公司、早苗食品公司周浦分店等。他们有的聘请名厨,有的菜肴、点心保持特色,有的以价廉物美吸引顾客。   四、理发店   解放前,周浦镇有赵新记、三星、华安、华美、白玫瑰、中央和西明记理发店7家。1956年,人民政府根据理发行业特点,合并成理发合作小组。1986年起,理发行业改变分配制度,实行定额指标、超额分成的办法。1993年起,实行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经营者上缴设备、房屋租赁费和养老金等。2001年,全镇有玫瑰理发厅、周浦饮食服务公司生活部等集体、个体理发店116家。从业人员230人,其中个体户113户。   五、浴& 室   解放前,周浦镇有大德池浴室1户。1956年浴室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8月更名为周浦浴室。1960年后,对浴室进行扩建和改建,同时更新设备,安装蒸汽锅炉,并分设男子部和女子部。1994年,改名为汇康锦龙池。   2001年底,锦龙池有从业人员27人。此外,周浦镇区的绣衣五厂、南八灶浴室、海波浴室、周东浴室、禽蛋经营部的浴室也对外开放。   六、照& 相   解放前,周浦镇有宝明、大光明和万象照相馆3家,条件都比较差。1956年,私营照相馆改为合作商店后,条件得到改善。“文化大革命”期间,照相业受到一定的影响,营业额下降。1978年后逐步恢复正常,还增添了设备和增设服务项目。1992年以后,周浦镇又相继开设兰岑彩扩社、天雅婚纱影楼、上海科宝新亚照相冲洗有限公司周浦店等。2001年,周浦镇有各类照相馆12家,从业人员30人,其中个体8户。    2001年底周浦镇饮食服务业单位行业统计(不包括个体)     表12-5-1行业&户数(户)&从业人员(人)&营业额(万元)餐饮、正餐&9&159&657.20餐饮小吃&12&169&294.40理发美容业&3&17&41.00沐& 浴&1&27&37.00摄影彩扩印&5&23&92.00日用品修理&8&112&393.00其他服务业&22&216&916.00旅馆业&4&105&901.70社区服务业&5&47&1.00合&&&&& 计&69&875&3 333.30   第六节& 企业选介      一、周浦医药商店   周浦医药商店是一家百年老店,其前身是张成大和良利堂药材店,是南汇县最早的药材店之一。张成大、良利堂建于清同治年间。其经营特点:饮片精制、丸散考究,深得顾客信赖,营业久盛不衰。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周浦医药商店,设4个门市部和1个加工场。中大街门市部经营西药,金龙街、竹行街、小云台街3个门市部供应饮片。加工场加工的饮片除供应门市部外,还供应横沔、瓦屑、下沙和沈庄等药店。1956年底,各门市部集中在中大街5号~13号,扩大为5开间三层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经营中成药、配方饮片、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卫生护肤品等2 000多种。该店积极做好售后服务,代客测量血压、体温、提供咨询服务,送货上门等。周浦医药商店曾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中药零售企业规范服务示范企业;1998年,在上海市“双佳”活动中被评为“最佳商店”;被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窗口”。   2001年,周浦医药商店有职工16人,实现销售额380万元,上缴利润15万元。   二、上海市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第45分店   上海市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第45分店于1997年7月开业,位于周浦镇年家浜路209号~211号,营业面积1 470平方米,实行敞架式顾客自选经营方式。经营商品有冷冻食品、生鲜副食品、粮油制品、糖果糕饼、一般食品、洗化类、文化用品、家具用品、服装鞋帽、五金交电等13个大类、90个中类、9 045个单品。2001年,有营业人员57人,实现营业额3 982.30万元。   三、上海老凤祥银楼周浦店   上海老凤祥银楼周浦店于1999年6月开业,设于周浦镇康沈路1608号,营业面积55平方米。2002年,移至康沈路1714号~1716号,营业面积扩大,业务增加。主营金银珠宝首饰。   上海老凤祥银楼创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是中国首饰业的老字号,连续多年被授于“上海名牌”、“上海著名商标”称号。2001年,老凤祥商标又被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商标局联合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1年,上海老凤祥银楼周浦店有从业人员9人,实现营业额326万元,销售铂金7 500克、黄金15 520克。   四、上海平玻宾馆   1995年,上海浦东汇康总公司与上海劳改局协作,利用周浦商业站百货商场旧址,翻建成上海平玻宾馆,是一幢6层钢筋结构大楼,底层为接待厅,二楼为餐饮,三至六楼为客房,是周浦镇的涉外宾馆之一。2001年,汇康总公司资产转让,由上海监狱局独家经营。2001年,平玻宾馆有营业面积3 034平方米,职工70人,实现营业额为750.60万元。   五、民族饭店   1985年,南汇县少数民族联合会租赁基督教洗心堂生活用房开设汇丰清真饭店。1991年,因拓宽公路,原建筑被拆,由南汇县少数民族联合会投资250余万元,建造民族饭店。建筑面积1 782平方米,五层楼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坐落于康沈路1626号~1628号。1992年12月正式营业。现分层租赁给集体和个人经营。底层开设上海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南汇003店和民族商场,二楼为餐饮、歌舞厅,三层至五层为民族饭店客房部。2001年,实现营业收入14.80万元。   六、汇凤楼酒店   汇凤楼酒店于1997年9月开业,设于年家浜路295号。酒店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有300多座餐位。开业以来,酒店的大众化菜肴、中西式点心,赢得广大宾客的好评。   6年来,酒店曾参加中国第四届烹饪大赛,获得宴席银奖、点心金奖。还参加沪、苏、浙宾馆饭店联谊会技术大赛,获得大赛第一名。在全国厨师节热菜、点心的评选中,有4道热菜(松香肉丝、葱烤排骨、红烧鲳鱼、木瓜鱼丁)、3道点心(鲜肉大包、鲜肉生煎、枣香饼)被评为全国名菜名点。2000年6月,总经理朱仁楠参加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组织的厨师代表团,出席中国智利建交30周年庆典活动,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的中国美食节上,她制作的精美点心引起轰动,当地各大报纸相继作了宣传报道,载誉而归。   七、欣周商场   1997年7月,周浦工业公司与上海欣海贸易公司共同投资1 900万元,在年家浜西路368号筹建欣周商场。1998年10月竣工,开张营业。市场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5 734平方米。市场集餐饮、销售、娱乐为一体。至2002年,入驻摊位168户,主要经营服装、鞋帽、百货、床上用品、化妆品、家具和建材等,每天客流量有近1 000人。   
发布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车总动员2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