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表演游戏中的合作能力

表演游戏组织方法,职教幼教,职教幼教信息,武昌教育研训网
阅读次数:[2]次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一、&&&&&& 表演游戏的概念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 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游戏有什么特点,我们首先来看看它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区别,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很容易混淆,因为它们都是在扮演角色,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段,都是创造性游戏
(一)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异同
结构性和规则
主题和内容来源
扮演角色、象征手段、创造性
结构性强(故事规定了游戏的基本框架)
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包括文学作品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创编的故事)
结构性弱(无固定的脚本)
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社会生活中的人物
(二)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的异同
童话剧是不是表演游戏?
对文艺作品的尊崇程度
以文艺作品为表演依据
自娱、按自己的理解,不为观众表演
大致依据文艺作品,表演方式按幼儿的意愿自创,情节也可按照幼儿的爱好增减,是创造性的活动
传达剧本的思想、自己的理解和导演的意图,为观众的认可表演
严格按文艺作品的角色、情节内容和表演程序表演
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模仿模特儿时装表演、唱歌是不是表演游戏?
皮影戏、木偶、手偶表演、桌面表演是不表演游戏?
(三)表演游戏的特性
1.游戏性和表演性并存
游戏性:主观――幼儿有无游戏性体验。有无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或成就感。外部条件――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由幼儿自主决定、活动的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表演性: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性。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
2.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游戏性体验为主,表演水平的提高为辅。
没有游戏性体验的表演,只是表演课程,是强加给孩子的表演任务。
是不是重视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游戏性,就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呢?表演游戏“表演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不能只观察不指导。没有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打闹状态,也难以后产生“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但是,教师的指导又不是“说”和“告诉”。幼儿表现水平的提高并不是教师“告知的”或“手把手教会的”,而是通过幼儿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讨论、提议、采纳他人建议而获得的。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幼儿讨论的组织者、问题的提出者。
三、&&&&&& 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
(一)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
1.目的性强,表演欲强。
2.角色意识不强、交往欲望较低、表演能力弱。
(二)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
1.能独立进行角色分配但进入游戏过程较慢。
2.嬉戏性强,目的性弱,需要教师提醒才能坚持游戏主题。往往因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
3.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较少运用语言、表情等来表现角色。这一方面说明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受到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移情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对动作也更有兴趣。
(三)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
1.目的性、计划性较强。
2.有较强的角色扮演意识。
3.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
四、&&&&&& 表演游戏脚本的选择与改编
1.&&&& 表演游戏脚本的选择
幼儿身边的文艺作品种类较多,有来自图书、影视方面的童话故事,还有成人教给幼儿的儿歌、故事等,虽然数量较大,但是,并非所有的文艺作品都适合表演游戏。适合幼儿表演的作品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主题健康的文艺作品。
二是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便于幼儿理解的作品,否则,超出幼儿理解水平之上的作品再有教育意义,对幼儿来讲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任何的价值。
三是作品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也就是说故事情节要具有一定的变化,但又不要过于复杂,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什么叫独白,什么叫旁白),总而言之,幼儿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表演、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传统的、经典的,例如“三只小猪”“咕咚来了”“金鸡冠的公鸡”“拔萝卜”等等;如《小兔乖乖》《龟兔赛跑》等,这些作品有一定的场景变化、生动起伏的情节、性格鲜明的角色、短小形象的语言。
现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红袋鼠与火帽子系列”等等。注意不要过多地强调故事的“思想性”而忽视其“文学性”。
我们在研讨的过程中还发现冲突明显、搞怪、幽默的脚本更受幼儿的欢迎。如《拔萝卜》中小动物们拔萝卜时,一不小心全都坐到了地上的情节,让孩子们非常开心,最后欢呼萝卜拔出来了,将情节推向高潮。如《小熊醒来了》当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终于喊醒了小熊时,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再比如:《猪八戒吃西瓜》中,猪八戒靠在树上,流着口水、打着呼噜睡觉的样子,孩子们往往表演得惟妙惟肖,孙悟空的说猪八戒的台词:你这个五花肉!孩子们听一遍就记住了。非常受孩子的喜爱。
(1)&&& 小班
故事线索单一,篇幅短小、场景和结构简单,重复性情节较多的脚本。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小熊醒来了》
(2)&&& 中班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篇幅中等、易于延伸的游戏脚本。《咕咚来了》《奇奇的耳朵》
(3)&&& 大班
故事情节相对复杂,篇幅稍长、易于改编、扩展的游戏脚本。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猪八戒吃西瓜》《龟兔赛跑》
2.&&&& 鼓励、指导幼儿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
目的:便于幼儿的表演、增加游戏趣味、突出游戏主题
方法:增加对话、增加儿歌、增加动作、增加情节
(1)增加对话:
例如:《咕咚来了》原文:早晨,湖边寂静无声。一小兔快活地扑蝴蝶。忽然湖中传来“咕咚”一声,这奇怪的声音把小兔子吓了一大跳。刚想去看个究竟,又听到“咕咚”一声,这可把小兔子吓坏了,“快跑,咕咚来了,快逃呀!”它们转身就跑。
狐狸正在同小鸟跳舞,与跑来的兔子撞了个满怀。狐狸一听“咕咚来了!”也紧张起来,跟着就跑。
改编:(湖边小白兔正在休息,突然听见“咕咚”一声)
小白兔:啊!这是什么声音?一定是个可怕的大妖怪!快跑呀! (小白兔跑啊跑,碰见了狐狸)
狐狸:你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
小白兔:咕咚…咕咚来了!快跑!(小白兔和狐狸一起跑啊跑)
(2)增加儿歌:
例如:《奇奇的耳朵》,原作品是说有一只兔子虽然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但是它却和别的兔子不一样,别的兔子两只耳朵都是直直的竖着,但是它的耳朵却是一只直一只弯,兔子们都觉得它的样子太奇怪了,每次见到都笑它,它也觉得自己和别的兔子不一样,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改为儿歌,由扮演奇奇的小朋友念独白: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我的名字叫奇奇,奇怪奇怪真奇怪,我也有着两只耳,一只直来一只弯,要是大家看见我,准会叫我耷拉耳。哎……
通过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形象表演,让大家很快明白了奇奇的耳朵和其它兔子不同遭到其它兔子的嘲笑,让奇奇感到很自卑。
例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小狐狸真聪明,拿个糖给老虎尝,大老虎不刷牙,牙齿烂了全拔光。小动物们拍手笑,再也不怕被虎咬。哈哈哈哈!
(3)增加动作:
①还没轮到的角色,为避免无所事事,可自行设计一些与角色相符的动作,如小壁虎的妈妈没有上场前,可在家做做饭、浇浇花等。
②为了增强表演效果而设计的动作。如庆祝的方式:唱歌、跳舞、拍手等。
(4)增加情节:
①故事中的情节:如《奇奇的耳朵》小朋友们为小兔奇奇设计了其它的使耳朵立起来的方法。
②续编故事结尾: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通过前面几次的表演,喜羊羊战胜了灰太狼,灰太狼会善罢甘休吗?孩子们于是设计了灰太狼克敌制胜的方法,喜羊羊也设计出新的对付灰太狼的办法,于是游戏不断继续下去……
五、&&&&&& 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目标
1.社会性目标(略)
2.技能目标
(1)表演的技能:动作、对白、表情的生动性。
(2)使用、制作游戏材料的技能:以物代物,设计、布置制作游戏场景、材料和道具。
(3)观察、发现、提出、解决、记录游戏问题的能力。
(二)表演游戏准备
1.关键经验准备:幼儿对周围社会的认知程度影响幼儿能否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情节,能否形象演绎作品中的角色,社会经验的丰富程度会直接影响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不断提升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人物的行为特点、语言特征,各种动物的动作特点等等。
例如表演游戏《老虎拔牙》:孩子们对医生拔牙的方法、病人的表现不了解,就不可能生动地表演这一场景,于是,教师带孩子到口腔医院参观,让孩子们获得生活体验,再表演起来就生动多了。
再如,玩表演游戏《揉面团》时,孩子们表现不出妈妈对宝宝关心的神情,教师就请孩子们回家注意观察自己的妈妈对自己关心时的表情、动作,再次表演时,孩子们有的用手抚摸宝宝的头、有的捧着宝宝的脸、有的搂着宝宝、还有的把宝宝抱在身上……
2.材料与环境准备:
(1)场地:可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其它相对宽敞的地方创设一个相对固定的表演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专用的游戏室里创设表演区,场地有限的,也可以根据需要用桌椅、积木临时搭建小舞台。
(2)布景:要求简单大方经济实用,只要能直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不要求过于复杂,否则会过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精力分散,影响幼儿表演的顺利进行。
(3)服饰和道具:可以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兴趣,而且还会影响游戏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就象我们听到某些演员平时总是难以入戏,把服装、道具一用上,马上感觉就来了,道理是一样的。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作品要求和幼儿的社会经验,尽可能地用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表现角色形象。如:照片
(4)要注意的问题
①舞台、服饰和道具都应当简单方便实用,不一定都要购置现成的物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现有的游戏材料,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设计和制作。
②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信任幼儿的能力,把设计和制作看成是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部分,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幼儿设计游戏环境、制作游戏服装道具,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对于培养幼儿爱惜游戏材料的好习惯也很有帮助。
小班幼儿能用象征的方法“以物代物”地使用游戏材料;
中班幼儿可要求其根据游戏需要寻找、准备游戏材料玩游戏;
大班幼儿则可以达到设计、制作游戏材料的水平。
③可以在活动室里放置一个百宝箱,用来收集半成品材料,供幼儿在需要时取用。
(三)游戏过程
表演游戏与其它游戏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表演游戏是从事故开始进入游戏的。
第一次:讲故事或看其它表现形式的文艺作品
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掌握角色对话,为进入表演游戏做准备。
要求:讲故事语调、声音、表情自然
例如:中班表演游戏《奇奇的耳朵》
1.&&&& 第一次讲故事,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 第二次讲故事,重点帮助幼儿熟悉角色间的对话,并能想象简单的动作予以配合。
(1)故事里有谁?大家为什么嘲笑奇奇?
(2)奇奇是怎样请小猫帮忙的?小猫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猫说话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其它的小兔是怎么嘲笑奇奇的?(幼儿自由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奇奇是怎样请小狗帮忙的?小狗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狗说话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3.& 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熟悉情况,配上头饰让幼儿练习角色对话。
第二―四次:游戏
1.经验回顾
(1)回忆故事主要情节(多用于第一次游戏)
(2)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多用于第二、三次游戏)如:看录像或照片;围绕问题记录表讨论。
可根据游戏内容,幼儿游戏发展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经验回顾方式。
(3)指导策略
可围绕本次游戏的目标和重难点,运用开放式提问,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如:上次游戏中明明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记录表)明明在记录表的提示下,回顾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小壁虎的尾巴重新长出来了演得不象,是妈妈给它安上去的,不是自己长出来的。教师组织大家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究竟好不好,就放在第二环节中尝试、验证。再如:小兔子嘲笑奇奇时,演得不够好,小兔子们不知道怎么办,想请大家帮帮他们。
2.快乐游戏
(1)涵盖的内容:
分配角色,进入游戏区域,摆放场景、道具。
②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③听信号结束游戏。
(2)指导策略:
在游戏中进行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消极活动,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的需要。
在游戏中还要有重点的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②提供材料
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因为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的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而制作道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不应为追求“表演结果”或节省时间而省略这个颇具教育价值的环节。诸如“纸、笔、盒子、木板”这样的原始材料,可以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③组织讨论
组织反思性谈话,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教师的引导性提问非常重要。教师不能扮演“裁判”评定幼儿表现的“好坏”,也不应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教师应不断激发幼儿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这样的语言:
自评:你觉得你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互评: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你觉得谁还可以演得更好?怎么演?还可以怎么演?
质疑: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不同意,我觉得我演得更好)他觉得他的方法好,你觉得你的方法好。那怎么办?(可保留、可请其它孩子鉴别、可留至后续的游戏中验证)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当孩子的游戏出现了问题,但没引起孩子的注意时,可引导孩子通过回忆情境发现问题:刚才该你跟“黄牛伯伯”说话的时候,你怎么没跟他说话?(黄牛伯伯离我太远了,在小鱼姐姐的后面)从而发现场地设置不合理,黄牛伯伯在小河的那一头,被隔开了的问题。把一个人的问题提出来,变成大家的问题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怎么办。(把黄牛伯伯的家从后面挪到小河的旁边)
④分年段指导
小班幼儿表演水平弱,角色意识差,演着演着就忘了自己演的是谁,往往看到别人在做什么,只要自己感兴趣,不管自己的角色是不是该这么做,就会跟着做。表演的往往只是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片段,比如模仿喜得摔跤的动作、奥特曼打怪兽的动作等等,几乎没有与同伴的互动。
教师可用利用教师对孩子们的影响以及道具来吸引幼儿的参与,比如,在表演区有一个小朋友看到一个大被子,拉起被子的一角,在那里模仿拔萝卜的动作,教师看见了,马上站在他身后,也模仿拔萝卜的动作,同时呼唤旁边的孩子“老爷爷的萝卜好大呀,小花狗,快来帮我们拔萝卜”一旁的一个小朋友看见了,放下手中的东西,跑到教师身后加入进来,教师又喊“老爷爷的萝卜太大了,小花猫,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天,一个孩子主动地跑到那个被子前,招呼同伴“小花猫,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第三天,教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喊不来了,教师就问他,为什么不玩了,这个孩子说“那是个被子,有什么好拔的”老师问:怎么办,有的孩子说,做一个,用什么做?纸盒,上面用绿色的纸做叶子,孩子们有了比较形象的萝卜就又开始了游戏。
幼儿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游戏的目的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时间;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需要教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游戏的计划性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游戏主题丰富,但不稳定,幼儿会经常更换;希望与人交往,但欠缺交往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角色意识较强,能够按照自己选定的角色开展游戏。
指导:展开游戏时,可以运用记录表提示幼儿要做的事。分组、分角色阶段,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引导幼儿讨论:“这个游戏需要几个人来演?我们有几个人?人多了怎么办?人少了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增、减角色、多人共同演同一个角色、轮流)”游戏进行阶段,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不是手把手的教,是用夸张的语气、动作带动,是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借鉴别人的好办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开展游戏评价。提升游戏经验,丰富游戏内容;指导幼儿逐渐掌握规则和表演技能,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演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可为幼儿提供较多各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博取。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
指导: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怎么样演得更好?”“大老虎的牙被拔掉了,大老虎会这样算了吗?如果你是大老虎,你会怎么做?”允许并鼓励幼儿想象创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游戏评价,让幼儿在分享中开拓思路,提升游戏水平。再如,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满以为会骗取灰太狼的信任时,偏偏被灰太狼识被,让孩子从计策的严密性、表现的逼真性上再做文章,最后取得全面的胜利。让孩子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获得成功。
⑤结束游戏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以便做好结束游戏的准备。
●选择好游戏结束时机,最好是在幼儿兴致转低但还保留游戏兴趣的时候。
3.分享交流
(1)让幼儿分享、畅谈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可呼应目标及经验回顾中的问题:“问题解决了没有?用的什么方法?怎么解决的?”帮助幼儿梳理、提炼游戏经验。
(2)留有游戏余兴。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发现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鼓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下次游戏需要做的经验、材料方面的准备内容。如讨论需要到哪里参观,观察什么人物,需要增加哪些材料等。
(3)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
六、&&&&&& 注意事项
1.防止游戏课程化倾向。避免教师的高控制,避免片面追求生动逼真的表演结果,使师幼关系成为一种导演和被导演、指挥控制和被动执行的关系。如采用示范、手把手地教(教师指导一组孩子在全班面前表演,让其他幼儿静坐观看)、旁白(教师按故事中的角色将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几个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教师统一调度,用旁白的方式串讲故事。每一组幼儿按教师的串讲分别复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对话)(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里每个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师旁白的指挥下,统一表演)等,使幼儿感到紧张。教师必须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一般性表现发展到生动性表现),给幼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学会等待而不是要求幼儿“即演即像”。
2.尊重幼儿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幼儿决定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听从教师的规定。表演游戏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表现的标准由幼儿自己规定。教师不要让裁判。
3.表演游戏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只观察不指导,活动的进程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推动:活动的进展既来自于幼儿的兴趣需要,也来自于教师的建议和引导。
4.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和扶助者,而不是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指挥者、领导者。教师应当为幼儿开展表演游戏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协商磨合而不是催促,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的探索和交往。
武昌中南路幼儿园 钟华
相关资料下载:表演游戏组织方法&&&&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导读:学会合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幼儿园家庭,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合作,幼儿,幼儿园家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21世纪教育目标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包含学会与人交往,尊重多元文化,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是人类生存至今的核心要素。一些流传已久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等等,说明了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有合作的影子。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将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然而通过长时间观察,不难发现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充分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合群,自我为中心,自私等表现。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合作
  环境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营造合作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是一种交往的有力武器,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园家庭。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其身心愉悦。活动室中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不同内容的区角,如娃娃家、表演区、益智区、构建区等,能让幼儿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活动和交往;区角中琳琅满目的材料,如娃娃家的炊具和布娃娃、表演区中的头饰和衣服、构建区的积木等都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往机会。
  2.和谐的精神环境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一个班级中,几位教师之间配合默契、分工合作、和谐相处,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总是以理解、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在幼儿合作活动中灵活变换角色,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出好奇和关心,并以合作群体之一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提出建议和分担责任,或多或少切磋感受,引导幼儿感受合作成果。这样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既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及时强化,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都喜欢被表扬。教师看到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能与同伴一起友好合作的玩耍,或协商、询问,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起到强化该行为的作用。发表论文,幼儿园家庭。在幼儿成功完成后,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如:小晴原本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往,但有一天,她把心爱的布娃娃带回幼儿园,放在娃娃家里,与同伴一起轮流抱布娃娃,扮演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区角活动结束了,我们进行活动评价,首先表演的是小晴,并请她说说今天的感受,由于教师及时的认可和肯定,既帮助小晴建立了自信心,又在无形之中强化幼儿的交往行为。
  三、多种渠道,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设计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
  教师观察本班幼儿的合作现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程度,避免说教。将五大领域联系在一起,在各种活动中处处渗透合作的教育。如: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 故事《蚂蚁搬家》、音乐游戏《找朋友》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才是合作。体育活动《夹球比赛》,教师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协商想办法,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合作将皮球运到指定的地点。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音乐活动&&打击乐《郊游》,在熟悉音乐旋律后,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不同的乐器,商量如何分组,教师教会孩子简单的几个节奏型。发表论文,幼儿园家庭。当孩子们分组用不同的乐器为音乐伴奏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幼儿在活动中自觉体验到了合作的需要,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集教、学、玩于一体,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道路,是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又是一种社会化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广泛进行角色交往与合作。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从中学会共处、学会交往,例如: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小超市、表演区、建构区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合作方式,&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兴趣。&表演区&中,孩子们大胆表演歌舞,互相配合玩打击乐器。在&建构区&,中,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建构之前先商量后操作,充分运用各种形状的大小积木、积塑、板材,建构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物体,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3.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培养幼儿乐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导同伴。多问孩子&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向谁学的?&&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了?玩得高兴吗?&&你和好朋友玩了什么?&或以游戏的形式(在幼儿自愿的前提下),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当区角里的&小老师&,帮助&小老师&们提前准备好值日时要教小朋友们的知识或技能。在庆祝元宵节中,我们进行&大带小&的活动,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做汤圆,品尝汤圆。午睡前后孩子们互相脱穿衣服,解扣纽扣,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通过创设这些合作机会,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发表论文,幼儿园家庭。
  四、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社会行为的学习,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交好的效果。
  1、建立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不仅是儿童活动的天地,也是接受最初教育的场所,家庭的情感氛围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状况,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儿童社会化发展非常有益,充满爱心的家庭交往氛围,会使孩子乐于与家庭中的亲人交往,并能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最大的功能在于培养孩子灵活的交往能力;反之,不良的家庭情感氛围会使孩子性格孤僻、无礼又不合群。由此可见,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造就活泼开朗的儿童,而在这种氛围中幼儿愿意、也乐于合作。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和偕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为孩子做榜样。
  《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指出:&成人的态度、行为举止在幼儿的社会学习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具体的榜样要比抽象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家人之间分工合作做好一顿饭、父母与邻居友好相处、合作等。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之间交往也很少,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同伴、邻家的孩子交往,如:请同伴节假日到家里来玩耍,也鼓励孩子到同伴或邻居家去玩耍,多进行一些合作拼图如拼汽车等的游戏,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既鼓励了孩子的合作行为,又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发表论文,幼儿园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的能力愈来愈重要,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里,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在整个社会,都愈来愈需要我们的合作。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发表论文,幼儿园家庭。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英春、闻莉.《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格篇》.科学出版社,2003.P23&P50
[2]赵忠心.《家庭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P1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
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