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集金庸群侠传5天龙八部部让我不知道多少次热泪盈眶。金庸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义 字有千万斤重,太少有人能抗的起。

原标题:李敖与金庸,两个自媒体人的下半场
如果时代没有变,也许他们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历史学者。
本文共6318字,浏览须要15分钟。
李敖曾经骂过金庸,而且在不同场所,不止一次,但骂的内容大同小异,简直都出自最早的《“金庸式伪善”与“三毛式伪善”》。
有一年,金庸到台湾,跟李敖聊天,特殊提到,在他儿子死后,他精研佛学,已是忠诚的佛教徒了。李敖说:“佛经里讲‘七法财’、‘七圣财’、‘七德财’,虽然有点出入,但大体上,无不以舍弃财产为要件。所谓‘舍离一切,而无染着’,所谓‘随求给施,无所吝惜’,你有这么多的财产在身边,你说你是虔诚佛教徒,你怎么说明你的财产呢?”金庸听了,窘得无以对答。李敖以为,金庸的信佛,是一种“抉择法”:凡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就叫做“金庸式伪善”。
金庸与李敖的会面在1979年,李敖这篇文章则发表于1981年。金庸去访问李敖,是李敖邀请去了,天底下哪有当面怼客人的情理,而且是别人谈起丧子之痛以后?
其实两人的会见没有一触即发,真正让李敖开始骂金庸,是因为另一个人,胡茵梦。当年李敖与胡茵梦这对人人称羡的佳人才子的婚姻只保持了三个月就宣告难以维系,而当时金庸在《明报》进行了深度报道。
很多人都听过那个原因,李敖一直当胡茵梦是女神,却在一回看见胡茵梦如厕,便秘将脸憋红,女神形象尽毁后,李敖就不再崇敬胡因梦。
因为女神便秘,就把女神摈弃,这让许多女人愤愤不平,更何况李敖朝思暮想对前妻的怨怼,胡茵梦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李敖渣男无疑。
但实在两个人离婚另有起因,,当时的李敖也远不后来对胡茵梦的调侃和袭击,1980年的8月28日,台北忠孝东路大陆餐厅挤满了记者,下战书5时,李敖打着胡茵梦送的蓝色领带,戴着胡茵梦送的腕表,发表了一篇离婚申明。
一、罗马凯撒大帝在被友人和敌人行刺的时候,他武功过人,拔剑抵御。但他发明在攻击他的人群里有他可爱的布鲁塔斯时,他对布鲁塔斯说:“怎么还有你?”于是他情愿被杀,不再抵抗。
二、胡茵梦是我心爱的人,对她,我不抵抗。
三、我当初发布同胡茵梦离婚。这一婚姻的失败,错全在我。
四、我现在签离婚文件,请原证婚人孟祥柯先生送请胡茵梦签字。
五、因为我的离去,我祝愿胡茵梦永远漂亮,不再哀愁。
布鲁塔斯在大陆通常被翻译成布鲁图,他的母亲是凯撒的情妇,据说他是凯撒的私生子,所以凯撒对他非常溺爱。凯撒遇刺,布鲁图是胁从之一,他背叛了凯撒。
夫妻离婚,却用上了凯撒和布鲁图的典故,并声言“我不抵抗”,李敖若是凯撒,那么,胡茵梦就该是背叛的布鲁图了。
胡茵梦毕竟做了什么?这就必需提到另一个人,萧孟能。
萧孟能是《文星》月刊的老板,他一手捧红了李敖。1961 年,胡适应亚东区迷信教导会议之邀发表英文演讲《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造》,主意全盘西化,文章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其中攻击最力的是熊十力的弟子,新儒家的代表徐复观。
李敖在《北京法源寺》里写的小沙弥,原型就是熊十力,徐复观不仅仅是大学者,还一直是蒋介石随从室的机要秘书,是能够出入蒋总统书房的十四个中心幕僚之一,他的文章不仅仅波及文化讨论,甚至直接对胡适进行人身攻击。
李敖作为胡适弟子自然义不容辞,于是引发全台文化届的“中西文化论战”,次年胡适放手长逝,论战进一步白热化,《文星》月刊的发行量从本来的四千册增加到七千册左右。
当时台湾在蒋介石治下,媒体口若悬河,主动矮化,猛地看见一个敢说的李敖,一个敢说的《文星》,做作线人一新,于是李敖横空降生,萧孟能天然也赚得瓢满钵满,。
萧孟能的父亲叫萧同兹,在国民党中丧尽天良,人称“萧三爷”。1932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社”社长,1960年“中央社”设治理委员会,萧三爷是主任委员。1964年离任后,受聘为“总统府国策参谋”及国民党中心评议委员,萧孟能是国民党的“太子党”。
我们都知道李敖敢骂,但很少知道萧孟能的手眼通天,李敖骂国民党,但包庇他的也是国民党。
当然,没有李敖的才干无双,就没有萧孟能,没有萧孟能,天然也没有李敖。
李敖与胡茵梦的相识就是在萧孟能的一处房子里,两人的离婚也是由于萧孟能的屋子。
萧孟能与李敖名声日隆,终极批到了蒋介石头上,蒋介石为此大为盛怒,日,《文星》惨遭封杀。李敖在几年后也进了国民党的大牢,受了十天严刑之后,马桶就在床头,吃喝拉撒都在一处,地板时有蜈蚣老鼠出没。
萧孟能为了回避债权,与李敖签署正人协议:“查李敖先生住所所有对于本人之书画、书籍、古董、家具等(文件与信函不包括在内,系本人存寄,托李先生代为保存,未得本人书面之批准,任何人不得领取。)均系自己移转给李敖先生以抵偿对其所欠债务者,应该属李敖先生所有。特此证实。”
签完这个协定,萧孟能和女友王剑芬去了智利,等到回来时,发现财产全被李敖据为己有,其中有萧购置,但是李敖还按揭的房产,在胡茵梦名下。
《文星》时代,有三驾马车,萧孟能、李敖是其二,另外一驾马车,是萧孟能的结发妻子朱婉坚,萧孟能当时要移民,其实是有了新欢,想甩掉妻子,李敖抱打不平,感到财产应当分朱婉坚一半。
李想把两套房子都还给朱,萧孟能就起诉了李敖,此时的胡茵梦暗里里把房子转给了萧孟能,而且做了伪证,说李敖当时想要把房子给自己,做实了李敖的侵犯财产罪,李敖后来被判入狱六个月。
这就是凯撒遇刺的故事,在当时,时人都认为胡茵梦舍爱取义,光明正大,李敖落了一个卖友谋财的名声。
胡茵梦的父亲叫胡赓年,原来是公民党旅顺市市长,到台湾当前,又做了40多年国民党立委,是老国民党员,胡茵梦当时也被以不能演戏要挟,所以才当了布鲁图。
但在李敖看来,这却是难以忍耐的背叛,从那纸离婚声明就可以看出来,貌似波涛不惊的文字下面,暗藏着多深的恼恨。
只有涉及与胡茵梦相干的事,李敖就一个字,告,李敖把萧孟能一直告得离开台湾,客死他乡。
李敖曾经过胡茵梦牵线,把一首诗《忘了我是谁》给了台湾四海唱片公司谱曲,但胡李反目以后,李敖直接把四海唱片告上法庭,索赔210万元。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里都是你
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的时候心里跳
看过以后眼泪垂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爱上你
忘了我是谁
以后谈起胡茵梦,李敖也满是鄙弃和咒骂,当然,对《明报》的报道,李敖也是耿耿于怀,大略在他看来,别人看不清楚,金庸不该看不明确。
但李敖不晓得,他跟萧孟能掀起“中西文化论战”,有文化的考虑,但更多的是,贸易的斟酌,文明人也有KPI压力,金庸办《明报》也是有KPI压力的。
写小说不是金庸的幻想,写武侠小说更不是,写武侠小说,是金庸为了KPI压力不得不然。
1959年,金庸分开了长城影视,金庸没有李敖幸运,李敖可以抱得台湾第一美人归,金庸对香港第一丽人夏梦只是暗恋。夏梦当时为长城公司拍片子,金庸此举即是斩断了情丝,也是这一年,金庸创建了《明报》,自《明报》创刊之日起《神雕侠侣》开端连载。
这是金庸最艰苦的时期,香港当时有句话,“假若和你有仇,最好劝你拍电影,假若和你有三世仇,最好劝你办报纸”,金庸当时投资了八万港币,是《明报》大股东,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冒险,良多老朋友都说:“小查这次非倾家荡产不可。”
《明报》初创是一份什么报纸呢?看看它当时的头条就知道了,《穿睡衣裸下体 少妇神奇毙命》,《赤裸男女艳窟做爱 惨遭火药定时爆杀 两人下体同被炸碎》,这是《明报》当时头条题目重要作风,污就一个字。
作为自媒体人,为了流量,金庸拼了,必须拼,不拼就破产了,幸好《神雕侠侣》大火,《明报》也得以渡过一段艰巨时期。
但真正让金庸赚到流量的,是另一次大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谋求造出原子弹,1963年,当时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接见日本记者团时,发表了这样一番讲话:“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斯欺负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明报》当时就发表了一篇社论,标题为《要裤子不要核子》,岂但观点与陈毅唇枪舌剑,而且用语尖利,绝不客气。其中写道:
中央一位负责首长竟然说到“即使中国人民全部无裤,也要自拥核子兵器”,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切实是不胜气愤......
不知陈毅是否懂得,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便委曲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度也是决心不会富强的,而这个政府是必定不会牢固的。
中共制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能去轰炸美国吗?能去轰炸苏联吗?当这些光屁股的人民造起反的时候,能用原子弹将他们逐一炸死吗?当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早已领有核子武器,但苏联一声恐吓,说要以飞弹轰炸伦敦,英国只好乖乖地收兵。中国再尽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绩,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途?仍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当时明报的评论,都是金庸编缉,这篇也是出自其手,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引导人的命令、安排下,香港五大左派报纸《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商报》、《晶报》迅即开展了对《明报》的批评。一时光,“汉奸”“帮凶”“卖国贼”“构词惑众”“反共反华”“亲英崇美”“背离民族”。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制作出原子弹时,震惊海外,胡乔木写下五首《菩萨蛮》,发表在《国民日报》上。其中一首写道:“仙人万世世间锁,豪杰究竟能盗火。霹雳一声春,风骚天下闻。风吹天下水,清浊分千里。亿众气凌云,有人愁销魂。”
金庸显然是愁断魂的行列。这场论战从1963年10月延烧到1964年底。双方杀得昏天黑地,风波变色,热潮时,《明报》曾拿出一终日的版面进行论战。
看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都知道,萧峰在聚贤庄和天下好汉饮酒,大战曾经的亲朋故旧,写这段时,恰是金庸与《大公报》等左派报纸论战最剧烈之时,金庸出自《至公报》,与他对骂的都是曾经的共事,当时的香港,固然号称中破,然而左派的权势早就浸透,甚至筹备暗害金庸。
但所有都在1964年底戛然而止。
1964年底,新华社香港分社和香港报纸的负责人在北京探讨香港报纸工作方针和部署,廖承志请与会者吃狗肉,请来了陈毅,席间谈到了《明报》,当时原枪弹爆炸胜利,英姿飒爽,陈毅大手一挥,“我同《明报》那个查先生的社论、两家的话合起来,就全面了。”
一语定调,至此既要核子也要裤子,香港的左派报纸大张旗鼓,结束对明报攻打。《明报》的查先生何其荣幸,毫发无损,这场论战让他的《明报》彻底成为举足轻重的大报!
统一年,斗志昂扬的陈外长,还见了一个12岁的少年,他叫聂卫平,陈外长说,核子弹相称于围棋九段,核子弹有了,围棋九段还没有,要搞出围棋九段,要从娃娃抓起。
查先生最初的理想也不是做一个报人,他当年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
为了成为外交官,金庸中学毕业后,挑选的是西南联大外文系,西南联大当时汇聚了中国学术界的精英,为中国造就出来很多出色的人才。
金庸当时已经被录取了,但却因为日寇入侵,身为“江南有数人家”的海宁查家家道中落,没钱去昆明读书,只能取舍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文系。
这所学校是国民党培育干部的学校,一切用度全免,金庸得以实现学业。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公费赞助的代价是没有自在,与西南联大充斥自由空气不同,中央政治学校履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见到教官要立刻立正敬礼,敬礼之时要用脚使劲蹬地,挺胸仰头。这样的环境里,金庸在第一学年是学校第一名,但第二学年却出了意外,政治学校风格守旧,有些学生对国民党十分虔诚,把思维比拟提高的学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甚至还纠集起来,把开明学生拉到台上打一顿。
金庸当时是一个不参加派别的学生,思惟也比较新潮自由,他当时还常常阅读《新华日报》,对上面乔冠华的文章十分欣赏。
金庸自然对这种行动十分看不过眼,于是去向训导主任投诉,成果反而被勒令退学,只上了一年多就失学了。直到1946年,才得以转入姑苏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
但有这样的黑历史,金庸是无论如何无奈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官,他只能搁置本人的梦想,进入报界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金庸到了北京,想要成为新中国的外交官,却发现事件没有那么简略:“是第二年到了北京以后,外交部的首长很恳切地跟我谈了话,说以我这样的身份和性情,是不合适在外交部发展的。”
这位“外交部的首长”,其实就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乔对他说,外交事业十分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但是新中国对外交人才的重要前提是根正苗红,可能通过政治考验,金庸的家庭出生是地主阶层,更要命的是,他还在国民党的干部学校重庆中央政治学校读过书。
李敖和金庸学的都是法律,又都酷爱历史,但他们的理想都不是做学者,他们的理想都住着一个旧式文人,他们要做的,是士大夫,是可以出将入相的栋梁。
但李敖困守台湾,终于不能发挥抱负,金庸也做不成外交官,终于做了一堆报人,与今天的自媒体做了同行。
不过金庸要幸运得多,他有一个巨大的读者。
邓小平下放江西劳动,在1973年恢复工作回到北京,他托人买了一套金庸小说,他是金庸的忠诚读者。
而查先生在香港,在“核裤之争”之后,始终通过各种道路表现,最观赏邓先生,盼望见到邓先生。
1981年,金庸拜访北京,提出想见见邓小平,正好,邓小平也想向向外界传递新的对台工作方针,于是一拍即合,金庸成了第一个邓小平会见的香港人。
会谈中,邓小平自动谈起金庸父亲当年因为在“镇反”中被杀之事,说:“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拍板:“人入黄泉不能回生,算了吧!”
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节目中播放了邓小温和金庸两人会谈的新闻,港澳及世界各地的消息媒体都纷纭报道这件事,惊动一时。当年9月,《明报月刊》同时发表金庸和邓小平谈话的记载及《中国之旅:查良镛先生访问记》,出版三天就全部卖完,连忙加印,一时洛阳纸贵。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金庸站在了世界的核心,此次会面以后,金庸的小说在大陆解禁。
查先生和邓先生谈判过后,廖承志设宴招待查先生,象征深长地说:“查先生的社评写得不错,时常有一些奇特的看法,不外有些观点,咱们并不认同。”往事重提,查先生赶快说,是的,大家的见解并不尽然雷同。
宾主尽欢,这梁子就算揭过了,查先生到底为人圆润,后来聂卫平到广州,查先生托人找到这位比他小多少十岁的棋圣,保持要拜师。
李敖的毕生功业,来自于批判两蒋,但批判两蒋也彻底断了他经天纬地的动机,两蒋死后,他失去了敌人,只能到处寻找敌人,明星、政客,他厌恶这些低等的对手,但在台湾这个孤岛上,他只能找到这些低等的对手,只能博取一些他不需要的流量,他耐不住寂寞。
金庸的幻想,是成为纵横列国,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惋惜阴差阳错,只能靠武侠小说撑起报纸流量,在香港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做一个商人,在耄耋之年还要奔忙大陆香港两地。
当他们妄想幻灭之后,独一能计较的就是身后名了,不理解这一点,你就不能懂得李敖为什么要冒着声名狼藉的危险来大陆报告,你也同样不能理解,金庸为什么要一遍遍修正他的小说,为什么以86岁高龄还要读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到底意难平,生前志不能遂愿,逝世后的冷猪头总要有的
他们的失踪,是时代的过错,日寇踏破白山黑水,李敖由哈尔滨而北京辗转台湾,日寇同样炸毁了袁花新伟查家花园,金庸由杭州而重庆而香港,他们的理想依然都是上一代文人的理想。
只管他们仍然被叫做大师,但他们实际上都不是大师,假如时期没有变,兴许他们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历史学者,但时代已经放不下一个宁静的书桌。
巨匠做不了了,一辈子也做不了了,不如就来点流量吧。
怎么说呢,用他们的同龄人的话说,一个人的运气啊,当然要靠个人斗争,要看考虑历史的行程。
文章系转载,学子悠悠诚意推举,如有侵权请留言
本文由:《》提供
每天分享新鲜资讯金庸 |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云上文化
书画 | 收藏 | 人文&| 心赏 |&茶道 | 香道&| 养生&
我们的“武林泰斗金大侠”
迎来了他94岁的生辰
豪侠气概,儿女柔肠,奇招异法
他笔下奇幻的武侠梦
满足了我们年少时
对江湖的幻想
编辑: 云上文化
点击上方音频,聆听云上的声音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会好奇,金庸到底跟他笔下的哪个人物比较像。是机灵圆滑的韦小宝?老实憨厚的郭靖?还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
虽然因创作出许多豪气万丈的大侠形象而被称为“查大侠”,但是金庸却觉得这个称谓实在过誉:“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电视剧版段誉和王语嫣
倪匡曾经评价“段誉有绝顶武功,朱蛤神功好象没有怎么用过,六脉神剑要紧时用不出,斗酒时却大派用场,凌波微步要来作逃命之用,倒十分实在。”在性格上,段誉博学多才、善良固执,被爹娘取小名为“痴儿”。由此看来,段誉的这些特征倒是与金庸有些相似。
生为“痴儿”&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在浙江海宁,祖上是名门望族,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出了很多学识渊博的后人。
虽然在查良镛出生时家道已经有些衰落,但依然有良田三千亩。男孩子都淘气,但他不同。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父亲怕他读出毛病,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行:“怕被别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也可算是个“痴儿”。但他虽爱书成痴却并不呆板,相反,他还颇有做生意的天赋。其实要论他真正的处女作,并不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而是一本叫做《给初中投考者》的试题精编,由查良镛和其他两位同学根据所考的内容自己出题编写。这本试题精编类书籍畅销几省,赚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够把他供到大学。那时他只有十五岁。
虽然成绩优异,但查良镛却不是那种“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1940年,查良镛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当时学校常办壁报,文笔极佳又爱好写作的查良镛成为了壁报的常客。有一天,壁报前面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相看着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
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
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
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学生们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为谁都知道眼镜蛇指的就是他们的训导主任,训导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镛。因为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
训导主任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立马跑到校长那里哭诉:“请立即开除他。”几天后,查良镛被勒令退学了。他便转到衢州中学,念完了高中。
一个人一生中被开除过一次,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但难就难在还被开除过两次。
查良镛在四川重庆读大学时代,念的是外交系,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因大胆直言,于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开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灭。
从查良镛到金庸
命运有时说来也奇怪,查良镛虽然一生都未实现他的外交官理想,但他后来也说:“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我并不后悔。我自由散漫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做这个职业。外交官的规矩太多,说不定做到一周我就被开除了。”
于是命运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那时在香港工作并不是一个好差事。跟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来比,那时的香港比上海要差得多。但香港在发展,查良镛作为报人、作为金庸的人生也在一步步走上正轨。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
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决定邀请编辑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
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
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从查良镛到金庸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于是,他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他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独树一帜。当时金庸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评,小说要写八九百字,社评要写一千多字。还要随时关注国际时讯,精力消耗很大。
每天一睁眼,就有两千字的稿子等着他。晚饭都不吃,要写好社评才能坐下来安心吃饭。社评写完的时候,一般也就到了报纸要发的时候。时常看到金庸在边上写,报纸排字工就站在旁边等着他。
金庸一直持续地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于是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身为持续发出声音的公众人物,金庸必然会被某些势力视为眼中钉。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金庸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金庸和倪匡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金庸听到风声,还跑去欧洲躲藏了一个月。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歉抱歉,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写了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舆论风气归于平静。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八十岁的学生金庸
金庸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部部经典。但金庸的名气虽响彻中外,而且博古通今,历史、政治等知识信手拈来,他依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因此即使是在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已经是81岁高龄。
在剑桥读书时,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但因为太太担心会发生危险而就此作罢。
在剑桥上学,金庸又变成了那个别人不太关注的查先生。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环、不再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做的一切都“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有学生想找金庸拍照,签名。金庸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我再和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喝茶。”
在金庸眼里,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负,骄傲而不自满,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必须修炼的一部武功秘籍。
金庸先生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个字,便是我的青春。”
其实,这14个字,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
这14个字说的是金庸所著14部小说,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翻开书卷,让我们来聊一聊,那些印象深刻或者感动青春的金庸小说场景吧。
这14部金庸小说,流传之广,甚至超过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柳永。
所以有人说:“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只有金庸一人。”
在这14部金书中,最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掩卷沉思,可以大醉!那咱们就从《天龙八部》开始回味。
塞上牛羊空许约
相信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不会忘记,阿朱之死。那一夜的青石桥上,轰轰雷鸣,大雨将至,乔峰“降龙十八掌”硬生生地拍在阿朱的身上,也很难忘记,乔峰抱着阿朱尸体的绝望。
“雷声渐止,大雨仍下个不停。萧峰已狂奔了两个多时辰,但他丝毫不知疲倦,只是想尽量折磨自己,只是想立刻死了,永远陪着阿朱。”
——《天龙八部》
哀,莫大于心死。亲手打死自己最爱的人,是怎样深沉的悲哀?
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天龙八部》最悲情,最高潮部分当然是萧峰之死:
“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逼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上的两截断剑,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嗖的一声,插入自己的心口……只听得鸣声哇哇,一群鸿雁越过众军的头顶,从雁门关上飞了过去。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萧峰,就这样自尽于雁门关外!萧峰甚至可以作为武侠小说的最后一声悲鸣。在他这后,再没有如此气壮山河的悲剧英雄!当年哭的稀里哗啦的,为这英雄悲歌!
燕云十八骑
若说《天龙八部》看得最过瘾,最豪气干云的,当属少室山一战,也是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一段。原文长,截取两句又不得精髓,看官还是自行翻书的好!
少室山一战,是金书中最经典的武打场景,雄阔气象,令人热血沸腾。只看萧峰、虚竹、段誉和燕云十八骑在天下豪杰面前饮下烈酒,视死如归,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的英雄气概,不仅是金书第一,也是武侠第一!若论武打情节后世恐怕再难有超越之作。&
倪匡说,看《天龙八部》,到乔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马蹄翻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为无物之际,当呼啸而狂吞烈酒!
十年生死两茫茫
《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再重逢的场景让很多人激动地落泪。想了千百次的重逢,一句淡淡的“过儿,甚么事不痛快了?”便和从前小龙女安慰他一般。
看似清淡如水般平静,实则刻骨铭心。
杨过:“龙儿,你容貌一点也没有变,我却老了。”
小龙女端目凝视,说道:“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恍如隔世的场景,正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极为凑巧的是,“杨过”古天乐16年后与“小龙女”李若彤偶遇,对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姑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也是感动得想哭,是梦?是真?
七星海棠之毒
看过《飞狐外传》的人,大概最耿耿于怀的是程灵素之死:
“师傅说的无药可医,是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
——《飞狐外传》
程灵素为了救情郎胡斐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他吸出天下至毒--七心海棠,把自己的命一口口地送给他。每当读到此际,心痛万分。她为胡斐殚精竭虑,胡斐爱的却是袁紫衣。
程灵素,一个令人心疼的女子。
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射雕英雄传》中,傻小子郭靖与古灵精鬼的黄蓉,生死相随的感情,令人艳羡。
譬如这一段:
黄蓉伏在他背上笑道:“靖哥哥,依他说,咱们也别来求医啦。”郭靖愕然,问道:“怎么?”黄蓉道:“反正人人都是要死的,治好了,都变作土!治不好,都变作土!”郭靖道:“呸,别听他的。”黄蓉轻轻唱道:“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射雕英雄传》
在生死未卜的求医路上,蓉儿用《山坡羊》的曲子唱出这样一句,真是天下最美的情话。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倚天屠龙记》中,由于张无忌拖泥带水的性格,他的爱情并没有特别感触,可是写明教的这一段却让人动容:
是时蝴蝶谷前圣火高烧,也不知是谁忽然朗声喝了起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各人一个个的齐声而唱,相和之声越来越响:“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那“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歌声,飘扬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起如许大好男儿,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
“白衣如雪”“昂首而出”“再不回顾”画面感极强,有一种“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感!“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无人,忧患实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令人动容。
等候产生爱情
“情网既陷,柔丝愈缠愈紧,她在无量山高峰上苦候七天七夜,于那望穿秋水之际,已然情根深种,再也无法自拔了。”
——《天龙八部》
木婉清在无量山上等了段誉七天七夜,等待中的想象产生了爱情。等候,本身足以产生奇迹。
用不着说,我们两个心里都知道的
郭靖是老实人,不善言辞。师父问他与黄蓉之间是否说过“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一类的话,郭靖说:
用不着说。我不能没有她,蓉儿也不能没有我。我们两个心里都知道的。
——《射雕英雄传》
“用不着说”!这是何等的境界。不善言辞的郭靖,却直达事物的本质,一语破的。而那种默契的情感,也足以让人感动。
《连城诀》这部书,是金庸小说中比较另类的,因为它一改金庸小说的浪漫,而具有残酷的现实性。其中,使人毛骨悚然的情节,有一个是“砌墙”。
万震山杀死了戚长发(实际未遂),匪夷所思地将其埋入“书房西壁的那堵白墙”中,并且具有“强迫症”(梦游时不停地“洗手”和不停地“砌墙”),那个丧心病狂的场景,真是给童年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因此难忘。而整部《连城诀》,读起来也十分恐怖、压抑、愤懑。
可是我偏不喜欢
《白马啸西风》结尾: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感觉,惆怅。淡淡的哀愁,带着女主角那一点点的执拗与倔强。你爱上不爱你,可是能怎么办呢?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收回多少,感情尤其如此。
金书中还有许多难忘的场景与感动的话语,没有一一整理,可是忘不了金庸小说在青春故事里的地位。正如孔庆东说:
“遭遇金庸已经许多年了,但我忘不了金庸小说带给我的感动和我所知道的带给别人的感动。我不能预料当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的时候,面对那些段落,还会不会热泪盈眶。”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个人的一生,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就如查大侠的人生,可敬,可叹。
各位云粉心中,有什么关于武侠梦的记忆呢?快来评论区和小编分享吧~
图文来源网络,有云上文化整理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上文化团队招募
原创散文小说诗歌摄影作者&朗诵主播
期待您的加入
报名投稿邮箱:
文字图片由「云上文化」编辑
说不完的画里画外
品不尽的文气墨韵
点评扫一扫发现更多美食攻略申请入驻根据文章内容智能匹配主演:李修贤,林珍奇,恬妮去抢票主演:钱小豪,江生,楚湘云去抢票主演:米雪,白彪,梁小龙去抢票写评论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龙八部 金庸 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