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淘宝违规字眼都有什么么东西

读《一个有魔力的字眼》的启示_百度知道
读《一个有魔力的字眼》的启示
急( ⊙ o ⊙ )啊!标准大考卷上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读《一个有魔力的字眼》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有魔力的字眼》。一个有“魔力”的字眼?看到题目时,我大惑不解。看完之后,我才知道,“魔力”并非一定是指有魔法,在这里,“魔力”是指让人听起来感到舒服的。而这个字眼,也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那就是——请。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使用“请”字,让奶奶帮他拿大熊猫、倒水,奶奶微笑着答应了。窗外的青藤叶子学会了使用这个字,也用“请”字让风姐姐为它们吹掉热气、让雨妹妹帮它们解渴,她们也都很乐意。
请,这个看似平常的字眼,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呢?文中更是说到:“‘请……’这是个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她像清风一样凉爽,像细雨一样甜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文中的事例已经解释了一些:“请”这个字让人听起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魔力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br&&br&茶,&br&香叶,嫩芽。&br&慕诗客,爱僧家。&br&碾雕白玉,罗织红纱。&br&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br&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br&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br&&br&宝塔诗真的超级可爱啊!!!&br&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br&&img data-rawheight=&1600& data-rawwidth=&1073& src=&/0ecc8ee999edb425bb1e9e6e60b56e7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3& data-original=&/0ecc8ee999edb425bb1e9e6e60b56e76_r.jpg&&&br&&br&这个拓片字体hhhhhh&br&&br&——————————————分割线————————————&br&来自评论区的补充:&br&诗,诗; &br&绮美,崛奇; &br&锥心悲,展颜喜; &br&春花秋月,江南烟雨; &br&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br&林喧竹语如诉,岩静泉声似泣;
&br&清吟浅唱神女醉,骊词华章仙子迷; &br&月下太白举觞醉舞,江边子美仰天悲叹; &br&琵琶行伤怀珠玉含泪,出塞曲铁胆尘沙卷石;
&br&公认诗歌之盛莫过于唐,但求风雅之极还看周楚。&br&&br&竹,竹。&br&森寒,洁绿。&br&湘江滨,渭水曲。&br&帷幔翠锦,戈矛苍玉。&br&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br&化龙杖入仙
陂,呼凤律鸣神谷。&br&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br&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br&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br&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
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br&&br&可是还是元稹的《茶》比较可爱啊(摊手)。
《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宝塔诗真的超级可爱啊!!!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这个拓片字体hhhhhh———————…
中子星物质乃是宇宙中难得的美食,能吃到一口应该算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因为,要拿到一勺中子星物质的技术难度是在太大了。&br&&br&最近的中子星(RX J4)在400光年以外。不过,这个遥远的距离是所有困难中最小的一个。&br&&img src=&/324cf6de2e48032caefa3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24cf6de2e48032caefa3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RX_J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utron_st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有志者事竟成。坐上接近光速的飞船,经过数百年飞行,你终于来到了中子星。由于快速运动的相对论效应,对于你来说只过去了几年。与吃到宇宙中极品美食相比,这点时间的付出还是值得的。&br&&br&你面临的下一个困难就是在中子星表面着陆。你可以让飞船在中子星轨道上运行,但是总要把一个挖掘机放下去。中子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十分惊人。即使你把挖掘机从1米的高度丢下去,它也会以每秒2000公里的速度在1毫秒之内落地,摔成一堆废铁。即使你有强大的火箭在降落时减速,你还需要保证挖掘机强度足够大,不会被巨大的重力压成一张印度飞饼。&br&&img src=&/dcb8b90284caec9fc6657_b.png& data-rawwidth=&659&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9& data-original=&/dcb8b90284caec9fc6657_r.png&&图片来自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youtu.be/ZW3aV7U-ai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ZW3aV7U-aik&/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此外,你的挖掘机还必须耐高温,因为中子星表面温度超过100万度。&br&&br&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如果你仅仅满足于在中子星表面挖掘,你不会得到你想象中的中子星物质,也就是一团中子。&br&&img src=&/59e72b618eaa3dd0d0d5164ced785e1a_b.pn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59e72b618eaa3dd0d0d5164ced785e1a_r.png&&&br&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Neutron_sta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utron st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和大多数天体一样,中子星也是分层的。外壳虽然密度也不小,但是物质组成却并不稀奇,基本上就是一些电子和铁原子核。它们是恒星聚变的最后产物。如果你只是想尝尝铁的味道,根本不用离开地球。越往下,中子的比例越大。要挖到理想的中子星物质,你至少要往下挖掘3公里以上。&br&&br&假设你在宇宙中最强的挖掘机技术的支持下,成功挖到了一勺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要带着它离开中子星,甚至回到地球,又是一个难题。中子星得以保持这种奇特的物质形态(中子态)是由于巨大的自身引力和中子简并压力的平衡。离开中子星以后,引力没有了,这一勺物质肯定无法保持原样,未免不中吃了。你必须把它放进一个可以保持中子态,并且屏蔽引力的高科技冰箱。&br&&br&最后,你克服了上面的所有困难,带着这一勺中子星物质,再奔波400光年,回到地球。坐在餐桌前,准备享用这来之不易的美食。&br&&br&如果这一块中子星物质还保持着在中子星上的温度,它就会让周围的空气快速电离,膨胀,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爆炸。不过,相信此刻这一块中子星物质的温度在你的高科技冰箱中已经降低到室温了,所以你不用担心烫到嘴,就放心的吃吧。&br&&br&打开冰箱,当中子星物质出现在你面前那一瞬间,你会感受到它向你发出巨大的诱惑,召唤你不顾一切向它扑去。你顿时觉得身轻如燕,于是你腾空而起,飞向你的美食。&br&&img src=&/cca1_b.png& data-rawwidth=&347&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7&&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FollowYourNo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ollow Your No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并不是夸张,也不是比喻。这一勺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重达10亿吨,和珠穆朗玛峰差不多。如果你体重70公斤,当你距离它1米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引力是4672牛顿,相当于476公斤物质在地球上的重量。这样的引力足以让你向它飞过去了。&br&&img src=&/04f919f000dca46e68bc79afaa28fc24_b.pn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04f919f000dca46e68bc79afaa28fc24_r.png&&&br&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youtu.be/ZW3aV7U-ai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ZW3aV7U-aik&/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很快你就能飞过这段短短的距离,不过恐怕你没有时间把它放进嘴里,尝到它的味道了。&br&&br&我们知道引力是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所以你距离它越近,引力越大。当你的头顶刚刚接触到它的时候,你的脚底还在1.7米以外。在头顶处,1公斤的物质受到的引力是2668000牛顿(相当于266.8吨物质受到的地球引力),而脚底处,1公斤物质受到的引力仅为23牛顿(相当于两公斤物质受到的地球引力)。这个巨大的引力差使得你的身体各部分以不同的速度投向中子星物质,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身体会像橡皮泥一样被拉长。&br&&br&这大概就是磁性橡皮泥遇上钕磁铁的效果。&br&&img src=&/fd3d956c4cfb8a75f32a64_b.pn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fd3d956c4cfb8a75f32a64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framasphere.org/tags/stret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retch&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不过这个距离太近,你无法慢慢体验到跌入黑洞时的面条化效果。很快,你就和中子星物质合为一体,均匀地分布在它的表面了。&br&&br&其实,如果把这个结局定义为“吃掉了”也无可厚非,毕竟中子星物质在你体内了。美中不足的是,你最后还是没能品出什么滋味。&br&&br&这时候,中子星物质惊奇的发现自己不在中子星上面了,把所有的中子凝聚在一起的巨大引力已经没有了,所以,这一块中子星物质决定做点什么。&br&&br&它要做的事情叫做β-衰变。&br&&img src=&/7ab803ec755c1ca2cdc4_b.pn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7ab803ec755c1ca2cdc4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www.atnf.csiro.au/outreach/education/senior/cosmicengine/sun_nuclear.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Sun: Energy from Nuclei&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中子在原子核中可以稳定存在,但是不在原子核中的时候,它就会进行上图中的β-衰变,释放出一个电子和反中微子,把自己变成一个质子。中子的半衰期只有10分钟。&br&&br&一个中子的质量是1.6750 * 10^-27千克;一个质子的质量是1.千克;而一个电子的质量是9.109 * 10^-31千克;一个反中微子的质量是,这个太小我们就不用管它了。&br&&br&比较以上粒子的质量,我们不难看出,衰变后的粒子质量小于原来的中子质量:有0.15%的质量消失了。这当然不是什么魔术,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这些质量转化成了能量。至于这部分能量有多大呢?在质量后面乘上一个c^2就行了。&br&&br&β-衰变后产生的质子和电子会和中子组成原子,所以最后的产物会是一团氢和氦的混合气体。所以,不会所有的中子都发生衰变。我估计衰变的中子大约会有一半。那么,整个过程中,损失的质量就是10^12 * 0.15% / 2 = 7.5 * 10^8 千克,而衰变过程产生的能量大约是6.74 * 10^25焦耳。&br&&br&它相当于原子弹“小男孩”能量的1万亿倍;人类制造的最大的氢弹“沙皇炸弹”能量的3亿倍;在白垩纪造成恐龙灭绝的陨石能量的6万倍;地球在12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br&&br&爆炸结束,所有的熔岩,碎石和尘埃落回地面后,地球大致还是一个球形,只是连一只跳蚤都找不到了。&br&&img src=&/a_b.pn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www.free-minds.org/judgement-day-hell-eart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udgement Day, Hell & Earth&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吃完了中子星,如果你还想吃一口月亮,请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果古代皇帝想尝尝月亮的味道,你是御厨你怎么大开脑洞? - Mandelbrot 的回答&/a&&br&或者尝尝黑洞:&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413120& class=&internal&&如果吃一小勺黑洞会怎么样? - Mandelbrot 的回答&/a&
中子星物质乃是宇宙中难得的美食,能吃到一口应该算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因为,要拿到一勺中子星物质的技术难度是在太大了。最近的中子星(RX J4)在400光年以外。不过,这个遥远的距离是所有困难中最小的一个。图片来自
&img src=&/e760b27ffafe03e48399_b.png& data-rawheight=&19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e760b27ffafe03e48399_r.png&&&br&先放上一张图片,我想只要逛过B站,看过AMV的人都明白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作品&br&毫无争议的神作,神作&br&&br&曾经的镇镇之宝,收藏最多的AMV,如果大家对我的话有质疑,那么请点进她的B站空间,不用全部看完,就看《两仪式与亚瑟王的前生之恋》和《阴阳相隔情犹在,魂返红尘与君别》这两个作品,我想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br&&br&&br&可就这样一个极具才华的俄罗斯妹子,在在家中的床上停止了心跳,年仅22岁,22岁,22岁,22岁,2.....&br&我晚上2点看到微博,简直是不敢相信,我以为今天是4.1,估计就和当时听到就和当年张国荣去世一样。我马上转发微博,QQ叫醒了我的好友,即使打扰到他,他有些不解,为什么一个人的去世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应,天妒英才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无非就是令人唏嘘感叹世事无常,王勃不也是英年早逝吗?&br&前两天,在B站的首页有一篇对Umika的专访,这也是她首次回应中国的光大陶醉于她作品的人,专访中她是那么富有活力,语言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让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专访中她透露几年不更新是因为要有一件大手笔正在铸成,让人不禁多了许多期待,原来她还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准备着更为耀眼的再度登场,因为她的作品,我将Devotion和illuminated添加进了歌单,并且百听不厌,听时那AMV的画面如图电影随着歌词一一对应的播放,让人从一件事物马上联想到另一件事物的作品我将它称之为神作一点也不过分&br&&br&&br&Umika与我们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近,可那条讣告一下子就将我们与她的距离扯到了无限遥远,谁能想到昨天还看着她的作品期待着新作品问世,今天却要和作者说永别,没有比这对喜爱她,对喜爱她作品的人更残酷的了&br&&br&&br&这绝对是AMV/MAD界最为严重(没有之一)的损失了&br&&br&&br&愿天堂没有痛苦,愿天堂还有AMV,愿天堂还有误解系&br&RIP,一路走好Umika&br&&br&&br&&img src=&/c9a05cf383849e_b.png& data-rawheight=&278& data-rawwidth=&9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0& data-original=&/c9a05cf383849e_r.png&&&br&Umika Sayoji(Yana)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创作者,一位极棒的朋友今天去世了,在,享年22岁。Umika在睡梦中与世长辞,这是极其难以相信与接受的。&br&成千上万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从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也希望以后也有更多的人因此得到启示。常言道,“记忆不灭,生命不息”,当你读到这段文字时,请记住一个叫Umika的女孩儿,记住她的世界,记住她的杰作,永远的铭记,并且将这一份记忆永存。&br&这段记忆将永远被流传。&br&她的葬礼将在星期二举行。你可以去Umika的家中参加葬礼并悼念她(她的家位于Moskovsky oblast Russia)请私信网站管理员以获取准确位置&br&转自&a href=&///?target=http%3A//amvnews.r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mvnews.r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先放上一张图片,我想只要逛过B站,看过AMV的人都明白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作品毫无争议的神作,神作曾经的镇镇之宝,收藏最多的AMV,如果大家对我的话有质疑,那么请点进她的B站空间,不用全部看完,就看《两仪式与亚瑟王的前生之恋》和《阴阳相隔情犹在,魂…
……8月25日更新……&br&&img src=&/bd2fda7df948a7a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d2fda7df948a7a_r.jpg&&小闺蜜和她先生。&br&&img src=&/8c955ebbdb12e6829c99f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8c955ebbdb12e6829c99f_r.jpg&&&br&&br&挽着父亲的手走进教堂。&br&&br&HAPPY ENDING!&br&&br&&br&……以下是原答案……&br&&br&感谢各位知友对我这个小闺蜜的关心,也很高兴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点点启示或鼓励。&br&春节时菲利普和她一起回国,我也第一次见到这个德国男孩。他们的婚礼定在今年夏天,因为菲利普是教徒,所以婚礼将在菲利普受洗的教堂举行。&br&关于做完手术不能吃粽子的问题,好像姑娘吃了也没啥特别反应。&br&&img src=&/e8a65a35a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8a65a35a_r.jpg&&&br&&br&这是当时跟菲利普发信息时说的粽子问题,请忽略中国人和德国人之间诡异的英语。&br&&br&我跟姑娘说这篇文章在知乎上很多人关注,她说她完全没想到。她和以前的那个男孩早已断了联系,也与过去划清了界限。当然,男孩也从来没找过她。&br&我想,幸福的人是不会再惦记过去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此刻幸福。&br&&br&&br&&br&&br&&br&&br&&br&&br&&u&以下是原文 &/u&&br&&br&这个问题又让我想起我可爱的小闺蜜。直接贴一下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吧,关于一段无疾而终的九年的爱情。&br&我以前让她看这部电影,她看了,说,是的,就是这样。&br&&br&&br&&br&&p&&b&有的爱情,名曰成长&/b&&/p&&p&朱静雅/文&/p&&p&我用了我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见证了一个姑娘长达九年的爱情,从高一到研二,从15岁到24岁。她说,这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无以复加的美好。&/p&&p&高一时,15岁的她被拉进了一个摄影协会,协会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挎着台相机没事儿在学校里溜达,拍一些不痛不痒的照片。&/p&&p&毫无摄影经验的她逮谁拍谁,朋友说,“那边有个男生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她举起相机对着那个穿蓝色运动衫的男孩“咔嚓”一声,从此定格了一段迷恋。&/p&&p&这张照片随着她,从那个西南边陲的小城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沈阳,又从沈阳回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再飞过了大半个地球,到了欧洲大陆上那个叫萨尔布吕肯的城市。&/p&&p&照片上的那个男孩,没有能随着她一路漂泊,她从他身上唯一带走的,原本也只是一个有关爱情的影像。&/p&&p&在那个女生尚且矜持的年纪,她开始追他,她做了所有大胆而热烈的事情。一日放学,我陪她在他回家必经的街角等他,他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那一瞬间,她的整个面部肌肉都明显坚硬起来,迅速地脸红和颤抖。他也看见了她,却丝毫没有迟疑一秒去减速等待。&/p&&p&那刹那,成为了我印象里有关爱情的最为感人的画面。她仍是娇羞的姑娘,就算为了这个男孩而疯狂、而沉溺,但她的骨子里面,依然是一个温和卑微的孩子。&/p&&p&而我那时候也相信了,原来爱上一个人,真的可以卑微得低到泥土里面去。&/p&&p&当然,他终于答应了做她的男朋友。但是,就算他们在一起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人看好这段感情,更没人相信这段感情会开花结果,这段更像是一场单恋的恋爱,或许可称为一段“丧权辱国”的关系。&/p&&p&他从来不会主动和她联系,他没有带她见过他的任何一个亲人或朋友,甚至在大学两地分离的时间里,她每日给他写一封信,他也从未回过任何一句话。后来她问他,她写的那么多信放到哪里了呢。他答,扔了。&/p&&p&包括我在内的朋友,无一不劝她清醒地看待这一段感情,可她就如一个被施了魔法的人,只知道去爱他,只知道一味地付出,以至于连发现了他出轨和与别人的暧昧,她也只是告诉自己:这因为我不在他身边,他才会这样,等以后我们重聚于一座城市时,我们一定能好好地相爱。&/p&&p&而当每次的伤心都无法说服自己去原谅时,她嚷着要分手,却一定要飞到他所在的城市去当面分手。她买清晨便宜的机票,学校的大门还没有打开,她便趁着夜色,趁校保安没有发觉,提着行李箱翻围墙出去。&/p&&p&当然,分手从来没有成功过,在她见到他时,她从来没能狠心说出那两个字,既是怕自己伤心,更是怕伤害到他。&/p&&p&她说,她也明白,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自己,她用那么多年,证明了原来时间与爱情的深浅没有任何关系。她爱上他的那一瞬间,就已超过他在此后九年里所给予的全部爱情。时间永远是诠释一段感情好坏最好的工具,可度量出两个人的缘深缘浅,以及爱的值不值得。&/p&&p&24岁那年,她获得了一个去德国留学的机会。她说她原本并不想出国,只是想试探一下他会不会舍不得自己,毕竟,两个半球的距离,真的超越了在一个国家内南北的差距。她说,只要他说一句不要走,她就会放弃所有的远大前程而奋不顾身地留在原地。&/p&&p&结果当然大家都能想到,当她告诉他她准备出国的时候,他说祝福你。那一瞬间,世界崩裂。爱情就是那么残酷,残酷到就算他们已经共同度过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却还是换不来一句“请不要走”。&/p&&p&不久前,26岁的她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手术。那天恰逢端午节,那个叫做菲利普的德国男人给我发短信,拜托我一定要转告她国内的父母,说他一定会照顾好她。我告诉菲利普今天是中国的端午节,如果可能的话,去买两个粽子给她吃。菲利普果不其然地跑遍了那座城市所有超市,买了两个粽子,煮好,送到她病床前。他给我发信息,说感谢我的提议,因为她特别开心,他看到她开心,他也特别开心。&/p&&p&或许一个人的一生,爱情是一个守恒的东西,曾经你爱一个人,爱得很多很深,却被伤透了心。但是后来,你会遇到一个人,他会爱你很多很深,缝补好你那颗千疮百孔的心。&/p&&br&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看到她在微博里上传了一首歌,歌名叫做《现在我很幸福》,其中有句歌词是:现在我有了幸福/有人照顾/应该知足/他不像你/从不让我哭。&br&&br&我问她,你现在很幸福吗?她说,是的。我问她,那从前呢?她说,从前的爱情,叫做成长,而我终于熬过了那些成长的痛,收获了我想要的温暖,和伸手可触摸得到的幸福。
……8月25日更新……小闺蜜和她先生。挽着父亲的手走进教堂。HAPPY ENDING!……以下是原答案……感谢各位知友对我这个小闺蜜的关心,也很高兴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点点启示或鼓励。春节时菲利普和她一起回国,我也第一次见到这个德国男孩。他们的婚礼定在今…
刚刚听到μ's确定参加LantisFestival上海站的消息。我已经快爆炸了。&br&&br&觉得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面的一些梗和注意的地方。决定写一篇回答来介绍这些。。&br&&br&(这篇回答主要针对于Lovelive的专场演唱会(6th),准备征战LantisFestival的可以参考,但一定记住,LantisFestival上还有其他歌手参与。)&br&====================================&br&&b&参加演唱会需要注意什么?&/b&&br&&br&必须带&b&荧光棒&/b&!!!!必须带&b&荧光棒&/b&!!!!&br&&br&Lovelive官方的荧光棒是9色的,如果没有买KingBlade XII也可。&br&备好替换的电池。虽然棒子里的电池足够你看完Live,但是可能会出现发光暗淡等问题。&br&荧光棒一般都有手带可以缠在手腕上,不容易在快速挥动时荧光棒甩出去,但是我们还是见到了有些人会把电池甩出去。(233333~)&br&&br&除了一根可以变色的电光棒外,最好还准备一些化学荧光棒。&br&大闪光UO是必要的,此外最好准备一些白色化学棒。带2~4支就够了。&br&(化学荧光棒的正确用法:折一下才会发亮,然后&b&摇匀&/b&,不然亮度会比较低或者不均匀)&br&&br&除此之外,有些歌是有毛巾的互动的,比如MFv2。备上一条毛巾也有许多用处,比如在跳累的时候擦汗用什么的。&br&&br&另外带瓶水也是很重要的。喊几个小时尤其要注意补水。推荐带一些运动饮料会更合适一些。&br&&br&带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包来装这些东西,因为应援动作比较激烈,包太大了会影响应援(每个人位置有限,包太大了也容易影响他人。),另外购买的场贩也要装在包里。不然拿在手里或者装在口袋里注定被挤坏。&br&====================================&br&&b&自我介绍一节,让下面的粉丝喊的口号。&/b&&br&这个是作为Loveliver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br&同时请记下各位的应援颜色。&br&&i&(视频截图出自日在Tokyo MX播出的“Lovelive!2014感谢忘年会~和μ‘s一起度过的除夕夜~特别节目”,B站地址:&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19003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v1900306&i class=&icon-external&&&/i&&/a&)&/i&&br&&br&&b&果果&/b&&br&标志性的“Fight哒哟~”。大家请跟着Emi一起,两手握拳举在胸前,在“哒哟~”的地方向下运动,就像“加油”一样的姿势。&br&这个时候的荧光棒请调成橙色。&br&&img src=&/48a8dc3faa2c5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48a8dc3faa2c5_r.jpg&&&br&&b&小鸟&/b&没有什么特定的话,一般是彩彩会说,“如果没有燃起来,就把大家变成小鸟的点心吃掉哦~”。&br&荧光棒请调成白色。&br&&br&&b&花阳&/b&&br&小鹿:“だれがたすけて~”(谁来救救我~)(dare ga tasukete~)&br&观众回应:“ちょっどまってて”(稍微等一下。)(choddo ma ttete)&br&荧光棒颜色:绿色。&br&&img src=&/d40da47ac86d7bfbc417de136d57bbfa_b.jpg& data-rawwidth=&663&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3& data-original=&/d40da47ac86d7bfbc417de136d57bbfa_r.jpg&&&img src=&/55c879b37ffb2ee9c569b62cf07dbf4f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55c879b37ffb2ee9c569b62cf07dbf4f_r.jpg&&&br&&b&海未&/b&&br&一般会说“Love Arrow Shoot!”,这个梗是动画第一季第一集的,大家也许都知道。&br&&br&&b&5th这里,台下观众的反应变成了,mimorin说完这句话后,大家喊“うあっ~”&/b&&br&&br&荧光棒颜色:蓝色。&br&&img src=&/86fa66dc84a0ad039f604a639deb24de_b.jp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86fa66dc84a0ad039f604a639deb24de_r.jpg&&&br&&b&希&/b&&br&kussun先说:“のぞみパワー~注入、ハイー、プッシュー”(nozomi power~chuunyuu, hi~ pusshu~~)&br&然后大家说:“いただきましだ~”(ita daki mashida~)&br&荧光棒颜色:紫罗兰色。&br&&img src=&/dafb68affde73f3a3b9a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dafb68affde73f3a3b9a_r.jpg&&&img src=&/8568c1ffe70223fdb2b250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8568c1ffe70223fdb2b250_r.jpg&&&br&&b&凛&/b&&br&“凛ちゃんといえばぁ~” (rin chan toiebaa~)&br&“イエローだよ!” (yellow dayo!)&br&此外在早期演唱会,凛使用的这段口号是让观众一起喊“nya nya nya”。&br&荧光棒颜色:黄色(这是唯一一个荧光棒颜色与印象色不同的人物,凛的印象色是青绿色。这个设定直接导致了上面的这个梗(就是yellow dayo这个梗啦)的产生)&br&&img src=&/7eaefdcfc3bfb126cfe6d_b.jp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7eaefdcfc3bfb126cfe6d_r.jpg&&&img src=&/0ed69bcb7e1e8fa3adb61b_b.jpg&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0ed69bcb7e1e8fa3adb61b_r.jpg&&&br&&b&绘里&/b&&br&南条:“かしこいかわいい~” (kashikoi kawaii)&br&观众:“エリチカ” (eli chika)&br&南条:“хорошо” (khorosho, 俄语,好的意思,剧中绘里的口头禅)&br&荧光棒颜色:水色(天蓝?)&br&&img src=&/999e98caeeadf5a1fd26fca0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999e98caeeadf5a1fd26fca0_r.jpg&&&img src=&/fcfdb9f6946f12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fcfdb9f6946f12_r.jpg&&&img src=&/5e18edb4ee39a6282fbfc_b.jpg& data-rawwidth=&661& data-rawheight=&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1& data-original=&/5e18edb4ee39a6282fbfc_r.jpg&&&br&&b&真姬&/b&&br&maki酱的应援应该是最有特点的,也是对于海外粉丝来说最难的。&br&一般来说是这样:&br&Pile先说:真姫ちゃん、(***) 那个***的内容每次都是不一样的。&br&然后大家说出那个***的第一个假名所在(五十音图中的)行的全部假名。&br&就是第一个音节的辅音,分别拼上a、i、u、e、o五个元音所成的音节。&br&&br&举几个例子:&br&&br&Pile: 真姫ちゃん、&b&か&/b&わいい~ (maki chan, &b&ka&/b&waii)(←注意加粗字母)&br&观众:かきくけこ! (ka ki ku ke ko)&br&&br&这段视频中的:真姫ちゃん、年末(&b&ね&/b&んまつ) (maki chan, &b&ne&/b&nmatsu)&br&“なにぬねの” (na ni nu ne no)&br&&br&荧光棒颜色是红色。&br&&img src=&/c185ea9b4ea426b1fa1da22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c185ea9b4ea426b1fa1da22_r.jpg&&&img src=&/db42db658a44d851d2825447_b.jpg& data-rawwidth=&661& data-rawheight=&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1& data-original=&/db42db658a44d851d2825447_r.jpg&&&br&最后是妮可酱。。。(←不要把我的妮可做成酱,呜呜)&br&这个当然就是nico的标志性动作niconiconi~了。。。&br&大家配合着时机和德井一起做就好。&br&(&b&注意手势&/b&,不过我想手势也不用多说。)&br&&br&此外德井有一句大银河宇宙no.1不知道会不会说,之前好像只有nicorinpana广播里说过。&br&荧光棒颜色:粉色&br&&img src=&/eece70ead2ae84b9e1edb2c8b255c4b6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eece70ead2ae84b9e1edb2c8b255c4b6_r.jpg&&&br&&br&再次总结一下每个人荧光棒的颜色&br&&br&果果 橙色&br&小鸟 白色(白色的电光棒一般颜色不纯,最好自备化学棒,白色化学棒也需要在Snow Halation的应援中用。)&br&花阳 绿色&br&凛 黄色&br&海未 蓝色&br&希 紫罗兰色&br&绘里 天蓝色(水色)&br&真姬 红色&br&妮可 粉色&br&&br&另外有一些LLer之间的梗。比如补水鸟,比如德井不会下楼梯,比如rippi双手开扇什么的,这些了解比较难。并且和看Live关系不大。真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翻各个Live影像和生放送视频。&br&&br&&b&关于μ's~~~~ Music~~ START!!&/b&&br&在动画里,这一句是穗乃果她们上场前给自己加油的。在这之前也有报数。&br&3rd Live为了还原动画,把之前的报数和μ's~~~~ Music~~START!!这一句都在舞台上喊出。&br&结果。。在3人版的1、2、3报数过后。下面的大家不约而同的喊了“4!”,9人版的START:DASH!!的时候,顺次报完1、2、3、4、5、6、7、8、9之后,观众们又喊了“10!”,因此成为了固定的Neta,每次演唱会都会有一个环节让大家做这个。&br&4th和5th都安排在了Encore部分。在Encore结束的时候,会听到μ's们的1到9的报数。大家需要在9之后齐声喊10!。然后和μ's一起,喊出&b&μ's~~~~ Music~~ START!!&/b&这句话。&br&&br&&b&有一些很有特点的歌的应援:&/b&&br&&br&&b&Snow Halation&/b&&br&其他的回答基本都提到了。因为这首歌实在太特别了。&br&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荧光棒切换颜色的场面。这个场面可不是靠台上的她们,而是靠大家,粉丝们共同完成的。如今,Snow Halation的荧光棒变色,已经成为这首歌的一部分。&br&&img src=&/5b0ef2c3f922_b.jpg& data-rawwidth=&948&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8& data-original=&/5b0ef2c3f922_r.jpg&&&i&(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18196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L2014 第三天 μ's部分 av1819608&i class=&icon-external&&&/i&&/a&)&/i&&br&&br&&br&歌曲在前面的部分(第一段和第二段时),请使用&b&白色荧光棒&/b&(这是唯一一个荧光棒颜色和场上CV的角色代表色不一致的歌),到第二段结束会有个间奏,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准备了。&br&间奏结束,果果开始唱“届けて”的时候,就是换色的时机了。请将手里的荧光棒切换成橙色,来实现换色的场景。&br&ASL演唱会上,大家其实是用了UO(Ultra Orange),这是一种亮度极高的化学荧光棒。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保持高亮的橙色。如果大家去看Lovelive的演唱会,记得带几支UO。&br&&br&题主的问题提到了压轴曲目,这就是LL演唱会的万年压轴歌了。每一次演唱会都把这首歌排在最后一首的位置(不算Encore)。&br&&br&&b&No brand girls&/b&&br&在4th Live上因为现场教学舞蹈动作(的简化版)而引爆全场。&br&具体是在这一段:&br&壁は Hi Hi Hi 壊せるものさ Hi Hi Hi 倒せるものさ&br&自分からもっとチカラを出してよ&br&Hi Hi Hi 壊せるものさ Hi Hi Hi 倒せるものさ&br&勇気で未来を見せて&br&&br&本来这里的应援就是观众跟着喊Hi Hi Hi。。。。&br&结果。。。4th的教学让这里有了特殊的动作:&br&&br&壁は&br&Hi Hi Hi(右手握拳,向上快速挥出。每个Hi一下。)&br&壊せるものさ (右手在头顶上转两圈。)&br&Hi Hi Hi(快速挥动三下)&br&倒せるものさ(再转两圈)&br&自分からもっとチカラを出してよ(双手握拳在胸前——向上举出,重复8次(每拍一次))&br&Hi Hi Hi 壊せるものさ Hi Hi Hi 倒せるものさ(重复上面的挥手——转圈的动作)&br&勇気で未来を見せて(左手举出——右手举出——双手做出拍照的动作)&br&具体可以参考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正确地在 Love Live! 演唱会应援? - 动漫&/a&&br&&br&&br&&b&关于荧光棒的颜色&/b&&br&&br&在唱歌的时候荧光棒应该用什么颜色呢?&br&请用上场角色的代表色。&br&全员唱的歌,就用你推那个角色的代表色就好了。&br&唯一的例外是Snow Halation,记着前半段用白色,后半段用UO。&br&&br&电光棒的白色总是不那么纯。经常是有点偏蓝,所以白色的部分最好还是用化学棒。&br&UO也是同样的道理。用化学棒。&br&带上2~6支差不多就够玩了。&br&&br&&b&关于Call&/b&&br&&br&&br&这是日式演唱会的应援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观众通过Call实际上参与进了歌曲的演唱当中。&br&但是也是很难的地方。所以基本玩的都是些核心粉。&br&日式Call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是歌曲的一部分。所以每首歌的Call是基本固定的。&br&&br&在演唱会上,请一定要参与进Call中,就算你不会,你身边也一定有会打Call的核心粉在。前排的观众基本都是核心粉(不是真爱不会花那么多钱买票的),他们也是后排观众的表率和带领者。请跟着他们一起来打Call,该挥棒的时候挥棒,该喊的时候喊。总之就是跟着其他的人的动作做就好。&br&&br&有些时候,台上的歌手也会带起Call来。有些歌手的固定动作就标志着一个Call的开始。包括荧光棒的挥动方式,什么时候该喊,台上的歌手都会给予提示。&br&&br&在4th和5th开场前1小时,观众就入场了。入场之后场里一直在放歌曲,这时候就会有人带领着打Call。这不仅是调动现场气氛给接下来的正式表演铺垫,也是让大家预习,如何跟着带领的人一起打Call。如果对自己实在没信心,请提前1小时入场。&br&(这个题目是在5th之前提出来的,我想题主可能是想去看5th。但是我这条回答明显晚了。希望给后面的想要去参加6th等演唱会的人一点帮助吧)。&br&&br&如果要熟悉Call,B站有个视频不错。这是这个视频的第一集,顺着简介可以找到后面的部分。&br&&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9786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日式应援大讲堂】第一季00话 应援概述【H.Mos】&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不过要注意这个视频讲解的是日式应援的一般规则,而Lovelive,很不幸的是,有很多和一般规则不一样而且形成了共识的东西了。从1st参战到5th的老LLer应该不要Call表也知道那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不过如果你从没接触过Lovelive特殊的Call,建议还是跟着Call表看Live比较合适)&br&(感谢 &a data-hash=&8bfc9afd800& href=&///people/8bfc9afd80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妹空酱& data-tip=&p$b$8bfc9afd800&&@妹空酱&/a& 的推荐)&br&&br&如果你希望带领Call(或者装着自己是核心粉,或者想表现的不是第一次来看了。)。有两个必要的条件——&br&&b&1. 熟悉所有的歌。&/b&&br&至今为止Lovelive已有近100首歌,在演唱会上出现哪些是开场前无法知道的。所以你必需对所有歌熟悉。会唱大部分的歌。&br&&b&2. 熟悉Call表。&/b&&br&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每首歌的Call是固定的。粉丝们总结了一个“Call表”,标注着每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Call来应援。同样你要记熟所有歌的Call表。&br&&br&LL相关的Call表可以在这里查到&br&&br&----------------------------------------------------------------------&br&&b&Lovelive OreOre Call 表&/b&&br&&a href=&///?target=http%3A//hikoshiki.net/oreore-call/lovelive.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hikoshiki.net/oreore-ca&/span&&span class=&invisible&&ll/loveliv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关于这个Call表怎么看:&br&&b&蓝字是动作,红字是需要跟着喊的内容。&/b&&br&动作一般有这么几种:&br&&br&1. 里打(裏打ち)&br&从下往上快速伸出荧光棒,打在&b&弱拍&/b&上。注意一定要打在&b&弱拍&/b&上。一般在歌曲开始部分(A melo)出现。&br&看情况在弱拍的地方喊Hi。&br&&br&2.上举(捧げ)&br&将荧光棒缓缓上举的动作。通常在抒情,慢节奏,C melo部分,或者歌手唱长音的时候用。&br&动作:先快速将荧光棒挥至前方,然后慢慢上举。&br&&br&3. 跳(ジャンプ)&br&一般是在里打的末尾动作。向上跳的同时喊出Hi。&br&有的时候配合特定歌词(SH的“Fly High”,NBG的“一进一跳”)使用。&br&&br&4. 手拍子&br&有节奏的拍手。这种一般歌手会带。&br&&br&5. 雨刷(ワイパー)&br&左右摆动荧光棒。这个一般歌手也会带,但是请注意,你需要做出和台上歌手镜像的动作。&br&&br&(注意这种Call非常累,所以除了台上歌手带Call和已经形成习惯的歌曲,一般不要主动打)&br&(Lovelive中花阳独唱《なわどび》就是全程雨刷)&br&&br&6. Fu Fu&br&当伴奏出现连续快速的重音时,喊出“Fu Fu”,并跟着伴奏打荧光棒。&br&荧光棒从后向前挥,打在重音上。在这个时候喊出Fu Fu。&br&实际的发音接近于Hu~(实际上是 ふ 啦。学过日语的应该都懂。)&br&&br&7. Fuwa×4&br&喊出Fuwa Fuwa Fuwa Fuwa的同时,举起荧光棒到头顶,旋转四圈。&br&一般都是接在Fu Fu的后面。&br&&br&&blockquote&关于Fu Fu和Fuwa×4&br&如果无法想象应该怎么喊,你可以去听这首歌:&br&&a href=&///?target=http%3A///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輝夜の城で踊りたい&i class=&icon-external&&&/i&&/a&这首歌自带Call。所有需要Call的地方都有伴唱。&br&听一遍这首歌,并着重注意歌里是如何喊Fu Fu和Fuwa×4的。&br&&br&下面附上副歌部分的Call表,完整Call表请见:&a href=&///?target=http%3A//hikoshiki.net/oreore-call/lovelive.html%23music-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ラブライブ!おれおれコール表&i class=&icon-external&&&/i&&/a&&br&&i&(Call部分用&b&加粗字&/b&标出)&/i&&br&私は(&b&はっ!&/b&)紅い(&b&はっ!&/b&)薔薇の姫よ(&b&ははっ!&/b&)&br&優しくさらわれたい(&b&はっ!&/b&)&br&そっと囁いて意味ありげに目をそらす&br&あなたは(&b&はっ!&/b&)白い(&b&はっ!&/b&)月の騎士(ナイト)(&b&Fu Fu&/b&)&br&触れた手がまだ熱い(&b&Fuwa×4&/b&)&br&のがさずに抱きしめて&br&この奇跡を恋と(&b&ははっ!&/b&)呼ぶのね(&b&はいっ!&/b&)&/blockquote&&br&&b&8. 警报 & PPPH&/b&&br&PPPH就是大家经常在Live的BD影像里也听得到的 O~~~~~~~Hi!的喊声了。&br&注意喊Hi的时候荧光棒要向上挥出。有的地方要跳起来。&br&一般常用于B melo部分。&br&在PPPH开始之前一般会有警报(GT警报,PPPH预警,也叫B melo预警)。&br&警报是喊出 Hi~~Hi~~Hi Hi Hi Hi。&br&警报的时机是B melo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八拍。&br&&br&(这个应该是最有特点大家最不容易错过的,也是最有日式风格的Call了。。。)&br&(在警报开始前一般会有人喊Se~~No~~(せーのー)大家跟着后面喊Hi~~Hi~~Hi Hi Hi Hi就行。)&br&(有些玩的High的歌手也会主动领PPPH的。。。。)&br&&br&9.Call表里面还有其他一些用红字标出的歌词部分。这些需要大家一块唱(喊)出来。&br&&br&Call表中未标出的部分挥棒一般比较自由。不过大部分的人会采用里打的方式(不喊Hi)。&br&节奏较快的也有在每个拍子上挥棒的。&br&&br&总之看着场上其他人跟着别人做啦。&br&&br&(另外说一下,Call表内容不是固定的,Lovelive没有公式Call表,这份Call表是根据大家从1st到5th以及其他μ's参演的演唱会上的应援整理而成,并且随时会有修改和变化。)&br&&br&(举个例子,以前なわどび做的是全程上推。3rd的时候小鹿坐在台阶上挥手,结果应援就变成了全程雨刷。)&br&&br&(这也说明了,如果歌手主动带Call,请跟着歌手的动作应援。)&br&&br&&br&&b&关于全场大合唱&/b&&br&&br&演唱会中全场大合唱总是令人感动的。Lovelive演唱会中,一般会出现全场大合唱的歌曲大概有这么几个:&br&OP1 &a href=&///?target=http%3A///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僕らは今のなかで&i class=&icon-external&&&/i&&/a&&br&ED1 &a href=&///?target=http%3A///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きっと青春が聞こえる&i class=&icon-external&&&/i&&/a&&br&ED2 &a href=&///?target=http%3A///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どんなときもずっと&i class=&icon-external&&&/i&&/a&&br&4单CW &a href=&///?target=http%3A///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愛してるばんざー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上面几首歌最好有全程跟唱的能力。&br&不过额外说一点。没有全程跟唱传统的歌,一般还是不要去跟唱,即使你能跟唱。&br&做Call即可。&br&&br&&b&如果要做好预习,还是多看几遍3rd、4th Live比较好。&/b&&br&(拖了半个月终于写完了。我去抢Lantis祭的票去了。)&br&(Lantis祭票战况太激烈啊。。。。我刚刷出来980的就没了。。。最后入手了480的,不过还是激动不已)&br&转载标明作者和出处就好。
刚刚听到μ's确定参加LantisFestival上海站的消息。我已经快爆炸了。觉得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面的一些梗和注意的地方。决定写一篇回答来介绍这些。。(这篇回答主要针对于Lovelive的专场演唱会(6th),准备征战LantisFestival的可以参考,但一定记住,L…
&b&第一次被邀,谢。 &/b&&b&总的来说,这不算太好的纪录片,但讲了一个值得尊重的人。&/b&&br&&b&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幸好这故事发生在美国,而我也总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b&&br&&img src=&/8ee30e84a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ee30e84ae_r.jpg&&&br&&b&序一&/b&&br&他是伊阿帕托斯的儿子,他教会人们观察日月升降,让马匹养成上套拉车的习惯,调和药剂,发明风帆,他把一切技能教给了人类。渐渐的,火种成了唯一的,人们必须祈求神灵才能得到的馈赠。但机智的伊阿帕托斯的儿子,靠近太阳车,用一根大茴香枝往那闪光的火焰里划过,他带着这个火种降到大地上,从此人类的木堆里燃烧起熊熊的烈火。宙斯感到了钻心的疼痛,既然人类学会用火,你就无法再将其夺走,那时的人类还没有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他们也有永恒的生命。或许火正是劳苦的人类通向奥林匹斯山那最后的距离。 他恼凶成怒,将伊阿帕托斯的儿子吊在高加索山的峭壁,他派出一只鹰啄食这个罪人的肝脏,而那肝脏被吃去多少就又重新长出多少。这种痛苦永无止境,唯有天地间的江河波涛、太阳大地能为他的苦难作证…&img src=&/210abb0656ebfbd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210abb0656ebfbd_r.jpg&&&b&序二:&/b&&img src=&/274af04abc870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74af04abc870d_r.jpg&&1986年,Aaron Swartz出生。 &br& 3岁,会识字、玩电脑。 &br& 12岁,自己在房间里建了个类似维基百科的网站&br& 13岁,参与构建RSS&br& 15岁,参与构建CC知识共享 &br& 17岁,入读斯坦福大学&br& 18岁,辍学并与人创立Reddit网站&br& 19岁,卖掉Reddit,成为百万富翁&br& 21岁,下载并公开270多万份美国联邦法院文件,受 FBI 调查&br& 23岁,在哈佛大学任研究员。&br& 24岁,通过 MIT下载大量JSTOR公司的学术期刊文章,遭国家安全局钓鱼执法,面临严重刑事指控。&br& 24岁,参与领导反对《禁止网络盗版法》(著名的 SOPA 法案)并取胜。&br& 26岁,自杀身亡(2013年)&br&&br&&br&&b&正文:&/b&&br&&b&许多美国的纪录片都不遵循第三只眼的理论,而转向了探索型的结构,&/b&所以它们未必公正客观,但确实会给观众很爽的感觉,比如迈克尔摩尔的所有片子(《科伦拜保龄》《华氏911》etc)。&br&《互联网之子》可能也属于此类,但是客观公正和面面俱到是两个概念,我想影片本身没有过多选取Aaron 的对立面——美国政府、议员、反黑客组织的回击,一是受时间所限,二是其初衷或许也仅是展现 Aaron 及周围的人的主观状态,是所谓有政治性,但没有政治倾向。&br&所以对于要争辩事实究竟如何的读者,在此先打个预防针。&br&&img src=&/f30e4dbed7d4fca3deab0828defa917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30e4dbed7d4fca3deab0828defa9172_r.jpg&&&br&纪录片的开头引用了美国哲学家梭罗在1849年的《Civil Disobedience》中的一段话: &br&&b&“世有不公之法,我们是要安于循守,还是且改且守,待其功成,或是即刻起而破之?” &/b&&br&这大致隐喻了全片的主题,总结了 Aaron 的一生理想,可惜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他的最终抉择。&br&&img src=&/cb068e22c09ac80f10057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b068e22c09ac80f10057c_r.jpg&&&br&&br&&br&&b&正文2:&/b&&br&在普罗米修斯的故事里,他说:&b&“只要认识到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威力,就必定会忍受命中注定的一切。”&/b&&br&因此他没有选择向宙斯妥协,任凭秃鹫啄食自己,也不对其解释神的预言。&br&&br&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和上帝摧毁巴别塔的故事,有什么差别? &br&&b&旧世神的儿子,和互联网之子的故事,又有什么差别吗?&/b&&br&&b&你把文章开头那段故事里的宙斯换成美国政府,把伊阿帕托斯之子换成 Aaron,把人类换成我们的网民再读一遍试试,保证毫无违和感:&/b&&br&&br&Aaron 12,13岁开始作为主力参与构建 RSS 和 CC规范,RSS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现在各种新闻类集合网站、推送 app 的基础,CC 是Creative Common 的简写,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知识共享的具体规范。&br&版权这个发明在知识传播中显然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某些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的国家。&br&&b&不过,版权本身其实也渐渐成为一种累赘&/b&,尤其是在因特网的维度上,固有的规范势必会和新世界的自媒体及传播产生冲突,哪些东西可以传播,哪些东西的哪些部分可以被修改,哪些部分需要严格署名,用作商业用途,这是个大话题,不过一个15岁的少年被选为这个规范的议员,实在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吧。&br&我不太清楚 Instagram 有没有这个系统,不过你去看一下现在 Flickr 的页面,每张图右边几乎都有 CC 的选项,这些事其实根本已经在融入我们的生活,至少是西方以及那些没有独特屏蔽功能的国家中了。&br&&b&——普罗米修斯教会人们各种生活便利的技能。&/b&&br&&img src=&/e57bf4fc9f331c3fedc51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57bf4fc9f331c3fedc51f_r.jpg&&&br&&br&美国政府公有权力膨胀,哪怕是对待自己的国民的时候。&br&纪录片中提到一个例子,美国法院行政办公室有一个叫 PACER 的政府服务,简单归纳,就是,&br&联邦法庭记录的文件本属于公众,但现在是“你要查阅法律,竟然还要付钱”,Pacer从中盈利,对每一页文件的观看要收取10美分的费用。注意,是每一页。&b&以至于在美国获取法律材料,每年可以带来1.2亿美元的生意。&/b&&br&民间于是就有很多人士抗议 PACER 的收费,比如建立一个网站,让人们可以上传已经购买的法院文件,供人免费浏览。 &br&Aaron 就在2008年,开发了一套程序,帮助他们从数据库中下载了2000万页的 PACER 文档。&br&最终这个行为引起了 FBI 长达两个月的调查,不仅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恐慌(毕竟也就是个孩子),或许也预示并开启了Aaron之后的悲惨结局。&br&&b&——宙斯不愿将“火”这一核心技术分享给人类。普罗米修斯用公牛的把戏愚弄了宙斯。宙斯大发雷霆,准备报复这个刺头。&/b&&br&&img src=&/d82d60fb3eb7bdbe4b9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82d60fb3eb7bdbe4b90_r.jpg&&&br&&br&Aaron Swartz从青少年时期起,就不懈地反抗网络审查,呼吁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自由。他在博客里写过,&b&“我总是深入思考,同时希望别人也能这么做、我为理想(观念)而工作。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不会浪费时间在那些不会有影响的事情上。我讨厌人们不把我当回事。我从自身经历中学习,我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b&&br&事实上在一开始,Aaron 就有一个&b&“开放图书馆”的&/b&观念,他认为固体的图书馆遮蔽了知识的传播,因特网理应成为连接书籍,读者,作者,纸张与思想的最好载体,他简直可以说是痛恨一家巨型的机构独吞所有书籍的做法。&br&换句话说,&b&他是要把公共存取(Public Access)转化成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b&&br&他创建的新闻集合Reddit也好,参与制定的 CC 规范也罢,创建渐进式改变运动委员会(The Progressive Change Campaign Committee),求进会(Demand Progress),身为主力推翻 SOPA 法案(这真是世界民主史上一个了不得的事),都是出自这个道理。&br&&img src=&/07c1cea200fa024d132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07c1cea200fa024d1323_r.jpg&&&br&不过真正压倒Aaron的稻草还是著名的 JSTOR 案件。 &br&美国大学每年会向那些出版学术期刊、论文的机构(比如 ISI,Jstor)支付许可费用,许可费用极高,以至于Aaron 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机构是没有办法读到的。&br&而且其中许多已被税款支付,&b&或获得了政府补贴,但要阅览它们,读者却还得再次付钱。&/b&&br&(作为哲学系毕业的我感同身受,不过还好&b&,貌似天朝的盗版能力在学术上也是强到极致的)&/b&&br&&br&&b&他心心念念的是,第三世界的研究学者没有美国这么完善的文献库或资金&/b&&br&(我想说,关于资金,您是真过虑了。不过貌似国内许多大学宁愿花钱造一幢新大楼,也不愿支付巨额许可费吧)&br&这太不公平,&b&“他们被我们全部的科学遗产拒之门外,这种遗产应该是属于普通大众,属于每个人的,而不是那些资产数十亿美元的出版公司”。他竟然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b&&br&这一理想,直接导致了他此后的所有悲剧。&br&&br&Aaron 闯入麻省理工大学的地下室,用自己开发的Python 脚本,进入 JSTOR 的学术期刊网站,夜以继日,下载论文。&br&接下来发生的事,我觉得很中国:美国特勤局发现了这件事,他们没有没收正在下载的电脑和硬盘,也没有终止它们,却在地下室安装了探头,静静等着 Aaron 出现在镜头里,连同视频,以及这段时间内自动下载的所有论文,成为起诉的重要证据。(好聪明的警察哦)&br&然后就是飙车追捕扑倒在地之类的传统美国警匪剧的戏码。&br&&b&——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枝盗取了火种,宙斯感到了钻心的疼痛。人通往神的最终牢门被击碎了。&/b&&br&&img src=&/7dcf3efbd19dacb4eaffabde9b22358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dcf3efbd19dacb4eaffabde9b223586_r.jpg&&&br&&br&&br&我不知道在 Aaron 取保候审、等待判决的整个过程中,业界大佬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反正 MIT貌似是声名狼藉,背弃了自己的所有原则。&br&人们普遍认为对Aaron Swartz的量刑有过重的嫌疑,13项罪行,入狱35年,罚金100万美元。甚至在Jstor撤销对Aaron的控诉后,美国政府仍坚持重罚。&br&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准备将其用于商业目的,&br&&b&不过或许这种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令政府畏惧的,他们已经受够了一个阿桑奇,不想再要一个知识领域的罗宾汉。&/b&&br&最明显的是,小布什在911后签署了《爱国者法案》,以此成立的电子犯罪特遣队Electronic Crimes Task Forces 接手了这个案件。Aaron 此时已彻头彻尾成为了一个恐怖分子。&br&政府决定痛下杀手的竟然是一个下载了无数学术文献的,或违反了版权法的哈佛大学研究员,很有趣。&br&你可以这么想,他作为一名研究员,本来就可以无偿下载使用学术论文,他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开发了一个软件,以超过人类点击鼠标的速度,每秒重复一百次,不断下载,&b&到底损害的是谁的,什么样的利益?&/b&&br&&br&没有那么开放的,人类都是自私的,你简直可以想象,在你的行业中,有时候问别人要一个客户的联系方式,都会面临众多“你要的是谁的?给你他的手机 ok 吗?”的问题,然后坑此坑次在硕大的 excel 里删删减减,生怕自己的资源被人看了去。&br&&b&如果说斯诺登分享军事隐私,抹黑打乱了美国的政治节奏,多少可以有所指摘;那么对于Aaron的“知识救济分享理论”,我想即使是美国政府在这一点上,也实在会羞于解释,顾左右而言他吧。&/b&&br&Aaron面临的是认罪、入狱、保释,重新生活。(如果他承认犯下重罪,35年的判决会变成3个月入狱以及1年的居家监禁)&br&或者,不认罪,抗辩,和国家机器做斗争。&br&Aaron Swartz选择了后者,而他亲爱的女友选择了认罪、爆料,或许正是这样的长期心力憔悴、金钱也无止尽流失的诉讼中,他最终选择了死亡。&br&&b&——宙斯恼羞成怒,派出了火神赫准斯托斯。火神怜悯普罗米修斯,为其求情,可是雅典娜(向普罗米修斯示爱不成)与宙斯,坚持己见,将这个异己者,旧世神的后裔,伊阿帕托斯的儿子吊在高加索山的峭壁。&/b&&br&&b&宙斯承诺,只要普罗米修斯说出预言,就可以饶恕他。但我们都清楚他的抉择。最终,一只鹰被派遣啄食这个罪人的肝脏,而那肝脏被吃去多少就又重新长出多少,永无止境。&img src=&/4d6e45d794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d6e45d794e_r.jpg&&&/b&&br&&img src=&/411a52ee29162cdcd93149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11a52ee29162cdcd931499_r.jpg&&&br&&br&&br&&b&天才的归途&/b&&br&这个时候,或许你不看这个纪录片,都已经知道了 Aaron 的一生,但究竟我会在他的生命中看到什么呢?或者说,对于身在中国的我,有何启示?&br&&br&首先,Aaron有罪否?&br&这件事观众完全可以选择跟随导演,或者自行判断选择立场。说实话,导演也没能清楚呈现 Aaron 最后几年的生存状态。正如我之前说的,我并不准备对此下我的判断。&br&&br&我认为&b&,版权与利益,分享与继承,这些概念的边界是在不断扩展的&/b&,我当然不认为 Aaron 所做的一切是绝对正确的,&br&我始终相信,&b&对于历史来说,有一种东西叫“旧世界将死未死,新世界将到未到”,&/b&&br&&b&Aaron 正处在这个历史的裂缝中,他为了自己的“互联网分享”信念,采取了所能采取的一切方式,成为殉道者,这是他的独特价值。&/b&&br&终其一生,Aaron Swartz都在履行他深信不疑的道德原则:信息共享,言论自由。&br&&b&他其实就是一个纯真到极点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所有衡量竟然都出于“道德感”,&/b&他写过一篇《开放获取游击队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信息就是力量,有些人只想将其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已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被少数私有公司数字化并上锁……但是分享绝非不道德,它是一种道德使命,只有那些利欲熏心者才会拒绝让朋友复制一份。遵从不公正的法律不会带来公正,步入光明的时候到了。在公民不服从的伟大传统下,宣告我们对这种私人盗窃公共文化的反抗。”&br&&b&是不是和80年代的我们的前辈感觉很像?&/b&&br&&img src=&/02e4d5af55a06ea1544e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02e4d5af55a06ea1544ed_r.jpg&&&img src=&/9d67e3a7cdab8ce83cac0b83e312da0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9d67e3a7cdab8ce83cac0b83e312da03_r.jpg&&&img src=&/edf6267bee1ec96fece38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df6267bee1ec96fece384_r.jpg&&&br&&br&&br&坦率的说,我一直不是太崇拜乔布斯或者扎克伯格,却很崇拜互联网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他明明可以以此成为世界首富,却将万维网的技术无偿向世界开放,以至于从来没做过什么富翁。说到底,我骨子里也有这种决绝的野兽一般的儒性。&br&Tim在这个纪录片里也出现了,并且是作为 Aaron 的忘年交以及精神导师,那 Aaron 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br&&img src=&/c82c85bebeed50635e0dff5e6e16b73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82c85bebeed50635e0dff5e6e16b735_r.jpg&&&br&&br&&b&但Aaron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他触及了实际的利益,&/b&他每次发动的运动,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都有数以十亿美元的经济利益被牵动着。而他对此从来选取的是视而不见,虽然他成立的组织叫渐进式运动,可是他却一丁点都没有渐进的心。&b&他就如同一个目空一切的,手捧圣经的游击队长,要在根本上一枪定胜负,因为坚信自己的理想是世界的正义,大势所向。&/b&&br&&b&他的这种决绝是值得尊重的勇士,但采取的方式却有种士三百的莽性。&/b&&br&&br&实际上,他没有战胜 JSTOR,却赢了 SOPA(我始终认定这是一个世界民主进程史上的一个奇迹),当中的含义也耐人寻味,你们可以好像想想。&br&&b&这对我们的改良也好,抉择也罢,也是个重要的参考,毕竟我们的民主,恐怕不及人家的百分之一,人家也就玩成那样,我们有什么急的出来的呢?&/b&&br&&br&&br&&b&美国当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它的所有结构性问题在最近几十年中,应该有一种井喷式的爆发,不过我还是真的尊重美国社会,有数不清的丑恶和强权,可正义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并且可以被听到。&/b&&br&让我们来看一下 Aaron 所处的实际环境,2011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叫 Protester,那个时间段里,我们能数出多少抗议者?仅就美国,维基解密,不署名运动,占领华尔街……&br&他在那种历史环境下,不被牵连,反而有点不可思议了。&br&&b&我觉得这个世界配不上他。&/b&他不爱利,一生所想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整个社会的不合理。说到底,就是个青年的,天才版的互联网的格瓦拉,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他的视野更开阔,&b&我从来没有听到他说什么“美国人”“犹太人”,而永远是在谈及人类。&/b&&br&&b&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人的悲悯,以及对社会控制的,你说偏激也好,天生也好,一种发自肺腑的敌对。&/b&&br&&b&他代替了可能是超前了几十年的自由思想,为了分享的共同主义,背上了十字架。 &/b&&br&&b&萨义德说过,“知识分子的重大责任在于明确地把危机普遍化,从更宽广的人类范围来理解特定的种族或民族所蒙受的苦难。”&/b&&br&&img src=&/12cab1fbb1cddff9afdd88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2cab1fbb1cddff9afdd883_r.jpg&&&img src=&/ce6a6adefdd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e6a6adefddc_r.jpg&&&br&&br&Aaron 12岁时在房间里编写了一个叫 INFO 的网站,允许人们对词条做注解,&br&对此,老师们的意见是“这想法太愚蠢了,你不能让随便一个人就编写百科全书。不然要教授干嘛?”&br&&b&这大概就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br&&b&然后发生的一切都不奇怪了。&/b&&br&&img src=&/2ab5324657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ab5324657f_r.jpg&&&br&&br&我不知道在片尾的那么多互联网、民主政治界的大佬的泪水代表着什么。但我却感受到了那其中的力量。&b&正是这种不甘的力量,把美国这个“民族”捶打得如铁似钢。还是老话,挺羡慕的。&/b&&br&&img src=&/87d31fea0996abbedb297c70b8b0b94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7d31fea0996abbedb297c70b8b0b945_r.jpg&&&br&&br&&b&后记:&/b&&br&离开学校之后,我的整个世界都宽敞明亮了许多,世间万象呈现,恶之花伴着大麻,妓女们和着小曲,游荡在荆棘丛林之中。&br&我的理想像把斧头,它一次次砸向拦路的巨石,变得朽钝;&br&妓女们别着腰间的钱袋,蛇般的舌头柔化了我的心;&br&恶之花迷蒙我的双眼,麻醉了伤口,我回头望向刚进丛林的年轻人,看到地上那些不够强壮的骷髅,那一刹觉得自己好像生活的挺好。&br&我看见顺着荆棘、踩踏着他人尸体的前辈们疾跑如风,看见他们身边挂着美酒金币,&br&我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收起斧头,踩向前方正试图站起来的勇士……&br&&br&&br&&b&其他1: 天才的女友&/b&&br&我本来还写了不少关于两任 Aaron 女友的事情,喔,其实很有说头,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一来,我没有什么立场,二来,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值得说的事情。&br&只是在传统思维中都是那种爱惹事的,不太平的女人吧。但这只是表象,最终在第一个女友面对 FBI 的质询时的投降。我相信她在纪录片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悔恨与痛苦,也确实没有太多的应该指责她的基点。但那句“take it”所留下的伤口,或许真的太深。让我一个观者也无所适从。&br&不过身为一个局外的观众,我还是不由感慨,&b&历史淘去千沙万浪,剩下的不过都是一声叹息吧。&/b&&br&删了,也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看看这纪录片吧。&br&&img src=&/71dce6cff2bb7d797d5bf08fbb9b1d7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1dce6cff2bb7d797d5bf08fbb9b1d77_r.jpg&&&br&&img src=&/8d9ceb71fcf70f69def3f6a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d9ceb71fcf70f69def3f6ac_r.jpg&&&br&&br&&b&后来:天才的后人&/b&&br&1. Aaron的朋友和合作者,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Laurence Lessig,在他去世后,发起了竞选筹款改革(Mayday Pac),目标是在2016年的竞选中将五位不支持竞选筹款改革的国会议员请出国会。他成功地在2014年6月底之前募捐到了一千七百万美元。 Lessig说,他曾在一次 Ted talk后与当年仅15岁的Aaron 有过一次谈话。Aaron问他:“您刚才讲到网络审查和管制的这些弊病,那您有没有什么实际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Lessig有点尴尬地说:“没有。我是个学者,我只负责做研究,解决问题不关我的事儿。”&b&Aaron接着问:“您是个学者,所以解决问题不关你的事儿。那,您作为一个公民,又该如何呢?” &/b&&br&Mayday Pac或许是Lessig 对天堂的 Aaron 的最好回答吧。&br&&br&&img src=&/23d7ab40a50aa6b2cf307ea982e594c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3d7ab40a50aa6b2cf307ea982e594c9_r.jpg&&&br&2.&br&有个男孩叫 Jack Andraka,来自巴尔的摩,14岁,阅读了 Aaron 自杀前推广的JSTOR 的免费学术论文,想出了一种提早检测胰腺癌的方法(一般胰腺癌被查出的时候就是你死的时候。)以此,他成功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研究。&br&Jack说,“我之所以上了新闻,是因为我们的实验成功了,而&b&这就是为什么 Aaron 做的事有那么重要……这个宇宙中的真理不是只有那些政策制定者曾经弄清楚过的,比如应该限速多少,它还包括那些能让你的孩子,不会因胰腺癌而死的研究。&/b&如果没有访问阅读权,那个能解决你的问题的人,可能就永远找不到答案。”&br&&img src=&/7677d5ffab4685aeb7e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677d5ffab4685aeb7ea_r.jpg&&&img src=&/4c12ce13fb04bc993b5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c12ce13fb04bc993b5d_r.jpg&&
第一次被邀,谢。 总的来说,这不算太好的纪录片,但讲了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幸好这故事发生在美国,而我也总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序一他是伊阿帕托斯的儿子,他教会人们观察日月升降,让马匹养成上套拉车的习惯,调和…
我要讲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br&&br&&br&我现在在做一个App,叫做xx故事。还不错,但是我要讲的不是这个。&br&&br&&br&xx故事不是团队做的第一个App,以前还做过一个社交App,名字叫“花开”,讲的是“慢交友”,就是要两个人种一株花,而且,一开始不!能!聊!天!&br&&br&这个软件一开始,要搞很久很久才发芽,发芽才能看对方资料,又要搞很久很久,才能看对方照片。总之每进一步,都要很久,很久,很久。差不多是这样。这个所谓的社交软件,除了每天面对含含糊糊的交互体验,莫名其妙的菜单,跳脱的画面之外,很长时间里,只能面对一片软件生成的土壤。&br&&br&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喊“这个软件去死吧”?不要慌,因为已经死了。&br&&br&这个软件,真的没有人玩,一年的时间,下载量加起来只有1000多。1000多是什么概念呢,做一次首发怎么也就有一千多用户了。或者但凡稍微有一点点玩头的软件,几个人朋友圈转一下也差不多了。&br&&br&和现在日夜加班不同,这个软件已经无可救药,无事可做。老板天天觉得无聊,每天晚上跑去找朋友泡茶(这个朋友就是我),自己带了六大盒茶叶放到朋友那(也就是我的店里),天天去泡茶,给自己泡茶,给大家泡茶,喝完这个喝那个。这样子。&br&&br&后来,团队在濒临倒闭的最后时刻,做了xx故事。没想到,一上架居然火了。也不是多火吧,但是比“花开”好太多了。有媒体找过来了,在苹果榜单上一度窜到21名,还上了7月优秀App推荐榜。好几天的时间里,大家的手机上都开着榜单,看着排名一直窜,欢呼雀跃,吹牛逼,兴奋地幻想着未来。&br&&br&这时有人想起来花开,为了防止大家查看公司还做过什么产品,就赶紧偷偷摸摸地把花开从AppStore下架了。安卓不用下架,因为安卓还没来得及做。&br&&br&这两天,这个软件的服务器服务商来催费用。哦,原来服务器已经到期了。这个软件已经消失了嘛,后端工程师陈king准备把服务器关掉,就顺便看了一眼。&br&&br&这一看不要紧,天哪,那个软件,还有6个用户!!!! &br&6个用户啊!在登录的用户啊!!!!!&br&&br&我们说,不然上去看看他们都在干嘛吧?因为我们真的想不通他们能干嘛。&br&&br&老板问,“你们还有谁手机里有客户端?我们存档里已经没有客户端了。”大家都说,已经删掉了,手机空间那么小……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们在干嘛了。&br&&br&这个软件已经下架了,公司差一点点就倒闭了,再也不会迭代,没有客服,开发人员自己的手机上都已经卸载了,客户端文件都没有了,全宇宙都没有这个软件了。那6个人,还在玩。这6个人,孤孤单单地漂浮在宇宙中,玩着一个已经消失的软件!!!!!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了,连给他们发个推送请个安都做不到了!!!!&br&&br&我们问工程师们,所以到底要玩多久他们才能聊上天?他们说不知道,因为还没有测试到那里……也许他们还在种花……浇水,捉虫,松土,晒太阳,抚摸它……也可能他们已经说上话了……不知道那个时刻,会是什么样的情景……&br&&br&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社交游戏玩了一年以后还能干什么。因为它还没有完成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停止开发了。&br&&br&陈king毫不犹豫地给那台服务器续了费。只要这六个人还在,就把服务器一直维护下去,我们只能做到这儿了。因为负载太小,而且再也不会有新用户进来,他们会觉得很流畅很流畅的。老板还说,有朝一日如果我们发了财,就要把这六个人找到,花一百万一台把他们的手机买来,然后给他们磕头。&br&&br&如果到现在都不卸载,大概永远都不会再卸载了吧!希望这同样耐心的六个人,永远都不要发现只有他们六个人了,希望他们成为朋友,希望他们结婚,希望100年后这个孤独旋转的星球上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我要讲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我现在在做一个App,叫做xx故事。还不错,但是我要讲的不是这个。xx故事不是团队做的第一个App,以前还做过一个社交App,名字叫“花开”,讲的是“慢交友”,就是要两个人种一株花,而且,一开始不!能!聊!天!这个软件一开始…
你不亲自练过钢琴,就不能真真切切体会《野蜂飞舞》有多快;&br&你不亲自练过吉他,就不能真真切切体会押尾桑弹《翼 -you are the HERO》的右手有多神奇;&br&你不亲自打过小鼓,就压根不知道32分音符是怎么敲出来的;&br&你不亲自吹过长号,就根本不知道这东西竟然没按键,音高全凭把位控制;&br&你不亲自拉过小提琴,就根本不能想象能拉不难听已经是一种水平了,更别说演奏;&br&你不亲自吹过小号,就根本不知道连吐有多难,琶音有多妙;&br&你不亲自当指挥,就以为谁都可以站在乐团前面打拍子。&br&。。。。。。&br&&br&当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第一次坐在音乐厅,望着德国汉堡交响乐团的第一小号的演奏,几乎泪崩,表情如下:&br&&img src=&/fa832c90edf13a31bf908cb3a01c082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a832c90edf13a31bf908cb3a01c082e_r.jpg&&&br&&b&跟某些人说一句(不针对题主):&/b&&br&&b&&br&你连乐器都没摸过,我懒得跟你说什么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b&&br&&b&MP3音乐家我见多了。&/b&
你不亲自练过钢琴,就不能真真切切体会《野蜂飞舞》有多快;你不亲自练过吉他,就不能真真切切体会押尾桑弹《翼 -you are the HERO》的右手有多神奇;你不亲自打过小鼓,就压根不知道32分音符是怎么敲出来的;你不亲自吹过长号,就根本不知道这东西竟然没按…
周末跟团或者跟驴友去爬山和户外(搜索本地驴友,就有很多论坛和群,穷游好去处,老团队老人家多一点,可以找青年团,跟青年团就是要注意安全)。&br&&br&自己去看一场好看的电影。&br&&br&一个人去健身房健身。&br&&br&去城市里的跑步团跟着大家伙跑步,跟着骑行团骑行,约朋友去打球。(甭管有多专业,只求有多业余)&br&&br&去报名一个兴趣培训班,比如舞蹈 钢琴 书法 茶艺,自己喜欢什么报什么,我知道我们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能学会就尽量学一点,学不会也不用过度勉强&br&&br&去报一个考试班(看个人职业和兴趣,可以考学历类、技能类、职称类的),报名后保准你悔不当初忙的狗一样。&br&去参加城市里的各种商业或者非商业的聚会、演出、活动、会议、公开课。&br&&br&追一部电视剧,追一本好书,多看看小电影。(好看的就看,没兴趣的不强迫看,好书要有规划的看,比如规定每天看几页)&br&&br&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去认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男生或者女生,同性呢就跟ta做好朋友,异性呢看合适就去了解和追求下。&br&&br&偶尔去一次你不常去的场所,去看看或感受下,比如酒吧 KTV 私人会所以及那些一件衣服都要好几千好几万的专卖店,刺激一下钱包。&br&&br&接触与你的社交和圈子或者观念完全不同的人,可以是极优秀的人,也可以是很渣的人,你就是要观察他们,感受一下每个人不同的人生。&br&&br&另外就是你可以尽量尝试去培养一个终身的兴趣爱好,虽然有非常着迷的兴趣爱好和没有兴趣爱好是没有很大区别的,就是说像我们这些平凡人内心的空洞上是没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有一个痴迷的爱好,至少是可以在你烦躁不安的时候转移你的注意力的。其实我现在也还没有找到呢,所以特别佩服做设计工作十分热爱历史的超爷 &a data-hash=&dda31e20d8& href=&///people/dda31e20d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da31e20d8&&@李超字子越&/a& ,做学生的羽毛球小王子 &a data-hash=&a1c362c3b411a4d53a84d4d30cc677db& href=&///people/a1c362c3b411a4d53a84d4d30cc677d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1c362c3b411a4d53a84d4d30cc677db&&@海德&/a& ,专注于产品的
&a data-hash=&d4caf4e74f3d4f5f7b223a58& href=&///people/d4caf4e74f3d4f5f7b223a5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4caf4e74f3d4f5f7b223a58&&@李奇&/a&。这几个是我们知乎河南小圈子里的。。。。。嘘。。。是我想推倒的大叔和正太们。&br&&br&以上多数是一个人可以玩的(说多了都是泪)。
周末跟团或者跟驴友去爬山和户外(搜索本地驴友,就有很多论坛和群,穷游好去处,老团队老人家多一点,可以找青年团,跟青年团就是要注意安全)。自己去看一场好看的电影。一个人去健身房健身。去城市里的跑步团跟着大家伙跑步,跟着骑行团骑行,约朋友去打…
中国模式并不特殊,完全可以用西方的经济学来分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br&但分析得靠不靠谱,则要另说。&br&&br&事实上,即使拿主流经济学去分析预测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准确程度也是很成问题的,这与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有关。&br&经济学,不论是哪一个流派,都是从现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抽象出经济运行的逻辑,或者依据某些行为准则,构建出理想经济的运行模型,归根结底,是相对确定的过程。但经济运行本身却是不确定的,而且充满了不完全、不对称的信息,基本不可能被单一解释。&br&&br&换一个学科作对比就知道了。&br&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但即使如此,后人对于历史的解读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尚不能被完全认识到,又怎么能指望某一个学科能够对未来有很准确的预测呢?经济学不是神棍学。&br&&br&这样说的话,经济学岂不是一个很没有用的学科?倒也不是。经济学虽然预测不了未来,但可以揭示经济运行的一部分(注意,只是一部分)逻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判断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预测的精度虽然不高,但如果能把握住逻辑主线,也是能够大致搞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重点不是预测得对不对,而是趋势和逻辑在不在理。&br&&br&此外,动辄谈“经济危机”、“经济崩溃”这类危言耸听结论的经济学家,基本可以将其归于“公知”一类。总不能因为“公知”的乌鸦嘴不灵,就把整个经济学给否定了吧~严肃的经济学者,是不会使用这样绝对的字眼的。他们更多时候谈论的是逻辑,而非简单的结果。&br&&br&所以对于听众而言,要注意的也是逻辑,是支撑结论的论据站不站得住脚,论证的过程又是否严密。而不是经济崩溃不崩溃这样的空口白话。
中国模式并不特殊,完全可以用西方的经济学来分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分析得靠不靠谱,则要另说。事实上,即使拿主流经济学去分析预测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准确程度也是很成问题的,这与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有关。经济学,不论是哪一个流派,都是从现实…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92 人关注
682 个回答
17383 人关注
1058 个回答
420 人关注
273 个回答
259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抠字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