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学会英语 学会一种新技能 科技

我来说一个比较冷门的技能吧,摩尔斯电码。&br&&br&正规的摩尔斯码对照表是这样:&br&&im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279& src=&/546b825c6034065bbfe1c2e7e5d4df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546b825c6034065bbfe1c2e7e5d4dfca_r.jpg&&&br&&br&其实记住主要的26个字母就够日常用了,而记26个字母有一张更简单的图:&br&&br&&im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480& src=&/17f086c52d6e29fdd72996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17f086c52d6e29fdd729969_r.jpg&&&br&&br&把点和横线以字母的形态呈示出来,基本上看一遍就能记住大半了。不过要注意每个字母下方的一行小字,那是正确的顺序,别搞错了,“.”是“di”,“—”是“dah”。比如J下方是“di-dah-dah-dah”,意思就是“.———”;Y右下角有个小箭头,意思是从下往上,“—.——”,记的时候别弄反了。&br&&br&记住26个字母后,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书面翻译练习。我当时找的泰戈尔的《飞鸟集》,随便找一条英文译成摩尔斯码,再对着摩尔斯码译成英文。这样英译码,码译英,译个十来条,26个字母基本上就不会忘了。&br&&br&摩尔斯码通常的格式是字母和字母之间以空格隔开,单词和单词之间以“/”隔开。比如“good night”,翻译成摩尔斯码就是“--. --- --- -../-. .. --. .... -/”。初学还可以间隔大一点,更加一目了然。&br&&br&我学会之后,拉着我妈学,给她发了那张图,她一个小时就记住了。&br&&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src=&/a31ddfb414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31ddfb414a_r.jpg&&&br&&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src=&/0f43a3c3b342a96cba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f43a3c3b342a96cbac8_r.jpg&&&br&之后再顺便记个数字0~9,几个常用标点符号,就差不多了。&br&&br&别问我为什么会学这个,真的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结果真是受用无穷啊!&br&&br&&br&学摩尔斯电码有哪些用途?(第4条才是重点)&br&&br&1.可以装逼(虽然并没有什么机会)&br&&br&2.可以在玩真人密室逃脱时无压力过某关(有些密室有摩尔斯电码)&br&&br&3.评论说万一有个意外也可以用摩尔斯电码来通信(这个真的可以有)&br&&br&4.如果你对象也会的话,两个人在一起简直不要太好玩~!&br&&br&我男朋友也学会了,我俩有时候就用摩尔斯码发短信聊天,别人都看不懂哈哈,有时两个人一起看月亮,情到浓时,会偷偷按对方的手掌心写“../.-.. --- ...- ./-.-- --- ..-”&br&&br&&br&&br&&br&咳咳。所以,摩尔斯电码看起来冷门,但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是会经常用到的:)&br&&br&——————我是分割线—————&br&&br&书面翻译很好学,但如果想进阶,就得下专门的练习软件练习听记,压码什么的,字母从少到多,速度从慢到快,这个就属于电报员专业范畴,比较难,得慢慢练,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学的可以去摩尔斯电码吧,有详细教程。&br&&br&—————我还是分割线—————&br&&br&感谢大家喜欢,我整理了评论区的一些疑问,在这里统一答复:&br&&br&1.有很多人问到敲桌子,我在评论里回复过,规定是“.”敲一下,“—”敲三下,以停顿为间隔,但这样一来点和线难以区分,“T”很容易和“S”混淆,所以初学者一般不建议用桌子敲。实在想敲,就以轻重区分吧,轻敲为“.”,重敲为“—”。&br&&br&2.英文不好怎么办?&br&答:-.--
-./&br&&br&3.有人想要练听码,其实自己去网上搜索“摩尔斯电码练习软件”之类的关键词都能搜到的。手机练习软件也有,我是ios系统,在App Store里搜“摩尔斯”或“morse”,会出来一大串,其中大部分只是翻译器,要找专门练习听码的可以播放电码的app,下载后就可以开听了。安卓手机搜索方法差不多,并且安卓系统的练习软件更多。
我来说一个比较冷门的技能吧,摩尔斯电码。正规的摩尔斯码对照表是这样:其实记住主要的26个字母就够日常用了,而记26个字母有一张更简单的图:把点和横线以字母的形态呈示出来,基本上看一遍就能记住大半了。不过要注意每个字母下方的一行小字,那是正确的…
最近中国富豪圈最讨厌的人,莫过于扎克伯格了。小札一捐款, 可怜的他们又被殃及池鱼地嘲笑了一通(如果按照扎克伯格这次捐出的450亿美元(人民币2879.4亿)计算,那么扎克伯格和马云(捐款145亿元,据胡润慈善榜)之间则差了600个王健林(4.4亿元)。)。但是我们普通人还是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嘲笑他们,那是会很冷的:)&br&&img src=&/e304dabe5eaacaf355bfc15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304dabe5eaacaf355bfc157_r.jpg&&&br&其实 ,扎克伯格生完女儿后的捐款,引起的轰动 ,其实主要是他&u&捐款的比例之大和年纪之轻是空前的, 不然他支持慈善事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u& (在2014福布斯美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排行榜中,扎克伯格和他的太太普莉希拉o陈以9.922亿美元高居榜首 折合人民币63.5亿元。)。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国企业家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史,那么扎克伯格的捐款力度反而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br&&br&扎克伯格其实是美国企业家的慈善事业的最新一个链条。十九世纪末期的卡内基、洛克菲勒这些强盗资本家转型成的慈善家 ,通常以老年人居多。对于他们的财富、他们的退休计划,都安排好了,他们是在自己的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放弃财富的。因此他们对慈善事业没什么野心,他们更愿意为建造一座歌剧院、图书馆、学校来写一张支票 。就是巴菲特也是这样的类型,他到了70岁左右才和盖茨一起做慈善事业,也就是开了张大支票,把他的财产捐给盖茨的基金会来管理。&br&&br&而扎克伯格呢, 他和前辈盖茨一样, 是在技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新一代企业家 ,也是&u&新生代的慈善家——所谓的科技慈善家the Techno-philanthropis&/u&t。这一代人的特点,&u&一是很年轻就开始从事慈善事业,二是把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企业来经营,亲力亲为,追求效益。 &/u&&br&&br&比尔-盖茨当初本来觉得,一边考虑盈利一边考虑慈善事业很分裂, 所以打算60岁时再投身慈善事业,但是母亲的病危却改变了他的这一想法。写那本著名的《乔布斯传》的艾萨克森,在更早之前的1997年,为时代杂志写了篇《探寻真正的比尔o盖茨》。在那篇文章里,42岁的盖茨说他希望再经营微软10年,然后致力于慈善事业。盖茨确实是言出必行, 2008年 他就宣布把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也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慈善事业。 &br&&br&像盖茨这类慈善家,不再是‘&u&我开出了一张支票,我的任务就完成了&/u&’, 而是关注具体落实、强调亲力亲为。&u&‘我开出一张支票,但这只是一个开始&/u&’。”他们精力过人、充满自信、勇于冒险,他们想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重要问题——例如核扩散、流行病或水资源等问题。科技慈善家相信,使他们在技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这些高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同样也能在慈善事业上给他们带来成功。慈善机构给人们的只是食物,但是 科技慈善家并不仅仅满足于教会人们如何种植粮食——除非他们教会了农民如何种植粮食、如何赚钱,如果把赚得的钱回投于他们所经营的业务,然后另外再聘请10个人,他们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而正是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改变了整个行业。当盖茨致力于根治疟疾时,他的商业思路对成效起来很大作用。“&u&为什么尝试治疗疟疾,而不是癌症?”“世界已经花了大量金钱在癌症上,所以我的财富起不来太大作用。 “.他会对于疫苗的价格争论不休“我们对于所付的钱极其精明。我们可以得到价格上的让步。我们会跟踪有多少孩子得到了疫苗&/u&。”。通过这样的努力,他让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从1000万减少到了600万。 &br&&img src=&/96b41eabcfd77c60c7307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1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96b41eabcfd77c60c7307_r.jpg&&&br&这也就是扎克伯格在给女儿的信中的两个解释: &u&一。 为什么这么早致力于慈善事业?“但是这些问题太重要了,我们不能等到你更大了,或者我们更老了才去解决它们。我们希望早早地开始,在有生之年就看到成果。” 二。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比例的金钱(更重要的是精力)在慈善事业上?“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连接人们和建立强大的社区。&/u&”扎克伯格已经想好了他的方向,难道这样的方向不是和商业一样有意义吗? &br&&br&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现在的著名富豪, 除了还剩下几个房地产投资商外, 已经和美国一样,变得以科技界为主了。但是为什么没有这类科技慈善家呢? &br&&br&捐款最多的马云最近说了自己对慈善和捐款的看法。他表示, 中国企业家资源其实是有限的,企业家的第一责任是应该是把钱花在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上,如果不先把这个做好,就把钱捐出来,反而没好处。而且,捐款还面临“我们把钱交给谁”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公益慈善缺乏基础设施、法律体系和整个人才体系的培养。&br&&br&恩, 马云这话也不见得就是推托,他一顿也吃不了多少钱,也需要社会认同。 但是他的解释,说明了两点, 他觉得&u&做慈善就是把钱捐出来而已,而且要求有现成可靠的慈善机构来承接。&/u& 这几乎是100多年前的卡内基时代的认识水平。 &br&&br&所以中国企业家和美国企业家在慈善事业上的天壤之别,其实不能归咎于他们的个人品行,而是可以归结为他们的思想高度。 中国企业家的思想,永远都是限制在商业范围。 对他们来说, 慈善事业有点像赚了钱以后给社会的一点回报而已。 &br&&br&所以虽然盖茨一直都比乔布斯有钱,中国企业家的偶像却是乔布斯,而不是盖茨。 因为乔布斯擅长的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对他们来说更好理解。 乔布斯当然是个伟人,但是在他的更为狭窄的世界里,“&u&重要的只有两种人:生产者和消费者&/u&。“ 虽然乔布斯已经英年早逝了,我们不知道他老了本来会怎么做。 但是我们知道, 他二十五岁时财产就超过一亿美元,而且在从1985年到1997年期间并不太忙, 但是他并没有做什么社会公益事业。重归苹果后, 他马上就裁去了公司在慈善方面的预算。 所以, 虽然乔布斯是和盖茨同年出生的, 但是在抱负和作为上,却更像盖茨的上一代人。作家格拉德威尔写道“&u&我坚定地相信50年后,盖茨将因他的慈善事业而铭记,没有人将再记得微软是什么。至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企业家乔布斯,人们却会遗忘他,谁是乔布斯?盖茨的雕像将会遍布世界。”&/u&&br&&br&如果我们把范围放大, 不把目光局限在“慈善”这两个字的所带给我们的“施舍粥饭、济孤济贫”的传统印象的话,那我们可以发现,&u&这些美国科技企业家的格局,其实不仅仅是帮助穷人病人之类,而是冲破本企业本行业的格局,用科技的力量为人类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u&&br&&br&比如说,最近有个大新闻,美国的BLUE ORIGIN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火箭的回收, 很多人才惊奇地发现贝佐斯这个卖书的家伙不知啥时和太空也扯上了关系。 其实,早在2000年,当互联网泡沫破没后,亚马逊处在生死关头之时,贝佐斯却在那年悄悄建立了一家叫作蓝色起源的公司。 这家公司致力于成为商业企业,让太空游客进入近地轨道观看地球和星星。但是,&u&它的长期目标, 是“让人类长久地占据太空”&/u&。那个目标要追溯到贝佐斯高中毕业致辞中的梦想。“我们想使人类以更安全、更便宜的方式进入太空。”他在2003年说。 在公司网站上,贝佐斯的一段话解释了公司的目标:’我们很有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来降低宇宙飞船的费用,以便更多的人能负担得起去太空,人类也能更好地继续探索太阳系。实现这个使命要花费很长时间,我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我们相信渐进式的改进和可持续的投资。慢而稳是取得成绩的方法,我们没自欺欺人这个研究会越来越容易。小而频繁的步骤会促进更快的学习,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给我们每人一个机会来看到我们最新的产品能够很快飞起来。”蓝色起源被形容为“&u&一个巨大的、充满挑战的、难度很大的技术努力的一小部分”&/u&。没想到吧,我们日常接触的书商,其实内心深处的理想是要帮助人类占据太空。 &br&&img src=&/2c1b36c34d62c8019a5ccc6a65e6231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c1b36c34d62c8019a5ccc6a65e62314_r.jpg&&&br&而最近很热门的特斯拉电动车的伊隆o马斯克,很年轻就靠卖掉PAYPAL赚了一亿多美元,但是他却把这些钱都投入了三项简直不可能赚钱的事业中,多年来处于破产的边缘。他是因为嗅觉敏锐,看到了什么常人发现不了的商家么?不是,在一个TED访谈中马斯克说了他的思路. 在大学时,他一直想什么样的问题会影响人类和世界的未来?那就是可持续的交通和源源不断的能源生产。 从这个思路, 他就想到要做电动车,因为即使驱动车的电能是由燃烧碳氢化合物生成的, 但是在发电站的燃烧更有效率, 可以得到60%的燃烧率, 所以电动车本身就可以节约能源。 接下来, 他考虑到如果有可持续的电的来源, 那么就更很有意义了。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太阳, 因为在他眼里, 太阳就是个巨大的核聚变发电机。为此,他创建了SOLARCITY光伏公司, 其模型是通过在在屋顶免费安装太阳能设备, 实际上就是建立大规模的公用设施,所谋极大。 &br&&br&接下来呢,即使人类拥有了永续的能源,但还是有问题. 虽然本来对航空一点都不懂,但是从他那著名的“物理学的思考方法”出发,他又考虑到,如果我们人类自己局限在地球上的话,那么总有一 天,概率上我们肯定会碰到毁灭性的事故而坐视整个族群的灭亡,所以, &u&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人类文明成为space-faring civilization(遍布宇宙的文明) ,让人类成为 multi-planet species(多行星种族)&/u&,于是他就做起SPACE X火箭公司来了。这种思路对我们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早已拥有巨额财富的年轻人,没有享受,甚至也不当轻松的天使投资人,而是把拥有的一切都投入到几乎不可能得到回报的项目,其出发点竟然是整个人类的未来。 &br&&br&所以谷歌的拉里佩奇表示,如果自己死了,他宁愿将数十亿财产捐给像伊隆o马斯克这样的资本家来改变世界 。他表示,他认为马斯克将火星作为人类“第二家园”的想法意义深远。他说,“这才是一家公司应该做的,这也是一家公司博爱的象征。”&br&&br&而佩奇自己呢,其实也具有博大的抱负的。且不说GOOGLE X 的那些匪夷所思的项目,比如用气球为大家提供免费WIFI的 GOOLELOOP计划。 就是现在取得很大进展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也起源于佩奇在母校密歇根大学旁冒着大雪等公车时萌生的想法 除了交通方便,他还认为城市土地应当用在更好的方面(而不是停车场和道路)。此外,导致美国34岁以下人士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车祸。所以他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接下来呢?谷歌不是致力于分享信息的公司么?而无人驾驶的本质是如何获取周围信息、如何确定自身位置和方向、如何反馈,这不就是谷歌的强项么?于是这个无人驾驶项目就没有商业筹划地开始了,希望它也将会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br&&br&所以说, 从扎克伯格的乐捐中,&u& 看得出整个美国科技企业家的特质:极度的乐观、宽广的视野、无畏的精神。这种特质, 来源自他们宽广的知识面和极度的好奇心。&/u& 我们都听说过小盖茨从小的阅读热情,也每年都看到他推荐的书单,这些书单看得出他的广泛的关注和深度的思考。 扎克伯格也以他的每年挑战闻名,从学习普通话、每天写感谢信 每天写一封感谢信给某位让世界更美好的人,到今年的两周读一本书。 这说明他们每天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br&&br&反观中国IT大佬,吴晓波在一篇文章里说柳传志、王石读书很多,马云、马化腾读书不多,马云办公室连书架都没有。他解释说可能跟互联网行业属性有关。这个实用主义的说法其实有点可笑。 正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前无古人的属性,才需要从书本中寻找具有前瞻性的灵感。 (不然就只能还是等待从硅谷溢出的灵感来抄袭了)。 &br&&br&前阵子方兴东在一篇《大跌眼镜!如何评价阿里巴巴上市一年表现?》中叹息道,“阿里上市,马云全球成为神话。而在此之前,我们心中早已经将马云放置在代表未来的中国企业家旗帜。是远远超越柳传志、张瑞敏等,更不用说王健林、张近东等传统领域的企业家。甚至李嘉诚也是俱往矣。所以,上市之后,马云不再是一个中国的马云,更应该是一个全球的马云,是一个与库克、小扎等全球最顶尖企业家们整天厮混一起的超级企业家。但是,察看马云这一年的活动,频频拜见省委书记,频频参加国内土豪们的盛会。怎么要大刀阔斧走出去的马云反而更加往回走,与传统领域的土豪们更加亲密地厮混一起,开始分不清差异,分不出彼此高下了。 一年的马云和阿里没有继续在神话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反而开始跌下神坛。 ”&br&&br&何以如此?&br&&br&其实, 原因从方兴东在去年写的很正面的那篇《阿里巴巴正传》的前言里,引用的马云的谈话就可以解释了“ 谷歌在拓展技术的边界,今天搞软件,明天搞技术,后天搞……我很简单,技术拿来赚钱,我们是干系统&u&。世界上有信基督教的,也有信佛教的,但只有一个教大家都相信,就是钞票,这是最容易理解的。这世界上人们最通用的信仰就是钱,其他都不通用&/u&。”&br&&br&忽然想起个故事。 清末郑孝胥曾论重臣:&u&“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 &/u&。”袁世凯作为清末能臣,有术肯定没话说。 而他的 “不学” 连他本人都不否认。复辟帝制失败以后,袁世凯向幕僚张一麐感慨:“……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br&&br&梁启超说:“袁氏自身, &u&以为一切人类通性,惟见白刃则战栗,见黄金则膜拜,吾挟此二物以临天下,夫何其不得者。&/u&”黄金为钱,白刃为刀,袁世凯对人性与社会的认知,浅陋如此,陈旧如此。正因为袁世凯虽然善于办事,但是对于政党、共和等现代政治观念,茫然无知, 一旦国家爆发重大危机,执政者的知识局限,决定了他的视野,不是习惯于向前看,而是习惯于向后看 。譬如遭遇共和危机的袁世凯,不是坚守共和,奋然前行,而是甘于逆流,退到他熟悉的帝制。执政者的知识水平, 它决定不了一个国家的上限,却足以决定一个国家的下限&br&&br&所以说, 在阿里已经功成名就时,遇到瓶颈时,它的上限决定了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到了今年,反而更加用力炒作已经意义没那么大的“双十一”,滥用现金购买各种现有的导航、音乐、社交网络平台,做各种商业化变现,甚至魅族被入股后也变成了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低价低质的小米二世。 这就是为什么阿里股价一直跌的原因。上市后,才被人看穿它的发展的上限之低。&br&&br&当然读书也是要看原有的境界。 在中国现在的商业化气氛中,什么东西都会被吸入现实主义成功学的话语黑洞中。小札一捐款就有人说他时为了避税,因为人们习惯批评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 (就算是有一定的避税意义, 把这部分钱留在扎克伯格手里支配,和交给美国政府支配, 哪一种方式会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呢?)像这几年大热的《三体》,本来是体现了大刘的宇宙情怀,但是对国内IT界来说,简简单单地把里面那些“黑暗森林”“高维打低维”之类的概念给生吞成商业竞争的口号而已。 另一本彼得泰尔的《从0到1》充满着乌托邦的隐喻,考虑的是一个由科技进步来推动的未来 而在中国仅仅被用于谈论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商机。&u&如果从高维低维的角度来说, 我倒觉得很多国人好像是在二维的纸面上爬行的蚂蚁, 只知道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这样的第三维度很难理解。&/u&&br&&br&&u&从维度这个概念上来说, 其实更重要的是时间这个维度。 也就是过去和未来。&/u&扎克伯格在少年时喜欢的书里提到了两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并曾经背诵过里面的句子 “knows no boundaries in time and greatness。” “时间无所边界,伟大没有尽头。”这是伟大的过去。 关于伟大的将来,是他在FACEBOOK个人资料里提到的《安德的游戏》,勇敢的少年在未来的世界里探索宇宙和人性,这是未来。 而在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里, 关&u&键词就是“未来“----“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去为所有即将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去投资,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和当下&/u&。”&br&&br&扎克伯格对未来的偏爱其来有自。 彼得蒂尔回忆过2006年7月扎克伯格拒绝雅虎10亿美元收购邀约的决定。那时Facebook才2岁,是一个有800万~900万大学用户的社交网络,每年大概产生3000万美元回报。雅虎提出收购时,扎克伯格、蒂尔和风险资本家吉姆o布莱尔(Jim Breyer)是董事会成员。蒂尔说:“那时布莱尔和我想拿钱。我的态度稍微不那么坚决。扎克伯格走进会议室说:‘这就是走个过场。董事会会议不能超过10分钟。我们肯定不卖。’”那时的扎克伯格22岁。蒂尔与布莱尔告诉扎克伯格:“你有25%。这笔钱可以做很多事情。”扎克伯格说:“我不知道拿这钱干什么。不过是再开一个社交网站。这个我就很喜欢了。”扎克伯格拒绝大公司的收购,在蒂尔看来,在硅谷的历史上是转折性的。“扎克伯格最后说:&u&‘雅虎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想法。它们无法对还不存在的东西做出正确的估值,所以它们低估了。’”这件事让蒂尔学习到如何认识“未来”的价值。&/u&&br&&br&根据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o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观点,&u&人到中年时最典型的任务是繁衍后代。其中包括传递某人的基因和模因。前者指的是生育孩子,后者指的是向后代传递自己的理念、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当知道自己的一部分在自己死后还能继续存在于世时,人们可以更从容地面对死亡&/u&. 医学家乔纳斯o索尔克将这种态度称为“&u&做一个好祖先”。&/u& 这才是一种对未来的更健康的期待。即使纯粹从自利的角度, 对扎克伯格来说, 通过资助教育、医疗和社区, 留给他的孩子一个更健康更友好的世界,岂不是比留给孩子一大笔钱,高墙深垒地隔绝于贫困和疾病的汪洋大海中明智得多么? &br&&br&至于所花费的时间和失败的可能, 扎克伯格在信里也说得很清楚“治愈疾病需要时间。&u&短期比如五年或十年可能都不会有很大进展。但长期来看,播下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u&;终有一天,你或你的孩子会见证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景象:一个不受疾病困扰的世界。我们有许多这样的机会。如果社会可以在这些问题上投入更多,那么我们就会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br&&img src=&/9f8b7ea9dd007c_b.png& data-rawwidth=&4000& data-rawheight=&4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9f8b7ea9dd007c_r.png&&&br&记得以前我和一个读生物的朋友探讨过无政府主义的问题,关于现在和未来孰重的问题,被她教训了一番:“我上学期有门课叫《作物遗传育种》,老师在课堂里总是会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时间”。你知道,育种是件很花时间的事,差不多一代作物就要一年,而许多育种方法需要连选9代才能开始在局部地区种植鉴定!而且工作量很大,结果又没法保证,所以育种“是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工作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年,那么,一个育种学家在制定计划时,必然会着眼于“现在”,他的计划必须能在近期内出成果。不错,他们的工作也是有延续性的,但&u&这种事落实起来毕竟困难,育种学家也是有家庭要养活的,那么,出现的结果就是:没有长远的、超出一代人时间的育种计划,或者育种结果无法整理&/u&——因为当时的人已经退休或死掉了。这种情况,实在很难说是恰当或正确的。&u&有时候,对“现在”的努力把握,的确会给未来带来很不利的影响。而作为一个年轻人,你不得不承认,你的大部分时间将度过在“未来”里面。&/u&” &br&&br&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永远活在当下这个瞬间,但是,&u&不仅是个人,每个国家、群体、家庭,除非灭绝,不然大部分时间也是度过在“未来“中,这个是扎克伯格的行为给我们指出的有点反直觉的一个事实&/u&。 而在内心深处,未来和现在孰重孰轻, 愿意花多少努力在未来,多少努力在现在,也就是可以标明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的未来前途的隐喻。
最近中国富豪圈最讨厌的人,莫过于扎克伯格了。小札一捐款, 可怜的他们又被殃及池鱼地嘲笑了一通(如果按照扎克伯格这次捐出的450亿美元(人民币2879.4亿)计算,那么扎克伯格和马云(捐款145亿元,据胡润慈善榜)之间则差了600个王健林(4.4亿元)。)。…
今年回国期间,我陪我妈去过一趟超市,买一些零食还有国外管制的消炎药。那是一间当地的卖场,门脸熙攘,嘈杂混乱。&br&然而走进去没几步,我就立刻察觉到了这件超市的独特气场,&br&“有高手。”我凝目开始观察。&br&&br&这店出入分门,右进左出。人群中大多数人惯用右手,这样的分布结构便于人们从货架上拿东西。&br&入口处的装修色调偏冷而悦目,会减慢人的步幅。 一旦大多数顾客下意识的开始缓步,走太快就会显得格格不入。&br&平均身高的水平视距摆着高利润的商品,这是零售业的基本常识。可是在儿童水平视距上摆上零食和甜品,让我不禁暗赞了一句好身手。&br&&br&每一个超市都是一个猎场,你可能是猎手,也可能是猎物。你是否认为是你自己在作出购物的决定?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早就认识到了“理性人假设”的天真。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从来都不是理性的,商家们明白这一点,而且不断在利用顾客的不理性。&br&&br&我在买东西的时候总是问自己三个问题,让自己计算。&br&&br&第一个问题就是“&b&为何这样卖&/b&”。只有当你知道商家在如何影响你的判断,你才能排除这些干扰,做出有利自己的选择。我们继续用超市当例子。&br&&br&超市的生活常用商品往往在店内最深处。鸡蛋,牛奶之类的产品能吸引你逛完整间店。舒缓的音乐和明亮的装修可以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这往往就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所以做生意的朋友,请别在店里放&新年好“或者其他快节奏的音乐。&br&&br&大型超市的地砖从来不是统一的。在高利润的几排货架区,地砖会有让人感觉“高级”的材质和花纹。如果还有行家指点,这里的地砖会略有不平,这样当顾客推车经过时,会下意识的减慢速度。&br&&br&店家的心机还远不止于此。高手会在商品价签上删掉“元”“¥”等符号和字眼,一个单纯的数字价格会减少商品和钱的逻辑关联。根据TIME杂志上的统计,使用“$&符号价签的Campbell’s罐头汤,每103个顾客才会有一个购买,而改用纯数字的价签,每14个客人就有一个购买。&br&&br&当你看到“限时抢购” “每人限卖三个”之类的标志时,是不是觉得并不会影响你的决定?然而你嘴上说着不要,但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躁动,点解?这是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天性,对被限制供应的物品,特别是对有限食物的储藏是会带来生理快感的。“限时抢购”会刺激你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再聪明的人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激素。&br&&br&我们知道,对超市来说更高的利润,对顾客来说就是不太划算的支出。因此每次我逛超市,都会利用超市的设计,在边边角角的货架找性价比,在推车时保持速度均衡,永远不碰在收银台排队时手边的那几样商品,那是全超市利润最高的存在。&br&如果你很难把经济学的逻辑和对手的心机随时放在心上,最好的办法是去之前列一张购物单。&br&&br&我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是“&b&本身的价值是什么?”&/b&这是个很好理解的理论,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支付的不光是东西本身的生产成本,还有包括广告,人工,地租等等在内的价格。所以我每次回国去药店买药,都会要求药店店员帮我推荐,然后把他们推荐的品牌全部排除。原因很简单,药品的回扣是公开的秘密,店员推荐给我的药一定是他们收回扣最多的药。如果同样的价格,一种药多支付了回扣给店员,那它的质量一定会比较差,不然就无利可图。同样的道理,那些流量很大销量很广的快消品,比如可口可乐和(此处承接广告),每一个产品中的附加成本就很低,买起来比较划算。我无法知道每样货物的生产成本,但是我大概可以猜出它的附加成本,而附加成本过高的商品往往不太划算。&br&&br&为什么我在上面接广告之前要加上可口可乐?这就是在利用各位读者大老爷们的“锚定心理”。这也是跟我的第三个问题相关,即&b&“对我的效益是什么”&/b&。不客气的说,大多数人在消费时并不清楚货物本身的价值。当年珍珠王萨尔瓦多开发出黑珍珠的时候,并没有多少顾客,因为没人知道它值多少钱。于是他们把黑珍珠放在第五大道耀眼的橱窗里,在所有提及它的广告里放上钻石和红宝石。自然,黑珍珠从此新晋成为名贵的珠宝。最常使用“锚定”手法的商家应该是家居行和电器行。很少有人真的知道一件家电的成本,但是如果把冰箱A和一个功能相似但是贵百分之三十的冰箱B放在一起,人们自然会想要买冰箱A来占便宜。&br&&br&你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你要买的东西,但是你可以了解你自己。在购物时建立自己的效益体系会让你受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能持之以恒带给你快乐/幸福的货物,以它的价格为标杆来衡量其他消费是否值得。比如,你最喜欢吃街角的四川火锅,每次去吃要花200块,你觉得价格合理并且心满意足。那么,每当你无法决定是否要买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换算成火锅。一台PS4不再是2000块,而变成了10顿火锅,你不需要真的知道PS4的成本,但是你知道10顿火锅是至高荣耀,可能就会冷静下来不要买PS4了。这种购物理念不一定能帮助你买到客观上最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一定是给你个体带来极高效益的商品。同理,在追你的女神的时候你想送她一个杀很大的包包,然而这个包可能价值50顿火锅,而你认为女神带给你的快乐大约只有30顿火锅,那么,港真,你真的会。。。。孤独终生。&br&&br&提到女神和包包,顺便来讲讲奢侈品。奢侈品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是我觉得它的本质是稳定的提供高质量商品的品牌,这个特征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要知道,商品的价格和品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件普通的衬衫卖100块,一件用料稍好的衬衫200块,一件用料,设计和针脚都很好的高级衬衫卖1000块。可是第二件衬衫并没有普通的两倍好,高级衬衫更没有普通的十倍好。如果你很有钱,当然支付一千块买高级衬衫,虽然200块的衬衫里可能也有不错的,但是那需要你花时间去挑选。007整个衣柜都是tom ford,又挺又贵,但是其实有些冷门牌子也能穿出接近的效果,可你总不能指望他能空出一个下午不装逼不把妹不杀人的去逛商场吧?然而奢侈品的高价格是一种高品质的保证,不代表低价格就买不到高品质的商品。所以我不支持很闲的人买奢侈品,因为他有精力在替代品中选到品质接近而价格大幅降低的相似商品。更不要提,我们上文提及的附加成本。奢侈品牌的租金,柜员和广告费用高昂,你在购买时,必然要承担这部分对你无益的开支。当然,如果我家败家老娘们买了开心,我就觉得应该买买买,划不划算又如何?难道我还打得过她?正所谓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技巧,你买的开心,就是值。&br&&br&总之,我们永远无法在购物时了解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值,完全理性的购物是不存在的。既然我们无法从的货物角度选择,那么,我们可以站在卖方的立场破解心理暗示,然后以生产者的立场衡量广义成本,最后回归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做出购买决定。&br&&br&Reference:&br&&br&Martin Lindstrom. &What Your Supermarket Knows About You&, &em&The New York Times,&/em& Oct. 21, 2011.&br&&br&&br&用知乎大半年了,这是第二十个答案,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我看到有人说,在知乎上面免费答题是在浪费所学。但是这些我通过读书,谈话和思考总结出来的知识,本来只有我一个人在使用,放到知乎上以后,就有几千几万个人在受益。你告诉我,我到底是在浪费这些知识,还是在让它们变得更有价值?&br&&br&目前我在知乎的回答,只需著明出处和作者,且非商业推广用途,可随意转载。商业用途请按稿费标准捐给希望工程,私信发送收据给我,即可获得授权。
今年回国期间,我陪我妈去过一趟超市,买一些零食还有国外管制的消炎药。那是一间当地的卖场,门脸熙攘,嘈杂混乱。然而走进去没几步,我就立刻察觉到了这件超市的独特气场,“有高手。”我凝目开始观察。这店出入分门,右进左出。人群中大多数人惯用右手,…
其实白岩松肯定懂,就是不说,&b&因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词:焦虑。&/b&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到了没房子的人是如何活着的,他们看到了最弱势群体是如何挣扎的,他们不想自己的后代也混成那样。房子对于中国人是一种终极的自我拯救,是当无法依赖制度的福利时,老百姓留给自己和后代的最后一点尊严。&br&&br&一个文明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待最弱势群体的态度。如果有一天社会能有宽容和善待流浪汉,如果有一天政府能保障最穷困人民生活的基本质量,老百姓还何苦去拼死拼活压榨血汗来自我拯救呢?年轻的时候,在美国看到流浪汉排队领救济,其中不乏身强力壮者;进一步,又听到各种有色人种钻法律制度空子享受福利的案例,那时我就想,美国人如此精于制度设计,又为何对这些吃福利的懒人视而不见呢?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美国之所以纵容这些懒人,是想依靠这些人来展示一个社会的下限,即向整个社会剩余的大多数人证明:努力奋斗吧,你混得再差,不过也就是福利懒人&b&。一句话,福利制度设计的初衷,与其说是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福利”,不如说是针对那些构成社会中坚力量的阶层设计的一道保险。&/b&大家一看,原来这个社会的下限也还能够接受,于是也就不那么计较得失,不那么在乎利益。和谐和好,平等也罢,表面上维系的礼仪廉耻,盖因为其得失还不足以触及到焦虑的神经。故此美日居民的素质自然要“高一点”,他们自然“不着急”。&br&&br&反观国内的老百姓,看到的又是什么?碰瓷倒地老人,你可以说是骗子,路边磕头长跪的残疾人,你可以说是骗子,迁家荡产跳楼自杀的商人,你可以说是骗子……可我们不怕吗?我们不怕这些事终有一天发生在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身上吗?&b&当一个社会的体制不足以维系最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人格尊严时,其反射给整个社会其他阶层的强烈信号就是:一定要拼命抢夺一切利益,一定要拼命守住一切利益,一定要为后代留下一切利益。&/b&需要承认,这样的“焦虑”本身就是市场发展的巨大“动能”,只不过这样的“动能”背后,是老百姓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看到房价嗖嗖长的时候,想的不是“未来会更好”,而是“现在不出手未来只会越来越差”。&b&一言蔽之,中国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焦虑式”发展。&/b&这样的焦虑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微观的生活细节,譬如抢座碰瓷,到宏观的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至此,谁还会奇怪那些拼命买房的家长?那些拼命抢坐的老人?那些拼命挣扎的你我他?老百姓感受不到美日那样生活的安逸和平稳,自然觉得不幸福,自然要拼命去“抢”那些被普遍认为可以保障幸福的产品。&b&其实说白了,治世老百姓抢房,和乱世流民抢黄金,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被视为在一个缺乏体制福利下限保障的社会,为了维系生活和尊严而做出的奋斗。&/b&&br&&br&媒体不能真把观众当傻子忽悠:一边中国特色,一边美日如何,老百姓自己也能琢磨出不对劲来。既然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有制度根源,为何不去挖掘?很多事我们都知道有问题,却习惯于用“别人是如何如何”来掩盖“我们是什么什么”。媒体的责任难道不是回答问题,解释现象,发掘根源吗?白岩松理应告诉我们中国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说因为美日如何如何,所以我们也该如何如何。&br&~~~~~~~~~~~~~~~~~&br&四月十四日更新&br&&br&四千个赞了,真的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br&&br&这个答案我一直没有回复评论,是因为它本身其实是个偏颇的答案。并且如很多知友所言,西方式的福利制度的确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条件。也许您可以说这是一种骗赞的答案,但如果我的答案能给您一点思考,我觉得您点点鼠标赏一个赞我也当的起。&br&&br&很多知友的批评很有道理,不一一列举和感谢了。可其实我对我答案的定位就是一种思考。我想,福利制度当前的局限,不能阻止对福利制度内涵的思考。如同数学家抽象出的规律,在未来某一天就能被应用在桥梁建设上。当前,很危险的一个声音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不用思考,不用讨论,不用了解。”其实,也许正是因为思考了,我们才更了解我们为何做不到,我们才更清楚应该如何选择替代方法去做到。我国的政府不就是在这种曲折的探索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实现了举世震惊的发展腾飞吗?&br&&br&自上而下的引导,不能替代自下而上的思考。当思考能够完善引导,当引导能够促进思考,我们的发展就会有一个上下有机的结合,而不是上面忙着考虑,下面忙着焦虑。&br&&br&&br&书生意气,很多东西想的浅,说不透,还需要各位的修正和磨练,请多多指教,谢谢!
其实白岩松肯定懂,就是不说,因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词:焦虑。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到了没房子的人是如何活着的,他们看到了最弱势群体是如何挣扎的,他们不想自己的后代也混成那样。房子对于中国人是一种终极的自我拯救,是当无法依赖制度的…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父母可以说十分的缺乏培训。&br&就与孩子沟通时候的说话技巧这一项,就可能会有一大片中枪的。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下这一本书:《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父母效能训练,其中节选的内容:&br&&br&说说父母常见的与孩子沟通的类型:&br&&br&&br&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给他一个命令:-&br&&br&&br&“我不管其他家长怎么做,你必须打扫庭院!”-&br&“不许那样和妈妈说话!”-&br&“现在你回到那儿去,跟吉妮和艾希礼一起玩!”-&br&“别再抱怨了!”-&br&&br&&br&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br&&br&&br&“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br&“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我就让你出去!”-&br&“最好别那样做,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才是对你好的话”-&br&&br&&br&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当怎样做:-&br&&br&&br&“你不应该那样做。”-&br&“你应该这样……”-&br&“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大人。”&br&&br&&br&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br&&br&&br&“你为什么不请吉妮和艾希礼一起到这儿来玩?”-&br&“等过几年再决定大学的事。”-&br&“我建议你跟老师谈谈这件事。”-&br&“去跟其他女孩交朋友。”-&br&&br&&br&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br&&br&&br&“上大学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br&“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br&“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大学毕业生的事实。”-&br&“如果小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起责任.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br&“这样理解——你妈妈需要你帮忙做家务。”-&br&“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一倍。”-&br&&br&&br&6.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作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br&&br&&br&“你没想清楚。”-&br&“那样是很不成熟的做法。”-&br&“在这件事上你大错特错了。”-&br&“我没法同意你的看法。”-&br&&br&&br&7.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br&&br&&br&“嗯。我认为你很漂亮。”-&br&“你有能力把它做好。”-&br&“我认为你是对的。”-&br&“我同意你的看法。”-&br&&br&&br&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br&&br&&br&“你是个被宠坏的小鬼。”-&br&“看这儿.‘无所不知’先生。”-&br&“你的行为就像野生动物。”-&br&“好吧.小宝宝。” -&br&&br&&br&&br&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br&&br&&br&“你只不过是嫉妒吉妮。”-&br&“你那样说是想烦我。”-&br&“你根本不相信那个。”-&br&“你有那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在学校不太顺利。”-&br&&br&&br&&br&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br&&br&&br&“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br&“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br&“别担心.事情会解决的。”-&br&“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br&“我也有过那样的想法。”-&br&“我知道.学校有时候会很无聊。”-&br&“你通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br&&br&&br&&br&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br&&br&&br&“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br&“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讨厌学校?”-&br&“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们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br&“你跟多少个孩子谈论过家务的事?”-&br&“是谁让你产生那个想法的?”-&br&“如果不上大学,你会去做什么?”-&br&&br&&br&10、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br&&br&&br&“别想它了。”-&br&“咱们别在餐桌上谈这个问题了。”-&br&“好了——我们谈点高兴的事吧。”-&br&“你的足球踢得怎么样了?”-&br&“我打赌总统都没遇到过像你这么复杂的问题。”-&br&“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br&&br&不论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都会经历过这12种方法。但是。我想说的是这12种方法正是让我们和父母或者说,我们和我们的子女越来越不能够推心置腹的原因。&br&&br&因为,这12种方法,也是12种沟通障碍。&br&&br&为什么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是因为这些话语中包含隐藏着:&br&&br&&br&&br&你不能接受孩子的感受,你希望孩子做出改变。&br&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br&认为是孩子的错。&br&认为孩子没有自己聪明。&br&认为孩子在做坏事或者做错事。&br&不认为孩子的感受很重要。&br&不能接受孩子,不能和孩子感同身受。&br&认为问题不在学校,而在孩子。&br&没有认真对待孩子。&br&认为孩子对于学校的评价是不合理的。&br&不在乎孩子的感受。等等。&br&&br&现在,各位还觉得自己作为家长来说,专业过关么?&br&&br&&br&如何做,我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去看看那本书。很不错。&br&简单的来说。就是正确的解读孩子行为,语言,情绪背后的内容。称之为解码。&br&错误解码:&br&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br&爸爸:“别吵我。又不听话了。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去做作业(警告,威胁,命令)。”&br&&br&正确解码:&br&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br&爸爸:“我知道你想吃东西了。晚饭还要晚点才能做好。你可以先吃点饼干或者面包垫垫,但最好不要超过3片,因为我担心我做完饭,你吃多了没胃口。”&br&&br&然后,就是正确给出自己的想法,态度和意图。称之为编码&br&爸爸回来很累,孩子找爸爸玩&br&&br&错误编码:&br&孩子:“爸爸陪我玩。”&br&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你真烦人。”&br&孩子获得的信息“我很烦。”&br&&br&正确编码:&br&孩子:“爸爸陪我玩。”&br&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我累了。”&br&孩子获得的信息“爸爸累了。”&br&&br&书中还有更多更为详细的解释和内容。推荐大家去好好读一下吧。&br&&br&父母虽然是天职,但是技能还是需要后天培训的。&br&&br&&br&评论中有朋友对于P.E.T表示质疑,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没有人可以做到100%的完成这个指标,书里面写的内容也不可能100%的涵盖与孩子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但这本身的由孩子的角色出发,由其感受而对应使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与之沟通的思路是值得举一反三的。就像我常说的那几句话,尊重科学,尊重孩子的生物性,了解自己孩子特有的模式,做好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有效的与孩子沟通。至于方法和教育的“技术”都是用来参考和拓宽自己的。别在思想上做削足适履的事情。&br&另外,至于未来的竞争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也许很多教育法并不能百分百的解决所有教育中的问题,但也不能证明虎妈鹰爸等等这种自发的、小样本的教育就是值得推广的。本身,人的多样性加上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是会带来各种的变数,而作为教育,我觉得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能够降低风险几率,扩大积极发展的可能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br&&br&举些例子:&br&统计证明给予性教育,孩子首次性活动的发生时间比未受过性教育的要平均晚1~2年。成为单亲妈妈的几率和放弃学业的可能都会降低。&br&使用较为平和,公平的教育模式的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会低于频繁使用体罚教育的孩子。成就和收入也会略高。&br&有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优秀的人,成就会略高(社交能力也会略高)&br&等等...&br&&br&我觉得作为父母。就需要去了解这些内容,最好是其背后的关系,然后作为参考,把孩子带到风险几率低,积极效应几率高的区域里。我们不能保证一切百分百有效,但不要自发的来一套。后果就是将孩子放到了风险更大的几率中去,作为一个面向普罗大众的回答,我不会推荐大家这么做。&br&&br&如果真的虎妈大家觉得他们家的教育好,我也可以给出一些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br&a.孩子的成就往往与父母的学历成就正相关。&br&b.父母的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成就也是正相关的。&br&c.虎妈虽然在有些地方可以用过于严格或者说有些惩罚过度,但整个体系至少是一个边界明确和清晰的,这也是一个很积极的加分项,而且国内很多家庭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有老一辈的隔代教育的环境。&br&d.虎妈作为一个养育者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榜样(从她在视频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是一个极为干练的女性,思路也是少有的清晰和果断,这是国内很多妈妈,甚至宅男爸爸拍马追不上的)。言传身教这一点,也是我很强调的。可以说重中之重。&br&&br&我之所以不推荐虎妈,是因为,很多家庭都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内容,光是看到严惩这部分内容了,而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她众多加分项里面少有的一个减分项,只是,这一点是她很聪明的用来做为宣传中用来往美式教育上撒盐的宣传手段而已。&br&&br&所以,人家是老鹰,被扔出飞机还是会飞的。自己是什么,想清楚了再学。&br&&br&======================================================================&br&&br&&br&&br&&br&7月13日更新:&br&作为一个专业的家长很重要的一个素养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很多时候孩子各种的“熊”表现,往往来自于父母语言的失控,我们可以看看以下案例这是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a&中的部分内容:&br&&br&你作业写快点啊,你这样到明天也做不完。&br&你做这么快,都错了。做仔细点。&br&让你仔细点没让你这么慢啊。&br&&br&你跑快点,就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到不了家。&br&别跑这么快,摔倒了怎么办?&br&让你小心点没让你这么慢,快跟上我!&br&你看你,自己一点都不小心。摔倒了吧,叫你慢点慢点的。&br&&br&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我能吐槽的点也多:&br&&br&1.没有对孩子的能力有准确的了解。&br&2.不停的在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很慢/你不仔细/你粗心。&br&3.缺乏耐心。&br&4.对于孩子在第一句指令发出之后的反应缺乏准确的预判。&br&5.反复修正的过程中给出矛盾的指令。&br&6.将自己的错误指挥的责任推给孩子。&br&7.代替孩子做判断和思考。&br&8.给孩子一个负面的情绪控制的演示。&br&……&br&&br&如何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做好父母的很重要的一课。言语的力量远大于你想象。&br&&br&================================================================&br&职业家长作答:&br&不要用谎言逗小孩。&br&孩子不是成人的等比例缩小,不是线性放大式的成长和发展。&br&严格的教育不是体现在打孩子的力度上,更不是想当然的随心所欲的教育&br&另外我听到让我最不适的一句话就是:指着我的女儿对自己小孩说:“你看人家家里小孩”。我想说的是:“我女儿不这样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br&&br&然后还有诸如此类的:&br&&br&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将孩子陷入两难境地)&br&小朋友要乖,不乖警察来抓你。(恐吓,要挟,用不可实现的内容去和孩子承诺和博弈)&br&你爸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去吧。(父母是孩子的生存依赖,这种语言则是以孩子对于这种依赖的关系的断裂的恐惧来惊吓孩子。)&br&&br&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还在这样低级的层次里面打滚的话,我只能为受这样教育的孩子感到悲哀,他们和我们更多提倡科学教育的孩子之间心理上的鸿沟是在越来越大的分割开了,而且不是他们一代能够追得上的了。&br&&br&我不敢说我的思想有多高级,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br&我现在会考虑的内容:&br&&br&a.我现在所说的,或者所要求她做的,从她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被迫的服从,还是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现实逻辑关联?&br&&br&b.就她现在年龄的孩子,从生理能力上,能够达到的程度是怎样?她没能够做到或者做好,是由于她本身身体发展还没到能够做好?还是大脑发育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是心理上由于环境造成的情景式的依赖导致心理行动力不足?如果是最后一项,那如何调整情景?&br&&br&c.我现在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以后能够顺利的由一个教育者,榜样或者人生标杆转换成一个这个年轻姑娘的忘年伙伴?如何让她到认识到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现有的认识和知识都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是否需要在现在的年龄里面预备一些思想的伏笔?&br&&br&d.如果希望她在成年早期之后能够思想有继续的长足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有房有车有工作,小康则安的状态,应该给予那些心理暗示?如何避免老一辈和身边众多的诸如:考入大学就放羊了、进了公务员编制吃喝不愁、嫁个好男人过好下辈子等等的固化的思想,如何具备突破这些思维的能力?&br&&br&也许大家会觉得有些大题小作,但是就像创业一样,很多东西一开始定仔细,做仔细了后期再调整就好做得多。一开始如果跑错了,后期调整的成本那是巨大的。&br&&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jk5Nzk3OTU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上最困难的职位 ...(中文字幕)&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我们后退是我们的父母,前进即是我们的子女。并且通过他们的子女抵达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我们虽然无缘看到,却需要我们去关心。&/b&&br&——————————————————————卡尔·古斯塔夫·荣格&br&&br&&br&评论问我什么是职业父母:&br&&br&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的父母,首先是要做好一个伴侣,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协调两人的婚姻,在生理和心理上互相提高幸福感,对两个人的未来和家庭的未来做评估和计划,避免陷入诸如:7年之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变亲情、婚姻是两个人互相的容忍和习惯等这样的思维定势。在我看来婚姻就是两人一起走,如果有一个走得慢了,另一个就是要帮助他调整呼吸和步伐,但无论怎么走两人都知道对方心里想要去到的地方是哪里,打算怎么走。如果其中发生变故,两人也能互相正确评估调整目标和路线,不论生活的形势如何变化,两人都是沟通无障碍的。如果暂时分开,互相看不见,也知道下一个回合点会是在哪里,这是构成家的平台的理性模式。我想就算不能百分百做到,至少,这个思想是应该明确的,而不是那些无序杂乱的观点。&br&&br&然后是是对于孩子的了解&br&一方面是对于书本上的理论的了解,一方面是对自己孩子特质的消化和运用。这我在很多问题的回答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br&&br&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自己发展的关注。我是不同意把孩子作为生活重心的,因为这样的模式其实在孩子成年之后必定会形成一种一边倒式的心理依赖。作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父母,我觉得是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当你花尽心血去养育孩子之后,却不放手,这到最终是会害了孩子的未来的发展的。孩子生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母亲在生理上分离,然后到其成人之后就应该在经济和精神上全方面分离,分离的背后代表的是独立,独立衍生出新的发展,所以分离不是一个坏事。&br&&br&另外一方面,父母尤其独立的发展,也是一种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常说的笑话就是笨鸟自己生个孩子出来先飞,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期望和情感转嫁到孩子身上,而这背后往往是对于自己发展不自信的一种掩饰。但是,就像我说的,往往潜意识的内容才会一字不漏的传给孩子。父母往往最后是把这种对自己的没要求满满的传给了孩子。(这里扯出去点,我这里想扯一下虎妈,我个人不是很认同她书里说的各种教育方法,我觉得她就算不那么管教。她的这种强硬的雷厉风行的作风都会让她两个女儿被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要学虎妈的人,我常建议他们别学虎妈的那些方法,你把虎妈的调调学会了,孩子自然就会有八九分变成她女儿的那种样子了)。&br&说回来,对于自己思想的关注,自己修养的关注,这才是真正能够反过来造就孩子的内容。要知道,孩子在儿时乃至到青年,都会时时刻刻放一只眼睛看着你,你怎么做,不用教,他十有八九就会这么做。&br&&br&以上这三点,我觉得就是一个职业父母应该有的素养,可能你会说,你说得好听,你做到了没有?说实在的,我还没有做到,我在努力,因为我感觉这个事情,不是一代人就能完全做到的。但是就像荣格说的,对于未来,我们有责任去关心。&br&抱歉,这里段明显鸡汤了,但我是真想做到,也相信不是因为我做不到,其他人就一定做不到的。&br&&br&======================================================================&br&有人想要我推荐几本书,我本来想推荐入门级的,但是觉得这个问答挺火的,直接上干货了。&br&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社的书可谓金字招牌了,我当年很多建筑学的书籍也是买的这家的,非常推荐。&br&以下这本《毕生发展》不单单为了育儿,更是为了调整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的科学研究。这远胜过各种畅销书,可谓黄山归来不看岳。里面的内容我建议每一个人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在校学生,你会对人的一生的各种可能性有一个全新的了解。&br&&img src=&/1f678ba775fae1fae94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与之可以配合观看的视频&br&&a href=&///?target=http%3A///special/opencourse/childdevelopment.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儿童发展心理学&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可以帮助你理解其中部分的内容。&br&&br&可以配合参考的文献资料&br&维基百科这就不用再说了吧?&br&另外就是这套:&br&这本手册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更为详细的内容和案例。&br&这里我还要吐槽一下各种鹰爸虎妈等等,看过这些书之后,你会发现你以前很多的想法或者自发的教育会带来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可能性,很多时候已经有人非常系统的做过了实验论证过了,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稀奇古怪的教育其实都不必再来做一次了,对于普通正常家庭和正常儿童来说,很多方法其实已经是现成的了,家长的很多奇怪的焦虑也可以放下了。&br&&br&可以说很多行业里面的事情你都可以一知半解,这些事情你不知道或者理解错了都无所谓。但孩子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不必要多说什么了吧?&br&&img src=&/bc87bfbe42249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br&其他更多书籍可以参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儿童教育书籍? - 知乎用户的回答&/a&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父母可以说十分的缺乏培训。就与孩子沟通时候的说话技巧这一项,就可能会有一大片中枪的。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下这一本书:《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父母效能训练,其中节选的内容:说说父母…
这个题已经有好多答案啦,我就来添个足而已。&br&&br&昨天刚和一个好多年没见的好朋友约吃了饭,她给我略讲了下她正在做的事。忽然觉得跟这个题目还挺符合。既然楼上珠玉已出,我就记到哪里写到哪里了。&br&&br&她现在的方向是传播学的一个很偏门的分支(其实传播在国内就已经很偏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信息鸿沟这个问题。 &br&&br&信息鸿沟是什么呢,比如说同样一个班级里的两个学生,A家里有有钱,B家里穷困,所以很早的时候呢,A家里安了电话,而B家里没有,交流基本靠喊,所以A收到的对外界的联系比B多,这个差距就是信息鸿沟,这两个孩子虽然都是一样的年纪,坐在一样的班级里,但他们之间的信息鸿沟就差出了一个电话那么多。 &br&&br&我说唉哟这个很高端呀,那你们专业岂不是非常感谢互联网,网络时代大大缩小了鸿沟啊,它把我们每个人都连在了一起,沟通成本越来越低,效率也越来越高,不管你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在雷霆崖还是在仙宫,只要能收到wifi信号大家就没有距离啊,这都几G时代了,等网络再普及普及这个鸿沟不就没了么? &br&&br&她看着我说你一点都没变,脑瓜还是这么捉急。信息鸿沟不仅仅在于“信息”,你不觉得它存在于一切吗。电话,网络都太片面,比如你父母是大学教授,我父母不识字,这是不是信息鸿沟?我每年可以出国玩几次,你只能楼前楼后转两圈,这是不是鸿沟?你认真读书上了个好大学接受到更高水准的教育,我混了个破学校老师连资格证都没有,这是不是鸿沟?陋室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家小区里成天东家长李家短老王家儿子不会端碗,这是不是鸿沟? &br&&br&我说那这么说的话永远也不可能消除信息鸿沟啊。 &br&&br&她说对啊。 &br&&br&我说那你们还研究毛毛啊…… &br&&br&她说你们不也在研究怎么戒除毒瘾嘛? &br&&br&我竟无言以对。 &br&&br&我说那既然这种信息鸿沟不可能人为消除也不可能自然消失,那就让它伴随着人类朋友一生一起走呗。 &br&&br&她说这就从信息鸿沟跳跃到现实鸿沟来了。以前的时候大家目光很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天就过去了,而现在呢,一睁眼恨不得全世界你都能看到。于是你发现这世界不光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本来你买个金项链挺开心,可你马上就能看到有人买了钻石项链,你就会想为什么我不能有那个?本来金项链能带来的愉悦也没了。你看到有的人读了斯坦福,你就想为啥我不能去读,于是你考哈工大也不开心了。&br&&br&我说那这不是挺好的吗,发现更好的世界,并为之努力不是人生正解吗? &br&&br&她说可是人生是有极限的,只不过每个人都不想承认而已。 你可能一辈子都攒不够买钻石的钱,一辈子都没机会读斯坦福。 &br&&br&我说极限在哪里啊,想买钻石的就拼命赚钱,想读书的就拼命学习不就好了。 &br&&br&她说你怎么和让人洗脑了一样,这世界什么时候只要你拼命就万事大吉了,你能做的事就这么多,早已经被画上圈定好了。 &br&&br&我说胡扯,我分分钟结个婚给你看信不信。 &br&&br&她说这个我倒是信,但你能分分钟变成一个大厨吗? &br&&br&我说我明儿就转行去当厨师也不是不可以。 &br&&br&她说你说这话的时候除了跟我赌气呛我还有什么意义呢? &br&&br&我竟无言以对。&br&&br&她说很多时候你看到了,就觉得自己能做到,这是个非常不好的假象啊,网络时代其实是一次全民鸡汤。&br&&br&我说互联网终归是好的吧,交流永远都是时代的主题,封闭与固涩终会挨打,你这思维跟旧社会奴隶主一样。&br&&br&她说交流是好事,但是会让无数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迷失在这里。我看到有人做了宇航员,于是觉得自己也行,实际上我永远不行。&br&&br&我说废话啊,你快一米八大个你考航院人家都不要你啊。&br&&br&她说那要是我看人家炒股赚了大钱,就觉得自己也行呢。我看到人家天天光鲜亮丽不干活就有好多钱花,就觉得自己也该过那样的日子呢。要是我看人家都是富二代,就回家怨自己的爹妈呢。最重要的是,要是我能在网上和人谈笑风生,就觉得自己和人家没啥不同呢?&br&&br&她说你不觉得这简直像是信息时代的副作用一样么?它告诉大家你可以和华尔街对话,却不告诉你脚下的鸿沟比宽出几个大裂谷,它告诉你无数种人生,告诉你所有闪亮亮的好玩意,告诉你各种大神,唯独不告诉你别成天YY了要过好自己的日子。&br&&br&我说那是这些人自己心里没数啊,人家再好也跟自己没关系嘛,谁也不能替自己努力。&br&&br&她说因为你是受过教育的正常人,你会这么想,而层次稍低的人只会问凭什么。然后就会变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r&&br&我说我觉得有点懂了,还有点迷茫,信息量好大我有点心塞。&br&&br&她说没啥啊,你只要记得两个字就行了。&br&&br&我说有点怯怯地压低声音:阶级?&br&&br&她说,买单。&br&&br&&br&&br&========&br&谢谢大家的抬爱,鞠躬了。&br&5月15号回答完这道题时,觉得这个答案不会被喜欢。&br&有些话天生是政治不正确的,一命二运三风水这种话没人爱听,我也不爱说。&br&不会在评论解释或者争论什么,毕竟我只是个擅于答感情问题的少女之友……&br&您觉得有什么想法,就当做我想表达什么吧。&br&您觉得如何,就如何。&br&我看到有人引用了明月的那句,“真正的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这是他的感悟,适用于他,很好。大家对人生的看法,也将各自适用于自己,也一样很好。&br&&br&谢谢大家愿意和我交流,每一条评论我都认真看过。&br&如果这个答案能在大家以后的人生里偶然被想起来,是我的荣幸。&br&&br&关于答案里的姑娘,是我的高中同桌,当初也是“老师来了告诉我一声”的交情,后来分班、读大学、读各种生,各自工作,算算居然有十六七年没见了,高中时她和我一边高,可惜后来就没再长个,那天吃饭她穿高跟鞋,居然又和我一边高了!我气哭,她倒很得意。&br&&br&和她也没有很严肃地探讨,只是闲谈几句,饭间话题主要还是当年学校各种琐事,她顽皮的儿子和选幼儿园问题,还有就是我按时间排列的女友们,她试图找出我还没结婚的深层心理原因,我说她就是自己幸福美满就觉得我们单身人员so sad~&br&另外,她爱人就是哈工航院出身,是个非常智慧又儒雅的工程师,所以我们真的没黑哈工TAT,我对这种科研人员都怀着深沉的崇敬。&br&&br&刚刚我把这个答案发给她看了,她说看过了,她的学生转给她看的,说原来我们传播这么具有普适性啊!她给回信息说,好好学习吧,不然施拉姆要被你气哭了。&br&&br&最后,祝大家都能自得其乐地完成人生旅途,活在当下。
这个题已经有好多答案啦,我就来添个足而已。昨天刚和一个好多年没见的好朋友约吃了饭,她给我略讲了下她正在做的事。忽然觉得跟这个题目还挺符合。既然楼上珠玉已出,我就记到哪里写到哪里了。她现在的方向是传播学的一个很偏门的分支(其实传播在国内就已…
上海四川北路~&br&&im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src=&/30cffbee3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0cffbee3b_r.jpg&&&br&&im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src=&/fba9ff012aa9b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fba9ff012aa9ba_r.jpg&&&br&9-27国庆来上海旅游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10号线四川北路站下。&br&&br&因为有人要教程,所以稍微写一下。其实网上很多教程,但是即使按着教程来也P不出一样的感觉,更需要的是你自己的理解以及随图应变的能力,这里我换另外一张图P,因为同一张图P两次很难达到一样的效果,达芬奇也画不出两幅一样的蒙娜丽莎吧。&br&原图:上海交通大学&br&&img src=&/a4ee1f39792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4ee1f39792b_r.jpg&&完成图&br&&img src=&/364b37d865fdf888ef98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1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364b37d865fdf888ef98_r.jpg&&&br&&br&第一步:选材很重要,建议初学者选择建筑/天空占比例较多的图片,否则很难P不说而且P出来还不好看。用Camera raw滤镜调色(PS CS6/CC版本才有的滤镜),我把这图的参数截了个图,&b&具体数值随图而变,自己决定,贴出来只是说明一下要调的选项。&/b&很多教程第一步就是来个油画滤镜,油画滤镜出来的图,扭曲模糊一点也不好看,新海诚的风格不是高清细腻到可以做桌面的吗?所以不要用油画滤镜&b&。&/b&&br&这一步把图调鲜艳一点,亮一点。&br&&img src=&/745bc77c09f2ef4e8adfc5_b.jpg& data-rawwidth=&1599&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9& data-original=&/745bc77c09f2ef4e8adfc5_r.jpg&&&img src=&/875efe830ee6ccb90f4062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875efe830ee6ccb90f4062_r.jpg&&&img src=&/f3d929fa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f3d929fa_r.jpg&&&img src=&/ccee0ca7dadc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ccee0ca7dadc_r.jpg&&&img src=&/eddcc852a2af521154cae8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eddcc852a2af521154cae8e_r.jpg&&&br&&br&第二步:抠图,天空一定要扣掉换成准备好的动漫素材天空,另外一些细节地方看自己的想法了,图片内容简单一点比较适合。这图我把这个门里面扣掉了,狮子也可以扣掉,教程就不浪费时间了。&br&&img src=&/270a410fe56a063f3c9de86ffabe0580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270a410fe56a063f3c9de86ffabe0580_r.jpg&&换上天空。门里面的内容可以开点脑洞,做的比较急所以没什么创意,把门与树交接的地方用金线描一遍,突出层次感,地板、狮子、花坛都可以单独选择调整。还可以加上几个动漫人物。&br&&img src=&/acc60bcdaf_b.jpg& data-rawwidth=&1329& data-rawheight=&8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9& data-original=&/acc60bcdaf_r.jpg&&&br&天空素材取自未闻花名&br&&img src=&/e25c4f794ada0bd2ab20d2_b.jpg& data-rawwidth=&2100& data-rawheight=&10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00& data-original=&/e25c4f794ada0bd2ab20d2_r.jpg&&最后一步:细节处理,对色彩不满意可以多次使用Camera row滤镜,或者拉曲线。合并所有图层,加上light factory滤镜。&br&&img src=&/c7b8fdc085fcc80899ccb_b.jpg& data-rawwidth=&1327& data-rawheight=&8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7& data-original=&/c7b8fdc085fcc80899ccb_r.jpg&&&br&&br&还有这种风格,用到了木刻滤镜:&br&&im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00& src=&/77ac1fa91f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7ac1fa91ffb_r.jpg&&&im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00& src=&/a41eafd377c06fc30a2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41eafd377c06fc30a2d_r.jpg&&&br&&br&&br&教程做的比较粗糙,欢迎指正。&br&&br&&br&9-29&br&非常感谢有这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答案的重点是分享图片而不是展示教程。同时也对抱有“这个教程早有了”的想法的人说几句,如果你认真看过那些教程,也认真看过我写的这些,你会发现我跟前辈的做法是不尽相同的,最显著的区别莫过于对油画滤镜的看法了,我希望P出来的图是高清无码的,所以我不用油画滤镜,而之前的那些教程大都推荐使用油画滤镜。希望你们着眼于找不同,而不是找相同。&br&&br&非常感谢前辈给出的这个现实场景P动画的创意,但我也希望我在前人教程上改进创新并拿出来分享的东西不要被说成抄袭还拿出来炫耀,也希望各位喜欢漫画的朋友,能在我的基础上改进创新并与他人分享。&br&&br&如果所有图片都可以使用同一种教程,同一套规则来转成漫画风,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款“漫画滤镜”,那既是PS技术的进步,也是着PS技术的退步。&br&&br&所以&b&各位不要被前人的教程套住了,大胆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b&&br&&br&&br&&b&再次强调:本答案是分享图片而不是发教程。&/b&&br&&br&&br&&br&&br&10-4&br&大家不用再私信我博主 photoshop资源库 抄袭我了,我已经知道了。虽然我不介意转载,但是他抄袭还打自己的logo,私信不回,还删除别人说他抄袭的评论。&br&我这个答案主要是分享图片,教程性并不强,大家看看就行了。&br&对于那个垃圾博主,希望关注了的朋友顺手点个取消关注,谢谢大家→_→&br&&br&&br&&br&&br&10-9&br&试了下油画滤镜,不一样的风格,不过点大图细节全无(原图来源于百度)&br&&img src=&/1e0e2025_b.jpg& data-rawwidth=&4288& data-rawheight=&2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8& data-original=&/1e0e2025_r.jpg&&&img src=&/a3adc466f9f327cc8ab9b3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a3adc466f9f327cc8ab9b3_r.jpg&&
上海四川北路~9-27国庆来上海旅游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10号线四川北路站下。因为有人要教程,所以稍微写一下。其实网上很多教程,但是即使按着教程来也P不出一样的感觉,更需要的是你自己的理解以及随图应变的能力,这里我换另外一张图P,因为同一张图P两次…
别拦着,让我来答!&br&我把生活的乐趣分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br&&br&消费型快乐中,我们通过占有和消耗资源来获得快乐。这种快乐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化的东西。酒色就是典型的消费型快乐。这种快乐有三个特点:&br&&br&(1)以满足感官等生物性需要为主。我们所做的,是消费。&br&&br&(2)消耗有限资源。为了满足消费型快乐,我们不得不和别人竞争这些资源。要不然权势王位老有这么多人眼红呢?这造成了人际紧张和冲突。&br&&br&(3)容易厌倦,尤其是在无限供给的情况下。因为我们的感官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只对变化敏感。酒色已经算是不那么容易适应的快乐了,但你觉得后宫佳丽这么多,他整天种猪似的,真有多快乐么?(好吧,有点酸了)&br&&br&即使对消费型快乐,也有两种态度:粗放型和精致型。对酒,粗放型是豪饮,精致型是慢品。对色,粗放型是交配,细致型是恋爱。同样的资源,不同的态度创造的乐趣也会很不同。所以没有美酒美人,细细品味,粗茶淡饭未必不能有滋有味。&br&&br&哦,对了,问的是如果远离酒色怎么才能享受生活乐趣是吧?&br&&br&因为还有另一种快乐,创造型快乐。创造型快乐中,我们不是占有者和消耗者,而是分享者和贡献者。在这种创造型快乐中,我们在创造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努力工作和生活,带给社会和他人美好东西的时候,也体会着一种深刻的成就感:那种我正变得更好的感觉。创造型快乐不消耗资源,相反,它创造资源;不容易厌倦,相反,它容易上瘾,它把快乐与成长相联系,把利己与利他相联系,它的存在告诉我们,我们想要的不是简单的声色犬马,也是胜任挑战的成就感,而这,才是幸福永不枯竭的来源。&br&&br&我觉得消费型快乐像是我们的酒肉朋友,偶尔玩玩挺开心,但你成天和它在一起就没意思了。创造型快乐像良师益友,时间越久,越可深交。毕竟生活的乐趣不是肤浅的快乐,还有深刻的意义感及由此而来的对生命的醒悟和敬畏,这些唯有在我们创造时,才能深刻体会到。
别拦着,让我来答!我把生活的乐趣分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消费型快乐中,我们通过占有和消耗资源来获得快乐。这种快乐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化的东西。酒色就是典型的消费型快乐。这种快乐有三个特点:(1)以满足感官等生物性需要为主。我们所做的,…
前阵子,看到朋友圈,以前一个我比较有好感的女生结婚了,嗯,老公奇丑无比。过了没几个月,生小孩了,照片上一副很幸福的样子。&br&&br&朋友圈上,一个高中时的班花,被男朋友求婚,照片上,她拿着鲜花、戒指,笑靥如花,也一副幸福的样子。男朋友也是挺丑的。&br&&br&依旧是朋友圈,初中最好的一个朋友之一,辞去了银行的工作,现在在学钢琴,学烘焙,跟男朋友到出去玩。在梁静茹的演唱会上被男朋友求婚,照片上,依旧是一副幸福的模样。男朋友不丑。&br&&br&&br&最好的朋友是个程序猿,前段时间从阿里跳了出来。现在在上海拼搏中,典型的精英人才,最近貌似过得很自在。&br&&br&前女友目前在备战考研中,成绩不太好,很努力的在学习中,未来还不知道怎么样。&br&&br&一个同学出国留学没成功,我把她介绍到自己公司,成了同事。压力太大,最近离了职,打算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br&&br&&br&初中同学中有做楼盘销售的,有当公务员的,有卖珠宝的,有游戏开发的。&br&&br&高中同学有做银行柜台的,有做HR的,有做室内设计的,有至今家里蹲的。&br&&br&大学我读的是HR专业,同学有在国外留学的,有去自家公司的,有雅思没过开始工作的,有做行政的,有做本专业HR的,有做股票投资的,也有至今在备战考研的。&br&&br&我们公司的部门副经理,92年的,去年毕业,在公司工作半年后凭借优秀的业务能力顺利晋升经理,前两个月刚刚贷款买了车。为人处世非常成熟。&br&&br&我自己92年,本b毕业,目前一个人在二线城市做金融风控。到手工资5k左右,每天工作时长接近12小时,单休正在一边学着一个人生活,一边在给家里还债。&br&&br&&br&以上,都是90后。&br&&br&&br&惨吗?&br&&br&惨。&br&&br&结婚的觉得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没有可以奋斗的事业。&br&&br&工作的普遍拿着三四千的工作,整天加班,赚钱攒钱成为生活常态,未来一眼看不到尽头。&br&&br&学习的,在学业和未来的双重压力中摇摆不定,不知道自己该做怎样的选择。&br&&br&在这个年纪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惨的都是少数。&br&&br&&br&每个人都有自己惨的地方,或是工作,或是家庭,或是感情。&br&&br&实际上大家都一样。&br&&br&&br&心比天高,命比纸薄。&br&&br&&br&&br&但,真的很惨吗?&br&&br&并没有。&br&&br&&br&大家都有各自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的家庭,支持自己的家人,心中挂念的伴侣,自己热爱的工作,为之奋斗的事业,自己希望的未来。&br&&br&我们处在一个机会更多且相对公平的时代。&br&&br&我们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为之努力的东西。&br&&br&相比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幸运很多。&br&&br&&br&&br&&br&并不是90后特别惨,只是我们刚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br&&br&&br&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但生活总会更好。&br&&br&&br&&br&&br&我们是离巢之鸟,身下是万丈深渊,头上是无尽苍穹。&br&&br&幸与不幸都看你自己。
前阵子,看到朋友圈,以前一个我比较有好感的女生结婚了,嗯,老公奇丑无比。过了没几个月,生小孩了,照片上一副很幸福的样子。朋友圈上,一个高中时的班花,被男朋友求婚,照片上,她拿着鲜花、戒指,笑靥如花,也一副幸福的样子。男朋友也是挺丑的。依旧…
我需要的是决策方式,而不是策略结果,更不是心灵鸡汤。&br&&p&&b&第一个,抛硬币法,用于情感系列困难决策。&/b&&/p&&p&实施过程就是,抛一枚硬币,硬币的正反面决定分还是不分,而且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一定要尊重上天的旨意。&/p&&p&&b&精髓:在你把硬币抛出来的那一刻,你好像已经知道了你想要的答案。&/b&&/p&&p&知友补充,当你扔完一次,想扔下一次的时候,就知道了答案。&/p&&br&&p&&b&第二个,边际问题&/b&&/p&&p&边际价值才是决定你价值的地方。&/p&&p&当两个商品差不多的时候,哪怕一方只是比你好一点点,那它也具有很强的优势。&/p&&p&比如手机,每一个手机都是包含很多科技在里面的,但是你买手机你不会考虑他的价值,而是在市场中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你才会去选购。&/p&&p&&b&所以你可以理解,优秀一点点,就存在很大的机会。无论商品还是人。所以你要考虑你是否存在边际竞争优势。&/b&&/p&&p&&b&同样的你好一点点的代价也是很大的,60分变成70分,肯定要比90变成100分容易的多。&/b&&/p&&p&&b&还有你给快饿死的人,一个包子是就他一命,然后每天给他一个包子,他觉得包子不好吃,边际效益递减。(所以救急不救穷)&/b&&/p&&br&&p&&b&第三个,机会成本&/b&&/p&&p&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不是说这个事情是有益的,你就一定会去做,因为这些时间和精力你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许产生的价值更大。&/p&&p&而机会成本就是你去做这一件事情,而放弃的那一些事情,而那些被你放弃的事情就是你的成本。但是机会成本很难精确的去计算,但是却真实的存在着。&/p&&p&&b&以工资作为参考,计算一下,你是否愿意花那么钱去做这个事情。&/b&&/p&&p&&b&思考:比如一个工资不错,什么也学不会的工作是否有价值?&/b&&/p&&br&&br&&b&第四,系统论&/b&&br&这也是西方最新的哲学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系统化的看待问题,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被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面有很多的成员彼此关联,比如教育系统,政府系统,医疗系统等等,很多表面的问题,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并不仅仅是医院这个主体决定的。比如高医药费,并不完全是医院的责任。教育系统,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国家的历史原因导致的。(不深挖)&br&&b&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可以从现场看到本质,&/b&可以化愤青为良民,只知道批判,不知道如何建设是不够的。&br&&br&&b&第五,5Why分析法&/b&&br&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求其根本原因。&br&&b&很多问题都是系统性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影响大局的不是表面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找到问题根源。&/b&&br&&b&金典案例&/b&&br&&p&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p&&p&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p&&p&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p&&p&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p&&p&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p&&p&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p&&p&答案三:因为润滑帮浦失灵了。&/p&&p&问题四:为什么润滑帮浦会失灵?&/p&&p&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p&&p&问题五:为什么润滑帮浦的轮轴会耗损?&/p&&p&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p&&p&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帮浦上加装滤网。&/p&&p&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p&&br&&br&&b&第六,5w1h分析法&/b&&br&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br&&b&主要用于项目规划,或者项目执行操作方面的分析。&/b&&br&&br&&p&&b&第七,SWOT分析法&/b&&/p&&p&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p&&p&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p&&p&&b&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这个图标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b&&/p&&img src=&/2a725e769d9dcc00a4a3086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3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br&&br&&b&第八,历史/未来的看待问题&/b&&br&这个和第七条一起看,第七条可以帮助你再一个时间点上去分析面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是延续的,需要历史性的看待。&br&比如国家腐败,教育系统问题等等,分析一下历史原因,建国才60多年,很多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完美,批判需要,我们希望能够做的更好,但是愤青就显得low了,你行你上啊。&br&&b&知道了历史,也也就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更包容和理解了。&/b&&br&&b&当然也得预测未来,虽然不一定准确。&br&&br&第九,换环境&/b&&br&当你再一个环境中呆的时间太长,你所有的信息都是环境内部的信息,这会影响你对事情真实的判断。换一个环境,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换位思考,或者体验生活,有时候需要经常到别的地方去看看。&br&&b&用于处理长期压抑困扰你的问题。&/b&&br&&br&&b&第十,换位思考&/b&&br&&b&用户需求分析,矛盾解决的时候,可以让你理解客户需求,彼此间找到平衡。&/b&&br&&br&&br&&b&第十一,做充分的准备,和提前死亡线(赠品,不能算思维方式,但很重要。)&/b&&br&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情况下,你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没有多少学习的机会了,就像小时候考试一样,实践是考试而准备工作才是你真正在成长的地方。至于准备,无论多么完备都不为过,任何准备都会成为你后来的经验积累。&br&死亡线代表生产效率,有可能的话,尽量提前死亡线,因为后面还有很多麻烦事,是你预料之外的。&br&&b&很重要,做好你就很棒了。&/b&&br&&b&--------------------------------------------------&/b&&br&这么多的赞的确意料之外,问题也是我自己提的,因为一直没看到啥想要的答案就自己思考了一下,也出了很多错,感谢大家的指正。
我需要的是决策方式,而不是策略结果,更不是心灵鸡汤。第一个,抛硬币法,用于情感系列困难决策。实施过程就是,抛一枚硬币,硬币的正反面决定分还是不分,而且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一定要尊重上天的旨意。精髓:在你把硬币抛出来的那一刻,你好像已经知道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8540 人关注
721 个回答
301 人关注
7751 人关注
250 个回答
306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学会任何技能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