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倚天屠龙记阵营高手绝世高手怎么做

您的当前位置: >
最适合周芷若这个角色的人真的不是那个谁吗
来源:作者:萨马蓝其
自从金庸经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乃至游戏后,周芷若作为原著中金庸笔下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角色,她的扮演者们不可避免的被拿来作比较,那么到底谁更适合周芷若这个角色呢。让我来为看官们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扒一扒比一比各个经典版本的芷若吧。
Part1:硬件大比拼
造型妆容篇
我国古装武侠剧有一个大家都了然于心的规律:女主开始涂大红唇化大浓妆的时候,就是暴走放大招的前兆!仔细想想是不是!主角的妆容造型在评分时占有很高权重,在各个版本的《倚天屠龙记》中,基本都是初期时周芷若温婉斯文,黑化后凶残狠辣,后期威严端庄。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造型妆容方面,以下&周芷若&你给打几分?
周海媚版周芷若★★★★☆
周海媚版的周芷若应该是各版本中前后妆容造型变化最小的了,除了发饰换了一下,其他基本没什么变化(感觉自己被啪啪打脸啊!!),只是全靠演技来划分黑化前后的周芷若,以至于如果不露出凶狠的神情,是看不出她的本质发生改变的~
佘诗曼版周芷若★★★☆☆
佘诗曼这版比较尴尬了,每每看到她的脸就想到了宫斗剧,总觉得她应该是深宫中的娘娘,无法和周芷若这样的侠女联系到一起&黑化前后也只是眉毛飞了飞,睫毛稍稍加重了点,并无甚太大变化,发起狠来因为妆容加上圆嘟嘟的脸型,还是一副温柔可爱的样子&怎么做掌门啊!
高圆圆版周芷若★★★★★
开了挂的一版来了,高圆圆版的周芷若黑化后在造型妆容上下足了功夫,发饰换掉,整张脸的妆全部换掉,尤其是黑紫色的嘴唇,给年少时期的我留下了阴影&感觉是黑化的最严重的一版啦,眼神凌厉邪气,浑身透着一股妖气和霸气,女魔头形象值max!
张雨绮版周芷若★★★★☆
唯一一版出自手游的张雨绮,在《倚天屠龙记》手游中饰演的周芷若明艳不可方物,金色发饰透着大气,脸上精致的妆容让身为女生的我也是眼睛无法从她脸上离开&没有被过分的妖魔化,且比初期的温婉多了一份威严端庄,名派掌门的气质出来了呢~
服装道具篇
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游戏等制作时需要兼顾的东西很多,需要花费的资金项目也庞杂,尤其是涉及到古装!看一个角色的服饰道具安排得用心与否,就能够看出制作班底对该角色的塑造是否用心、是否重视!这么多版的演绎,哪套服装最符合你心中的周芷若?
周海媚版周芷若★★★★☆
周海媚饰演的芷若还原了金庸先生所写&身形修长,青裙曳地&。素色的长纱衣,轻灵雅致,一副飘逸绝美的感觉。还有周芷若在不同阶段的服装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年轻时常穿得是一件浅紫的纱衣,气质若兰,与她的气质恰恰吻合。到接任峨嵋掌门之后,就改穿一件蓬松质地玉白色纱衣,下摆很大,充分显示了她地位的上升,以及一派掌门的气势。在服装上很用心,有加分哦~
佘诗曼版周芷若★★★☆☆
佘诗曼版的周芷若在服装上面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前后几个阶段也是为了还原原著中的人物形象,配合了对应的服装。但是搭配起来总感觉怪怪的有木有&倚天剑也是模型感十足&
高圆圆版周芷若★★★★☆
高圆圆版的芷若来啦~她的周芷若是黑化后变化最大的,随着服装颜色的加深,气质也由着清新转变为魔性十足,后又因着高深莫测的武功,透出一股霸气,总之整个画风都变了~也许是拍摄时间比较近,服装道具之类的质量也都比较好,也算是蛮还原原著人物形象~
张雨绮版周芷若★★★★★
张雨绮饰演的手游版周芷若,这一套服装道具,不吹不黑,真真是这几个经典版本里面最良心的啊~也可能和21世纪新新(哔)技术有关系吧~但是真的是制作精良,让人眼前一亮啊!尤其是这柄倚天剑终于不再是看着就很模型很道具的那种啦!这样的周芷若谁不喜欢!?
Part2:演技大比拼
周海媚版周芷若★★★★☆
台湾金龙奖香港杰出电视女演员奖、2012亚洲偶像经典荧屏拍档奖、台湾最具人气香港电视女艺员首名&一系列的获奖成就已经能肯定了周海媚的演技。周海媚版本被称为最经典的周芷若,初期善良又温婉的她,被毁婚后看破一切的她,练就绝世武功狠戾霸气的她,一一被周海媚演活了,当年不知有多少人被这个周芷若夺去了初恋~唯一的诟病就是过于凶狠,有时候有点掐架骂街的感觉&
佘诗曼版周芷若★★★☆☆
TVB御用小公举阿佘也是顶着一串长长的头衔,要身材有身材要颜值有颜值,不愧为港姐儿~但是演技这种东西,个人感觉佘诗曼也就适合宫斗剧了,比如《金枝欲孽》就是经典,但是周芷若还是算了吧&一副温温柔柔的样子真心好奇怪~
高圆圆版周芷若★★★★☆
要说因着出演《倚天屠龙记》最成功的艺人要数高圆圆了,她饰演的周芷若颠覆了以往反派人物的形象,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同情和喜爱,一度成为古装美女的代表。但是说到演技,她的这版周芷若前期过于柔弱,后期黑化过于严重,以至于谈起她的周芷若基本是毁誉参半~
张雨绮版周芷若★★★★☆
张雨绮的演技提升了好多有木有,从前提起她只想到胸,后来瘦了发现腿也不错,现在竟然演技也有了!这是什么节奏?之前《倚天屠龙记》手游放出了张雨绮版周芷若的微电影预告片,片中的她一个眼神一个起手全是戏啊!可以看出来这个山东大妹子已经告别花瓶,朝着实力派前进了!
Part3:八卦Time
到了最开心的八卦时间啦~让我来为大家一一细数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神~
周海媚作为港台花旦,20世纪80、90年代,她的名字几乎与港剧的全盛时期紧密联系在一起,连续三年被评为&香港地区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作为那个年代大家的&梦中情人&,周海媚一点没有辜负这个称呼。
然而感情上的不顺却是周海媚作为一个女人的痛吧(也许),曾一度因患病而萧条的她最近又重新回到了观众的视线中,而且状态极佳!&梦中情人&又回来啦!
佘诗曼,作为TVB首位获得&七大视后&及电视界最高荣誉国际艾美奖最佳女主角5强的女演员,为香港视坛奠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此获封为&TVB一姐&及拥有&电视剧女王&的称号。
这一串的头衔哟,简直吓人~阿佘现在成立了名为&佘诗曼实验室&的个人工作室作个人发展,目前正主力于中国内地及香港两地发展其演艺事业,转身变成女强人了呢~
高圆圆一直是以国民女神的形象存在人们的视线中,可是你们可知道女神其实是个Rocker!被外界视为王菲御用制作人,为天后制作过大量歌曲的音乐才子张亚东,这二人的恋情当事人也是一向讳莫如深。张亚东的&初见即别离&观点也确实让我们的摇滚大妞无力认同啊~
好在女神现在已经有了归属,虽说每每和赵又廷秀的我们单身汪一脸,我们也是含泪祝福!
说起张雨绮,自打离婚后她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不但瘦身成功还练出了马甲线,直接造就了蹭蹭飙升的颜值!事业方面也是节节高升,话题不断,总是能给网友带来惊喜~
最近张雨绮首度跨界代言了手游《倚天屠龙记》,她一人分饰两角,分别扮演周芷若和张无忌,&雌雄同体& 进可攻退可撩的样子简直让人欲罢不能!金庸在创作张无忌这个角色时到底有怎样的考虑?
最近再次重读了《倚天屠龙记》(话说这14本我都看的快会背了,绝大多数是在马桶上……)。有一些以前没注意的细节现在看来颇觉合情合理。但始终不能理解的是“张无忌”这个角色,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没有个性特点了。其他几部作品的主角甚至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人物刻画的非常鲜明,简单来说就是随着阅读深入,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相关的形象。然而张无忌给我的印象始终是一个面容模糊的主角,虽然处处有他,但感觉总是没有存在感,和那几个姑娘的关系转变也特别快。我不太倾向于理解为作者的力有不逮,因为其他有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但张无忌实在是让我难以索解的一个主角。揣测作者意图也许有些傻,但我觉得阅读的乐趣也在其中。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无聊的有心得的出来指点一下。
按投票排序
因为他是真正具有侠义精神的。网上一篇文章特别分析过,六大派逼死张翠山之后,张无忌第一反应不是报仇,而是【我不要报仇,我只要爹活过来】,之后他扫视全场,让所有人心头一颤,肯定不是仇恨的眼光让六大派掌门害怕,而是眼神里有独特的东西震撼到他们的内心。沙漠上对灭绝说的一番话,韦一笑用牙杀人你们用剑杀人。更是说明他对于正邪善恶有深刻的理解。可能由于从小听谢迅讲故事,还有父母成分复杂造就的吧。他认识的善恶不拘于流派形式,而是直指人性。他一生光明磊落,从来都是舍己为人,从救常遇春到后面救光明顶,救张三丰,救六大派,救谢迅,再到最后少林寺打退元兵,没有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他身处其中的态度,既没有杨过割几千耳朵的张扬,也不像乔峰义薄云天喝酒砸碗大逞威风,他一直是以一个中庸的态度,谨慎认真地处理每一件事,相比狗杂种璞玉一块逢凶化吉,张无忌明显在具体事物方面更有技巧。打仗身先士卒,对部下谦逊有礼,逆境中沉着冷静,不居功自傲,一直低调处事,自然是人心所向。他是一个对于善恶有真的洞察的人,他一个人扭转了明教的声誉,挽救了丐帮,扫除了少林寺的内奸,不可谓成就不大。虽然他感情上优柔寡断,但是做事可并不含糊,虽然他没有政治野心,不够残忍,无法成为真正的首领,但是他在侠义精神上无疑是没有缺点的。正如很多人提到的,【张无忌看起来像一个普通人】,但是想他武功未成之时,无论是蝴蝶谷中还是朱九真卫壁比武时,他身上的铮铮铁骨都是显而易见的。在神功大成,几乎天下无敌之后,他却可以表现得像是【一个的普通人】,但想他做下的事迹却都是惊天动地。金老把他作为射雕三部曲的结尾,应该是对于侠义的表现和精神内涵都有了全新的领悟,神华内敛,大智若愚,圣人无名之类的话,放在张无忌身上并不为过。而这样一个浑然一体,不温不火的主角,也是金庸对于武侠的主题的一次成功开拓。鹿鼎记抛弃武功描写康熙的治国的侠义精神,甚至采取明暗两条线不正面书写真主角,可以说是建立在倚天屠龙记的基础之上吧。
最近在重温倚天,借此机会答一答个人的看法。本回答基于新修版。“射雕三部曲”,曲曲各异。《射雕英雄传》中,金庸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探讨侠之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神雕侠侣》中,金庸又将情节的主要线索都放在了情字上;而在《倚天屠龙记》中,武林正邪间的种种仇恨与凶杀尤为突出,这是与前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而作为小说的主角,张无忌起到的主要作用便是调和江湖矛盾,以自己的仁厚宽宏化解武林中的纷争与憎恨,从而为光复河山的民族大计奠定基础。这是作者赋予张无忌的使命。众所周知,金庸很喜欢在武学中安排下一些“彩蛋”,用来给主角加以衬托或隐喻。不难发现,张无忌所学的武功有很明显的共性:乾坤大挪移,囊括乾与坤,挪移变换;太极拳,包含阴与阳,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九阳真经,实为斗酒僧为纠正九阴真经阴盛阳衰而作,名为九阳,本质却是阴阳互济。而当九阳和乾坤结合后,无论武功正与邪,刚与柔,均可取而用之。这自然是有着寓意在其中。张无忌父亲为正派侠士,母亲为邪教妖女,自己既是武当弟子,又是魔教教主,武功中有正宗至高武学九阳真经,又有邪教镇教之宝乾坤大挪移,而且促成了正派邪教的联手抗敌,这就是金庸给张无忌的定位:善良、宽厚、不忌恨、不执着于正邪、不走极端,所以能化解正邪之间的多年积怨,还能充当双方沟通的桥梁,让双方增进了解,共谋盛举。张无忌医术高超,能妙手回春,其实对于江湖而言,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剂调和阴阳的灵药?一些人认为张无忌既然名叫无忌,本应无所顾忌,结果他却顾忌重重,既没能为父母复仇,也没能破坏朱元璋的阴谋,着实可惜又可气,金庸为主角取名无忌,是在讽刺他的处处顾忌。其实不然。张无忌曾对朱九真报过自己的名字,朱九真说道:“无忌,无忌!嗯,这名字高雅得很啊,小兄弟想来是位世家弟子了,喏,你坐在这里。”若取名无忌是要让孩儿无所顾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反倒是浓浓的草莽味了,怎么也高雅不起来吧?《说文》有云:忌,憎恶也。古人为孩子取名为无忌,是希望孩儿一生心无憎恶,待人宽厚仁善,的确高雅得很。无所顾忌云云,反而是曲解了。所以说张无忌其实是人如其名的,因为他对谁都不会真正记恨在心,包括仇人。当逼死他父母的几大门派人士和害得他几乎丧命的何太冲、班淑娴、朱长龄等人有难时,他都选择了以德报怨,而对曾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玄冥二老,他也没有下狠手,只是以九阳功废去了他们的玄冥神掌,放二人走了。有些人觉得张无忌太容易受骗了,比较窝囊,哪像很多武侠小说里那些智勇双全的大侠?因此认为金庸想写的其实是个身负绝世武功普通人。个人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全对的。金庸笔下的主角也都带有普通人的一些毛病,比如郭靖有些古板苛刻,杨过有些轻浮乖僻,至于张无忌么,大概是容易上当了。然而容易受人欺骗只是张无忌的一面,而且只是一个表面而已,不能以此简单地推断出金庸的创作意图。不妨进一步想想,张无忌为什么容易上当?他并不蠢,反而十分聪颖,学什么都快,而且只要起了提防之心,敌人的诡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奏效的。张无忌之所以屡屡受骗,是因为他在书中出场的二十年中,有十五年是脱离社会生活的(十年冰火岛,五年昆仑山),这让他少了江湖阅历,缺乏防人之心,此外自然还有他天性上的原因,那便是他的“无忌”了,他倾向于把人性想得很好,容易相信别人,且不记仇。从后者来看,张无忌可一点也不像普通人了,反而有几分圣人的特质,因为很少有人会像他这样宽厚仁善,胸襟宽广,不计前嫌。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张无忌能够平息正派与邪派间的恩怨纷争,举江湖之力,创下光复河山的伟业。然而金庸也很清楚这种性格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便是“君子可欺之以方”。所以张无忌没能复仇,也没能坐上皇位。总的来说,张无忌确实不如其他金庸小说的主角那么鲜明。他不会像郭靖那样执着于复仇,也没有像郭靖那样为了复仇而牵扯了太多无辜性命;他不会像杨过那样无所顾忌敢爱敢恨,也没有像杨过那样常为一时痛快而结下了梁子;他厌恶所谓的正邪之争,却不像令狐冲那样厌恶到生了归隐之心;他性格与世无争,却不像段誉那样无争得对武学都有了抵触,因为他明白毒药是救人还是害人,不在于药,而在于人。这是因为张无忌是中庸的,他没有极端的立场、性格或举动,他为人就像名字一样,不记仇恨,宽厚待人,因此他的故事里少了几分传统武侠小说里多得有点泛滥的复仇快感;他也像他的武功一样,什么正派邪派,什么少林武当,皆可取为己用,因此他在他的故事里包容了正与邪,乾与坤,阴与阳,终于干戈化解,群雄归心,河山光复,实现了郭靖与黄蓉的遗志,给射雕三部曲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
.感谢邀请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之后有这样一篇后记:《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是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主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至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张无忌半个条件也没有。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 所以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虽然,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从这篇后记里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写张无忌这样一个人物,是有意的。《倚天屠龙记》写于 1961 年,是恰好是金庸小说十四部武侠小说中正中间的作品之一,之前的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同年的作品有《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而之后的作品有《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似乎就是以《倚天屠龙记》作为分界,金庸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变化。在之前的武侠小说中,「侠客」不仅是对武术水平的肯定,更要在心智与精神上都具有「超人」的状态。而慢慢地金庸对于人物的处理在发生改变,他不再倾向于描写普通社会中不普通的人,而更倾向于描写不普通的社会中普通的人。回想金庸后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越来越少,缺点越来越突出,很多主角除了身负一身绝世武功以外,几乎与凡人无异。到封笔之作《鹿鼎记》,更是直接推出韦小宝这样一个几乎不会武功的凡人当主角。金庸的身份是报人,主业是时评。金庸的小说,以武侠作为包装,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写政治。越到后期,他越愿意描写在政治的风浪中,一个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将武功放在一边,单单说性格的话,张无忌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整部小说中他一直是被别人「推」着走的,几乎所有重大的决定都是别人替他做的。因为小昭,所以学习乾坤大挪移;因为外公,所以担任明教教主;因为张三丰和谢逊,所以与周芷若成亲;因为朱元璋和赵敏,所以从教主之位退下。不要说赵敏和周芷若,就算是小昭,甚至是朱九真,在「政治进取心」上都要比张无忌高很多。至于爱情,张无忌就更是举棋不定。周芷若道:“我知道这世上曾有四个女子真心爱你。一个是去了波斯的小昭,一个是赵姑娘,另一个是……她……”她心中要说“殷姑娘”,但始终不敢说出口来,顿了一顿,道:“倘若我们四个姑娘,这会儿都好好的活在世上,都在你身边。你心中真正爱的是哪一个?”张无忌心中一阵迷乱,道:“这个……嗯……这个……”尤其是原著的结尾,最是意味深长:忽听得窗外有人格格轻笑,说道:“无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声音。张无忌凝神写信,竟不知她何时来到窗外。窗子缓缓推开,周芷若一张俏脸似笑非笑的现在烛光之下。张无忌惊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么了?”周芷若微笑道:“这时候我还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张无忌回头向赵敏瞧了一眼,又回头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枝笔掉在桌上。此时此景,若是郭靖,只怕会一字一句斩钉截铁言道此生只爱敏敏一个。若是杨过,可能会与芷若姑娘结为兄妹。要是韦小宝,估计就招呼周姑娘进屋,左拥右抱此处省略三千字了。而张无忌呢,他没有郭靖的一根筋,也不像杨过能狠下心,甚至不如韦小宝通吃的勇气,空负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圣火令上的神功和武穆遗书兵法的张大教主,他的反应却是「手一颤」。说了这么多,答案其实就一句话,金庸在创作张无忌这个角色时到底有怎样的考虑?答:他就是想写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的「普通人」。.
最近刚看完"倚天",正在回味,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又抱起这套书看了看,在看待张无忌这个角色时,前期我对于他父母双逝,身中寒毒抱着同情的态度,中期我对他偶遇奇迹,练成神功抱着羡慕的态度,后期我觉得此人多情不专一,而且迂腐不化开始有些讨厌。他几乎对四个主要女性角色(小昭,赵敏,蛛儿,周芷若「次序按照我心目中的喜爱程度」)都说过情话,朱小姐那般对他他还是心怀期待,还幻想过四女服侍他的淫乱画面(当然淫乱是我自己猜的)(「 张无忌惕然心惊,只吓得面青唇白。原来他适才间刚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娶了赵敏,又娶了周芷若。殷离浮肿的相貌也变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事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们分离。他安慰殷离之时,脑海中依稀还存留着梦中带来的温馨甜意」「有时他内心深处,不免也想:“要是我能和这四位姑娘终身一起厮守,大家和和睦睦,岂不逍遥快乐?”」),他专一比不过郭靖,人格魅力比不过杨过,看完三部曲,别人一说郭靖,我就想到"一个傻傻的憨笑着的专一男子",一听见杨过就忍不住叹息"一见杨过误终身",可是对张无忌偏偏没什么想法。张无忌一生没几次自己的想法,大多时候想到跟着别人走,相比成年神功大成,我觉得他幼时反而更具人格魅力:「张无忌站了起来,说道:“常大哥,你心意已尽,我太师父也决不会怪你。”说着昂然走了出去。常遇春吃了一惊,忙问:“你到哪里去?”张无忌道:“我若死在蝴蝶谷中,岂不坏了‘蝶谷医仙’的名头?”说着转身走出茅屋。」,第三十二回,张无忌偶然发现七师叔惨死,我想要是郭靖肯定已经出去解释了,但是他是选择瞒着,「张无忌暗暗叫苦:“我抱着莫七叔的尸身,藏身此处,这弑叔的罪名,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了。”想起莫声谷对自己的种种好处,斗然见他惨遭丧命,心下又是万分悲痛,霎时间脑海中闪过千百个念头,却没想到宋远桥等进来之时,如何为自己洗刷」「张无忌见赵敏闯出,一怔之间,才明白她是使调虎离山之计,好救自己脱身,当下抱着莫声谷的尸身,奔出洞来。耳听得赵敏与武当四侠是向东而去,于是向西疾行。奔出二里有余,在一块大岩石后将尸身藏好,再回到大路之旁,纵上一株大树,良久良久,心中仍是怦怦乱跳」最后蛛儿对他说“我有甚么不知好歹?你放心,我才不会跟你争这丑八怪呢,我一心一意只喜欢一个人,那是蝴蝶谷中咬伤我手背的小张无忌。眼前这个丑八怪啊,他叫曾阿牛也好,叫张无忌也好,我一点也不喜欢。”她转过头来,柔声道“阿牛哥哥,你一直待我很好,我好生感激。可是我的心,早就许了给那个狠心的、凶恶的小张无忌了。你不是他,不,不是他……”张无忌好生奇怪,道:“我明明是张无忌,怎地……怎地……”殷离神色温柔的瞧着他,呆呆的看了半晌,目光中神情变幻,终于摇摇头,说道:“阿牛哥哥,你不懂的。在西域大漠之中,你与我同生共死,在那海外小岛之上,你对我仁至义尽。你是个好人。不过我对你说过,我的心早就给了那个张无忌啦。我要寻他去。我若是寻到了他,你说他还会打我、骂我、咬我吗?”说着也不等张无忌回答,转身缓缓走了开去。张无忌陡地领会,原来她真正所爱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张无忌,是她记忆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张无忌,那个打她咬她、倔强凶狠的张无忌,却不是眼前这个真正的张无忌,不是这个长大了的、待人仁恕宽厚的张无忌。看这段的时候,坚强如答主我也险些哭了出来,引用这段,除了因为很喜欢这段以外,也因为我和蛛儿一样,更喜欢幼时倔强的无忌。最后的结尾真的是"引人深思",不过金庸先生自己也说"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张无忌确实不是个好领袖,但是他是个好朋友,这本书的现实意味较之前更强。对于我来说,张无忌这个角色和我心目中的"侠之大者"相去甚远,但是他更具有人情味,我想大部分男人在处理那样复杂多角恋时候也会和他一样,甚至不如他,但是有一点金庸处理很好,四十章时候,无忌说:“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却是铭心刻骨的相爱。”这样一来,我对他之前的那些作为便原谅不少,起码他是明白自己心里真正爱着的人的,比起现实生活中那些用爱的名义去伤害有情人的渣滓,却也不知道强了多少。最后总结下,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十分精彩,前面两个主角,郭靖质朴,杨过不羁,张无忌多情复杂,但是比起前面两位,更像个"人",更现实一些,从此也看得出金庸先生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赋予很多思考,文笔也不多说了,但是对于人物描写是一笔更胜一笔了
从郭靖到张无忌一  
郭靖懂得完整的《九阴真经》,张无忌懂得完整的《九阳真经》。  
那么,就先从这两种武功说起。  
《九阴真经》的情况,周伯通介绍得很清楚:当年黄裳在阅读道藏的过程中学会了高强的武功,因为与明教作战而有机会与数量众多的武林高手过招而且还与这些人结下了仇怨,为了报仇,黄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独自一人苦苦思索破解众多仇家的武功的方法,后来,黄裳把自己全部的武功心得都记录下来就成了《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分为上下两部,陈玄风临终时对梅超风说上部的内容是“一切扎根基、修真元的基础功夫”,再参照这二人所练的下部的武功,可见,《九阴真经》记录的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众多的具体武功,这些武功并不是黄裳凭空独创,而是黄裳对江湖上众多已有的武功的改良、完善;二是抽象的法则,这些法则是黄裳在改良、完善众多具体武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而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武学法则。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九阴真经》中记录的相当大部分的武功心得是黄裳为了报仇而苦思所得。  
所以,《九阴真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武功的实用性,强调武功克敌制胜的意义。不但其中记录的具体的武功重实战,重进攻,就算是抽象的法则,也是为了让习武者自身所有的武功能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九阳真经》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比较《九阴真经》而言,《九阳真经》更重视武功强身健体的意义,这一点觉远大师认识得非常深刻,后来,张无忌练《九阳真经》,内伤痊愈,也是这个道理。《九阳真经》记录的主要是内功心法,自成体系,强调的是习武者自身的修养。《九阳真经》的武学思想也是后发制人,更重防御。  
后来,周芷若的“九阴白骨爪”和张三丰的“太极拳”、“太极剑”之间的差异其实也就是《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之间的差异。  
可以说,从《九阴真经》到《九阳真经》,武功由先发制人转向后发制人,由外向的克敌制胜逐渐转向内向的强身健体,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武功出现了保守的趋势。  二  
武功的发展趋势代表的是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态度,在整个武侠小说创作过程中,金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怀疑,陈近南的死和韦小宝的风光人生就是这种怀疑到达极致的折射。事实上,“射雕三部曲”就是金庸的整个武侠小说创作大趋势的大致缩影和精彩前奏。  
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郭靖小到对师父、亲友、甚至是敌人,大到对国家、民族都严格地遵循着道义的原则,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通过塑造郭靖,金庸标榜的是一种充满浩然正气的道义;但是在第二部中,杨过以惊世骇俗的爱情对郭靖所极力维护的礼教大防进行了挑战,这正是金庸自己对第一部中所标榜的道义所发出的强烈的疑问,杨过与郭靖之间的矛盾一度到达了难以调和的境地,但是,经过一番曲折,杨过也成了一个类似郭靖的大侠,而地点恰恰也是在郭靖成就自己人生的地点:襄阳。强烈的疑问之后是黯然的折中调和,于是,在第三部中,风起云涌的乱世中出现的不再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当然更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英雄,而是温和善良的翩翩张郎。当道义难以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的时候,或许人们能够指望的也就是周围多几个像张无忌那样不会随便伤人的普通朋友。  三  
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怀疑是因为金庸对政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政治充满了浓重的道义的色彩,铁木真统一蒙古为的是蒙古人不受金国的欺压,是道义的;后来,蒙古大军西征至少也有为了洗雪蒙古耻辱,反抗金国的原因,同样不乏道义色彩。但是,在第三部中,道义色彩几乎消退殆尽,政治露出了嗜血和机诈的狰狞面目,朱元璋视无辜性命如草芥的冷血和排挤张无忌的权谋实在是让人感到了莫名的寒意。  
面对政治,郭靖在捍卫,杨过在旁观,张无忌却在退却。  
帮助铁木真挫败桑昆的阴谋,郭靖捍卫的是蒙古人的尊严;在蒙古草原,反驳铁木真,郭靖捍卫的是英雄的尊严;在襄阳城下,当着忽必烈的面怒斥蒙古军队对大宋百姓的杀戮,郭靖捍卫的是普通百姓的尊严。在道义政治的大前提下,郭靖的捍卫行动有着凛然的正气和强大的力量,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正义力量可以让已经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镇无言以对,可以让摧枯拉朽的蒙古大军大败而回。  
但是,杨过已经开始旁观。救郭靖只是出于一念之间,杀两个蒙古千人队、烧蒙古人粮草只是为了给郭襄祝寿,至于杀蒙古可汗也只是当时形势使然。当郭靖与忽必烈针锋相对地纵论军国大事之时,杨过的脑海中闪现的却是私人的恩怨情仇。相比较郭靖用生命许下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诺言,杨过把生命的意义寄托在了至死不渝的爱情之中。所以说,在郭靖而言具有人生基调意义的政治在杨过而言只是人生的点缀。  
张无忌在退却。当明教教主是机缘巧合,逐走鞑子、光复汉家河山、甚至荣登皇位都不是张无忌真正热衷的,张无忌念念不忘的是他的义父谢逊的安危。创作了“射雕三部曲”后,金庸也总结了成功的政治领袖所应该具备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忍”,即克己之忍、容人之忍、对敌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同时,金庸直言这三个条件张无忌半个也没有,张无忌不是成功的政治领袖。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政治上,且不说是与朱元璋交手,就算是面对赵敏、周芷若,张无忌也难以占据上风。所以,张无忌选择的是为赵敏画眉。  
可以说,金庸在“射雕三部曲”的创作过程中在有意识地酝酿着之后创作的基调,事实也正是如此,“射雕三部曲”后,风云再起,于是,五岳并派,教主复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在血雨腥风中,令狐冲总算还能够全身而退,笑傲江湖,陈近南却在逐鹿问鼎、成王败寇的角逐中壮志未酬,死在了自己效忠的主子的剑下,在弥漫着政治气息的历史时空中,韦小宝在情不自禁地窃笑。  
从郭靖到张无忌,金庸走过的是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  
从郭靖到张无忌,一个高大的身影渐渐地远去。
夏梦今天为什么这么晚来公司?她收到我给她写的信了吗?我该不该星期五请她吃饭?是不是日子离的太近了?
张无忌是金庸小说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他的一切优柔寡断逆来顺受在我看来都是因为“天性善良”,并且我认为他还是有自己的哲学视角的。可以想象一下, 他从小出身冰火岛,幼失怙恃,本来就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于他和动物相处的时间都比人多。步入所谓“江湖社会”中看到的第一幕就是六大派逼死父母,自己为了保全义夫身染玄冥神掌生不如死。而后又遇到朱九真这样的绿茶婊。有过这样经历的人还能摒弃前嫌,几次救了伤害过自己的恶人。金庸先生在书中多次提到张无忌“以德报怨”。从这一点看,他在大义上没含糊过,称得上能和郭靖比肩的侠义之士。从个人情感这个角度看,张无忌虽然有过“娶四女过门,五个人其乐融融“这样的想法。但我个人觉得,这只是他无责任的一闪念而已,就像很多男孩子年轻时也会偶尔闪念一下一般。可是从头至尾,不难看出他最爱的的确是赵敏。和表妹之情是特殊情况,出于援手,想为她挽回尊严。对小昭时更像对一个乖巧听话的妹妹,妹妹走了,伤心一阵子。对芷若最为暧昧,但若不是周芷若陷害赵敏,致使张对赵产生误会,想必不一定会有娶芷若那一出。所以我认为,他并不是花心,不是愿意搞暧昧。是他自己本身对女孩的爱意钝感,他不觉得自己早已陷入四女争夫的狗血剧情中。从没意识到“wow,是时候和我的这些fans们说清楚了”。最后一章,在周芷若的盘问下,张无忌自己仔细思考后毫无隐瞒地说出自己最爱赵敏。从这一点看,我个人觉得他还是很坚决很man的。ps: 很多人诟病他略显优柔寡断,没有当leader的素质。我个人认为,他对自己认识很清楚,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什么品性,不喜欢也不擅长的江湖纷争政治策略,就算是黄袍加身登基大宝也不会勉强自己做。多少人在面对名利诱惑时含糊了,尤其还是在身负各种神功,人脉畅通,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而名利在他眼里只是一潭浑水,他只想当机立断早点避开,和爱人归隐山林神仙眷侣。从这一层上看,不是大智慧是什么呢? 至于最后一节点,周芷若在窗前让他别忘了答应自己的事儿,张无忌笔掉下来。个人认为,这仅是金庸先生为了给大家留下一点想象空间而设置的伏笔,不足以诟病他性格缺陷。修订版里,张无忌和赵敏远赴蒙古。金庸所写的人物中,他的结局是很圆满,并符合他个人脾性的。多少人折腾一生,不过是为了先看清自己有多强,再看清自己有多弱。尔后才客观准确地明白自己,评价自己。最终过上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张无忌20多岁就做到了,这就是他过人之处,他自小喜欢平凡,最终归隐平凡。我看不到比这更牛逼的坚持。——————————————————————————————————————综上,个人无法揣度金庸先生创作时的考虑,但只觉得金庸先生自己无意间创造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牛人。他淡淡然地,像是温吞水,像是被生活推着走,甚至让你觉得一身毛病,他才20几岁,就演绎了一遍朴树的“平凡之路”,演绎了一遍张无忌版“江河老师”,难道还不够人家臭屁的?
个人最早看金庸的小说第一部也是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虽然宽厚大度,慷慨仁侠,豪气干云(其实他的侠气最重,由于从小生长于冰火岛,不知人世险恶,不会重视自己利益,因而能奋不顾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点,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张无忌一生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根本忘了)别人的缺点,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作政治上的大领袖。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个人认为,武侠小说所宣扬的侠义精神,英雄往往是为自己而做,侠士却通常是为别人而做,有了代价,便少了侠气。张无忌甘受灭绝师太三掌,在光明顶上奋身而挡六大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觉得“应该做”,所以他决不会去和朱元璋争做皇帝。张无忌算是14部小说中主角武功最高的一个,我们或多或少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且金庸自己也说,张无忌是最像自己的小说人物。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倚天屠龙记》后记)金庸最初连载《倚天》的时候,张无忌的形象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最初金庸想要写的主角身负血海深仇,心机深沉叵测。精于谋算,一心复仇。谢逊说空见来化解仇怨的时候,他用掌打自己天灵盖,然后无忌马上叫道:妙计,妙计。当时张翠山和素素都没反应过来。这一下正中穴道,常遇春咕咚一声,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胡青牛此人脾气古怪之极,他若不肯施救,不论你如何苦苦哀求,如何动之以情、挟之以威,他总是见死不救。可是无忌最后一句话却使他深印于心:“你若不将常大哥治好,总有一天,教你死在我手里。”他见无忌年纪虽小,却实非常物,况且又是张三丰爱徒之子,日后若是纠缠上了自己,当真是个大大的祸胎。(《倚天屠龙记》连载版)连载版的张无忌更像早期的杨过,甚至有一点韦小宝的影子。金庸自己对他的批语也是“高傲倔强”,这和之后性情温良,宽宏大度的张无忌哪有一点儿相似。连载版的《倚天》是三流小说。金庸修改《倚天》是在这样一件事发生之后。1976年10月,年仅19岁的查传侠自杀身亡,成为金庸一生中最痛心的事。新版可谓面目全非。这一个张无忌对万事万物都怀有不忍之心,看似优柔寡断、犹疑不决,这种软弱的个性确实很让读者讨厌。张翠山殷素素武当山自杀以后,张无忌的反应是这样的:俞莲舟凛然道:“无忌,你爹爹已经死了,你要好好活下去,日后练好了武功,为你爹爹报仇雪恨。”无忌叫道:“我不要报仇!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妈妈活转来。二伯,咱们饶了那许多坏人,大家想法子救活爹爹妈妈。”(《倚天屠龙记》三联版)放眼金庸的小说里,像张无忌这样没有一点儿复仇之心,以化解天下纷争为己任的主角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已经出家了。后来金庸也说过,他在修改《倚天》的时候,心中想着的是他敏感温柔的长子。“1976年10月,我十九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雳,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在修改后的《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借张无忌之口提出了这个疑问:“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错阳差,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倚天屠龙记》三联版)在査传侠死后,金庸开始阅读佛典,探究生与死的奥秘。他在1977年的几个月里,一直在详详细细地研究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情》,其中有汤恩比博士一篇讨论死亡的长文。金庸说,自己在那时候忽然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张无忌,他的迂腐愚钝、他的婆婆妈妈、他的善良天真,与早慧敏感的査传侠是如出一辙的。金庸在后来的后记里说,他写张无忌是想要写一个普通人,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以《倚天》之友善之温柔,几乎不大像是一个金庸惯写的刀光剑影的冷酷江湖了。好小说给人复仇的机会。顶尖的小说却化解一切,它有耶稣式的人物活着,永久地给伤害他的人以悲悯,包容下刺穿、侮辱、戕伐,让一切落空在虚处无力附着,等着人们认识自己的罪。这样的一个软弱的张无忌是如此宽容多情,未必聪明智慧英雄威武,个性却必然可爱。这个世界上总是聪明人太多,好人太少。有一个好人在割肉饲鹰宽恕苍生的新《倚天》有沧波浩渺的气象。而故事之外,天心难测,世情如霜。金庸落笔新《倚天》时未必不曾想过:若这世间若再宽容半分,无忧无苦,他又怎么会失去他的长子?1991年,金庸将《明报》卖给于品海,有人就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死去的儿子。记者问及此事,金庸回答道:“理性上我没这样想。但他跟我大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的确有点像。可能有吧。”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看金庸看哭了两次,聚贤庄和光明顶。一次是膜拜英雄血液里的伟大,一次是感动于普通人被激发出来的伟大。张无忌恰好因此是我喜欢的一个软弱的人,那么像我,说不定也像你,所以你恨他,其实是不接受这样的自己。我喜欢他,是因为他让我意识到我也有迸发出伟大的可能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倚天屠龙记少林高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