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个学长,应该怎么配自学网刷分工具才高?

英语四级究竟要刷到多少分本来一次性过四级,3分,还比较高兴,但是有很多学姐学长说这个分很一般,还要考完六级回头刷分,那么请问我需要刷到多少分为好呢?真有点不想刷总之我会继续奋斗的( ̄▽ ̄@
他们工作了吗?我们是合资公司,从来没看过这个,都是看你的口语,你的其他能力.国企更不看,425以上就可以了.谁会去比这个分数?而且你553已经够高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在外面工作是要你能提供四六级证书,口语和听力更重要。
没必要吧,与其不停浪费时间浪费钱去刷分,还不如用这些资源来考一些其他有用的证书。你的英语基础这么好,去考BEC吧,你用手机提问我也没法过多的解释,有空百度一下啦~它的含金量比四六级高多了,考这个更有意义。
扫描下载二维码同济土木学渣飘过。说几个数据:四年,我平均到课率低于&b&15%(实习为100%)&/b&,作弊率为&b&0%&/b&(包括毛概邓理等无聊课程,也包括流体力学等天书课程),考前找老师划重点的次数为0,去图书馆每天超过一次,去图书馆读专业书、做作业的次数为0。因为在宿舍看书不上课,被校方打扰次数为0。这个过程可以参照我另一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读书突破一万本是怎样的感觉? &/a&知乎有我的大学同学,如果我编造事实吹牛,必然会被打脸的。&br&&br&&blockquote&今天我坐在这里和大家谈读书,由头是一个QQ群里的对话。上个月,我和你们一个学长在同一个QQ群里聊天,群里有人说他认识的一个人吹牛,吹自己大学4年读了一千多本书。我插嘴说未必是吹牛,我大学四年读书的数字肯定比这个多。群里立刻就有人问,一年365天,大学四年也就是1460天,你凭什么能做到每天读书超过一本的?我借用陶渊明的一句话回复了一下——“好读书 不求甚解”,我不求逐字逐句,只求看个大概,再加上我&b&读书快一点,逃课率高一些,一天读一本书其实不算难&/b&,我还有空每天踢球打游戏呢。&/blockquote&&br&&img src=&/4bacdcb830ca25c6d9ae0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4bacdcb830ca25c6d9ae0_r.jpg&&&u&我参加同济土木百年院庆的留影。同学和校友应该认得我在什么地方。&/u&&br&&br&但是呢,无论用任何明规则还是潜规则来衡量,我合理合法地拿到了同济土木的毕业证(当然绩点不高)。我的意思是:&b&同济是一个不问过程,只问结果的地方。&/b&你自己读书,自己复习,自己在教科书和参考文献里找重点,自己去实验室,自己按学校的安排去工地实习,只在实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去找老师请教,只要你最后通过考试,没人会追问细节。我大二大三期间,课程表上的必修课排满了每周五天,每天上下午两节大课,即每学期专业课学分超过40,选修课只能晚上选。这是七个专业合并为大土木的结果,修满学分还是要费点功夫的。但只要你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拿到了足够的学分,你就可以拿着同济土木的毕业证出去找工作,同济土木学院绝不因为你逃课多而觉得有什么不妥。至少在2002年是这样。&br&&br&我和考场上和某专业老师曾有如下对话:&br&&br&&blockquote&师:同学,我似乎不认识你。&br&我:对的,老师,我也不认识您。实际上我在今天之前没见过您。&br&师:这样不行,学院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你一学期没上一节课,我不能给你及格以上分数。&br&我:但我能考过。&br&师:理解。校规是0分直接交钱重修,我给你1分,你去补考(补考不花钱)。只要你考过,我就当今天这个对话不存在。&br&我:多谢。&/blockquote&&br&感谢同济这个原则,我才有毕业后十几年的多彩生活,以及我现在比较满意的个人发展(虽然完全抛掉了本行)。也感谢同济对考试和课程的严肃态度,我才能时不时靠本行打几年工,赚个养家糊口的钱。更感谢同济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有限的课时内向我传递了足够的工程师精神,让我在媒体行业也时刻保持严谨的逻辑思考,以及避免用极端的眼光去评价社会问题:&br&&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230232_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后呢,我建议所有非工科的同学,花上几个月时间去了解一门实用工程技术,看一个工程实例。土木工程也行,机械工程也行,化工电子都可以。因为工程和科学的逻辑不太一样。&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230232_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过去当设计员的时候,曾经向一个文科同学解释我的工作。他问我:工程师是不是在上学和实习的时候学了很多种技术,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某一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230232_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回答说:工程师的确在上学的时候学了很多技术,但更多的是学到了一个目录,很多技术细节我们也要查。我们手边有很多技术手册和国家规范,还有设计范例。我们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230232_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个同学很奇怪,说:既然你们大部分问题也要边查边做,为什么还要有专门的工程师呢?&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230232_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告诉他,工程师的用处不在于背下许多技术数据,虽然我们的确要背一些数据。但是这些真正要死记硬背的数据任何人花几个星期都能背下来。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妥协,在各个看起来指标之间妥协。有的地方你要耐久,就没法有非常突出的效率,要高效率,可能就没法控制产品的稳定性,要稳定,可能就要配很贵的技术工人。什么都要,那这个工程你肯定造不起。所以,我们就是在各个使用性能之间妥协,在不同系统的技术指标之间妥协,在成本和所有的功能之间妥协。在人和机器之间妥协。我们肯定找不到所有指标都理想化的方案,但我们试图提供相对最适合你的方案。&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230232_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就是工程和科学的区别。科学家研究了许多东西,但实际负责建造和维护社会的,是工程师和具体的管理人员。各个行业之间隔行如隔山,但在妥协精神这一点上,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是一样的。我希望各位去了解一门工程技术,不是让大家去兼职当工程师,就是让大家体会这个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妥协精神。讨论社会问题的时候不会抓住事情的一个方面走极端。&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毕业了,我到某个知名设计院求职。仗着学校的牌子挤进面试,大老板聊了几句,叫出一个设计主任:【你们聊聊】。那位主任带我进了小会议室,直接扔了一根烟过来:【放心吧,刚毕业的时候啥水平,谁不知道啊,懒得和你说专业问题。我也是同济的,给我讲讲这两年学院的段子,一会我就和老板说你学的不赖】。&br&&br&因为招聘计划取消,我没进这个设计院。但在其他地方干了几年设计,我深刻体会到学长的这一番话说的不错——毕业前学的东西80%你不知道该往哪用,毕业后要用的东西,80%你还没学呢。学习能力比你学到了什么重要的多。&br&&br&最后,我严肃地指出。想做一流工程师的学弟们不能像我这么“混”文凭。你们需要比我更扎实的基础。我也很佩服那些专业精深、成果满天下的校友们,感谢你们撑起了同济土木的声誉。再过30年,我孙子问【爷爷你是好工程师吗?】我就说【不,但我和无数一流工程师是同学!】&br&&br&&img src=&/c82de5c753dde631360dac0b13b3357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82de5c753dde631360dac0b13b33572_r.jpg&&&u&大礼堂的同济土木百年院庆晚会。结构力学第一人朱慈勉上台讲专业课,掌声雷动。&/u&&br&&br&&img src=&/da328bf2ecd7cc17da1f76b149f0f7f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a328bf2ecd7cc17da1f76b149f0f7f5_r.jpg&&&u&感谢这个地方&/u&&br&&br&对了,西南八楼的阿姨拥有极其强大的头脑数据库。我读书的时候,全楼上千人的相貌都记得,来个外人一眼就能认出来。2007年百年校庆,我已经毕业5年,想回去看看自己的宿舍,不料宿舍楼已经有了门禁。敲敲门,阿姨看我一眼:“回来看宿舍的?,进去吧”&br&&br&相关回复:&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认为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 马前卒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 马前卒的回答&/a&
同济土木学渣飘过。说几个数据:四年,我平均到课率低于15%(实习为100%),作弊率为0%(包括毛概邓理等无聊课程,也包括流体力学等天书课程),考前找老师划重点的次数为0,去图书馆每天超过一次,去图书馆读专业书、做作业的次数为0。因为在宿舍…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经济现象,叫做价格歧视。特别是书籍、软件这类商品,几乎找不出哪个是全球统一售价的。&br&你既然玩游戏,不妨查一下steam,所有游戏在不同地区都不一样。&br&原因就是厂商要利润最大化,就要向支付意愿高的人收更高的价格。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经济现象,叫做价格歧视。特别是书籍、软件这类商品,几乎找不出哪个是全球统一售价的。你既然玩游戏,不妨查一下steam,所有游戏在不同地区都不一样。原因就是厂商要利润最大化,就要向支付意愿高的人收更高的价格。
&p&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各位一步一步来分析。我回答分为3部分:&strong&A答案,B如何理解别人的答案,C其他因素。&/strong&&/p&&br&&br&&p&&strong&&u&A答案&/u&&/strong&&/p&&p&首先出现的两个子问题是(1),“几十颗核弹”能干什么?(2),能不能说这是“毁灭对方”?&/p&&p&然后又是两个子问题(3),“几千颗核弹”又能干什么?(4),美苏是不是只想着“毁灭对方”?&/p&&br&&p&所以这四个问题都是跟“手段”,“目的”的评估和选取有关的,在“手段”和“目的”之间建立桥梁,我们一般称之为“战略”,所以这里的大问题实际上就是“美苏选取了什么样的核战略,导致其造出如此高数量的核武库?”。&/p&&br&&p&(1),“几十颗核弹”能干什么?&/p&&p&每一颗核弹可以实质上摧毁一座大城市,美国的损害评估使用冲击波(即时杀伤/摧毁)来做主要物理机制,其实根据二战时大规模空袭的经验,爆后大范围火灾也是相当致命的,而且无法扑救。一些小国(比如说英国)就较多地使用火风暴或者是大范围火灾效应来计算毁伤面积。所以保守来说,几十颗核弹最少可以摧毁几十个城市。如果考虑放射尘埃的效应,并且特定地布置爆炸点,完全可以通过爆后72小时到一个月的辐射尘降/飘散,进一步大面积摧毁人口或是经济活动。2006年,美国两家智库出版的&strong&《中国核力量与美国核战计划》Chinese Nuclear Forces and &em&U.S. Nuclear&/em& War Planning&/strong&一般认为是比较翔实的,其中假想中方使用20枚4百万吨当量核弹头打击美国,造成四千万人口死亡;即使是美国精确的核“解除武装”打击——仅仅针对中国的20个导弹发射井——也会造成一千万人以上的死亡。我们可以看到,“几十颗核弹”足以制造历史性的巨大损失。&/p&&br&&p&(2),能不能说这是“毁灭对方”呢?&/p&&p&上面给出的超过千万人的死亡数量,很难想象有那个国家是可以承受的。再举一个核小国的例子:英国核战略长期奉行“莫斯科标准”——核武库数量是否有效,看其能不能摧毁莫斯科。所以英国长期在海巡航的那一艘战略核潜艇上的所有弹头,一般认为冷战期间都是瞄准莫斯科的。为什么只打击一座城市?(曾经提出的替换方案有打击其他多个大型城市,但仍实施莫斯科标准)这是基于英国对苏联社会和体制的认识,他们使用的词叫“崩溃”。也就是说摧毁莫斯科一个中心,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于是只要瞄准一个城市就够了。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是出现过的,二战刚结束的时期,美国总核武库数量也是只有几十颗(轰炸机投掷的核航空炸弹),其瞄准的目标是苏联的炼油设施与铁路枢纽————起到瘫痪苏联战争机器的作用,迟滞苏联常规部队的进攻。即使只是打击一座城市,瞬间杀伤几十万人,也有可能让敌方社会崩溃。&/p&&p&--------------------&/p&&p&(3),“几千颗核弹”又能干什么?&/p&&p&首先,美苏的大量核武器不是用来毁灭对方的——它们是用来制胜的,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比如说美苏部署的上万枚核武器中有很多事战术核武器:核鱼雷,核防空导弹,核地雷,核炮弹等等。他们都是为了实现很具体的战术任务而使用的,并不是为了社会毁灭。其次,美苏有大量核武器不是为了“毁灭对方”,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毁灭”的。在核武器出现前,这两个任务是统一的,但是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旧战略公理。核武器的特点是不可防御性与大规模杀伤性,也就是说各国的自身安全无法自己掌握,而必须依赖敌人的合作。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美苏采取了各种方法。A,打破“不可防御性”——先发制人摧毁掉,导弹防御拦截掉...等等等等,B,打破“大规模杀伤性”——修建民防设施,城市与工业疏散,提高社会生存力。城市是软目标,而且数量有限,无法机动;但是你要摧毁对方的军事目标,对核武器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就很高了。我们可以说“几千颗核弹”,可能能实现自保。&/p&&br&&p&(4),美苏是不是只想着“毁灭对方”?&/p&&p&其实这里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不管采取什么静态标准(比如说麦克纳马拉的标准:杀伤25%的总人口,摧毁60%的工业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少量的核武器来实现的。但这无法实现自保,别人总有一些数量的核武器要来报复。更加不用说美苏进行力量规划的时候早已不注重于“毁灭”,而是“制胜”————如何保证核战争以后,我方能以优势地位崛起。这就要求不仅“能自保”,还要“比别人更好”。显而易见,要衡量核战争后的优势与劣势,不少人自然就想到了“剩余核武器数量”这一标准,于是我不仅要杀伤你,还要自保,还要剩余更多的核弹头。这从理论上就要求大量大的核扩军,导致核军备竞赛。&/p&&br&&br&&p&所以我们粗略地回顾了一些&strong&&u&核战略的思想演变&/u&&/strong&。&/p&&p&问题(1),(2)代表的一种核战略流派&strong&&u&“最低威慑”&/u&&/strong&——它是静止的,绝对的,因为“毁灭”是绝对的,“毁灭”是无法比较出优势的,而且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导致“毁灭”是很容易实现的,它当然不需要很大的核武库。&/p&&p&问题(3),(4)代表的另一种核战略流派&strong&&u&“核制胜”&/u&&/strong&——它是动态的,相对的,因为“毁灭”可以避免,“优势”应该去追求,“胜利”可以实现。这就要求对比与竞赛,要求扩军备战,要求大量的高质量的核武器。&/p&&br&&p&所以说,&strong&&u&答案是美苏选择了“核制胜”的核战略思想,不仅认为不会“毁灭”,还要求军备竞赛与大量扩军,于是造出来几千颗核武器。&/u&&/strong&&/p&&br&&br&&br&&p&&strong&&u&B如何理解别人的答案呢?&/u&&/strong&&/p&&p&或者说,&strong&&u&什么样的前提能做出“最低威慑”还是“核制胜”的战略抉择呢?&/u&&/strong&&/p&&p&&strong&&u&前提还是前面提到的核武器的特性:不可防御性与大规模杀伤性。如果你坚信这两点,则你会选择“最低威慑”核战略,否则你会选择“核制胜”。&/u&&/strong&&/p&&p&比如说你认为核导弹不可防御,即使先发制人也无法将他们摧毁在地面,也无法拦截,这完全没必要去研究什么“交换比exchange ratio”之类的问题。(“最低威慑”)&/p&&p&如果你认为核导弹是可以防御的,能被摧毁在地面,会被拦截,你当然就要比别人多,躲得好好的。(“核制胜”)&/p&&p&如果你认为核武器是极端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迅速可以导致社会崩溃,则少量即可。(“最低威慑”)&/p&&p&如果你认为核武器的杀伤效果可以承受,则完全可以反复进行核打击(“核制胜”)。&/p&&br&&br&&br&&p&&strong&&u&C其他因素&/u&&/strong&&/p&&p&到底是“最低威慑”正确?还是“核制胜”正确?除了纯粹的技术考虑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p&&p&1,战略文化:该国是否强烈追求自保?追求优势?&/p&&p&2,官僚惯性与工业利益:军备竞赛对很多人是有巨大利益的。&/p&&p&3,外交考虑:盟友的要求?国际形象?大国地位?&/p&&p&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希望能看出为什么中英法选择了“最低威慑”,美苏走了“核制胜”的路。这是这些国家在冷战大背景下,艰难做出的战略选择。&/p&
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各位一步一步来分析。我回答分为3部分:A答案,B如何理解别人的答案,C其他因素。A答案首先出现的两个子问题是(1),“几十颗核弹”能干什么?(2),能不能说这是“毁灭对方”?然后又是两个子问题(3),“几千颗核弹”又能干什么?…
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七本, 详细的解释在我的知乎专栏里面. 这里在按照时间倒序概述一次.每本书的介绍包括:&br&&ul&&li&书名, 作者和Amazon地址;&/li&&li&我自己看Amazon书评的中文总结;&/li&&li&Zuck自己的总结.&/li&&/ul&&br&1. &b&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b&by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Michael-Suk-Young-Chwe/e/B001KE2CQ0/ref%3Ddp_byline_cont_book_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chael Suk-Young Chwe&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Rational-Ritual-Culture-Coordination-Knowledge/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Rational%2BRitua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Michael Suk-Young Chwe: 0: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c4f49cd287ab2ff49eff135d5c592cc9_b.jp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10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c4f49cd287ab2ff49eff135d5c592cc9_r.jpg&&Rational: 理性的, Ritual: 仪式. 书名直译: &理性的仪式: 文化, 合作和公共知识&, 好像很高级的样子! 好, 言归正传,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 &Common Knowledge& 和 &Game Theory& 在广告, 公共活动和游行中的运用, 而影响力或者说号召力的本质也因为基于人们的common knowledge (也可以用来解释小时候&洗脑&教育的原理). 最后, Michael结合互联网说明在新时代common knowlege的形成也越来越容易.&br&Game Theory (博弈论):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ame_theo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ame theory&i class=&icon-external&&&/i&&/a&&br&Common Knowledge: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mmon_knowledg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mon knowledge&i class=&icon-external&&&/i&&/a&
一个经典问题见: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一个关于数学归纳法的悖论问题:到底是第 N 天有 N 个红眼睛自杀,还是什么都不会发生? - 思考&/a&
--- 强烈推荐, 来自华裔数学神童的思考题. 特别是第一名答案最后的话值得整个中国社会反思:&br&&blockquote&从小到大,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旁人这样教训:「嘘,别说了,小心点。况且这种事谁不知道啊,还要你说?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你有力量改变它吗?」久而久之,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把「你懂的……」挂在嘴边,习惯于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选择性遗忘了一个我们其实早就知道的重要事实:&b&「大声说出来」跟「彼此心照不宣」有着决定性的区别&/b&。我们不是没有力量。一条恰当的宣言,哪怕它的内容只不过是「我知道」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信念结构的根本改变,让许许多多人断然行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blockquote&&br&Zuck的总结:&br&&img src=&/74b8cf49f1bffdca59ba5829_b.jpg& data-rawwidth=&1034& data-rawheight=&9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4& data-original=&/74b8cf49f1bffdca59ba5829_r.jpg&&&br&&br&2. &b&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b& by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pages/Thomas-Kuhn/588&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omas Kuhn&i class=&icon-external&&&/i&&/a& , Amazon: &a href=&///?target=http%3A///Structure-Scientific-Revolutions-50th-Anniversary/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The%2BStructure%2Bof%2BScientific%2BRevolutio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5: Reference Books @ &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58652e3fdadf720f1f7fc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8652e3fdadf720f1f7fc_r.jpg&&&br&这本书主要讨论科技的革命是否以恒定的速度前进, 亦或者是加速进行并且在当代呈现出爆炸的趋势. 作者在书中总结到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技革新 (特别是颠覆性的创新), 都不是来自于人们每天日常渐进的实验, 而是发生在&普通科学&之外!&br&&br&Zuck总结:&br&&img src=&/0aa60f12ed8bfd_b.jpg&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0aa60f12ed8bfd_r.jpg&&&br&&br&3. &&b&Creativity Inc&/b&& by Ed Catmull, Amy Wallace: &a href=&///?target=http%3A///Creativity-Inc-Overcoming-Unseen-Inspiration/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Creativity%252C%2BIn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Creativity, Inc.: 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 (1): Ed Catmull, Amy Wallace: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c56831b60afe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10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c56831b60afe_r.jpg&&&br&各位看封面可能觉得一本科幻书籍, 不过事实却是写给管理者的. 本书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帮助领导者如何有效地带团队, 如何有效地促使团队成员更上一层楼. 此书由 Pixar Animation (代表作: 汽车总动员, 玩具总动员, 机器人瓦力等) 的创始人写就. 另外很大一部分内容阐述了如何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而且作者的观点是 &b&每个人(注意, 每个人, 不管你是技术还是设计还是测试)天生地, 生俱来地就是有创造性的, 公司的文化应该是鼓励这种创造性而不是压抑或者抹杀! &/b&(国内很多企业应该好好检讨)&br&&br&Zuck总结:&br&&img src=&/2f1a46b998ccd_b.jpg& data-rawwidth=&1034&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4& data-original=&/2f1a46b998ccd_r.jpg&&&br&&br&4. &&b&Our Immunity&/b&& by Eula Biss: &a href=&///?target=http%3A///Immunity-Inoculation-Eula-Biss/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On%2BImmun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 Immunity: An Inoculation: Eula Biss: 7: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 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 Immunity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8cd35c7e71e5a463df2a2f139e251e1c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21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8cd35c7e71e5a463df2a2f139e251e1c_r.jpg&&&br&我的评论: &a href=&/qinchao/& class=&internal&&[扎克伯克书友会] 新春快乐和新一期书 - QC帝国兴亡史-FB,Zuck,创业,硅谷,财务自由 - 知乎专栏&/a&&br&&br&Zuck总结:&br&&img src=&/72ff983dfd9dc716aa60b654_b.jpg& data-rawwidth=&1030& data-rawheight=&7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0& data-original=&/72ff983dfd9dc716aa60b654_r.jpg&&&br&&br&5. &&b&Gang Leader For A Day&/b&& by Sudhir Venkatesh: &a href=&///?target=http%3A///Gang-Leader-Day-Sociologist-Streets/dp/X/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Gang%2BLeader%2BFor%2BA%2BDa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ang Leader for a Day: A Rogue Sociologist Takes to the Streets: Sudhir Venkatesh: 2: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ae978be07ee17_b.jpg& data-rawwidth=&326&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6&&&br&这本书是 New York Times 的 best-seller. 作者 Sudhir Venkatesh, 一老印. Sudhir为了完成教授给的任务, 跑到Chicago的一幢废弃的大楼里让一帮混混填写问卷调查. 谁知道一不小心和里面的扛把子 JT (浩南哥!) 成为了好朋友, 此后在这个组织里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十年. 文中讲述了各种黑帮从事的交易, 里面的帮派文化, 还有他和浩南哥之间复杂的, 充满道德争议的友情. 老衲个人觉得这简直就是老美版的 古惑仔系列 或者 小说版的绝命毒师, Enjoy! (不好意思, 又不会翻译...聪明的读者们请评论!)&br&&br&Zuck总结:&br&&img src=&/889bdef28b2c7c9b2f0be_b.jpg& data-rawwidth=&1032&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2& data-original=&/889bdef28b2c7c9b2f0be_r.jpg&&&br&6.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by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Stevenpinkerpag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even Pinker&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Better-Angels-Our-Nature-Violence/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The%2BBetter%2BAngels%2Bof%2BOur%2BNatur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Steven Pinker: 2: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0f7d27b1cd42b354f5d_b.jpg& data-rawwidth=&1121& data-rawheight=&1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1& data-original=&/b0f7d27b1cd42b354f5d_r.jpg&&&br&书评: &a href=&/qinchao/& class=&internal&&[扎克伯格书友会] 第二本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 QC帝国兴亡史-FB,Zuck,创业,硅谷,财务自由 - 知乎专栏&/a&&br&&br&Zuck总结:&br&&img src=&/be2cd406204_b.jpg& data-rawwidth=&103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0& data-original=&/be2cd406204_r.jpg&&&br&&br&7. &End Of Power& by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s/ref%3Ddp_byline_sr_book_1%3Fie%3DUTF8%26field-author%3DMoises%2BNaim%26search-alias%3Dbooks%26text%3DMoises%2BNaim%26sort%3Drelevancerank&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ises Naim&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End-Power-Boardrooms-Battlefields-Churches/dp//ref%3Dsr_1_1%3Fs%3Dbooks%26ie%3DUTF8%26qid%3D%26sr%3D1-1%26keywords%3Dend%2Bof%2Bpow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End of Power: 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 Why Being In Charg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Moises Naim: 5: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56c00398fdbfd516d9110_b.jpg& data-rawwidth=&334&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4&&&br&书评: &a href=&/qinchao/& class=&internal&&[扎克伯格书友会] &A year of books& from Mark Zuckerberg 开篇 - QC帝国兴亡史-FB,Zuck,创业,硅谷,财务自由 - 知乎专栏&/a&&br&&br&Zuck总结:&br&&img src=&/8e853de1b8fa35c019ba5a465bf9f896_b.jp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1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8e853de1b8fa35c019ba5a465bf9f896_r.jpg&&&br&-- Over --&br&附带Facebook新总部大厦的照片&br&&img src=&/ac53494bf6abc39e3eb35d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c53494bf6abc39e3eb35d1_r.jpg&&&br&CEO和CTO在新会议室开会&br&&img src=&/eff6f8deb2c4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eff6f8deb2c4_r.jpg&&&br&&br&附带我最新(3月份)从家开到Facebook的自驾视频:&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TI5NTAwNTEy.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524E5BA130C5C07-D4DF-&&&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三月美国之行 -- 从家到Facebook! (Porsche Boxster)&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OTI5NTAwNTEy.html&/span&
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七本, 详细的解释在我的知乎专栏里面. 这里在按照时间倒序概述一次.每本书的介绍包括:书名, 作者和Amazon地址;我自己看Amazon书评的中文总结;Zuck自己的总结.1. 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by
&p&一个男人的穿着,没有扣分点,足矣~&/p&&br&&p&有几套&b&出席正式商务场合的正装&/b&:&/p&&br&&p&知道除了婚礼和葬礼外,深蓝色永远比黑色更正式;&/p&&p&知道袜子的颜色要比裤子深,不会穿一双白底大红勾的袜子上台做展示;&/p&&p&知道手自然下垂时西装袖口要盖过衬衣袖口,手抬起时,衬衣袖口自然显露出来;&/p&&p&知道西装外面的口袋什么都别放,不要让人清楚的看出你四个口袋里分别装着手机钥匙钱包和kindle。&/p&&p&知道穿一双擦过而非崭新的黑色三孔系带皮鞋;&/p&&p&知道皮带扣是你全身上下唯一可以展示商品logo的地方;&/p&&p&知道挺直腰板时领带的箭头要刚好到皮带扣上沿,这不是领结也不是人猿泰山的那片叶子;&/p&&p&知道除了三种人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人,是不需要佩戴领带夹的;&/p&&p&知道摘下领带后衬衣最上面的扣子要同时解开,知道领带应该放在西装右侧里面的口袋内;&/p&&p&知道西装左侧里面的口袋是用来放名片的,因为那里最贴近你的心脏;&/p&&p&知道站起时随手扣上西装除最下面那颗之外所有的扣子;&/p&&p&知道夏天也不要穿短袖衬衣,知道冬天时衬衣里不要穿湖人队球衣或者高领保暖内衣;&/p&&p&etc.&/p&&br&&p&正式商务场合之外,有若干件平时出门时&b&得体&/b&的衣裤:&/p&&br&&p&你的头发,无论长短,出门之前是清洗过是干净的,而非油成周立波那样的;&/p&&p&洗脸包括清洗你的面部、脖子和耳后,领口以上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要是同一个颜色的;&/p&&p&你的衣领,和刚买的时候要是同一个色系的,可以有褪色发白,但不能发黑发黄;&/p&&p&你的袖口,没有磨破,你的指甲,没有发黄或塞满黑色的不明污垢,你没有唯独留下右手小拇指长长的指甲不修剪;&/p&&p&不要让人看一眼你的外套就知道这是你家传压箱底的宝贝或者你家,有养猫;&/p&&p&T恤不配领带,牛仔不搭皮鞋,紧身裤别裹着秋裤,V领别露胸毛;&/p&&p&别照着杂志/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搭配指南往家买,即使能成套的购入,里面的大部分风格配上大众脸,也是没法穿着出门的;&/p&&p&如果你有女友,她让你怎么穿,你就怎么穿,别思考,别开口,想分手的时候,反着来;&/p&&p&etc.&/p&&br&&p&&b&其实,以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面要说的:&/b&&/p&&br&&p&男生应该怎么穿衣服既低调又不俗气?&/p&&br&&p&低调方面,你想多了,大部分人是不会仔细看你第二眼的,除非你哗众取宠。&/p&&p&俗气方面,如果你仅仅想通过穿着就展现出自己的不俗气,那就太俗气了。&/p&&br&&p&一个姑娘,必须得好好打扮,因为看起来更美的女生,世界对她展示的,是完全不同的那一面。&/p&&br&&p&一个男人,想通过打扮自己得到更多无意义的认同与赞许,以及期待中的帮助与提携,那除了化的眉清目秀去卖屁股,没有其他任何可能。&/p&&br&&p&就连演艺圈也一样,长的好看的多了去了,你以为那些影帝歌后真的是凭着一张脸往上爬的么?你看不见那一张张精致的脸庞后面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大脑么?&/p&&br&&p&穿背心裤衩拖鞋的男人,就一定比英伦风打扮的男人要俗么?&/p&&p&你不知道那把杀猪刀上民族英雄几个字是谁赠的吧?&/p&&br&&p&男人的眼界,不在于你说任何话题他都能辩倒你,而在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浅笑什么时候该开口;&/p&&p&男人的细致,不在于他能否分辨出面料的产地和做工的真伪,而在于他是否清楚记得父母的生日与姑娘的喜好;&br&&/p&&p&男人的魅力,不在于最in的发型或一块IWC的腕表,而在于他知道该用怎样不同的眼神去迎上每个身份不一的人的目光;&/p&&p&男人的能力,不在于他能不能去巴黎时装周给自己的盲人小女友带回最新款的墨镜,而在于他沉浮商海时智商的体现以及游走政坛时情商的爆表;&/p&&p&男人的魄力,不在于他一无所有时跪在你面前举手发誓一把鼻涕又一把鼻涕哭泣着再三表示的“不惜生命”和“一生一世”,而在于他面对所谓可以就此翻身的天大诱惑时,体现出来的冷静与淡定。&/p&&br&在这片灰色收入才是王道隐形富豪瞅都懒得瞅一眼福布斯的土地上,一身炫酷的是理发店的老师、花时间琢磨今儿到底阿玛尼还是啊尼玛的是外企小白领、大H盘在腰间的是上一代穷怕了这一代在大树底下乘着凉的猪一样的队友。&br&&br&看你妹的时尚杂志,研究你大爷的春夏秋冬搭配,多思考、多读书、多健身,才是你最好的装备。&br&&br&所以,你给我一个男人的jpg,我哪里知道他俗不俗?&br&&br&只有看着他走过来、站稳了、坐舒坦了、喝上一杯、聊上半个小时的gif,才能判断,他究竟是低调的可爱,还是俗不可耐。
一个男人的穿着,没有扣分点,足矣~有几套出席正式商务场合的正装:知道除了婚礼和葬礼外,深蓝色永远比黑色更正式;知道袜子的颜色要比裤子深,不会穿一双白底大红勾的袜子上台做展示;知道手自然下垂时西装袖口要盖过衬衣袖口,手抬起时,衬衣袖口自然显…
被评论轮的太惨,TL满满都是,于是关了。&br&见谅。&br&&br&补充:&br&有人提示说,我描述的是外围、脏密、三陪、小姐。而非传统意义的二奶。&br&回头一看,好像也是。&br&但在我看来,这几个工种都是随时可以无缝转换的,而且除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次数的差别,钱肉交易、周期不长、利益物质导向为主这几个主要性质是一致的。&br&不可能说短期外围就是纯皮肉生意,长期二奶就是真情真爱吧,也不可能三陪光忙着瞄着钱包,二奶却独独看见了你灵魂的闪光点吧。&br&不然为什么要用包二奶这个包字。&br&同时我觉得传统意义的二奶放到今天来说已经过时了,新时代来了,行业都在转型,二奶业也不例外。谁还会傻不拉几的一对一服务,谁还会傻不拉几的被一个人包一套小院子养在里面然后从此再不拓展业务。&br&贪腐官员的二奶算是最传统的了吧,现在一爆出来不都是一个婆娘同时和几个官员有染,这和外围脏蜜三陪小姐区别也就是超市和恒隆专柜的区别,商品本质没变。&br&但终究没做到论文级别的严谨,在此致歉。&br&哦对了,评论实在太多,一时阅读不完,不能一一回复,万望各位包涵。&br&&br&以下为正文:&br&&br&仔细看了看题目,其实题主觉得心理不平衡的原因无非是:&br&1.觉得二奶行业门槛低。&br&2.觉得二奶行业成本低。&br&3.觉得二奶行业来钱快,前景好。&br&综上所述,题主觉得二奶行业的收益大于,风险小于,成本小于自己一直想走的正规行业。&br&&br&事实真的如此吗?&br&还是那句话,不知道的我不说,我只说我看见的。&br&&br&&br&&b&【壹】二奶行业门槛低,吗?&/b&&br&不低。&br&低的只是学历门槛而已,而你大学生的优势,在这个行当恰恰不算优势。&br&没人包二奶时候会真的让她解一个方程编一段代码背一篇马列。&br&&b&但是二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b&&br&虽然校园男生或许会觉得男女待遇差太多,女神屁股后面跟了一大群男生,普通女孩儿也不乏人追,就连虎背熊都有几个人端着枪跟在后面。&br&但是,等今后进入社会你会发现,买方成功人士和卖方小二奶,比例是反过来的。&br&也就是说,无论富二代还是土豪,最不缺的就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儿。&br&因为第一,很多中等的姑娘,靠打扮和妆容,是可以顺利跻身漂亮层的。&br&第二,近年来,物质生活差距拉大,新兴富豪阶层出现,特别是富二代,和他们依然带有抠门气质的创一代老爸比起来,这伙人的奢侈消费能力全球拔尖,奢侈品和消费主义冲击中国。&br&在这种大环境大土壤的培植下,二奶数量突飞猛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br&这是实情。&br&&b&二奶行业可是高情商行业。&/b&&br&该行业和公务员、后宫、销售、接待等行业对情商的要求基本同级,竞争十分激烈。&br&你要如何从每年成千上万的鲜嫩二奶中脱颖而出?&br&做生意发家的土豪,最擅长的就是货比三家。&br&价格、质量、服务,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br&题主觉得自己长相和身材都还不错。&br&盘靓条顺,只是进入二奶行业的入场证,长相和身材只是不错的话,丢进那群姑娘里是没人看得见你的。&br&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二奶,请问题主:&br&你会来事儿吗?&br&会撒娇吗?&br&活儿好吗?&br&体位解锁完了吗?&br&会察言观色吗?&br&会随时发骚吗?&br&人家花钱,必有所图。二奶和金主,就是赤裸裸的生意关系,但这种生意的谈判,很少有人能不要脸到把“请一边和我xxoo一边大力拍我的屁股叫我黛西”这种话摊开来讲。&br&你能摸索出客户的需求吗?&br&&br&&b&【贰】二奶行业,成本低,吗?&/b&&br&不低。&br&&b&一旦涉足二奶行业,你就要有把自己当做商品的觉悟。&/b&&br&人家出了钱,买了你一段时间的人身使用权,不是花钱请个姑奶奶来供着的。&br&和男朋友,老公相处时的随性、任性,你都得收起来。&br&带你出去应酬,你就必须抛却自己欢型的审美,穿得讨土豪喜欢,通常来说也就是夜总会feel。你真以为那些小外围小二奶没一个有点品位?人家是穿给金主看的,那是工作服。&br&酒桌上,来大姨妈不能喝酒?扯淡。车上有海王金樽。&br&一边喝,还得一边笑,一边应承各路土豪,一边被人揩油。&br&出租房里,没心情不想日?扯淡。床头有人体润滑油,你养的狗死了你也得给我叫出花来。&br&必须要有职业操守,玩出花样、玩出特色,注重细节、保障品质。&br&因为你的人身使用权是分段出售的,一个月一结或者一周一结。&br&金主觉得不满意,随时可以撤资走人。尼玛比支付宝还公道。&br&&b&二奶行业的脑力成本、体力成本、健康成本、心情成本、道德成本都不低。&/b&&br&二奶出售最大的一个商品,就是不管她想不想要,都要让金主舒适的性生活。&br&如何让金主舒适?&br&了解他的敏感点、喜欢的体位、调整体位的顺序、喜欢的叫床声调和旋律、他快射时是什么样子、喜欢内射颜射口爆还是尻射作为结束?&br&你怎么了解?一次次肉体探索和口头询问。&br&一边舔着一个可以做自己爹的老男人的马赛克,一边问这里舒服吗,这里爽吗,喜欢这里吗?&br&若无感情,只为钱财,这种羞耻play,你做得到吗?&br&同时,你能否保证你的客户在短期内只有你一个性伴侣?&br&你就这么确定你就是二奶,不是三七二十一奶?&br&你能否确定他没有一些羞羞的疾病?&br&他昨天兴许心血来潮,带了个夜总会妹子回家,第二天没彻底消毒过来跟你滚床单。&br&你知道有些病,男人不会有体征,但是女人会被交叉感染吗?&br&你知道有些病,是套子防不住的吗?&br&你知道有些病,虽然不要命,但一辈子治不好吗?&br&你知道有些病,是会影响生育的吗?&br&你做好准备,用你的身体,博一个不明朗的前程了吗?&br&&br&&b&【叁】二奶行业,来钱快,前景好,吗?&/b&&br&同学,不要只看贼吃肉不知道贼挨打。&br&没有一个“所有行业成员都是有钱人”的金矿行业。&br&你看到光鲜的一群二奶,心生羡慕,可以理解。&br&但你有所不知,不是她们当了二奶之后,就立刻马上过上了光鲜亮丽的生活。&br&&b&把自己打扮的漂亮性感昂贵,是进入二奶行业的普遍要求。&/b&&br&一个灰头土脸的姑娘,在土豪群里,是绝对拿不出手、也绝对不招眼的,所以几套很骚很浪很贵而且看得出很贵的衣服和包,是她们必须要有的制服和战袍。&br&对了,有人问淘宝和微信上卖高仿货的,他们的盈利客户群在哪里?&br&喏。大客户们都在这儿呢。&br&&b&同时,你要知道,任何混得很好的,都是行业里的极少数精英。&/b&&br&曾经的矿业,房地产业,工程建筑业,现在很火的公务员,二奶业,都是很多外行人眼里的“金矿行业”,似乎只要跨过门槛进入行业就能发财致富。&br&不可能的。&br&这些行业也是一样,阶级层级的档次分得很清楚,只是这几个行业里,顶尖的那群比别的行业更有钱有权,而且由于作风高调或者中招了就被挂,吸引了更多眼球。&br&底层和中层,和别的行业一样凄惨或者普通。&br&&b&而且,你们的客户,也就是你们想要占到便宜的对手,都是人尖子。&/b&&br&这些人,要么是混迹社会多年的老油条,要么是人脉背景碾压你的少爷公子。&br&你就那么确定你能占到便宜? &br&你只看见二奶开豪车、住豪宅,把持了使用权。&br&你知道这些豪车豪宅,所有权是谁的吗?&br&我身边的土豪朋友和衙内朋友,很少有为操一个姑娘几年,付出千百万代价的。&br&同时也很少一个二奶包十年的。&br&土豪的钱也是血汗钱,不是捡来的,超过六位数也会心疼。&br&&b&特别是今年四月以后,传统行业的土豪都在捂着脸哭好吗,政经复合型的大佬更是战战兢兢在心里流泪。二奶行业即将迎来寒冬。&/b&(自豪的重新回来编辑,这句话写于2014年5月,当时我周围还没哭的金融土豪们,现在跪了大半,”你瞄别人利息,别人要你的本金“和”今年不亏就是赚“这两句听得耳朵长老茧了。哎呦真是好有预见性)&br&二奶吃的是青春饭,大多二奶干完这十年就永远和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say goodbye了。&br&攒个百把万钱,花一笔治疗妇科病,有必要的做个补膜手术,然后回老家开饭店、时装店、美甲店、小酒吧,找个老实小子嫁了。&br&大多是这样。&br&&b&当然也有混得风生水起,踩着各个土豪跳板一路飞黄腾达的。&/b&(阅读障碍患者请好好注意这句话。求你)&br&这就是我说的行业精英。题主你是这种人精吗?&br&&b&你真觉得这些二奶界的精英比别的行业的精英懒蠢,只是打扮一下、躺着张开腿就把钱赚了吗?&/b&&br&&br&呐,二奶业的好处题主自己已经看见了,一些误解和弊端我也列在上面了。&br&和你想象的一样吗?&br&&br&题主自己选吧。&br&&br&&br&&br&&br&&br&ps:&br&法学小生 &a data-hash=&13df8cefc0bad& href=&///people/13df8cefc0ba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yh chen& data-tip=&p$b$13df8cefc0bad&&@yh chen&/a& 提醒了一点,原文如下。 &br&&u&我觉得还有一点,当二奶会把自己被爱的能力无限降低,遇见一个对的人,不容易,但遇到也要自己足够好。当了二奶,难再找到本来对的人了。&/u&&br&说得很好。&br&亲身经历,遇见一个对的人,是老天爷给得礼物,求不来努力不到的,真的很不容易。&br&当你从二奶行业抽身,无论有钱没钱,见惯了世间丑恶,还真有能力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恋爱么?&br&带着一身病和满心伤痕,让一个无辜的人为了你的过去,承受本不该承受的委屈,对他公平吗?&br&&br&&br&ps2:&br&看见几个长评,说我口气太酸,谁谁谁,哪哪哪,如何如何来钱快如何如何轻松随意。&br&几个这种小样本小概率事件,你不看基数不看均值,就拿来衡量整个行业,别来流氓地盘耍流氓好吗。&br&你如果有这些小二奶的微信,点进去看看,要真这么好赚她辛辛苦苦做什么代购卖什么传销旅游卖什么面膜卖什么沙琪玛卖什么减肥茶卖什么痛风药卖什么玛卡片。&br&这些东西多难卖来钱多慢啊。还会被人拉黑。&br&你不觉得她们的行为逻辑链在某个奇怪的地方呯的断掉了吗?&br&更拽的是有人居然说年收入两百万、啪啦梅拉是帝都魔都二奶外围标配。&br&你听说过有个叫微商的行业,日进七万吗?&br&你信吗?&br&人家好歹还晒支付宝流水,你见过这些二奶的房产证行车证吗?&br&现在多少老板接了豪车第一时间就抵出去换流水,会为了操个妞沉淀一百五十万的现金?&br&被特别吸引眼球的小概率事件蒙蔽,或者被某些流传已久的“反转故事”刻板印象蒙蔽,相信清华出来的只能卖馄钝,相信大老板都是辍学生,相信二奶标配百万豪车,相信微商流水好过实业家,都只能说明这个人,眼界太窄了。&br&需要吃药。&br&&img src=&/e95c7a361f7a4b65b746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br&ps3:&br&看见有个答案里,说妈妈桑承诺一年给你二十万。&br&姑娘,还好你没答应。&br&先不说上面说的事情。&br&就说这种支付方式、时间都不确定口头传递承诺,你怎么保障你的权益?&br&我担保这二十万绝对不可能直接一整笔先给你,肯定要押大头说周期结束了再付。&br&到一年结束了尾款绝对不会给你。&br&你能怎么样?&br&一个有三个加油站一个宾馆的老板,跟国企打交道做正当生意,白纸黑字受法律保护的合同里写的清清楚楚的东西,都能找各种理由给你拖吐血。&br&某个开悍马住大别墅后院就有果岭的老板,十万块的VI设计制作费,都能把设计师忽悠的拿他餐厅餐券抵掉五万,到最后只拿到两万现金三万餐券。&br&一个女儿开迈凯伦自己开宾利垄断某县某特产保健品供给链的老板,租了个铺子当会所,一年十万的租金每次都要拖三五个月。&br&我怎么知道的?&br&油库老板的项目我介绍的,VI设计师是我,铺子业主是我哥。&br&都tm是我亲历的。&br&这些人有便宜要占,没便宜拖着欠着赖着创造便宜也要占,便宜过门前,不占判三年。&br&你这么一个没阅历没经验没背景、非亲非故的小姑娘,不占你的便宜?&br&凭什么。&br&再说那几年,旅游业黄金期,一个茶艺师,好好干两年当上茶社讲师,辛苦一点,态度好一点,嘴巴甜一点,每个月卖十几饼好茶拿的提成也不比这个差太多啊。&br&真的姑娘,还好你没答应。&br&&br&&br&&br&========以下内容未满十八岁者请在父母指导下阅读=========================&br&说都说开了,就再聊聊二奶行业的衍生产品。没上面那个严谨,大家随便看看。&br&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外围。&br&外围相较于二奶,就像银行抵押贷款和民间小额信贷一样,比较短平快,容易抽身掉头,风险较小,但是期限短,不稳定,偶尔看天吃饭。&br&相较于直接咯咯哒,客户体验又比较好一些。&br&外围有陪饭的、陪酒的、陪睡的、一条龙的。价格也不一样。&br&最近我才发现外围的一个接客方式,微信群传播。&br&我在的几个微信群,老哥兄弟们经常会发一个微信名片,或者拉几个姑娘进来。后来跟周围的人一问,全是外围妈妈桑。&br&这个妈妈桑会在群里挨个传妹子的微信名片,点进去可以看朋友圈,有各种照片,就跟上淘宝点进商品主业一样。&br&有非正规的利益接待,叫妈妈桑带几个小妹子往饭桌上一坐,嘻嘻哈哈莺莺燕燕,连唱带跳的灌,一顿饭吃的热热闹闹,要接待的客户也被灌的开心,不一定陪睡,以后有啥都好说。&br&说到这,有些高级餐厅的包间还有KTV,知道为啥了么?&br&我浏览过几个小外围的主页,嗯,怎么说呢,都有一些相似处。&br&当然我说小外围有这些特点,不是说有这些特点就是小外围。&br&一是特别苦逼,发的文字都是感情受挫、或者老娘你消费不起、或者没人懂没人疼、或者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女人一定要靠自己,怎么酸怎么惨的鸡汤怎么发。&br&二是微信地区大多是国外,我刚刚去群里翻了一下,常见的有洛杉矶巴黎冰岛希腊埃及,特别点的有里约热内卢、黎巴嫩、蒂罗尔、阿曼、吉郎,而且百分之四十左右名字里有红唇、舞女、阳光、比基尼、粉丝带、带星星的粉爱心的表情图案。&br&三是脸上都有较为明显的人工痕迹。玻尿酸额头几针山根几针苹果机几针下巴几针,眼睛光割眼皮怎么够眼角也是一定要开的。特别是那一管门闩一样从眉心开始直接隆起竖在脸上的爆款鼻子,让人感觉她感冒流的不是鼻涕而是直接从脑壳里淌出脑浆。素颜或者淡妆时候更好认,因为她们割双眼皮和普通女生不一样,她们要那种容易上大妆的,比普通妹子割得要宽。&br&四是爱自拍,拍包、拍鞋、拍五星级酒店房间、拍旅途、拍方向盘、方向盘还经常换,但基本不发家里的照片。有一次偶尔看见一张对着家里穿衣镜的自拍,当时我差点流下了同情的泪水。这小屋子之穷、之烂、之脏、之乱,和这个姑娘的外表完全不符,差点当时就打电话叫个保洁帮她扫扫。我一个特别有正义感的小土豪兄弟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人家给你吃给你穿给你买包包还给你拍方向盘,给人家露个脸会死吗?结果他好像被拉黑了。。。&br&&br&所以,姑娘们,小伙儿们,别太把别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现给你们的世界当一回事。这只是他们想要给你看见的生活。
被评论轮的太惨,TL满满都是,于是关了。见谅。补充:有人提示说,我描述的是外围、脏密、三陪、小姐。而非传统意义的二奶。回头一看,好像也是。但在我看来,这几个工种都是随时可以无缝转换的,而且除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次数的差别,钱肉交易、周期不长、利…
昔日的捷克,一个水果摊贩为了卖水果,不得不在橱窗上贴出一幅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br&&br&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他想表达什么想法?他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件事那么热情?怎么让无产者联合起来?他怎么去实现这样的理想,实现了又该做些什么?&br&&br&毫无疑问,水果商对这些是全然不感兴趣的,只是拿到标语一贴了事。对他来说,这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没有法律规定卖水果要贴标语,也没有人逼他,但是如果他不贴,就会有麻烦。&br&&br&麻烦各式各样,可能你橱窗不干净,可能你水果不卫生,可能你反党反社会,但就不告诉你,是因为你没有贴标语。&br&&br&于是,大家变聪明了。每个水果商在卖水果前,都会贴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其实他们想说的只是“我,水果商某某,是懂得我该作什么,是守本分的。我是个靠得住的人,无可挑剔。我很听话,所以该过上平安日子。“&br&&br&&p&这样的小事,千千万万,就存在人们的生活中。仿佛是入梁山的投名状,你做了,才能过上有与”社会协调“的生活。&/p&&br&&p&以上部分摘录哈维尔《无权力者的权力》,一直认为哈维尔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是最有指导和鉴戒意义的。可惜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本书了。&/p&
昔日的捷克,一个水果摊贩为了卖水果,不得不在橱窗上贴出一幅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他想表达什么想法?他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件事那么热情?怎么让无产者联合起来?他怎么去实现这样的理想,实现了又该做些什么?毫…
&strong&先说结论,其实只要箭威力足够能穿透肌肉正常刺入体内,古代文明作战时箭一般都是很少上毒的.&/strong&&br&&br&首先介绍一下古代箭的要你命方式,金属箭在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制造一个创口,切割到重要血管立即就见马克思,刺穿肺部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也可能会导致内出血很快死亡,如果运气好一时半会没死,不处理的话带着大量细菌的金属箭头会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导致伤口情况会迅速恶化化脓感染细菌最后死去(当时是没有无菌概念的).&br&&br&如果要将箭头拔出,即是电视中常出现的拔箭场面,则若箭头在躯干,拔箭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拔箭时会对伤口造成二次创伤,令创口变得更大并且更为复杂,并且短时间内会加重内外出血的情况,简直就是生死悬于一线.所以过去军队内拔箭都由心理素质和经验特别过硬的老兵或者是自己非常信任的弟兄来负责,因为这个时候只要你手一抖,就是一条性命,或者箭头一拔出来血就飞出几丈高.虽然如此危险,但将箭头取出却是唯一活命的办法.&br&&br&好了,现在你把箭头取了出来,你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吗?啊?图样图森破!之前讲过拔箭会对伤口形成二次创伤,那种伤口属于半开放式伤口,古人虽然还不懂无菌概念,但还是知道灼烧伤口消毒这一道工序的.但是亲,不要以为古人所谓的“消毒”就真的跟现代人消毒一样啊亲.他们只是把伤口那块灼一下清蒸一...啊呸,就是随便拿块烧红的铁块什么的灼一下,看见不往外冒血就完事了亲.伤口的情况仍然很惨,灼烧可以止血并暂时消毒但是会另外新形成一个烧伤伤口(原谅古人吧,他们真的是尽力了).&br&&br&这时候再包扎一下,就到了听天由命的环节了,如果伤者比较强壮免疫力好,如果营养保证得当,如果伤者得到足够休息,如果伤口内出血减弱,如果伤口在严重恶化之前得到当时最好的治疗护理,那么这个被箭射中的倒霉蛋就康复了.&br&&br&&strong&如果你闲得把上面的都看完,你就知道一旦被箭射入躯干之后致死率是多么的高.注意只有躯干和头部中箭才会是最危险的.四肢由于都是肌肉组织中箭之后只要得到护理致死率是比较低的.这也是古代盔甲强调躯干防护的原因之一.&/strong&&br&&br&躯干和头部是最容易中箭的部位(抛物线)而且这两个地方箭只要射进去了就难以活命,所以上不上毒已经没所谓了. &br&&br&什么?你执意要带毒药?亲,别傻了,如果你带的是起效比较慢的毒药,实际作战时毒药进入人体之后可能还来不及威武人就已经被箭原本的威力杀死了.如果你要带特别剧毒的毒药,古时候可没有什么装在瓶子里氰化钾之类的好东西.要立即致命,一种是矿物毒药,但是这种东西运输和采集都很麻烦,用来作战还要磨成粉,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你要射箭的时候掏出一袋粉末,万一一阵风把毒粉吹出来这时候猛吸一口你就先归西了,然后你得把粉末加水冲兑然后把箭头放进去. 这时候有人说了,作战之前先兑好一大锅不就好了?你沙比啊!毒性依然会随着水分蒸发而飘散到整个部队中,而且射个箭你还要来来回回地跑,累不累?&br&&br&那么咱不玩矿物毒药了,用点别的,蛇毒不错,来做个应用题,一支2000人的弓箭手部队装备20000发带蛇毒的箭,求要干掉多少只毒蛇并且用多少人工,耗费多少个工时提取出来?&br&&br&&strong&当然古人也不会萌萌的没事就抹箭头保持整洁,首先是懒...咳.其实一些增加箭头致命性的小办法古人是有大量采用的.比如英国长弓手摆好阵之后就喜欢把箭插地上,方便取箭之余也能使得箭头更加“脏”更致命.蒙古人平时箭头就和马粪牛粪放在一起带着出去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吃饭时马粪牛粪生火,吃饱喝足拣出灰烬里的箭头,经过加热的箭头上面的铁锈会被去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且带上粪便的灰烬令箭头在射入人体后更致命.&/strong&&br&&br&所以古人军中弓箭部队不用毒药是经过权衡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你觉得以上的解释你还不够满意的话,我觉得亲您就别纠结了,去看看挖掘技术哪家强吧~~~!&br&&br&&br&-----------------------牛大便和马大便的分割线&br&&br&好吧有的朋友不太理解蒙古人将箭头和便便加热的部分. 牛便便和马便便燃烧之后并不会真的像烧香烧烟草那样子完全烧成风一吹就清爽飞扬的那种灰,会有一部分残留物(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也就是浴火重生后的......便便...这些箭头一般不会马上就接到箭支上使用,等到空闲的时候才会接到箭支上 . 加工过的箭头会集中放在用牛百叶...啊不对...牛胃做成的袋子里.而细菌则在沾着浴火重生富含营养并且美X可X的便便残渣灰烬的箭头上繁荣昌盛生儿育女.......&br&&br&而被丢到便便里的箭头一般是被使用过的,比如沾了血(血液会让铁很快生锈),或者有一段时间没用过生锈了的箭头.古时候箭绝对不是一次性用品,古人是非常珍惜箭支的,特别是蒙古人有着一整套循环使用和保养箭的办法.&br&&br&妈蛋...讲了一大轮便便...有点恶心却又想吃牛百叶...我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先说结论,其实只要箭威力足够能穿透肌肉正常刺入体内,古代文明作战时箭一般都是很少上毒的.首先介绍一下古代箭的要你命方式,金属箭在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制造一个创口,切割到重要血管立即就见马克思,刺穿肺部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也可能会导致内出血很快死…
关于网上的差评如潮,我只有两个字的感想:&b&奇怪&/b&。&br&&br&倒不是说姜文不可能拍烂片,任何导演都有可能拍烂片。我奇怪的是:&br&&b&一步之遥号称投资三亿,其中宣发可能近亿&/b&,因为当年让子弹飞投资一亿五,宣发就占五千万,超过30%。如此巨额的宣发,必然有很大一部分花在口碑维护上。 &br&首映日自然是宣发大展拳脚的时候,为什么网上全是差评?首映当晚我一直在翻一步之遥的网评,差评铺天盖地,而且到处是「差评大拼盘」,全是营销号和媒体号发的。好评极其罕见,偶尔有几个好评也含糊其辞,而且都是一些粉丝屈指可数的草根号发的。&br&更有趣的是,许多姜文的拥趸,比如此前狂赞一步之遥的微博话唠@鹦鹉史航,居然在首映结束后集体闭嘴了。以史航为例,一闭嘴就是一整天。在他们闭嘴期间,差评疯狂发酵。&br&&br&要知道,国内的影评人是最容易收买的。随便一个烂片上映,都能蹦出一堆带V的一通猛吹。&br&况且首映礼上的2828名观众都是片方找来的,其中总有一些跟一步之遥沾亲带故的吧?那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好评?&br&&br&好吧,就算片方脑残,找来的观众全是爱挑刺的,然后所有观众看完都觉得一步之遥是烂片,要堵他们的嘴,随便塞个红包就行了。&br&退一万步,就算所有观众都是刚正之士,不要红包,非骂一步之遥不可,片方也可以到微博上收买一拨有点影响力的账号,发一些夸赞的影评,营造出一种有赞有弹、各执一词的舆论场面。&br&为什么以上所有比拉屎还简单的宣发功课,一步之遥片方都没做?&br&难道那传说中的一亿宣发都被马珂扛回家糊墙了?&br&&br&我感觉,&b&一步之遥似乎在故意营造一种差评一边倒的局面。简单说,就是请人来黑自己。或者说,刻意纵容那些人来黑自己。&/b&&br&为什么要故意制造差评?难道马珂是纯种傻逼吗?&br&当然不是。&br&&br&马珂作为制片人,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步之遥算不上杰作,和让子弹飞有点差距,真实水准估计在75分左右。然而,观众爆棚的预期加上片方此前的宣传,硬生生把该片弄成100满分。马珂自然可以想到,等到公映观众看到全片,巨大的心理落差势必使他们极其不爽,原本可以打75分的片子直接打出25分。对一步之遥而言,那绝对是灾难的开始。&br&那怎么办?&b&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观众的期望值打下来。&/b&所以你们会看到上面那一幕。&br&&br&平心而论,马珂真是营销高手。&br&营销初期,高调宣传,网票预售直接飙上三亿,成本几乎已经收回一半。&br&然后临近公映,开始自黑,虽然会失掉一批观众,但好处是:&b&正式公映时差评已经触底,必会反弹。&/b&观众带着看烂片的预期进去一看,操,哪有网上那些二逼说的那么差?其实还凑合!&br&人同此心,口碑反而会上涨。马珂再把宣发用起来,找一批水军,适当刷刷分,效果肯定不错。&br&至此,最凶险的一关就算度过了。&br&&br&在营销业界,通常把此招称为「N」型曲线营销:&b&先高调,再自黑,再反弹,不但全程保持话题性,而且在最关键时刻一个急刹车,消除掉前期高调宣传带来的风险。&/b&&br&因为能提前观影的人非常少,就几千人,黑的力度和范围都是可控的,片方一手掌握,黑到适可而止。如果等到公映时让观众去黑,那当天就有上百万人,黑起来星火燎原,根本无法控制。&br&&br&不过,此招极少有人敢用,因为就像练葵花宝典一样,自黑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把自己阉成太监。&br&不得不说,马珂胆真大,在营销界他的导演功力显然不比姜文差啊!&br&&br&(备注:「N」型曲线营销纯属本人扯淡,如有雷同,我为自己点赞!)
关于网上的差评如潮,我只有两个字的感想:奇怪。倒不是说姜文不可能拍烂片,任何导演都有可能拍烂片。我奇怪的是:一步之遥号称投资三亿,其中宣发可能近亿,因为当年让子弹飞投资一亿五,宣发就占五千万,超过30%。如此巨额的宣发,必然有很大一部分花在…
超高能预警!负能量预警!我要开始喷了,以下内容会严重挫伤某些人脆弱的心灵和民族虚荣心,强烈建议直接反对+没有帮助尽快折叠。&br&&br&之前也有个挺热的问题为什么年轻人愿意背井离乡远离亲友去发达国家工作,我就想吐槽一番,后来看那个问题的几个高票答案和我的观点也相距不远,而且文笔优雅语言温和正能量满满心想就不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填堵了,我就忍了。结果这个问题最高票Xu Bin那个答案居然几千赞,我就实在是忍不住跳出来打脸了。&br&&br&要么说,看中国人讨论那啥,就跟看一群太监争论性生活伤身一样。贼滑稽纯逗逼。&br&&br&我就想问问给Xu Bin答案点赞的那些人,不论移民好不好,你们移的了吗?&br&&br&先看看投资移民们,英国200万镑,澳洲500万澳刀,新加坡250万新刀,欧洲小国给你地图你都指不出在哪儿的那些,起码也得50万欧起,最便宜的马来西亚也得60万马币,砸锅卖铁卖儿卖女卖肾卖身几个移的起?&br&&br&拿钱说事儿算我不厚道,说技术移民或者出国工作,一份五百强的job opening 拍你脸上,让你直接去面试,有几个敢说我能力够去了就能面上?随便打开各国的招聘网站,你能找到几分你能做的工作,job description你看得明白么?&br&&br&好,再说留学,雅思你考几分?有几个人敢说只要我申我就能拿到海外大学的offer?我都不用让你拿奖学金,入学考试能过的有几个?&br&&br&乖,柔柔脸,别在这儿逗乐了,还移民的短视,移民的要是短视你们就是瞎。Xu Bin那答案点赞的那群,我告诉你们为啥那答案那么高票,因为你们移!不!了!纯粹是一群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逗逼,终于逮着一个人帮你们分析为啥这葡萄是酸的,长篇大论这葡萄含糖量低。安慰了一群loser的自尊心,于是乎纷纷鼓掌,心说我不是不移民,我是不屑移民……&br&&br&其实移不了民不丢人,自己移不了还开始鄙视移的了的,觉得众人独醉我独醒,这就丢人了。&br&&br&赶紧从自己强国屁民梦里面醒过来,听我好好跟你说那些短视的人。前两年《建国大业》上映,有份演员表名单主题是一群外国人主演的中国建国,回去好好翻翻,看看那些名字,然后一个个年初重复一下上面那句话:XXX移民美利坚是他短视,XXX移民加拿大是他短视,XXX移民新西兰是他短视,看看念到底几个你坚持不下去了?翻开自己护照——如果你有——看看上面几个戳,如上说的这些移民了的,一年挣的比你一辈子都多,你能叫上名字的国家人家差不多都去过,人家比较了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比较了美国还是加拿大,比较了伦敦还是新加坡,然后人家做出决定了移民,结果你还觉得人家比你短视?哪儿来的自信阿?&br&&br&除了演艺圈,商界政界我就不用(敢)提了,我所接触的这些移民的人的圈子,基本都是身家千万以上的。中国最富有的1%的个人和家庭,掌控了这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一的财富,前10%的富人拥有全国超过50%的财富,现在全球买房和疯狂移民的,都是这批人。我就想问问给Xu Bin点赞的那几个,有谁敢说自己是这其中之一。你们所说的那些中国成长多高速,潜力大,机会多,抛出一堆宏观数据来,我想问问这和你有多大关系,你就一分母请别替分子骄傲行么?中国人均GDP也就6000多美元,刚到马来西亚的一半,你赶脚挺自豪吧,你算算排除最富的1%,人均到你头上是多少,排除最富有的10%,再人均到你头上就直接退回第三世界了吧。&br&&br&说什么中国迅速崛起,增长多块,机会多大,问题能解决,然后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眼光要放长远些。我就不明白了,难道你以为只有你家电视才播新闻联播?你说的这些玩儿李连杰巩俐李彦宏都看不到?国内移出来的那些千万富翁都看不到?就被你一个人高瞻远瞩的给预见了,然后做出了移民的人都短视的结论?&br&&br&中国究竟有多少高资产人群移民,或者准备移民,有许多调查,具体数据可能不大一样但基本上已经移民和准备移民的比例都是超过50%的,这些人才是中国最顶尖和最精英的一批,虽然移民的理由各不相同,无论是为了子女教育财产安全空气质量什么的都好,但是结论惊人的一致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中国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还是以后,再多的机会,再大的潜力,再好的成长,对于这些前1%的富豪来说,他们的机会和收益远大于普通人,你感觉中国崛起你能分杯羹,其实是人家吃肉的时候你才能喝上汤,吃肉的都移民了你喝汤的还信心满满,觉得人家短视自己才有远见,要脸么?&br&&br&每次有谣言暴出来哪个大佬移民了换国籍了网上讨论多热烈,其实不用惊讶,高资产的成功人士早都移了,自己没移家属也移了,肉体没移财产也移了,有些人没移,恰恰是因为名气太大了——比如马云,姚明这种。但话说回来,这些人自己没移民,你知道人家老婆拿的哪国护照?孩子哪国国籍?有没有外国绿卡?就算都没有,有没有海外帐户?多少资产在国外?人家今天没移,明天想移就能移,你呢?&br&&br&前段时间暴出来马云移民,网上炸锅了,结果马云出来辟谣,说自己一直做杭州佬,这才平复了一下脆弱的民族虚荣心,某些人这才安了神儿,今年双11接着疯狂。其实想想,要是马云移民了,你是不是觉得挺正常挺合理的?还是你会觉得哎呀妈呀马云他咋这么傻呀移民了就是马失前蹄啊错过了中国将来的大好机会啊马云你咋这么短视啊?马云,姚明这些人没移民,你觉得心安理得,这心里无非就是泰坦尼克号上三等舱的乘客看到头等舱的土豪还没上救生艇,然后催眠自己说你看他还没走这船沉不了。&br&&br&别说移民了,去首都北京都得拿暂住证的主儿,赶紧回去做中国梦吧。&br&&br&======补充:大家不用再关注我的专栏了=====&br&&img src=&/eb00eb8ec4f4340d3cee5e_b.jpg&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eb00eb8ec4f4340d3cee5e_r.jpg&&
超高能预警!负能量预警!我要开始喷了,以下内容会严重挫伤某些人脆弱的心灵和民族虚荣心,强烈建议直接反对+没有帮助尽快折叠。之前也有个挺热的问题为什么年轻人愿意背井离乡远离亲友去发达国家工作,我就想吐槽一番,后来看那个问题的几个高票答案和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07 人关注
100 个回答
108 人关注
105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学网刷分助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