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夏日无蚊神器已上线”上线,“天下无拐”还会远吗

“全民打拐”到“天下无拐”
如何弥补被拐之“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正在上映的电影《亲爱的》,向人们讲述了田文军、鲁晓娟在孩子被拐后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之后又与孩子“养母”李红琴争夺孩子的故事。找回孩子,全家团圆,可是孩子只认“养母”不认亲妈,故事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原标题:拿什么弥补被拐之&痛&?
正在上映的电影《亲爱的》,向人们讲述了田文军、鲁晓娟在孩子被拐后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之后又与孩子&养母&李红琴争夺孩子的故事。找回孩子,全家团圆,可是孩子只认&养母&不认亲妈,故事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影片以&打拐&为题材,既反映了拐卖儿童犯罪的危害,又折射出打击拐卖儿童犯罪面临的诸多困境。如何弥补被拐之&痛&?实现从&全民打拐&到&天下无拐&,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案件虽侦破,留下的&痛&尚未结束
儿子小涵(化名)被解救回家已经近一个月了,但王志雪发现,有时儿子还是偷偷地说恨她,埋怨她看管不严致使其被拐,且时常念叨&养父母&的好。
王志雪无奈地说,这可能就是债,我欠了将近10年,要慢慢还。
日,河北邢台的李登亮、王志雪夫妇1岁半的儿子小涵被拐,遂向警方报案。警方发现,四川省三台县的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且案发后下落不明。2011年5月,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打拐专项行动第一批督办案件。但缺乏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一直未能侦破。
今年以来,河北省公安机关开展积案攻坚,重新梳理未破拐卖积案。邢台警方先后奔赴陕西、山西等地,经半个多月的艰苦工作,6月9日,在陕西韩城一煤矿最终将逃亡近10年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之后,警方深挖细查,又辗转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将该案同犯吴某、郑某、饶某等抓获。9月25日,警方将被拐卖、正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上学的小涵解救,并送还其亲生父母。经DNA信息比对,小涵就是10年前李登亮、王志雪夫妇丢失的孩子。 
案件成功侦破,看似圆满画上了句号,但它带给李登亮一家人的&痛&远不止这些:近10年,李登亮夫妇强忍悲伤,苦苦追寻,记不清找过多少次;近10年,李登亮夫妇有了女儿和小儿子,小涵回来后,如何与他们相处成了新问题。
其实,这种&痛&在影片《亲爱的》主角田文军的原型彭高峰身上亦有体现。2008年他在深圳工作时儿子乐乐被拐。3年寻子期间,受过骗、想过自杀,后在亲戚劝说下生了小儿子文博。找回儿子乐乐后,却发现孩子和养母感情深厚,不想回家&&
&拐卖儿童犯罪,罄竹难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公安机关不会放弃任何一起拐卖案件的侦破。&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说。
买方市场猖獗,法律亟待完善
针对拐卖儿童犯罪跨区域、大范围流窜等特点,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主动出击,仅今年2月,公安部就指挥全国27个省区市警方同步开展特大网络贩婴案集中抓捕解救行动,摧毁4个特大网络贩婴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94名,解救被拐卖婴儿382名。
另外,自2009年4月全国开展打击拐卖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公安部还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打拐工作机制,建立侦办拐卖儿童犯罪&一长三包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比对机制,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可谓成效显著。
打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成绩,陈士渠只是&希望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更多家庭免受骨肉分离之苦&。
不过,他坦陈,受当下错误观念、部分法规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影响,打拐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被家庭遗弃、家庭贫困的婴儿,其生活因为被贩卖才能得以改善,公安机关不应过多打击贩婴行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在默许拐卖儿童犯罪的非法存在。
我国刑法规定,收买是犯罪,但是不阻挠解救,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没有伤害虐待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此,陈士渠表示,这并不利于打击日益猖獗的买方市场。他说,发生此类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需求、有买方市场存在,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对于拐卖案件的管辖,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行为的发生地和被告人居住地有权管辖。&实际上,人贩子往往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拐出、拐入、中转地都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加之经费不足、警力紧张,打拐工作困难重重。&陈士渠说。
此外,专家表示,犯罪行为证明标准过于烦琐、量刑偏低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客观上不利于对拐卖犯罪行为的打击。
防范打击并举,&买方入刑&能否变为现实
陈士渠介绍,反拐工作包括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落实综合治理。
他说,电影《亲爱的》是以新闻故事为原型,其中孩子被拐是父母疏于看管造成的。这提醒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重视防范,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孩子的防拐意识和能力;在拐入地,还要大力宣传&买孩子是违法犯罪&的思想,纠正部分人错误观念。
在救助方面,多地警方表示,要摸清农村地区非法收买及收养儿童的数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查找、解救并妥善安置其中的被拐儿童。
针对被拐儿童解救后的康复问题,幼教专家林怡表示,少年儿童跟父母的依恋关系不可分离、不可缺少。如果孩子被拐,依恋关系受挫,成功解救后或许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孩子不信任人,不能接受他爱的人也不能爱他人,较难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为此,林怡建议,家长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可向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寻求帮助,帮助孩子弥补被拐卖甚至与&养父母&分离的创伤,恢复孩子正常的与亲生父母的依恋关系。
专家表示,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呼吁、推动&买方入刑&。只有严厉打击买方市场,加大对买方的处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拐卖儿童犯罪。同时,应理顺拐卖案件的管辖权,简化犯罪行为的证明标准,打防并举,才可能实现&天下无拐&的目标。
据了解,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就收买被拐儿童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作出新规定。&天下无拐&能否慢慢变成现实,人们拭目以待。 (光明日报记者王昊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安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渭南查获食品添加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正文
全民“打拐神器”上线
人贩子成过街老鼠
【时间:日】【来源:南国早报】【作者:朱基钗】【编辑:谢琳琳】
  强力打拐。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今后,当你低头刷手机的时候,如果收到一条关于失踪儿童信息的弹窗,请注意:最近几个小时、距离你500公里范围内,有一名儿童被拐!  这时你扫视四周,如果碰巧看到或者之前遇到过弹窗中的儿童和犯罪嫌疑人,请立即报警;如果没见过,请随手转发,发动更多“附近的人”参与进来。如果你这样做了,就加入到“全民打拐”行列中了。  这就是近日上线的“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强大功能,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这款“神器”让“人贩子”成为过街老鼠,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严密的保护  1 打拐利器  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5月13日16时许,河北衡水火车站,两岁多的彝族女童吉吉的父母,由于旅途劳顿打了个盹,醒来时发现身边的女儿已不知去向。他们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警方根据办案经验,认为女孩被拐,第一时间立案侦查。  几个小时之后,“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了失踪女童的相关信息,并附上女童和现场监控视频拍摄的嫌疑人照片。15日零时,根据该平台收到的一条群众提供的线索,在河北、河南两省公安机关通力协作下,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在郑州被抓获,失踪女童安全获救。此时,距离案发时间不到两天。  这是通过“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试运行以来,通过该平台成功破获的第一起儿童拐卖案件。  移动互联时代,“反拐”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开发了“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于15日正式上线。该平台利用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高度到达率,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让“全民打拐”进一步成为可能。  据介绍,这款“打拐神器”除了在新浪微博开设的名为“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官方微博,还包括一个打拐民警专用的“钉钉”群,以及通过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基于地理定位的精准推送等。  2 群众基础  人人都可成为“监视器”  拐卖儿童犯罪令人深恶痛绝,公众高度关注。然而一段时期内,社会上也存在着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不但“消费”了爱心,而且容易引起社会恐慌。  现在,公众获取儿童失踪信息有了权威的官方渠道。“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自5月11日开通以来,关注粉丝已经超过17万,目前已经发布了8起失踪儿童的信息。  对于全国打拐民警来说,通过该平台的专用“钉钉”群,部、省、市、县四级共5000余名打拐民警获取儿童失踪信息后将第一时间甄别上报。失踪儿童、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照片,打拐民警的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会通过“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高德地图等移动应用对公众发布。  “以前公安机关如果需要发动群众搜集拐卖儿童案件的线索,一般都是印上大量纸质通告到处张贴。这个平台建立后,可以更加便捷、广泛地发动群众搜集拐卖儿童线索。”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陈士渠介绍,打拐民警登录平台系统,只要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以弹窗形式向更多公众瞬间推送失踪儿童信息。  在当前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相关软件用户群体巨大的背景下,这种方式无疑大大提高了失踪儿童信息的传播效率,使每一位公众都可能成为发现拐卖线索的“监视器”。  3 神奇之处  500公里内精准推送  打拐就是跟时间赛跑。犯罪分子将儿童拐走后,一般都会迅速将儿童进行转移,儿童失踪越久,就意味着寻找线索越加困难。“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在打拐中最大的杀手锏还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推送。  首先,县级(包括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只要明确孩子失踪的事实,在侦查过程中又没有发现其他线索,认为需要发动群众搜集线索的,只要在当地履行审批程序,打拐民警就可以第一时间,把失踪儿童的详细信息通过平台予以发布。  “该平台目前已经自动对接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新浪微博、高德地图则会基于LBS地理定位把失踪儿童的信息精准推送给周边用户。”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刘振飞介绍。  具体推送规则是: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的,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时间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随着平台的运行,未来还将有更多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客户端和移动应用接入这个平台,做到信息同步精准推送,覆盖更多的相关用户。  刘振飞向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升级,阿里巴巴的技术团队还将根据公安部刑侦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成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能力,运用“人脸识别”等手段,为“互联网+打拐”注入更多高科技力量。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希望。通过“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有效发动群众,协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拐卖案件,让犯罪分子在群众的眼睛下无处遁形。  4 全民参与  儿童失踪应立即报警  有了“打拐神器”,作为父母,作为公众,你该怎样参与到“全民打拐”中来呢?  “儿童失踪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作为父母,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误解。  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其中规定,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公安部从来没有儿童失踪24小时才能立案的说法。”陈士渠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失踪,应当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警方必须根据规定立即立案,开展侦办工作。  公安部此前已经明确,凡是发生的拐卖儿童案件,公安机关实行“一长三包制”,即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担任专案组长,并对案件侦办、查找解救被拐卖人员、安抚被害人家庭等三项工作全程负责到底。  作为公众,当你在手机弹窗中看到失踪儿童信息的推送时,该怎么办?  陈士渠介绍,首先可以根据手机推送的照片和体貌特征等信息,留意一下周边有没有失踪儿童和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如果发现孩子是独自一人,应当立即报警,并留在现场,直到民警到达。  如果孩子是与可疑人员在一起的,这个时候也要先立即报警。如果他们没有移动,可以在旁边悄悄守候,直到警方到达核查;如果可疑人员带着孩子在移动,建议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悄悄跟随,并随时向警方通报可疑人员所处位置,确保警方快速到达现场控制可疑人员、解救孩子。  通过互联网织就“天罗地网”,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战争”——在移动互联时代,有了专业打拐警力与民间反拐力量的结合,有了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撑,人人参与、群防群治,“天下无拐”的愿望还会远吗?  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孩子失踪后 你该怎么做  父母 从来没有儿童失踪24小时才能立案的说法,发现孩子失踪应第一时间报警  警方 必须根据规定立即立案,开展侦办工作  公众 如发现失踪儿童独自一人,应立即报警,并留在现场,直到民警到达  如发现孩子与可疑人员在一起,应立即报警,并悄悄守候或跟随,确保警方解救孩子
凡注有“广西新闻网·教育频道”或电头为“广西教育网”和“广西校园网”的稿件,均为广西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广西新闻网-教育频道”或“广西教育网”和“广西校园网”,并保留“广西新闻网·教育频道” “广西教育网”及“广西校园网”的电头。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联系人:黄新跃
联系方式:-8826
手机: 传真: QQ:
近日,有网友举报灵山县一家机构无办学许可证仍到各地招生。7月28日,该机构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全民打拐”到“天下无拐”
如何弥补被拐之“痛”
发帖人:一代天骄
原标题:拿什么弥补被拐之&痛&?
正在上映的电影,向人们讲述了田文军、鲁晓娟在孩子被拐后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之后又与孩子&养母&李红琴争夺孩子的故事。找回孩子,全家团圆,可是孩子只认&养母&不认亲妈,故事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影片以&打拐&为题材,既反映了拐卖儿童犯罪的危害,又折射出打击拐卖儿童犯罪面临的诸多困境。如何弥补被拐之&痛&?实现从&全民打拐&到&天下无拐&,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案件虽侦破,留下的&痛&尚未结束
儿子小涵(化名)被解救回家已经近一个月了,但王志雪发现,有时儿子还是偷偷地说恨她,埋怨她看管不严致使其被拐,且时常念叨&养父母&的好。
王志雪无奈地说,这可能就是债,我欠了将近10年,要慢慢还。
日,河北邢台的李登亮、王志雪夫妇1岁半的儿子小涵被拐,遂向警方报案。警方发现,四川省三台县的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且案发后下落不明。2011年5月,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打拐专项行动第一批督办案件。但缺乏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一直未能侦破。
今年以来,河北省公安机关开展积案攻坚,重新梳理未破拐卖积案。邢台警方先后奔赴陕西、山西等地,经半个多月的艰苦工作,6月9日,在陕西韩城一煤矿最终将逃亡近10年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之后,警方深挖细查,又辗转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将该案同犯吴某、郑某、饶某等抓获。9月25日,警方将被拐卖、正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上学的小涵解救,并送还其亲生父母。经DNA信息比对,小涵就是10年前李登亮、王志雪夫妇丢失的孩子。
案件成功侦破,看似圆满画上了句号,但它带给李登亮一家人的&痛&远不止这些:近10年,李登亮夫妇强忍悲伤,苦苦追寻,记不清找过多少次;近10年,李登亮夫妇有了女儿和小儿子,小涵回来后,如何与他们相处成了新问题。
其实,这种&痛&在影片主角田文军的原型彭高峰身上亦有体现。2008年他在深圳工作时儿子乐乐被拐。3年寻子期间,受过骗、想过自杀,后在亲戚劝说下生了小儿子文博。找回儿子乐乐后,却发现孩子和养母感情深厚,不想回家……
&拐卖儿童犯罪,罄竹难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公安机关不会放弃任何一起拐卖案件的侦破。&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说。
买方市场猖獗,法律亟待完善
针对拐卖儿童犯罪跨区域、大范围流窜等特点,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主动出击,仅今年2月,公安部就指挥全国27个省区市警方同步开展特大网络贩婴案集中抓捕解救行动,摧毁4个特大网络贩婴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94名,解救被拐卖婴儿382名。
另外,自2009年4月全国开展打击拐卖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公安部还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打拐工作机制,建立侦办拐卖儿童犯罪&一长三包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比对机制,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可谓成效显著。
打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面对成绩,陈士渠只是&希望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更多家庭免受骨肉分离之苦&。
不过,他坦陈,受当下错误观念、部分法规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影响,打拐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被家庭遗弃、家庭贫困的婴儿,其生活因为被贩卖才能得以改善,公安机关不应过多打击贩婴行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在默许拐卖儿童犯罪的非法存在。
我国刑法规定,收买是犯罪,但是不阻挠解救,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没有伤害虐待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此,陈士渠表示,这并不利于打击日益猖獗的买方市场。他说,发生此类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需求、有买方市场存在,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对于拐卖案件的管辖,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行为的发生地和被告人居住地有权管辖。&实际上,人贩子往往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拐出、拐入、中转地都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加之经费不足、警力紧张,打拐工作困难重重。&陈士渠说。
此外,专家表示,犯罪行为证明标准过于烦琐、量刑偏低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客观上不利于对拐卖犯罪行为的打击。
防范打击并举,&买方入刑&能否变为现实
陈士渠介绍,反拐工作包括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落实综合治理。
他说,电影是以新闻故事为原型,其中孩子被拐是父母疏于看管造成的。这提醒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重视防范,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孩子的防拐意识和能力;在拐入地,还要大力宣传&买孩子是违法犯罪&的思想,纠正部分人错误观念。
在救助方面,多地警方表示,要摸清农村地区非法收买及收养儿童的数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查找、解救并妥善安置其中的被拐儿童。
针对被拐儿童解救后的康复问题,幼教专家林怡表示,少年儿童跟父母的依恋关系不可分离、不可缺少。如果孩子被拐,依恋关系受挫,成功解救后或许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孩子不信任人,不能接受他爱的人也不能爱他人,较难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为此,林怡建议,家长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可向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寻求帮助,帮助孩子弥补被拐卖甚至与&养父母&分离的创伤,恢复孩子正常的与亲生父母的依恋关系。
专家表示,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呼吁、推动&买方入刑&。只有严厉打击买方市场,加大对买方的处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拐卖儿童犯罪。同时,应理顺拐卖案件的管辖权,简化犯罪行为的证明标准,打防并举,才可能实现&天下无拐&的目标。
据了解,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就收买被拐儿童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作出新规定。&天下无拐&能否慢慢变成现实,人们拭目以待。 (光明日报记者王昊魁)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公安部打拐负责人详解专项行动&全民打拐是为了“天下无拐”--时政--人民网
公安部打拐负责人详解专项行动&全民打拐是为了“天下无拐”
&&&&来源:&&&&&
  人物档案  陈士渠,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2011年度法治人物和正义人物。  对话背景  3月8日,公安部统一指挥14省区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抓捕、解救行动,抓获310名犯罪嫌疑人,解救77名被拐卖儿童。2009年以来,公安部多次组织开展全国打拐专项行动,摧毁了大量特大跨省拐卖儿童犯罪网络。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陈士渠。  中国青年报:2009年以来,公安部组织开展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战果。为何公安部如此重视打拐工作?  陈士渠:拐卖犯罪一旦发生,就会给被害人及其亲属带来深重灾难和无尽痛苦,严重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公安部对打拐工作高度重视,从2009年4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国打拐专项行动,贯彻“零容忍”政策,主动出击、高压严打,绝不让一名人贩子漏网,绝不放弃每一名被拐妇女儿童。目前,这个专项行动仍在进行中。  中国青年报:除了全国打拐专项行动,日常的打拐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陈士渠:针对当前拐卖犯罪的形势和特点,2009年以来,公安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打拐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案件发生后,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来担任专案组组长,承担破案、查找解救、安抚被害人亲属三项责任。案件不破,受害人没有找回,专案组不得撤销,“一长三包”的责任不能免除。  针对犯罪分子在拐卖之后迅速转移受害人的特点,公安部规定各级公安机关的指挥中心接到儿童失踪报警之后,要立即调集相关警力,迅速开展查找,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抓获犯罪嫌疑人,解救拐卖受害人。  为了解决儿童被拐多年后身源识别确认难的问题,2009年4月公安部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要求采集失踪被拐儿童家长和来历不明儿童血样检测入库,信息库能够自动比对。与之配套,公安部建立了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比对机制,要求各地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密切与人口计生、妇联组织等部门协作配合,及时摸排发现来历不明儿童并采血入库比对。  中国青年报:请再具体谈一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的情况。  陈士渠:截至目前,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已经比中2000余名多年前被拐儿童。这些儿童被拐时间长,采用传统的侦查破案手段难以找回,但通过摸排和DNA信息库比对可以准确、高效地找到,让他们和家人团聚。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将长期存在,公安机关采集血样是免费的。这个信息库的建立,点亮了被拐儿童回家的路,增强了被拐儿童家长的信心。  比如,1992年在四川资阳摆摊卖鸭子的陈剑云、林琴芳夫妇两名幼子同时被拐,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未获有价值的线索。陈剑云在2008年去世。2011年3月,来自福建、在长春打工的黄剑平(男,26岁)报警,称自己幼时和哥哥一起被拐。案情上报后,公安部指令吉林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专案组派员四下福建,抓获犯罪嫌疑人肖乌九、林国镇,但上线犯罪嫌疑人之一林凤英在2003年死亡,另一上线犯罪嫌疑人吴金阂蚬章舾九⑶考樽1993年被执行死刑,线索中断。专案组调整侦查工作方案,在苏闽沪川警方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助下,通过摸排和梳理,找到在江苏太仓的与黄剑平一同被拐的他的哥哥陈建阳,经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两兄弟与他们的母亲林琴芳的DNA信息比中。日,在吉林、四川公安机关主持下,被拐20年的亲兄弟在四川资阳与母亲林琴芳团聚。  中国青年报:你跟网民的互动非常频繁,微博粉丝数量超过200万。你如何看待民间打拐和警察专业打拐之间的关系?  陈士渠:我国有多达13亿的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妇女儿童被拐卖之后,到哪都有可能,而且孩子太小无法报警,妇女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没有能力报警,所以发现线索比较困难。  不过,妇女儿童不管被拐卖到哪里,买主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会知道。公安机关除了使用调查走访等传统手段主动发现拐卖犯罪线索之外,还需要广泛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拐卖犯罪。实践证明,公安机关通过微博和网民互动搜集拐卖犯罪线索,和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建立合作都是发动群众的有效手段。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警民联手、全民打拐是实现天下无拐的必由之路。  中国青年报:公安部在打拐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措施去应对这些困难?  陈士渠:拐卖犯罪的特点是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受害人被拐卖后都会被迅速转移,公安机关发现线索困难,需要投入的警力、经费多。为此,公安部调整打击对策,强化直接指挥,主动出击,各警种联手作战,强化区域警务合作,彻底摧毁了一大批拐卖犯罪团伙,狠狠打击了拐卖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例如,在最近这次特大拐卖儿童犯罪团伙案中,山东临沂公安机关查获两名被拐女婴后,公安部直接指挥14省区市公安机关秘密侦查,在摸清拐卖犯罪网络后,组织刑侦、治安、特警等警种开展同步集中抓捕、解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10名,解救被拐儿童77名,一举摧毁了这一特大拐卖儿童犯罪网络。  中国青年报:想要真正实现“天下无拐”,除了警方的努力,全社会包括每个家庭要做什么?  陈士渠:首先应该增强防拐意识。拐卖案件大多是可防性案件,只要有防范意识,犯罪分子很难得手。女青年找工作、上网聊天、谈恋爱时要有防范意识,避免受骗上当。家长要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教给孩子防拐常识,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另外,大家要积极检举、揭发拐卖犯罪,使拐卖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仝宗莉)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无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