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迅雷高清下载的故事要讲清四渡用的什么战术

关于四渡赤水的故事_百度知道
关于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伟大的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四渡赤水第一渡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25日,红3军团抵达土城。26日,红1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九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瑄部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1军团2师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青杠坡战斗遗址2月上旬,红军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寻机北渡长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四渡赤水第二渡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军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军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拼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  四渡赤水第三渡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四渡赤水第四渡3月10日1时,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一个“万急”电报建议中央红军改驻打鼓新场(时属黔西县,今金沙县城)的国民党追剿军王家烈纵队(黔军)。红军总司令、前敌司令部(3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提议成立的)司令员朱德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黔军比国民党中央军好打,打开打鼓新场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扎西会议决定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时称前敌总指挥)毛泽东在云南威信县境就构思好把滇军调到贵州腹地来,绕个大圈子把中央红军带出蒋介石大包围圈套小包围圈的绝境,北渡长江(金沙江)去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同时军委二局戴镜元截获敌方向遵义调动部队的电令,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正从四面八方向遵义、鸭溪、枫香、打鼓新场压来;同朱德产生分歧。  猴场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收回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权和指挥权,中央红军的每一个军事行动都须经中央政治局召集有20多人参加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职务后,几乎天天都要召集20多人参加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苟坝新房子(今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四合村民组)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中革军委局以上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会议从早上开到夜间,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其余参会首长都赞成林彪、聂荣臻 “万急”电报建议。毛泽东来了脾气,对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说道:“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大长征》·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1版195页)。在座的首长毫不客气地顶撞毛泽东:“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81页)。毛泽东离开会议,张闻天搞了个举手表决(电视剧《长征》中有这个场境),结果把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深夜,毛泽东独自一人打着马灯,去到周恩来住处,要周恩来晚一点下发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朱德。  3月11日一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经过争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终于说服参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革军委委员。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使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再一次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没有毛泽东当夜此行,历史的结局会改写成另外的样子”(石仲泉·《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页)。会后,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成立中央新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周恩来将毛泽东的提议转达给张闻天。  3月12日订阀斥合俪骨筹摊船揩,张闻天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提议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毛泽东1943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说:“在打鼓新场,洛甫每天要开二十余人的中央会议。洛甫提议要我为前敌总指挥……以后组成三人团(毛、周、王)领导”(《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页)。1959年初努力纠正已发现的“大跃进”的一些“左”的错误的时候,毛泽东在讲到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时说:“大多数人也可以搞错的,而一两个人可能是正确的。列宁那个时候有这种情况。我也有许多经验。比如,苟坝会议,我先有三票,后头只有一票,就是我自己。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周恩来讲,我说,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石仲泉·《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页)。  苟坝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突围转移(“长征”的提法是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彝民区后朱德提出的)中的中共中央,主要是领导红军打仗、求生存。毛泽东在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复执中国工农红军最高领导权、指挥权,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命运实现了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在帮助周恩来指挥军事时,就构思成熟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这个计划是从一渡赤水河、二渡赤水河两次被动转移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不放弃进攻驻仁怀坛厂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就是希望从长计议,实施把滇军调出来,进滇入川战略计划。  3月13日,毛泽东命令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指挥红十团、红十三团由枫香坝奔袭驻遵义县第十二上区西安镇(今泮水镇西安村)、泮水镇黔军犹禹九旅周相魁团、宋华轩团,佯攻黔西县打鼓新场,是毛泽东实施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之始,目的是把固守在仁怀坛厂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引出来聚歼。彭雪枫指挥红十团、红十三团一举将黔军周相魁团、宋华轩团驱逐到打鼓新场,驻进遵义县第十二中区岩孔场(今金沙县岩孔镇),开展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倾巢而出,向打鼓新场开进;前锋行进到三元洞,发现主力红军没有去进攻打鼓新场,急返鲁班场修筑碉堡、工事固守。  3月14日,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率领红十团、红十三团奉命由岩孔场赶往鲁班场参加会攻国民党军周元纵队,途经遵义县第十二上区(泮水区)洪关坝(今洪关苗族乡),遭溃驻小坝场(今洪关苗族乡小坝场村)的黔军伏击,牺牲30多名红军战士,当地农民将这30多位烈士掩埋在皂角树梁子山上。时已9岁的老农马光昌述说:他亲眼看见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头剥光了红军尸体上的衣帽,挑到马家沟河中冲洗。那个老头还送给他一顶帽子,帽子上有红布五角星,他戴着跑回家遭到老父亲一顿臭骂。如果皂角树梁子山上埋的是土匪或黔军士兵的尸体,我宁可相信那些土匪或黔军官兵没有父、母、兄、弟等亲人,也不敢相信他们的亲人那么狠心!  3月15月2时,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和军委干部团各部由现驻地向鲁班场运动,对国民党军周浑元纵队3个师形成扇形包围,拉开决战态势。目的是要把各方面的国民党军都吸引到黔北来,找个缝隙突出蒋介石设置的大包围圈套小包圈。双方激战至下午5时,毛泽东、朱德接报:距鲁班场西北60里,川军8个团向鲁班场开来;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鲁班场开进,前锋已到遵义县第十二下区枫香坝、花苗田。毛泽东、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县中枢镇(今仁怀市中心城区)、茅台镇转移。16日,朱德从坛厂经怀阳洞向中枢镇行进,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进川南。如果说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二渡赤水河是受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所迫的被动转移。那么,从茅台三渡赤水河就是带有战略性的主动转移。  3月16日17日,中央红军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渡河前,毛泽东吩咐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派工兵去二郎滩和太平渡查看二渡赤水河时架设的浮桥是否存在。虽然时任中革军委工兵营营长王耀南的回忆有待考证(因为当时为了摆脱国民党军追击,后卫部队过河后是要毁桥的),但是却佐证了三渡赤水河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迷惑蒋介石,调动国民党军。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蒋介石再次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  3月20日~22日,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3月23日经习水二郎、仁怀三合、大坝、高大坪。  3月24日经小箐沟到喜头的石火炉、李村沟及鱼塘。  3月25日进驻闷头台(今仁怀市喜头镇)竹林湾。  3月26日经土地坎、天子庙(今喜头镇共和村)、火石坪、当晚进住洞口坪(今遵义县芝麻镇竹元村)
洞口坪毛主席住居遗址3月27日经草皇坝到干溪、到干溪后,朱德命令红九军团,立即移狗(苟)坝西之马鬃岭(苟坝与纸房的界山)为暂时活动枢纽。从28日晨起分两部:一向长干山(今仁怀市长岗镇)、一向枫香坝(遵义县枫香镇)伪装主力活动。  3月28日,朱德再次命令红九军团在马鬃岭西北路上(枫香坝至长干山至坛厂路上)摆露天标语,路侧放烟火扮炊烟,散消息,伪装主力将在此地区诱敌向北出击消灭之的模样,掩护主力秘密迅速南转移。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中央纵队秘密、迅速地钻过鸭溪至白腊坎不足15华里国民党军封锁线缝隙,转移去黔西县沙土镇后山乡。  3月30日从后山的梯子岩、江口、大塘河3个渡口全部渡过乌江,进入息烽地域,跳出蒋介石精心设置的“绝境”。  3月31日,毛泽东去到红二师,在路旁摊开地图,在图上画了一道从贵州省向东南、向西、向西南,入云南,经昆明附近至元谋、金沙江畔的一长条大迂回的红杠杠,第一次公开他把“滇军调出来”的战略构想。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说:“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除留一支小部队牵制敌人之外,其余急行军通过枫香坝,南渡乌江,直逼贵阳,并且分兵一部东击瓮安、黄平。这时候,蒋介石亲自在贵阳督战,慌忙调云南军阀部队来‘保驾’……在部署这次行动时,毛主席就曾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四渡赤水河,是中央红军创建川黔边根据地、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运动战战役。都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后帮助周恩来、朱德指挥和在苟坝会议进入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核心后亲自指挥的,一渡、二渡赤水河的过程是毛泽东构思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的基础;苟坝会议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为毛泽东实施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萧华将军《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本人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广义上指一渡、二渡、三渡、四渡,狭义上特指三渡,四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订阀斥合俪骨筹摊船揩利。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 左 &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 2 、 6 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团 2 个纵队 8 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 2 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 3 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 14 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 2 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 4 个师位于湘川黔...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伟大的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四渡赤水第一渡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其他人把毛泽东的兵权夺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一场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回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重占桐梓、娄关山和遵义,并歼灭敌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 左 &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 2 、 6 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团 2 个纵队 8 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 2 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 3 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 14 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 2 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 4 个师位于湘川黔...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一场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回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重占桐梓、娄关山和遵义,并歼灭敌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
一 渡 赤 水
1935 年 1 月 29 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 ( 今元厚 ) 、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敌立即以 8 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 4 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 3 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2 月 2 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 3 日至 6 日,我军在继续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 2 月 7 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
四渡赤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由于遵义附近敌情严重,中央原本打算在遵义建立苏区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中央红军准备撤离遵义,此时,蒋介石正集中兵力向遵义合围而来。那么,中央红军将往哪个方向突围,中国革命的道路又将走向何方?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虽然没有实现在遵义建立苏区的目标,但是全军上下没有丝毫灰心,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从此红军作战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从遵义向北,先进入贵州北部,突破川军和黔军的阻击进入四川南部,从这里渡过长江再进入四川的腹部,最终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一个更大、更稳定的苏区。
要实现这一计划,第一步须从遵义向北占领黔北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点――赤水县城。几天之后,红一军团的一师和二师对赤水县形成了合围的态势,这时突然得到情报,赤水县正在组织当地农民往县城给即将到来的川军运送稻草。红军立即作出决定化装成当地农民加入到运送稻草的队伍中,准备混进赤水县,里应外合一举打开北进的出口。不料川军突然而至,迅速对运送队伍实施突击检查,满口的江西方言将红军的身份暴露,双方立刻开始交锋,虽然红一军团也组织了小的穿插队伍迂回到川军背后,但都被死死地压制下来,占领赤水县城的计划没有完成。
自遵义会议以来,中央红军官兵都在急切地盼望着能够打一场胜仗,攻打赤水县城的失败让中央红军北进四川的计划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川军绝对不会允许红军进入四川,所以此时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进入贵州境内开始阻击中央红军。面对凶悍的川军,这关键的第一战,士气高昂的红军能否取得胜利呢?
这时候中央纵队已经到了距离赤水县城四十里路的土城,各路军队都遭到了川军的阻击。1月28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向川军阻击阵地发动进攻,但川军作战顽强,在得到增援后反而发起了反击,一直将红军压到中央纵队所在的赤水河附近。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总司令朱德和刘伯承亲自上前线指挥,陈赓也率领红军干部团参加作战,这才把川军进攻的猛烈势头遏制住了。但是严重的军事态势还存在,于是中央政治局立刻在土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最后决定:第一,北进川南的计划暂缓执行,第二,为了保全红军,迅速结束战斗。于是,1月29日凌晨三时,朱德发布了中央红军从元厚、土城西渡赤水的命令,这就是史料上所称的“一渡赤水”。几个小时之后。红军各部队分几个渡口借由浮桥迅速渡过赤水。
订阅更新:你可以用邮箱订阅我们每天更新的精彩内容。
Tips:发送频率为每天1次,可随时退订。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评论&支持&排行榜
[评论:1] [评论:1] [评论:1] [评论:0] [评论:0]
[浏览:1315] [浏览:850] [浏览:795] [浏览:770] [浏览:628]
[] [] [] [] []
本站内容全部收集自公开网络和用户自行投稿,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 &#53&#56&#48&#56&#56&#48&#56&#54 删除或者屏蔽处理。
Copyright &
Powered by ECMS四渡赤水的故事,概括,越少越好。_百度知道
四渡赤水的故事,概括,越少越好。
!!!!!!!!!!!!!!!!!!!!!!!!!!!!!!!!!!!!!!!!!!!!!!!!!!!!!!!!!!!!!!!!!!!!!!!!!!最多100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提问者采纳
在毛泽东,调动并摆脱敌人,从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三渡,向南突破乌江天险,俘敌3600余人,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2个旅另10个团、四渡赤水,历时3个多月,大量歼敌四渡赤水战役、朱德等指挥下,回师遵义。二渡赤水,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周恩来、王稼祥
能再少一些吗?不能,我就选你为最佳答案。
提问者评价
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在毛泽东,调动并摆脱敌人,从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三渡,向南突破乌江天险,俘敌3600余人,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2个旅另10个团、四渡赤水,历时3个多月,大量歼敌四渡赤水战役、朱德等指挥下,回师遵义。二渡赤水,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周恩来、王稼祥
四渡赤水战役,从日到5月9日。其过程非常艰辛
四渡赤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渡赤水出奇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