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火烧赤壁与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的火烧赤壁有什么不同

  4、根本没有发生过的赤壁大战  三国故事可以说个个精彩,其中赤壁大战则是精彩中的精彩。  整个事件过程是:从曹操吞并荆州开始,随着曹军的节节胜利,战争形势将孙权从偏安一隅的江南,直接拉入到历史活剧的中央舞台中来。  整个事件的精彩之处在于:当曹操大兵压境,在军事压力和政治利诱的双重作用下,东吴集团内部围绕战与和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讨论,这其间道义与利益之争,原则与现实的矛盾贯穿其中。  并且,在联刘抗曹的大政策制定后,孙刘两家又为战役的具体形式煞费苦心,最后,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地火攻胜曹。  赤壁大战不仅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基础,而且赤壁大战也成为战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名扬天下,一直为后人所景仰。特别是《三国演义》通过“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诸葛亮借东风”、“庞统献连环计”等一系列故事,将赤壁大战的情节和人物演义得栩栩如生。  但我通过对三国历史的研读,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千百年来人们所传诵的赤壁大战其实并没有发生过。  让我们乘坐时间快车来重复一下公元208年前后的那一段历史吧。  首先,赤壁大战中各家将领零损失。正史和野史对于赤壁大战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当年赤壁大战空前惨烈。但我们翻开史书会发现一个天大的悖论,那么一场大的战争,曹操、孙权、刘备三家竟然在战争中都没有损失一员上将,这不是奇了怪了吗?  其次,赤壁之战后,孙权并未对周瑜、鲁肃等人进行封赏。一般战争结束,胜利的一方都会对将军和其他作战有功人员进行大肆封赏。孙权在吕蒙大破关羽后,封吕蒙为南郡太守,孱陵侯,并给吕蒙配备步骑鼓吹,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陆逊取得彝陵之战大捷后,孙权加拜陆为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封江陵侯。唯独赤壁大战后,孙权对谁都没进行封赏,将军原来干什么,战后还干什么,着实让人费解。  第三,东风的重要性值得怀疑。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浓墨重彩提到了当时的重要气候条件——东风,把东风当成了火烧赤壁的必要条件,唐代大诗人杜牧还曾经就东风的问题写了一首叫作《赤壁》的千古名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但事实上,火攻与东风没有半点关系。  这里主要涉及到一个与航运有关的问题。  众所周知,长江自西向东流淌,在身处江南的周瑜都督如果想抵近曹军,完全可以将部队布置在与曹军对峙的南岸上游,战船以左满舵的态势即可顺流直达江北。  如果周瑜将部队集结在曹操军营的正对岸,即使有再猛烈的东风也不可抵住长江的水流,将船只生生横着刮过对岸。  并且,即使没有东风,帆船也可以通过调整风帆与风向的角度,向西向北前行的。  差不多2000多年后的解放战争,在实践上也证明东风与渡江的非相关性。  人民解放军49年的渡江战役发生在4月下旬,正值东南季风影响华东、华中地区,当时,解放军从北向南渡江,完全是逆风态势。当时解放军的渡江船只大条也是帆船和手划船。按照三国史家的理解,渡江战役是万万不能在夏季发动,而需秋后西风起时,才可借助风势到达南岸。  至于没有东风是否会回烧自己的问题,则更是无稽之谈。  东风抵不住江流,自然也抵不住燃烧的战船。只要孙权和刘备的军营不是位于曹军对岸的下游。大火自然是不会回烧自己的。  第四,在火药没有用于军事上的后汉年代,将有人防护、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应该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第五,《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曾记载:“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是说曹操南征,在巴丘部队遇到疾病,把船烧了。特别是“烧船”两字,用的是主动句式,说明是曹操主动烧毁的船只。  第六,曹操并不承认遭到火攻。《江表传》记载,曹操赤壁之战后曾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告诉孙权,我是因为部队有病,非战斗减员严重,才自己主动撤退的,在撤退之前为避免将战船落入东吴手中,才自己主动烧毁的。  当时的双方当事人最清楚事实真相,一方对另一方扯谎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曹操不会因为被烧战船而去到烧船人那里通过颠倒黑白的言辞来找回颜面。  结合上述几点,我们可以认定,曹军因疾病撤退,自烧战船的说法最为可信。震惊古今的赤壁大战其实并没有真正发生过。  那么为什么众多史料都记载孙刘火烧赤壁的事情呢?  这是由于战争参与者的宣传工作决定的。  在战争中,战争的参与各方都会夸大自己的战绩,缩小自己的损失,来达到鼓舞自家气势和打击对手心理的目的。这是战争中的基本规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时,由于伊朗和伊拉克同为我们的友好国家,每天我国媒体都会同时播发双方的战报。在战报中,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辉煌战绩,而损失情况基本不提。  那么公元208年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  主要过程大致应该是这样的:曹操南下的主要目的是夺取荆州,由于刘表新亡,刘琮归降,曹军势如破竹地夺取了荆州。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不仅出乎世人的意料,也出乎曹操自己的预料。  既然自己已经饮马长江了,索性就吓唬一下孙权吧。  曹操在不具备渡江作战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准备的条件下,以大兵压境为手段,对孙权开始了政治诱降。但孙权继承了其父兄志当人杰的优秀基因,凭借长江天险,拒不降曹。相持中,曹军不幸瘟疫流行。曹操见孙权真的不降,也就没有了办法,便焚烧战船北撤。  孙权一见曹操兵败,便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舆论上打击、羞辱曹操,宣传说曹军被周瑜用火攻击败。孙权的舆论可谓一举多得,在打击曹操气焰的同时,鼓舞了部下士气,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向刘备一方的联军显示了东吴的强大军力和国力。  百姓在接受东吴宣传的同时,也的确看见赤壁一带着起了一把大火,曹操战船损失殆尽,接着便是曹军大踏步北撤,这些事实都与孙权的战争宣传严丝合缝,因此没有人会怀疑孙权战报的真实性,这些人当中自然也包括我们的史家。  曹操战船全部损失,大军撤回北方,荆州的防卫也由面防改为点防,因此让出了一部地盘。在退却和失地的事实面前,曹操有再一千张嘴解释也是徒劳的。只能在写给孙权的书信中说上两句,聊以自慰吧!  这大概就是对“成者为王,败者寇”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吧!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什么疾病让曹军骤然失去战斗力了呢?  首先疾病肯定是传染病,不然不会使部队大规模减员。其次,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可性不大,因为呼吸系统的疾病同样会传染到孙刘部队。从战争结局看,孙权和刘备迅速收复荆州部分地区,其战斗力并未受损,所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不大可能。那么最大的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即胃肠道疾病。  判断是胃肠道传染病的根据有这样几个:第一,胃肠道疾病具备大规模人群暴发的特点,在古代没有有效抗菌素的条件下,疫情很难控制;第二,江南由于气候条件,是胃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地,刘备彝陵之战后就是死于痢疾的;第三,北方河少,部队一般掘井取水,地下水相对卫生安全。北方军士到长江后,直接取地表水饮用,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第四,不排除东吴使用原始生化武器袭击的可能性。西汉时,霍去病远征漠北,大破匈奴,率军凯旋后不久即因病去世。当时匈奴与汉军作战时,采取了坚壁清野、污染水源的办法,据说霍去病的死与匈奴在水源处放置动物腐败尸体的,饮用不洁净的水有很大关系。西汉距东汉末年不过300年左右的光景,东吴有可能采取当年匈奴人的做法,用原始的生化武器造成曹军疫病蔓延的。
楼主发言:36次 发图:0张
  楼主的分析有一些道理,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找证据,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可靠的证据,那真是世界第八大发现
  楼主扯的有点玄乎了 希望不是你自己的臆想 关键是证据要充分
  @草街壹族 2楼   楼主扯的有点玄乎了 希望不是你自己的臆想 关键是证据要充分  -----------------------------  《魏书&〉的证据还不够吗?  三国志的成书过程中这样的:魏蜀吴三国各有史志(当然也有说蜀汉无史官一说,这种说法鬼才相信),陈寿根据三国的历史编篡汇总,融汇贯通。  这其中也有贯通不了的东西,陈寿只好各自记录,究竟孰对孰错,需要我们自己分析论证。  列宁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也能成为真理。《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后世人影响太深了,大家接受我以史实为依据,以逻辑推理为支撑的结论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时间的。
  不过也有人说,曹操的士兵新来乍到,对当地的血吸虫病缺乏抵抗力,丧失了战斗力,而孙刘联军适应了环境,染病但不丧失战斗力,所以曹操才“烧船自退”。
  @无数英雄竞折腰 4楼   不过也有人说,曹操的士兵新来乍到,对当地的血吸虫病缺乏抵抗力,丧失了战斗力,而孙刘联军适应了环境,染病但不丧失战斗力,所以曹操才“烧船自退”。  -----------------------------  疾病的说法应该是最为可信的,不管是胃肠道还是血吸虫,但血吸虫病爆发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三十从军
  恭喜楼主,你真的读懂了三国所以谁也不怕,只怕连自己的良心也不怕了。
  东风是为能涨火势 ,不是为渡江。
  赤壁之战应该是发生过,只是没有演义里面渲染的那么大而已,《史书》里面都提到过,如果说一点没有发生,掩人耳目,没有那么容易!
  @lippmannaz 7楼   恭喜楼主,你真的读懂了三国所以谁也不怕,只怕连自己的良心也不怕了。  -----------------------------  读懂了三国你就可以看透世间的丑恶,我把它写出来就是为了给善良的人们看的,邪恶的人是不需要看的,因为他们生下来就懂。这就是我的良心所在,希望你能理解的初衷。  ——————————————————  跟贴必复,以示感谢!
  @lippmannaz 7楼   恭喜楼主,你真的读懂了三国所以谁也不怕,只怕连自己的良心也不怕了。  -----------------------------  中国人最在的问题就是人云亦云,特别喜欢接受传统定型的东西,所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停滞。  对于一些人来说,读书固然重要,更重的是一个应该怎样读的问题,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lippmannaz 7楼   恭喜楼主,你真的读懂了三国所以谁也不怕,只怕连自己的良心也不怕了。  -----------------------------  不要觉得观点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一棍子打死!
  学习了。
  @花花公子321 9楼   赤壁之战应该是发生过,只是没有演义里面渲染的那么大而已,《史书》里面都提到过,如果说一点没有发生,掩人耳目,没有那么容易!  -----------------------------  在我看来,可能一点都没有发生。说的最热闹的《吴书》,《魏书》持否定态度。  掩人耳目其实是挺容易的,即使有人知道了又能怎样?你有话语权吗?  即然没有话语权,记载不到史书上,留给我们的只是些被删改的东西了。  ————————————  跟贴必复,以示感谢!
  @emperro1982 14楼   学习了。  -----------------------------  跟帖必复,感谢参与!
  @想个名字容易吗 8楼   东风是为能涨火势 ,不是为渡江。  -----------------------------  当时,刮没刮东风都两说!
  同意你的观点,罗贯中很多战争场面描写都来自朱元璋的明军,赤壁实际上写的是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水战
  有道理。靠谱  
  @工人小乙 18楼   同意你的观点,罗贯中很多战争场面描写都来自朱元璋的明军,赤壁实际上写的是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水战  -----------------------------  感谢支持,欢迎阅读和斧正本人的其他系列文章!
  火攻战,战将战死几率低正常。包围战死得多。强攻,阵地战也死的多。因为面对敌人,有得一博的情况下,勇敢的领导身死前线是很容易的。只要不是傻的领导。不会在大火前不撤的。烧死无意义!冲来的是大火不是敌人。没得拼一把翻盘。  火烧基本上是毁坏船只装备,烧死前线逃不走的士兵。最重要是烧散军阵。打乱敌人部署。古代如果打乱军阵,指挥一乱,往往溃军无法重新聚拢(最著名的是符坚而非曹操)。作为战将第一考虑是救火还有撤退聚拢败军。领导大都在后方收聚败军。前线战死机率就更低。  东风  那风不是推船的。过长江靠人划都行。风是用来加强火势的。要烧的可是号称80万人马的运兵船阵!而且不能是西北风。要不就倒烧了。这里佩服下李安。他拍的赤壁证明曹操不是笨蛋。魏军的船阵可以分船。而且一直是西北风。要火攻最应该的是曹操!李安在电影里都提到了。所以曹操败在不熟悉天时。  而无风只能烧掉前线第一排。连环船还能有时间解开铁锁驶走着火的船!几十万人可以边救火边杀敌。所以时机很紧要。要火大到救无可救,敌人才会乱。而且要迅速发展成滔天火势。没有强劲的东风没法达成这火攻的突然性!  ------------后世陈友谅和朱元璋的鄱阳湖水战也一样。朱元璋火攻等大风等了一天多  
  @chenflie1 21楼   火攻战,战将战死几率低正常。包围战死得多。强攻,阵地战也死的多。因为面对敌人,有得一博的情况下,勇敢的领导身死前线是很容易的。只要不是傻的领导。不会在大火前不撤的。烧死无意义!冲来的是大火不是敌人。没得拼一把翻盘。  火烧基本上是毁坏船只装备,烧死前线逃不走的士兵。最重要是烧散军阵。打乱敌人部署。古代如果打乱军阵,指挥一乱,往往溃军无法重新聚拢(最著名的是符坚而非曹操)。作为战将第......  -----------------------------  如果东吴真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为什么战后孙权不论功请赏呢?
  如果东吴真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为什么战后孙权不论功请赏呢?  ====================  以周瑜的地位,还需要赏么?他的威信当时都不比孙权差了,只不过是没有反心,或是不具备反的身体条件了,周鲁的地位根本不用受赏!请问大胜之后,孙权有赏自己的必要么?
  不过其它基本靠谱,赤壁之战应是用了点小火,曹军病,然后退的可能性最大。与火的关系不大。
  @我就要飞2008 23楼   以周瑜的地位,还需要赏么?他的威信当时都不比孙权差了,只不过是没有反心,或是不具备反的身体条件了,周鲁的地位根本不用受赏!请问大胜之后,孙权有赏自己的必要么?  -----------------------------  领导为了调动部下积极性是必须封赏的,除非他想把大家逼反了。  周瑜当时不过是个大都督,可以加官,进爵。加官可以封大司马、领太傅,进爵可以慢慢来,公、勋、伯、子、男可以一级一级地晋。还可以加九锡,赐依仗,还可以赏钱,给周鲁的孩子安排工作,等等  别嫌我庸俗,这就是历史,就是人生。  所以我把我书的题目定为《读懂三国我怕谁?》  读懂了我的书,任何权术家和阴谋家都会望而生畏的!
  @我就要飞-27 08:55:58  如果东吴真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为什么战后孙权不论功请赏呢?   ====================   以周瑜的地位,还需要赏么?他的威信当时都不比孙权差了,只不过是没有反心,或是不具备反的身体条件了,周鲁  -----------------------------我也这样认为。周瑜这是立了不赏之功。要赏就要裂土封侯了。而那时候刘备正在借荆州。如果大力行赏。分封有功之臣,那作为盟友的一份如何分配?不过最后刘备集团还是政治逼成了而已  
  @chenflie1 26楼   我也这样认为。周瑜这是立了不赏之功。要赏就要裂土封侯了。而那时候刘备正在借荆州。如果大力行赏。分封有功之臣,那作为盟友的一份如何分配?不过最后刘备集团还是政治逼成了而已  -----------------------------  1、如果周瑜真立了大功,更需要封赏,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也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的;  2、周瑜不过是个大都督而已,封赏的空间还很大很大;  3、对于盟友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能收容刘备当时已经不错了。孙权决不会顾虑刘备而不晋升自己的人。  4、兄弟你可能既没有当过领导,也没有见过真正有水平的领导。
  楼主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论据还不是很充分。可以再补充一些吗?  
  @张道璋 28楼   楼主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论据还不是很充分。可以再补充一些吗?  -----------------------------  只有这些了。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多少考证,更主要的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就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历史的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观,而不是以小说是瞻,更不能人云亦云。
  @我就要飞2008 24楼   不过其它基本靠谱,赤壁之战应是用了点小火,曹军病,然后退的可能性最大。与火的关系不大。  -----------------------------  在我看来,连小火都没有!
  众所周知,长江自西向东流淌,在身处江南的周瑜都督如果想抵近曹军,完全可以将部队布置在与曹军对峙的南岸上游,战船以左满舵的态势即可顺流直达江北。  如果周瑜将部队集结在曹操军营的正对岸,即使有再猛烈的东风也不可抵住长江的水流,将船只生生横着刮过对岸。  并且,即使没有东风,帆船也可以通过调整风帆与风向的角度,向西向北前行的。  差不多2000多年后的解放战争,在实践上也证明东风与渡江的非相关性。  ========  你不考虑考虑人民群众知识积累的程度? 呵呵呵 .
  @三十从军   那曹操怎么就没把湖南收入帐下呢? 可否一解?
  @迈尔上校2012 32楼   @三十从军  那曹操怎么就没把湖南收入帐下呢? 可否一解?  -----------------------------  疫病流行!
  @三十从军 33楼   疫病流行!  -----------------------------  那曹操在湖北可留军队?
  @迈尔上校2012 34楼   那曹操在湖北可留军队?  -----------------------------  曹仁驻襄阳、樊城,由全防改点防。
  @迈尔上校2012 34楼   那曹操在湖北可留军队?  -----------------------------  微生物改变历史进程。赤壁之战是这样,明朝灭亡也是如此,1643年鼠疫大流行,被满州人捡了个便宜。
  楼主:三十从军 时间: 09:52:10   @我就要飞2008 23楼   以周瑜的地位,还需要赏么?他的威信当时都不比孙权差了,只不过是没有反心,或是不具备反的身体条件了,周鲁的地位根本不用受赏!请问大胜之后,孙权有赏自己的必要么?  -----------------------------  领导为了调动部下积极性是必须封赏的,除非他想把大家逼反了。  周瑜当时不过是个大都督,可以加官,进爵。加官可以封大司马、领太傅,进爵可以慢慢来,公、勋、伯、子、男可以一级一级地晋。还可以加九锡,赐依仗,还可以赏钱,给周鲁的孩子安排工作,等等  ---------------  历史上赤壁之战肯定没有演义那么精彩,曹操受疫病影响退兵也是三国志里主要观点  (但我不同意某个名人说赤壁就是曹操带了5000人,损失的就是5000人,如果损失这么小,以曹操的性格会善罢甘休?会听凭孙刘争夺荆州不闻不问?)  但楼主周瑜加封大司马 加九锡,这个就太离谱了吧  孙权本人那个时候不过是讨虏将军领吴侯爵,赤壁以后才拿了个正牌车骑将军名号,他有什么资格封“大司马”“太傅”......更不用说九锡这玩意,彼时曹操这个“逆贼”都还没有呢
  @虎躯狂震 37楼   历史上赤壁之战肯定没有演义那么精彩,曹操受疫病影响退兵也是三国志里主要观点  (但我不同意某个名人说赤壁就是曹操带了5000人,损失的就是5000人,如果损失这么小,以曹操的性格会善罢甘休?会听凭孙刘争夺荆州不闻不问?)  但楼主周瑜加封大司马 加九锡,这个就太离谱了吧  孙权本人那个时候不过是讨虏将军领吴侯爵,赤壁以后才拿了个正牌车骑将军名号,他有什么资格封“大司马”“太傅”.........  -----------------------------  只是举个例子而也已,什么官职并不重要,可以封赏的名目是很多的。
  @三十从军   楼主的六条理由都可以进行讨论,如果仅以这几条理由就否定赤壁之战的存在性是难以服众的。  第一,楼主说“赤壁大战中各家将领零损失”。首先从战争本身来说,将领的损失是很难的,这在任何战争中都一样,将领是战争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目标,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灭的。另外前面也已经有人提到了,这场战争本身实际上是一次击溃战,而不是一场歼灭战,所以将领的零损失很正常。其实在很多战史当中,就即便是歼灭战,主将趁混乱逃脱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真正战争中损失大的除了士兵之外,实际上是中下级军官。  第二,楼主说“赤壁之战后,孙权并未对周瑜、鲁肃等人进行封赏。”。这一点37楼已经说了,当时孙权还是汉臣,其官爵体系也还是汉制,所以孙权本身不过是讨虏将军领吴侯爵,是没有资格封比其官爵更高的职位的。他能封的只能是自己定义的杂牌名号,是不能如正式的官爵体系的。另外,当时的周瑜已经是东吴的都督,拥有对江东军队的指挥权,在江东已经是孙权一人以下,他人之上的地位了。所以,孙权已经没有办法给他再封赏了。而吕蒙、陆逊那时,孙权已经是吴王的爵位,对他们封侯以示奖励是很正常的了。当然楼主还说了“什么官职并不重要,可以封赏的名目是很多的”。我也同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楼主就不要以孙权没有对周瑜等人进行封赏来做为否定赤壁之战存在性的一个理由。因为名目是很多的,可能并没有记载下来(尤其在一个以官爵为建功立业标准的古代)。  第三,楼主说“东风的重要性值得怀疑”。之前已经有帖子说了,东风的作用是更加利于烧船的,所谓风助火势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不是为了航行用的。  第四,楼主说“在火药没有用于军事上的后汉年代,将有人防护、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应该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非常赞同楼主这个观点,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要有东风的重要性。  第五,楼主说“《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的记载说明是曹操主动烧毁的船只”。郭嘉在此时已死,用其中的记载来说明赤壁之战的存在性,本身就站不住脚。另外,楼主似乎还只是引了半句话,后面半句是曹操“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难道仅仅是曹操遇到了瘟疫主动烧船撤退,就需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是这样,那不知道是看低了曹操还是看低了郭嘉。还有,楼主对这句子的语法进行了分析,说烧船是主动句式,所以说明是曹操主动烧毁的船只。那么请楼主再读一读,“於巴丘遇疾疫,烧船”也可以理解为遇到了瘟疫和战船烧毁两件事情,这里并没有说明是谁烧的。出现这样的事情,只能怪我国的古文是不分句读的。而且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方式,这里我认为应该是用顿号或者不用标点的。  第六,楼主说“曹操并不承认遭到火攻”。还用了《江表传》中说的战后曹操给孙权写的信来说明,这就更站不住脚了。且先不论此信的有无。如果有,那也只是一封外交书信,正如楼主自己后面说的,是用了宣传的,难道在这种书信当中还要承认自己战败了吗?如果这种外交辞令都可以作为证据,那么请问楼主,战前曹操还给孙权去信,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也是江表传中记载)”,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曹操是带了八十万人去打孙刘的了?  另外还有些问题请楼主想想,既然这场战争都没有打起来,曹操是因为瘟疫而退兵的,那么为什么要烧自己的战船。在战场是武器装备与战士的生命都是同等重要的东西。我实在是不明白,仅仅因为军中有了瘟疫,曹操就会自己把自己的战船烧了,然后退兵的道理。既然仅仅是因为瘟疫失去了战斗力,那么完全可以带着战船撤退啊(千万不要给我说是为了轻装撤退,而把武器装备放弃了)。战场上有毁坏自己武器装备的时候吗,有,那是什么时候,战败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为了不让敌人获得这些武器,而自己又无法保住这些武器的时候才会这么做。一战结束时候,德国人自沉战舰的例子就是如此。仗都没有打,就自己把自己的武器毁了,这种道理楼主可以好好的思考一下。  另外,楼主还说到了宣传。我需要说明的是,多数宣传并不是无中生有。宣传可以夸大(甚至无耻的夸大,以至于远远脱离事实),但是通常都是有一些事实依据的。比如内战时期的国民党的宣传,你可能觉得它实在是可笑,但是也是有依据的,哪怕很小(比如淮海时期,国民党宣传的徐东大捷,也正是因为邱李两兵团向碾庄推进了那么十几里)。没有任何事实的宣传,那实际上是流言,这种东西难道会持续很久并记入正史吗?  楼主真的喜欢从史料当中找依据,为什么对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等文字中的记载做一下说明,非得用一个郭嘉传,江表传中的只言片语呢(而且这两者我也做了说明)。
  所以,赤壁之战的真实性是不容否认的(读懂三国很好,但最好不要乱说,要有理有据)。瘟疫曹军也肯定遇到了,所以降低了曹军的战斗力(而不是让曹军失去了战斗力)。再加上东风、不习水战、火攻等因素,以至于曹军失利,然后退兵。自己烧船有没有,很可能有,那正是因为战败,一方面为了不让武器落入敌手,另外还是通过自己烧船阻挡敌人的追击。  赤壁之战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研究的,比如具体的过程,战争的真实规模,孙刘出力多少等等。但是此次战争的存在性是不容置疑的(和你怕不怕谁都没有关系)。
  进来支持一下.
  @hemiaoj991 39楼   @三十从军  “於巴丘遇疾疫,烧船”也可以理解为遇到了瘟疫和战船烧毁两件事情,这里并没有说明是谁烧的。出现这样的事情,只能怪我国的古文是不分句读的。而且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方式,这里我认为应该是用顿号或者不用标点的。  -----------------------------  依你的意思加上“——”更好,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还是回去好好学学古文再来吧!
  @三十从军 42楼   依你的意思加上“——”更好,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还是回去好好学学古文再来吧!  -----------------------------  楼主列了6条理由,本人不才,逐一进行了一些质疑。不想楼主却仅仅抓住一点,就让人好好学习古文再来,未免有些可笑。本人在此处也只是告诉你这句话的另外一种理解而已,并未否认楼主的解释。何况这里重点还不在此,而在于说明《郭嘉传》中的记载并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因为他不是这次事件的当事人,更何况这句话后面还有半句。  如果楼主严谨,那么完全可以就本人的6点反驳逐一做出正面的解释。只是揪着一个并不算重点的内容,就让人走,恐怕缺乏一点儿基本的学术精神。楼主说要叫人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但当对楼主有质疑的时候,就摆出一副不屑的姿态,此种态度如何能在这里让大家接受你的历史观。  历史研究讲究有新观点,楼主自己也说不能人云亦云,不过新观点的出来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推论。而不是信口雌黄,为了不同而不同,哗众取宠。  PS:没有谁是以《三国演义》来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的。看历史都知道如何区分史书和小说的。这一点不需要楼主来质疑。
  @hemiaoj991 43楼   如果楼主严谨,那么完全可以就本人的6点反驳逐一做出正面的解释。只是揪着一个并不算重点的内容,就让人走,恐怕缺乏一点儿基本的学术精神。楼主说要叫人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但当对楼主有质疑的时候,就摆出一副不屑的姿态,此种态度如何能在这里让大家接受你的历史观。  -----------------------------  兄弟,我真的没有那么多闲功夫!
  @hemiaoj991 39楼   @三十从军  但是此次战争的存在性是不容置疑的(和你怕不怕谁都没有关系)。-----------------------------  书的题目和你没什么关系,大家就是不读三国也不会怕你的。
  @三十从军 45楼   书的题目和你没什么关系,大家就是不读三国也不会怕你的。  -----------------------------  题目确实和我没有什么关系,那样说确实也有些讥讽之意,确实有些过了。确实不好意思。
  @三十从军 44楼   兄弟,我真的没有那么多闲功夫!  -----------------------------  呵呵,回帖很快,解释无空。对此,那我只能说,那好吧,就这样吧。
  @hemiaoj991 43楼   历史研究讲究有新观点,楼主自己也说不能人云亦云,不过新观点的出来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推论。而不是信口雌黄,为了不同而不同,哗众取宠。  -----------------------------  伏尔泰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活的权利。  这差不多是现代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准则,兄弟显然做不到,但我们不能怪你,只能说明我们建设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lz有想法是好的,只是用一些书呆子的言论出来有些不妥。火攻那段,居然和渡江战役做比较,昏迷,武器都不一样咯。古代火攻,首先是点火,然后是乘乱攻击,如果不攻击,对方很容易就把火扑灭了。不会放几个火箭几个火船就灭了对方几万人。而这乘乱攻击的时候,风向就最重要了的。现在火势上方的,总会具有很大优势。这和渡江啊什么啊完全不搭尬。而渡江战役,已经是枪械远程攻击了,不是古代的肉搏。  
  lz有想法是好的,只是用一些书呆子的言论出来有些不妥。火攻那段,居然和渡江战役做比较,昏迷,武器都不一样咯。古代火攻,首先是点火,然后是乘乱攻击,如果不攻击,对方很容易就把火扑灭了。不会放几个火箭几个火船就灭了对方几万人。而这乘乱攻击的时候,风向就最重要了的。现在火势上方的,总会具有很大优势。这和渡江啊什么啊完全不搭尬。而渡江战役,已经是枪械远程攻击了,不是古代的肉搏。  
  @ceshi66 50楼   lz有想法是好的,只是用一些书呆子的言论出来有些不妥。火攻那段,居然和渡江战役做比较,昏迷,武器都不一样咯。古代火攻,首先是点火,然后是乘乱攻击,如果不攻击,对方很容易就把火扑灭了。不会放几个火箭几个火船就灭了对方几万人。而这乘乱攻击的时候,风向就最重要了的。现在火势上方的,总会具有很大优势。这和渡江啊什么啊完全不搭尬。而渡江战役,已经是枪械远程攻击了,不是古代的肉搏。  -----------------------------  兄弟夸奖了!谢谢!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终于有人说我是书呆了,我感到很荣幸!因为你真的把我当成一个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了!  在我看来,风的作用只是渡江。  发几支火箭,放几支火船的确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既然是这样,曹军和孙刘联军陆战总是可以了吧。众所周知,抢滩登陆战是伤亡最大的。如果不是曹军主动后撤,联军背水一战赢得了曹操吗?
  @hemiaoj991 47楼   呵呵,回帖很快,解释无空。对此,那我只能说,那好吧,就这样吧。  -----------------------------  今天有些闲功夫了,可以回答一下hemiaoj991的几个问题了。  “第一,将领的损失是很难的,这在任何战争中都一样,将领是战争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目标,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灭的。”  仅这点我就很是不赞同。1、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不一样,古代的战争有群殴的,也有“斗将”的,具体什么是斗将,我不多说,知道兄弟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回去先到网上恶补一下。2、赤壁大战被称为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颜良、文丑、淳于琼战死;夷陵之战,吴班,冯习,沙摩柯,黄忠,马良等等全部战死,赤壁之战三部将领都能独善其身,岂不怪哉?  查看原文  “第二,孙权本身不过是讨虏将军领吴侯爵,是没有资格封比其官爵更高的职位的。”  这点我更不赞同,既然孙权那么规矩,就不该拒绝汉中央政府的命令,抗拒统一。  “第三,东风的作用是更加利于烧船的,所谓风助火势就是这个道理。”“第四,楼主说“在火药没有用于军事上的后汉年代,将有人防护、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应该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非常赞同楼主这个观点,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要有东风的重要性。”  有风就可以把有人防护、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看来放火是件太简单的事了!  “第五,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已经说了让兄弟回去补古文。  第六,“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也是江表传中记载)”,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曹操是带了八十万人去打孙刘的了?  曹操的确带了八十万大军打孙刘了。  “第七,既然这场战争都没有打起来,曹操是因为瘟疫而退兵的,那么为什么要烧自己的战船。”  北方士兵不服水土,自然要撤军了,这点倒是hemiaoj991 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的。  “第八,我需要说明的是,多数宣传并不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事情同样可以进行宣传,只是你的历史读得太少了。  “楼主真的喜欢从史料当中找依据,为什么对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等文字中的记载做一下说明”  因为你不了解三国志的成书过程。  “赤壁之战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研究的,比如具体的过程,战争的真实规模,孙刘出力多少等等。”  你喜欢研究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就自己研究去吧?还可以顺便研究一下每个人的军衔,每个士兵的名字,做些无聊的事,至少落个充实吧!
  @hemiaoj991 46楼   题目确实和我没有什么关系,那样说确实也有些讥讽之意,确实有些过了。确实不好意思。  -----------------------------  今天有些闲功夫了,可以回答一下hemiaoj991的几个问题了。  “第一,将领的损失是很难的,这在任何战争中都一样,将领是战争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目标,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灭的。”  仅这点我就很是不赞同。1、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不一样,古代的战争有群殴的,也有“斗将”的,具体什么是斗将,我不多说,知道兄弟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回去先到网上恶补一下。2、赤壁大战被称为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颜良、文丑、淳于琼战死;夷陵之战,吴班,冯习,沙摩柯,黄忠,马良等等全部战死,赤壁之战三部将领都能独善其身,岂不怪哉?  查看原文  “第二,孙权本身不过是讨虏将军领吴侯爵,是没有资格封比其官爵更高的职位的。”  这点我更不赞同,既然孙权那么规矩,就不该拒绝汉中央政府的命令,抗拒统一。  “第三,东风的作用是更加利于烧船的,所谓风助火势就是这个道理。”“第四,楼主说“在火药没有用于军事上的后汉年代,将有人防护、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应该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非常赞同楼主这个观点,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要有东风的重要性。”  有风就可以把有人防护、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看来放火是件太简单的事了!  “第五,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已经说了让兄弟回去补古文。  第六,“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也是江表传中记载)”,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曹操是带了八十万人去打孙刘的了?  曹操的确带了八十万大军打孙刘了。  “第七,既然这场战争都没有打起来,曹操是因为瘟疫而退兵的,那么为什么要烧自己的战船。”  北方士兵不服水土,自然要撤军了,这点倒是hemiaoj991 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的。  “第八,我需要说明的是,多数宣传并不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事情同样可以进行宣传,只是你的历史读得太少了。  “楼主真的喜欢从史料当中找依据,为什么对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等文字中的记载做一下说明”  因为你不了解三国志的成书过程。  “赤壁之战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研究的,比如具体的过程,战争的真实规模,孙刘出力多少等等。”  你喜欢研究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就自己研究去吧?还可以顺便研究一下每个人的军衔,每个士兵的名字,做些无聊的事,至少落个充实吧!
  @三十从军 53楼   今天有些闲功夫了,可以回答一下hemiaoj991的几个问题了。  “第一,将领的损失是很难的,这在任何战争中都一样,将领是战争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目标,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灭的。”  仅这点我就很是不赞同。1、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不一样,古代的战争有群殴的,也有“斗将”的,具体什么是斗将,我不多说,知道兄弟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回去先到网上恶补一下。2、赤壁大战被称为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颜良、文......  -----------------------------  首先,需要和楼主明确的是,这里讨论的观点在于赤壁之战是否存在,楼主的观点是不存在,而我的观点是存在。  第一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将领是否有伤亡不能作为认定一场战争是否存在的依据。原因就在于战争形式的多样性。楼主自己也说了,有群殴的也有斗将的。而且我也告诉楼主如果是围歼战,那么将领的伤亡概率更大;而如果是击溃战则要晓得多。所以一场赤壁大战之后,没有主要将领的伤亡是很正常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黄忠不是在夷陵之战中阵亡的,那是演义中说的,相信楼主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已吧)。  第二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如果要封赏官爵,那么必须是依据一套正式的官爵体系的。而在汉朝的时候,那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的。如果要封,那么就要按照这个体系来。所以当孙权自己只是一个侯爵的时候,怎么能够封周瑜等人也为侯呢?正如一个公司中,我是总经理,我难道还能再任命一个总经理吗?(所以合理的做法就是给他一个名号(周瑜就是都督,而这不在正常的官爵体系中的),然后赋予他行事之权力就行了。)而后吕蒙陆逊封侯之时,孙权自己已经是吴王了,那时候封侯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这是礼制,既然楼主历史知识丰富也应该知道遵不遵礼和奉不奉中央的号令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而且,如果要封,在名义上那也要是向中央请示的,比如刘备孙权互相上表任命对方为州牧(当时只是形式)。如果按照楼主的想法,既然打了仗就要封赏,那么难不成叫孙权上表说周瑜刚刚打败了中央,有大功,请中央封他为侯。难道楼主不觉得这很滑稽吗?  所以在这里我说孙权即便有封赏,最多也就是在土地,钱财等方面给予。而这些在以官爵为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古代很可能就不会记录下来了(更何况,以周瑜与孙氏家族的关系,以及他的人品、志向,岂是区区金钱能够衡量的。孙权不封赏也都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没有封赏不能作为赤壁之战是否存在的依据。  第三、第四点,这一点主要就是否定楼主说的“但事实上,火攻与东风没有半点关系”的观点。可能楼主比较年轻,没有见过以木材、煤球为燃料的灶台,也可能更没有见过铁匠铺里面的风箱。在这里需要告诉楼主的就是,如果想让炉子烧得更旺一些,那就需要加大风力(具体的物理原理我就不解释了)。那么在战争中,如果采用火攻,这个时候风向就特别重要了(楼主都知道火攻的不易,但是说这么重要的一个用火的基本原理与火攻无关,实在是不知为何)。正因为如此,史书中才特别强调了这个东风的重要性,也是孙刘能够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实这一点,才确实是让我觉得最可笑的。也许楼主历史知识丰富,但是明显还缺乏一些基本的军事、地理和物理知识。前面有些兄弟说了,可能楼主自己还不知道。那我给你指出一些来。  “众所周知,长江自西向东流淌”整体上看是这样。但是具体到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楼主可以去看看地图,赤壁之战发生的那段长江的流向大致是南向北偏东的。所以需要东风(或东南风)来烧船了。  “在身处江南的周瑜都督如果想抵近曹军,完全可以将部队布置在与曹军对峙的南岸上游”曹操顺江而下,孙刘逆江而上,请问如何将部队布置在曹军对峙的上游,难道靠飞?  “按照三国史家的理解,渡江战役是万万不能在夏季发动”史家说的都是东风和火攻的关系,从来没有扯到航行的便利上面。楼主也知道和航运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就没有必要说了。  “。只要孙权和刘备的军营不是位于曹军对岸的下游。大火自然是不会回烧自己的”。楼主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在下坡的时候,拿个火把朝前跑,看看火苗是烧自己还是烧你前面的人。  第五点,我也说过了。古文很多时候是有很多理解的,这里不是重点。我想提出的只是《郭嘉传》中的一句非常孤立的话是不能作为赤壁之战没有发生的依据的。更何况,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从那句话中可以充分的看出正是由于赤壁的惨败,才造成了曹操对郭嘉无限的怀念。如果只是因为天时不济,曹操何以发出如此的感叹呢?  第六点,不知道楼主是正说还是反说。如果正说,那楼主也可以找出史料来证明曹操是带了80万人的,现在基本认为,曹操当时只有20多万人。如果是反说,那么岂不是正好说明了楼主也不认可这种外交书信的真实性,那楼主所引述的那条书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同样就不具备可信度了。  第七点,我给楼主提问,正式因为我无法得出答案才向楼主请教,结果楼主反而让我思考,岂不好笑?如果楼主不清楚问题,我可以再说简单些:不服水土,自然可以撤军,这点没有问题。问题是为什么要烧船?难道撤退不需要战船了?还是战船是累赘,不需要了?或者是战船曹操多的是,烧个百千艘都没有问题?  第八点,请记住我说的是多数宣传并不是无中生有,而不是说所有的宣传。也许楼主历史读得多,但也不会说,所有的宣传都是无中生有的吧。  在这里我只是想告诉楼主,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仅仅靠凭空宣传是不会成为一个长久的。  “因为你不了解三国志的成书过程”楼主既然历史知识丰富,想必也知道史书的局限性。这因为这种局限,所以我们历史的爱好者也好,研究者也好才有了发挥的空间。而这一切的基本原则就是相关史料的记载+合理的分析、推理和判断。在这里,我只是指出楼主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的不正确性。不想去和你讨论三国志的成书过程(虽然我能感觉到楼主对三国志的不屑)。  “你喜欢研究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就自己研究去吧”有的时候不知道楼主是如何得出一些结论的了。如果不清楚,那我再告诉你一次,那就是赤壁之战可讨论的地方很多,但是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赤壁之战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楼主在这里“证明”出的不存在的。至于楼主认为的那些无聊的事,我也认为是的,而且也没有兴趣研究。但是请楼主回到赤壁之战的存在性上来,不要动不动就扯远了。
  @hemiaoj991 54楼   -----------------------------  “第一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将领是否有伤亡不能作为认定一场战争是否存在的依据”  与赤壁大战同期的各类战役包括战斗,主将都各有伤亡,为什么唯独赤壁大战中各方能独善其身呢?  “第二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如果要封赏官爵,那么必须是依据一套正式的官爵体系的。而后吕蒙陆逊封侯之时,孙权自己已经是吴王了,那时候封侯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兄弟要是当上领导,我敢肯定不会提拔干部,理由就是没职数!  “如果按照楼主的想法,既然打了仗就要封赏,那么难不成叫孙权上表说周瑜刚刚打败了中央,有大功,请中央封他为侯。难道楼主不觉得这很滑稽吗?”  按照你的说法,刘备打完曹丞相,也是不能封官的。  “所以在这里我说孙权即便有封赏,最多也就是在土地,钱财等方面给予。而这些在以官爵为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古代很可能就不会记录下来了。”  为什么对吕蒙和陆逊的赏钱能记录下来?  “更何况,以周瑜与孙氏家族的关系,以及他的人品、志向,岂是区区金钱能够衡量的。孙权不封赏也都是有很大可能的”  通过几次的接触,我知道兄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功名利禄对你来说是很庸俗的事,可惜别人不那么想。  “可能楼主比较年轻,没有见过以木材、煤球为燃料的灶台,也可能更没有见过铁匠铺里面的风箱。在这里需要告诉楼主的就是,如果想让炉子烧得更旺一些,那就需要加大风力”  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罗贯中描写的是鄱阳湖水战的事。  你不但观点幼稚,还在这里倚老卖老,我肯定比你年纪大。  “众所周知,长江自西向东流淌”整体上看是这样。但是具体到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楼主可以去看看地图,赤壁之战发生的那段长江的流向大致是南向北偏东的。  顶多是西南向东北,偏不过四十五度。所以谈不上由南向北,回家找找指南针再来。  “在身处江南的周瑜都督如果想抵近曹军,完全可以将部队布置在与曹军对峙的南岸上游”曹操顺江而下,孙刘逆江而上,请问如何将部队布置在曹军对峙的上游,难道靠飞?  可以逆流而上。  “只要孙权和刘备的军营不是位于曹军对岸的下游。大火自然是不会回烧自己的”。楼主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在下坡的时候,拿个火把朝前跑,看看火苗是烧自己还是烧你前面的人。  没有火药,火早灭了。  “第五点,我也说过了。古文很多时候是有很多理解的,这里不是重点。”  对古文和理解恰恰是重点。历史研究靠的就是文物和典籍,先回去扫扫盲吧!  “第六点,不知道楼主是正说还是反说。如果正说,那楼主也可以找出史料来证明曹操是带了80万人的,现在基本认为,曹操当时只有20多万人。”  当然是正说。  “第七点,我给楼主提问,正式因为我无法得出答案才向楼主请教,结果楼主反而让我思考,岂不好笑?”  是你先让我思考的,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请教的态度。  “第八点,请记住我说的是多数宣传并不是无中生有,而不是说所有的宣传。也许楼主历史读得多,但也不会说,所有的宣传都是无中生有的吧。”  等你年纪再大些就明白了,不用我现在多讲。  “但是请楼主回到赤壁之战的存在性上来,不要动不动就扯远了”  是你先把问题扯远的。
  @三十从军 55楼   “第一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将领是否有伤亡不能作为认定一场战争是否存在的依据”  与赤壁大战同期的各类战役包括战斗,主将都各有伤亡,为什么唯独赤壁大战中各方能独善其身呢?  “第二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如果要封赏官爵,那么必须是依据一套正式的官爵体系的。而后吕蒙陆逊封侯之时,孙权自己已经是吴王了,那时候封侯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兄弟要是当上领导,我敢肯定不会提拔干部,理由就是没职数......  -----------------------------  问题太多,讨论起来难免抓不住重点。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既然楼主这么说,那我就一个一个问题的请教。  首先就请楼主解释一下:  “北方士兵不服水土,自然要撤军”,这一点说得通,不服水土,瘟疫肆虐,战斗力大减,是撤军的理由。可我的问题是:曹操为什么要烧了自己的战船再撤退呢?既然没有发生过战争,那完全可以怎么来再怎么撤回去啊。  这一点请楼主解释一下,既然楼主阅读过很多历史资料,那么可以列举三四以做说明,或者做出一些合情合理的分析与推论也可以。  我相信既然是真理,那就肯定是能使人真心信服的。
  @hemiaoj991 56楼   问题太多,讨论起来难免抓不住重点。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既然楼主这么说,那我就一个一个问题的请教。  -----------------------------  总算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了,欢迎!  曹操不打算占据江边了,仓皇北撤,所以烧了战船。战船不是曹操的,而是当年刘表造的江船,总不能把长江的大船运到洛阳、临漳吧?运不过去的!
  待我穿越回去一看  
  回复第3楼(作者:@三十从军 于
20:58)  @草街壹族 2楼   楼主扯的有点玄乎了 希望不是你自己的臆想 关键是证据要充分  ----……既然其他国的史书不可信,为何魏国的就可信了?  ==========  
  @敏姐夫 59楼   回复第3楼(作者:
20:58)  @草街壹族
2楼  楼主扯的有点玄乎了 希望不是你自己的臆想 关键是证据要充分  ----……既然其他国的史书不可信,为何魏国的就可信了?  ==========  -----------------------------  是的。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朝鲜从来都说所谓“伟大的爱国战争”都是在金家领导下自己打胜的。
  我比较倾向于楼主说的,三国演义可能更多的是把朱元璋的鄱阳湖水战放进去写了,而且据说罗贯中是同情陈友凉的,陈友凉就是东吴,所以把曹操写的比较惨。  但是,我也有疑惑的是,曹操如果赤壁没有大的损失,为什么后来都没有打东吴了,只是在灭马超张鲁后就没什么建树了?
  @chenhong90 61楼   我比较倾向于楼主说的,三国演义可能更多的是把朱元璋的鄱阳湖水战放进去写了,而且据说罗贯中是同情陈友凉的,陈友凉就是东吴,所以把曹操写的比较惨。  但是,我也有疑惑的是,曹操如果赤壁没有大的损失,为什么后来都没有打东吴了,只是在灭马超张鲁后就没什么建树了?  -----------------------------  感谢!  曹操的确并没有多大损失。  后来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染指东吴,主要原因是兵种配置问题,过不了长江,即使过了长江,运力不足,会使滩头阵地无法支撑。eg.诺曼底,金门战役,抢滩登陆战和一般的战争是不大一样的。  看我的目录,60多篇吧,有一个题目叫“真的祸起一字长蛇吗?”(尚未发贴)里的观点会说的。就是因为兵力的配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魏国的骑兵打不下江南,进不了西蜀;吴国的水军不能攻击魏国,大船也进不了川江,蜀国步兵不法和魏国铁骑抗衡,也不能和吴国的蓝水水军硬碰。
  @hemiaoj991 39楼   @三十从军  楼主的六条理由都可以进行讨论,如果仅以这几条理由就否定赤壁之战的存在性是难以服众的。  第一,楼主说“赤壁大战中各家将领零损失”。首先从战争本身来说,将领的损失是很难的,这在任何战争中都一样,将领是战争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目标,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灭的。另外前面也已经有人提到了,这场战争本身实际上是一次击溃战,而不是一场歼灭战,所以将领的零损失很正常。其实在很多战......  -----------------------------  一开始我觉得LZ提的论题还是很新颖的,不论是否翔实。但是后来我觉得HEMIAOJ仁兄的知识更为扎实,而且从几个回合的论战看下来,阁下的素质也高一筹。LZ虽然能提一个观点,且先不论对错,初衷是好的。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认真和人讨论,发现别人比自己高见的时候就沉不住气,这不论对LZ自己的文章境界还是做人境界都是负面的。我希望LZ能够端正态度,仔细的思考。同时佩服HEMIAOJ兄,希望你会经常用这个号可以让我FOLLOW你,因为我不知道仁兄的大号- -
  既然是魏书所说,那么为何不能解释为魏国史官在替自己遮掩保全面子呢?还有上面说赤壁之战是明朝人影射陈友谅一战的,那么明以前文人一再提到赤壁又是怎么回事呢?像苏轼就写过赤壁赋,可见赤壁一战的传闻是早已有之
  @铲君山 63楼   一开始我觉得LZ提的论题还是很新颖的,不论是否翔实。但是后来我觉得HEMIAOJ仁兄的知识更为扎实,而且从几个回合的论战看下来,阁下的素质也高一筹。LZ虽然能提一个观点,且先不论对错,初衷是好的。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认真和人讨论,发现别人比自己高见的时候就沉不住气,这不论对LZ自己的文章境界还是做人境界都是负面的。我希望LZ能够端正态度,仔细的思考。同时佩服HEMIAOJ兄,希望你会经常用这个号可以让......  -----------------------------  我还是引用伏尔泰的那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至于我文章和做人的境界你可以随便评论,那只是你的观点而已。一个人做人、做事是无法保证让所有人满意的,这句话和你共勉吧!
  @三十从军 57楼   总算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了,欢迎!  曹操不打算占据江边了,仓皇北撤,所以烧了战船。战船不是曹操的,而是当年刘表造的江船,总不能把长江的大船运到洛阳、临漳吧?运不过去的!  -----------------------------  我一直是讨论问题的态度,现在只是不想纠缠在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事情上面闲扯。  就楼主的这个回答,还有几个问题可以继续讨论  一、“曹操不打算占据江边了”。不知道楼主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如果有依据,那楼主可以拿出史料来印证你的结论,如果没有那就只能说这是楼主的臆测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曹操为什么不在赤壁退兵的同时,从江陵、夷陵等地同时撤出,这些城池可也在江边啊。如果撤出了,那孙刘的追兵应该是轻而易举便可占据这些城池。可是据史书记载,孙刘两家可是几乎打了整整一年才把曹仁从江陵等地赶走的。以得胜之兵攻战败之师尚且如此,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认为“曹操不打算占据江边”。  二、楼主说曹操是“仓皇北撤”。曹操是何等人物,身经百战,善于用兵。《贾诩传》中记载了一个贾诩先劝张绣莫追曹操,绣不听,追击大败而还,然后贾诩又劝张绣再追而大获全胜的故事。贾诩当时就说“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可见曹操并非纸上谈兵的庸才,当他进兵到赤壁,即使是瘟疫横行,无法再战,被迫撤军,那么也必然做周密部署,甚至自己亲自断后,来保证全军安全撤退,岂会仓皇北撤。  如果是“仓皇北撤”,对于曹操这种级别的统帅来说,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打了一个大败仗,除了逃命,什么都顾不上了。曹操仓皇逃跑过没有?有。什么时候?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潼关遇马超。但这些前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打了败仗。这个时候才是仓皇撤退。既然楼主说赤壁之战根本就没有发生,那么请问想以曹操的水平,何以要“仓皇北撤”呢?  第三,还是烧船的问题。前面我已经把楼主说的两个理由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就看楼主还能说出一些什么道理来。在这里我还是得从军事上提醒楼主一下,战船是军事装备,楼主有见到连仗都没有打就要毁掉自己装备的例子吗?  赤壁打不了了,那可以退啊,刚才说了江陵等地还在曹操手中,完全可以退到江陵(请楼主注意,我从来没有说过要运到洛阳、临漳。地理我学过,要退最合理的地方就是江陵),之后的江陵攻防战也是能用的上的。  如果说不退,那还不如跟孙刘打一仗,反正是玩完(哦,这个的前提就是楼主说的“战船不是曹操的”,所以崽卖爷田不心疼),那还不如鱼死网破,打沉一艘孙刘战船就保本,打沉两艘就赚了,这样做岂不比自己烧了更好。  如果就这样自己一把火烧了,按照楼主说赤壁之战是宣传出来的结论,那还不如直接说孙刘联盟一成,大军一出,曹操闻风丧胆,自己烧船,仓皇逃走了,根本就不用说还打了一仗嘛。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家最高明的策略。这样的宣传才最有效果啊,还宣传打了一仗干啥啊。重点应该放在曹操如何吓破了胆,自己烧船上面,岂不更妙。  刚还看了上面几楼楼主的回答,楼主自己说曹魏“后来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染指东吴,主要原因是兵种配置问题,过不了长江,即使过了长江,运力不足,会使滩头阵地无法支撑。”天哪?既然如此,那我就更不明白为什么曹操现在要烧船了?难道不能好好的、尽量把船保留下来,以便于未来进攻东吴呢?
  @铲君山 63楼   一开始我觉得LZ提的论题还是很新颖的,不论是否翔实。但是后来我觉得HEMIAOJ仁兄的知识更为扎实,而且从几个回合的论战看下来,阁下的素质也高一筹。LZ虽然能提一个观点,且先不论对错,初衷是好的。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认真和人讨论,发现别人比自己高见的时候就沉不住气,这不论对LZ自己的文章境界还是做人境界都是负面的。我希望LZ能够端正态度,仔细的思考。同时佩服HEMIAOJ兄,希望你会经常用这个号可以让我FOL......  -----------------------------  真心谢谢你评价。我也只是一个历史的爱好者而已,今后大家有问题可以一起讨论,我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你指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hemiaoj991 67楼   真心谢谢你评价。我也只是一个历史的爱好者而已,今后大家有问题可以一起讨论,我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你指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是的,我觉得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没必要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而是大家能够一起讨论,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这才是重要的。水浒里的好汉技不如人之后立马便拜把子,也没听说谁被谁打败之后就要报仇,今天的众人少许有一点气派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铲君山 68楼   是的,我觉得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没必要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而是大家能够一起讨论,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这才是重要的。水浒里的好汉技不如人之后立马便拜把子,也没听说谁被谁打败之后就要报仇,今天的众人少许有一点气派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  兄弟你想当和事佬吗?
  第四,不排除东吴使用原始生化武器袭击的可能性。西汉时,霍去病远征漠北,大破匈奴,率军凯旋后不久即因病去世。当时匈奴与汉军作战时,采取了坚壁清野、污染水源的办法,据说霍去病的死与匈奴在水源处放置动物腐败尸体的,饮用不洁净的水有很大关系。西汉距东汉末年不过300年左右的光景,东吴有可能采取当年匈奴人的做法,用原始的生化武器造成曹军疫病蔓延的。-----------------------------  既然LZ质疑赤壁之战,,确实很有道理,,,那么霍去病的死自然也不能简单的引用一些说法,,,个人认为霍去病是自杀的,,,汉武帝吃了个哑巴亏  首先,,,传染病一般发病快,,,霍去病回朝的时候都没事,,,后面怎么就是疫病而死,,,并且没有记录当时的军队有受疫病的情况,,,将军的卫生条件应该是最好 的,,,而要杀霍去病的不会是汉武帝,,汉武帝当时准备再打匈奴以霍去病为主帅,,,什么粮草之类的都开始准备了,,,所以这个不成立,,,,其他人要暗杀霍去病的话,,,即使霍去病被杀死,阴谋也一定会暴露,,,因为霍去病年轻武功好,,想杀他得费不少力,,不可能做得天衣无缝,,,唯一的可能是自杀,,,汉武帝也没办法追究责任人,,吃了个天大的哑巴亏
  曹军北人新到南地,,各种不适应,,并且已经是久战疲劳兵,,,赤壁应该水军用的是新投降的荆州军,,,并且当时大公子刘琦还抗曹,,,这样一来荆州水军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曹操想逼迫孙权投降,,目的没达到,,,在赤壁水战,,,由于上段的困难估计不能胜,,,就让荆州军当了些炮灰,,自己保存主力回退了  赤壁之战应该有,,,但火攻就把人数万数十万烧死了也太儿戏了,,,火借风势,,,,曹军(原北人)+新降的荆州水军望火而逃,,曹操为了不资敌,自己再放一把大火,,,留下一片狼藉,,,实际上双方核心力量的损失基本都很小
  @旺热心 70楼   既然LZ质疑赤壁之战,,确实很有道理,,,那么霍去病的死自然也不能简单的引用一些说法,,,个人认为霍去病是自杀的,,,汉武帝吃了个哑巴亏  首先,,,传染病一般发病快,,,霍去病回朝的时候都没事,,,后面怎么就是疫病而死,,,并且没有记录当时的军队有受疫病的情况,,,将军的卫生条件应该是最好 的,,,而要杀霍去病的不会是汉武帝,,汉武帝当时准备再打匈奴以霍去病为主帅,,,什么粮草之......  -----------------------------  能推测出大概的自杀原因吗?
  答首先:水战不死上将,太正常了。。  答其次:赤壁之战并非仅是一场水战,而是一场时长一年的战役。 自曹操南征起,至江陵陷落完。 战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说周瑜无赏,那是你没搞清楚。
  答第三第四:火攻是烧不死多少人的,但烟熏起来混乱效果杠杠的。。不需风向?是你没搞清楚。  答第五:“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联系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再看那个征荆州“还”,很明显这件事发生时,火烧赤壁早就打完了。楼主又没搞清楚。。。  答第六:“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拿这个否认火烧赤壁,典型的外行,不严谨。
赤壁之役时长一年,地域涵括整个荆州。 火烧赤壁仅仅是乌林的一场水战罢了。
你还是没搞清楚。  再说清楚点,火烧赤壁之后,损失基本是荆州降军。老曹本部实力犹存。 可之后发生了:"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及“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两件事,才导致整个战役失败,老曹才会写封信来嘴硬,而非否认火烧赤壁。清楚了吧?  啧,史书详略互见,单抱一条史料下结论,多半经不起推敲。提供新思路想法不错,但至少先看完本三国志再说?
  回复第68楼,@铲君山  @hemiaoj991 67楼   真心谢谢你评价。我也只是一个历史的爱好者而已,今后大家有问题可以一起讨论,我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你指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是的,我觉得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没必要一方彻底压倒另一顶方,而是大家能够一起讨论,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这才是重要的。水浒里的好汉技不如人之后立马便拜把子,也没听说谁被谁打败之后就要报仇,今天的众人少许有一点气派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  顶…历史这种事本来就不能绝对论证的,我想楼主在这里开帖也是想借机互相交流探讨学习的。古人以文会友,我们今人以帖会友岂不也是美事?说实话我们看帖的也就是欣赏各位老师的渊博知识和钻研方法的,至于结论也就当一家之言看看而已。毕竟大家没法穿越回去不是吗?说实话我觉得此帖大部分的精彩都是由上面这位仁兄创造的…反观楼主非但不感谢,自己也没在使此帖更精彩上下功夫,还大有要撸袖子赶人的趋势,说实话这样这帖就沉了。大家也懒得看。设想一下,你开了个帖说有这么这么个事,然后大家顶声一片,然后呢然后就没了…所以我觉得楼主应该在内容上下功夫,只要说的有道理,哪怕你扯远点,大家觉得不错就好,如果真的像你说的没时间就干脆别回,回又不好好回也没什么意思。最后我只是作为一个看帖人说了一些我的想法,楼主可以扔下春秋拿偃月刀来砍我,我绝不反抗,哈哈  
  @悄然过寒暑 73楼   -----------------------------  答第六:“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拿这个否认火烧赤壁,典型的外行,不严谨。 赤壁之役时长一年,地域涵括整个荆州。 火烧赤壁仅仅是乌林的一场水战罢了。 你还是没搞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先弄清赤壁和乌林的关系再来!
  煮酒史谭超级qq群:,汇聚天涯写手,资深老手。欢迎广大历史迷加入交流探讨。ps:顶下楼主力作~(&_&)~  
  @猫爷和嘟爷 74楼   顶…历史这种事本来就不能绝对论证的,我想楼主在这里开帖也是想借机互相交流探讨学习的。古人以文会友,我们今人以帖会友岂不也是美事?说实话我们看帖的也就是欣赏各位老师的渊博知识和钻研方法的,至于结论也就当一家之言看看而已。毕竟大家没法穿越回去不是吗?说实话我觉得此帖大部分的精彩都是由上面这位仁兄创造的…反观楼主非但不感谢,自己也没在使此帖更精彩上下功夫,还大有要撸袖子赶人的趋势,说实话这样这帖......  -----------------------------  同意哥们~
  @三十从军 75楼   答第六:“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拿这个否认火烧赤壁,典型的外行,不严谨。 赤壁之役时长一年,地域涵括整个荆州。 火烧赤壁仅仅是乌林的一场水战罢了。 你还是没搞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先弄清赤壁和乌林的关系再来!  -----------------------------  最初看到楼主对赤壁之战的颠覆,所列举之六点理由,觉得均有不妥,所以不才也逐一进行了讨论,结果却得到了楼主“还是回去好好学学古文再来吧!”待遇。今天73楼的@悄然过寒暑兄辛苦提出六点质疑,不想也得到相同的待遇,看来在这一点上楼主还是很一致的。  然后我请楼主逐一对我6点质疑进行回答,结果得到的是“兄弟,我真的没有那么多闲功夫!”  后来楼主终于有空了,回答了我的6点质疑,我也很高兴。不过有感于天涯上很多帖子最后都成了对骂的例子,所以后来我也是相当的注意言辞,不仅绝对不会骂人,而且也尽量做到少说一些可能在楼主看来有刺激的话,并且也说了希望大家讨论的时候不要扯远了,就事论事就行了。  不够这个似乎也还不够。之前我提了一个问题“既然这场战争都没有打起来,曹操是因为瘟疫而退兵的,那么为什么要烧自己的战船”,接着楼主反而让我思考,然后我说“我给楼主提问,正式因为我无法得出答案才向楼主请教,结果楼主反而让我思考,岂不好笑?”。然后楼主说“是你先让我思考的,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请教的态度。”看来注意言辞也是不够的,还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再后来我就觉得一次质疑六点有些太多,楼主也许可能来不及回答。所以就想一个一个的来讨论,就仅就上面提的那一个问题再与楼主讨论,这次楼主是高兴了“总算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了,欢迎!”。那么既然如此,可为什么后面也没有见楼主的回复了?不知道是态度又不对了,还是楼主已经不屑回答,因为真理已自在人心了?  顺便还说两句  1、之前有兄弟说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讨论,“有一点气派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楼主说“兄弟你想当和事佬吗?”。不知道这是想吵架呢还是想讨论问题,如果是吵架,那至少我是不想奉陪了。如果是讨论问题,那还是请楼主回到问题上来。  2、楼主一直都在强调伏尔泰的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相比之前动不动就“撸袖子赶人的趋势”可能并不是你的本意吧?如果只是讨论问题,那楼主完全可以做一些解答,不懂古文可以解释一下,赤壁和乌林的关系不清楚也可以解释一下的。相信楼主能如此欣赏伏尔泰的名言,自然是度量不凡,不会在一些小节上面与我等凡夫俗子计较吧。
  @hemiaoj991 78楼   “撸袖子赶人的趋势”  ++++++++++++++++++++++++++++++++++++++  不知道这名话是谁给我安到头上的。
  赤壁无大战,这个观点七十年代末己有历史学家详细记述,曾在报刊发表。可惜我已记不起是哪位史家,哪家报纸了。记得他的分析,主要从战后曹操在北方的稳固统治入手。  
  @hemiaoj991 78楼   最初看到楼主对赤壁之战的颠覆,所列举之六点理由,觉得均有不妥,所以不才也逐一进行了讨论,结果却得到了楼主“还是回去好好学学古文再来吧!”待遇。今天73楼的
@悄然过寒暑兄辛苦提出六点质疑
,不想也得到相同的待遇,看来在这一点上楼主还是很一致的。  然后我请楼主逐一对我6点质疑进行回答,结果得到的是“兄弟,我真的没有那么多闲功夫!”  后来楼主终于有空了,回答了我的6点质疑,我......  -----------------------------  刚才在办公室用同事的名定就进去了。  我对你的意见当时真的没有闲功夫,有了闲功夫之后就开始回复你了。  你可以说我年轻,没见过煤球炉子,显然是妄断,又说我信口雌黄,极尽人身攻击之能势,我只是让你好好学学古文罢了,原因是你的古文真的很差。  今天又来和我扯别了,有点太过份了。  你说你见过很多对骂的贴子,但在这张贴里你永远不会看到,因为你可以骂我,但我不会骂你的。
  详细论述  
  @三十从军 55楼   “第一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将领是否有伤亡不能作为认定一场战争是否存在的依据”  与赤壁大战同期的各类战役包括战斗,主将都各有伤亡,为什么唯独赤壁大战中各方能独善其身呢?  “第二点,我的意思是告诉楼主,如果要封赏官爵,那么必须是依据一套正式的官爵体系的。而后吕蒙陆逊封侯之时,孙权自己已经是吴王了,那时候封侯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兄弟要是当上领导,我敢肯定不会提拔干部,理由就是没职数......  -----------------------------  好了,也不想闲扯其他事情了。如果楼主有兴趣,那么我还是愿意继续讨论的。之前那个问题楼主没有回答,那我就姑且得个便宜,暂时认为楼主默认了吧。等楼主之后有了回复再做讨论吧。  这次仅仅和楼主讨论你的第一和第二个论点的问题。  第一,这次我想用基本数理逻辑的方法来阐明我的观点。战争形式多样,一场大战之后,主要将领没有伤亡这是有可能的。想必楼主并不能否认这个可能性的存在。举个例子,隋灭陈之战,灭国之战不可谓不大了吧,可是并未有双方高级将领的伤亡(投降的倒是不少,楼主有兴趣可以查查史料看看)。还有孙权和曹魏在合肥的战争打了4、5次之多,也比较激烈,但是好几次都没有主要将领的伤亡。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战争打了,那么我们无法得到双方将领一定伤亡的推论”。那么同理,根据数理逻辑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如果双方将领没有伤亡,我们也无法得到战争一定没有打响的推论”。  如果楼主没有理解这个逻辑,那么我用一个简单一些的例子来说明,“天下雨了,我就带伞”这个推论是成立的,那么根据数理逻辑的基本理论,我们可以得出“我没有带伞,天就没有下雨”的这个推论。  第二,非常感谢 @悄然过寒暑 兄提出的可以将赤壁之战的跨度扩大一些的看法。如果从一个稍微大一些的时间跨度上看,孙权并不是没有对周瑜等人进行封赏的,只是在一年以后,江陵等地拿下以后再进行的。因为烧了曹军战船后,又接着打江陵等地,这个时候也腾不出空来封赏。一年以后,战事基本平静,数功并赏,这个时候封赏周瑜是合情合理的。这里告诉楼主的就是,孙权并不是没有封赏,而是在一年多以后,数功一起封赏的。  再要回到之前说的,楼主可以看下,孙权封周瑜仅仅是一个偏将军,楼主可以去查一下东汉的官爵体系,偏将军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基本上属于最低等级的将军了。周瑜立了如此之大的功劳,以楼主的观点,仅仅封个如此等级的将军是不是太低了?正如我之前说的,封赏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官爵体系来。当时孙权自己仅仅是一个讨虏将军(这个将军说白了级别也不高,还不如刘备当时左将军的级别),他所能封的也就仅仅只能如此了。  之前我还说过,官爵可能不会封,但是可以在土地、钱财方面给与。这里已经给楼主指明了,孙权是“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一次给了4个县的财赋,我想这个不可谓低了吧。  这里可以给楼主讲一下,在东汉爵位体系之中,封侯都是与食邑结合起来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侯爵本身的实际利益。所以侯也是有不同的等级的,有县侯,乡侯,亭侯等等,不同等级意味着食邑的多少,县侯就是把一个县的赋税都赋予封侯者。楼主应该知道关羽的爵位吧——“汉寿亭侯”,他只是一个亭侯。在这里县侯的级别就是最高的。  而县侯也有不同。有的1县,有的2县。而楼主可以看看孙权给了多少,4个县。也就是说周瑜在实际利益上已经比很多侯爵要高很多了。也就是说他有侯爵的待遇,但是他却没有封侯,为什么?就是因为孙权自己才是一个吴侯,所以他是封不了周瑜为侯的,但是实际待遇他完全可以给周瑜。而且还给得不少。  如果楼主还不知道这个待遇有多高,那么我也可以给楼主说一下。后来吕蒙封侯,他的食邑是多少呢?历史也有记载,“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这里就很清楚了,吕蒙这个侯,实际的待遇还没有周瑜强呢。周瑜仅仅是无侯爵之名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其一,孙权不是没有封赏,而是在整个战争基本结束了以后才给与的。其二,孙权不能超越其自身爵位进行封赏,所以周瑜等人的在名义官爵上的分封是很低的,因为孙权自己就不高。其三,在实际待遇上,孙权丝毫没有亏待周瑜等人,相反还极其重视,在这个时候就能够给出4个县的待遇,而后来就目前看还没有人能够超过周瑜的这个实际赏赐的。  如果楼主还能够有其他的看法,也可以继续讨论。如果只是一味的赶人,那就恕不奉陪了。
  @三十从军 81楼   刚才在办公室用同事的名定就进去了。  我对你的意见当时真的没有闲功夫,有了闲功夫之后就开始回复你了。  你可以说我年轻,没见过煤球炉子,显然是妄断,又说我信口雌黄,极尽人身攻击之能势,我只是让你好好学学古文罢了,原因是你的古文真的很差。  今天又来和我扯别了,有点太过份了。  你说你见过很多对骂的贴子,但在这张贴里你永远不会看到,因为你可以骂我,但我不会骂你的。  -----------------------------  已经不想和楼主在这个上面扯了。我也说了,之前我也感觉可能有些话让楼主觉得不爽了,所以后面特别注意。后面尽量不说这些。这样可以回到问题的本身上来。我想之前如果有什么口舌之争,那就当过去了。这样大家就可以仅仅讨论问题了。  只是今天看到 @悄然过寒暑 兄也得到了和我之前一样的待遇,不觉有此感叹。既然楼主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相信楼主有很大的气度,那也尽可以不要和我一般见识,大家可以回到问题的本身上面继续讨论。
  @兵二代 79楼   @hemiaoj991
78楼  “撸袖子赶人的趋势”  ++++++++++++++++++++++++++++++++++++++  不知道这名话是谁给我安到头上的。  -----------------------------  后面还说了“可能不是楼主本意”。
  回复第53楼作者:@三十从军  +-------------------------------  孙权不是守规矩,是因为他要汉臣的名义。如果照楼主所说,接受中央政府统一的命令,那作为丞相的老曹,为何还要挟天子?  
  楼主:三十从军 时间: 02:36:27  @旺热心 70楼   既然LZ质疑赤壁之战,,确实很有道理,,,那么霍去病的死自然也不能简单的引用一些说法,,,个人认为霍去病是自杀的,,,汉武帝吃了个哑巴亏  首先,,,传染病一般发病快,,,霍去病回朝的时候都没事,,,后面怎么就是疫病而死,,,并且没有记录当时的军队有受疫病的情况,,,将军的卫生条件应该是最好 的,,,而要杀霍去病的不会是汉武帝,,汉武帝当时准备再打匈奴以霍去病为主帅,,,什么粮草之......  -----------------------------  能推测出大概的自杀原因吗?  -------------------可以吧  关键人物,平阳公主,,卫青的老婆,,是叫平阳吧。。。汉武帝用霍去病分卫青的权来平衡力量。。。平阳公主可不是简单人物,,,卫子夫是平阳公主选的,,后面的勾乙夫人
李夫人都是平阳公主给汉武帝选的。。。可以隐约看出,,平阳公主对权力还是比较贪恋的。。。。卫霍本来是利益共同体,,但平阳和霍去病就不是了。。平阳下嫁卫青本来就是一个政治婚姻,,平阳比卫青大不少。。  而霍去病最缺的是家庭的关怀(这个纯属个 人推测),,,霍去病是私生子,卫青算他舅舅,,,他应该很看重这段亲情。。但汉武帝的分权估计让卫霍两人都不好受。。。就霍去病杀人来说,,那件事情过去那么久是谁突然告诉他的,,平阳的嫌疑最大。。霍杀人,,被迫避风头。。。如果这个时候平阳软硬兼施,,也许那个猛将内心深处那脆弱的地方就被击中
  绝口不提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因为铭
  @旺热心 87楼   首先,,,传染病一般发病快,,,霍去病回朝的时候都没事,,,后面怎么就是疫病而死,,,并且没有记录当时的军队有受疫病的情况,,,将军的卫生条件应该是最好 的  ----------------------------  有道理
  什么是书呆子,这就叫真正的书呆子,而且还故作惊人语  烧饼一个
  @威士忌雪茄 90楼   什么是书呆子,这就叫真正的书呆子,而且还故作惊人语  烧饼一个  -----------------------------  兄弟夸奖了!谢谢!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终于有人说我是书呆了,我感到很荣幸!因为你真的把我当成一个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了!
  @哲郡 80楼   赤壁无大战,这个观点七十年代末己有历史学家详细记述,曾在报刊发表。可惜我已记不起是哪位史家,哪家报纸了。记得他的分析,主要从战后曹操在北方的稳固统治入手。  -----------------------------  谢谢提示!  我和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历史学家,有话语权,如果我是名家大约就不会挨这么多板砖了!
  楼主没有自圆其说的能力,不针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刻探讨,反而做出一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潜心研究学问的人,真是不知廉耻,被别人辩得狗血淋头不但不反思自己文章的不严谨之处,反而对别人冷嘲热讽,你这种人就是一跳梁小丑而已  
  在此对hemaoj991表示钦佩,其知识储备和思维严谨性令我折服,尤其是在探讨中严谨谦逊的态度,相比之下楼主唯我独尊的架势不敢恭维,这才是真正潜心做学问的人  
  在此对@hemaoj991表示钦佩,其知识储备和思维严谨性令我折服,尤其是在探讨中严谨谦逊的态度,相比之下楼主唯我独尊的架势不敢恭维,这才是真正潜心做学问的人
  在此对 @hemaoj991 表示钦佩,其知识储备和思维严谨性令我折服,尤其是在探讨中严谨谦逊的态度,相比之下楼主唯我独尊的架势不敢恭维,这才是真正潜心做学问的人
  @hemiaoj991
  无论如何,坚决支持楼猪怀疑的态度。
  刚开始还觉得楼主挺谦虚的
后来看出来了
你就是一二比
一副盛气凛人的姿势
还有脸取这种标题
真是脏了爹的眼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