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款黄卡游戏!飞机的卡通图片,画面很卡通不是血腥的那种,吃道具子弹越来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
(暂停更新) - 3DMGAME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3DMGAME论坛
标题: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
(暂停更新)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
(暂停更新)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8.6~~~8.9)】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8.10~~~8.12)】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8.13~~~8.17)】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8.18~~~8.20)】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8.21~~~8.24)】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8.25~~~8.26)】
暑假一转眼过去了,可惜了我还是个高中生有自己的事业[em15] 所以最近不会再更新了在这里说一下,以后我会回来的[em04] !!!!
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1.&&究极虎
& &&&英文名:Kyuukyoku Tiger / Twin Cobra
& & 厂&&商:AMERICAN SAMMY
& & 机&&种:FC
& & 发售日:
& & 类&&型:STG(纵版射击)
& & TAITO的超硬派纵版射击游戏元祖!我猪作为射击游戏的忠实玩家,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本作的街机版才是那个时候的标准“正统纵版射击游戏”的奠基人,其诞生的日期是1987年12月——虽然“飞翔鲛”包括“轰炸东京”的推出要比本作更早,但是都不能双打,还不能够符合我们对于标准纵版射击游戏的定义。这个定义就是:纵向卷轴,主角是飞机,敌人是飞机、坦克、军舰的海陆空三栖作战,火力有级别提升,保险是标准的大炸弹,可以双人合作!就是这个模式,最让STG老鸟们热血沸腾甚至是老泪纵横的“正统纵版射击游戏”!(如果不算双打要素的话,本作的前身“虎式直升机”则应该是最早的标准。而按照这个定义,“1943”也不完全符合标准,所以我猪才会说本作才是元祖)。
本作的PC-E移植版已经在1989年3月底以高姿态登场,能够再次在FC上推出可谓是难能可贵,因为一直以来FC上面就十分缺乏这种纯正的硬派街机射击游戏。本作容量是256KB,应该说是FC上最高级别的街机移植正统纵版射击游戏了。除开无可避免的画面粗糙和流畅度欠佳(相对PC-E而言),游戏尽力再现了原作的面貌,火力同样有10级提升,而且十字型炮还具有一定的跟踪能力。可惜由于帧数的严重不足,导致游戏的手感和判定都难以做到满意的程度,甚至会出现拉动画面之后原本的敌人会消失这样的奇怪现象。加上游戏只能单打,一旦挂掉就会倒退一段重来,整个游戏难度非常之高,如果只凭借卡带想要通关,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 & 这里再说一下本作的发行方AMERICAN SAMMY,这个并不是现在合并了世嘉的SAMMY,不过在当年的名气度绝对不亚于现在的SAMMY,不少的经典街机射击游戏都是由该厂移植到FC上的,包括“飞翔鲛”、“特殊部队”、“联合大作战”以及本作,不过这些作品中除了本作之外都没有发售日版,而本作的日版是CBS SONY负责发行的。
& & 我猪当初对本作也是相当的向往,这是为数很少的可以在FC、PC-E和MD三大主机登场的射击游戏,可惜却一直没有买到。2000年初在昆明的某黄卡摊上偶然见到一盘白色卡带,一看之下竟然是256KB的超强8合1:“超级魂斗罗、忍者龙剑传2、兽王记、双截龙2、霹雳神兵、机械战警、究极虎、SD总决战”,这简直比当年初买FC时那盘没买成的8合1还强!当即据为己有,价格却只有当年的1/10……
试玩体验:
2.&&宇宙争霸战
& &&&英文名:Cosmic Wars
& & 厂&&商:KONAMI
& & 机&&种:FC
& & 发售日:
& & 类&&型:SLG
& & KONAMI在FC主机上著名的大多是动作或者射击游戏,而本作却是一款少见的战略模拟游戏。游戏以名作“宇宙巡航机”系列的世界观为背景,登场的角色也大多是系列中玩家熟悉的,玩家可以选择生产、投资、编队、战斗等等指令来进行回合制的战斗。此类游戏在KONAMI的作品中是十分稀少的,如今在日本也属于贵重软件。
3.&&恐怖屋2
& & 英文名:Splatterhouse Part 2
& & 厂&&商:NAMCO
& & 机&&种:MD
& & 发售日:
& & 类&&型:ACT
本系列的初代是在街机登场的,后来移植到PC-E主机(FC版本算不上是移植版),而这款2代居然成了MD的专用游戏。故事发生在前作结束之后的三个月,玩家操作再次戴上了神奇面具的主角RICK在鬼屋中又一次大开杀戒,去拯救再次被掳的女友JENNIFER。使用拳脚以及各种武器进行一场血腥而又不乏搞笑的战斗。游戏的手感流畅,击打敌人时感觉比较到位,不过在画面方面相比前作并没有很大的进步,一开始的多重背景还比较令人兴奋,到后来画面就越来越简单,有点虎头蛇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尤其是日版。可惜这个系列在MD上推出3代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与NAMCO的另一个动作游戏名作“滚雷”系列是一样的,不免让人感到遗憾。
试玩体验:
4.&&鬼神童子 烈斗雷传
& & 英文名:Kishin Douji Zenki: Rettou Raiden
& & 厂&&商:HUDSON
& & 机&&种:SFC
& & 发售日:
& & 类&&型:ACT
& & 这是谷菊秀的“鬼神童子”系列在SFC主机上的第一个作品。游戏是横向卷轴的ACT,主角前鬼除了跳跃、冲刺和普通攻击外,还具备变身本领,变身为鬼神前鬼后可以使用红莲击、烈风龙、雷击破、金刚光魔破、金刚光雷牙等多种必杀技以及召唤技。除了画面华丽之外,游戏的操作也比较舒适,是SFC主机后期少见的动作游戏精品。由于在本作中空中旋回和后闪动作都有无敌时间,难度方面显得较低。其后HUDSON又在SFC上接连推出了“电影雷舞”和“天地鸣动”两个续集,此外还有GG版和PC-FX版的作品问世。
试玩体验:
5.&&赛车驾驶
& & 英文名:Race Drivin'
& & 厂&&商:TIMA WARNER
& & 机&&种:SS
& & 发售日:
& & 类&&型:RAC
& & 诞生于1990年的这款街机游戏可以说是业界最早的多边形赛车游戏了!不过由于只是美版,没有在日本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游戏曾经先后在SFC、MD以及GB上推出过移植版,而这款SS版,嗯,不客气地说,这个也能拿出来卖?必须承认的是游戏相比早年的街机版确实有所进步,加入了3条新的赛道(其实就是原来赛道的强化版),可以选择包括卡车在内的8辆赛车,听起来还是不错的,“梦游美国”的阵容也并没有比这个强。问题在于原作是5年前的东西,那时候的3D多边形技术还处于史前时代,而如今在“梦游美国”、“山脊赛车”这样级别作品已经登场的情况下,把这个老古董就这么翻炒出来,就实在有些丢人现眼了:游戏的多边形赛道那真的是好大的一块块拼接起来的,车辆建模更是惨不忍睹,完全就是SFC时代没有任何贴膜处理的效果!而就是这样的画面质量居然还只能达到15FPS的刷新率,简直就是SS的耻辱啊!就凭本作加上后来的SS版“VR赛车”的拙劣表现,TIMA WARNER作为游戏厂商真该被冠上一个“永不录用”之类的名头。
6.&&魔法追踪EX
& & 英文名:Magical Chase GB
& & 厂&&商:QUEST
& & 机&&种:GBC
& & 发售日:
& & 类&&型:STG(横版射击)
& & 本作是1991年的PC-E版移植作。游戏的风格十分轻松,与有名的“棉花小魔女”一样,主角是一个骑着扫把的小魔女,身边还有两颗既可以发弹又可以挡弹的星星,玩家可以像“最终任务”那样控制这两颗星星的位置来有效的抵御敌人的攻击,如果是并排放在主角身前,就几乎可以抵御一切正面来的攻击。在游戏中击倒敌人会获得钱币,可以用钱币进入商店购买各种武器道具,加强火力或者增加体力。游戏画面色调鲜艳明快,难度不大,可以轻松的进行。GBC版虽然在画面解析度上比不上PC-E,不过色彩还是相当悦目,可惜这样的作品在GBC上实在是不多。
试玩体验:
7.&&世界足球 胜利十一人9
& & 英文名:World Soccer Winning Eleven 9 / Pro Evolution Soccer 5
& & 厂&&商:KONAMI
& & 机&&种:PS2/XBOX/PSP
& & 发售日:PS2-(J)/(E)/(U)
& && &&&XBOX-(E)/(U)
& && &&&PSP-(J)/(E)/(U)
& & 类&&型:SPG
& & KONAMI的“实况世界足球”系列最早是在SFC主机上出现的,而WE这个名称则是在PS上首次登场的,并且借1998年法国世界杯之际推出的WE3而开始红火,之后保持每年一作的推出频率。至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WE6首次突破百万销量,往后的作品基本上都能够达成百万,已经成为日本市场上家用主机足球游戏的招牌。而从PS2版WE5开始,游戏在欧洲首次登场亮相并定名为“职业进化足球”,其地位也已经与“FIFA”并驾齐驱。
& & 本作中角色的体能状况更加接近现实,远射的威力有所上升,并增加了下雪的天气。此外新加入的“日本挑战赛-Go For 2006-”模式要带领日本队从亚洲预选赛一直杀到德国世界杯夺冠。KONAMI每年都有新作推出但仍然能够保持每一次都让玩家感到有新意,这一点相当了不起。本作获得了FAMI通35分白金评价,销量是92万,全球累积382万。
& & 而更加值得一提的就是本作是系列首次登陆PSP平台的作品,PSP版副标题是“无处不在”,突出了游戏可以随意无线联机的功能,这个版本获得了FAMI通36分的高评价,销量为33万,这个成绩在全部PSP游戏中名列第8。
8.&&格兰蒂亚3
& & 英文名:Grandia III
& & 厂&&商:S.E
& & 机&&种:PS2
& & 发售日:(J)/(U)
& & 类&&型:RPG
& & 真是世事难料啊。当年以对抗FF7为宣传口号的“格兰蒂亚”,在DC停产之后不到一年就迅速转投PS2,连续推出“格兰蒂亚X-TREME”和“格兰蒂亚2”的移植版,但是受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及SS和DC时代了。现在时隔3年半之后,系列的最新作“格兰蒂亚3”居然是由S.E来推出,GAME ARTS当年的锋芒已经荡然无存。
& & 本作采用了原创的N3引擎开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呈现出巨大而精美的场景,让玩家感受到所谓的“空气感”。游戏主角为边境小岛上向往飞行的16岁少年Yuuki,为了追随传说中的飞行王的事迹,努力打造自己的飞机,试图越过海洋横跨大陆。女主角则是能与“统辖世界的圣兽”沟通的神人一族的16岁少女Alffena,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兄长Emerius而前往祭祀圣兽的阿克利夫神殿,途中与Yuuki相遇,双双卷入牵动世界存亡的壮大冒险之中。游戏的战斗系统依然是带有较强动作要素的半即时制,角色和敌人都要依靠行动力的恢复速度决定行动的优先权。游戏与前作一样获得了35分的白金殿堂评价,26万的销量也比前作有所进步。
9.&&口袋妖怪XD黑暗旋风
& & 英文名:Pokemon XD: Yami no Kaze Dark Lugia / Pokemon XD: Gale of Darkness
& & 厂&&商:任天堂
& & 机&&种:GC
& & 发售日:(J)/(U)/(E)
& & 类&&型:RPG
& & 任天堂的赚钱机器“口袋妖怪”系列第一次在家用主机上推出正统的RPG作品。本作中玩家需要通过战斗使怪物们的心灵得到解放,避免沦为黑暗妖怪。游戏利用GC的机能使怪物们都以3D的方式登场,场景也完全3D化,并且集合了掌机版本中的各种珍稀怪物。不过游戏画面与同期其他作品相比还是显得过于朴素,没有充分发挥GC的图像机能,虽说该系列向来就不是以画面取胜,但作为首次在家用机登场的正统RPG,还是令人略感失望。游戏的销量35万份销量,全球累积114万,FAMI通评分是29分。
& & GC在2005年几乎是排出了史上的最强阵容:生化4、星际火狐2、康茄鼓3、纹章、银河战士PRIME 2、口袋妖怪,马里奥大叔更是在NBA、DDR、棒球、聚会、滑雪、足球等作品中频频亮相,意图维护最后的尊严,只有卡比和林克最终缺阵,这样的阵容,可能很久都不会再出现了。
作者: 三聚氰C& & 时间:
这是我上levelup唯一的动力。。。。。。。。。。。。
作者: haseo520& & 时间:
真是强大。。。顶上。。[em04] [em04]
作者: cuixianen& & 时间:
哇,强大的楼主,加油努力更新!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8月5号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向8.5过生日的玩家朋友道一声生日快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吧
1.超级大航海时代
英文名:Super Daikoukai Jidai / Uncharted Waters
厂&&商:KOEI
机&&种:SFC
类&&型:RPG
& & 光荣的经典模拟游戏。满足玩家对于哥伦布式的世界探险欲望的追求,在全球的各个大陆、港口进行探索、投资、开发,不断壮大自己的船队,也可以直接当一回海盗在海上凭借武力烧杀抢掠。这个主题在当时吸引了很多玩家,SFC版本推出在FC版以及MD版之后,应该算是最完美的版本,不过国内玩家恐怕还是对后面两个版本比较熟悉,当然,更为熟悉的应该是2代。此外,本作11800日元的定价依然是光荣一贯的高价位,在当时为止,SFC主机超过10000日元的游戏全部是光荣出品。
试玩体验:
2.鬼神降临传
英文名:Kishin Korinden Oni
厂&&商:BANPRESTO
机&&种:SFC
类&&型:RPG
& & “隐忍ONI”系列称得上是眼镜厂除了“机战”系列之外的另一大支柱,该系列在GB主机上连续发售了5集,是GB上系列作品最多的第三方RPG。而本作是第一次登场SFC主机。游戏以纯日本文化为背景,时间设定在12世纪末的镰仓幕府时代,主角是鼎鼎大名的源赖朝的儿子赖远所捡到的弃婴北斗丸,将在游戏中开启时光之门,聚集受“天下五剑”托付的勇士与妖鬼进行战斗。在GB版中的鬼变身、神之召唤等特技在SFC版中都继承了下来,战斗画面制作非常精彩,甚至可以媲美FF6。游戏的续作是1996年2月的“幕末降临传”,2001年3月推出了PS版“ONI零”,而最新作则是日推出的NDS版“ONI零 战国乱世 百花缭乱”。
试玩体验:
3.超级忍者君
英文名:Super Ninja-Kun
厂&&商:JALECO
机&&种:SFC
类&&型:ACT
& & 虽然名称中没有茶茶丸字样,但本作确实是“忍者茶茶丸”系列的新作。这个系列在FC上连续推出了“忍者君”、“忍者茶茶丸”、“茶茶丸大冒险”、“茶茶丸忍法帐”、“茶茶丸击魔传”、“茶茶丸银河大作战”6部作品,类型也涵盖了ACT、A.RPG和RPG,而本作则是系列最初的作品“忍者君”的全面提升版,是正统的横向平台式ACT。主角这一次除了手里剑外,还增加了冲刺和踩踏的本领,不过跳跃的距离还是比较可怜。在击败BOSS之后可以习得其本领,这一点明显是从“洛克人”系列借鉴的。本作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双人同时进行,这可是此类游戏中比较少有的。
试玩体验:
4.铁头蚂蚁
英文名:Dynamite Headdy
厂&&商:TREASURE
机&&种:MD/GG
发售日:(J)/(U)
类&&型:ACT
& & TREASURE的作品真的是优秀啊!在“火枪英雄”和“麦当劳财宝大冒险”之后,本作再度为我们展现了TREASURE奇想天外的创造力和发挥硬件极限机能的技术力。玩家操作的蚂蚁头主角攻击方式是将头部掷出去,相当有趣,而提升能力的方式也是依靠装上不同的头,一共有18种之多。除了手感灵活外,游戏的画面色彩十分艳丽,卷轴描绘相当之精致,流畅的速度感不逊色于“索尼克”系列,尤其是活动块的处理非常惊人,体积庞大的有多个关节连接的BOSS角色动作十分生动,可谓是充分发挥了MD的硬件机能,无愧是TREASURE出品!
& & 本作同步推出了8位的GG掌机版,相比之前的GG版“火枪英雄”来,本作的水平可谓要高得多,可以与“外星王子”并称为GG两大ACT王牌作品。而在依然在南美拥有一定市场的8位主机SMS上也推出了一个移植版,大概要算是该主机上最优秀的动作游戏了。TREASURE似乎还计划过SFC的移植版,不过该计划被取消了,按照我猪的看法,SFC大概不容易完美移植这个作品。
试玩体验:(MD)
5.超级马里奥 耀西岛
英文名:Super Mario World 2: Yoshi's Island
厂&&商:任天堂
机&&种:SFC
发售日:(J)/(U)
类&&型:ACT
& & 本作是SFC在1995年下半年展开的那次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对次世代主机的大规模软件反击之第一弹,也是“超级马里奥”这个经典品牌在SFC的第二次亮相。游戏的主角是小恐龙耀西,目的是护送失散的马里奥兄弟回家。游戏在卡带中搭载了SUPER FX强化芯片,使得角色可以实现放大缩小等特效,而独特的蜡笔画风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关卡之间的地图画面以书本的方式打开,每过一关就会换成另一种颜色的耀西来接着完成任务。耀西会在地面上不停的踏步、含着手指东张西望、跳起来双脚拼命地乱蹬以保持浮空、用屁股墩攻击敌人等,动作神态非常可爱,想着就让人忍俊不禁;而在关卡设计、隐藏要素以及技巧难度等方面依旧保持了系列一贯的高水准,一共7个大关96种版面,需要在普通版面达成100%的搜集率才能开启隐藏版面,让人欲罢不能啊。当然这种设计也遭到了部分玩家的指责,认为游戏背离了以往面向低年龄层的风格,以小孩子的操作能力是很难完成这样的作品的,大概这也是游戏的销量相比前作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不过呢,我猪反正是很喜欢就是了。
& & 这部作品也是宫本茂本人亲自负责开发工作的最后一款作品,此后这位大师就退居幕后担任总指挥,由小泉欢晃、清沼英二等新人来担当开发工作了。本作获得FAMI通33分评价,在1995年度的SFC评选中荣获了最佳美术第4位和最佳动作游戏奖,在日本销量是177万,全球累计为412万。如果加上GBA复刻版“超级马里奥A3”的话,总共超过700万。(这个GBA版可是我猪LP的至爱,玩得比我猪还带劲)
试玩体验:
6.深海的住人
英文名:Meremanoid
厂&&商:XING
机&&种:PS
类&&型:RPG
& & 由“最终幻想”1-3代的编剧寺田宪史担任剧本设计、“前线任务”与“圣柜传说”的人设山田章博负责角色设计的新型RPG,是根据之前公映的TV版《深海传说》改编的。讲述失忆的主角遇上了人鱼西拉,在她的帮助下寻找自我的故事。游戏属于比较传统的RPG,由于场景都是在海里,虽然画面不算十分细腻,那种海水清凉的感觉还是挺适合在炎热的夏季拿来玩的。此外游戏的CG水准十分之高,想不到居然是出自一贯以移植传统2D街机游戏的XING之手。
7.街霸ZERO 3
英文名:Street Fighter Zero 3
厂&&商:CAPCOM
机&&种:SS
类&&型:FTG
& & 怎么说呢,这款游戏,对于我猪来说,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虽然PS版早半年多就已经推出了,虽然DC版也已经出了,但是只有SS版才是最强最完美的版本:帧数、角色比例和手感完全与街机版相同,这才是真正的完全移植——当然还有所加强,可以使用PS版的全部隐藏角色以及PS版也没有的终极VEGA,可以随意进行2对1战,超刺激的1对2战(这里不像DC版是1P VS 2P+3P,而是1P VS COM+COM),这些内容是之前的几款扩张4MB专用作品都不具备的。加上SS那最适合玩街霸的手柄和格斗玩家的神器——扩张4MB卡,SS这个句号绝对是最感人的。
& & 其实算起来,本作的移植周期与其他的4MB专用游戏也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一年,只能说是PS版的出现坏了规矩。自从1999年春传出SS版的移植消息后,我猪可谓是望眼欲穿,后来看到DC版发售日定在7月8日,而SS版是8月5日,那份心情更是复杂。而当时心中还有一个疑虑就是我的扩张4MB已经买了3张,但都不能完美对应所有游戏,于是为了本作,又买了第4张扩张4MB卡,好在这张卡还真的是完美对应了全部的游戏呢。那阵子简直是将本作玩得昏天黑地,一个人的时候就选真豪鬼一打二,有人在的时候就选真豪鬼加杀意隆二打一,不料居然被瑜伽2:0完美做掉……
& & 就像“恶魔救世主”一样,SFZ3同样也推出了PS版、DC版包括PSP和PS2版等几个版本,但是没有哪个版本能够像SS版那样让我猪激动,现在我猪拿起SS的手柄玩本作,那种操作感依然是让人欢喜得心里发颤,劲爆的音乐依然是让人听得热血沸腾。也许,SS那个时代是很难再重现了,但,那份感情是永远在心中保存的。对于本作,我猪是不愿意说任何坏话的,这就是我猪心目中的一个情结,其意义与SS一样的悲壮。
推荐度:10
8.混乱天堂
英文名:Hybrid Heaven
厂&&商:KONAMI
机&&种:N64
发售日:(J)/(U)/(E)
类&&型:A.RPG
& & KONAMI为N64制作的原创科幻题材动作RPG。游戏完全以3D立体场景显示,如果不是需要切换战斗画面,当成是标准的“生化”式AVG也不为过。主角Diaz身为纽约市的警察,在大量异形入侵并疯狂复制人类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担负了拯救总统并挽救世界的重任,但是其本人的身份却正是异形的复制品。游戏平时是类似于“古墓丽影”的3D场景探索方式,主角同样拥有跳跃、攀爬等本领,而一旦接触敌人发生战斗,就会变成类似3D对战的小场景战斗方式,玩家要使用拳脚功夫来对付敌人,游戏的一大特色在于敌人使用某种特定方式攻击主角后,主角就可以习得这种技能,而全部的技能多达80种以上——当然为了全部学会这些技能,主角就要吃够苦头。由于场景基本上是在纽约的地下,游戏的氛围营造比较出色,操作也比较流畅,而且还设计了2P对战的功能,是N64上难得的独占佳作。
试玩体验:
9.灵魂能力
英文名:Soul Calibur
厂&&商:NAMCO
机&&种:DC
发售日:(J)/(U)/(E)
类&&型:3D FTG
& & 史上第二款满分大作!而且是包括FAMI通、GS和IGN三大媒体都一致给予满分,这样的荣誉除了本作之外,迄今为止也只有“时之笛”和MGS4获得过。街机版原作作为“魂之利刃”的续集是在SYSTEM 12主板上制作的,而DC移植版的素质远远高于街机版,通透靓丽的VGA画质即使今天看来依旧令人赞叹(DC的VGA画质直到360和PS3时代才算被全面超越),判定的精确性也近乎无可挑剔,当时不知有多少玩家为本作的精彩演出而倾倒。游戏还设计了充实的游戏模式和丰富的隐藏要素,作为一款对战游戏而言完全值得满分这个至高荣誉。要说本作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片头没有PS版前作的豪华CG那么经典了。本作的销量是38万,虽然不及PS版前作,到是要比后来的作品都高得多(2代的三个版本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本作的销量)。
& & 另外,本作的人设我猪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到了续作中,仅仅是原本俊俏矫健的TAKI一下子变成了臃肿的大波妹,就让我猪倒了胃口,也使得到现在我猪依然对该系列新作怀有抵触情绪。
10.莎木 体验版
英文名:What's Shenmue
厂&&商:SEGA
机&&种:DC
类&&型:AVG
& & 这个,大概是我猪的专题里唯一一次介绍体验版了。本作其实就是操作主角芭月凉在小镇上追逐一个中年男人,而游戏中已经基本展现了“莎木”的世界和操作方式,包括天气变化和时间流逝的系统也都得以体现。而被追逐的目标,大家都知道,就是世嘉的汤川专务。在本作中一旦玩家追上他,游戏就会结束,汤川专务也会从梦中醒来,显示出“莎木”对于世嘉来说,就是一个梦一样的作品。
& & 当时世嘉曾经计划在8月5日推出DC版“莎木”,10月28日推出“莎木2”,如果单单从SS版的开发进度来看,这一点似乎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世嘉公布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太轻率了。
11.世界足球 胜利十一人8
英文名:World Soccer Winning Eleven 8 / Pro Evolution Soccer 4
厂&&商:KONAMI
机&&种:PS2/XBOX
发售日:PS2-(J)/(E)/(U)
& && &&&XBOX-(E)/(U)
类&&型:SPG
& & WE系列在PS2主机上的第4作。本作由于首次得到了世界职业球员协会(FIFPro,注意不是FIFA)的授权,所有该组织所属国家的球员都可以以实名登场了,这可谓是一大进步。游戏中的俱乐部数量由前作的64个提升到138个,并收录了意甲、西甲、英超、德甲、法甲、荷甲等欧洲著名联赛中所有俱乐部,总共超过200支球队,其中还包括了日本的国奥队。操作方面主要是增加了新的转身假动作和间接任意球,此外裁判第一次在场上出现使得游戏向着真实性更近了一步。而在经营模式方面,也加入了球员成长、衰退、退役等要素。本作获得了FAMI通34分的金殿堂,销量是112万,全球累积357万,如果加上后来推出的系列首次的网络版,则在日本就有160万的成绩,全球超过400万。
& & 其实我猪由于一开始就玩了GC的“VR射手3”,对于PS2的WE系列一直不太提得起兴趣——尤其是这个系列直到7代还在坚持使用CD-ROM,那是不太符合我们的国情的。不过到了本作中终于改用DVD了,而且也第一次在XBOX上推出了,我猪就是先从XBOX版玩起的,然后发现游戏的画面还真是不错呢,而且轻松支持4P(这一点上强烈支持XBOX版),很好。只可惜,这已经不是当年那些令我猪景仰的球星们的时代了,巴蒂、巴乔、巴斯滕,都成为了过去……
12.光明力量 暗龙复活
英文名:Shining Force: Kuroki Ryuu no Fukkatsu / Shining Force: Resurrection of the Dark Dragon
厂&&商:SEGA
机&&种:GBA
发售日:(E)/(J)/(U)
类&&型:S.RPG
& & 在SS版“光明力量3”三部曲之后,大概是由于CAMELOT的出走,这个系列就陷入了长久的沉寂。整整6年过去了,世嘉离开硬件市场也已经三年半了,终于开始复活这个著名的系列。这款“暗龙复活”就是系列重出江湖的第一弹。游戏是系列的初代作品——MD版“光明力量 众神的遗产”的重制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原作的剧情。除了画面经过重新绘制外,游戏中还加入了新的角色和时下流行的卡片系统,全部共有8章剧情,超过40场战斗。原作充满魄力的战斗画面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号召,现在终于可以在掌机上体验到了。GBA看来还真的是集合了SFC和MD两大硬件的知名品牌啊。
& & 我猪当时倒是很希望由于本作是在GBA上推出,世嘉能够选择GC作为家用机版本的目标,但是这个愿望落空了。而令广大系列玩家更加失望的是,在PS2上登场的4款新作:“光明之泪”、“新光明力量”、“光明力量EXA”和“光明之风”,竟然没有一款是传统的S.RPG……
试玩体验:
13.彩京射击合集Vol.1
英文名:Psikyo Shooting Collection Vol. 1: Strikers 1945 I+II
厂&&商:TAITO
机&&种:PS2
发售日:(E)/(J)
类&&型:STG(纵版射击)
& & 因为之前的“武装飞鸟合集”并没有被冠以“彩京射击合集”之名,所以这款“打击者”成了Vol.1。当然,这两部作品那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不过对于原本就可以玩PS游戏的PS2主机来说,本作却是“彩京射击合集”系列4部作品中最没有价值的一部——因为游戏中收录的两部作品都已经有PS移植版了。而本作由于是复刻,并没有加入PS版的片头CG,画面方面也针对宽屏进行了调整,看上去有些不习惯。本作唯一的好处大概是同捆附赠的DVD了,其中收录有高手的精彩回放,包括单机全破两周目的过程,呵呵,看了也未必能学到啊。
14.麻烦星人
英文名:Meiwaku Seijin: Panic Maker / Under the Skin
厂&&商:CAPCOM
机&&种:PS2
发售日:(J)/(U)/(E)
类&&型:3D ACT
& & CAPCOM制作的又一个创意作品。游戏使用了流行的卡通渲染风格,描述来自麻烦星的小外星人小炭在地球上制造麻烦的故事。这是麻烦星人成年(3岁就叫成年?)的考验。而小炭来到的是难度最高的地球,因为地球人看到麻烦星人就会凶暴化,非常的危险,所以小炭必须使用捕捉枪来扫描目标人类的资料,让自己变身为该目标的样子来掩护自己的身分(这就是游戏美版名称的来历)。
  至于如何制造麻烦,那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了:打击目标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在地上撒图钉、在公共场合放屁、在人多的地方拿起麦克风高歌一曲(当然是“口袋战士”DAN的歌喉)、可以召唤大象来驱赶人群,然后获得金币。一旦被攻击,首先会变成猥琐的内衣状态,然后就会现出原形,那就要赶紧逃命了。本作支持双人分屏对战。
& & 虽然只是一个小品级的作品,CAPCOM还是相当的用心,除了看家大作“生化危机”中的吉尔和追踪者将会亮相外,还请到日本知名美少女偶像桐村萌绘与工藤亚耶担任游戏的代言人,两人也会在游戏中登场,而两人替游戏角色录音的过程也会收录在游戏的特典影片中。除此之外,特典影片还包括了PS2版“红侠JOE”、“红侠JOE 2”、“生化危机 爆发 FILE2”、“鬼泣3”以及“杀手7”等新作的影像以及电影版《生化危机2》的预告篇,内容非常的丰富。游戏获得了FAMI通31分的评价,销量则不到4万。
作者: bloood& & 时间:
谢谢楼主,通过你的帖子,让我认识了游戏机上好多经典游戏。[em04]
作者: 47185& & 时间:
转LU的么。。呵呵,鬼神童子很不错,动画更不错
作者: chamweihong& & 时间:
这帖子转的太出彩了,这些游戏连我也只是玩过1/4。看来补充下游戏知识不错[em61]
作者: 管埋员& & 时间:
LZ真辛苦啊 劳心费神
作者: 橙菽& & 时间:
怀念小霸王,强力机器.[em04]
作者: Fndywind& & 时间:
超级怀念当年的游戏啊,重新回忆一下咯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8月6号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1.多鲁亚加塔
英文名:Tower of Druaga
厂&&商:NAMCO
机&&种:FC
类&&型:ACT
& & NAMCO早期又一款有名的智力动作游戏,是街机版的移植作品。游戏以平面俯视方式进行,玩家需要复杂地形的版面内取得钥匙开门过关,一共有60个关卡。此外,FC版中还设计了隐藏版面的所谓里关卡。本作于1990年底被移植到GB,1992年6月移植PC-E主机,1996年6月在PS的“NAMCO怀旧合集3”中登场,而在2003年底NAMCO在旗下的MONOLITH为GC发售RPG大作“霸天开拓史”之际,也推出了一个对应GC的特制非卖品版本。
试玩体验:
2.银河战士
英文名:Metroid
厂&&商:任天堂
机&&种:FDS/FC
发售日:(J)/1987.8(U)/(E)
类&&型:ACT
& & 任天堂大人气的科幻动作游戏系列的初代作品,在FDS磁碟机系统上首次亮相。本作是在横井军平领军下的第一开发部的产品,与宫本茂的“超级马里奥”那种童话版的卡通风格截然不同,属于带有灰暗世界观的硬派严肃题材。主角是身为最强银河战士的金发美女萨姆斯,由于银河联邦的科学考察船在行星SR388上发现了神秘的寄生生命体Metroid,但在带回样本的归途中被宇宙海盗所截获,于是萨姆斯前往宇宙海盗的总部ZEBES小行星,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战斗战斗。
& & 以女性作为主角、而且是硬派作品,这样的游戏不要说是在任天堂的作品中,就是在整个业界也是相当少见的。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创意几乎称得上是一种叛逆——当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看出角色的性别的,而且萨姆斯还穿着全副武装的盔甲。而游戏本身的设计也是对于传统关卡制的挑战:游戏一开始就向玩家展示了庞大的地图,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但是主角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去到所有的地方,而是需要不断的获得新的能力才能开启更多的通道。这个设计也成为了系列一直以来的标准,并直接带动了探索类动作游戏的发展,后来的“未来战士”、“嘉蒂外传”、“超惑星战记”等经典名作都沿用了这种理念,当然如今大家所更熟悉的就是以“恶魔城X月下夜想曲”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了。此外,在本作中就引入了多元结局设定,随着通关时间的不同,结局画面也会不一样,如果以足够短的时间通关,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萨姆斯·阿兰脱下头盔的美女形象。本作入选了1986年度的业界首次游戏评选的十佳行列,销量是104万,全球累计273万。
& & 本作的日版是以FDS磁碟机方式推出的,因此具备存档功能,而海外版则是卡带方式,需要使用密码来续关,但是却有一个很特别的密码:JUSTIN BAILEY ------ ------,使用这个密码后萨姆丝就会以导弹数量全满、手持波动枪而且不穿装甲的状态在中盘地段出现。这个密码本身应该是一个人名……
试玩体验:&&(FDS)
3.龙珠Z外传 赛亚人绝灭计划
英文名:Dragon Ball Z Gaiden: Saiya-jin Zetsumetsu Keikaku
厂&&商:BANDAI
机&&种:FC
类&&型:FTG
& & 本游戏是FC上最后一款龙珠系列的作品,而游戏的素质也是最高的。在SFC版“超赛亚传说”和“超武斗传”已经推出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推出FC版,真是很对得起FC的用户啊。游戏依然是回合制战斗的卡片RPG,这种模式已经为玩家所熟悉并喜爱,而且以FC的机能来说也确实更加适合制作此种类型而非对战类。通过组合不同的卡片可以使出丰富多彩的必杀技,战斗动画在FC主机上可称顶级。本作既然被称为外传,游戏的剧情全部是BANDAI的原创,剧情模式一共有10关,另外也设有天下一武道会模式。
& & 当年FC上的正统龙珠系列,实际上只有“神龙之谜”、“大魔王复活”和“悟空传”三部,卡片战斗方式从2代开始就一直沿用。而1990年SFC诞生前夕推出的“龙珠Z”系列却一连推出了5部作品,除开对应条码机的“激斗天下一武道会”外,另外的4部在当时曾经被国内D版商制作成了4合一卡带,大约应该还有不少老玩家保留着这盘卡吧。
试玩体验:
4.梦幻模拟战 光辉的末裔
英文名:Langrisser: Hikari no Matsuei
厂&&商:NCS
机&&种:PC-E SCD
类&&型:S.RPG
& & 唯一在PC-E主机上登场的“梦幻模拟战”游戏。基本上是以MD版1代为基础,借助光碟媒体的优势(而且是2CD哦),加入了不少过场动画和人语配音,这也是系列首个有配音的作品。游戏画面和音乐也得到了强化,魔法和道具都与MD版有所不同。后来的PS版以及SS版都是依照这个版本移植的,不过在音乐方面貌似原作的效果更好。漆原智志唯美的角色设定感觉上和PC-E SCD的风格十分相符。
& & 如果从家用主机算起,那么MD版和这款PC-E SCD版确实是这个系列的开端,不过整个故事的最初起源还是要追溯到1987年PC-8801的“艾路斯里多”,圣剑兰古利萨就是远古兵器魔动炮的开启钥匙——破邪之剑与艾路斯里多初代国王基克哈尔特的灵魂结合的产物,其目的就是对抗黑暗王子何塞尔手中的魔剑阿尔哈萨特。光之女神露西利斯赐予基克哈尔特王的后裔们使用圣剑的力量,依靠圣剑兰古利萨数千年来守卫着大陆的安宁,被称为“光辉的末裔”。而魔剑阿尔哈萨特的真实身份却是为了完全操控魔动炮而打造的真·破邪之剑,也是解除混沌神卡奥斯封印的关键。本作所发生的巴鲁迪亚王国就是圣剑的持有者,破国的王子雷丁最后要打败黑暗王子以及混沌神。
试玩体验:
5.火箭骑士
英文名:Rocket Knight Adventures
厂&&商:KONAMI
机&&种:MD
发售日:(J)/(U)
类&&型:ACT
& & KONAMI罕见的专门为MD原创的动作游戏。游戏有着类似“索尼克”的速度感与流畅的卷轴,华丽的画面加上硬派的操作有效地发挥了MD的机能。蓄力是游戏的常用技巧,一旦熟练之后,看起来胖胖的主角凌空飞翔的感觉十分爽快。而游戏的版面设计也是匠心独具,敌人基本上都是猪的形象,但是AI并不低,还会乘坐各种作战车辆来战斗。游戏共有7个版面,却有着20场BOSS战,最后的BOSS战就是乘坐巨大的猪型战斗机器人的壮观对决。如果不是TREASURE在不久后就推出了其成名作“火枪英雄”,我猪真要怀疑这个是不是TREASURE的作品。不过本作在顶级难度下中招即挂的设计,倒确实使人想起了当年KONAMI在FC上的“外星战将”。
& & 由于1993年度MD的优秀动作游戏层出不穷,本作也仅仅获得了年度最佳动作游戏的第10位(“超级忍2”也仅仅是第9位而已)。后来KONAMI还在MD上推出了续作并向SFC作了移植。
试玩体验:
6.庆应游击队
英文名:Keio Yugekitai / Keio Flying Squadron
厂&&商:VICTOR
机&&种:MEGA-CD
类&&型:STG(横版射击)
& & 所谓的庆应游击队,实际上是主角Rami和他的祖父母三人组成的,他们所保护的圣物——开启宝藏的钥匙被号称智商高达1400的Pon博士(其实就是一只浣熊)偷走,于是Rami穿上兔女郎装,骑上会喷火的小恐龙Spot,出发去讨还钥匙。
& & 游戏基本上是横向卷轴的射击方式,当然从题材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不会是一款正统派的作品。主角可以使用对空和对地的火力,此外如果暂停发射,就会出现两只迷你恐龙来辅助攻击,还可以把它们扔出去当保险使用。敌人都是Pon博士的邪恶浣熊军团,有着许多古怪可笑的表演。游戏中有着不少的过场动画和人语配音,这也是当时的CD游戏的必备要素。本作获得了1993年度MD评选的最佳射击游戏第3名,主角Rami则荣获最佳女主角第8名。1996年5月在SS上推出了续作,改为了融合射击的动作类型。
& & 本作在当时的一个主要亮点就是请来了当时刚刚出道的年仅16岁的菅野美穗担当代言人。这位号称有着“冰与火的魅惑”的女明星在2003年主演了表现幕府将军后宫女人生活的连续剧《大奥》,而今年6月在PS2上荣膺与“史上最下帝王”的“死亡火枪”相同评分(13分)的“大奥记”就是根据该片改编的。
试玩体验:
7.圣剑传说2
英文名:Seiken Densetsu 2 / Secret of Mana
厂&&商:SQUARE
机&&种:SFC
类&&型:A.RPG
& & 在GB主机上诞生的“圣剑传说”,是SQUARE意图利用FF的品牌打造的又一个经典。而这款于SFC主机推出的续集则真正使得该系列脱离了FF的阴影,成为了史氏当年的三大品牌之一。本作由石井浩一和田中弘道共同开发,游戏一开始主角失足跌落瀑布的镜头可以看做是对前作的致敬,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主角在玛那树下得知自己正是15年前玛那骑士的儿子,为了阻止帝国控制玛那力量的野心而必须再次使圣剑复活。
& & 1993年是SFC的作品包括开发工具全面进入成熟的年份,SQUARE也从此开始确立了自己的技术优势。本作的画面效果可谓是当时SFC上的一个巅峰,充分的发挥了SFC高发色数和特殊效果的机能,将美工水准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在系统方面游戏依然保持了简洁的特色,武器、魔法、道具的使用都一目了然。而最令人惊讶的就是游戏支持3P合力杀敌的战斗模式,如果是一个人玩,另外两名角色将会由电脑控制,而中途可以随时利用2P以及3P手柄来操作这两个角色!由于三位主角各有所长,加上武器数量增加到8种,配合作战的乐趣非常之高,这个设定一度带动了SFC的多打手柄分插脱销。游戏的销量达到了150万,是系列的最高,而FAMI通的评分是33分。
& & 我猪至今感到比较遗憾的就是SFC时代的一批经典RPG没有在GBA上出现,包括SQUARE的圣剑系列、沙加系列、时空之旅以及ENIX的天地系列、DQ系列、星海传说等,当然GBA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试玩体验:
8.生化危机 震动版
英文名:Biohazard: Dual Shock Version
厂&&商:CAPCOM
机&&种:PS
类&&型:AVG
& & 这个是在PS的DUAL SHOCK震动手柄推出之后,CAPCOM特意将名作“生化危机”重新制作的对应震动手柄的版本。游戏基本上是以去年的“导演剪辑版”为蓝本,不过其最大的价值在于附赠的特制光碟,其中收录了详细的系列相关资料以及通关进度,还有最为珍贵的“幻之生化危机2”也就是所谓的“生化1.5”的开发片段。另外,特别重新制作的日语版开场以及结局片段也别有风味。当然,在“导演剪辑版”中出现的无限左轮枪在本作中也会出现,这个是SS版包括GC版也没有的,达成救出所有同伴的结局就可以获得该武器,比火箭筒好用太多了。本作的销量是18万,如果加上“导演剪辑版”则接近90万,这样算下来PS版“生化危机”在日本的累计销量就超过了200万。
试玩体验:
9.生化危机2 震动版
英文名:Biohazard 2: Dual Shock Version
厂&&商:CAPCOM
机&&种:PS
类&&型:AVG
& & 同样是对应震动手柄的版本。由于震动手柄是在1997年11月登场的,当时已经来不及为“生化危机2”加入这个对应功能了。由于在“生化危机 震动版”中已经有了各种附加要素,相对而言,本作就只能在模式上下功夫了。游戏中加入了针对初学者的简单模式和美版的高难度模式,此外还可以直接进入挑战模式。本作销量是27万,连带原作累计228万,是PS上仅次于FF和DQ的第三方作品。
试玩体验:
10.守护力量
英文名:Guardian Force
厂&&商:SUCCESS
机&&种:SS
类&&型:STG(纵版射击)
& & 本作是出品了“棉花小魔女”系列的SUCCESS公司使用ST-V主板制作的一款纵版射击游戏,游戏中玩家操作半浮空的战车作战,可以获得红黄蓝绿紫五色球的火力,并且1P和2P的火力以及对应保险均不相同:
&&红色&&1P火力是大型霰弹,保险是直线大型激光;2P是密集霰弹,保险是五向激光
&&黄色&&1P是激光+直线光束,保险是直线火龙;2P是激光+跟踪光束,保险是追踪火龙
&&紫色&&1P是漩涡开花弹+消弹气泡(直向),保险是超级漩涡气泡;2P是菱形开花弹+消弹气泡(斜向),保险是超级反射气泡
&&绿色&&1P是慢速闪电球(可以抵消普通子弹),保险是护身霹雳球;2P是快速闪电球(可以抵消普通子弹),保险是大型霹雳球
&&蓝色&&1P是大型炮弹,保险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八向电光束;2P是大型炮弹,保险是掷出型的八向电光球
& & 此外,还可以获得直线飞弹和跟踪导弹的副武器。而主火力有10个级别的提升,导弹也有3个级别,这一点颇有些类似“雷电”。在操作方面则比较独特,除了发射键外,另外两个按键分别控制战车炮口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两键齐按则是使用保险。不过在SS版中就可以设定简单的一个发射一个保险,用L、R键来负责转向,操作要比街机版舒适得多。另外,如果使用“电脑战机”的双摇杆来玩本作,将右摇杆设成炮口转向,玩起来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 & 这个游戏是我猪的至爱之一,与同事从最初的用尽所有续关次数也无法通关到能够一币双打通关,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可以说不亚于“闪亮银枪”。个人觉得1P除了紫色之外,其余的火力和保险全都不及2P,而我猪就是用1P紫色与同事的2P绿色武器相配合。游戏中连续获得加分标志就能使其逐渐提升到高分,但是一旦遗漏就会还原为最低分,这一点对玩家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猪和同事那个时候基本可以做到对于所有敌人将要出现的方位一清二楚,预先已经占好了位置展开进攻,甚至于连什么时候放保险、由谁来放都达成了默契,通关分数超过900万,至今都觉得很骄傲。但是,基本上这个游戏是必须双打的,由于这个原因,我猪现在很少再玩了。
& & 本作的SS版基本是完璧移植,虽然容量超小(光盘的播放时间只有2'09&,大概是光碟游戏中容量最小的一个了——至少我猪还没有见到更小的),但是关卡的丰富程度、画面以及音乐的表现力并不逊色于一线大作。那个时候我猪很喜欢用重低音炮加上38&的大彩电来玩本作,极有感觉,身边不少人也对我们的配合看得津津有味,一旦失误就会响起一片叹息声。那个时代,真的很怀念。在此,特别纪念一下两位同事:梦随心动和郁闷的小兵,真的很想你们。
11.死水圣域
英文名:Wachenroder
厂&&商:SEGA
机&&种:SS
类&&型:S.RPG
& & 由村田莲尔和安倍吉俊负责人设的作品,这是世嘉在DC公布之后,SS最后的那个夏天所着力宣传的两部“超大作”之一(另一款是“深海惊魂”)。游戏是正统的S.RPG,主角露西安为了寻找在产业废弃物“死水”之地失踪的妹妹而踏入了这个禁地,并卷入了叛军与掌握工业命脉而使世界陷于荒废的霸权之间的争斗。游戏的剧情和战略性都颇有看头,毕竟是制作过“光明力量”系列的世嘉出品,而气势磅礴的CG虽然品质一般,却很好的表现了那种末世未来的氛围。不过游戏中的3D战斗画面实在是有些粗糙,节奏安排也略显突兀,感觉上,如果是做成SS所擅长的2D方式,这游戏应该受欢迎得多。这也反映了在SS的末期,就连世嘉自己也显得有心无力的状况。
12.空中超级巨星
英文名:Astra Superstars
厂&&商:SUNSOFT
机&&种:SS
类&&型:FTG
& & SUNSOFT公司继MVS主板的“银河格斗”、“火热火热7”之后,利用ST-V主板制作的2D对战游戏新作。游戏以简单的操作和华丽的连击为号召,玩家操作的角色全部是浮空作战,通过简单的按键组合就能够使用各种技巧。画面风格上比较类似“火热火热7”,依然是以卡通形象的角色和夸张的必杀技来突出游戏的表现力,而且同样会出现大量的闪光效果,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效果。这个游戏在5月的时候介绍过街机版,SS移植版版对应扩张卡,移植度完美,基本没有读盘停顿,这一点倒是比“火热火热7”强多了。
今天发的晚了点,希望大家见谅。虽然是转贴,但也可以多多提意见,我会虚心接受的~~~HAHA !![em24]
作者: anxue000& & 时间:
这贴很强,勾起了我一些美好的回忆[em04]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8月7 号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向8.7过生日的玩家朋友道一声生日快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吧
英文名:Bomber King / Robo Warrior
厂&&商:JALECO
机&&种:FC
类&&型:ACT
& & 当初人们往往把这个游戏与HUDSON的“炸弹人”系列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本作并非是“炸弹人”系列(虽然本作的日版也是HUDSON发行的)。游戏的场景要比“炸弹人”复杂广阔的多,不过角色需要放置炸弹来攻击敌人并炸开出路这一点是一样的。除了炸弹外,主角还可以获得各种枪械,得到之后可以进入副画面进行选择,这有些类似“超惑星战记”的洞内部分。游戏需要在每一关找到钥匙开启最后的出口,由于版图复杂,有些关卡几乎要把各个地方都搜个遍才行。本作的日版在过关之后会出现卡拉OK模式,不过美版中貌似没有这个功能。
试玩体验:
2.龙珠Z3烈战人造人间
英文名:Dragon Ball Z III: Ressen Jinzou Ningen
厂&&商:BANDAI
机&&种:FC
类&&型:RPG
& & 继“强袭赛亚人”和“激斗弗利萨”之后,FC上面的“龙珠Z”系列第三作。依然是以龙珠系列中有名的卡片战斗系统来进行的RPG,由于已经是FC的晚期,游戏的系统和画面表现力都达到了巅峰。剧情自然是与人造人战斗的精彩段落,悟空由于心脏病而无法再最后决战出场的设定也忠实再现——当然,还是有办法让悟空登场的,条件就是之前要在三回合内打败克维拉。本作共有10章剧情,最后击败16号之后沙鲁会出场。由于后来龙珠系列基本上都成了对战游戏,本作作为经典的卡片式RPG还是相当让人怀念的。
试玩体验:
3.摩登原始人
英文名:The Flintstones: The Rescue of Dino & Hoppy
厂&&商:TAITO
机&&种:FC
发售日:(J)/(E)
类&&型:ACT
& & 这是从海外漫画改编的游戏。与另外一个有名的原始人——DATA EAST的“战斗原始人”不同,本作中的角色形象更加憨厚笨拙,而手中的木棒不仅是攻击的武器,还可以用作支撑的落点,此外还可以获得弹弓、斧头之类的武器,动作性相当强。游戏中主角需要找回被邪恶的Butler博士破坏的时光机器碎片,然后救出被绑架的Dino和Hoppy。本作在两年后推出了续集,是FC上最后的动作游戏佳作之一,不过只有欧美版。
& & 1992年在GB上也推出了该题材的改编作品,1993年底又推出了MD版,1994年8月推出了SFC版,也算是多机种制霸了。
试玩体验:
4.修罗之门
英文名:Shura no Mon
厂&&商:SEGA
机&&种:MD
类&&型:SLG
& & 根据川原正敏的空手道漫画改编的作品,主角是陆奥圆明流的传人,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最终目标是击败神武馆馆长“生武神”龙造寺·彻心。游戏采用了独特的战斗系统,需要选择适当的必杀技来与对手周旋,并非普通的对战游戏,而选择指令之后,角色就会做出相当忠实于原作的动作。游戏的最终BOSS并非是龙造寺·彻心,而是陆奥圆明流的另一个传人不破·北斗,他轻易的杀死了龙造寺·彻心,而要对付他,就必须耐心的等待最终奥义“四门”的出现。本作获得了1992年度MD评选的最佳SLG第2名,仅次于CD版的“天下布武”,而主角陆奥九十九也荣获了最佳男主角第6位。
5.初代热血硬派
英文名:Shodai Nekketsu Kouha Kunio-Kun
厂&&商:TECHNOS
机&&种:SFC
类&&型:ACT(清版打斗)
& & 超任主机上的“热血硬派”,是该系列延续到SFC这台新贵主机的第一个清版打斗类游戏。作品延续了FC版原作的风格,在画面素质以及动作流畅度上有了大幅提升,不过在角色描绘方面感觉没有FC版那么亲切了。本作中加入了对话要素以及魔法、道具的使用,还引入了升级概念,随着级别提升角色可以学会更多的的技能。而操作方面基本上是以一个攻击键进行,包括拳打、脚踢、蓄力、摔投、防御等全部都可以用一个键来完成。游戏中的同屏角色数量虽然还达不到最初的街机版的标准(这一点是SFC一直以来的不足),不过好在可以支持双人同时进行,这就使得游戏的暴力程度和投入度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游戏的难度也相应提高了不少。
& & 在1992年TECHNOS的“热血硬派”和“双截龙”先后在SFC登场,颇有再现FC时代辉煌的感觉。
试玩体验:
6.超级泡泡
英文名:Super Pang / Super Buster Bros.
厂&&商:CAPCOM
机&&种:SFC
类&&型:ACT
& & 这个是我猪非常喜欢的作品,CAPCOM制作这类轻松有趣的作品确实是很有心得。随着主角的射击,画面中的泡泡会不断的分裂成小泡泡,而角色只能左右移动,一旦被泡泡撞上就挂了,因此需要小心应付。背景画面都是世界名胜或者是名画,看上去赏心悦目。不过呢,相比之下我猪还是更喜欢PS版,因为,SFC版不能双打啦。
英文名:Phalanx The Enforce Fighter
厂&&商:KEMCO
机&&种:SFC
类&&型:STG横版射击)
& & 从X68000移植的横版射击游戏。本作的设计相当出色,战机本身可以获得激光、跟踪光波、蓄力火炮等多种武器,并可以随时切换使用,此外还可以获得导弹副枪;而除了普通的保险外,还可以抛弃现有武器来使用超级保险;战机本身还有4档速度切换。游戏中使用了放大、缩小、半透明等特效机能,画面相当的华丽,而且每一个关卡都很长,是SFC上一款十分精彩的作品。本作在2001年10月被移植到GBA上,是该主机的第一个横版射击游戏,不少玩家应该还记得。
8.魔导战士
英文名:Panzer Bandit
厂&&商:BANPRESTO
机&&种:PS
类&&型:ACT(清版打斗)
& & 不少玩家都把本作当作是PS主机上的“守护英雄”,可见游戏的受重视度了。游戏中可以选择4名角色:善于格斗、会驾驶飞行机器人的热血少年Gou,长于魔法、有机器狗为伴的少女Kasumi,速度灵活并配有大型机器人以弥补攻击力不足的小女孩Miu,以及本身就是机器人的Ein。从这个设定可以知道,机器人是本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主角的好帮手。当然除此之外主角本身也可以使用各种魔法和连续技、必杀技,战斗的氛围相当的热闹。当然本作相比“守护英雄”还是存在不少的差距:战斗只有内外两条线,没有升级概念,画面放缩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某些时候还会出现丢帧和拖慢现象;不过色彩方面比较艳丽,操作性也比较流畅,打击手感颇为实在,是PS主机上非常难得的支持双人同时进行的横向动作游戏。
& & 此外,本作也设有对战模式,在此模式下可以使用游戏中出现的所有BOSS,这一点与“守护英雄”是一样的,只不过无论是角色数量还是喧哗程度都要逊上一筹了。
9.爆笑枪弹
英文名:Gunbullet / Point Blank
厂&&商:NAMCO
机&&种:PS
发售日:(J)//(U)/1998.7(E)
类&&型:GUN
& & 自从“化解危机”登场之后,PS的光线枪GUN-CON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NAMCO不失时机的推出这款“爆笑枪弹”,使得PS又多了一款光枪射击佳作。
& & 本作是1994年的街机版移植作,讲述两位傻乎乎的博士要去某个小岛寻找一把名枪,小岛本身就是枪的形状,而需要跑遍整个岛屿搜集所有的部件才能组成这把枪,于是两人就不辞辛劳的开工了。基本上,游戏的内容可以算是多个迷你射击游戏的组合,这些迷你游戏的数量在70个以上,而在一次的流程中只会出现16个,所以其重复可玩性相当高。本作的销量是24万,而一年之后推出续作“GunBarl”更是获得了27万的成绩,是PS光枪类游戏中仅次于“化解危机”的作品。
10.合金弹头
英文名:Metal Slug
厂&&商:SNK
机&&种:PS
类&&型:ACT
& & 街机上十分有名的动作射击游戏,PS版的移植比SS版晚了4个月,在流畅度方面要略微逊色一些,场景切换时会有少许的停顿,这一点类似上一年两大主机移植的“赤壁之战”。不过由于PS版是完全依靠主机本身的机能来完成移植的,而不像SS版借助了扩张RAM卡,所以当年FAMI通给了本作31分评价,高于SS版。此种类型的游戏在32位主机上非常少见,而PS除了本作之外还得以独享了“合金弹头X”的移植版,这又是我猪心中的一个遗憾啊。
11.大盗五卫门 新桃山幕府
英文名:Mystical Ninja Starring Goemon / Ganbare Goemon: Neo Momoyama Bakufu no Odori
厂&&商:KONAMI
机&&种:N64
发售日:(J)/(U)
类&&型:3D ACT
& & KONAMI在N64发布之初就宣布了旗下不少名作系列将要登场,是N64时代少数的支持者之一。本作N64主机上第一个“大盗五卫门”系列作品,也是该系列第一款全3D作品。不过当时KONAMI在这方面的技术力和开发经验可能还有所欠缺,游戏的画面素质包括帧数与“超级马里奥64”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场景的设计也比较单调,而且由于五卫门依然是用烟斗作为主要武器,想要准确的打中敌人也变得比较困难。不过3D化之后,之前大魄力的主视点机器人战斗就变得游刃有余了,而且在3D世界中探索的存在感也大大增强。游戏获得了25万的销量和FAMI通30分的评价,是N64初期第三方的主力作品之一。
试玩体验:
12.世界足球 胜利十一人7
英文名:World Soccer Winning Eleven 7
厂&&商:KONAMI
机&&种:PS2
类&&型:SPG
& & 每年一作的WE系列,每年都能保持百万的销量,在PS2时代也只有无双系列才能做到这一点。本作发售在借助韩日世界杯而获得巨大成功的WE6之后,能够再度取得佳绩实属不易。本作是系列中最后一款使用CD-ROM的作品,在系统方面最大的进化就是R2键的特殊动作丰富了许多,制作人甚至曾经放言希望不用制作“最终版”——当然实际上后来出现的是“国际版”。本作的销量是113万,而加上国际版则达到170万,全球累积在330万以上。游戏的获得的评价也是与前作相同的36分白金殿堂,并且入选了2003年度CESA评选的优秀赏(实际上在2003年度的前半期也就是4月到9月期间,只有3款游戏入选CESA的年度优秀赏,另两款是GC“仙乐传说”和PS2的日版GTA3,可见那一年日本业界之颓废)。
13.格列高里的恐怖秀
英文名:Gregory Horror Show: Soul Collector
厂&&商:CAPCOM
机&&种:PS2
发售日:(J)/(E)
类&&型:AVG
& & CAPCOM的恐怖AVG功力可谓是天下无双。本作改编自1999年10月起在日本朝日电视台播出的同名CG动画,主角误入了格列高里的恐怖公馆,为了安全脱身,必须调查房客的行动并与之周旋,收集迷失之魂。游戏的时间是自动流逝的,房客们会各自行动,主角要暗中偷窥他们的生活以获得线索,而一旦被发现要立刻逃跑!否则就会遭到目标的穷追猛打,还会受到恐怖的惩罚,例如被抢走已有的道具、被用巨大的针管抽血等。游戏的角色都是方头方脑的形象,令人想起GC的“动物番长”,不过场景很阴暗,还是满有恐怖气氛的。
游戏得到了FAMI通32分的金殿堂评价,不过销量还是如同CAPCOM那一年的众多作品一样一塌糊涂。
14.生化危机 维罗妮卡完全版
英文名:BioHazard Code: Veronica Complete / Resident Evil Code: Veronica X
厂&&商:CAPCOM
机&&种:GC
发售日:(J)/(U)/(E)
类&&型:AVG
& & 在GC发售前夕CAPCOM赫然公布生化危机全系列登场的消息一度震惊了业界,而初代的重制版也以其超绝的素质令所有玩家惊叹不已。不过后来的2、3以及CV三部作品则都只是移植版,相对来说,本作在其中的价值就是最低的一款了——因为游戏相比之前的DC以及PS2版几乎没有任何的提高,甚至于还没有DC版完全版的直接使用火箭筒要素。虽然DC版CV初登场时也曾惊艳一时,但如今以“完全移植”的姿态登陆GC,就不能满足玩家对于GC画面的要求了。基本上除了收藏欲望较强的玩家,本作对于多数人来说意义并不大。CAPCOM于同日发售了GC的“生化危机收藏箱”,里面包含了1、0、2、3、CV五款作品以及珍贵的“威斯克报告”集,不过价格也高得离谱,不知国内有多少铁杆玩家收了这个东西。
作者: 花之旦& & 时间:
好多怀旧的游戏,[em04]
作者: 星之守望& & 时间:
话说口袋妖怪还在NGC出了那啥~~黑暗旋风~~都没什么印象啊~~才知道啊~~[em57]
作者: zpchen& & 时间:
[em61] 不错的帖子。好强[em04]
作者: regiking& & 时间:
今天 我点开了楼主的帖子 发现没一款游戏玩过 我[em40]
还有20几天 希望能出现个熟脸啊[em30]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8月8日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向8.8过生日的玩家朋友道一声生日快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吧
1.六三四剑
英文名:Musashi no Ken: Tadaima Shugyou Chuu
厂&&商:TAITO
机&&种:FC
类&&型:ACT
& & 当年又叫做“好小子”的游戏,应该有不少玩家玩过吧。主角是少年剑士武藏(Musashi,居然演绎成了“六三四”,TAITO也真能搞),不断的修炼成长(从三岁开始啊),最终目标是在剑道大会上击败宿敌修罗。修行途中忠实的狗狗一直在后面跟随着,如果被狗狗赶过了是要失败的。游戏的画面音乐风格十分朴素,不过由于攻击和跳跃的键位与普通游戏相反,曾经令我猪相当恼火。本作设有对战模式,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理念。
试玩体验:
2.街头战士2010
英文名:2010 Street Fighter / Street Fighter 2010: The Final Fight
厂&&商:CAPCOM
机&&种:FC
发售日:(J)/(U)
类&&型:ACT
& & 使用了“街霸”名称的作品,美版更是厉害,直接把“街霸”和“快打旋风”都包含在内了!实际上在当时令SF这个名字红遍全球的“街霸2”还没有诞生呢。本作的主角名叫KEN(日版中是Kevin Striker,不过怎么看也像是飞龙),是一名机械化的银河警察,为了消灭邪恶的寄生生物而转战各大星球。游戏的玩法比较独特,要先在每个版面中消灭杂兵,之后就会出现BOSS一对一的单挑,不过这时依然可以在庞大的场地内随意的周旋。主角可以做出攻击、跳跃、攀爬、反弹跳等多种动作。游戏共有5大关19个版面,在最终BOSS之前将会再次面对之前的所有BOSS,这也是当年不少同类游戏的特色。
试玩体验 :
3.桃太郎电剧
英文名:Momotarou Dengeki
厂&&商:HUDSON
机&&种:GB
类&&型:ACT
& & 以桃太郎为主角的游戏系列中,“桃太郎传说”属于正统RPG,“桃太郎电铁”属于大富翁式的桌面游戏,而属于正统动作游戏的则是PC-E上的“桃太郎活剧”以及GB的“桃太郎电剧”系列了。本作虽然是出在GB掌机上,但依然有着可爱的角色造型和清新的画面,桃太郎手中的饭团击中敌人就会使其变成桃子,可以举起来打击敌人,也可以用以垫脚。用桃子打中的敌人会变成更大的桃子,用大桃子可以直接干掉敌人获得金币。此外,游戏中还有变身功能。游戏整体气氛轻松,只是操作上略显缓慢。
试玩体验 :
4.摔角霸王2
英文名:Ring of Destruction: Slammasters II
厂&&商:CAPCOM
机&&种:ARC
类&&型:FTG
& & 前作是著名的混战型摔角游戏,支持4人同时对战。本作则改成了正统的1对1对战游戏,角色增至14人,各角色都拥有了更加华丽丰富的必杀技,操作方式相应也有所变化。不过游戏中的暴力残酷程度并不逊色,如果使用必杀投技结果对手,可以产生擂台破坏效果,相当过瘾。CAPCOM出品的对战游戏素质不容怀疑,CPS2主板的表现力也无可挑剔,唯一可惜的就是本作没有推出过家用机移植版。
试玩体验:
5.热斗 拳皇96
英文名:Nettou The King of Fighters '96
厂&&商:TAKARA
机&&种:GB
类&&型:FTG
& & 许多掌机玩家都把本作称作是热斗系列的最高作,事实也确实如此。游戏使用了前作“热斗 拳皇95”的系统,但由于容量提升了1倍达到8M,所以无论是判定的精确性还是招数的连贯性都有了长足进步,四种跳跃、紧急回避等系统都得到了再现,前作中近似无耻的闪避不复存在。而开启超级模式后一些超必杀的效果甚至远远超过了街机版(例如雅典娜的超级水晶波,简直就是CAPCOM的VS系列的夸张)。本作是热斗系列中最后一款正统拳皇作品,隐藏角色包括暴走八神、暴走雷欧娜以及“龙虎之拳”系列的天狗。
试玩体验:
英文名:Phantasm
厂&&商:OUTRIGGER
机&&种:SS
类&&型:AVG
& & 真人演出的冒险游戏,使用了8张CD的阵容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举动,足以使本作史上留名。主角是购买了古宅的女郎莉迪,在古宅中发现了一些诡异的事情,而这些事件的矛头最终居然指向男友塔。游戏中使用全程实拍影像,虽然像素偏低,色彩也比较暗淡(SS不用电影卡的播片机能还真是不敢恭维,比起后来的PS版“欧亚列车杀人事件”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反而使得整体的恐怖气氛异常浓烈,一些血腥的伤害镜头相当惊悚。在游戏的终盘需要在恶灵的逼近下坚持完成封印仪式,那种感觉真是有些毛骨悚然。游戏的主要不足就是参与性较差,节奏也比较拖沓,而且,就像先前的“异灵”一样,过大的容量容易导致SS读盘不能……
7.古传降灵术 百物语
英文名:Koden Furyoujutsu: Hyaku Monogatari
厂&&商:HUDSON
机&&种:SS
类&&型:AVG
& & 这是两年之前PC-E SCD版“百物语”的续作,依然由著名的“日本鬼怪灵异第一人”稻川淳二编剧。游戏使用图片、影像、字幕和伴音来向玩家讲述100个诡异、恐怖的故事,讲完一个,蜡烛就会熄灭一支,全部蜡烛熄灭之后,真正的黑暗就会降临——其实就是第101个故事出现。游戏基本上算是音乐小说,在剧本、音效和氛围方面相当出色,但玩家可参与的部分较少。
8.超级漫画英雄
英文名:Marvel Super Heroes
厂&&商:CAPCOM
机&&种:SS/PS
发售日:(SS)/(PS)
类&&型:FTG
& & 可以视作“X-MEN”的续篇,集合了美国上尉、蜘蛛侠、变形侠医、钢铁战士等人气漫画角色参战的作品。游戏的画面十分华丽,巨大的角色比例很有气势,各种必杀技演出效果令人瞠目(钢铁战士的超级激光炮相信见过的玩家都是过目不忘)。本作的SS版对应扩张RAM卡,但是和之前的“铁甲斗士”一样只使用了3M的RAM量,读盘时间仍然偏长。PS版也好不了多少,而且存在角色动作削减、比例缩小的现象(观察一下不死巨人加格诺特的动作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差别)。不过家用机版本除了可以选择两名BOSS之外,还加入了原创的隐藏角色——“恶魔战士”系列中恶魔猎人多纳文身边的小女孩阿妮塔!光是如此小的身材就知道她在对战中的优势了。
& & 本作的SS版销量为7万,PS版则不到3万。感觉应该是经过了“铁甲斗士”以及本作中对于扩张RAM卡的两次试手,CAPCOM才终于开发出了SS时代2D对战的最终利器——扩张4MB卡,让玩家迎来了那几款近乎完美的梦幻之作。
9.神鹰一号3D
英文名:Terra Cresta 3D
厂&&商:日本物产
机&&种:SS
类&&型:STG(纵版射击)
& & 射击游戏老玩家对于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1985年11月在街机上登场的“神鹰一号”可以看做是早年“三级火箭(Moon Cresta)”的续作,独有的5机合体以及分散攻击系统吸引了不少玩家,次年的FC移植版更是为国内玩家所熟悉。而其街机版续作是1987年的“神鹰力量(Terra Force)”,家用机版则在1992年底专门推出了PC-E版的“神鹰一号2”。没想到事隔多年,日本物产这个名字已经几乎被遗忘之际,居然又能够在SS上看到系列的新作,SS真不愧是最强的射击游戏主机啊。
& & 本作改为了类似“雷光风暴”的纵深视角,角色和场景都是3D化,而操作依然是传统的2D纵向卷轴方式,甚至于连合体和分散攻击都依然保持了原样,真是很让人感动。此外,还加入了华丽的全屏火鸟保险。不过游戏的画面素质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比起“雷光风暴”存在明显差距,场景比较单调,缺乏变化,而BOSS又过于强悍,玩起来还不如当初感觉顺手。而且最让我猪不满的就是游戏依然只能单打,这在射击游戏佳作如云的SS上就显得有些落伍了。
10.黄金国之门 卷6
英文名:El Dorado Gate Volume 6
厂&&商:CAPCOM
机&&种:DC
类&&型:RPG
& & CAPCOM在DC上推出的“黄金国之门”系列RPG,原计划将连续制作24卷,被称作是“月刊式RPG”。由FLAGSHIP负责剧本,天野喜孝的人设加上利用DC机能制作的2D手绘风格,给人清新朴实的感觉。但由于投入的力度限制,游戏改以每两个月一卷的方式推出,并且发售日都是选在2.2、12.12、6.6、8.8这样的日子。可惜发售之时DC的形势已经日趋严峻,系列才推出2卷,DC就退出了市场竞争。于是该系列不得不改成7卷草草收场。不知国内有几位玩家把这个系列都玩过一遍。
& & 现在算一下,如果当时CAPCOM真的是坚持出齐24卷的话,在2004年内也可以将系列收尾,而DC可是坚持到2007年还有新作推出的……
11.拳皇2000
英文名:The King of Fighters 2000
厂&&商:SNK
机&&种:DC
类&&型:FTG
& & 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在DC早已停产许久之际,SNK突然公布了本作的移植消息,可以说是在“饿狼传说 狼之印迹”之后DC上的又一个惊喜。虽然街机版是SNK倒闭之前的绝唱,虽然DC版推出时SNK也正处于蜕变的紧要关头,但本作还是强化了游戏的画面表现,并加入了原创的援护角色以及对战场地,这一点相比后来推出的PS2版更具有收藏价值。不过当时市面上出现的D盘大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对战时看不到血槽,这对于国内玩家来说是个遗憾。
& & 相对于当初“拳皇98”最终没有出现在SS上来说,DC能够在停产之后连续获得和2002,还是值得欣慰了。本作仅获得了FAMI通26分的评价,“拳皇”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
12.超级机器人大战D
英文名:Super Robot Taisen D
厂&&商:BANPRESTO
机&&种:GBA
类&&型:S.RPG
& & GBA主机上的第四款机战作品。游戏沿用了“机战A”及“机战R”的系统,这次己方出场的阵容十分豪华,超时空要塞7和真龙盖塔的登场是一个亮点。多周目设定和更多的迷你游戏使得游戏的可玩性更强。本作的FAMI通评分是32分,销量是25万,高于之前的“机战OG”而低于“机战R”。
试玩体验:
& && &&& (中文版)
13.最终幻想 水晶编年史
英文名:Final Fantasy: Crystal Chronicles
厂&&商:S.E
机&&种:GC
发售日:(J)/(U)/(E)
类&&型:A.RPG
& & “最终幻想”系列阔别9年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任天堂的家用主机上,这也算是对于当初山内老爷子“想加入GBA必须为GC开发FF系列作品”说法的回馈。当时SQUARE用了相当感人的宣传片段来公布这部作品,水晶这个主题的再度出现正是对于那个时代的致敬。不过本作并不是正统的RPG,而是一款动作RPG。舞台设定在一个充满瘴气的世界,唯一能抵御瘴气侵袭的就是水晶,而水晶每年都必须用玛那之水浇灌,因此由年轻的冒险家所组成的水晶商队展开了冒险旅程。
& & 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支持4名玩家同时进行,4P玩时必须使用GBA来操作(单人玩时可以用GC手柄),可以在GBA的屏幕上看到地图以及角色、敌人的状态,电视上则显示战斗画面。在战斗时必须有一名角色手执水晶,否则就会陷入瘴气很快毙命,这就使得玩家之间必须时刻一起行动,而由于执有水晶的玩家处于无防备状态,其他人必须注意保护他。除了普通攻击之外,自然还可以使用魔法,本作中的魔法还会随地形等环境影响而改变威力,如在冰上使用雷击、在油里面使用火焰魔法时威力都会增强,还会有超级合体魔法。虽然在本作中并没有自FF7以来的华丽CG演出,但画面的素质却堪称是FF史上的最高——至少相对PS2版系列作品来说。Q版的角色形象、舒适的色调搭配和全3D即时演算的场景与人物建模,与GC的硬件特性非常相符。可惜必须使用GBA才能多人合作这一点确实是限制了玩家的参与,加上在手感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到位,本作只获得FAMI通33分评价,销量为40万,全球累积139万。
14.丧尸围城
英文名:Dead Rising
厂&&商:CAPCOM
机&&种:XB360
发售日:(U)/(E)/(J)
类&&型:3D清版打斗
& & CAPCOM从来对于新硬件都是十分的积极,在SS、DC和GC上几乎都是最重要的第三方;PS2、GBA和XBOX都是首发就有作品问世;而PS、PS2和PSP上的首个百万大作也都是出自CAPCOM。本作就是该厂的第一个XBOX360作品,自然也是第一个新世代主机作品。
& & 游戏的类型应该说比较接近XBOX的“SPIKEOUT”,不过这里的敌人都是丧尸,而主角也不单单是依靠拳脚功夫,还可以使用各种武器,包括刀剑枪械乃至于割草机和购物车!由于是新主机的作品,游戏的场景非常大,分辨率很高,画面中出现的敌人数量也多得惊人,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充足的帧数和较高的AI,充分显示了XB360的强大机能——当然还并没有强大到能够与上时代的主机彻底划清界限的程度(个人感觉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应该是“战争机器”)。
& & 游戏比较难得之处就是场景设计的真实性,大商场内包括电梯、楼梯、卫生间、厨房等设施与现实十分接近。在操作方面打斗的手感略显生硬(这方面比起堪称神作的“SPIKEOUT”确实还是存在差距),而射击的方式很明显是来自于“生化危机4”。游戏设计了6种结局和大量的隐藏要素,耐玩度相当高,如果一定要说有不足,那就是只能单打。游戏虽然是美版先行,口味也明显属于美式风格,依然获得了FAMI通35分的白金殿堂评价,销量为8万,全球累积174万。
& & CAPCOM近期公布了本作的Wii版移植计划,照此看来,“生化危机5”甚至FF13想要移植Wii也并非是不可能呢——不过我猪是并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的,除非这世上没有PS3和360。
推荐度:8&&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8月9日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向8.9过生日的玩家朋友道一声生日快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吧
1.瓦尔基里娅传说
英文名:Valkyrie no Densetsu
厂&&商:NAMCO
机&&种:PC-E
类&&型:A.RPG
& & 原作是4年前在FC上登场的,我猪前面也介绍过。1989年NAMCO根据FC版逆向移植成了街机版,现在再次移植到PC-E主机上。PC-E版本无论画面色泽还是角色造型比起FC版来提升很大,武器的种类增加到8种,并可以使用分身、龙卷、巨大、变身等魔法,算是一个全面加强版。现在想想在那个时候,SFC还没有出现,MD与FC是格格不入,而PC-E却能够一面移植MD的“兽王记”、“冲破火网”、“太空哈利”等大作,一面继承FC的“超级星际战士”、“新冒险岛”、“忍者龙剑传”、“炸弹人”等传统经典,实在是很有魅力的一台主机呢。
试玩体验:
2.超级摩纳哥GP
英文名:Super Monaco GP
厂&&商:SEGA
机&&种:MD
类&&型:RAC
& & 本作是街机版的强化移植,由曾与塞纳在同一车队的日本车手中岛悟参与制作,描述的自然是F1赛事。游戏包括摩纳哥GP、世界锦标赛与练习赛三种模式,并设有自动档、手动4排挡和手动7拍档三种操作方式。视点方面是车手视点,并加入了画面上方的后视镜。游戏的操作感不错,速度表现上佳,是当时的赛车游戏经典之一。
试玩体验: (MD)
& && &&& (GC)
3.宇宙巡航机2
英文名:Gradius: The Interstellar Assault / Nemesis II
厂&&商:KONAMI
机&&种:GB
类&&型:STG(横版射击)
& & KONAMI的经典射击名作GB版,同前作一样,2代的关卡场景也是完全原创的,并非是移植版。游戏设有练习模式以及OPTION,可以选择难度、连射及欣赏音乐,在游戏开始前还有3种导弹类型可以选择。GB版中一开始就是一段惊险的追逐场景,以GB小小的黑白屏幕营造出了相当令人感动的氛围。游戏也因此而入选91年度的十佳家用机动作射击游戏。
试玩体验:
4.电梯大战
英文名:Elevator Action
厂&&商:TAITO
机&&种:GB
类&&型:ACT
& & 日真是GB的好日子啊,除了KONAMI的“宇宙巡航机2”,TAITO的骨灰级名作“电梯大战”也来到了GB的舞台。本作基本上完全继承了街机版以及FC版的要素,要在遍布敌人的大楼中寻找文件并顺利脱身。画面表现方面相当的简洁明了,而游戏的速度相比FC版感觉更加流畅一些。
英文名:Battle City
厂&&商:NAMCO
机&&种:GB
类&&型:STG
& & 这个作品的FC版经典程度就不用多说了。GB版在画面显示上做了调整,屏幕中将无法看到全部的画面。游戏的感觉与原作相差不大,只是限于GB屏幕的表现力,场景设置方面略有简化,而且取消了版面设计功能。
试玩体验:
英文名:OutRun
厂&&商:SEGA
机&&种:MD/GG
类&&型:RAC
& & 铃木裕监制的著名赛车游戏,游戏完全采用完全开放式的赛道,多分支的路线,美丽怡人的景色,动听的音乐加上身边的美女,给人身心愉快的感觉。MD版画面上使用了放大缩小机能,素质不逊色于街机版。本作在PC-E也有过移植,后来在SS上推出了复刻版,而十余年之后在XB互换主板上推出的2代更是有着顶级的画面表现!
试玩体验: (GC)
& && &&&& &(MD)
7.牧场物语
英文名:Bokujou Monogatari / Harvest Moon
厂&&商:VICTOR
机&&种:SFC
发售日:(J)/1997(U)/(E)
类&&型:SLG
& & 这就是如今在各个硬件平台上都有登场的经典育成模拟游戏系列的第一作。游戏包含开垦荒地、培养农作物、喂养牲畜等要素,甚至还可以认识女孩子成家立业。虽然节奏缓慢,但那种田园生活的悠闲以及耕作养殖的辛苦使游戏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因此吸引了许多的女性玩家。不过游戏推出在SFC的晚期,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试玩体验:
8.街霸ZERO2
英文名:Street Fighter Zero 2 / Street Fighter Alpha 2
厂&&商:CAPCOM
机&&种:PS
类&&型:FTG
& & 基本上,CAPCOM的2D对战游戏都是先推出SS版,再推出PS版的,唯独“街霸ZERO”系列是例外。本作的PS版比SS版早了一个月,虽然移植度方面没有SS版那么高,但凭借先发的优势以及原本就不错的素质,取得了近70万的销量,比后来的SS版高出一倍。由于当时PS主机硬件销量与SS相差不大,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PS主机的受众面确实要比SS更广。
9.世界英雄PERFECT
英文名:World Heroes Perfect
厂&&商:SNK
机&&种:SS
类&&型:FTG
& & 早年SNK四大招牌系列之一的“世界英雄”系列第四作,也是最后一作。游戏包含了前作WH2JET的全部角色并增加了新的超必杀技,可以使用BOSS黑宙斯以及神秘乱入角色齐天大圣是当时的话题。SS版是SNK在“拳皇95”和“饿狼传说3”之后的第三款移植作品,游戏并没有使用加速卡,但读盘速度却快得出奇,与“饿狼传说3”简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是SS上不用加速卡的FTG中读盘最快的一款。而游戏的画面也同样相当的华丽,只是操作手感就比较恶劣了,很多必杀技搓招非常难,超必杀几乎就是不可能发出来。从这个游戏包括后来的PS版“斩红郎无双剑”都可以看出SNK在其作品移植方面的探索:如何做到尽量保持游戏的流畅度与操作性,同时兼顾读盘速度,这是一大难题。而SS的扩张RAM卡就是当时情况下一个最合适的解决途径。
10.死亡火枪
英文名:Death Crimson
厂&&商:ECOLE
机&&种:SS
类&&型:GUN
& & 曾经荣获SS游戏“最下位帝王”称号的究极垃圾神作。在当时被媒体称为利用32位主机做出不及8位主机的游戏画面,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游戏的品质确实是不敢恭维。一款仅仅有不到10个开发人员的3D光枪射击游戏,恐怖而古怪的商标与标题,不知所谓的一片红色的实拍片头,以主角越前康介被追逐的视点来到了密室,然后拿起了死亡火枪,开始了屠杀之路。游戏画面的马赛克效果实在是一个典范,敌人的动作十分荒谬,玩家几乎难以得知自己如何才会被攻击——如果说之前的“VR梦幻仙境”中主角没有动作那还勉强说得过去,本作中居然是敌人没有设计应有的动作,就完全是神奇了。主角一旦受伤就会发出惨叫,这个是制作人员自己的配音,不过实在是很难听。FAMI通为本作打出的13分评价直到12年之后才有了PS2版“大奥记”作陪(不过后来的PS3上也出现了只有14分的“北京2008”),相当一段时间内,本作甚至被游戏制作人员当作是学习的教材,从中认识一款游戏需要如何才能做得这么烂……
& & 不过ECOLE公司还是很能坚持的,1999年底在DC上推出了支持4P合作的续集,2001年又推出了NAOMI街机版的“死亡火枪OX”,之后还向DC和PS2作了移植,而且,居然可以保持一路KUSO到底……
11.异形前线
英文名:Alien Front Online
厂&&商:SEGA
机&&种:DC
类&&型:3D STG
& & 操作战斗坦克消灭异形的火爆射击游戏,利用NAOMI基板制作,并且DC版可以实现与街机版的连线对战,最大可以支持8人联机对战。游戏的画面在狂野之余不乏细腻之处,坦克被击中后屏幕上会产生裂痕给人带来相当逼真的战场氛围。DC在那段时间连续推出了数款来自NOAMI基板的火爆大作,包括“重金属”、“OUTTRIGGER”等,虽然游戏的销量不值一提,但能够让玩家尽情的爽一把,就已经足够了。针对街机版关卡数量太少的不足,DC版加入了多达30余关的任务模式,很有挑战性。不过游戏单机的话只能单人进行,缺乏对抗的乐趣,还是很可惜,这一点上,还是“闪灵悍将”才是神作啊。
作者: bloood& & 时间:
内容真不错,请继续努力。
作者: yw821121& & 时间:
看了半小时就这贴有点意义了![em61]
作者: somesay& & 时间:
标题: 8月10日文:快乐我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向8.10过生日的玩家朋友道一声生日快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吧
英文名:Hokuto no Ken
厂&&商:TOEI
机&&种:FC
类&&型:ACT
& & 史上第一款“北斗神拳”的游戏。健四郎在游戏中使用北斗神拳的必杀拳法来对付拳王拉奥及其手下的众多喽啰。用脚可以踢飞敌人,用拳可以将敌人打爆体。在游戏中需要跟随小孩子的指引才能达到关底与BOSS对决,并可以使出北斗柔破斩、北斗百裂拳、北斗千手坏拳、北斗醒锐孔、北斗有情猛翔破等各种必杀技。游戏画面虽然不算很好,但把那种末世荒凉的气氛表现的还是颇有意境。此外,本作对应原装FC的2P手柄麦克风,可以借助这个装置实现慢动作以及逆向操作等秘技。
2.圣斗士星矢 黄金传说
英文名:Saint Seiya - Ougon Densetsu
厂&&商:BANDAI
机&&种:FC
类&&型:RPG
& & 车田正美的《女神的圣斗士》曾经令许多读者热血沸腾,BANDAI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题材。游戏从星矢在圣域受训开始,经历天马圣衣争夺、银河战争、黑暗圣斗士、白银圣斗士直到黄金圣斗士的剧情,基本上再现了动画版的剧情。虽然动画方面比较简陋,但对于当时的玩家来说,已经具备足够大的吸引力。游戏的续作是“黄金传说完结篇”,详细描述了十二宫战斗的过程,不过从剧本上讲还是本作更加丰富充实。
试玩体验:
3.赤影战士
英文名:Shadow of the Ninja / Kage / Blue Shadow
厂&&商:NATSUME
机&&种:FC
发售日:(J)/1991.1(U)/(E)
类&&型:ACT
& & 又是一款FC主机上令人难忘的作品,当时也有着“水上魂斗罗”的叫法。两位主角为了打倒邪恶皇帝而战,可以使用铁链和弧光刀两种主要武器,并有炸弹、飞镖等特殊武器,此外,还有着在FC动作游戏中少见的蓄力必杀攻击,以消耗自身一半体力使出全屏伤害的雷电。游戏中灵活的操作性、流畅的动作、优美的音乐加上适中的难度设定,几乎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尤其是角色在横梁上上下翻腾的动作十分精彩。而支持双人同时进行这一点尤其难得。本作是FC主机上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一。制作厂商NATSUME虽然出品不多,但几乎个个都是经典,“异形复活”、“最终任务”以及SFC版“西部枪神”等作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都不会忘记。
& & 我猪当时所买的是一盒35合1的所谓“92年大震撼 超科技黄金卡”,不过还真算是货真价实,包括了“激龟忍者传2、双截龙3、超级魂斗罗、忍者龙剑传3、赤影战士、联合大作战、宇宙巡航机、忍者三代、小蜜蜂、马戏团、冒险岛”11个节目,让我猪玩得很开心啊。
试玩体验:
4.星际魂斗罗
英文名:Journey to Silius / Raf World
厂&&商:SUNSOFT
机&&种:FC
类&&型:ACT
& & 此游戏并非是魂斗罗系列,但一直以来“星际魂斗罗”这个名称就为老玩家们所熟悉。主角为报父仇而穿上父亲用过的装甲战斗,游戏中玩家可以调用多种枪械,不过一些强力枪械需要在击败BOSS后才可以获得。虽然在操作方面存在一些硬伤:不能双打,是受创的硬直动作较长等,加上版面机关的设计,导致游戏的难度过大,但游戏中震撼的音乐效果在FC上是非常难得的,很有欣赏价值。SUNSOFT公司当时非常擅长利用简单的音源营造丰富的混响效果以及强劲的鼓点,这一点在FC以及GB主机上都有上佳表现。而为此SUNSOFT专门开发了一系列的强化芯片,本作中使用的就是MMC1B2改良型。
试玩体验:
英文名:Dragon Fighter
厂&&商:SOFEL
机&&种:FC
类&&型:ACT
& & 主角使用剑为主要武器,并可以进行龙变身的横向卷轴动作游戏。只要不断的攻击敌人增加能量槽,蓄满之后就可以进行龙变身。在龙变身状态下可以任意的飞行,战斗力会大幅提升,而与此相对的人类状态时战斗就会比较艰苦。游戏从画面到音乐都令人想起“赤影战士”,不过并不支持双打,经典度方面远不及后者。
试玩体验:
6.四天明王
英文名:Shiten Myooh / Shadow Blasters
厂&&商:SIGMA
机&&种:MD
发售日:(J)/(U)
类&&型:ACT
& & MD早期为数非常少的支持双人同时进行正统平台式动作游戏。玩家可以选择使用飞镖的KOTAROU、使用炸弹的AYAME、使用大型手里剑的KIDENBOU和使用飞刀的SENSHIROU四名角色来进行,有山区、街道、峡谷、港口、丛林与未来都市6个关卡。除了普通攻击之外,各角色还有自己的必杀魔法可以使用。由于在游戏途中可以随时换人,在当时还是吸引了相当多的玩家。
试玩体验:
7.腊斯坦传说2
英文名:Rastan Saga II
厂&&商:TAITO
机&&种:MD/PC-E
发售日:(MD)/(PC-E)
类&&型:ACT
& & 这是TAITO在1988年推出的街机动作名作续集,主角是手执盾牌和宝剑的武士,一路斩妖除魔,途中可以强化宝剑,还可以获得其他的武器。游戏的PC-E版与MD版在一个月内先后登场,相比之下,PC-E版在角色比例以及发色数上略占优势,而MD版的音乐效果明显胜出。这种短时间内跨平台的情况是当时比较少见的,也只有TAITO等少数的大厂能够做得到。
试玩体验:&&(PC-E)
& && && && &(MD)
8.龙珠Z2激斗弗利萨
英文名:Dragon Ball Z II: Gekigami Freeza
厂&&商:BANDAI
机&&种:FC
类&&型:RPG
& & “龙珠Z”系列第二作,剧本来自原作中最令人兴奋的宇宙最强者弗利萨那一段,由之前不断出现的各路强敌来衬托出最后弗利萨的强大。游戏采取传统的卡片RPG战斗方式进行,并第一次引入了天下一武道会模式,这个模式成为了后来的对战类“龙珠”系列的先河。
试玩体验:
9.炸弹人GB
英文名:Bomberman GB / Wario Blast: Featuring Bomberman!
厂&&商:HUDSON
机&&种:GB
类&&型:ACT
& & 名字虽然是叫做“炸弹人GB”,但本作其实并不是GB上的第一个炸弹人游戏(第一个是“炸弹小子”),不过“炸弹人”正式在GB上形成系列的倒确实是从这个作品开始的。游戏的玩法与传统的作品差不多,也是要放置炸弹炸开通道并获得各种道具,不过本作中的主要目的是将版面中的对手炸死。游戏共设有8个大关,每关有4个版面,战胜前三个版面的敌人就可以与BOSS对决。游戏的美版使用了任天堂的恶搞明星瓦里奥作为主角,而续关的密码与日版正好相反。
10.马里奥高尔夫GB
英文名:Mario Golf GB
厂&&商:任天堂
机&&种:GBC
发售日:(J)/(EU)
类&&型:SPG
& & 在N64版发售成功之后,高桥兄弟的CAMELOT趁热打铁推出了游戏的GBC版本。GBC版虽然没有N64那样的精美3D画面,但借助彩色液晶屏也能展现各种色彩缤纷的场地,而且还有着N64版也没有的新场地。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的训练、挑战中培养选手,并且在本作中培养出来的选手可以带到N64版本中使用。这可以算是继“口袋妖怪竞技场”之后任天堂所倡导的掌机与家用机联动的又一个典范——不过这次是以家用机版本为主,掌机版本为辅。在当时世嘉的DC和索尼的PS都相继推出了PDA式的记忆卡来强调联动,而N64与GBC之间的联动显然要比对手更加游刃有余。本作的销量是33万,约为N64版的一半。
试玩体验:
11.恶魔战士年代记
英文名:Vampire Chronicle
厂&&商:CAPCOM
机&&种:DC
类&&型:FTG
& & CAPCOM的“恶魔战士”系列在街机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几个家用主机的移植版也很受好评(尤其是SS版的两部作品)。在DC上推出的本作基本上属于复刻性质,集合了系列中登场的所有角色以及招数,玩家可以自由选择各个版本的招数系统。当然,在DC强大的性能支持下,游戏不会有丝毫的读盘停顿,不过,如同SFZ3一样,DC版的整体移植度还是没有对应4MB卡的SS版“恶魔救世主”来的完美,无论是画面的精美程度、角色的比例还是音效,SS版都要明显胜出,当然手柄的操作性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一点,我猪是有些难于理解的:虽说在先天的硬件解析度方面,SS的标准是320*240,与CPS2完全一致,而DC则与PS一样是256*240的基本规格,因此在移植的时候SS的画面以及角色比例表现会更加完美,这一点在绝大多数CPS2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是包括发色数、背景描绘的细致程度包括音乐音效方面依然是SS版更加完美,这对于PS来说还情有可原,对于DC来说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个人只能这样认为:CAPCOM并没有像移植SS版的时候那样投入,而原因大概就是本作已经仅仅属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通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