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流量的导航看主公在那里

3BBSBlogblogweb2.0BBS
BBS10CFidokesoBBSBBS
kesoBBSBBSBBSxcaronlyladydiscuzkesoBBSBBSBBSsohuBBSmop
BBSBBS2004BBS
BBSBBSBBSBBSBBS
— 麦田 @ 5:13 pm
3flickrFlickrflickr
googleebaygoogleebay
Googlegooglegoogle
SNS06119SNS
07069snsSNS
— 麦田 @ 11:31 pm
Join Me In Deathmsn space28
— 麦田 @ 1:31 am
100SEOgooglegoogleSEO
PPGe2000ePPGPPGee7PPGn
11001101011010100
11010100SAASSAAS1
SAASSNSSAAS
— 麦田 @ 4:25 pm
BT030606mop
BTmopmopCCTVmopBTCCTVMop
Mopbtmop199720042006
2004mopmopMopmopMopmopBTmopYYBTYYmopmop
2004mop2bbsmop145145mopmopmopper145moppermopmop
moppermop0406mopmop
BBS0710mop07mopmopmop
— 麦田 @ 4:28 pm
kesoweb2.0
web2.03PPTkeso2105
web2.0ppt05
9699ITcnet20000001adsl8090
CNNIC100%40%5%10%
Kesofacebookfacebookmyspace
Kesofacebookyoutubefacebook150Youtubefacebook
Kesofacebookmyspacefacebook
07google yahoomsnfacebook07ebay8skype15015web2.0web2.015-20
Kesoebayebay
ebay2.070%facebook
ceoebyamyspacefacebook
的投资成了一些创业者的指挥棒&
KesovcvcvcvcVcvcvc
Kesovcvcvc
yahoogooglecovcvc
Keso我自己做一个,成本这么低,反倒成功率高
谢文:不过腾讯也收购过foxmail
麦田: 我觉得他收也是挺奇怪的,他当时决定收可能也是因为客户端的原因,但实际上这种效果根本没出来。
Keso: 那次也说过,这就让他更不愿意收购了。
是互联网面临着一场全面的革命&
谢文: 但是反过来说啊。咱们也得说点好的。从整个互联网产业上面来讲,整个这样一个规模,无论是收入规模,投资规模,市场的影响力。你说市场规模,今年游戏,就说上市公司,你把游戏产值加一加,将近150亿。广告那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广告,广告放一块100亿,当然你要去掉没上市公司的全价格那我估计不太清楚。然后再考虑到增值服务及其他,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游戏也是增值服务的一种,但是这块儿太大了。合起来差不多300亿人民币,直接的,咱们还不算无线多少钱,sp多少钱,接入多少钱,不算那个,现在互联网公司加起来,总收入300亿。什么概念,打个比方说电影业,出多少明星,出个大片儿大家得说死。一年30亿,30亿的票房,再加上点dvd什么的收入,反正也就30多亿,差不多就是腾讯一家的收入,其实是互联网产业的十分之一,互联网产业不小了。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低,现在就算是有sp的衰退,整个产业还是有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利润率比较高。应该说在整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互联网行业还算是比较高成长的。。。我听说现在风能太阳能也挺赚钱,但是这些东西呢,说实在的都是科技含量不高,都是制造业那块儿的。另外是大品牌,像阿里,巨人啊,金山啊,今年的新贵,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全国知名品牌互联网就有十个左右。现在搞技术这帮人的工资,进门费都上去了,工资都上去了,消化了每年新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计算机这个方向的毕业生根本不用发愁。不光是互联网业,整个国家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的需求,互联网业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促进作用。再说广义的社会进步,社会开放,咱们数的出来的,《士兵突击》。《士兵突击》是在网上给(火起来的),它在国家没被承认,央视都没放。我觉得要是到年底,南方周末,我看新周刊已经评了,年度人物许三多,现在南方周末评,据说票投的最多的也是许三多。这个逗了,一个虚拟的戏剧人物,如果被评成年度人物,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互联网的这种,叫做舆论导向也好,或者是舆论诉求的主渠道,是个标志。
麦田: 我就顺着谢总刚才的话。如果说比较积极的,我觉得还是社会化网络,facebook这块儿今年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明确的证明。其实国内的话,一个校内是比较突出的,另外还有一个51其实也是有这个意思。其实51的话我看他们最近的统计数据注册用户已经突破9100万了
谢文: 注册用户?
谢文: 注册数字你可以说大概四分之一左右是活跃用户。
麦田: 我个人觉得还到不了那么高。
谢文: 不,活跃用户一般正规的是指一个月内的活跃用户
麦田: 但是我觉得51还有校内还是能证明社会化网络这一块儿的。谢总的PPT,我给keso也看了,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其中提出的&六通一平&这块儿。这个架构还是蛮大的。
谢文:我还是愿意讨论2.0.从概念上来说,2.0是一个最高的概念。Web2.0是互联网面临着一场全面的革命。这个革命历史上给贴了个名字叫做2.0.你不愿意叫它也行,反正这是一个大的中心。而社会化网络只是这个大中心中的一部分,目前比较当红是因为facebook把sns社会化网络突出了,就像去年myspace,前年flickr,然后是blog一样。它都是大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广义的话我还是想说2.0.当然你要愿意深入的讨论一下sns我当然也可以讨论这一块。这个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一个主题,就是说如果说我去年年初,差不多两年前了,写了个ppt,当时讲演麦田也在。我用的是myspace举的例子,题目是2.0社区嘛。现在大家不争议了。但是细聊起来,包括圈儿内人,都得说。虽然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模式了或者怎样。但是95%的圈内人,圈外的人99%现在还只是把facebook为代表的web2.0,当作和网络媒体,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一样并列地看。但2.0不只是这么狭隘,它将来是百行万业都容纳到这样一个新结构里面
Keso: 我得说一下。我大致同意谢总说的这个。我觉得web2.0是一种根本的观念上的更新,这种观念的更新它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技术。好多人把web2.0等同成一种具体的技术。我觉得web2.0不能说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互联网之前的那种组织方式,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是web2.0带来的最大的价值,再一个我倒不认为sns就代表了2.0的某一种成果或者某一种归宿。我认为web2.0还刚刚起步。其实这里面很多东西还在发展中
谢文: 其实要到一个大家公认的行业标准工业标准还有待时日。
Keso: 对。比方说维基百科,它不是社区,不是sns,但它是现在互联网上一个非常成功的很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web2.0带给它的。还有很多东西,我觉得至少是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就是说它可能会分散公司的影响力。比如说p2p技术,我觉得p2p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web2.0技术中的一个很有效的补充,将来很多人不见得就是非要直接进入某个平台。可以通过p2p技术在后台粘着住一个大的平台,一个虚的平台,不是一个实有的平台。这个现在还没看出来。还比较早吧可能。
谢文: 还比较早。你说这个实质的,深层的,根本的技术,那个苗头都还(没完全出来)要想有机的整合成一个大平台还有待时日、
Keso: web2.0它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刚刚露出头的那一点。
谢文: 麦田呢?
是一种架构,它不是垂直的一个应用,而是架构的一个翻新&
麦田:我比较同意谢总观点的。其实谢总说的最关键的一点是,web2.0是一种架构,它不是垂直的一个应用,而是架构的一个翻新,可以这么来理解。在这种新的架构上会有一些应用出来,比如说flickr,这种图片的应用,比如说sns的一些应用,这些应用是长在这个架构之上出来的。为什么facebook这么火呢呢?我觉得就是如果从架构这个层面上来说,很多网站很多点都做到了&功能&,比如说blog,相册都做到了,但没有把它产品化,而facebook是第一个在这个架构上做了一个非常准确清晰的应用型产品,能够用了。所以我特别同意谢总说的,很多人一说起web2.0就说我要做个社区什么的,其实那不是web2.0,那只是一个&功能点&。
谢文: 这个也就是我接着要说的,就是说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国外网站,都是最近三、五年发展的,从收入来讲差不多十亿美元了,还有人说web2.0的商业模式在哪儿,我就不懂了,这十亿美元总不是抢来的,总是挣来的吧。这其中,facebook在我看起来。至少是更一点点地接近2.0革命,更完整。你可以说从博客,photo,像flickr是个性化表达的一种创新。但到myspace的话要先注册,不注册就写不了博客,注册得全面真实。然后呢,你真人就展开了。到facebook呢我觉得重点不再拘泥于真实的个人,真实的个人已经作为已知了,你去表达好了。然后它让这些人的真实关系。特别是线下的真实关系搬到网上来。用某种架构将这种关系表现得非常简洁易掌握。又容易扩散。你说alex上差不多的网站,看用户曲线,对比来说facebook的成长速度就极端吓人了。现在还没看到下一个拐点。
但是话说回来,你说facebook就把2.0全给囊括了?没有。至少从我的角度看。它社会化搜索没做全,我说的社会化引擎也没有。所以我在ppt里说大概在2010年会有一个初步的模样,我觉得还是要3年以后才能出来。现在我们如果不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不要再变成互联网的微软的殖民地吧,只有小市场,残留市场或者叫做缝隙市场,细微市场。如果我们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是悔之晚矣,而且那东西是不可能换的。除非再等下一次大革命。
麦田: 谢总的三个ppt我都看了,第二个ppt中间说的那个会我也参加了。我自己感觉,不知道总结的对不对,我觉得谢总始终有一个观念,就是认为web2.0实际上是一个操作系统,我认为。。。。。。。
谢文:操作系统的话语言有点儿不太好懂,其实它是一个平台,不是一个单一的功能或者一个功能的硬性对应技术,它应该是一个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大家在上面玩儿的兴致很高,可以干很多事儿的平台。你比如说windows是个平台,ie是个平台,你甚至可以说google是一个平台,应为它是一个综合的应用。
麦田:如果把整个网络每个独立计算机都算做事一个入网的接口的话,这个架构就是一个操作系统。facebook现在有这个雏形了,关系这部分基本上已经放进去了,另外回头可能把社会化搜索,社会化商务的部分放进去。keso你怎么看,会不会出现这么一个大一统的类似操作系统的平台,就是拥有垄断能力的这样一个平台
Keso: 在整个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的公司,但我认为最终互联网肯定是分布式的。不会说今天你这个公司不营业了,我就没地方去了。这个是很危险的。我觉得将来肯定会有一些人,把这个东西做的很丰富。
麦田: 所以我在这方面跟keso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我认为这个架构想法的提出是没问题的,但我不认为这个架构会具有垄断性。假设腾讯现在已经铺了这么一个平台了。铺的这个平台用户肯定会很多。但是,不用这个平台,用别的一个平台的用户还是会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平台和我们当初单机时代的那种操作系统平台是有区别的。
谢文: 你们俩说的意思我听懂了,但我觉得这个也对也不对。你没真的反驳我。咱们并不对立。我说的是个什么意思。我说的是。一个革命来了。最开始是零星的突破,然后约定俗成,被大家逐渐产生共识,它会沉淀下来很多共性的东西。当这些东西沉淀下来,就会体现在这个架构上,并且标准化。你再做的时候,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出新。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平台的掌控者,开发者,他是利润的最大受益者。在下一个革命到来之前,他是引导着这个产业的方向,结构和特色的。
Keso facebookfacebookgoogleopen socialfacebookopen social facebook150
& facebookfacebookweb2.0dos
facebookmyspaceunicodefacebookfacebookunicode
或者SNS有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社会情感得到满足之后该怎么办&
KESO:这个我是这么看。刚才提到的不管是校内还是51,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抓的都是非主流人群。
谢文:在当时看是这样的。现在大家都说是校园。
KESO:但是你看facebook,他真正的价值出现是开放之后的主流人群。而且主流人群现在占了绝大多数,只有主流人群对网站有用。
谢文:而且是高端。Myspace是蓝领,facebook是白领类型的
麦田:KESO的解释特别好。但是,到底什么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人群呢?
KESO:我觉得,中国互联网的主流人群应该是整个社会中知识最高,收入最高的那群人。这群人都在网上,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谢文:他们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人口比例。
KESO:所以我觉得庞升东的成功和巨人的成功有相似的地方,他们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推广做的特别好。但是从长期价值来说,我觉得庞升东永远做不过腾讯。为什么呢,因为腾讯是可以影响到主流人群的,它可以做到一二线城市。比如说,一个大的品牌厂商,他更愿意去影响一二线城市。
谢文:然后它会往下扩散到下面的城市。它是时尚的领先者。
KESO:对,然后它会自动辐射。往下辐射容易辐射。比如在三四线类城市,大品牌厂商的广告就很少。但是在上海台打广告的人就很多。你看东方电视台,不投广告。很多广告商拿钱来上广告,说你排队吧。
谢文:只挑大品牌的广告。
KESO:这些市场的商业价值在这里摆着。如果说你对这些市场没有影响力的话,对整个互联网的影响力就很有限。
麦田:所以陈一舟说要做白领市场。
KESO:但是他怎么样拓展到白领市场,怎么样让白领觉得这个平台有价值。大学生能打发时间就可以了,但是白领不是啊。他如何能成功的拓展到白领市场,我觉得现在还不好说。我觉得上面的大部分活动都很无聊。
谢文:其实2.0或者SNS有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社会情感得到满足之后该怎么办。它能不能渗透到人们的实际生活里头。今天早上我以前一个同事还和我说,光说没用。就是说交流。尤其是真实关系搬到网上,工作8小时就在一块儿了,晚上还是只能聊天。聊啥呀?以前没有的话还觉得有趣,真有了四五百朋友怎么维持啊。真的要用的时候,我还是要走,到新浪去看新闻,到和讯去炒股,到当当去买书。说的更深一点,下一个大挑战在这儿,这个挑战在于你这个平台的普适性,通用性,开放性,以及深度。
麦田:这点我比较同意。不说51了,校内我觉得基数是够了,但是他锁定的用户群太校园化了,功能应用也没有&全面生活&的拓展,还是以交友为主。
KESO:我觉得是这样,就算他开放应用程序的接口,愿意给他做的也都是这些,对白领的影响力不大,但是对学生kill time是有效的。他们的主流人群是学生。这个就算开放也得不到什么好的应用,和facebook不一样。Facebook是和大商业公司,比如可口可乐合作的。
麦田:从流量上看,facebook也是开始面向白领的时候流量才开始增长的。在校园的时候它也一般。
谢文:你可以说它开了一个绿色通道,大学生毕业之后成为了白领。后来开放了城市,开放了很多应用程序,就如虎添翼了。某种程度上肯定是以牺牲了真实性为代价的。但是这个正好是社会的真实性。因为学校里的人都比较真,吃住学都在一起。但是城市里的所谓真,也就是坐在一起,有不可告人的一面谁也不知道。但是这是真实的。你不能要求网上大家也把秘密都抛出去,那才叫不真实。因为真实社会是这样的。
麦田:我们所谓的真实性就是和现实社会保持尽量的正态分布就可以了。
谢文:人和人的交往都是从最初认识到后面慢慢变成老朋友的。这就是真实的,符合逻辑的。看结构,成本,要求过高是不符合现实的。
KESO:大家分析网民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的时候,往往看的是网民,但是我们说网民,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就占了一半的网民,这些城市一放弃,肯定成不了主流。
麦田:这个我同意,但是我和KESO想法还是有些不一样。中国网民的这个主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如果说70%的网民都是低端的娱乐用户,那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用户。
谢文:这个得两方面来说。99年我做联众的时候,很快流量就第一了。用户很快就在线一万,当时腾讯还比我们小。那是主流么?我们只是做了一个超出所有的服务,万般宠爱于一身,没别的选择,就它了。这个相当于自我证明。我们的真实社会里不是这样的,没事儿干就开玩儿,大家都得居家过日子,但是没有这种网络服务可以满足。这种大量的需求是线下实现的。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过程没有完全呈现,不能说明网民是那个样子的。
KESO:其实我觉得惯性思维和偷懒的思维让大家都扎堆做一个,而不是说真的一个领域机会就特别多。娱乐里面机会其实很少,但是其他的领域没有人去做,因为可能冒风险。那次我看到IDG说投资原则,如果你是做白领的,给你加分。
谢文:因为竞争强度低,稀缺阿。携程如家都是。
KESO:包括投资一茶一座,白领想餐馆的时候很简单啊,价格便宜,口味一致,我到哪儿看见一茶一座,知道进去一吃,不会太差。红孩子也是。很多投资者愿意投资做白领的。还有一个证明不做娱乐也有价值的就是马云。拒绝娱乐,成功了。
谢文:手机火的时候做手机,汽车火的时候做汽车。今天我看波导不做手机做汽车了。(笑)你把那叫做主流,但是现实的主流未必是你选择的依据。第一是你的能力和想法在哪里,第二是你的能力和尚未开发的市场是不是一致。00年做游戏,千万投资,现在几个亿,没有资源根本进不了场。
麦田:KESO讲的也有道理。但是中国网民现在的情况是,能黏着度很高挂在上面的社区型服务的应用主体,是25岁以下没什么事儿做的小孩儿。挂网的用户25岁上的用户很少,虽然在网民里面比例是30%了,但是单论SNS里面,我认为,网民低龄化可能会远高于网民正常的比例。
谢文:就算你这个前提成立,现在动手也晚了。因为有51腾讯之类的已经让低龄化的网民挂着了。这样的话你的相对机会更小,因为人人都这么认为。所以应该找看起来机会没看起来小,但是就只有你一个的那种领域来做。
KESO:Google的成功是让用户尽快离开,他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如果他一开始就想让黏住用户,可能开拓市场上就错了。说到瓜分用户的在线时间会让自己吃力不少,在线时间总是一定的,在我这儿多一点,在别人那边就少一点。希望很渺茫。
谢文:有个前提,除非你有本事给人完全不同的体验,但是这个革命更大了。
KESO:不瓜分在线时间,QQ24小时挂他的,每天51两个小时,我只需要两分钟时间到我的网站,这个市场可能做起来更容易。
和networking&
麦田: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美国的Danah Boyd提到network和net working。就是说facebook这样的应用,是net work,把既有的关系搬到网上,而myspace,是networking,是发现新朋友的过程。
谢文:这两者本来是一回事。Network是现实到网络的平移,多了一点价值,比如我们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同样还是这么聊的话,就多了一个平台的价值。一个人现有的网络只是你到目前为止的社会生活,你的生活远远没有结束。你现在的网络因为很多约束,绝对不是你理想中的网络。大家都还是希望更新重组扩大演变这个网络关系。互联网给了这个机会,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去选择你的朋友。我觉得更多的是两个阶段。大家先做第一阶段,有个底,然后才开始networking,扩展自己的生活。Myspace先走了networking,但是也会有network。所以这两者我觉得是一回事,从哪里开始不重要,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最后都有真实性可靠性,network和networking会替换的。谁的管理机制做的好,能让网络扩大更新维持更有力,就会好做一些。中国很多一开始信誓旦旦真实真实,到后来无所谓了爱干嘛干嘛,都打一枪就跑。不成了。
KESO:我同意谢老师的看法。我总体的观点是虚拟和现实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可能将来的朋友会有一半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包括在游戏里玩儿的小孩儿,他们也认为那种关系是真实的关系。任何一个平台,能把用户留住,他们之间产生的长期的行为,都能把他定义为真实的人。表面的界线变得模糊。网络生活是现代生活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线下线上要截然分开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麦田:这个我同意。那你是不是也认为先有network才有自然的networking?
KESO:我认为那是一体的。无所谓。
谢文:都是暂时的。facebook是从校园开始传承的。本系本楼本宿舍的开始肯定是线下关系。自我推新后就到扩展了。
KESO:我觉得任何人的身份不是由自己来定义的,我是什么人,我做了什么事儿之类,而是由你周围的人来定义的。
谢文:别人眼中的人。
麦田:但是产品设计细节很关键,是一个网站的阀门。这个阀门在系统的启动期决定了网站是更偏向于network还是networking。所以这个社会网络,运营其实考量的是一个平衡感。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谢总说的,交友信息之类信息过量了之后,噪音过大需要如何处理也是运营的一个点。
KESO:这个是一个技术问题,不会是一个影响发展很严重的问题。你可以通过控制界面可调让呈现变化。比如屏蔽。而关键的还是别的,比如facebook若能影响用户消费习惯,这就太了不起了。
麦田:我一贯认为facebook的价值就在于此。但是国内环境不是太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做调研,25岁以上的中国网民对社会化网络的需求不是特别高。
谢文:这又是一个自我证明。这是因为中国东西做的很差,不能赖给别人没需求。人人都有需求。没听说25岁以上的就没需求了。关键在于你怎么把需求显示出来。
麦田:中间很微妙。说来那按照谢总的观点,facebook做起来实际上就因为一点,就是&真实性&。
谢文:真实性,真正的全面的生活关系
麦田:我觉得facebook的全面性并不太体现,它主要是真实性。
谢文:facebook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全面是有,它的论坛把所有的主题分类,可以去找。这个导引是不够的。它有意识的把它们作为一级,我PPT里讲了。个人,群组,社区三级应该是同等用力的,但是它做的是有差别的。它把人和人的分类确定下来,市场是已经有了。NIKE的新产品展示,自然是有人去的。
KESO:我觉得它有点走的太快了。尤其是beacon这个模式,推出来太草率了,没有经过事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上来之后就推出来了,被这帮子人用一锤子给砸了一下。
谢文:它这个就违反了真实性。比如我买了个佳能,我也不可能见到你就告诉你我买了个佳能,真实社会也不会。我只有在看到你有一个才会说噢,我也有一个。推到极端就没隐私了。它改正也很快,马上就加了一个隐私的限制。后来说道歉。大家威胁说要走,也没走。
KESO:每次威胁都是这样。大家挺依赖这个的。
麦田:那天我看了一个图挺有意思的,说facebook的用户使用时间的比例,最后发现大家用的时间最多的是寻找朋友,看朋友的页面和看朋友的朋友这块儿。
谢文:你说的找朋友是什么意思?
麦田:就是看个人页面。还有它有一个poke功能也是挺有意思的,但使用的人时比较少。
KESO:那个是想一上来就引起别人注意的。我觉得很多这种SNS网站用户注册之后没事儿干。要让他们有事儿做,这事儿又不太重。facebook的技术架构做的比较好,包括官方功能都可以去掉。没有强制你必须得用。
谢文:完全证实了facebook的目标是真诚,你的生活自己购建。真正成型的大方向就是这个了。别的方向也有,但是比较细节。谁都不知道这个开放式的结局。我试着写的PPT也是归纳性的,我相信肯定会超出我的框架,但是这个概念框架基本就是这样的了。
麦田:真正做起来之后的,算法和运营规则是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出来在功能层面上会有体现。
谢文:由结构就产生了本质差别。各个城市都是有差异的,和城市文化息息相关。马克思的话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Keso082008
0808P2P0809
08B2CSPSNSFacebookFacebookWeb2.008Web2.0
08GoogleGoogleGoogle08GoogleGoogle
2.02.060%25%2.0
KesoWeb2.051Web2.0
KesoGoogle
KesoWeb2.0
DiscuzEcShop
QQQzone51515151BBSBBS
Keso BBS10
— 麦田 @ 2:57 pm
web2.0web2.0
web2.051.comIM30web51.com800051.com
51qzoneweb2.01000
web2.0web2.0web2.02youtube/mp3/
web2.0BlogBSP
web2.0web2.0web2.0web2.0VCweb2.0
Web2.0web2.0
Btwcyworldalexacyworldcyworldnatealexe
— 麦田 @ 3:48 pm
麦田注:针对社会化网络应用,谢文最近在以随笔的形式发表了十篇文章。谢文对社会化网络和web2.0的思考很深刻和前瞻性;他的这些文章,看似随意,但深入浅出,涉及社会化网络应用的一些关键点,颇有&大手笔写小文章&之范。因此经谢文同意,我将十篇文章合并编辑如下。推荐。以下是全文:
一谈交朋友来海内为王兴助威。每天都有10几位要求成为好友的,大部分我都没同意。为什么?我在这里的交友标准是:
1。本来就认识,把线下关系搬到网上来,经典的FACEBOOK理念;
2。这个人的PROFILE至少和我自己的一样详细真实,如果有吸引我的地方,就变朋友;
3。这个人的某些特点,能力,经验是我看重的(例如,漂亮MM,呵呵)。
总之,和我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原则差不多。如果你只是发个邀请,连为什么也不告诉我,我为什么要成为你的朋友呢?看到王兴已经100多朋友了,感觉不好,朋友多了不值钱,要贬值的。
二谈交朋友&&&&& 写了上篇&关于交朋友&以后,有3-5个邀请的人读了,并按我的希望介绍了自己是谁,为什么想和我交朋友。如果被我&忽略&了,还再次邀请,并发私信说明。我被感动了,就交了这些新朋友。另外7-80个邀请,除非我认识,一概拒绝了。
&&&&&& 不是我拖大或者倚老卖老,而是我实在不明白,这里不是真实生活网络,大家都是活生生的真人吗?难道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看见陌生人上去就钩肩搭背吗?总要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总要平等地,友好地表示交友的愿望吧?总不会上来就热情拥抱一把然后就扬长而去再无音信吧?
&&&&&& 除了文化差异以外(让我这种老朽很自卑,80后就是不一样啊),海内的交友机制大有改进必要。例如,能不能规定如果我的PROFILE是完整的,那么凡是没有完整PROFILE的人就不可以邀请我做朋友?能不能规定发交友邀请时必须说明理由?为友之道,贵在平等,贵在真诚。如果我是以真面目示人,那么我的朋友就不可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可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网络社区打破了真实社会中时间空间的障碍,但不应该降低交友的标准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吧?
&&&&&& 说到底,这是有关社区平台能不能具备强大的内在成长动力的问题。
三谈交朋友&&&&&& 在这里试用,借这个平台想点问题,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索性写个十谈交朋友系列吧,以和关心2。0的朋友们切磋一下。
&&&&&& 在海内平台目前的状况下,一个人可以有多少个朋友?理论上,如果这里有N个注册用户,一个用户可以有N-1个朋友。假如到年底海内有了1百万零1个注册用户,那每个人都可以有1百万个朋友。再假如每个人都每天来,写一篇日志,发一张照片,和每个朋友联络一下(这肯定是王兴的梦想),再用手机给每个朋友送一篇无病呻吟的迷你博客,那将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图景啊:一上海内,首页展现的好友动态长达数万页,光浏览一遍就要一个星期。看看至少一百万张新照片,随便点评几张,1个月就过去了。再对百万日志每篇评论一下,那怕每篇评论就一个字–顶,或者2个字–沙发,一个季度总是需要的。如果还要向每个朋友打个招呼,交换个私信什么的,恐怕一年都不够。其结果,海内每天的人均PV过10万,用户24小时不吃不睡呆在这里进行伟大的社交,网站流量居世界第1,VC们争先恐后地想用10亿美圆占1%的股份。。。
&&&&& 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不妨把它作为理想的上限。那下限呢?到这里来的1百万零一个注册用户都是自闭症患者,来了这里只是孜孜不倦地建设自己的空间,完全没有社交活动,永远在自己点自己。真实大概就在上下限之间,我们作为社区开发运营者,所做所为无非是尽力追求上限,远离下限。功夫全在如何建立合理的前提和假设,揣摩最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完美的架构,开发强大的平台,形成致命的吸引力,把用户们黏死在这里,让上网和上海内变成同义词。
&&&&&& 基于以往的经验,我提个简单的设计假设:一个典型注册用户每周来3次,每次平均半小时,其中10分钟经营自己的空间,10分钟与朋友互动,10分钟逛社区(这和FACEBOOK的前提不一样,后者突出的是SNS,时间分配恐怕是5-20-5)。那么一个人一周的社交时间也就半小时,维持20-30个朋友已经很吃力了(1个朋友1分钟?),因此限制朋友的数量,提高互动的质量就很重要了。功能开发原则如下:
1.只让真实性相当的用户交朋友.大多数人都希望隐藏自己而暴露别人,但你希望交一个比你暴露的人,而那个人也希望交一个比他还暴露的人,这样就没朋友可交了,所以真实性相当是最现实经济的撮合标准.在目前阶段,海内只能靠个人的profile衡量真实性,发展起来还是要有social engine才好,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2.当一个用户提出交友邀请时,对方应该可以看到他的profile和邀请理由,以判断他的真实度,价值,风险和诚意.如果"忽略"这个请求,也该说明理由.
3.当成为朋友后,如果一个月(或1周,可由用户自定义)没有互动,或者只有单方向信息,就将这个所谓朋友降到通讯录去.如果以后又恢复互动,再升级到朋友来.
4.朋友排序按活跃度和价值(还得靠social engine评估)而不是时间顺序,不搞朋友分类(谁愿意当一般朋友而不是亲密朋友呢?).
还有至少10条设计,不过太琐碎,就不说了.总之是希望网络社交与真实社会社交越一致越好.这样才能保持社区长久的成长性和黏性,减轻我所谓的社区成长2大悖论(朋友越多沟通效率越低,信息越多有效信息比例越低)的伤害
四谈交朋友&&&&& 看了前几篇文后的留言,想说说所谓真实性这个概念。
&&&&&& FACEBOOK是世界上第1个以个人在网络上的真实存在和个人间的真实互动为核心价值而展开的平台。其成长潜力深不可测,市场价值骇人听闻。
&&&&&& 对个人真实性的理解五花八门,而对真实互动的解释更是各说各话。我在这里鼓吹真实性,并不指望大家上来就掏心掏肺,大爆隐私,对谁都赤诚相见;或者见到一个说话还算诚恳的就觉得相见恨晚,一头扑上去海誓山盟,携手天涯。真实世界里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发生概率一定不比买张彩票成富翁的机会大。指望吸引几千万潜在用户象王朔那样无私地向别人解剖自己,这样的网站还不如不做。
&&&&&& 我对2。0平台上的真实性的理解简单说就是:真实性是相对的,真实化是一个过程,不真实也是真实。
&&&&&& 所谓真实性是相对的,是说它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例如,我在PROFILE里只写了真名字,那我比那些没名字或者假名字的人真实,但比那些除了写真名还写了真性别和真年龄的人虚假。即使我写了一万字的自我介绍,也肯定比真实存在的我要简单,肯定有意无意地在做自我包装。无论主观上怎么追求真实,呈现在网络世界里的自己相对于真实世界里的自己要不真实。也许简单,象幅漫画;也许模糊,还不到300dpi;也许扭曲,光显示胳膊上的疙瘩肉,没告诉别人腰围4尺6。
&&&&& 所谓真实化是一个过程,是说人对人的认识都是从浅入深,从局部到全面,从平面到立体。例如,第1次见面,无非是相互介绍姓名,哪里人,上什么学校,干什么工作;再深入交往,互相知道了性格脾气,长处缺点,有什么资源可以交换;有了初步信任,互相知道了挣多少钱,有什么发财窍门;最后不小心酒喝多了,互相吐露心中隐私,信用卡号是什么。
&&&&& 进而言之,不真实也是真实。女孩子都愿意把自己装扮的比实际年龄小一点,男孩子都想显示得比自己实际上还聪明能干路路通。这虽然在理论上不真实,但又绝对是社会真实的一部分。
&&&&&&& 所以,我们谈网络世界上的真实存在和真实交往,千万不要过于苛求,过于绝对,过于理想化,因为这样反而和现实世界不一样了。片面追求真实,恰恰得不到真实。所以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真实度相当是交朋友的前提。你1%真,我也1%真;你90%真,我也90%真。你开始是1%真,后来50%真,我也开始1%真,后来50%真。有没有天真烂漫小姑娘遭遇骗钱骗色老色狼的?当然有,不过是极少数。我们还是得按大数定律设计游戏规则。一个好的2。0平台就是要能够包容不同程度的真实度,支持漫长曲折的真实化过程,让不真实也变成网络真实存在和真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 无论真实多么相对,过程多么曲折漫长,以真实性为核心动力的网络平台还是比不要求真实性的网络服务有生命力,有黏性,有含金量。没听说哪家银行不验明正身就可以随便拿钱的。
&五谈交朋友因为真实性是2。0革命的关键之一,再多说一点,换个角度。
上回书说到真实是相对的,是个过程,不真实也是真实。接下来就是对谁真实的问题。最近和一些公司和朋友聊天时,发现有人还是1。0的惯性思维,出发点还是自己,指望用户对平台运营商真实,或者想在过程中插一脚,加速真实化。这种B2C的思维方式放在C2C的平台上,显得很突兀,估计效果也不会太好。
我的想法是,希望个人真实,鼓励互动真实,至于社区生活,真实很好,不太真实也行。平台开发运营商的角色最好是间接的,诱导式的,潜在的。
为什么2。0革命会萌芽于03-04年,05-07年蓬勃发展(估计2010年左右该取得决定性胜利了)?一方面是1。0阶段至少走了25年了(按美国的情况看),产生的无数功能,产品,服务,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公司和人物,如今大家都有老调子已经唱完,有限空间已经占满,成长瓶颈已经形成,前途已经有限的感觉(当然对媒体和投资者不能这么说,英雄绝无末路,美人誓不迟暮)。另一方面,全世界已经有了10亿网络用户,生活工作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但1。0的方式让大家感觉累了,烦了,不满足了。看新闻去新浪,炒股票去和讯,买书去当当,邮箱用网易,即时通讯用腾讯,搜索用百度,不同的ID和PASSWORD。。。朋友之间得记住相互的公司电话,手机号码,邮箱地址,博客地址,相册所在。。。网络生活太辛苦了,维持成本太高昂了,名片太小印不下这么多信息了。用户们需要功能,产品和服务的整合,需要降低网络生活的成本,需要按现实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逻辑在网络世界中生活,将2者无缝结合。迷惑朦胧之际,用户的新需求和运营商的新机会出现了,碰面了,迟钝的堕落淘汰,敏锐的粉墨登场。
这是我对2。0革命之所以产生的理解。如果是对的,那么我们大可不必为用户愿意不愿意在网络上真实生活操心,当作已知前提好了。真正的挑战是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服务能够让大家认可,愿意在你这里安家,在这里生活。如果你的平台和真实社会无限贴近,你的&PROFILE&和&我的空间&(2者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人,后者是家)安全舒适可靠,开门7件事唾手可得还免费,人家为什么不来?为什么不真实?在这里真实是对自己真实,难道还要对自己虚假?安了家,真实地生活,感觉良好就会呼朋唤友,让他们都来安家。然后就会互动,真实的人之间的真实互动。然后就会走向社会(社区),和真实,半真半假,虚假的人交往互动,享受各种服务(生意人虚假的居多)。
个人的真实性自己把握,和朋友间的互动真实性很高(江湖走多了也未必),大街上公园里商场上对人的要求就不必太高了吧?
六谈交朋友&&&&& 从前几篇文字的留言看,多数是从个人角度谈自己对网上交朋友的标准和要求。对平台开发运营商呢?是不是抄抄FACEBOOK,做个交友机制,PROFILE要求点真实性就可以直奔市场,大做推广,然后就可以成功了?肯定不是。现在抄FACEBOOK,不是创新,而是创旧了。2年前抄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那时候99%的人没看出这个模式的生命力,抄这个而不是抄别的是需要鉴赏能力和决策勇气的。而且当时抄也比较容易,因为FACEBOOK还相当简单。今天抄FACEBOOK,我敢肯定地说,最多能抄个皮毛,整个平台的10%都抄不到,因为这个平台的90%都沉在水下,看不见的,用反向工程的办法也不行,而这看不见的部分才是这个平台内在动力的真实所在。2年前王兴抄占了个先发优势,别人拿过去,如果没有本质上的创新和提升,靠简单放大是没前途的。今天海内的后发优势在于清楚地知道了简单表面抄FACEBOOK的局限性,可以少点盲目性,少走弯路,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放在创新上。如果不创新,那后发优势就变成后发劣势了。
&&&&& SNS如今是圈内人都知道的一个名词,但能比较深入地理解其中奥妙的应该没几个人。可以想见即使是FACEBOOK的创始人在开始做的时候,也是基于直观,本能的观察选择了SNS。但是,如果有人以为今天FACEBOOK还是吃老本,靠一个相对简单的平台打天下,那不是天真就是糊涂,或者是基于某些不足以外人道的功利考虑,误导舆论,资本和刚入门的年轻人。为什么GOOGLE和微软为投资FACEBOOK争风吃醋,弄出了150亿美圆的天价?那么强悍的庞然大物不能自己做吗?为什么GOOGLE的10多个核心技术专家投奔了FACEBOOK?就是为了钱?比较合理的解释是,FACEBOOK过去3年搭建了一个简单粗陋但方向正确的平台框架,现在有余力认真开始做有深度的底层开发了,其挑战之大,门槛之高连业内霸主也不敢或不想或不能轻易涉足。如果取得初步成功,其商业潜力可能会威胁现有的搜索,广告和其他网络市场,甚至重新洗牌。这个深度低层平台究竟会是什么样,我也说不好,但核心一定是我称之为PEOPLE RANK,SOCIAL SEARCH和SOCIAL ENGINE这类东西。遗憾的是,现在连讨论这类东西的环境都没有,感兴趣的人也不多。
七谈交朋友&&&&& 昨天上下午分别和2拨关心2。0的年轻朋友们聊天,发现了2个过去从来没注意到问题。过去以为不是问题,居然成为一些人的问题,有意思。怕过两天就忘了,顺手拿来做本篇和下篇的主题。
&&&&& 在2。0平台上交朋友该如何做?是只把线下的朋友搬上来,让网上SNS成为网下生活忠实复制?或者只在网上交新朋友,把网上网下的朋友群截然分开?还是把线下朋友作为网上SNS的开始,让线上线下社会生活互相补充,水乳交融?对个人用户而言,这无所谓,随便你怎么选择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但对2。0平台的开发运营者来说,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 我们来猜猜在网上只交老朋友,拒绝新朋友的人的思考逻辑。线下面试,合格的才邀请在网络社区里当朋友,一定比较安全,比较有深度交流,比较不受各种可能的骚扰。因此个人所处的群组就会比较健康,合乎大家的口味。在网上交新朋友,风险比较大,谁知道那个自称是什么人的人,其实可能是另外一种人。或者先以一种面目示人,等进了朋友圈就原形毕露,满口粗话,利欲熏心,没品位,没格调,没文化,没组织,没纪律。。。把整个社区都搞坏了,搞衰了,把真朋友都搞烦了,搞跑了。
&&&&&& 这种逻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个比较小的道理,遇到大道理有矛盾的时候还是要服从大道理。这里的大道理是:网络世界正在与现实世界加速融合,构成了一个崭新的新世界,越接近真实世界的网络平台,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在真实世界里能只和老朋友来往吗?老朋友从哪里来的呢?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只有爹妈算老朋友吧?老朋友也是从新面孔开始的,也是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变全面的。老朋友可以反目成仇,死敌也可以变成朋友。大千世界,条条大路通罗马,怎么能用一个狭窄的规矩去束缚呢?
&&&&& 给了现实中的例子。我在美国的时候,有7-8年住在加州的IRVINE(被翻译成尔湾,北京也有个别墅小区学了这个名字)。它是全球第1个也是最大的规划社区(PLANNED COMMUNITY),由一个公司设计开发运营。房子价位在20-100万之间,到处是草坪,公园,居住区与商业区截然分割,几百里道路居然都留有自行车道。中小学排名全国前10,大学也排名前50,有好多年被评为是全美平均房价最高,最安全,最适合居住的中小城市。所以那里住的全是中产阶级,黑人人口不到1%。如果从别的地方来了无家可归的穷人,警察会用警车把他拉到50公里外的地方放掉。人间仙境吧?要代价的。房屋外墙只有四种颜色可以选择,不能乱刷。来朋友了在后院烧烤,必须事先征得邻居同意。这种所谓的纯洁,安定的生活造成的结果就是城市长不大,10来万人口,大部分人住在这里,到别的城市去工作,结果成为南加州大都会区价值链的下游,被讥称为洛杉矶的卧房(BEDROOM CITY)。有哪个2。0社区想当其他网站的卧室呢?
&&&&& 因噎废食,削足适履成不了大格局。在网上结交新朋友是有风险和麻烦的,我们的任务是控制,让风险和麻烦不比在现实中交朋友大。例如,有人上来见人就扑,乱发邀请,甚至还有来搞传销和所谓口碑传播的。那我们就可以设计若干机制控制。例如,设计一个指标,用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发的有效朋友邀请数(被接受的)除以总邀请数,得出交友成功率。成功率高的一般是比较认真的,慎重的,反之则是轻浮的,随意的。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设计另一个指标,通过已有的朋友看一个新邀请的可信度。如果我已经有10个朋友,当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发来的交友邀请时,如果我已经有10个朋友,平台告诉我他是否已经通我现有朋友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了朋友。如果有,我接受邀请的可能就大,有的越多,机会越大。一个都没有,我可能就拒绝了。多简单的办法啊,而且和现实社会的交友之道吻合。
&&&&& 总之,海内这个名字起的不错,但愿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思,而不是&海内存知己&的小资情调。
八谈交朋友&&&&& 在和关心2。0的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样的疑问:2。0社区,SNS,真人网络这类东西符合中国国情吗?中国人多含蓄,多虚伪,多狡猾啊,怎么可能在虚拟空间真实生活呢?中国社会那么复杂,坏人那么多,管制那么严,2。0怎么可能成为主流呢?
&&&&& 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来解释。
&&&&& 第1,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无论人多多,历史多长,发展道路多曲折,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的共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如果把个人作为比较对象的话,你会发现除了肤色语言等外在差别,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把MYSPACE或FACEBOOK这样的东西看作是美国,发达国家甚至是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产物,是缺少客观观察,缺少证据的。按照ALEXA的统计,现在第7大网站FACEBOOK流量的72。5%来自美国以外,至少在12个国家中排名前5。排名第9的HI5。COM的美国国内流量只有1。9%,排名第10的ORKUT。COM美国国内流量只有3。3%。除了美国以外,西欧,东欧,拉美,中东,东南亚,2。0都是如日中天。我们的邻居韩国,CYWORLD是百分之百的真人网络,注册需要填身份证号码的。日本的MIXI,台湾的无名小站。。。中国2。0发展不好,原因在我们网络产业内部(在其他场合我有一些分析,这里不谈),别怪罪到老百姓头上。说到特殊性,也许中国人更重视熟人朋友,更依赖个人之间的关系办事。GUANXI现在在美国学术界已经变成了英文词,是研究中国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讨论的热闹话题之一。2。0的土壤肥沃的很,至少不比美国土壤贫瘠。
&&&&& 第2,说中国特殊或者中国人特殊,等于怀疑2。0革命的根本性,怀疑2。0平台的普适性,没有把2。0平台看作是象EMAIL,IM和搜索那样的杀手级创新,而是看作是一种网络社区形式,是和网络媒体,游戏,电子商务以及形形色色的垂直应用平行并存的一个档次的东西。如果真是这样看,我也不想争辩,只能替你惋惜。互联网是个创新产业,不能预测产业发展动向,拘泥于现有成就和格局,恐怕难有作为。
&&&&& 第3,不能把2。0革命萌芽显现以来一些成功范例(例如MYSPACE和FACEBOOK)的某些具体功能和做法与其所代表的创新性和核心价值混为一谈。今年来找我探讨2。0的公司不下100家了,多数的困惑在于:平台开发出来了,具备了若干功能(BLOG,PHOTO,GROUP,VIDEO,RSS,BOOKMARK。。。),也强调个个人真实性(PROFILE,SPACE。。。)和SNS,还突出了某个人群(学生,女人,白领。。。)或主题(商务,娱乐,活动,品牌,知识。。。)怎么就不火呢?于是就想到中国特色了,想到老百姓的愚昧了,想到了做市场的费用不够了,想到了做品牌手段不够绝了。其实还可以想想你那个平台创新性够不够,学人家学到家了没有。形似不等于神似,徒具其表而无其魂的网站这10来年大家见过的多了,下场都不怎么样。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会一蹴而就,一个全方位的创新需要若干年的努力,一个核心价值的体现可以有多种手段,途径和形式。2年前MYSPACE火就把2。0等同于它,乱抄一把,今年FACEBOOK火又把2。0等同于它,再追一下,那不成了秀水街上卖仿冒名牌的小摊贩了?
&&&&& 总之,中国的网络市场在等着创新者去占领,去夺取,去重新分割;中国的网络用户在等着创新者去服务,去征服,去得金夺银。还是把精力放在创新上吧,怨天尤人没有出路。
九谈交朋友&&&&& 谁和谁交朋友是社区用户之间的事,平台运营商本不该掺合。但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结构,法律,制度,文化等宏观层次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甚至在一定时期或范围决定着个人的社会生活。例如,文革刚结束的时候,涉外关系还是很敏感的。中央戏剧学院有个叫李爽的,和一个法国留学生交朋友,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结果被有关部门关起来了。最后是法国总统出面,闹到老邓那里,问题才解决。宏观社会结构决定着微观社会关系是否可能的概率,癞蛤蟆都想吃天鹅肉,但如果本地没天鹅,想也是白想。我时常想,做网络这些年,怎么没一个同辈的朋友呢?怎么结交的都是70后,80后啊?很无耻啊,明明是夕阳西下,非要装旭日东升?但换个角度看,没办法。我大概是混在网络圈里唯一的50后了,哪有同辈可以相交?80-90%的圈内人都是70-80后,你想不认识只有自闭。
&&&&&& 所以,无论平台运营商主观上怎么想,客观上这个平台的结构,机制,规则,管理都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地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用户间交友的机会,结果和体验,当然也就反过来影响或决定着这个网站成败。
&&&&& 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网络平台,怎么开始自己的社会生活?举目无亲啊。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是把自己现实世界上的朋友熟人拉来,在网上复制一个网下的朋友圈。有意思吗?有。意思大吗?不大。如果我把同事拉来,我们可以在网上把8小时工作中没说完或不方便说的话倾诉一下。如果我把大学校友拉来,我们可以互揭老底,以慰怀旧情怀。如果我把酒肉朋友拉来,可以计划去吃什么,喝什么,害什么人。这可以算是活跃充实的网络社会生活了。不过,这里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即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朋友,一生的朋友圈到此为止了。但如果我不满意现实生活呢?想通过网络结交新人,改变自己的现实呢?如果我的校友和我的同事间原来不认识,怎么能通过网络让他们认识呢?一个可以让人获得新世界的平台比一个只能把现实世界搬家的平台有用的多,成长快的多,竞争力强的多,因而价值大的多。
&&&& 肯定会有人反驳我说FACEBOOK就是靠真实关系搬家发起来的。不错,开始的确如此,那是没办法。人少钱少经验少,从一个简单的方式开始合情合理。但如果还有谁说今天的FACEBOOK仍然只有关系搬家这一招,我们还可以照抄照学就也能发起来,那不是天真就是投机,没希望的。FACEBOOK是原创,是先发,所以厉害。照葫芦画瓢既没新意也无先机,关系搬家人人都承认其威力了,你做还有什么用?当数百个同质性平台之一?
&&&&& 解决之道在创新。从关系搬家开始是可以的,但为什么不能创造些新机制,新途径,新办法鼓励用户建立新关系,让我的朋友之间也能方便地成为朋友呢?为什么不能让2个毫无关系但很可能会相见恨晚用户有机会认识呢?USER RANKING(用户判别)和USERS MATCHING(用户撮合)是表现平台魅力,提高交友效率的重要机制,是我说的SOCIAL SEARCH和SOCIAL ENGINE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80后们勇敢尝试啊,
十谈交朋友&&&&& 每当我在楼下的茶馆里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地向来交流的业内朋友们推销我的2。0理念,往往面对的总是困惑的眼神,怀疑的表情和客气异常的疑问:2。0不错,社区也该做,你的大理念我们都同意。但是,总得有个亮点吧?例如,某个人群,某个应用,某个服务。。。全面真实的个人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算亮点?不算,因为抓不住,大家众口一词地反对。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的挫折感就上来了:白说了,业内还说我的口才一流呢,还说我有业绩,能创新呢,这点事怎么就整不明白?
&&&&& 其实大家是有道理的,2。0理念不如新闻,商务或者游戏来的直截了当,不如BLOG,PHOTO,VIDEO来的简单易懂,因为它更底层,更根本,更复杂,所以也更有颠覆性,更有生命力,更有价值。因为FACEBOOK的成功,SOCIAL NETWORK,SOCIAL GRAGH,SNOWBALL EFFECT,6 DEGREE SEPARATION等等20年前只在社会学学术圈一小撮人关心的概念成了业内流行语了。当时我学这东西的时候,全世界认真研究的连教授带学生不超过100人,加上外围也不过3-400人而已。今天SOCIAL NETWORK ANALYSIS虽然还没成为显学热门,但在社会学界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都已经开始使用其成果并有所发展了。
&&&&& 不用大家撇嘴,我清楚地知道做网络和做学问不是一回事。但我同样也清楚地知道一个功能,一个产品,一个平台越底层越好,越通用越好,越有扩展性越好。IM,EMAIL和搜索是1。0时代仅有的公认的杀手级产品,他们都是低层,通用,可以无限扩展的东西,GOOGLE,MSN,YAHOO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现在我们都可以看到(如果大家想看的话),3者的整合已经开始,把3者同2。0平台的整合也指日可待了。再有3-5年的时间,2。0革命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些依赖单独孤立或简单组合的功能(群),产品(群),服务(群)生存的网站,无论今天怎么牛气冲天,要么成为新平台的下游,一个API接口的应用,要么价值大幅下降,成为网络行业的边缘企业。
&&&&& 要做一个比较超前,比较领先,比较有未来的2。0平台,除了对产业发展的趋势比较敏感,比较不愿意当主流,比较愿意冒风险以外,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同等重要。抄个比较成熟的平台很好,能在这个平台上小修小补更好,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别人都没抄或者没抄对。如果大家都抄对了,创新就变守旧了,成功的机会就变平均值了。在MYSPACE或者FACEBOOK这样相对成熟的平台基础上创新当然难,需要我们在学了表面这些东西后,也花些力气学些背后的道理,不然只能在别人后面跟着爬。
&&&&& SOCIAL NETWORK ANALYSIS还算不上什么成熟的理论和学问,因为很长时间里我们找不到可供分析的数据和试验的场所。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还是值得想认真加入2。0革命的年轻人花点时间弄明白的,他们可以帮助大家在平台结构,机制和运营上多想些问题,把创新做深一点,做全一点,做早一点。特别是在一个平台的框架大致搭起来以后,我所谓的PEOPLE RANK,SOCIAL SEARCH和SOCIAL ENGINE就是真正的挑战了,而且还没地方可抄。到了那时候,没做任何理论准备的人就要吃亏了,网站的流量就不长了,VC的钱就不来了,死期就不远了。
&&&&& 我用GOOGLE查了一下,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文普及读物不多,也不算精彩,但对只是想了解些概念和方法的外行来说,有比没有好。一本叫&社会网络分析导论&,一本叫&社会网络分析法&,都是一个叫刘军的教授编写翻译的。我看了下目录,好象算不上主流学说,因为他是在英国学的,而研究这东西的美国学者居多。不过聊胜于无啊,可以启发大家多想点明天的事。万一有人想多学点,可以找我联系,我愿意介绍点英文的书和论文读。网上也有几个可以做社会网络分析的免费软件,一个叫UCINET的比较简单好用,虽然我个人更喜欢用另一个叫STRUCTURE的软件。
&&&&& 乱七八糟地写完了交朋友系列10篇,暂时告一段落。我从没写过博客类的东西(也从不用短信),好象有亏于2。0爱好者的名声。到这里来说点废话,无非是因为海内刚开张,表示点支持;而且发现这里有不少想做2。0的年轻朋友,作为过来人有责任和有心人一起认识交流一下。以后也许还会写,但不一定在这里,也不一定都谈2。0了。我写东西需要外部的刺激,需要有人批评论战。自说自话就意思不大了。
(全文完)
— 麦田 @ 3:38 pm
PKgooglefacebook
— 麦田 @ 6:16 pm
FacebookSNSopen apiFacebookapi8000api800080008000
Facebookfacebook
Facebookflyer profacebook& adsSocial AdsFacebook PagesInsightsfacebook
Facebook adsfacebook& businessadsfacebookbeaconfacebookbusinessbeaconfacebook adssocial ads
social adssocial adssocial adsgoogle ads
Googlepullpullgooglegooglegooglegoogle
facebooksocial adsgoogleGooglefacebookfacebook
facebookFacebookfacebook
facebooksocial adsgoogle adsgoogle ads
facebookFacebookfacebookfacebook
facebooksocial adsfacebook
facebooksocial ads
— 麦田 @ 10:18 pm
如果你是有关互联网的从业者、创业者或爱好者,只要你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偏见,不论长短、不论高低,都欢迎参与我们每天一次的【】!我们的选题范围一般为互联网上的最新热点、最快动向和最酷产品。在这里,你我都是业界的审视者、批评者和建构者。
查看当天“业内人说”,请上;参与当天“业内人说”,请私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导航要不要流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