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时想小学生课间游戏的游戏怎么办?

课间的十分钟,课间的十分钟小游戏,4399小游戏 www.4399.com
分类:&&|&&大小:0.88M&&|&&日期:
请记住本站网址 ,点击,方便下次再玩。
操作指南 (本游戏合适12岁以上用户)
左右移动扔纸包
键盘方向键中的←→键控制移动,按下→键,这时能量条就会充满,然后再按一下→就快跑,空格键扔纸包(扔的时候不可以松开→键,要一直按住)。
游戏加载完后点击右侧第三个按钮即可开始游戏
两个人一起玩纸包沙包,比比看,看谁纸包扔的远!
请记住本站网址 ,点击,方便下次再玩。 《课间的十分钟》小游戏由4399用户提供。
相关游戏推荐
精彩专题推荐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纠纷处理及不良内容举报电话:(转6) |举报邮箱:&|
Copyright & 2004 -
4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三九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关注4399小游戏下课总喜欢疯闹,打铃后半天静不下来,怎么办?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心语屋&&&&&
访问:24488 次
今日访问:3次
日志: -43篇
评论: 3 个
留言: 0 个
下课总喜欢疯闹,打铃后半天静不下来,怎么办?
广埠屯小学
童玲下课总喜欢疯闹,打铃后半天静不下来,怎么办?知心姐姐帮你分析问题: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经过一节课的紧张学习,身体的很多部位都会有疲劳感,比如:背和腿会有酸、麻的感觉,手在长时间写字后也会发酸,眼睛看黑板、书本时间长了也会疲劳等。课间和同学们在教师内外是适当地玩耍,开开心心地作作游戏,能让身心得到放松,消除疲惫,对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老师是鼓励学生课间活动活动的,同学们也特别喜欢和珍惜课间的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玩得都很开心。但上课铃声一响,就知道立刻停止玩耍,快速回到座位上,平静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在上课铃响后,从课间玩耍地兴奋状态到准备上课地恢复平静状态都需要有一个心理调整过程,一般低年级学生在1~3分钟,高年级学生在1~2分钟之内,都可以自我调整好。你如果感觉自己半天静不下来,一定是超出了正常的自我调整时间,可能是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你还没有进入听课状态,具体表现可能有:心跳仍然很快,感觉燥热,坐立不安眼睛不看黑板和老师,老想看看外面,或者看看刚才在一起玩耍的同学,还想找同学说说话,或者还在想下课后继续怎么玩。在这种状态下上课,显然注意力没有集中,老师讲课内容不可能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象,学习效率肯定比别人低。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你课间玩耍的方式,方法和态度有关。1. 在离教室较远的地方玩耍,打铃后要好长时间才能跑回教室,所以心很难静下来。2. 课前没做好准备,打铃后慌慌张张准备学具,又怕来不及会受到老师批评,所以心难静下来。3. 课间剧烈运动,如赛跑、追打、甚至较危险的游戏,运动量过大过猛,导致心跳恢复慢。4. 玩耍时爱和同学争输赢、争胜负,“你打我一下,我还要还你十下”这种报复心理,会带到课堂上,导致思想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值得庆幸的的是,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想努力改变,是吗?知心姐姐教你几招:1. 选择离教室较近的空地玩耍,这样打铃后能尽快回到座位上,节省时间节省体力。2. 课间出去玩之前,先将下节课要用的书本、学具摆放好,这样玩得即开心,又放心。3. 课间玩耍应选择运动量不大得小游戏。课间时间不长,避免剧烈运动或刺激危险得游戏。课选择对调节身心又帮助、运动量不大得小游戏、比如几个人一起踢毽子、轮换跳绳、手拉手“钻山洞” 、玩“老鹰捉小鸡” 、“贴膏药”、抖空竹、折纸飞机试飞……玩耍时,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楼上的同学,还要顾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玩的毽子等不要掉到楼下,不要在楼梯上玩耍。疯疯打打,危险、没有意义的玩法不提倡。4. 课间玩耍应以放松、开心为目的。课间无论玩什么游戏,都不要过于计较输赢、胜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态,对于游戏戏引起的争执,一笑了之。宽容、谅解,会让你在玩伴中的威信倍增。而斤斤计较,报复心重的同学,下次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你说,是不是得不偿失呢?玩耍中的开心和不开心,都要在上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终止,投入下节课紧张愉快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5. 班级唱起课前准备歌,帮助大家恢复平静。上课铃声响,快速回位后,班干部可组织大家唱首歌、背首诗,或念乘法口诀、儿歌等,在集体氛围感染下,可很快恢复心情。如果老师走上讲台了,你还心神不宁,这时,应该深呼吸,起立后大声问“老是好”,用目光紧随老师,这样也会很快集中注意力的。知心姐姐的这几招不妨赶快试试,说不定你还会发现又更好的战胜自我的高招呢!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最新整理)培训课间游戏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最新整理)培训课间游戏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231|
上传日期: 06:44: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最新整理)培训课间游戏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年级课间活动巧安排(转)
课间安全是“陪”出来的吗?
 记得刚开学时,一年级的班主任要郁闷好一段时间。虽说自己做小学班主任也有十二个年头,可以称得上是幼小衔接中的“老”班主任了,可每当迎来新一届一年级新生时还是有点“烦”。
  我经常问自己:“我带一年级孩子最头疼的是什么?”“是不放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时时刻刻让我操心。现在很多家庭开始走向“四二一”的“众星捧月”模式,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真的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丢了”。如果稍不留神,孩子在学校出了安全问题,那我们这些班主任可真是“可怜”,轻者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爱子心切的家长们理解我们的工作,原谅我们的疏忽;重者当然是对着家长点头哈腰,赔礼道歉。这其中最委屈的当然是班主任。一年级孩子们与人独立交往的能力差,自我保护的能力差,虽然已经跨入小学,可身上还存在着“幼儿”的特点。再加上小学不比幼儿园,班级人数多,孩子的活动幅度大,活动空间自由,老师无法每时每刻地顾及到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
  幼儿园里有自由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幼儿们或玩玩具,或做游戏,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可进入小学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需要孩子们思想集中,提高听课效率,课间的十分钟就成了孩子们真正的“自由时间”,他们除了做好课前准备,上厕所外,剩下的时间是由自己支配的。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正在收拾教具,还没来得及迈出教室门,几个男孩子就已经夺门而出,我大声地喊着他们的名字,想提醒两句“有没有做好课前准备?”这几个家伙已经跑得没了影儿。不一会儿,教室里的孩子走得差不多了。可我突然发现有五、六个孩子正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或看书、或画画、有个孩子趴在窗台上,傻傻地望着窗外想着什么,还有个孩子坐在座位上,正表情奇怪地自言自语,教室外的喧闹声似乎与他们无关。“为什么不出去玩呀?下课还是活动活动比较好!”我关切地说。可他们望望我,相互看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下头又干起自己的事情来。我真担心他们这样枯坐一天,课间不出去走走,对他们身体发育不利。
  其实,这样的孩子,每届一年级都能碰上好几个。虽然刚组建新的班集体,我对孩子们也很陌生,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还不是很了解,但从他们上课的发言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哪些孩子是比较胆小、不自信的。课间时,总喜欢窝在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缺少伙伴,不善于交际的孩子。
  我知道,进了小学,孩子们有了学习负担,比幼儿园辛苦多了。虽然说,孩子们愿意在教室里进行课间活动,作为老师,我可以省心得多,但做为一位母亲,我又不愿意看见这些胆小的孩子这样度过课间十分钟,毕竟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最近,教育部门又刚刚颁布了“阳光锻炼一小时”的条例,作为一项法律,可见课间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孩子及时消除“陌生感”,使他们尽快地融入集体,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呢?我想首先要让孩子们在初入小学时有“家”的感觉,我组织的第一次班会名叫《我是谁?》。
  活动开始,我先向孩子们介绍我自己。我除了告诉他们我的姓名,年龄、属相,还告诉他们我的兴趣爱好,特别是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孩子们睁大着圆圆的眼睛,津津有味地听着。介绍完后,我郑重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名字。接下来,我请孩子们上台来学着我的样子也进行自我介绍。不过有个小小要求:必须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活动结束后,还要比比谁记得的同学的名字最多!胆大的孩子当然抢着上台来尽情展示自己的特长。胆小的孩子虽然也缩在后面,但随着活动开展渐入佳境,他们的心情也开始放轻松了。看着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名字,我问“黑板上还缺谁的名字呀?”只见,小荃正静静地坐在位置上,她的手臂向上扬了扬,与我的目光相撞时,又一下缩了回去。我接着说:“咱们班有五十四个孩子,黑板上也要有五十四个名字才算完整呀!”小荃想了想,又一次举起了手臂,我高兴地请她上台来,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他胆小的孩子也在我和同伴的鼓励下,走上讲台介绍自己,说话的声音小没关系,不知是谁带头在台下喊着他的名字,“加油加油”的鼓励声让他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响!腰板也挺得越发笔直了。
  接着,我组织孩子们与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玩“握握手,问声好”的生生互动小游戏。孩子们边唱边做:“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从陌生到相识,游戏拉近了孩子们间的距离。活动结束,我说:“小朋友们,算算你今天记住了多少个同学的姓名?”孩子们兴奋不已地大叫着:“二十四!三十六……”这时,班里的调皮蛋大叫起来:“老师,我记住了五十五个人的名字!”全班的孩子向他投去惊奇的目光。“嘿嘿”,他摸着大脑袋说:“还有一个王老师的名字!”“哈哈……”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通过活动,孩子们明白了: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亲切友好地喊一声别人的名字,自己的身边就会多一个朋友。
  接下来,我又以游戏的方式组织了几次班会课,明显觉得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也很容易“打成一片”,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小伙伴。
  我们再看看那帮一下课就没影儿的孩子,“小帮派”或
“小集团”的情况特别严重。悦耳的铃声如同是跟“亲人”见面的信号,彼此见面,又是抱,又是搂,真是难舍难分呢!最让我伤透脑筋的也是他们。
  “王老师,不得了了!出事啦!”这让正在班里改本子的我心一拎,手里的红钢笔滑落在本子上,墨汁也溅在桌上开了“花”。我定睛一看,小雅捂着鼻子,哭哭啼啼地正向我走来。我连忙拉过她,扒开她的手,发现她鼻孔里汩汩地正向外冒着血。我一边拉她到医务室,一边问道:“怎么啦?”小雅哭得很伤心,支支吾吾地半天也没说清楚。她的好朋友倒是把事情说出了个大概。课间玩耍时,几个男生在操场上打闹,挥胳膊踢腿时正好砸在小雅的脸上……孩子们把那几个肇事的男生“押”到我面前,他们一个个都蔫了!
  刚开学,我隔三差五就要往医务室跑。今天这个手擦破,明天那个腿摔伤,上节课课间才帮这个额头上贴好创可贴,下节课又帮那个膝盖上涂消毒药水。课间时,我本以为自己可以歇歇儿,没想到比上课还忙。什么原因?调皮的男生不知道怎么活动,下课时就是打打杀杀,天天班里都有挂彩的。每天的课间十分钟真让我提心吊胆,就怕有什么闪失,不好向家长交代。将心比心,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学校里受了伤,心里也会有些疙瘩的。所以,我下班回家也休息不下来,还要安抚受伤孩子的家长。
  看到眼前这情形,我知道如果总这样下去,真会出大事的!没办法,我只得瞅准时机,对孩子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认识文明健康地进行课间活动的意义,并举例说明追跑哄闹的严重后果。孩子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说得头头是道,可落实到行动上时,还是有不少男孩子下课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我只得反复地唠叨,不断地提醒。“不能跑!小心啊!慢慢走!”都成了我的口头禅。这不,我刚说完课间活动安全要注意,一转眼,看那操场上,追得照样像股旋风,跑得也仍如同离弦的箭。唉,怎么总是讲不好呀!
  事实上,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坐在课堂中听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每天约1小时左右,大多时间是在进行游戏,有室内和户外两种,时间基本相当。但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因为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上午的四节课内容安排比较紧凑。课间十分钟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实在太宝贵了。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尽情释放的十分钟,也是宣泄情感的十分钟。所以,课间的小学校园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拼命地叫喊,拼命地追跑,因此,安全就成了一个问题。以前的经验,我采用“看”。一下课,我就站在教室前的走廊上,盯着孩子们的课间活动情况。有我在那里“镇”着,调皮的孩子收敛了很多,跑起来也有了顾虑。可这样的我似乎真成了“老虎”,跟孩子们疏远了很多。我可不愿意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所以,我考虑通过一定的方式,既能让孩子充分活动,又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幼儿园里,孩子们活动时有玩具玩,活动范围较小,教师是很容易控制的,可学校里是不准带玩具的,课间玩玩具这条看来行不通;在室外活动时,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有配班老师帮助,这样可以整体调控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我想可以试试,只要别再出意外,自己辛苦些也值。于是,课间,我想方设法地带着孩子们玩。语文课结束,我向孩子们宣布:“要上厕所的孩子赶紧去,待会儿老师带着你们玩游戏哦!”孩子们一听都兴奋地跳起来。于是,我带他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一会儿做老鹰,一会做鸡妈妈,孩子们跟着我屁股后面“咯咯”地笑着。不一会儿,十分钟过去了,上课铃又响了,孩子们一窝蜂地向教室跑去。小冉跑出去几步又折了回来。急急忙忙地冲着我问:“王老师,下节课间还陪我们玩游戏吗?”我笑笑,点点头说:“快去上课,下节课间老师会在操场上等着你们的!”小冉高兴地蹦蹦跳跳地回教室了。这样,课间十分钟,我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全部“复习”了。我教孩子们玩“红绿灯”、“贴烧饼”“三个字”“网小鱼”“城门城门几丈高”……弄得其他班的孩子羡慕呢,我班的孩子就不用说了,一个个得意地鼻子都快翘上天了。孩子们对这些游戏都非常感兴趣,我向他们介绍游戏规则,再示范给他们看,孩子们都抢着跟我玩。因为班级人数比较多,一个班同时玩的可能性不大,就只能分组进行了。一个课间把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又要陪着玩,还要协调每组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没过两天,我就体力不支了。为了保证游戏的秩序,我还选了威信较高,认真负责的孩子当“课间值日小组长”进行组织。起初,游戏的情况较好,我总算能喘口气了,可好景不长,由于这些游戏天天玩,孩子们逐渐没了兴趣,班里的“调皮蛋”开始故意违反游戏规则,弄得课间时纠纷不断。我一离开操场,孩子们就成了一盘散沙,谁都不愿听谁的指挥,游戏再也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调皮的孩子又闹腾起来,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小负责人”解决不了,个个来找我打小报告,也弄得我焦头烂额,课间就忙着处理纠纷了。
  恰好,前段时间,我发现体育老师在教孩子们跳绳,孩子们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也许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规范孩子的课间行为。于是,我又生一计,决定带着孩子们下课时练习跳绳。当然,这次我想绝不能再把自己卷进去,否则又要“苦”了自己。
  课间,我向体育委员借了一条短绳,小石惊奇地问我:“王老师,你也会跳绳吗?”“当然!王老师小的时候跳绳得过运动会的第一名呢!”我说着觉得脸有点红,这是绝对地吹牛。不过虽没有得过第一,跳绳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难事!看我手拿短绳,开始做热身运动了,先前还在疯跑的孩子都聚拢了过来。我在孩子们面前展示起我的跳绳技艺,什么单脚跳,反跳,麻花跳,双飞。只稍稍炫了一下,孩子们就惊讶地合不拢嘴了。“哇,真棒!”“王老师加油!”看了我的表演,孩子们的跳绳热情被充分激发。我对他们说:“谁有胆量挑战王老师呀!”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课间也就成为了他们勤奋练习的时光了。大多时间,我主要负责站在旁边给孩子们计数。我提高要求:让我帮忙计数的孩子必须达到半分钟80下。哈哈,孩子们为了得到我的肯定,拼命练习着。我从课间活动的主角转变成了配角,确实轻松了不少。孩子们相互计数,比赛着跳绳,追跑哄闹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课间时,看着绳儿在空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耳畔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可真是满足呀!
  可是,随着孩子们对跳绳的熟悉,有些孩子设计的新式玩法让我哭笑不得:把绳套在别人的身上当马骑,或是拿绳来拔河,更有甚者将绳子套在了同学的脖子上,真是把我和护导的老师吓出一身冷汗!面对这些“冒失鬼”,唯有的办法只有警告提醒,再没收绳子。这又无意中给了他们一个追跑哄闹的理由了!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我发现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时,很多孩子对内容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时更是热情高涨。不如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这些课文,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将语文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又解决了一部分孩子课间没事可做的现状。在教学完课文《蘑菇该奖给谁》后,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三到五人一小组排练课本剧。瞧,一下课,孩子们就忙活起来。分配角色,准备道具,练习台词,看着他们认真的劲,我真为自己“一箭四雕”的做法得意呢。这次,我还对课间情况发展做了充分的预测。对于排练课本剧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我给各个小组的负责组长,也就是“小导演”做了事前的培训。“小导演”是每个剧组推荐出来最信任的孩子。他们的威信较高。我要求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如果活动中小组成员出现分歧与磨擦,“小导演”一定要提出解决办法,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可以通过“黑白配”的游戏,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矛盾,可以向我汇报来进行处理。两三天的排练后,为了给每个孩子在班级展示的机会,利用中午时间,大家坐下来,静静欣赏彼此排演的课本剧,真是一种享受!这里面饱含着集体的智慧,互助互爱的真情。后来,还有孩子利用课间排练歌舞,当然,这是大多女孩子爱做的事情,但也影响了一些男孩子参与进来。形式多样的排练,让孩子们下课的活动越来越有序。
  之后,我又尝试让孩子们在课间分不同的小组,在“兴趣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这些小组有的热衷体育活动,有的喜好安静阅读,有的中意排练表演等等,不同方式自主结合,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更换,让更多孩子的活动方式多样化,能在课间尽情发挥。
  下课时,有事可做的孩子越来越多,满校园乱跑的孩子越来越少。虽然我知道这也许是暂时的,但我相信只要我做个教育的有心人,捕捉教育契机,对行为偏颇的孩子实施干预,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然,课间活动的安全光靠班主任“陪”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带领他们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才是关键。或许这样才能让一年级班主任在课间真正地“解放”出来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个培训课间小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