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行动特种兵之惊雷行动学校都是每个年轻人的梦吗?

虾小米打碟中……
你好,虾米VIP,当前收听的是高品质音质哦。如遇到网络不畅,建议切换到标准音质。
关闭播放器时,虾米会自动为您保存
之前的播放列表...
点击查看“设置”
已收藏到音乐库“我好评的歌曲”
您现在可以保存当前听歌列表,并在下次打开后继续收听&p&&strong&品味这个事情是贱人贱智的&/strong&。就像一条肥肥的牛仔裤,喜欢的人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人呢你跟他说什么都没有奶奶用。&/p&&p&好比我们一说到潮,在香港狠容易想到的三个形象可能就是&strong&陈冠希&/strong&、&strong&陈奕迅&/strong&和&strong&余文乐&/strong&。陈冠希太够话题性,又痞出了风格。有太多的所谓潮牌,都是通过陈冠希穿上身以后,才被大家追捧。这一点上,你说他是国内的“&strong&潮流教父&/strong&”,应该是没有疑问的&strong&&strong&▼&/strong&&/strong&&/p&&p&&img src=&/a539c576b9e42e3e886f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539c576b9e42e3e886f8_r.jpg&&而陈奕迅呢,他本身穿衣服并没有什么风格。主要还是歌唱得好,又是性情中人,有个风格妖异的老婆,自己还忍不住疯疯癫癫。再加上太多商业化代言的需要,才在公众面前给他塑造了一个浮夸的形象&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r&&/p&&p&&img src=&/881ed0cd6a1d587ffd0c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881ed0cd6a1d587ffd0c5_r.jpg&&至于余文乐呢,他穿衣服有三个点:&strong&1是简单,2是工装,3是容易模仿&/strong&。重点是什么?&strong&越是渣男越要穿得温柔可爱平易近人&/strong&。我可以拿大家最熟悉的&strong&“志明风”&/strong&给大家举个栗子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r&&/p&&img src=&/5f0454fb1abebeb335dfbc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f0454fb1abebeb335dfbc0_r.jpg&&&p&“志明风”的标志性穿法,针织衫内搭一件衬衫,&/p&&p&黑框眼镜让整个人看起来更成熟文艺。&/p&&p&大多数人因为《志明与春娇》认识了张志明,发现原来除了陈冠希的痞和陈奕迅的浮夸,还有一种张志明的风格更舒服耐看。电影之外的余文乐也经常以这种风格示人,&strong&纯色衬衫、黑框眼镜、毛衣、工装裤加复古跑鞋&/strong&,这些志明标配的基本款单品,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驾驭难度,对穿着者的要求也不算太高。简单地说就是:&br&&/p&&p&&em&&strong&这种路人风&/strong&&/em&&strong&&em&实在太容易模仿!&/em&&/strong&&br&&/p&&p&随手举栗,对于体型微胖的人只要不选择太修身的款式,像志明风的工装搭配其实就狠容易让自己看起来简单精神一些。如果增添一些比如黑框眼镜、手表这样细节上的小物品,这一身还会加分不少&strong&&strong&▼&/strong&&/strong&&/p&&p&&img src=&/bbdeffba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bdeffba9_r.jpg&&在&strong&看脸&/strong&这件事上,余文乐可能不算特别帅,但&strong&脸型绝对符合大众审美&/strong&;更加重要的是他的体型,&strong&178cm 68kg属于典型的东亚人身材&/strong&,对于大部分国内男生来说,&strong&简直就是邻家男孩教科书一样的存在。&/strong&&br&&/p&&p&&img src=&/4f8fa9cbe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f8fa9cbeb_r.jpg&&而在品牌方面,余文乐经常着用的品牌比如&strong&w&/strong&&strong&taps、visvim、sophnet、neighborhood....&/strong&虽然都是一线潮牌,但在他的搭配中&strong&不会出现有大面积印花或者亮色的单品&/strong&。你可以观察一下他穿潮牌的方法,就在于:&strong&能有多基本,就穿多基本&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r&&/p&&img src=&/31fb3ddad2eb8717ded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1fb3ddad2eb8717ded2_r.jpg&&&p&纯色衬衫上的条纹恰好弥补了整体色彩上的单一,&/p&&p&墨镜和手表作为突出细节的单品,让工装风也不失成熟的气质。&/p&&img src=&/b7dbba6b96f229efba89a2b06b7953e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7dbba6b96f229efba89a2b06b7953e6_r.jpg&&&p&纯色衬衫难免给人正式的感觉,搭配牛仔裤就融入了休闲风,&/p&&p&沙漠靴细长挺拔的鞋型会带给人视觉上的拉伸,让人显得瘦长。&/p&&img src=&/25ebafa876ce5e4919d94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5ebafa876ce5e4919d94f_r.jpg&&&p&牛仔外套内搭衬衫,露出下摆,增添层次感。&/p&&p&工装裤中加了迷彩元素让整体搭配更跳跃出彩。&/p&&br&&p&除去这些因素,余文乐&strong&生在香港,留潮流品牌和潮流圈更接近&/strong&,也是他成为潮流icon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拍摄电影之外,他的品牌合作和代言也是不断。近几年代言&strong&levi’s&/strong&,并创立自己的品牌&strong&madness&/strong&&em&(虽然我觉得这牌子比较坑爹,但余文乐也算是他的潮流事业从香港带入了内地市场&/em&&strong&&strong&▼&/strong&&/strong&&/p&&img src=&/e325bbe7d3a33bb61a4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325bbe7d3a33bb61a49_r.jpg&&&img src=&/a82cfea7201accdb0b8e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82cfea7201accdb0b8ea_r.jpg&&&br&&p&&strong&那么余文乐的穿衣品位如何评价呢?&/strong&&br&&/p&&br&&p&我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首先&strong&他把潮牌穿出了非常日常的感觉,颜色搭配都不错&/strong&,而且穿搭上要比陈冠希更加容易模仿;对于成熟气质的男生,以及想有自己个性标签的男生,余文乐的&strong&穿衣风格真的是太无聊了一点&/strong&。&/p&&br&&p&所以我觉得,假如你把余文乐作为&strong&入门级的街头工装搭配模版&/strong&来看,其实是最合适的。&/p&
品味这个事情是贱人贱智的。就像一条肥肥的牛仔裤,喜欢的人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人呢你跟他说什么都没有奶奶用。好比我们一说到潮,在香港狠容易想到的三个形象可能就是陈冠希、陈奕迅和余文乐。陈冠希太够话题性,又痞出了风格。有太多的所谓潮牌,都是通过…
1、霰弹枪没法把人打飞,不会在地上炸出一个坑,更不会一枪打爆一栋房(后两样经常出现在8、90年代的香港枪战片中)&br&2、桌椅、房门(钢质防盗门除外)、砖墙(承重墙除外)、车门根本挡不住子弹(砖墙可防手枪子弹,但在步枪面前无能为力)&br&3、手雷拉环无法用牙咬开(如果真跟影视剧里那样能轻松拉开这些手雷早在运输途中就全爆了)&br&4、沙漠之鹰只是靶场的玩具,从来不存在什么『世界顶级特种兵标配武器』&br&5、AR/AK这类突击步枪及MP5这样的冲锋枪在连发状态下只能持续射击几秒钟(使用大容量弹鼓除外),且绝大部分子弹都会朝天发射&br&6、MP5K/MP7/乌兹这类单手持有的连发武器在现实中很少单手操作,因为无法保证精度,不过捷克的蝎子因为使用的是后座减弱的.32ACP弹所以可单手连发&br&7、分解的狙击步枪重新组装后必须经过归零试射才能保证一定的精度,电影中的职业杀手们组装完步枪后除非潜伏渗透到目标面前才能保证首发命中&br&8、狙击步枪的归零涉及到数学运算,同时还要依靠射手本身的经验与训练,并不是说只要把任意距离上的目标纳入十字瞄准线正中就能命中(真正的军用瞄准镜都不是简单的十字瞄准)&br&9、狙击手对决时击中对手瞄准镜中央其实并不能保证击穿,更别说打爆对方眼珠再爆头了。瞄准镜内部有大量部件,这些都是阻挡子弹前行的障碍(苏联二战时配备的结构简单的PU镜是极少数例外)&br&10、海拔、温度、湿度、地理环境都是影响射手发挥及子弹飞行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再强悍的射手都无法保证在任何环境下一枪命中,一枪一命只是美好的遐想&br&11、狙击手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枪法,而是观察与隐蔽,现实中狙击手忍冻挨饿憋尿多日持续向后方报告目标行踪,最后一颗精确制导炸弹抢功的事不是没发生过&br&12、影视剧看重的是视觉冲击力而不是实用性,米尼冈转管机枪/AA12霰弹枪/沙漠之鹰手枪都不是轻步兵部队会装备的武器。米尼冈需要靠电力驱动,所以我们只能在电影中看到肌肉男扛着米尼冈耍帅&br&13、特种部队无法正面对抗正规部队,特种部队只是经过特别训练、能执行特别任务的成建制精锐部队,并不代表他们是超人&br&14、特种部队中不存在兰博和州长这样的筋肉怪,过于壮硕的肌肉是行军时的负担,一般来说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那样小块型的肌肉才是轻步兵需要的&br&搭车推荐两部剧集,英剧《极限武力》和美剧《The Unit》,都是较受军迷认可的军事剧集。片中SAS和Delta两支王牌部队成员都有一些脱衣镜头,可以看到都是普通中年男子会有的身材,不存在什么八块腹肌人鱼线之类&br&15、真正的定时炸弹不会用颜色区分线路,甚至不会按个时钟告诉你时间(这点存疑,因为我也没见过真的定时炸弹)&br&16、消音器能有效降低子弹发射药的噪音,却无法消除枪械本身部件运动发出的声响,而且很多时候还要配合专用微声子弹才能生效。消音器的作用在于改变枪弹声音特征以及消除枪口焰,后者在夜间射击时对射手的干扰才是最致命的(分贝值那个记错了,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c75e0e1efce0a52ebc4d8dd8b56997e& data-hash=&7c75e0e1efce0a52ebc4d8dd8b56997e& data-tip=&p$b$7c75e0e1efce0a52ebc4d8dd8b56997e&&@CHENXUAN SHANG&/a& 指正)&br&17、子弹、哪怕是手枪子弹也是具有极强穿透性的,影视剧中看到男女神即将中枪千钧一发之际冲上去挡在男女神面前唯一的后果就是两人一起中枪,而且因为已经贯穿了挡枪备胎的身体所以反而会在男女神肉体上制造出更大的贯通口&br&18、匪徒挟持人质站在窗前时即使露出整个脑袋也别轻易射击,子弹穿透玻璃时会产生变向极有可能打中人质,而打中玻璃时产生的碎片也会先打中人质造成伤害。几年前南京的公交车人质劫持案中特警狙击手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贸然开枪伤及人质,不同品牌和材质的玻璃的折射率也是不同的,需要在训练时通过大量实弹射击进行归纳&br&19、同一口径、不同品牌的子弹因为弹头质量、发射药的不同在飞行轨迹上也是有差别的,射击训练就是通过大量实弹射击掌握这些弹道资料,现实中的射手对于枪、镜、弹的选择都是极为慎重的&br&20、Zippo、诺基亚、酒壶、银元、怀表、勋章甚至空弹匣等都不防弹,流言终结者和国内的男人装、好奇心实验室(好像是叫这个名字)都做过类似的实验,好奇心使用的还是5.6毫米运动步枪弹,结果所有物品都一枪贯穿
1、霰弹枪没法把人打飞,不会在地上炸出一个坑,更不会一枪打爆一栋房(后两样经常出现在8、90年代的香港枪战片中)2、桌椅、房门(钢质防盗门除外)、砖墙(承重墙除外)、车门根本挡不住子弹(砖墙可防手枪子弹,但在步枪面前无能为力)3、手雷拉环无法用…
十年前,我尊敬的老师 &a data-hash=&0a5fa241a098dce0aa48d& href=&///people/0a5fa241a098dce0aa48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贺愉& data-tip=&p$b$0a5fa241a098dce0aa48d&&@贺愉&/a&
在一篇年终盘点里,就说了五个字:&br&&br&&b&&u&都是新垃圾。&/u&&/b&&br&&br&而我们还将继续垃圾下去。&br&&br&PS. 你们爱的直男癌晚期患者还信誓旦旦地说,好声音办上三届中国流行音乐就有希望了。&br&&br&呵呵。&br&&br&时代之不幸,让竖子成名,这不是你们的选择么?&br&&br&为啥国家领导人如此贰,无他,仅代表我朝民众普通智力水平罢了。&br&&br&音乐同理。乐迷水平决定了就配听这点东西。&br&&br&————更新————&br&&br&认为我“算什么东西”的用户 &a data-hash=&ba33f5c7bbebb9e5a9963& href=&///people/ba33f5c7bbebb9e5a996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a33f5c7bbebb9e5a9963&&@雾冰战爵21&/a& ,对我焦作人。说我又歪曲某直男癌患者的话了。原话是:&br&&br&&blockquote&我认为「中国好声音」如果成功举办三季,对我们的整体音乐素养提升是有极大积极作用的。&/blockquote&&br&请尽情鞭尸。&br&&br&你们就配看一辈子的《中国好声音》。&br&&br&另,我的I姓友人也曾说过一句话:&br&&br&&blockquote&穷人家的孩子,没听过好音乐……&br&&/blockquote&&br&他说的一点没错。
十年前,我尊敬的老师
在一篇年终盘点里,就说了五个字:都是新垃圾。而我们还将继续垃圾下去。PS. 你们爱的直男癌晚期患者还信誓旦旦地说,好声音办上三届中国流行音乐就有希望了。呵呵。时代之不幸,让竖子成名,这不是你们的选择么?为啥国家领导…
你见过多少人打算把精力投入到一件事物上十年以上的? &br&18岁大学,22急着工作或考研,赚钱,24准备来个稳定长期恋爱,25开始攒钱买房,30岁前结婚,接着赚奶粉钱准备生子,然后一心扑在孩子教育上,小孩10岁多,自己已是近40,急匆匆步入中年生活后,在45时被叛逆的小孩气的白了头,不知不觉50了,等着养老抱孙子。&br&活得像个遵循本能的动物。&br&如果你不这么做,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理想,持续个十几二十年。&br&那你成功了就是天才,失败就是疯子。&br&而且这个成功还是别人定义的。&br&&br&我想这就是现实的引力吧。&br&一种从众的社会气氛,被动的生存环境,对异端的生活方式缺乏容忍,自以为是的批判周围的一切,急匆匆把自己所爱的人拉入平凡。&br&“为人类最伟大的的事业奋斗终生”,这种话,已难以听见,如黑暗中没有了光明。&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17岁的高中生理想是学习天体物理学和哲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和探索未知的宇宙领域。是理性伟大还是自负骄傲? - 太空&/a&&br&~~~~~~~~~~~~~~~~~~~~~~~~~~~~~~~~~~~~~~~~~~~~~~~~~~~~~~~~~~~&br&接下来一段应该可以回复某些替我父母操心的好心人。&br&我尊重别人,但别人是否尊重我,我不在乎。&br&而且我看不惯并非因为别人不尊重我。&br&有些人的思维里就没有多管闲事这个概念吗?&br&&br&容我先秀一下优越,玻璃心退散。&br&我的家庭条件在深圳算是中等层次,在全国范围算是好的吧,当然不能和土豪们比,总之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br&而我个人目前从事着自己喜爱的职业和岗位,收入也不错。&br&而在现实里,我说和做出理想化的举动,其实周围的人,如交情姑且可以的同事,朋友的朋友,女眷群体等,会支持我,因为他们就算不支持对我也没影响,还不如和我搞好关系&br&而同样是这群人,对比他们收入低却有些理想化的人,嗤之以鼻,打击他们的自信更是家常便饭。&br&所以我觉得这群人很恶心,很违心,他们的行为是根据对方的财力而非思想来判断的。&br&所以我和理想主义者更聊得来。&br&我时常能感觉到这样的自白:&br&“xxx比我有钱比我们强,去追求那些东西也就算了,你还没我有钱,我都没做梦了,你tm居然有,谁给你的勇气?”&br&&br&这种人本身存在与否我毫不在意,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可以影响社会的行为在研究。&br&&br&所以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br&&br&都是样本。&br&&br&--------------------------------------------------------------------------------------------------------------&br&更新最后一次吧。&br&其实决定第二次更新的时候,我就知道话题肯定从替我父母为我操心,转移到我的家庭条件上了,很多人的心理反应对于我来说透明如白纸,还真是严格执行应激反应呢。&br&&br&我爷爷是普通的红军小兵,最后做了个营长,家在大穷省安徽某大山的犄角旮旯里。&br&他是这么教育我父亲的: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br&整个庄,只有我父亲每天步行五里路去镇里上高中,他成绩够好,报大学专业的时候我爷爷帮他填的是医科,他的想法很简单:战争时期保家卫国,和平时期治病救人。&br&条件差,没有钱上大学,最主要是没钱吃饭,怎么办,借钱。&br&我父亲每天都是咸菜加馒头,咸菜还是自己家里做的。&br&最后他从农村定居到安徽北方某小城,练的一手出类拔萃的技术。&br&在我8岁的时候他决定去深圳,带着七百多独自一人就上路了,在深圳被人偷,省吃俭用,最后身上还剩5块,连暂住证都没了,那个年代街警还查这玩意呢,没有的话就遣返回家。&br&他在某人民医院应聘时其实已经被拒绝了,但是没有退路,他硬着头皮敲了院长办公室的大门,对院长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您不认识我,我是今天来应聘的,我可以保证这个医院没有任何人能在XX技术上胜过我,所以请您给我一次机会。”&br&他做了一台最完美的手术,获得了那个职位,然后对院长说:“我身上没有钱了,您能不能先预支我一个月的工资,或者私人借给我一点?”&br&因为是直接找院长进的医院,其实挺得罪人,他一生不收红包,开药用效果最好的而非最贵的,不送礼不收礼,可以说他绝大多数的做法都在得罪人。&br&职场人际关系其实混的并不好。&br&可现在他的职称是正教授,是因为他在业内技术上的权威和名气足够。&br&他现在最大的爱好是摄影和做义工。&br&&br&我父亲从小是这么教育我的:你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家里不需要你赚钱,但你不能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br&其实他在我长大后反而不这么想了。&br&这句不能违背良心,就限制了我找工作的范围。&br&金融行业在我看来,不违背良心又不是混日子的岗位真的不多,而且还要和我的理想契合。&br&我毕业后回到深圳找工作,父母是不知道的,因为他们一直想让我进银行,给我施压,为此争吵过不少次,但我真是无法接受平淡如水。&br&所以我也是狠了心,和朋友在深圳合租了个小屋,一起找工作(我一直对他说我是安徽人来着),我最困难的时候,不是什么干啃城中村买的馒头,而是靠两包糖和半包盐,度过了四天,虚弱得浑身冒虚汗,然后和我同学说我已经吃过了。&br&最后朋友先找到了工作,他接济了我,使得我也找到了想做的工作,为了最短时间里熟悉工作,我每天工作8小时之后,回出租屋再学习6个小时以上,最后每天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一度增加到18到19个小时,当然很快就撑不住了,所以现在缩短到12个小时。&br&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考虑什么下场?心里觉得值得它就值得让我付出代价,又哪来的后悔?&br&感兴趣的东西,真的是投入再多时间都觉得快乐。&br&上文提到的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父母不用我养老,我也不用买房买车,实在不行了我可以回家。&br&&br&我确实是有退路,可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和父母的想法不同,这么逼过自己一把的?&br&我没见过哪个同龄人为了一件喜欢的大衣,在起早贪黑上能和我比的,更别说盲目努力的效率很低。&br&&br&你们所说的先要有经济后盾再有理想,马斯洛需求理论规定了这一点吗?其实马斯诺需求理论的隐含条件是:当人【觉得】自己当下的经济足够时,就可以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br&许多人把这个心理的上限设置的那么高,不过是因为理想已经变成了赚钱,而长久以往的思维会直接固化,永远都觉得赚不够。&br&&br&此次更新之后,不再回复,认同我的人无需多言,不认同的无需再看。
你见过多少人打算把精力投入到一件事物上十年以上的? 18岁大学,22急着工作或考研,赚钱,24准备来个稳定长期恋爱,25开始攒钱买房,30岁前结婚,接着赚奶粉钱准备生子,然后一心扑在孩子教育上,小孩10岁多,自己已是近40,急匆匆步入中年生活后,在45时…
1.非常喜欢吃榴莲酱。有一次彭浩翔去杜汶泽家作客,把榴莲酱吃的干干净净,连勺子都舔了好几遍。&br&后来,杜汶泽的老婆说过:这么喜欢吃榴莲酱的人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看的小说。类似于这样的话。没记错的话,说的应该是<破事儿>。&br&2.彭浩翔会给一个刚认识的新朋友500港币(具体数额记不清了),按其口味帮自己买书。如果没看过他就会看,如果看过了,就转赠他人。
1.非常喜欢吃榴莲酱。有一次彭浩翔去杜汶泽家作客,把榴莲酱吃的干干净净,连勺子都舔了好几遍。后来,杜汶泽的老婆说过:这么喜欢吃榴莲酱的人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看的小说。类似于这样的话。没记错的话,说的应该是<破事儿>。2.彭浩翔会给一个刚认识的新朋…
也许今天你读了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落落的《不朽》;&br&&br&也许你今天读完了《史记(全四册)》,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成功原来如此XX(全四册)》;&br&&br&但是若不是这样,你捧卷的时候,又怎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br&&br&啊,没人明白诗词歌赋韵律的美,没人明白辛波斯卡,没人明白顾城,没人明白康德啊。&br&&br&&br&但是,&br&&br&&br&&br&书读得越多越明白,&br&&br&孤独可以不是寂靜的,可以是喧囂之中、无知音。&br&&br&孤独可以不是潦倒的,可以是名利之中、无真挚。&br&&br&孤独可以不是严肃的,可以是娱乐之中、无深思。&br&&br&孤独可以不是沉默的,可以是鼎沸之中、无良知。&br&&br&&br&&br&你会明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孤独,和你的孤独的內容不同,不一定比你不孤独。&br&&br&你会明白,为事业拼搏孤独、为学术执着孤独、为家庭付出孤独、为不平心痛孤独,孤独形形色色,挂在每个人脸上的是偶然,心里装着的却是孤独。&br&&br&&br&&br&&br&&br&很多书,都是从笔者的孤独中来的。&br&&br&读书,去细味別人笔下的孤独,像泡在笔者放好的温水中一般宁静舒服。&br&&br&&br&&br&孤独不是用来排解的,不是用来逃避的,孤独的时刻,是用来珍惜的。&br&&br&书读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独,难以深刻,难以蜕变,难以无畏。&br&&br&&br&&b&时间长河,人皆孤独,深浅不同,姿态不同,闭气潜入苦水的时长不一,有的人忍不住上岸了,继续做饮饱吃醉的人,有的人潜而不逃,他们,终究成龙。&/b&&br&&br&&b&孤独,真好。&/b&&br&&br&&br&&br&&br&&b&-------------------------------------------------------------------------------------&/b&&br&&br&&br&&b&13-5-22 &/b&&br&&br&&br&我在这里对题主以及所有点过赞的人&b&道歉&/b&,&br&我在回答这道题的時候,只是粗略地读了一下问题描述,并沒有细读,&br&我从迷笛回來之后,看见这个答案已经被顶那么高,于心有愧。&br&严格地讲,我是没有解決题主的问题的。&br&&br&对题地,我来讲几句。&br&&br&&br&&br&一、我不赞成题主因为问题中的原因放弃读书。&br&&br&&br&二、读书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沒有直接的关系。&br&&b&任何领域,你深潜进去,都会造成与他人的一定隔阂、差距。&/b&&br&听古典乐的对着只听流行乐的,孤不孤独?&br&满屋子看综艺的,你看《沧浪诗话》,孤不孤独?&br&如果仅仅因为与他人的差别、差距,就不深造,也许你对现在所学习的东西还不够热爱。&br&如何看待这种差别,是你必须思考的问题。&br&&br&我解決的方法是&b&与人分享&/b&,当我看到好的东西,我都会和我喜欢的人分享,&br&无论他处在什么水平,我都会用适应他的水平的方式来和他分享,&br&分享本身是一种反刍,更有助于你的理解,&br&二来,也让你更深刻地从別人的角度了解到你正在学习的東西。&br&&br&我和学电力的讲音乐,他说那首电子乐就像交流电那样闪烁。&br&我和学建筑的讲植物,他说那叶子上的脈絡和结构,他说这片叶子的这种树木头用于哪里。&br&&br&在他们看来,你也不懂他们的领域,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难道不孤独吗?&br&&br&&br&&br&三、读书从来就没有一个别人理解你的前提。&br&不要说读书,做人也没有,任何生活中的所有事,没有哪一件是别人必定会理解的。&br&如果害怕他人不理解,就将某件事束之高阁,你的世界将会越来越小。&br&懂得&b&「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理应懂得你,一个人最应该争取的懂得来自于自己」&/b&是人成长的一部分。&br&&br&&br&四、如果说为了避免这种孤独,就放弃读书,那只可以说你在见到另一个自己与保持现状中选了后者。&br&&br&&br&五、读书不是投资,不是说你读了多少本,就有多少「用处」,多少回报。&br&在此可见我的一篇随心专栏:&a href=&/Wisdom/& class=&internal&&阅读,再轻松一点 - 另一面 - 知乎专栏&/a&&br&&br&&br&六、保持与人交流,是一种态度,不是一项可以被读书削弱的技能。&br&&br&一定要张开自己、保持开放,&br&知识不是用来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分隔开的,&br&&b&恰恰相反的是,我相信知识的终点是更好地理解、接纳这个世界的所有。&/b&&br&&br&&br&&b&不要因为读了几本书就太看得起自己,把自己太看一回事,瞧不起別人了,觉得別人庸俗了,&/b&&br&大家在读你不知道的书,多得是在某些领域的造诣比你深的人,要懂得向別人学习。&br&&b&就算是身边只知道看动漫、你也许私下觉得幼稚得很的人,做起人来也比你妥当多了,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去沟通、学习吗。&/b&&br&&b&人的优秀的是多方面的,不止学识这一方面。&/b&&br&&b&而且,不是每个睿智的人都喜欢秀內涵。&/b&&br&&br&&br&&br&&br&七、所谓的「不孤独」,没你想的那么好。&br&&br&就算是少了可以和自己讲喜欢的书的人,甚至是没有这样的人,&br&但是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当你遇到了,你发现人家喜欢那本书的理由和你根本不一样,你还是感到不被理解、孤独;&br&也许他喜欢的点也和你一样,但是你却又觉得他喜欢的程度比你浅薄得多,不是常常这样吗?&br&本來你喜欢一支小众的乐队,但是发现大家喜欢了,你反而不爽。觉得大家都喜欢了,便削弱了那种独特的感觉。&br&这样的种种你经历过,最后就会发现,&b&喜欢一样东西,根本是件私事,&/b&有些可以分享,有些完全不必分享。&br&&br&&br&八、所谓的「孤独」,没你想的那么糟。&br&请看原文。&br&&br&&br&&br&&br&&br&&br&另外:&br&&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简单& data-hash=&83945c31cbcc1fb61ecdb& href=&///people/83945c31cbcc1fb61ecdb& data-tip=&p$b$83945c31cbcc1fb61ecdb&&@简单&/a& 說的,&br&&blockquote&我很想打击你'以及你们这群人'''我想大声喊出来'你'以及支持你这篇文章的人全是书呆子'''尽写些没用的'书本上语言的华丽'或者境界的深远'这些东西有啥用吗?除了短暂的阅读快感一晃而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与人无法融入的长期的孤独'好了'我转过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是的'读书要看你读什么书'越冷门的书'你会越孤独'因为别人不懂'要想不孤独'随大众'关心别人所关心的主题'我知道文艺青年的品性'做不到就拉倒吧'你要么选择孤独的自我'要么选择庸俗的快乐'你知道的'你也能改变的'看你要哪个了'&br&哦'我忘了我骂你们的本意了'特此加上'不是因为你们是书呆子'而是因为你误导人'说啥孤独'真好'' 你'孤独不自知好坏'还一直以孤芳自赏而自我陶醉'会误导更多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blockquote&&br&我实在不觉得庸俗的快乐和孤独的自我不可共存。&br&读书是件私事,我在房间里看书,我不渴望、不非得要谁来理解我。&br&但我走出门去,照样可以和朋友谈笑风生,为一个低俗的笑话哈哈大笑。&br&&br&&br&&br&&br&&br&&br&还有很多不认同这个答案的朋友,我都一一看了你们的评论,也接纳大家的意见。&br&&br&唯独是那些一上来就说「装逼」、「逼格」的人,我为你们的修养感到惋惜。
也许今天你读了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落落的《不朽》;也许你今天读完了《史记(全四册)》,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成功原来如此XX(全四册)》;但是若不是这样,你捧卷的时候,又怎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啊,没人明白诗词歌赋韵律的…
今天有一点时间来胡扯一下。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危险的电影,与最近Trump和Sanders的欢迎程度一起让我觉得很不安。&br&&br&这部电影拍得很真实,然而危险之处就在于它只告诉你部分的真相,而且存在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它试图告诉你简单又政治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真正正确的答案。当然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有票房的压力,所以这一点可以理解。&br&&br&&u&部分真相:&/u&&br&&br&1. 真的在金融危机前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房地产市场过热吗?&br&其实很多人在2005年,甚至是2004年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其中不乏著名的投资人。比如Oaktree Capital的创始人Howard Marks, 在2005年两次在给客户的文章中警告房地产市场过热 (&br&Hindsight First, Please
(or, What Were They Thinking?) & There They Go Again). Marks把他写的文章都放在网上,很容易可以找到。&br&&br&2. 然而为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去做空MBS/CDO呢?&br&因为就如凯恩斯所言,&u&“market can stay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remain solvent”&/u&&br&假设存在一个平行的宇宙,美国在05/06年改变移民策略——买一套价值xx元以上的房产就可以自动获得永久居留权,由此推迟了次贷危机,使之在2012年而不是2008年爆发。请问电影中的那些fund mangers真的有足够的钱满足margin call和AUM撑到2012年吗?在投资行业越来越机构化的今天,短时间的underperformance (一年)都可能导致大量投资者撤资,更不要说连续几年了。举个例子,很多在2014年底大量买E&P公司股票/债券的funds在2015年年底因为投资人大量撤资,被迫关门。&br&&br&因此,alpha难寻,而且会一直难找。大部分的fund mangers会满足于取得“可以接受”的回报率,因为他们的工作是put money to work而不是赢过市场,因此他们不会在2005年开始做空房地产市场,甚至继续购买MBS/CDO--凯恩斯又说了, “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br&&br&过于神话影片中的那几个投资人的话,自然就是被幸存者偏差欺骗了。&br&&u&&br&简单而政治正确的答案:&/u&&br&&br& 对对对,次贷危机全是华尔街贪心没良心的聪明人造成的。所以他们要多付税,多受监管,多进监狱。人民群众有天然的正确性,错的都是别人。&br&&br&如果我来拍一部次贷危机的电影的话,我会拍专门从事sub-prime的房地产中介/没有工作却想住好房子的普通人/因为纸上富贵而大肆消费的人。当然拍出来肯定是不会有人看的。&br&&br&然而,正确的解决方法难道不应该是承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实现所谓的美国梦吗?在工资增长乏力,科技进步导致雇员的技能过时,存款率仍然低下的时候,仍然坚持“拥有一栋郊区房子,一片草坪,两辆车,2.5个孩子”的Amercian Gothic式的生活,不会导致次贷危机,也会导致次级车贷危机,学生贷危机,草坪贷危机。&br&--------------------------------------------------------------------------------&br&4/23/2016 补:&br&&br&谢谢各位的留言。我本来以为大部分人看完这个答案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不要把投资的thesis建立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件上,特别是宏观经济事件。。。这应该是我表达能力的问题。以下我会试图回答一些问题。&br&&br&1. 我赞同不需要对一部商业电影过于苛刻, 我甚至赞同&life imitates art& (见2)。但是我从去年年底看完这部电影后就一直有强烈吐槽的欲望,完全是因为电影开头引用的马克吐温 (i.e.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有了这句话,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br&&br&2. 一个fun fact--在这部电影上映期间,偶然看到一位citi负责ABS的analyst(i.e. asset back securities, 包括MBS)写的memo,大意就是说最近有一些顾客啊,看了大空头之后十分激动,到处联系银行想要买有关subprime auto loan 的CDS。请大家不要犯傻,不要从热门电影里找投资点子——以下为理由12345。。。&br&&br&3.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和书本身问的问题就是有偏差的——买卖CDS的双方赌的并不是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而是到底这个泡沫什么时候会破。如果了解双方的incentive的话,银行当然会做这个trade——银行每个季度都有earnings call,如果不能满足预期盈利水平就会有麻烦;卖CDS的trader每年3月拿奖金,就算最后泡沫破了,那时候每个银行都有问题,而且这个trader是不是还在这家银行都不一定,有什么好担心的?&br&&br&4. 这部电影确实是有描写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普通人”(i.e. 房地产中介),但个人认为对于人物的刻画过于夸张而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使普通观众不会联系到自身,从而产生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e.g. “我肯定不会贷款买6套房子,所以这种事肯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如果我来拍一部次贷危机的电影的话,我不会拍一个金融行业的人,而只会拍普通人,让普通观众可以联系到自身(因此估计也没有人会看)。&br&&br&5. 个人比较担心这部电影和最近一些总统候选人传达出的一些观点,可以用所谓的attribution errors来说明:&br&&im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280& src=&/7eae920a42d4d11e72cce50fd1556fcb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eae920a42d4d11e72cce50fd1556fcb_r.png&&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内因(勤奋,聪明),而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因(墨西哥移民,华尔街)。同时人们常常把他人的成功归结于外因(好运),而他人的失败归结于内因(懒惰,贪婪)。因此把错都怪到别人头上肯定是最intuitive的。可是个人认为这样完全无助于解决问题——在美墨边界建一堵墙并不能解决美国和墨西哥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也不能为墨西哥失业的年轻人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对中国的进口商品施加惩罚性关税并不能解决美国本土员工成本高,技能过时的问题。&br&&br&只追求消费主义定义下的美国梦(房子车子孩子)而不是创造和进取,这是我不赞同的。如果还是按照父辈的路,肯定是无法长期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当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天花3小时看电视而少于1小时,甚至每天8分钟看书(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bls.gov/tus/&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Home Page&i class=&icon-external&&&/i&&/a&)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br&&br&最后请大家分清楚fact和opinion....关于政治正确的吐槽纯属个人观点,不同意是很正常的事。似乎还是没有看到比较convincing的counter argument, so we shall agree on disagreement.
今天有一点时间来胡扯一下。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危险的电影,与最近Trump和Sanders的欢迎程度一起让我觉得很不安。这部电影拍得很真实,然而危险之处就在于它只告诉你部分的真相,而且存在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它试图告诉你简单又政治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真正正…
今天上午韩三平、陈凯歌来参加了一场由沃顿学生办的Wharton China Summit,陈凯歌在闭幕式上那场演讲如果各位有机会听到的话,请务必去听一下。全程脱稿,掏心掏肺,是我所听过的对艺术、电影与人生,最诚恳和深情的剖白。&br&&br&首先是韩三平、陈凯歌、南派三叔的panel discussion,问题涵盖了中国电影,电影的金融化,电影的艺术性与娱乐性,时下的IP、以及盗笔电影等各种话题,略去不表。(韩三平真是,虎狼之气啊)而陈凯歌,从panel上的气场言谈及思路来看,是一个老文青,想的明白,有一点必要的油滑和很多的纯粹。&br&&br&他在回答导演系学生的问题时,有两句让我印象特别深。&br&&br&&b&“拍电影是年轻人的事,因为心里有话要说。”&/b&&br&&br&“要拍一些有棱有角,有真实感受的事。”&br&&br&&br&&br&后来闭幕式他又上台,我把这些打成文字,开头有些遗漏。大意是,他来这,虽然是因为他儿子在沃顿读大一,但是他来,想找一些更大的意义。时代过去了,不要翻老账,不去说他做过了什么,曾经有什么成就。现代的学生比过去幸运,有更多的选择。他的人生,没有那么多选择。&br&&br&以下为演讲:&br&&br&……我下过乡,做过工人。我直到今天仍然记得,当我回到北京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全中国人民一起,看到了改变。我自己一直非常非常感谢时代对我的赐予,感谢邓小平。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全民族脱离困苦的可能性。&br&&br&我曾经代表中国的电影界,多次参加嘎纳电影节。也得到过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可是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一直做的不够,我一直需要向时代、向后来人、向年轻的朋友学习。但是今天,电影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依我的看法,电影的“小说时代”已经过去了,电影展开了“视觉时代”。在这个“视觉时代”里面,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从曾经神圣的艺术,变成了瞬间的商业消费,变成了大家都熟知的娱乐形式。我们过去那样虔诚地说,碰巧今天这个建筑像个教堂,说电影是人类无形的教堂,我们在这里祈祷,我们在这里看清楚,我们在这里找到,在精神上,我们应该向他们去。但这些功能,在今天的电影里面,基本上都消失了。我在这说一些话,绝不意味着,我反对这样的趋势。这是时代的大趋势,这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够改变的现实。这个伟大的科学家——我认为他确实是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说过,“最可怕的还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资本的力量。”我们不去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充满肮脏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说法,但是的确如此。我们在今天的电影里面,包括在好莱坞里,都看到,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艺术的力量,太微小了。&br&&br&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人心。只要人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人心就存在,艺术也就应该存在。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永远无法忘却的某些电影带给我的灵魂震撼和心灵感动;永远无法忘记一句台词,或许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韩三平董事长是我长期的领导,他跟我说,&b&他说电影新的时代将会到来,电影将部分是娱乐,部分是精神产品的时代,还会来临到我们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b&。&br&&br&我对于年轻的,渴望成为电影工作者的,在海外学习的这些年轻人(想说),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好。中国电影的前途是在年轻人手里,中国电影的未来,中国风格的创造(他在panel上说现在的大部分中国电影依旧是中式好莱坞电影),中国故事的讲述,都是年轻人的事。虽然资本是一只拦路虎,我刚才在panel discussion的时候说到,并不是说拍电影就不需要钱,我也没有彻底否定资本的意思,但是,意思是说,资本和艺术的本性是对立的。年轻的电影人,不应该受资本所影响。所以,在我们面对这只拦路虎的时候,我们看到这只拦路虎对很多追求电影的年轻人伸出了一根手指,拦了下来。但是我也相信,总是有一些年轻人,不顾这样的劝告,对我们所说,置若罔闻。&br&&br&有两件事情,小事,都是让我很感动的。一次是我去另一个国家,我看到一个老人,用一把刀,雕刻,用竹子雕刻。很长的时间,一直在冥想的状态。我还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看到一个修女,大概有七十几岁的样子,跪在那四个小时。那都是我自己人生中让我感动的瞬间。我强烈地意识到,从我开始做电影,到今天仍然是这样的想法:艺术家,都有单独的视点。在这个视点中,他是孤单的,寂寞的,但是是冷静的。你们的灵魂中间,应当有一盏小小的灯火,这个灯火足以温暖你,你身边的事。艺术家可以用,或温柔,或严厉的语气,诉说你对世界的看法。有时甚至不惜撕开人类的伤疤,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真相。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莎士比亚过世之后,英国的评论家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他说:“你是这世界上最孤单的恋人。你是温柔的絮语,你是永远不会安息的灵魂。”这就是艺术。&br&&br&&b&如果真的有年轻人不顾资本对他们警告,毅然决然地走入电影创作的领域,那这个时候,已经从事电影工作三十年的陈凯歌,愿借我自己的脊梁,供你踏上、一跃,去能够走上我们曾经看到的、无法实现的目标。&/b&&br&&br&谢谢大家。&br&&br&&br&&br&-&br&&br&其实前天我在会场,正好碰到韩三平、陈凯歌、陈红在check in酒店。他们在等陈导儿子check in的时候就坐在我对面。陈凯歌人高马大,一件灰色毛衣,四下望了,说了句,“现在的孩子怎么不爱穿鞋呢(应该意思是不爱穿袜子),都光着脚。”(当时会场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小腿裤加露脚踝的标配。)&br&&br&我的直观感受是,陈凯歌导演,虽然还在继续创作,但是他,已经需要艰难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诸多变数。字里行间,都是服老。那两句话,我应该会感慨很久:&br&&br&&b&“拍电影是年轻人的事。”&/b&&br&&br&&b&“现在的孩子,怎么都光着脚呢。”&/b&&br&&br&&br&&br&&b&-&/b&&br&&br&还有一件小事,放在这个语境下一起看,有点意思。&br&&br&开场的主持人是陈导的儿子,小孩儿应该是紧张,几句场面话说的磕磕巴巴。当他说到最后一句,想让观众将手机静音,不要提前离场的时候,话已经说的支离破碎,“尊重”两个字都卡壳。他是这么结束的:&br&&br&“以示对嘉宾的……呃……呃……respect…”
今天上午韩三平、陈凯歌来参加了一场由沃顿学生办的Wharton China Summit,陈凯歌在闭幕式上那场演讲如果各位有机会听到的话,请务必去听一下。全程脱稿,掏心掏肺,是我所听过的对艺术、电影与人生,最诚恳和深情的剖白。首先是韩三平、陈凯歌、南派三叔的…
&a href=&///?target=http%3A///137075/widget/notes/6154934/not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137075/&/span&&span class=&invisible&&widget/notes/6154934/not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img src=&/206dfaceafd3fa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206dfaceafd3fa7_r.jpg&&&br&&img src=&/ce3e63af578f18d39e0d1e28dd6e77f6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ce3e63af578f18d39e0d1e28dd6e77f6_r.jpg&&&img src=&/4abe440daa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4abe440daad_r.jpg&&&img src=&/80c17e7a790b3d7b9bc8dd76db6277a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0c17e7a790b3d7b9bc8dd76db6277a3_r.jpg&&&img src=&/5a229c65f3fa0c3f684cdf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a229c65f3fa0c3f684cdfb_r.jpg&&&img src=&/e0a3e2c7fa159b460a8c91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e0a3e2c7fa159b460a8c91_r.jpg&&&img src=&/5cdf6fd83dc8c24f866fc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cdf6fd83dc8c24f866fc3_r.jpg&&&img src=&/fb32e779dccd5559ceddb6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b32e779dccd5559ceddb6_r.jpg&&&img src=&/41c13d986471cbaed6f7f1bdf8fb1256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41c13d986471cbaed6f7f1bdf8fb1256_r.jpg&&&img src=&/63d763d46b10d208570fd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63d763d46b10d208570fda_r.jpg&&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506 人关注
763 个回答
6874 人关注
4741 个回答
24789 人关注
315 个回答
230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种兵在行动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