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奖后,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后果

萍乡晓阳工作室
当前位置:&&&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
上传: 李瑛 &&&&更新时间: 19:39:43
一、 背景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初中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 (二) 学情分析: 经过三个多学期的学习,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 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五、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时结合新学案和所查找资料,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小组讨论时尽力去解决。若还有疑问,全班讨论分析。 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六、课前准备: (一) 教师: 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并归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 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查找有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被污染的事例。(图片、书籍、相关报道均可) 七、教学设计: (一) 导入: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我们编出了美好的人间仙境。其实还有一处详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那就是罗布泊。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 解题: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明确: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 追问:在作者笔下,历史上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4~8小节,其他同学画出描绘消逝前的罗布泊特征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三)(过渡)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优美的画面) (四)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曾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曾经是令人惊叹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回忆罗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它又是怎样?请快速的阅读课文,画出消逝后的罗布泊特征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阅读、勾画、准备) 明确: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板书:沙漠  神秘) (过渡)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五)齐读第11~13小节,思考: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20世纪 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2.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下游改道干枯,生态环境被破坏。 追问:造成罗布泊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1)什么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 头脑中没有持续性发展;&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2)&盲目&是由什么引起的?盲目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六)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请同学们到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真实性的语句:如&汉书.西城传&根据史书记载具体数字。 (提示:读这些叙述性的语句语气应平和) 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应拉长,更突出。) 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应带深深感概,发出呼吁。) 生动修辞的句子:如第20、22段,赋予胡扬林以人的感情。 (七)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月牙泉有干枯之势。 (过度)看着这些怵目惊心的画面,难道不叫人痛心疾首吗?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和月牙泉面临如此尴尬的遭遇,在我们生活周围黄鲸被破坏的事例举不胜举,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八)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九)(过度)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我们发出&救救仙湖&的呐喊声,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让罗布泊的悲剧不再重演! 假如你是一位研究罗布泊的科学家,请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整理后发布给同学,看看谁说的措施可以实行又有建议价值。(先小组讨论,造发言,教师及时点评。) 点评围绕: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措施,一旦有人违反应严罚严惩。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觉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学生应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生可能会提及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师应给予适当反驳,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条件,消耗人力、财力过多,植树造林所需水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应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 (十)布置作业: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十一) 小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八、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还需要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同时,因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指导不够充分,有时甚至不知从何下手去研究,以致影响研究的热情。   第二,在考试制度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不能被多数家长接受,推行的阻力很大。笔者在近二年的实践中,明显感到初一时因考试压力小,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很高,家长也比较支持,研究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到了初二,特别是下学期,学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考试,尽管老师一再调整研究性学习计划,增加课内研究时间,但不少学生的研究任务还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家长甚至明确反对搞研究性学习,认为初中生的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巩固基础,为中考作准备。至于上网找资料、搞调查研究、写课题报告,这费时又&无用&的研究性学习,上了大学后再搞也不迟。   第三,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是教室、校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是个挑战,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tab</tab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罗布泊消逝后,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后果_百度知道
罗布泊消逝后,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后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
11:04:36&&&来源:&&&评论: 点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的荒漠。由罗布泊的今昔对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的荒漠。由罗布泊的今昔对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人类家园。
&&& 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在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两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 2.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 2.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 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 4.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整体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 一一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 一一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 这样,学生能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同时圈点勾画内容要点,既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又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1.情境导人法:搜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默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中感知课文,筛选相关信息;师生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胡杨的倾诉&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课文设计生动活泼的读写训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的社会思索。
&&&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题目导入:同学们,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淖尔&,意为&多水汇入之湖&。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提示:罗布泊过去是一个美丽的仙湖,现在已经消失了)你最想从文章中解决哪些疑问?(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3.为什么消逝?)
(二)图片展示导人:
&&& 展示搜集的图片,展示昔日罗布泊仙境美景的图片,再展示如今荒漠惨象的图片,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默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
(1)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然后出示问题,学生再次就相关问题快速阅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小组交流。
&&& 在交流中理解对比手法(罗布泊今昔之变)。
&&&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 (2)再读课文,朗读打动自己或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①昔日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的&仙湖&,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消逝的?
&&& ②&仙湖&消逝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③这悲剧又是谁造成的呢?
&&& 明确:改道-20世纪塔里木河曾经两次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三、体昧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指名朗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小组学习: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 明确: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 3.在文中画出并大声朗读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4.学生齐读。
& 5.品味语言:
&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 赏析: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了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 赏析: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这样表达,更加形象地写出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 (3)&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八年级语文课件《罗布泊_消失的仙湖》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八年级语文课件《罗布泊_消失的仙湖》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八&#8203;年&#8203;级&#8203;语&#8203;文&#8203;课&#8203;件&#8203;《&#8203;罗&#8203;布&#8203;泊&#8203;_&#8203;消&#8203;失&#8203;的&#8203;仙&#8203;湖&#8203;》
大小:9.5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