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船长薛家花园最近的酒店说了什么

|版面-经济论坛(EconForum)主题:“薛船长”八问中国海运zz  编者按  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海运业跌入低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运企业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各种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而业内人士思考得更多的是,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中国海运业能否随势而起?尤其是在国际航企合纵连横、联盟格局成为潮流的今天,中国航运如何才能突破障碍,真正取得与中国运量相符的地位?  爱之深,责之切。激烈的言语之下,是“薛船长”们对中国航运的一腔热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能为中国航运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环境。  薛船长  国家认为,海运业已过度开放了;但行业内部又没有感觉到。对海运业现状的认识矛盾重重。  我认为,还是要对涉外运输完全开放,特别是对内开放,从而把企业的物流成本降到美国水平,也即在现在的基础上,将物流成本减半!  对内开放听起来抽象,打个比方就形象了:哪天个人成立的理货公司可以到处理货、个人买条拖轮可以到处服务,个人组织装卸工人今天到上海装货,明天到天津装货。这就是对内开放。  中国的海运从行业面到政策面都有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中国跻身航运业强国仍任重道远,且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厘清。  1.航运业该不该救?  船运行业经历了好几年的低迷期,部分企业一度陷入困境。那么国家该不该出手救助这些企业?  有死才有生,救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是对有竞争力企业的不公。  就像上海街头的饭店,每年有30%关门,30%开张,并没有人来救餐饮业,海运业亦然,该倒的就该让它倒,甚至我还盼望着它倒,它倒下,我可以赚取合理的利润,省得不好的公司在市场上赔钱抢份额乱搞一气。我关心几家海运上市公司的报表,明摆着好几家早就资不抵债了,中国远洋(3.99, -0.10, -2.44%)我吃不准,但有部分上市公司一定是的。  该破产的不破产,就会导致该破产的公司继续存在,把很多好公司也搞垮。  航运央企资不抵债倒下了,行业成长起来了。  2.中国为何难以有一流物流商?  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外运在国际上排名靠后,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企业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我认为是法律环境使然。  与中国产品沦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一样,中国的物流服务也是“低质低价”。我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一个规律,日本与德国的一流公司物流要求最高,货物的包装简直不惜代价。我作为船东都认为包装到浪费的程度。当然,运价也是到位的。  次一等的是一些欧美大型物流承包商的,货物外面也有包装,包装也不错,大多坚持装舱内。最次的就是发货方和收货方都是中国企业的货物,能裸装,绝不给加个包装,只要便宜,随便叠随便放,运坏了,敲敲打打还能用。时常听到大石油国企某个油井关键设备运坏了,多少个月不能开工,损失几千万元云云。也听说四川一家大石油设备制造商价值数亿的设备被运得报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优质服务没有溢价,劣质服务不需要承担责任,完全是劣币驱逐良币。2008年之后,由船东市场转变为货主市场,设备制造商发现物流也能发财。部分在国外注册的皮包公司以国外大公司名义拿到项目,再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转包出去,一旦有事情,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到大到化不了的事故,也是旷日持久的官司,到时脚底抺油,存在四五年的公司本来就不多。试想,物流总承包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的皮包公司,谁会去关心服务品质呢?所以经常看到不堪入目的包装,和满舱满载却无利可图的运价。有了这些劣币,当然没有正规物流商什么事情。  物流不上一个档次,也制造不出高水平的产品,中国企业只能替国外企业打工。  3.物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据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20%,远超过欧美日8%~10%的水平,为什么中国企业花了这么多钱,得到的是如此恶劣的服务?  我认为,钱没花在该花的地方,制造商被逼得只能因陋就简,否则就得赔钱。各个环节积聚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船东、车主又没赚着钱。  港口装卸费,港口使用费昂贵无比,上市港口普遍赢利不菲,性质与“银行暴利”一样,那不是赢利,那是征税!一个港口吞吐量2亿吨,赢利6亿,相当于3元钱/吨。  装卸费率几十年不调整,制约了很多产品的出口,几十年前,超过5吨就算重大件,今天也一样。25吨的热卷,装货费达80多元/吨,还是优惠价。一个卷钢,一拎一放,几分钟,装货费2000多元。  装卸费怎么收,全凭码头老总一句话,某港口对罐子加倍收装货费,只要带轮子的、带履带的都算车辆,后来又规定小艇也算车辆,这合理吗?  本来港口业可以做成稳定就业、稳定营收的长期产业,但是领导三年一换,急功近利,赚一票是一票的心态。货主、船东大多是分散的、议价能力差的“苦主”。改革后,反映到港口局、物价局,说是企业行为。码头随便发个传真,说涨价了就涨价,有的港口装货费比马尼拉贵十几倍。船东又不傻,只得次次叫代理报价,社会交易成本提高。  4.船运服务竞争力如何提升?  只有广泛接受全班轮条款,制造业才会上一个档次。  这个观点比较难理解。就像提单一样,到中国人手上做得就变了样,清洁提单,倒签,乃至预借,岂不知到欧洲100票清洁提单会有100个索赔。有人会说,差不多就行了,谁能做到货物装上船完美无缺?  日本人能做到啊!装一船钢材,你就是挑不出一点问题,想打批注都找不到借口。  做班轮条款就便于厘清各方面的责任,货到船边是什么样的状态做如实记录,后面就是船东想方设法保证货物品质了,国际上通行的船东互保协会的游戏规则与这是配套的。班轮与舱底条款的区别绝不仅仅是费用的结算,还有责任的划分,所以常见欧洲大物流商与我签订班轮条款,但是又另签一份委托,要求我们代结装船费。这就是厘清责任。  港口远远没有做好作为船东雇员的准备。装货过程中若有货物损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给你修,赔是不赔的,货运走的话我既不修也不赔。货主只求早点把货物运走,赔偿也就不了了之。  曾经装过很多次日本三菱在国内采购的船用设备,要求非常苛刻。日本老头说,我们要将最好的货交给客户。上海灰尘多,装好货后,老头子拎着水桶,爬上爬下把他的货擦得干干净净,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5.港口费用为何居高不下?  全国没有哪个港口比黄浦江复杂,但几乎所有的港口拖轮费都比上海港贵,有的贵很多倍,比如宁波、日照、京唐及曹妃甸。一条一万吨的船,每次拖轮费都超1万美元,相当于一吨货6元人民币的成本。  这些港口设施都相当超前,购有大马力拖轮,封存小马力拖轮,阻止外地小马力拖轮进入。有的则赤裸裸地违规收费,比如某港口接送引水,当地就加收50%的拖轮费。大家的拖轮都要生存,以地域来垄断必须打破,充分对内开放竞争。  对企业来说,另一项费用来自救助拖轮,名义上是企业之间协商的结果,但实际并非如此。从个人经历来看:一条4000马力拖轮干了几个小时,船东付了300多万,若不是船上有我的13万美元的油,要我分摊2万多美元,可能我不会过于关注这一块。拖轮干几小时,船东的小半条船送给他了,货主的小半船货也送给他了,我的油也送了小半给他。  淡水报价则可以看出一个港口的良心,很多港口放任码头上的淡水管线锈烂也不愿修理,供淡水只得用水船,几十元一吨淡水,而水船经营又没放开,取得各口岸单位的许可,成本可不是一点点。  如此简单的一个事情,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海员工会为海员争取权益吗?不是!港口不想提供公共服务功能了。赚钱少的活就不想碰了!  船东的这些付出是由中国的企业共同承担的。  6.强制理货为何不取消?  强制理货建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移世易,到今天依旧采用已经不符合实际。比如袋装货,每吨理货费3.45元,加上加班费基本要5元/吨,过去一吨货有20小袋,今天基本都是吨袋,费率却依旧不变,过去点20包收5元,现在点一包收费5元钱。  我有条船的吨袋装的氧化铝,装货港根本没有理货,按水尺重量出的提单、舱单,船到某港口卸货,申报的也是散货,理货公司不请自来,声称这是件杂货,法定理货的货物。  其实中国外轮理货公司在各地理货公司中只占13%的股份,当地港务局占87%的股份,记得1990年代,理货公司还强调一点服务,为船东服务;现在,服务没有了,有的只有收费的权力。  对比来看,越南先前也是一家理货公司强制理货,约10年前,放开了,现今理货费只有先前的约四分之一,服务很到位。  7.地方法规有多少不合理?  最近据说有个港口城市出台了一个政策,要求船东增加软件、硬件配备以满足安保方面的要求。文件我没见着,但听说保安体系要重做,要指定的公司做,还要配置些硬件,进入交通部的一个类似船讯网的平台,做个体系据说要价4万元。这些你都懂的!  国内地方管理能力良莠不齐,有的地方发个文件就是立法。作为企业,即便是央企也只得乖乖地执行,哪怕明知其中有潜规则,明明知道越权。  类似的红头文件举不胜举,比如多年前,某海事处发个文件,说除液压舱盖外的舱盖上不允许装笨重货,几十年前交通部规定的5吨以上算笨重货。我曾被迫吊下已装上船的50多吨的重件,损失30万元。数年后与内部人士聊起,他问,你见过这文件?我说见过,传真给所有相关单位的;他说,这个章你确认是这个处的?我当即蒙了。.cn/pfpghc/e468c6e8ebc1da091b7d5ef.jpg  8.为什么没人静下心来做研发?  我曾见过上百台国产船吊标明30吨,不知有没有真正测试过35吨负载(试验负荷要加5吨),但实际应用中,吊20吨货物都费劲,1年后基本都降为12吨。然而没看到哪家吊机生产厂家承担民事责任。也不知道中国船级社怎么给发的合格证书。我看到船吊在美国趴窝,花巨额资金请美国浮吊的。回到国内再把船吊全部割掉换国外品牌,损失可不是一般的巨大。  液压件不过关,甚至达不到日本30年前的水平,这是业内共识,为什么没人做研发呢?  我猜想,花了巨额资金投入研发,竞争对手只要花钱挖几个骨干过去就可以开张。如果起诉侵权,则要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告,成本过于高昂。  二十几年前跑船时,我看着驾驶台清一色的国外品牌,二十几年后依旧。  (本文作者系航运业资深人士,有近20年从业经验。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FROM 123.124.230.*企业犯了错误就该倒闭,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国家犯了错误就该灭亡了。【 在 nkwhb (HHHHHHHH) 的大作中提到: 】:   编者按:   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海运业跌入低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运企业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各种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而业内人士思考得更多的是,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中国海运业能否随势而起?尤其是在国际航企合纵连横、联盟格局成为潮流的今天,中国航运如何才能突破障碍,真正取得与中国运量相符的地位?: ...................--FROM 113.118.94.*国企的都想吃国家到最后啊国企有这么好吗【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企业犯了错误就该倒闭,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国家犯了错误就该灭亡了。--修改:healthqa FROM 222.120.146.*FROM 222.120.146.*与国家共存亡也没什么不好的,这叫“掌握经济命脉”。国企就应该为国家提供稳定有效的服务。【 在 healthqa (healthqa) 的大作中提到: 】: 国企都想吃国家到最后啊--FROM 113.118.94.*尼玛国家亡了国企的还在啊【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与国家共存亡也没什么不好的,这叫“掌握经济命脉”。: 国企就应该为国家提供稳定有效的服务。: --FROM 222.120.146.*连上海的主港口是洋山港,不在黄浦江口都不知道……【 在 nkwhb 的大作中提到: 】:   编者按:   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海运业跌入低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运企业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各种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而业内人士思考得更多的是,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中国海运业能否随势而起?尤其是在国际航企合纵连横、联盟格局成为潮流的今天,中国航运如何才能突破障碍,真正取得与中国运量相符的地位?: ...................--FROM 117.135.147.*没钱允许贷款发工资即可,没有航运企业的无序竞争,进口煤炭铁矿的运费不知道要多花多少。【 在 nkwhb 的大作中提到: 】:  编者按:  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海运业跌入低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运企业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各种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而业内人士思考得更多的是,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中国海运业能否随势而起?尤其是在国际航企合纵连横、联盟格局成为潮流的今天,中国航运如何才能突破障碍,真正取得与中国运量相符的地位?:  爱之深,责之切。激烈的言语之下,是“薛船长”们对中国航运的一腔热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能为中国航运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环境。:  薛船长: .........※ 发自: --FROM 61.135.231.*扯鸡巴蛋的文章韩国的三星,其面板业务,芯片业务,都经历过很多年的连续亏损,在其国家的支持下,和日本台湾的竞争者拼流血,成为了最后的剩者。按照这个作者的观点,三星早该去死了。【 在 nkwhb 的大作中提到: 】:   编者按:   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海运业跌入低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运企业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各种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而业内人士思考得更多的是,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中国海运业能否随势而起?尤其是在国际航企合纵连横、联盟格局成为潮流的今天,中国航运如何才能突破障碍,真正取得与中国运量相符的地位?: ...................--FROM 80.254.154.* 选择讨论区&BYR-Team2010. KBS Dev-Team2011&&海员权益是海洋强国绕不过的话题——访上海友鸿船务有限公司薛迎春船长--《世界海运》2015年04期
海员权益是海洋强国绕不过的话题——访上海友鸿船务有限公司薛迎春船长
【摘要】:在"2014年最受航运界关注的100位中国人榜单"中,有一位叫薛迎春的船长广为行业关注。这位从2001年起就开始从事散杂货租船运输的船长,持续通过微博向业内呼吁政府转变职能,畅聊中国航运的发展。2014年10月底,中国海事局局长陈爱平亲自与薛船长进行座谈,并表示港口理货费用等突出问题即将得到解决。基于薛船长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当前有关海员权益的焦点问题,本刊特别对薛船长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
【分类号】:U676.2【正文快照】:
编者按:在“2014年最受航运界关注的100位中国人榜单”中,有一位叫薛迎春的船长广为行业关注。这位从2001年起就开始从事散杂货租船运输的船长,持续通过微博向业内呼吁政府转变职能,畅聊中国航运的发展。2014年10月底,中国海事局局长陈爱平亲自与薛船长进行座谈,并表示港口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光福;[J];世界海运;2004年06期
林珊仟;;[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12期
姜伟;;[J];航海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苏同江;于晓丹;;[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N];中国冶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中国还有哪些航运世家?
航海文化的匮乏,直接导致今天海运业中的种种问题,如难以吸引优秀年轻人加入海员队伍、国家未富,年轻人就抛弃水手职业、年轻人缺乏探险精神等等,根源正源于此。
当然,行政过度管制是导致航海文化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把私人小艇当作营运工具管理,谈何培育航海文化呢?笔者一直呼吁,把私人游艇交由体育局或者旅游局管理,才有可能培育出游艇市场,才可能改变黄浦江一潭死水的现状,看看欧美日随处可见的钓鱼船、游艇,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廉价的游玩工具成了奢侈品,行政一管就死是航海文化落后的症所在,舍此搞航海日活动如缘木求鱼。
航海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160年前的清道光年间,作为小城的上海就有10万水手啊,看看上海提篮桥附近的下海庙,就可见航海文化曾经的辉煌。航海文化的代际传承,已近中断,独生子女政策加剧了这一过程。
欧洲有杂志想记述中国的航运世家,这在欧洲很常见,很多船东传了很多代,但在中国,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徐文虎船长家族算一个,至少是三代船长了。
第一代徐宁生
1937年毕业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那时校址在吴淞炮台湾,他喜爱运动,经常驰骋在足球场上。毕业后服务民生公司,恰逢抗日战争爆发,在“民风”轮上积极
抢运战时物资入川,那时民生轮船公司的船被日本飞机狂轰滥炸,一百多人为抗战献出生命,为抗战胜利做出不朽功绩,不知抗战胜利纪念章有没有他的一份。解放
后在交通部安全局港航监督处任职,后任武汉航政局总船长。
第二代徐文虎
1952年考入上海航务学院(即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比钱永昌晚两级,校址在上海东长治路505号(即今天的海员医院),后该校迁大连,合并为大连海运学
院学制5年,实际是4年半毕业。1957年毕业分配到上海海运局,1965年任船长。1981年调来新成立的江苏远洋公司,1984年主持工作,直到
1997年退休。这27年,是江苏远洋公司稳步发展的27年。
第三代凌仁渊
是徐文虎老船长的的女婿,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后任江苏远洋公司船长,现服务于江苏海事局,任通航处副处长。凌船长也是28岁任远洋船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英雄克制船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