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围棋 在大家眼里能得到大家认可,而dota却不能?

西方人的围棋水平如何?
【Jason的回答(876票)】:
长文慎入。
西方人下不好?
西方人理解不了东方文化?
歪果仁学不好中国的东西?
有时候,大家也许能听到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或是一些媒体对这种说法的推波助澜。
我甚至还在网上看过一些如《破解围棋在欧美难以普及、欧美人下不好围棋的秘密》之类的流传甚广的文章。文中“论据充分”,言之凿凿,好似我们东方人或是中国人真的有一些不可复制的天赋一样。
但我很想请大家,以后,在说类似的话之前,三思。
当然,我知道,很多朋友对“西方人是不是下不好围棋”的疑问是来源于对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了解。
这种差异,尤其是这种差异在学棋过程中的表现,确实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东西方顶尖的棋手也都提到过这种差异。
但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的,很多时候只是倾向性和程度的差异而已。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天生地有一种自信与骄傲。
这份自信与骄傲,也是华人走遍天下的自我认同感。
自信本身当然很好,但凡事不可过度。
我们不能任凭盲目的自信任性生长成为自负,再肆意膨胀成为自大。
难道没有过先例吗?
“洋人如何能领略我洋洋中华上国之文化风物?”
然后他们学去了太多我们曾经领先的文化甚至科技,发展成了今天这样子。
“东洋人如何能领略我五千年弈道之博大精深?”
然后日本人悄无声息的在围棋上甩开了中国几百年,把几千年来在中国缓慢发展、没有大幅度跃升的围棋,一下子推升到了难以想见的高度和境界。
而围棋在中国却差点失传。
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西方人以为围棋是起源于日本的。
“我洋洋五千年中华乃天朝上国,蛮夷一时器利,必不得长久。”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始也。”
夜郎自大固然可笑,大唐自大却更加可悲。
话说的可能稍微有点重了,但我每次听到有人说“西方人下不好围棋”这类的话时,都觉得值得警惕。
有时候,甚至我自己也会有类似这样的想法出现。
可我知道,这类想法,并不会局限到外界的精彩和美好,却可能只会局限了自己的眼界和胸襟。
言归正传。
围棋传入欧美,大概已经有超过120年的历史了。
1935年,美国围棋大会诞生。1957年,欧洲围棋大会开始举办,欧洲围棋联盟同时成立。
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围棋在西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受众以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等高知分子为主流。但总的来说,流传范围很有限,水平更有限。
(上图为2014年,盛况空前的第58届欧洲围棋大会现场一角)
西方围棋开始大幅度进步,主要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杨以伦、车敏洙、江铸久、芮乃伟、江鸣久、丰云等中韩职业高段棋手先后前赴北美从事教学开始的。
北美的围棋,也因此而先于欧洲,开始快速发展。
由于北美的华人很多,受到文化影响,华裔的新生代棋手慢慢的占据了金字塔的顶尖。江鸣久、丰云等人培养出的北美年轻华裔棋手,甚至已经渐渐赶上了他们的(退化中的)实力。
欧洲的围棋一直较北美稍稍落后,直到中国的职业棋手樊麾二段在千禧年初赴欧教学之后,欧洲围棋才开始快速发展。
欧洲围棋与美洲围棋现阶段最大的一点不同,在于顶尖棋手群是以白人为主,而非美洲顶尖棋手群体那样的以华裔为主。这一点,难能可贵。
对于西方围棋,有件事不得不提。
那就是近三年来,分别在韩国和中国的支持下诞生的北美职业围棋制度和欧洲职业围棋制度。2012年,在韩国棋院的支持下,首届北美职业围棋定段赛得以举办,只有纯粹的北美籍棋手才可以参加。此次比赛,美籍华裔棋手刘志远(Andy Liu)和加拿大籍华裔史干生(William Shi)入段。
2014年,第二届北美职业围棋定段赛,美籍华裔棋手孙英康(Kalvin Sun)入段。
2015年,第三届北美职业围棋定段赛,加拿大籍华裔棋手李立言(Ryan Li)入段。
以上四人,就是截至现在,北美本土诞生的全部职业阵容。他们的职业段位证书,由韩国棋院授予。
非常有趣,北美职业围棋制度是韩国棋院支持下建立的,而截至现在入段的,全部为华裔棋手。
至于受到了中国的大力扶持的欧洲围棋,就完全不同了。
2013年,中国一些企业(为避免广告嫌疑,我将尽量略去企业名称)开始和欧洲围棋联盟合作,某些企业甚至斥资千万,资助欧洲围棋联盟对本土棋手进行培养。
2014年年初,葛玉宏围棋道场欧洲围棋训练中心成立;年底,坐落在北京的欧洲围棋联盟中国训练基地成立。同年,欧洲的六名顶级本土棋手,受邀来到北京的葛道进行训练。2014年,在中方的支持下,第一届欧洲职业围棋定段赛得以举办,斯洛伐克棋手帕沃尔·利兹(Pavol Lisy)和以色列棋手阿里·贾巴林(Ali Jabarin)入段。
2015年第二届欧洲职业围棋定段赛,波兰棋手马特乌斯·苏尔玛(Mateusz Surma)和俄罗斯棋手伊利亚·什克辛(Ilja Shikshin)入段。
这四人,就是截至现在,欧洲本土诞生的全部职业阵容。他们的职业段位证书,由中欧联合授予。
回到主题,要讨论西方的围棋水平,首先要明确,在我们的讨论中,哪些棋手可以算得上是西方的棋手?
从最广义的范畴上来讲,西方的围棋棋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旅美旅欧的中日韩老牌职业棋手(有的有国籍,有的没有)。
作为有非亚裔血统的西方人,在中日韩学棋、接受训练,最终在东亚入段的棋手。
生长在西方,并主要在西方学棋、接受训练的棋手。
第一种,代表性棋手毫无疑问是杨以伦六段(中)、车敏洙四段(韩)、丰云九段(中)、江鸣久七段(中)、樊麾二段(中),以及曾经的江铸久九段(中)和芮乃伟九段(中)等等。这些棋手,就算入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国籍,甚至可能代表西方国家打世界比赛,但其实在公论中,并不算是西方棋手。
第二种,棋力上来说虽然达不到第一种那么强,但却更为传奇,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歪果仁。
代表性棋手大致有在日本入段的奥地利人曼弗雷德·威蒙尔(Manfred Wimmer)二段、美国人麦克·雷蒙九(Michael Redmond)九段、德国人汉斯·皮奇(Hans Pietsch)四段、俄罗斯人亚历山大·迪纳斯塔因(Alexander Dinershteyn)三段、罗马尼亚人塔拉努·卡塔林(Taranu Catalin)五段、俄罗斯人斯维特拉娜·什克辛娜(Svetlana Shikshina)三段等等。现在最有名的应该是在中国入段的中澳混血女棋手黑嘉嘉六段。
(上图为比赛中的黑嘉嘉六段,她现在有可能是有白人血统的职业棋手中的最强者)(上图为比赛中的黑嘉嘉六段,她现在有可能是有白人血统的职业棋手中的最强者)
他们虽然基本都是纯种白人,但大多都是幼年就来到亚洲学棋,接受专业化的训练,最终达到了真正的职业水平,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他们在围棋上的成就,应该可以充分的说明,西方人围棋不够强,原因首先在于缺乏好的环境与资源,而非在于文化或是思维差异甚至是天赋差异。
第三种,代表性棋手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已经在欧美本土通过新的职业制度成为了职业棋手的刘志远、史干生、利兹等八人。
此外,欧美本土还有一些顶级的业余棋手,他们也具有很接近现有八名本土职业棋手的实力,在未来也很可能成为欧美本土的职业棋手。
这些人中,有纯种的白人,也有在西方生长的华裔,甚至还有像史干生这样在中国学棋、12岁移民的特殊华裔。
如果刨去史干生不论,其他的棋手,虽然也有一些短期体验过中韩的训练,但大多数人,主要是在欧美本土受训的(虽然也基本都是跟旅美旅欧的中日韩的职业棋手学的)。
现在,第三种人,是公认的西方围棋的代表。他们的水平,也是本答讨论的核心。
要明确的一点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受到了中韩等真正的职业围棋世界的大力扶持,这些欧美棋手的水平提高的很快。也就是说,西方围棋水平的上限正在不断地被拉高,而非一成不变。
所以在本答的讨论中,大家必须明确的知道:他们过去的水平和成绩只能作为参考;
他们现在水平是我们重点讨论的内容;
而他们未来的水平和成绩,肯定会超过现在。到底能达到多高,现在还很难讲。
以下内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我的朋友,但我会尽量避免打友情分,力求客观的评述他们的实力和相互间的对比。绝不客气。
同时,由于欧美的比赛制度还不够稳定和权威,这一批欧美棋手在世界舞台上也还没有什么不能忽略不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比较也缺乏清晰可见的标准,难免会掺杂一些答主的主观判断,请大家见谅。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段位含金量完全不同,而下面出现的人物大都是当地的业余7段,难以进行段位比较,故而答主将一律将其与国内段位进行对比。
当然,国内不同地区的段位含金量也参差不齐,所幸要提到的人大都至少相当于国内的强业余5段,这个水平以上的国内段位,方差还算不大。
再多说一句废话(答主知道可能有人会问):以下出现的所有人物,在网上的段位均为弈城9段。弈城9段是网络围棋的天花板,但只是现实世界的开始。所以在本讨论中,网络段位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先说北美围棋。北美围棋新生代的代表性人物,毫无疑问是四位本土职业。尤其是入段已达三年的刘志远和史干生。
作为东亚职业围棋体系以外最早的职业棋手,他们在这三年里积攒了不小的名气。
正因其特殊身份和由此而来的“过大”的名气,当其展现出了自己明显无法达到东亚职业棋手水平的实力时,他们很容易遭到各方的质疑。
刘志远曾在09年美国围棋大会上战胜过久疏战阵的江鸣久七段,而这显然不能说明他有了足以战胜职业七段的实力。
(上图为北美首位本土职业棋手刘志远)
13年,刘志远已经成为职业,而该年的美国围棋大会上,也迎来了一大批中国国内的“造访者”。这批“造访者”基本以业余5段为主,也包含少量的业余6段。他们横扫了整个北美围棋大会,包括刘志远在内的北美本土棋手几乎溃不成军。
那次大会后,答主听说到了一些将刘志远、史干生的实力评价为不超过中国中等业余5段的说法。
这种说法一度在国内流传甚广,但其实非常荒谬。
如果你真的看一下那次大会上刘志远输过的那些中国业余5段的名单,就会知道,他们其实都有业余6段的实力!
夺冠的曹汝旭原本就是国内强业6的名将(现在他实际上已经在陈毅杯上升为业余7段)。夺得亚军的许泽宇看似是业余5段,名气好似在圈外也不大,但其实他的实力绝对有国内中等业余6段以上的水平。
刘志远连续输给他们这些人,只能说明其水平上限不超过国内中等业6,但就此将其评价为中等业5,也过于苛刻。
史干生与刘志远一直互有胜负,也许稍逊半筹,但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史干生曾经输给过我的数个朋友。这几位朋友中,有几人是业余6段实力。几人中最弱的赵治勋
(并非职业的赵治勋)也有强业5的实力。据此判断,当时史干生的实力应该不会强于国内的弱业6。
但他也曾分先战胜过黑嘉嘉。就算是爆冷,中等业5也不太可能做的到这种事。足见“中等业5”之说纯属荒诞。
(上图为史干生本人提供的战胜黑嘉嘉时的比赛照片)(上图为史干生本人提供的战胜黑嘉嘉时的比赛照片)
(插播一条紧急广播:史干生如今玉树临风,巨帅无比,号召广大单身妹子们速速下手)
史干生还曾告诉答主,他在葛玉宏道场训练时,当时的表现介于4组和5组之间。
这样的表现,至少有强业5的水平。
他近两年来由于上学,棋力稍有生疏,但也绝没有掉到业余强5以下。
2013年初,刚成为职业不久的刘志远和史干生,曾和卡塔林五段一起,组成三人组轮流上场与李世石进行了一场升降赛,最终的结果是李世石分先两连胜,再让先两连胜,再让先倒贴3.5目两连胜,再让两子两连胜。在将要进行让三子的比赛时,三人方弃权,比赛中止。
实际上按当时的实力与发挥来看,继续下让三子,三人能不能挡的住李世石,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这是两年半之前的事了,被李世石蹂躏成这样,当时来说无论如何是达不到中等业6的水平的,甚至也难以达到弱6。可两年过去,士别三日,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看完这些,两人的实力应该就比较清楚了,应该大致处于国内的强业5到弱业6之间。巅峰状态下,可能离弱6近一些。
考虑到两个人的年龄,他们应该都还有涨棋的空间,但如果没有特殊境遇,恐怕难有整体境界的大幅度提升。那么现在来看,他们将来的天花板,很有可能是国内的中等业6水平。
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刚刚成为职业的孙英康和李立言,以及仍是业余之身的吕浩均、陈兆年、林天予、赵仲夏等人。
根据二手经验,孙、李、吕、陈几人的实力并没有超过刘志远和史干生,但也不会差很多,应该属于一个档次。
答主曾与林天予和赵仲夏有过一面之缘,大致可以判断林天予的实力应该相当于国内弱业6,也就是说,至少不弱于刘志远和史干生。
林天予曾在某比赛中战胜过久疏战阵的丰云九段,但答主认为这件事能说明的问题很有限。他在连续两届世界大学生锦标赛中打入高段组8强,考虑到同场竞技的对手的整体强度,这才是一个过硬的成绩。
而赵仲夏,曾在某比赛中与答主相遇。根据答主对他与答主对局情况的判断,他的水平应该处于国内的中等业5到强业5之间,他也大致是上述所有北美棋手中最弱的一个。
但即便是他,也在北美各种大赛中非常活跃,曾代表美国参加过08年和12年的世界智力运动会,也曾进入过北美职业定段赛的循环圈。根据这些情况大致可以判断,北美本土棋手中,达到或超过他的水平的本土棋手,应该最多不超过10几人。
就在答主打字之际,赵仲夏居然作为美国代表,已经在第20届三星杯预选赛的欧美组中打入了预选决赛。就在今天的这场比赛,只要他赢下来,就可以闯入三星杯的本赛32强。
答主得悉此事,既感羡慕,又觉唏嘘。
唯有对他表示默默的祝福。
(注:在答案发出之际,前线已经传来战报,赵仲夏告负,以一步之遥倒在了三星杯本赛面前。)
再说欧洲围棋。
欧洲棋手虽然大多金发碧眼,不同于北美华裔,但实力丝毫不弱于上述的北美棋手。
而欧洲本土的代表性棋手,是以四位新科职业领衔的10几名欧洲一流棋手。
由于欧洲的几位顶尖棋手曾经在北京的葛道进行过半年的训练,答主专门向他们当时的老师——杨冬四段
进行了咨询,得到的信息是:在和中国的冲段少年们一起进行了半年的训练之后,2014年成为职业棋手的利兹和阿里已经可以勉强打入葛道5组,应该有接近弱业6的实力。尤其是阿里,其进步程度之大,得到了杨冬四段的肯定。
(上图为在中国参加西部比赛的阿里初段)
而答主又从另一位欧洲一流棋手——拿过欧洲青年赛冠军的Viktor Lin口中得知,按照欧洲等级分计算,真正的欧洲第一人应该是俄罗斯的伊利亚,而利兹和阿里尚且逊其一筹。14年伊利亚没有成为职业,是因为其因故未参加定段赛。
果然,今年伊利亚在第二届欧洲职业定段赛上成功定段,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一届欧洲大满贯赛上全胜夺冠,一副欧洲第一人的气派。
(上图为当前欧洲本土第一人伊利亚初段)(上图为当前欧洲本土第一人伊利亚初段)
而Viktor Lin,在两次欧洲职业定段赛中都进入了16人循环圈大名单,但成绩处于中下游。
同时,他也曾在某重要比赛中爆冷击败过伊利亚。
根据答主判断,Viktor Lin的实力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中等业5到强业5之间,和前面提到过的美国赵仲夏相当。
这样,这批欧洲本土顶尖棋手的水平分布就大致出来了:
达到中国强5段以上的,大致应该不超过10人;
利兹、阿里和马特乌斯三名职业,实力应该处于强5到弱6之间;
伊利亚,作为欧洲第一人,实力应该处于弱6到中6之间。
然而,就在答主写答之际,从欧洲围棋大会前线传来了战报:中国的邱玮5段战胜了欧洲首位本土职业棋手利兹。并且从棋谱来看,基本是完胜。
这个消息对答主无疑是个很大的冲击,因为答主必须对前述的判断重新进行调整了。
(答主与邱玮5段相识甚多年,答主深知他相当于中国强5、但没到弱6的实力)
那么,最终的判断是:将对利兹等三人的实力的判断调整为强5,而将伊利亚的实力判断为弱6。
可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伊利亚曾经在两年前的某项比赛上战胜过台湾的王元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呢?
答案其实也并不复杂。
一者,两年前的王元均,不是现在的王元均;二者,那场比赛在两人眼中的重要程度完全不同;三者,伊利亚所发挥出的水平方差太大,太不稳定,强的时候很强,弱的时候太弱。
这批欧洲棋手虽然都是从小学棋,下棋的年头很长,实战经验也极为丰富,但他们在扎根基的时候并没有接受过像中日韩这样专业化的训练,所以计算基本功非常不扎实。
同时,欧洲围棋收到日本围棋影响很大,注重棋型而弱于计算,助长了计算基本功差的趋势。
但亮点是,他们在没有接受东方式训练的情况下,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棋感,用杨冬四段的话说,就是有时候行棋思路非常跳跃!令人意想不到!
看两个例子就知道了。
以下是15年,第二届欧洲职业围棋定段赛上的两个对局瞬间。
上图是伊利亚执黑对希尔特,希尔特下出的凌空一挖!上图是伊利亚执黑对希尔特,希尔特下出的凌空一挖!
上图是克劳维茨执黑对波普,执白的老将波普下出的另一手挖。上图是克劳维茨执黑对波普,执白的老将波普下出的另一手挖。
是不是很精彩?是不是很有想法?是不是很吸引眼球?
不得不承认,看到报道中的这两手棋时,我也觉得眼前一亮,想为他们的棋感和想象力喝彩。
但稍加计算,就会知道,这些都是假手筋。
不但不成立,甚至可能还亏了。
这两个例子也许能从一些角度体现出他们重棋感而轻计算的风格吧。
正因为计算基本功不扎实,正因为重棋感而轻计算,所以导致水平发挥的方差较大。
而且更严重的是,虽然两年来他们在中国围棋的帮助下突飞猛进,但考虑到这批棋手的年龄,如果不强力加强计算基本功,很可能很快就在不久的将来达到自己人生中的天花板。
以20岁上下的年龄,想在未来弥补上这个致命短板,从而突破到新的境界,只怕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于是,他们此生的天花板很有可能是中国的弱6到中6之间。
而当他们在中国的帮助下,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之后,以新的加强基础的培养方式培育出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棋手,应该会达到比这一批人更高的高度。
这,说近也不近;说远,也并不算很遥远。
而现阶段,作为代表的伊利亚和利兹等人,虽然已经达到了很多中国人可能无法想象和相信的水平,但如想要以一己之力证明欧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图为欧洲首位本土职业棋手利兹初段)
利兹曾在打上职业之后接受采访时,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并且经历了常年刻苦的训练,所以应该走职业围棋道路。同时预期欧洲围棋会在2028年左右赶上世界巅峰水平。
他的天赋,甚至也得到了中国孟泰龄六段的大力肯定。
可是这天赋到底有多少呢?除了天赋还有什么呢?
利兹,你确实已经给我们展现了很多,但这还远远不够。
要知道,15年前,也曾有一个自认为并被认为有天赋的少年,他也曾拼尽全力的训练和学习,希望走上职业道路,可他最终被淹没在了无尽的屡败屡战和成千上万竞争对手的海洋中,消失不见了。
15年后,他也仅仅作为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无名观众,在某个问答网站写着评价你的回答。
可你要知道,即便此刻,他的实力也绝不在你之下。
如果你过于自负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自身的重大缺陷,只怕最终的结局可能是这样的:
15年后,你会在Quora上受邀回答:为什么自己当年预言的欧洲围棋在2028年赶上世界巅峰水平没有成真?为什么自己在定上职业之后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始终未能在世界棋坛有所表现?
希望没有这一天。
最后,做个总结。
近年来,欧美本土的棋手,收益于网络时代的信息传达,以及双边交流的帮助,已经进入了进步发展的快车道。
顶尖棋手,已经摸到了中国业6的边缘。
而达到中国强5以上水平的棋手,欧美分别有大概10余人左右。
答主预期,在未来的5到10年,欧美的一流棋手层,也就是达到中国强业5水平以上的群体,将会大大的扩张。
顶尖棋手水平的提升则可能不会这么快,因为这一批棋手的上限很可能在中等业6。
至于下一代本土棋手,在东亚的扶持以下是否能突破业6屏障,答主本人表示相对乐观。
但事情也不会那么顺利,好事必定多磨。
至于欧美新生的职业围棋制度,本身是非常积极的,明显可以对欧美的围棋发展起到大力的推进作用。
但现在在爱好者和媒体层面,私下对这种非东亚职业体制有着很多的嘲笑声。
只因欧美第一代的职业棋手,其实力明显不是大家往常接触到的东亚职业棋手的那种层次。
可答主认为,这没什么可笑。
他们今天的实力,与东亚的职业棋手相比也许的确微不足道。
可万事必有开头。
这制度既然建立起来了,就要有人勇敢的顶上去。
以看起来不像是职业的孱弱实力成为职业棋手,是他们的错吗?
这职业段位,难道不是他们在他们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中打拼而来的吗?
哪怕有再多的输棋,有再多的嘲笑声,他们也只能努力的提高自己,维护自己欧美职业棋手的尊严。
将来的欧美职业围棋,必将会在他们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不再是一个笑话。
认为欧美职业围棋最终会成为一个笑话的人,也许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笑话。
其实就算屡败屡战的他们,所具有的实力也不是谁都能笑话的了的。
而在实力上真正有资格笑话他们的人,其实很多人并没笑。反而看好着他们,鼓励着他们,支持着他们,帮助着他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欧美围棋,我们在等待。
【萤-时光灯的回答(4票)】:
今年世界业余围棋大赛日本只拿了第八,至少说明西方顶尖业余棋手的实力已经和中日韩的业余强豪差得不多的,我个人认识的西方业5棋手已经有好几个了。
【LiuSteve的回答(17票)】:
西方人的围棋水平不能一概而论。我在英国生活三年,澳大利亚生活两年,期间有参加过几次围棋比赛。我根据个人的实际参与和交流,说一说他们的围棋氛围,比赛机制和大致水平。
他们的围棋比赛主办方多以大学俱乐部为主办方,下棋者比较少,所以圈子比较小,只要下的棋力上业余的,互相之间基本都认识,或至少有所耳闻。他们大多数学棋是以个人传授为主,相当于个人拜师,拜在哪个高段下,或者有长辈正好是个业余高手之类的。
西方人举办的围棋比赛的水平,可以以我做个参考吧。我是大约十年前在北京考得业余四段,之后几乎没有碰过棋。09年的时候我在英国北部参加了一次北部联赛,得到第二。败于一位当地年轻白人。2011年我又参加了一次,还是第二..败给了一个日本留学生。英国和欧洲的棋协是联在一起的,这是我的个人成绩在欧洲棋协的一个资料页面和统计数据。
请看第一张图的左上角,有欧洲棋协对我的水平Rank评估是2d,右方GoR 2115(1d)是我的现在的天梯积分(如果你打dota或者星际的话..应该能理解天梯积分是什么..)。他们采用的机制是两年之内没有参加任何欧洲+英国境内的围棋比赛,则积分自动下调。所以在第一张图的那个图表中可以看出我的原天梯积分是2200,是通过我09年和11年的比赛打上去的。 第二张图是对参与情况,胜率之类的统计。
下图是澳洲棋协的个人资料页。
澳洲棋协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一些个人联系信息和一个评分rank2288。澳洲棋协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一些个人联系信息和一个评分rank2288。
澳洲围棋人中华人占起码一半,所以整体实力比较强,业余高段较多。极高的也不少,都是定居的华人。
相对来说,英国围棋人的水平非常参差不齐,高的很高,低的很低。高水平的那些基本上都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和数学的教授较多,他们都是些年龄较大的西方人。
【kimYoung的回答(2票)】:
以前丰田杯 富士通杯都有欧洲和美洲棋手参赛的。但是成绩好的很少,基本都是一轮淘汰。而且都是以业余棋手的名义参赛。(因为除了中日韩,其他国家压根没有职业定段赛)
后来伴随着这两个赛事停办,提供给欧美棋手的平台就都消失了。
直到今年年初,欧洲第一届 欧洲围棋大会,才角逐出第一批职业棋手。
欧美棋手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但是就事论事,欧美棋手的整体实力即便和台湾比,也差的很多。主要体现在棋手基数和顶尖棋手的水准。和中日韩等传统强国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dota老玩家从逻辑方面反驳【为什么lol办不了1800万比赛】,只反驳dota部分
207回复/5亮 3819浏览
楼主虽然只有15级,但是也是几年的老账号了,平时只看不发,但是看到这个文章有些愤怒,所以写一个反驳,特别希望大家不要一拉到底……在此感谢。 楼主2008年开始玩dota1,2012年在好朋友的带领下转战dota2,自认为也算是一个七年老玩家。我从来不讨厌lol,以前一起做毕设的好朋友很喜欢lol,没事喜欢看他打几把,他说自己很菜,我也看不懂,他就特别喜欢玩一个女警察,我觉得萌萌的,也挺好玩的。
前几天看到【为什么lol办不了1800万比赛】这篇文章,关于lol的部分因为楼主不懂,完全没玩过,所以不多做评论,但是关于dota2的部分,我觉得错误点有点多,在这篇文章中,一一指出反驳。 文章的前几段,分析的很到位,其中,V社的do2观战系统,的确是这个游戏的一大亮点。 但从【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一章开始,作者的笔锋直转而下。其中逻辑错误开始涌现。 一.【在设计之初,LOL 就是一款相较 DotA 更为休闲、娱乐的游戏,色彩明艳,画面简洁,音效清爽,其优秀的游戏性不仅吸引了争强好胜的竞技玩家,也同时包容了许多竞技心不强的玩家。正因其休闲性强的特点,LOL 可以拥有大量女性玩家和低龄玩家,这是系统复杂、画面阴暗、音效沉重的 DotA 所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LOL 为数以千万计的玩家带来了普通的快乐,他们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直播,都能获取自己想要的娱乐感。  反观 DotA――我们在上文分析过,大量在 Twitch 观看直播的 DotA 用户是只关注赛事不关注解说的。换句话说,他们喜欢的是 DotA 的职业比赛,是 DotA 竞技的一面,而不一定把它当做单纯的游戏看待。】 楼主在题目中就说了对lol不了解,不懂,不批判,但是在这一段话中这个作者也把自己很多想当然的想法带入了稳重。楼主在上面一段话中用特大字标出。
1.画面阴暗,音效沉重。
楼主作为dota多年老玩家,如果说do1画面阴暗,音效沉重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引擎所限,声音包就那么多。但在do2里,各种天气效果,满天月光抑或飘雪,实在是非常漂亮。加之各种英雄很有槽点的配音,说这是画面阴暗,音效沉重,我觉得有失偏颇。
2.原作者这里用了一个词【不一定】。很机智的推卸了自己【脑补】的责任。诚然的确有一些玩家是只看比赛不玩的,但楼主是如何知道【大量】玩家是这样的呢?这个大量的比例是多少?百分之三十五十还是七十呢?一个【大量】,一个【不一定】,让我无法信服。湿乎乎知道要上干货,好的,请楼主把干货拿出来,把具体数据拿出来,而不是在这里信口开河,误导读者。 二.一种看似极端的现象在 DotA 用户群中反倒是十分常见的:我早就已经没时间自己玩儿 DotA 了,但是我会为了 DotA 花钱。我购买门票、升级手册、收藏周边,是希望我能看到更多精彩的比赛,是因为我关注职业战队的变迁以及我喜爱的选手的命运。互动手册掉落的装备也许我根本都用不上,但是只要我花的钱变成奖金池的一部分交到选手手里,我就心满意足。这和绝大多数人看足球、篮球、网球等传统体育竞技比赛的心态是一样的,可以说 DotA 在竞技水平上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  对于他们,DotA2 早就不止于游戏的意义,这是好听的说法。说难听一些,DotA2 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是已经不玩儿的游戏。他们登录客户端主要是为了花钱及观看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到 DotA2 用户数量要提月活而非日活,因为在没有比赛的日子,一部分用户根本就找不到登录客户端的理由。
1.在这一段里面,楼主特别佩服原作者的春秋笔法,能把毫无逻辑的事情说的有头有尾。首先这个十分常见就很莫名其妙。就靠twitch的一张图,楼主这个十分常见是从哪里来的?我不认为那张图可以作为【十分常见】这个大数量级用词的佐证。
2.接下来,原作者定义了一下这个【看似极端的】现象到底是什么。但请一定记得,这个【十分常见的】前提,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3.在这个截取部分的第二段,原作者说了对于【他们】,后来又说了【很多人】,最后又用了【一部分用户】。很明显,原作者认为这三个词,在这里是等价的。但是楼主认为这个是没有根据的,或者说原作者没有给出一个标准数据,来说明dota2玩家玩游戏和看游戏的比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说原作者能引用数据,某某机构的调查显示,dota2有X名玩家,但是这X名玩家中,只有A名玩家是打游戏且花钱的,另外的X-A玩家他根本不玩只花钱。这个数据我是佩服的,我是同意他对dota2分析的。但是现在他没办法提供这个数据,只靠自己猜测,楼主我自然是不能同意的。三.为什么 LOL 办不了 1800 万奖金的大赛?为什么 DotA2 一定要举办 1800 万奖金的大赛?因为 DotA2 十分重视其竞技内涵,没有比赛的 DotA2 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个二流游戏。如果 V 社不挖空心思地举办一年强过一年的 Ti,DotA2 几乎必然会一年一年地衰落下去。
1.在这里是令我出离愤怒,差点无法使用理性去分析了。作者这句话完全就是信口雌黄,胡吹大气。如果说前面的分析作者还勉强能算有理有据,那么在这一段话中作者简直就是信口开河。
dota2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二流游戏。请问这个某种意义是什么?二流游戏的定义是什么?那我如果在这里用最恶毒的语言说【原作者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二流人种】,原作者会不会打我?
想定义一个事情,麻烦您请定义的有理有据。这个【某种意义】是什么,【一流】和【二流】又通过什么来界定,您说清楚了,我服气,您说不清楚了,那我只能怄气了。
2.dota2几乎必然会一年一年的衰落下去。好吧,其实原文章读到这里,我已经对原作者的写作方式了然于胸了。他就是扔出一个又一个的假设,然后人为地把这个假设定义为真的,用一些推测意味,确定性不强的词句(比如:必然,不一定,大量),得出一个相关的【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结论。
其实这里不用我分析,只要是逻辑清楚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个作者的分析是无力的,同时也是无理的。我在此列一个原作者逻辑流程图。dota2注重竞技性↓dota2因为注重竞技内涵,所以V社需要办比赛来增加竞技感↓如果不办比赛,dota2就会衰落
原作者的思路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吧。这里的致命逻辑错误是:【原作者单纯认为定义dota2注重竞技性,但不注重游戏性】。这是相当滑稽的一件事情,因为注重竞技性,所以就不能注重游戏性了。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所以原作者所谓的一个【必然衰落】,是在一个伪前提构架上的错误推论。 四.  无数的人提问:在竞技性和可玩性中择一,选哪个?  无数的人用脚投票:好玩比竞技重要得多。  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没有可争论的意义。就算对于 DotA 玩家来讲,当初他们玩儿 DotA 而不是去下围棋,也是出于一样的道理。
不知道众位JRS发现没有,这个作者非常喜欢用一些脑补的东西,来引用成为一些普世的真理,在这段话里,最明显的就是【我觉得】。
你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就是真理了?玩dota不下围棋,是因为好玩儿,难道围棋不好玩儿吗?
无数的人认为好玩比竞技重要得多,这个无数人又是谁定义的?真的有人提问,有人用脚投票吗?数据呢,干货呢?
你觉得好玩重要,可能别人就想赢,就觉得我赢一把比输了高兴,这不是竞技重要的体现吗。你抛出一个看似很有道理的前提,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你不会为自己的逻辑,为了自己殚思极虑黑dota而感到羞愧吗。
如果你不是为了黑dota,你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那我为你的逻辑感到惭愧。结论 楼主认为这个作者,在对dota2并不是很了解的前提下,靠着自己的的脑补推得了一部分错误结论。很多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喜欢lol,有人喜欢dota2。没什么好吵的,今天dota2有1800万刀,明天lol也可能有2000万刀。没必要吵来吵去,黑来黑去。 像这个作者一样黑,是非常失礼的,对不起自己的脑子,也对不起看这篇文章的读者。
算了吧别费劲了,那个帖子,版主带头替帖子洗地,一个漏洞百出的帖子居然一群人说好客观有理有据,写个反驳的帖子都没对lol和lol玩家发表什么看法就被转水节奏狗哪都有,不能因为个节奏狗就把整个帖子废了吧。[ 此帖被招兵IR在 15:57修改 ]
引用3楼 @ 发表的:
大众都是愚蠢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们喷我是因为你们不懂,我说的才是事实真相。
你是这么想的吧。
嘿嘿,lol玩家张张嘴就能喷dota跳,信仰粉蠢秀优越,反驳句就能被认为带节奏的,我那篇帖子有几个lol玩家认真讨论的?除了点亮个没营养的回复,有几个喷我的?lol玩家@版主删帖,5分钟就来了,我还能说什么?
引用4楼 @ 发表的:
你们先别急着喷,看看我写的再喷。
如果像他说的我这篇文章也被转水了,那我以后不会再踏进游戏区了。。。
本来刀撸之争是敏感线我是知道的,我想不通他一个从其他论坛转来的文章带节奏能不被删,我们dotaer发个反驳的帖子就被删简直蛋疼,讨论了13页就因为一个lol玩家的@版主就没了,那文章不管是偏哪方的至少也是个争议帖吧。
引用8楼 @ 发表的:
6:严禁发布任何形式的引战贴,嘲讽贴。(特别是争对lol,dota的引战帖,一经发现严格处理)不得恶意发帖挑衅和攻击其他游戏的玩家。
处罚:封禁3天起,严重者永久。
3:不得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不得毫无证据对他人进行诽谤、造谣,不得对他人进行讽刺、挖苦、酸话,此类话题予以删除、封禁处理。不得对他人进行嘲讽,如:“小学生、撸狗“等用词。
处罚:删除,封禁3天起(首先进行人身攻击的七天起,多次谩骂的七天起)
@@@
你看,又来了
引用14楼 @ 发表的:
我自己就是个信仰粉,小紫本和小金本都上了200级,DOTA2对于核心玩家来说游戏性高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这个游戏性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个才是关键。我也认识妹子一直玩DOTA的,可是LOL一出来就直接放弃DOTA了,DOTA2就根本没玩过。
DOTA2玩家(包括我)认为DOTA2比LOL是有游戏性上有优势是肯定的,但关键是更多人不认可这个,玩个游戏不就是图混个时间,图个开心,对于没基础的玩家更是如此。从这点来说,我认为LOL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具有游戏性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毕竟玩家数量在那摆着。总不能说大多数人都是SB,只有DOTA2玩家才最懂游戏吧。
PS主机上的魂系列,不知道有几个人玩过,玩过的人会认为什么鬼泣,战神甚至都不能算动作游戏,但实际销量被爆的渣都不剩,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魂系列没玩过,倒是玩过一脉相承的血源诅咒,确实是硬核玩家和轻量玩家的度别,但是问题在于那个帖子说了半天直接把1800万的奖金看做没卵用这不是典型的拉偏架?“小学生联盟”的帽子可以摘,“信仰2”帽子就坐实,偏向性一目了然,还一群人说客观。
引用17楼 @ 发表的:
我开完会回来打开虎扑,4个消息,4个帖子举报,其他3个我都XHW了,而只有你没有小黑屋。
理由很简单,其他几个是故意带节奏,所以直接炮掉没什么问题。而你的帖子我很仔细的看了,虽然说很比较偏个人主观,但至少你码了那么多字,我觉得就应该给予尊重,所以我没有封禁也没有转水(有没有其他版主转水我就不知道了)。
但你和这个帖子的LZ,我不转水也不封禁你们,不代表我认同你们。如你们所见,那个帖子里面前三个亮贴全是我,我就这篇文章谈谈我个人的理解,被亮了我也不知道是支持我的人居多还是把我挂起来集火的人居多。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可能你们认为这篇文章在XNMBYY,但也不排除有人会被这篇文章说道心坎里。
你可以用不同意见,但是不要去强迫别人一定要接受你的意见,更不要摆出一副版主袒护LOL打击D2,转水我就再也不来游戏区了的姿态。
游戏区,缺了谁都一样转,包括你,包括我。
那我想不通为什么一个转帖带节奏可以安安心心的放在那,我一个自以为保持客观理性的反驳贴会被删,那个帖子刀撸嘲讽的气氛可比我这边重多了。
引用22楼 @ 发表的:
什么意思,我又没觉得你在袒护谁。一副我想封就封不封是对你人次的态度是啥意思。。
没有谩骂,有理有据,本身就不该转水,或者你可以指出我的帖子哪里不符合版规,我可以修改。
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没人欠你的,我也没拿你的。
处理尺度不一是我比较愤怒的原因,那个转帖一样节奏贴,可以说这些节奏都是因为那个帖而起的,现在倒好,原帖不转水,反驳的都要转,看看上面那个@版主的lol玩家,在那个帖子里可没这么正义凛然啊
引用26楼 @ 发表的:
那个帖子 很多lol玩家那言论 也别说别人了
刀撸玩家中傻吊多了去,谁也别说谁,本来dota玩家关注ti5毒奶玩得不亦乐乎,被这个几天前就有了的文章恶心到了,要我说,既然都觉得这种刀撸大战的帖子蛋疼没营养,索性一刀切,都转水算了,最开始带节奏的转帖活的好好的,反驳的都没了,不让人信服。
引用29楼 @ 发表的:
说句老实话熊弟,只要是分析刀和撸的帖子,自带节奏光环。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带节奏就把所有一切有关刀撸的帖子全部封禁,不许任何人讨论,哪怕这帖子写的还算不错。
你说着文章有没有道理,我觉得,有,但是不是通篇全对,我不觉得。
但我认为这已经是干货立场比较优质的一帖了。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交流一下。
只要这个交流没有上升到一个非常极端的对立状态,我觉得都可以继续维持。
既然你觉得一刀切不好,那我的帖子怎么就极端对立了?我自认为虽然态度偏激了点,但还算豁达,我那个帖子大部分人都算正常,虽然有个盘活帖子的lol玩家但也基本上被一致鄙视,凭什么一个帖子可能都没看的jrs一个@,我的帖子就没了?
引用30楼 @ 发表的:
为什么一定要知道NBA几个队?
反正我不知道!
那我就是文盲?就是脑残的小学生?
他说的不是你,是哪个3级没头像的小号,后几页他一己之力盘活帖子
引用38楼 @ 发表的:
冤有头债有主
你看看谁操作的
转水都是有pm的
就是楼上的那个咯,不然我干嘛怒气值爆表的跟他扯啊
引用40楼 @ 发表的:
一是你的文章在下面的回复里被很多JR认为带有个人主观色彩,而且你自己也知道你态度比较偏激,所以这篇文章首先立意就已经有些偏颇了,原本你是想反驳那篇文章,结果反而变成了带节奏的帖子。虽然你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
二是因为里面的有些JR的回复已经变成骂战,我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开骂了没人举报版主,也许从一开始这几个人就是抱着吵架的心态来的,所以彼此很默契的不找版主。但如果帖子本身的内容已经歪了,索性就转水吧。上次有个讨论B皇的帖子,前几页都还不错,结果后面撕逼了,10几页回复最后也只能无奈转水。
我要带节奏也是带那篇文章的节奏,我不知道游戏区的jrs激动什么,有人开骂直接小黑屋骂人的人呗,犯得着一刀切么,除了那个没头像的三级小号和几个0级的,真没什么人吵
引用51楼 @ 发表的:
就算我把那些0级小号都处理了,但是你确保不会有更多的0级小号进来继续撕逼么?撕逼的气氛已经起来了,光杀几个0级号没有任何意义。有些JR就很聪明,一看到有人带节奏了,马上就举报,版主第一时间消灭节奏狗,讨论的氛围就能得到保证。但是一旦节奏被带起来了,就没有办法逆转了,只能转水。
就比如这一帖,目前为止我们的交流都还是比较理性有好的,那么就没有转水的必要,但是如果进来了几只节奏狗,把节奏一带,结果10几页回复有一半以上是在撕逼,那这帖子最后也很难保住。
有的时候,转水不是因为你的文章内容有多大的问题,有的时候也要取决于下面的回复的质量。
算了懒得说了,反正留下一个反驳的帖子也算够了,本来那个帖子也没什么好说了,但是转水的行为让人很反感,后面自嗨那哥们的言论别人看不到也好,免得又说dotaer秀秀优越感。
引用63楼 @ 发表的:
大哥。。。我哪里自嗨秀优越了。。。。
我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辨的问题。
打网球的对打乒乓球的能有优越感吗?
怎么没人明白我呢。。。。
哥你这说法除了你自己觉得很有道理外,估计大部分人都觉得是在对lol秀优越,少部分看出点意思但也就笑笑罢了,本来比喻这种修辞方式就不怎么严谨,完全不同的2种事物也不能完全较真的去找他们的相同点。
引用71楼 @ 发表的:
????原来你认为打网球的人认为自己比打乒乓球的优越?
我服了。。。。。
我的意思是,lol是dota的派生品,就像乒乓是网球的派生品一样。。。
比赛网球好看,玩的人乒乓多。。。
打网球的人认为自己比打乒乓球的优越?
熊弟啊,有些事你自己知道就是了,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就算刀撸的因缘真跟网球乒乓球类似,但你现在说这种话,别人loler肯定不服啊,朝鲜以前还是中国的属国呢,有什么用?而且网球的影响力明显比乒乓球大吧,dota玩家数量要是有lol的一半,你想怎么说都无所谓,所谓闷声发大财,扯这些没用的出路拉仇恨之外没什么卵用。
引用75楼 @ 发表的:
有些事你自己知道就是了,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就算刀撸的因缘真跟网球乒乓球类似,但你现在说这种话,别人loler肯定不服啊,朝鲜以前还是中国的属国呢,有什么用?
事实都不让说啊?事实都不服吗?就只能捧着版主?看他们lol一统天下?网球的影响力明显比乒乓球大吧。。。这可不好说。
你说了别人也有话讲,在游戏人数和社会影响力没达到lol的水平你说再多也没用,网球的影响力确实大于乒乓球,网球明星无论收入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都大于乒乓球明星,网球大满贯的奖金也是远远高于乒乓球。
引用82楼 @ 发表的:
那不结了。。。奖金收入比他们高。。。。影响力比他们大。。。。他们拿什么跟我们比。。。。。。。直播艹粉吗?
唉,你对业界情况完全不了解啊,奖金比他们高是事实,但是收入就不好说了,影响力肯定没他们大,毕竟lol的用户基础在这里,dota对比lol的优势就是奖金,用户忠诚度,游戏品质,历史底蕴这些。
引用87楼 @ 发表的:
???????是这样吗??????
收入不好说????????????电竞收入前二十,今年将全是dota项目的人。。。。
影响力。。。。espn先播的是dota2,央视也是dota2~
电竞收入只统计比赛奖金,但是lol职业选手的收入还有其他的,lol主播的收入淘宝店的收入靠着lol庞大的用户群,是高于dota的。espn播dota2是因为高额的奖金和V社良好的运营,央视播是因为dota2是世界冠军。可以说如果dota2有lol一半的人数,就能在影响力和选手收入方面击败lol,可惜现在人数只有lol的六分之一还不到的样子
引用95楼 @ 发表的:
嗯,承认差距,等有了一半的时候,估计他们就没声音了~
希望有那天吧,能到lol的四分之一就够了,毕竟硬核游戏不能和轻度游戏比人数。
本帖已经被锁定,不能回复啦!
89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101人参加识货团购229.00元169人参加识货团购469.00元297人参加识货团购108.00元299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248人参加识货团购368.00元68人参加识货团购228.00元102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145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160人参加识货团购569.00元90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65人参加识货团购108.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大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