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和念奴娇过洞庭对比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④,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⑤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⑥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选自《张孝祥词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写词人的高洁品质和豪迈气概。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⑤萧骚:萧条稀少。&& ⑥尽挹:舀尽。
(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4分)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4分)
&(1)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2分)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2分)
&(2)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手法如&夸张&等,言之成理即可)
1.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
2. 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6分)
试题答案:
1. (5分)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2分)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3分)
2. (6分)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2分)
(4)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其&妙处&。&&&&&&&&
(5)下阕第六、七中&挹&&斟&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6)请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4)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洁白如玉,水天一色。
(5)&挹&,表现词人豪迈的气派,要舀尽长江水为酒,开怀畅饮;&斟&,表现词人从容的气度,把北斗星当作酒杯,细斟慢酌。
(6)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7)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 A. 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 B.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 C.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 D.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8)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案:&①扩大词句的内涵。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两点4分,一点2分。)
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3分)
2、&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中的&冰雪&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2分)
1、(3分)情景交融。词人描写了广阔的湖面、澄澈的湖水、素洁的月光,营造了幽谧、廖阔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悠热自在的心情和坦荡旷达的胸襟。
2、(2分)比喻,他的肝胆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表达了他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1)&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历来为人称绝。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这三句词想象奇崛。词人欲舀尽西江水,慢慢倒入北斗这个酒勺中,来招待天地万物。词句于奇崛的想象之语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
(2)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词人被谗言中伤,朝廷将其削职。词人从广西北上,回归故里,途径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此时临近中秋,月夜泛舟洞庭,张孝祥词兴勃发,作此词以明志。词中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品质、忠贞的气节和豪迈的气概。这首词是借景抒情、以景喻人的杰作,历来为人称颂。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之景,景中寓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但词人并不是纯客观的写景状物,而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在这广阔的、洁净如玉的湖面上,词人驾一叶扁舟,如游仙境,妙不可言,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那上下空明,&表里俱澄澈&的坦荡景象,是词人光明磊落、胸无纤尘的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表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下片着重抒情,抒写人世沧桑之感,意气激昂,气魄更加豪迈。开头五句是作者人生经历和感受的高度浓缩。词人在&岭海&(五岭以外的地区)任职多年,不管别人如何评说,但&孤光自照&,自己无愧于心,对得起朝廷和苍生。&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自己襟怀坦白,忠于朝廷,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短发萧骚襟袖冷&,从字面上看似乎略显凄凉&&自己头发稀疏,不耐风寒;但实则是对前三句的补充,表明自己任职多年,恪尽职守,夙夜忧勤,用的是侧面衬托的笔法。&稳泛沧浪空阔&,表明词人孤高傲世的心态&&尽管自己对朝廷披肝沥胆,却仍然被奸佞的谗言所中伤,身处这种逆境,自己不改初衷,仍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此句一语双关,既是眼前泛舟之景,又暗喻词人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风浪安之若素的态度,表现了表现了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后五句词人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志士的胸怀和英雄的气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想象奇特,气魄宏大&&词人要舀尽长江的水为酒,把呈勺子形的北斗七星当作酒杯,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身陷逆境而豪情万丈,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这三句不仅表现词人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更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尾两句,词人意兴达到极致,情不自禁地叩击船舷,对天狂啸,忘记了今晚是什么时辰。此时的词人,仿佛与浩瀚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宠辱皆忘,物我难分,格调之昂扬,境界之高远,令人击节赞叹。
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分。张孝祥是豪放中的重要一翼。他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念奴娇&过洞庭》,飘飘有凌云之气,笔势雄奇,清奇壮美,大气磅礴,是张孝祥豪放之词的扛鼎之作。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苏轼 的其他诗词&&
江城子&&记梦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调歌头①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
食荔枝二首·之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前位置: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试题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当年 、 的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6)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7)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阅读答案】  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4)答案: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 雄杰气概(5)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6)答案: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7)答案:感奋中略有感伤,感伤是感奋的表现。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但这正是词人不甘沉沦、感奋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豪迈本色。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9.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解析:8.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9.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阅读答案:8.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9.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阅读练习二: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5.大江东去, , 。《念奴娇赤壁怀古》参考答案:1、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阅读练习三:(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分析(2分)(2)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3)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风度潇洒的神态。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才能过从。(2)C(卷并非拟人手法。)(3)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诗词阅读及答案
最新诗词阅读及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