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和龙门石窟的历史有什么历史的内在联系

大班教案金字塔
大班教案金字塔
大班教案金字塔篇一:金字塔教案6 25、埃及金字塔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本课的生字“埃、巍、尸、葬、厦、程、宏、倾、斜、矗”,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宏伟、精巧、矗立、结晶”词语。 2、 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通过多种数据具体描写胡夫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像资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通过多种数据具体描写胡夫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埃及ai)师:这个字读――,我们一起读――埃及。说道埃及,我们就会想到――(金字塔 板书)。那是因为它是――举世闻名的(板书);是――、是――(世界闻名、闻名遐迩、闻名中外)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埃及金字塔。(板书:25、) 一起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播放配有音乐背景的画面)师述课文第一节和第五节。 2、(出示课文1和5小节)师:来自己先轻声读读这两段话,想想你从中了解了金字塔的什么?(学生轻声读文) 3 预设:我知道了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师:告诉我们金字塔的――)方位(板书) 金字塔是在―― 我知道了金字塔是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师: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告诉我们金字塔的――)形状(板书) 出示图片(师:看,这就是一个角锥形。它的底部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跟老师读:角锥形(注音) 我知道了金字塔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媒体加红点)“巍然屹立的意思是――,傲对碧空就是骄傲地面对着――这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气势(板书)(出示图片,理解词语)师结:金字塔高大雄伟的矗立着,骄傲地面对着碧蓝的天空,气势宏伟壮观,瞧,人类在它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一起读一读(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我知道了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这里又写出了它的历史悠久。历史(板书) 这里有个词语“矗立”(加红点)跟老师读准它的音。“矗”看它的字形,由三个“直”字组成,它的意思就是指――?(高高的直立)金字塔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牢牢地扎根在沙漠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三、抓住重点,朗读体会 1、师:刚才我们从这些方面对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你还想了解埃及金字塔的什么?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小结学生的问题 a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会叫它金字塔呢?(金字塔的由来?) b 金字塔到底有多高?多大?多重?…… c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生字带拼音(出示词语:巍然屹立、尸体、埋葬、轮廓、摩天大厦、路程、宏伟、砌合、倾斜、矗立)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都比较难读,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 4、师:刚才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已在小声说,第1和5小节我们已经读过了。现在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2、3、4小节,想想能不能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再读2、3、4节课文) 5、师:读了课文,你知道金字塔的由来吗?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 师:古埃及法老指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会读书,法老后面有一个小小的标记,这表示课文后面有它的注解,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小窍门。) 6、师:从这小节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为什么会叫它金字塔?因为……所以……师:谁能换一种说法? 师小结: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擦掉“?” ) 7、师: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谁读了课文,已经能回答了? 生:据说……(出示:第四小节) 师:这样一层层砌上去,(加点)“这样”具体是指怎样呢?(学生交流) 8、你能想象出当时建造的情景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一段视频) 9、看了之后,感受怎么样呀?(学生交流)师小结:要知道金字塔的建造那可是在四五千年之前呀!当时的人类根本没有现代化的建造设备。古埃及人多了不起呀!让我们配合着读好这段话。(引读第4小节) 师: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再来看看这个―― 10、课文哪一小节向我们介绍金字塔有多大?多高?多重的?(出示第三小节) 11、那第三小节是不是只向我们介绍这些呢?还介绍了什么?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想一想,能不能用下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宏伟、精巧)(板书) 12、胡夫金字塔为什么会让你感受到它很宏伟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具体说一说。(学生读第三小节2、3句话)这里作者用了一系列――(生:数字),请大家用直线划划数字,再想想。(师说生答数字引读第2、3句话并在金字塔图片上标数字)2.5吨到底是重到什么程度呢?(指胖孩问)你有多重?多少公斤?(50公斤)算一算,2.5吨相当于50个50公斤重的孩子重量。金字塔就是由231万块这样的石头堆砌而成。胡夫金字塔多么高大宏伟呀! 13、谁来读?(2个学生读)教师讲评: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胡夫金字塔的 高大,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觉得金字塔就像一个巨人似的巍然屹立在面前。 14、齐读 15、出示例句: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作者用了具 体的数字把金字塔的高度写具体了。你们能不能也试着用具体的数字把句子写具体? 16、(出示练习:) (1)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米,相当于
。 (2)一头大象约6吨重,相当于 。18、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9、交流。 20、第三小节不仅讲了胡夫金字塔很宏伟,还讲了它的精巧。谁能读读有关的句子? 21、师引读: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这些石块是指?),石块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教师再重复一遍) 22、如果老师把这里的逗号改为句号,把后面的内容去掉,可不可以? 23、要知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不用一颗钉子,不用一根木头。就靠自己的双手用三角板和铜锤,这些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把巨石一点一点打磨平整,打磨光滑。然后把一块石头直接叠放在另一块石头上,石头之间不用任何水泥一类的粘合物。四五千年过去了,金字塔历经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地震,沙尘暴,甚至是人类的战争,可直到今天,在这些石块的接缝处,你都难以插入一块锋利的刀片。这种精密的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也是难以做到的。古埃及人多了不起呀!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个别读,齐读 24、金字塔的建造不仅是一项难以想像的艰辛劳动,更是一种奇妙独特的艺术创造。显示了古埃及不可思议的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难怪人们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再读课文,获得感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把一粒种子放在金字塔内,它会加快发芽和生长的速度。假如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它就会变得金光灿灿;假如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48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可口;假如你头痛、牙痛,就到金字塔里去呆一会吧,一小时后,就会让你消肿止痛,如释重负。这是多么神奇呀!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字塔被称为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之一。(再看影片) 2、(出示课文1、5小节)来,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来朗读这段话。 3、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或许有的同学对金字塔内许多不解之谜充满好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探究,一周后,我们再来做个介绍。大班教案金字塔篇二:周利敏《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来源: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课 题:埃及的金字塔 课 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周利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内容科学、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如何把理性的说明文上出点情趣来是我所思考的。本课我采用以读促悟,紧扣关键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并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教材分析 本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赞颂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3、学情调查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埃及的金字塔知之甚少。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查阅资料来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名胜古迹的图片,导入 师:今日的课堂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着图中的景物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故宫龙门石窟 师:这些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名胜古迹(板书)现在,让我们乘着时光快车来到素有“文明古国”之称的埃及,置身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的沙漠中,会看到一座座这样的建筑物,它们是―― 生:埃及的金字塔 师:我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埃及的金字塔 二、生观察金字塔图片,说特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并理解词语意思 重点指导“曝晒”中的“曝”字,“摩天大厦”的“厦”字及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意思。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埃及的金字塔巍然屹立于沙漠之中,欲与天公试比高,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理解来。 四.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思考:这是一座座( )的金字塔呢?生默读全文 2、出示学习提示 3、生汇报 要求:先摆明观点,再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师抓住关键词相机板书 】 学习第三段 师:这段资料在表达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数字说明 用数据说明,向读者提供最真实、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是说明文中最典型的说明方法。 师:从这一个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交流 1、高: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前面描写胡夫金字塔,怎么后面又写到摩天大厦了,作者用意何在? 生:作比较 师:从146米这个数字感受到了高,再和四十层摩天大楼来作比较。感受就更形象真切了。 师:当你站在胡夫金字塔下面,需要怎样看才能看到它真实的高度? 生:仰视 师: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一读! 2、大: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板书:大】从绕一周,要走一千米感受到了金字塔占地面积之大。 3、重: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怎么感受到的?每块就重达2.5吨,像这么重的石块有多少? 【出示句子】230万块,你能想象出来有多少吗?我们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作者接下来又写道――你来读,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师引导:在这句话里作者已经告诉我们石块有230万块,每块重2.5吨了,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一段话呢? 生:这样写使句子更加具体了? 师:高大厚重的金字塔,它们穿越千年,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真是宏伟壮观呀。 金字塔除了宏伟之外还有什么特点?1、【出示句子】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契合的很紧密……插不进去。 2、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板书:精巧】 3、“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刀片”点红】。刀片多薄多锋利啊,可见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是多么的小。当你再把“几千年”【“几千年”点红】和“刀片”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金字塔的结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八大奇迹之一。埃及人民真是太了不起了。……) 4、激情: “几千年”啊,相当于从我国的夏王朝一直到现在,在漫长的岁月里,肆虐的风沙啃噬着它们,它们却依然砌合的那么紧密,你瞧――(一生读) 岁月的长河吞噬了多少人类文明,保存至今也恐怕千疮百孔、甚至只是遗迹, 而它穿越千年还是那样精巧无比。――(一生读),我们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两句话】读读这两句话,关注一下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时间长、人力多) 师;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长的时间来建造这座金字塔? 如果不宏伟,怎会耗费这么多的人力,如果不精巧,又怎会花费30年的时间! 师:面对这些宏伟精巧的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它们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啊,怎么不举世闻名呢!这就是――(生读题)。大班金字塔篇三: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 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 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 教学重难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 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 回顾《秦兵马俑》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兵马俑》,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② 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与个性鲜明的? 在语言上采用短句,短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的节奏感强,富有气势 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主要外貌特征+写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显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③从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雕塑技艺,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超群。 2、 引出课题: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巩固前面所学,才能增强记忆,才能温故知新。我们从《秦兵马俑》中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雕塑技艺的高超,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埃及金字塔》――一起到古埃及去领略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吧。3、 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后,会发现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既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相比,在语言上、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 初读感悟 1、 2、 3、 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讲解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语。 思考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 ① 语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上的不同)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多用短句、成语、短语等;节奏感强。 《埃及金字塔》:语言平实,多用长句。 ② 写法上:(这个问题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请学生说说初读印象,再在精读品味中解决问题。 学生初读后,可能会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都条理清晰,都写了了外形宏伟与制作工艺的精巧;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不同:《秦兵马俑》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而《埃及金字塔》仅用一个自然段介绍金字塔的宏大和精巧。 4、 总结: 你们真是慧眼识珠,一下子就发现了两篇文章在语言上和写作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师要表扬你们,你们很会读书。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地读一读这篇课文,一起来探讨还未解决的问题。 (三) 精读品味 主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次问题:为什么作者仅用一个自然段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其他自然段都在写什么呢? 1、接下来,请同学默读第1至3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 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自然段读到了哪些信息? 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开罗西南面的金黄色沙漠中” 金字塔的外形:“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金字塔的宏伟:“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金字塔的“举世闻名”。 第一自然段:交代金字塔的概貌、地理位置及其地位。 ②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读到了哪些信息?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 金字塔的外形 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名字由来。 ③ 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2、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分关系。 第1自然段是总起段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外形及地位。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语上的简洁精炼。 第二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地向读者介绍了金字塔:历史形成过程,名字的由来及其外形特征。 第三自然段则具体介绍了金字塔如何“巍然屹立”,如何宏伟,如何精巧。 3、请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的?请回顾《秦兵马俑》,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 ①列数字: “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十块平均每块重2.5吨” ②抓典型、重点: 重点写胡夫金字塔 ③作比较: 把这些数字与人们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读者能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我们对于146米这个概念不熟悉,但是我们能想象40层楼有多高,这样我们便能具体地感受金字塔的高大。“差不多走1千米的路程”:相当于我们的三个操场那么大,可见金字塔的宏伟。 引导学生算一算:如果让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石块,大约要拉多少趟?需要2万趟。一块石块重2.5吨,230万块重多少?575万吨(一吨等于1000公斤)――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 引导学生从“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感受金字塔的制作精巧。(即使制作工艺精良的今天,也很难做到这样的无缝连接,更何况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可见其制作之精良。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人才有各种猜测,认为这是外星人修建的。) ④ 比较异同 《金字塔》和《秦兵马俑》都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抓典型的方法。 只是在语言上,《秦兵马俑》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更具有气势。 而《金字塔》联系生活,更加直观、更加真切。 ⑤ 总结 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抓典型等方法,用更加直观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的宏伟和制作工艺的精巧。其外形之宏伟,制作工艺之精巧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也难怪现代人无法想象,在科技尚未诞生的古埃及竟会造出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 4、那么金字塔到底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 ①“如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作用。 ②在没有起重机,没有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古代,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方法,如用“木撬”,“牲畜”;修“石路”;建“土坡”等。 “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据说”一词看似平常,却能看出作者用词的严密。因为,这种“砌法”,只是后人根据当时可能拥有的工具推测、想象出来的方法之一,并没有史料记载,所以课文称“据说”。 5、作者写四五自然段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突出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聪明。 总结:在没有起重机,没有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古代,埃及人民却建造出了如此宏伟的金字塔,而且其制作工艺之精良在今天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何况是在几千年前的埃及。足见: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所以,作者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6、《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为什么作者仅用一个自然段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其他自然段都在写什么呢?学习了整篇文章,现在大家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了吗? 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写一写,然后再分享给同学们。 《埃及金字塔》和《秦兵马俑》: 相同:都运用了列数字、抓典型、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都突出了“宏伟”和“精巧”。 不同:《秦》多用短句;《金》多用长句。 《秦》读起来节奏感、紧迫感强;《金》则没有。 《秦》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金》更加直观、真切。 《秦》集中笔墨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制作工艺的精巧;《金》仅用了一个自然段描写(原因是秦兵马俑于我们而言比较(转载自: 教 师联盟 网:金字塔)熟悉,不需要太多笔墨的介绍其他方面的知识;而金字塔于我们而言却很陌生,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见写作选材的重要。) 另外,秦兵马俑是通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及个性鲜明来突显我国人民的智慧;而金字塔则是通过直观的语言,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式来突显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两种写法各有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各有千秋。这两种写法都值得借鉴。
板书: 埃及金字塔 宏伟 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结晶精巧 勤劳与智慧 举世闻名
大班教案金字塔 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__________的金字塔,国王______..
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__________的金字塔,国王__________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狮身人面像,它是国王尊严的象征。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胡夫、哈夫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__________的金字塔,国王______..”主要考查你对&&金字塔的国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金字塔的国度
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前1504~前1450在位)。约公元前1504年继位,由哈特舍特谢普太后摄政,直到继位的第二十二年才正式执政。此后20年间,他出征叙利亚、巴勒斯坦并向努比亚大规模扩张,埃及的边界线北进到叙利亚北端的幼发拉底河上的卡赫美什,南到努比亚境内的尼罗河第四瀑布,确立了古埃及史上版图空前庞大的帝国。他自夸为胜利之王、诸国之王,大兴土木,美化首都底比斯,建凯尔奈克的阿蒙神庙。在神庙墙壁上铭刻其军事远征的年代记,大肆炫耀其赫赫武功。他将大批的战利品、奴隶和土地赠送给阿蒙神庙,助长了僧侣贵族的权势。& 古代埃及:
金字塔:金字塔之谜:金字塔其中最宏伟的当然是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为埃及国家和文明的象征。大金字塔总共由大约230万块石灰石和花岗岩垒叠而成,中间不用任何粘合材料。而石块与石块之间吻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历经4000多年的风吹雨打,石缝之间都插不进哪怕一把锋利的小刀。每一方石块平均有2。5吨,最重的达到100多吨。以古埃及人当时的劳动力,它们是如何把巨大的石块开采出来,并且运到这里来?又如何把它们垒砌起来?何以抗拒时间的侵蚀直至今日?而且金字塔的底部四边几乎对着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误差小于一度。古埃及人是怎么计算的这精确的呢?多少年来,大金字塔一直是人们探索而又无法确证的一个谜。因为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现代人用尽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断能力。有人说金字塔时外星人所建,是他们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点,还有人说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踪的高度文明的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建。但是这些说法没有科学的论点来证明。一些学者的推测,金字塔修建一种是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另一种推测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发现相似题
与“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__________的金字塔,国王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38491701087281273322117835345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优质】周利敏《埃及金字塔》教案,埃及金字塔教案,25埃及金字塔教案,埃及金字塔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埃及金字塔教案,周利敏,周利敏 广州大学,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中班优质课教案,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优质】周利敏《埃及金字塔》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门石窟的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