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查干湖有什么好玩的好玩吗

很抱歉,您访问的部落不存在
您可以试试:欣欣旅游网 - 此页面不存在哇,被你发现一个不存在的页面 您浏览的页面可能被删除,转移或暂时不可用
3秒后将跳转到欣欣首页您可以关注欣欣旅游网的其他服务:查干湖的地形地貌是怎样的 是湿地吗 还有什么_百度知道
查干湖的地形地貌是怎样的 是湿地吗 还有什么
支流霍林河来水逐渐减少,该区域地貌可划分为冲积湖积平原与河谷冲积平原,高低差5~20米。查干湖地貌主要特征是低平,致使嫩江改道。蓄水6亿多立方米,田野芳草葳蕤,雁鸭栖集、旱河、金,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南略高,几个较大的湖泡水位有所差别。蓄水高程130米时,查干湖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旁残留有二级河谷阶地。查干湖东川头、微波起伏,这里区域地势平坦,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为140~160米。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一般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中央及东北低,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查干湖资源多种多样,西邻乾安县。特别是渔业资源丰富,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河谷冲积平原分布于霍林河河谷及嫩江古河道。东部与北部绕有漫岗。查干湖是河成湖,形成了盲尾河,在被称之为“八百里瀚海”的吉林省西部地区造就了省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地壳运动。沿岸林木蓊郁。冲积湖积平原分布于查干湖湖区低洼处,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因此、西川头,留下了大安古河道,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湖岸线蜿蜒曲折,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排水不畅,原名查干泡、淤积等原因,周长达104、青山头一带地势较高,北接大安市。日。而以查干湖冬捕为标志的渔猎文化也成为其文化遗产之一,得天独厚。元代至清初。加之,河道逐渐淤积,也有一些相对高度不超过5米的沙丘,出口被堵塞,东南高。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东移至大安台地以东。是辽.5公里、树林围绕,水草肥美,气候变迁,水面面积345平方公里,是霍林河尾闾的一个堰塞湖。在查干湖附近地势低洼,风景如画。沿湖有农田、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查干湖,河流摆动、草原,银鱼穿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地形地貌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是湿地;为平原地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干湖[吉林省的一个湖泊] -
地理环境查干湖位于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纵长37公里,最宽处10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周长达128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时,水面面积345平方公里。蓄水6亿多立方米。查干湖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盛产鲤鱼、鲢鱼、鳙鱼等。夏日的查干湖碧波万顷、如茵绿草水天一色,此时放眼百里大湖,烟波浩淼,令人心旷神怡、胸襟豁达。湖畔凉爽宜人,驾驶快艇在幽深宽广的湖面飞舟斩浪,或是乘竹筏穿行在曲径通幽的蒲苇长廊赏荷戏水,或是团坐于浓密的野草丛中倾听悠扬的马头琴声,或是与茂密的树荫下接过蒙古族少女手中的银碗饮尽醇香的奶酒,或是坐在小舟上悠然垂钓、赏鸥鸟齐飞,此情此景此种惬意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更加回味悠长……特色景点:鸿鹄楼、苍狼白鹿广场、生态渔业园区、荷花池。特色美食:蒙古族牛肉干、蒙古族手把肉、蒙古馅饼、马奶酒、烤全羊。地质成因查干湖是河成湖,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河流摆动、淤积等原因,致使嫩江改道,东移至大安台地以东,留下了大安古河道;另一方面,支流霍林河来水逐渐减少,河道逐渐淤积,出口被堵塞,形成了盲尾河。加之,这里区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在被称之为“八百里瀚海”的吉林省西部地区造就了此湖泊。流域文化查干湖,原称查干泡、旱河,1983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更名为查干湖。历史上,在宋、辽时期称之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明代查干湖称之为“拜布尔察罕大泊”。据《辽史·营卫志》记载:“皇帝从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洣,乃纵鹰鹘捕鸭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弋猎网钓,春尽乃还。”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元代至清初,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
查干湖[吉林省的一个湖泊] -
渔业生产查干湖[吉林省的一个湖泊]清代,这里曾一度成为封建王公的"放生泡",严禁捕鱼。到了清代末期,捕鱼业又发展起来。东北沦陷时期,据日本人岗本正一的《满支水产事情》载:1936 年王府屯封建王爷的近亲包彦荣,他从前郭旗取得许可证,于湖心(夹芯岛)建起兴业渔坊,当年冬,出拉网24 趟,每趟拉网捕鱼24 万斤。1948 年2 月出版的《东北经济小丛书·水产》载:当时(嫩江)的主要渔场为大赉城南25 千米的查干淖尔(查干湖)。东西约12 千米,南北约40 千米,水深4 尺,野泡网达24 统之多。1936 年各种渔具捕获量百分比为墚子、冰槽子占44%,野泡网占 44%,大网 4%,其他 8%。墚子、冰槽子、大网、野泡网等冬季渔具占主要部分。墚子、大网等渔具发祥最早,墚子远在清代乾隆年间即已开始,大网则始于同治年间。野泡网直至20世纪初始出现,大部分在1930 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9 年和 1960 年是查干湖历史上产鱼的黄金时代,当年冬最多出网达 48 趟。1960 年鱼产量达 6142 吨,芦苇产量高达 30000 吨。20 世纪50~60 年代,区内来水丰富,当时查干湖水面特别大,南至新庙泡,北至通让铁路以北约10 馀千米,仅查干湖就有湿地面积656 平方千米,湖内主要栖息的鱼类有红鳍鲌、鲤鱼、鲫鱼、鲶鱼等,沿湖浅水域生长着繁茂的挺水型、沉水型和浮水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菱角、芡实等。芦蒲等水生植物,高2.5 米左右,人在草地行走十分困难。沟汊等一些地方长有塔头等植物。野生动物狼、狐、獐、狍等种类繁多。野生禽类山鸡、鸭、雁成群结队,产卵季节草地上各种鸟蛋多不可数。 在1962 年以后的10 馀年中,由于查干湖主要水源区人类活动加剧,霍林河上游修建了罕嘎力、兴隆、胜利、大段等水库,层层蓄水,洮儿河较小的水流又被堵截,使湿地面积明显退缩,查干湖湿地面积缩小到231 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84 平方千米,芦苇面积47 平方千米,面积虽然缩小但还能出船捕鱼。但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查干湖大面积湿地逐步退化,趋于干涸。水面仅存 50 平方千米,湖水变色,水质的PH 值由原来的8.5 逐渐上升到12.8,鱼类及湿地动物、植物近乎灭绝,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素有"天然宝库"美称的查干湖变成了鱼苇绝迹、盐碱泛起的"害湖"。由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雨量逐渐减少,大风天气逐年增多,大风卷起沙碱漫天飞扬,遮天蔽日。湖区周边群众生活日趋贫困,一些渔民仅靠熬碱度日。 1976 年,中共前郭县委、县政府在几乎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带领全县 10 各族人民,靠手抬肩挑,经先后两期,历时八载的艰苦奋斗,终于在 1984 年修通了一条长53.85 千米、底宽50 米的人工运河--引松渠,使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查干湖。引松渠不仅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也明显地改变了自治县区域性的自然状况与生态环境,使这里的渔业生产,芦苇生产和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21 世纪初,查干湖水域面积已由工程开通前的50 多平方千米扩大到420 平方千米,湿地面积达到了514.2 平方千米,年产鱼稳定在3500 吨左右。查干湖盛产的胖头鱼获得了国家 AA 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被誉为 "世界奇观"的查干湖冬捕规模(每日出6 趟冰下大拉网,每网60 人,共计360 人作业)和单网产量(14.9 万千克)于2005 年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查干湖查干湖已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并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查干湖边的青山头,早在13000 馀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居住,一直到距今四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仍然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查干湖东北十馀千米的辽金古城塔虎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内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之一。塔虎,蒙语为"胖头"之意,因查干湖和古城周围江河盛产胖头鱼,故得此名。相传 1211 年,成吉思汗率领九万蒙古铁骑,在大水泊(查干湖)边焚香祭拜。他认为,山水是天神赐予蒙古民族的恩惠,是兴旺发达的守护神,并向大水泊中洒马奶,宰杀了九九八十一只绵羊,供奉在岸边,以示祭祀,从此,查干湖就有了圣湖的说法。查干湖还是清孝庄文皇后的发迹之地,她是辅佐清朝三个皇帝开创全盛时期的重要人物,她认为查干湖这块圣水,给她带来了好运。 查干湖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草原风情和淳朴的蒙古族风俗,为全面进行旅游经济开发奠定了基础,吸引多部影视剧来此拍摄。几年来,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同时,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和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确定了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按规划,完善旅游设施。随着建设与保护的并重,方针的贯彻落实,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了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渔业文化冬捕祭湖查干湖冬捕,一种古老的渔猎方式。2004年,中国城市研究会依据《亚太人文生态价值评价体系》,把查干湖冬捕评审列入"中华百大美景奇观"并载人《亚太国际卓具保留价值的生态历史财富》蓝皮书目录。2008年查干湖冬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查干湖冬捕景观成功人选"吉林八景",被誉为"冰湖腾鱼"。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跳舞祭湖醒网等仪式,这一习俗从辽金延续到当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头鱼拍卖更是热闹,一条鱼能卖到上万元。吃头鱼能带来好运据说历来帝王就喜欢吃查干湖的头鱼预示江山稳固风调雨顺。查干湖冬捕曾获单网捕鱼量最多的世界吉尼斯记录,一网最多能捕十多万斤。查干湖是目前唯一仍然保留蒙古族最原始的捕渔方式,因此令这个活动被列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也因此令查干湖成为了吉林省新兴的旅游景点。冬捕每年举行,以令这个传统得以流传下去。渔夫会在湖上厚冰钻多个钻孔来下网,然后透过透明的冰层追踪鱼群的动向。捕渔的网的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以确保鱼龄在五年以下的幼鱼可以游离渔网,以确保将来的渔获。即使如此,在2005年捕鱼曾创下一次下网捕获104,500公斤的渔获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个纪录于2008年被168,000公斤的渔获打破。"查干湖冬季捕鱼节"是查干湖每年冬季的核心旅游卖点,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刹(藏传佛教)、查干湖滑雪场等景点,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基于这个日益商业化的活动,冬捕每年的头鱼往往成为当地富有阶层抢购的目标,亦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冬捕祭湖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称查干湖为圣水母亲湖,主要是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惜湖如命,爱湖 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查干湖冬捕)戗胜严寒,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据史料记载,辽帝最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都要率领家眷来北方,在查干湖湖面上搭建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看够了想吃时再将薄冰打开,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历史上习惯把这种冬捕称为"春捺钵"。查干湖冬捕不仅是一种渔猎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冬捕是一项集体活动,使得各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一切文化和精神在冬捕的日子里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和传承。查干湖冬捕是人类生存成果的一次大的,全面的,辉煌的展示和普及。查干湖冬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现代人对它的传承和发扬。查干湖开发区成立以来,深入挖掘整理查干湖冬捕这一独具特色的渔猎方式,重现了祭湖醒网仪式、冬网捕鱼等。同时,在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又增加了查玛舞、民族歌舞、头鱼拍卖、现场观鱼和大型文艺活动等,不断丰富内容。截至目前,查干湖开发区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2006年,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被中国旅游产业年会评为"中国十大生态类节庆"。曹保明先生在《最后的渔猎部落》一书中这样说:"这种古人类生存的文化形态至今仍能让人直接去体验和感受这种原色的地方如今已为数不多了,走近查干湖冬捕,有一种走进远逝的楼兰古地之感,又好似来到秘鲁印第安人古老的生存部落,你会感受到大自然在平凡的接纳你,又在生动地拥抱你。是的,这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处被自然和人类完整保存下来的渔猎部落。在现在文明中保存着传统文化生活的内涵这是对历史的一种延伸,它的价值不单单在于记录了人类文化的走向,还记载了人类精神的历程。"祭湖醒网查干湖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历史上的蒙古族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山祭水之俗。据说,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九翼铁骑,在晨曦时分,来到位于查干湖北岸的"青山头"台地。在"苏鲁锭"的引领下与众人一道手托"九九礼",在九堆冲天圣火的噼叭声中,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站在祭台前,面对查干湖,对日九跪,对湖九拜,齐声高诵《查干湖祭词》。接着将芳香的奶酒洒进查干湖,意为让芳香的奶酒与一望无际的查干湖永久溶为一体。这一千百年来延袭下来的、带有传统宗教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流传至今天,场面壮观而神秘。由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渔把头宣布仪式开始,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手持法铃吹奏着海螺、牛角号,围绕摆放着九种供品和点燃九炷檀香的供桌、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烧的炭火转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经;查玛舞随之舞起;身穿白茬羊皮袄,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和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威武地进入祭湖醒网场地。渔把头左手端起盛满醇香奶酒的大木碗,面对苍天圣湖高声诵祭湖词,随后双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别弹向天空、地面,然后将碗中的酒倒人湖面凿出的冰洞,众喇嘛也边诵经文边将供桌上的供品抛人冰洞。渔把头从蒙古族少女,手中接过哈达系绕在插满松柏枝的敖包上,蒙古族青年欢跳着将手中的糖果抛向人群,将桶里的牛奶洒向天空、地面。祭湖醒网是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所表达的是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也是查干湖人精心打造的一张民族旅游的特色牌。祭词仪式开始:朝着查干湖行过九次大礼之后,众人高声朗诵《查干湖祭词》--查干湖啊,苍天的宝镜;查干湖啊,大地的眼睛。所有的生灵,所有的生命,都聚在你智慧的怀中。查干湖啊,圣洁的标记;查干湖啊,母亲的象征。所有的先民,所有的民众,都握在你庇护的手中。献上九九礼呀,奉上一个心诚。湖上层层浪花,跳动八方精灵。插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献上九条哈达,白马青牛为供。吉尼斯记录出鱼场面提到查干湖冬捕,自然而然的会让人们想起那壮观的出鱼场面。2006年,在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期间,查干湖冬捕以单网产量10.45万公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又以单网产量16.8万公斤再次刷新了纪录。查干湖冬捕在每年冬季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一月下旬(春节前)进行,渔民们在喧闹的鼓乐声和炸响的鞭炮声中,在查玛舞、萨满舞的跳动中,溅起层层积雪向湖中急驰而去。到达冬捕作业点,渔民们按照渔把头选择的地点,开始在湖面凿冰破洞,然后串杆下网,一张张数千米长的大网相距百馀米一字排开。几个小时后,随着马拉绞盘的转动,一张张大网从"玉门"似的冰洞缓缓而出,两旁的渔民手持挠钩期待着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壮观场面。一会儿的功夫,一条又一条的"胖头"、鲤鱼、鲫鱼、鲶鱼、草鱼争相跃出冰洞,转眼之间就在湖面上码起一个,个高高的鱼垛。渔民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游人带着惊奇的目光,这样壮丽的自然场面也只有在查干湖冬捕期间才能看到。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南北长37公里,东西平均宽11公里,水域总面积42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查干湖冬捕的壮观场面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与自然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更是查干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实施大水面开发战略。充分利用查干湖、新庙泡和库里泡等广阔的水域资源,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坚持大水面开发投种工作,控制捕捞强度,不断加强对渔业的投入力度。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渔业产业化步伐。经过积极争取、运作,查干湖胖头鱼在获得AA级绿色、有机食品双认证的基础上,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的称号。如今已形成包括胖头鱼系列、名优野生鱼系列、箱装系列、袋装系列四大系列32个品种,产品供不应求。三是加快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渔业生产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查干湖的"四大家鱼"繁育、名特优繁育技术在全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查干湖水产研究所和国家级引育种中心的建立,为开发区的渔业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强渔业管理和渔业生态保护,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开发区不断加强对渔业的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渔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好渔业资源、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做到发展生产与安全管理并重。同时开展渔业资源基础调查,加强了渔业行业管理,对电、炸、毒鱼以及非法捕捞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保护了渔业资源,促进了查干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查干湖冬捕的网是如何操作的?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眼,一网要凿几百个冰窟窿,然后穿杆引线。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他们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仅下网的过程就需要八九个小时。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儿从宽一米、长两米的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渔工们边收网,边将打上来的鱼平摊在冰面上,等在两侧的人们拿着渔场准备的专用编制袋,将一二十斤的大鱼收入囊中。
查干湖[吉林省的一个湖泊] -
保护范围查干湖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是吉林省人民政府1986年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开发区境内。保护区核心区位于辛甸泡,泡内生满芦苇,是鸟类主要栖息场所;缓冲区位于查干湖夹芯子岛以北至辛甸泡水域;生产实验区位于新庙泡、库里泡、菱角泡和查干湖夹芯子岛以南水域。保护区内现有鸟类有15目34科116种,占吉林省鸟类总数的35.6%,其中水鸟有13科58种,占本区鸟类总种数的50%。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等5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白天鹅、雀鹰、灰鹤等12种。两栖类有1目3科4种,爬行类有2目3科4种,兽类4目9科22种。鱼类15科38种,主要有、草、鲢、鳙、鲫、红鳍鲌鱼、青鱼、鲶鱼、黄颡、鳌花鱼、等。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全区植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植被得到恢复,湖泊塌岸得到治理,鸟类数量也明显增加。中华秋沙鸭、白天鹅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年年来保护区栖息和繁殖。日,查干湖经国务院批准列为。位置: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干安县及大安市境内,范围在东经124°03′28″—124°30′59″,北纬45°05′42″—45°25′50″之间。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6.8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55.31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3.34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58.19平方公里。其中:保护区在前郭县境内面积430.3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85%;在干安县境内面积14.04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3%;在大安市境内面积62.5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12%。设置外围保护地带146.66平方公里。保护区划定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其中:核心区3处(辛甸泡、高家、庙东),面积为155.31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31%;缓冲区3处,面积193.34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38%;其馀为实验区,面积为158.19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31%。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濒危鸟类。气候条件气候为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141天,全年有效积温为2916.8℃,年平均降水量450mm。资源概况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呈现物种多样性、珍稀性及及生境的典型性等重要特征。在保护区栖息繁衍及过往停歇的鸟类共有239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73%。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头鹤、白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等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白枕鹤、灰鹤、白琵鹭、白额雁、鸳鸯等35种;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共43种。陆上野生动物有狼、狐、貉等25种,两栖爬行类9种,鱼类46种,年产量达5000吨,昆虫446种,植物200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149种。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周边情况保护区周边有五个乡、两个镇、四个场(厂)、二个公司、三十八个自然村屯。主要乡镇、场(厂)有前郭县的长山、穆家,新庙、蒙古屯,干安县的馀城,大安市的大榆树乡(现与海坨乡合并叫海坨乡)、大洼乡等乡镇,以及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查干湖渔场、新庙泡渔场。其中,保护区管理局所在的蒙古屯乡集中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新庙泡渔场、查干湖旅游公司、前郭小油田开发公司等单位。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村屯总人口约24000人,其中,在前郭县境内的人口约为18200人,干安县境内人口约2300人,大安县境内人口约3700人。历史沿革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号文〕批准建立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由前郭县政府领导,吉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业务指导。200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吉林查干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日,国务院(国办发20号)正式批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查干湖[吉林省的一个湖泊] -
旅游设施查干湖查干湖景区位于吉林省前郭县的西北部,距松原市区45公里,距长春市193公里,距白城市132公里,距哈尔滨市265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景区位于前郭县蒙古屯乡川头村东侧,处在松花江到查干湖的入口。风景区内的敖包山上建有一座气势磅磷的藏式喇嘛庙--妙音寺,喇嘛庙对面,设置宽阔的庙会广场。按传统习惜,每年六月十四、十五两天,在这里举行麦德尔经会,举行大型化装查码舞会。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塔虎城遗址沙盘、仿制的库里满蒙文石碑、青山头遗址出土的文物等更引人入胜。风景区的最高处,一座五层仿古建筑--"放眼楼"巍然耸立,如同洞庭湖畔的"岳阳",似滇池岸边的"大观"。登上放眼楼,整个旅游区的景观可尽收眼底,。引松尾闸东侧高岗处,一尊蒙古族少女敬献哈达的大型雕塑,正以蒙古族最神圣的礼节,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风景区景观星罗棋布,各具形态的亭、树、阁,廊、雕像等,如颗颗明珠洒落在林海之中,常青树婆婆环绕,把建筑映衬得熠熠生辉,广场上、湖岸边、密林中,于朗然醒目之处,分布着成吉恩汗、嘎达梅林、陶克陶胡及蒙古骑兵团众勇士等历史人物的中型雕塑和十二生肖小品,并建有一座小型植物园。查干湖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渔业和芦苇的生产基地,盛产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15科68种和虾类、芦苇、珍珠水产资源,年产鲜鱼3000吨,鱼苗350吨,芦苇3万吨,其中查干湖"胖头鱼"经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查干湖的冬捕场面最为独特和壮观,数九寒天,上千人冰上作业,几十辆机动车昼夜运输,几十万斤鲜鱼破冰而出,其场面堪称全国之最。这里也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鸟类的乐园,1992年被列入吉林省自然保护区。一座高30米、跨度直径200米的水陆两栖游乐宫设在园区尽端。内部设施应有尽有,门类繁多,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在这里观赏游玩。引松尾闸上边的船渡机械,可载着游人跃过引松桥,直入查干湖尽情游览湖上风光。规模宏大的游乐园中,世界著名风光缩仿建筑群,使游人宛如置身于异国他乡,大开眼界,按照五大洲一些国家的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奇观,依次精雕细刻、饰于园内。主要作品有古埃及金字塔、俄罗斯古代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日本大岛居、美国的流水别墅等。风景区内设自由市场、仿古商业街、美食街、文化娱乐街等。主要景点查干湖妙音寺:票价 35元/人/次(此价格有查干湖旅游提供)妙音寺是查干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景点之一,最早建于乾隆二十年即公元1755年,建国后曾遭严重毁坏。直至2000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恢复重建,至2002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6999平方米,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该寺坐北朝南,主要采用了藏汉蒙结合式建筑,依照传统中轴对称式格局建成,整体布局庄严雄伟,气象万千。其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院内有钟楼、鼓楼、法物流通处、蒙医诊所和东西僧房左右配殿龙王庙外,还有藏式白塔及蒙古族特色的敖包,白塔前陈列有寺内出土一亿三千年的古树化石。初游妙音寺,远远看见山门气势恢宏,奇丽壮观。进入山门,大有进入洞天仙府之感,似乎觉得到了清净之地,有了仙风道骨般的清爽与超脱。在大门正中首先看见一个法轮在转,这是一个外面镶有金色花纹的圆柱形手动法轮,据说前来游览和朝拜的人转动它,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郭尔罗斯王府:票价 35元/人/次查干湖畔的王爷府是郭尔罗斯前旗末代旗王齐默特色木丕勒的府邸,位于查干淖尔大街北侧,引松河西侧,是一座大型仿晚清古建筑群,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13平方米,连同前面的广场,后面的花园总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王爷府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以四合院为单元,六进六出,呈现出博大精深,豪华壮丽的塞北名府的特色,为蒙地少有的宫殿式的府宅。东西两区为商业区,中部是主展区,是集旅游观光、历史展览、民俗探源、人文开发、餐饮娱乐、商务洽谈、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王府历史展厅,展示的是末代旗王齐默特色木丕勒之王公世家、重建府第、王府统治、兴办学堂、王室生活、政教一体、抗垦斗争等概况。亦是郭尔罗斯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王府民俗展厅,选取了衣食住行、婚俗节令、礼仪信仰、民间文艺、体育与娱乐、社会生产等六个方面,展示出素有"歌舞为伴、诗史为鉴"的蒙古族游牧文化、游牧风俗、游牧精神,在沧桑巨变中,留下的良风美俗。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暨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票价 35元/人/次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景区,是我国惟一一座以渔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于2011年7月落成,并向游客开放。渔猎活动是人类原始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查干湖及松花江沿岸的青山头红石砬子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址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查干湖畔繁衍生息。从传说中的肃慎、东胡、秽貊三大部落到夫馀、渤海时期,查干湖畔的先民们依然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使这种原始、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辽金时期,随着北方地区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日益交流与融合,查干湖畔的农耕文化才逐渐发展。从辽代至元代,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带领群臣、嫔妃来到查干湖进行"春捺钵",在湖畔举行盛大的祭湖仪式,凿冰捕鱼,设"头鱼宴"款待群臣使节。相传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攻占金国重镇塔虎城后,来到湖畔青山头,面对查干湖亲奉九种礼贡焚香祭拜,并将查干湖称为"圣水"。至明、清时期,查干湖的渔猎活动已经空前繁盛,成为漠北的渔猎天堂,人间的乐土。孝庄祖陵陈列馆及满蒙文碑满蒙文碑,俗称库里碑。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此碑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满蒙文碑是后金及清初满族统治者实行满蒙联姻政策、清王朝与科尔沁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碑体雄伟,造型奇特,雕刻精美,巧夺天工,是蒙地罕存的清代艺术珍品,也是吉林省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雕工精细、艺术处理比较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石碑为火成岩,碑额、碑跌呈褐色,碑身呈淡灰色。石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5.82米。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碑身呈板状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厘米,厚34厘米。碑面上共阴刻383个印刷体满蒙两种文字,每种文字的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龟。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身上纹饰雕刻精美。满蒙文碑为清代孝庄文皇后的生父生母碑。孝庄,又名布木布泰,清初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清史稿.外戚表》载:"孝庄文皇后父寨桑,莽古斯子。顺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赠和硕忠亲王"。《清史稿.列传.后妃》也有同样记载:"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忠亲王寨桑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外祖父,忠亲王贤妃,即顺治皇帝的外祖母。两人死后,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被皇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和贤妃,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按顺治皇帝及孝庄太后旨意,由寨桑夫妇的长孙和塔立碑于墓前。区内八景:(1) 查干湖光:查干湖号称"北国明珠",水质澄澈、烟波浩淼、水鸟翔集、芦苇如涛,景观壮美、静谧而苍凉,给人以震撼性的美感;(2) 草原天堂:郭尔罗斯草原位于松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辽阔。引松运河像闪亮的缎带镶嵌其间,灌溉着稻田,也滋养着草原;蒙古屯乡蒙族族风情纯正浓郁。那达慕大会、祭火、新年、祭敖包、成吉思汗大祭、端午猎日等节事活动丰富多彩,对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3) 芦苇荡漾:查干湖水波浩淼,芦苇荡漾,一片烟水迷离。查干湖的芦苇荡,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也是鸟类重要的栖息避难所,同时还是蔚为壮观的旅游景观;(4) 百鸟争鸣:查干湖是吉林省重要的湿地保护区,鸟类生活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之地。新甸泡位于查干湖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芦苇丛生,水草丰茂,一到鸟类繁衍迁徙季节,这里百鸟云集,堪称鸟类天堂;(5) 冬渔奇观:查干湖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数十种鱼类,每到冬季,渔民凿开厚达1.5米的坚冰,将200米长渔网徐徐送入水中,喊着号子,将成千上万斤的鱼拉出水面,运向四方,场景非常壮观;(6) 鸿鹄凭栏:鸿鹄楼位于查干湖滨制高点上,楼高29米,取意查干湖为鸟类天堂,号称鸿鹄楼。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建筑精美,风格独特。登楼远眺,只见水天一色、白帆点点、云水无边、百鸟翔集,实为人间佳境;(7) 百舸争流:鱼汛季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景异常壮观;(8)水上乐园:广阔水面上的游艇等现代娱乐设施构成吸引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水上乐园。境外八景:(1) 青山日出:青山头三面环水,被查干湖环抱。日出时节,烟水迷茫,云蒸霞蔚,景致壮美;(2) 大坝日落:油田大坝西临查干湖,水面辽阔,是观赏日落的绝佳位置。日落时分,夕阳灿烂,水上金光闪闪,景致让人沉醉;(3) 长山烟雨:长山不高,宛如卧龙,横亘在查干湖北面,烟雨之中,山形奔走,彷佛要腾空而起,场景奇妙;(4) 佛寺晓月:历史上的妙因寺曾是前郭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庙宇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四方朝拜信者,络绎不绝。在原址上重建的妙因寺,依山面水,建筑精美,体现了正统的藏传佛教风格,是人们修身养性、观光旅游的胜地;(5) 蓝天白云:天高云淡,白云朵朵,大地辽阔,牛羊成群,草原胜景美不胜收;(6) 飞雪迎春:漫天风雪,笼罩了查干湖和草原,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7) 原驰腊象:冬季,冰雪复盖了草原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低山在草原上微微隆起,好一派原驰蜡象;(8) 草原风暴:茫茫草原一到冬季就成了狂风肆虐的世界,呼啸的寒风,裹挟着冰雪,穿过蒙古高原来到这里,刮得天地一片萧条,让感觉迟钝的现代人,感觉到自然的风格和力量。交通旅游查干湖在302国道距松原市33公里处,市内交通:在松原市乌兰大街梦巴黎门前,每天早上8:00设旅游专车出发往查干湖,票价13元。松原市客运站也可乘坐查干湖旅游大巴,票价14元松原查干湖机场即将开工建设,机场紧邻查干湖景区。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49:07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1广州哪里好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