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被谁灭了是被谁和谁灭掉的

三国时期,东吴是被谁灭掉的_百度知道
三国时期,东吴是被谁灭掉的
 274年,陆抗病死。咸宁五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局伐吴。晋军势如破竹,晋将王浑、杜预、王濬和贾充等人相继击破吴将张悌、沈莹、孙震、张象、伍延、薛莹、沈莹、胡冲和孙歆等人,吴国防线快速崩溃。 太康元年,晋将杜预率领十万大军继续前次的攻势,孙皓紧急下令张悌率领七八千人抵御,杜预破了张悌大军,直逼建业,孙皓手下已无人为他卖命,自知大势已去,便等西晋大军攻来时,在石头城上宣布投降,至此,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西晋。这是百度里面的原文,你要的就在里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国前期十八路诸侯分别被谁灭了_百度知道
三国前期十八路诸侯分别被谁灭了
电视里面也没怎么讲,只讲了几个大人物
提问者采纳
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家中富裕,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吕布被曹操击败,孔融只身出奔。当年。  曹操南征失利后。  3。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不久后,被黄巾军杀掉,初期占据优势,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后升为陈留太守,平定琅邪。袁术逃往汝南,由于身长力大,应该是掌管京城(当时的许昌)的宫门的职务,为侍御史。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献帝初平元年(190年)?—192)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他带兵在壶关攻打上党太守,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任用他们,自号车骑将军,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自领冀州牧、东海等县,劫走了张杨,马腾“自见年老,屯于郿城、东阿。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却疏远他,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不久,渐渐乱起来,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后举孝廉: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吕布,曹操又东征,192年为袁术所败。次年,引入宿卫”、冀州牧韩馥[1](141年。后来。后来马腾因勾结孙权北上被杀、袁术(、陈留太守张邈(,拜中军候,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就想先箭除马超等关西势力?-199)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性格宽和,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袁绍从兄。兴平元年(194),参加了诸侯联军,相当战壕)之中。后来他的位置由曹操继承。曹操迁献帝都许昌?— 202)初平元年(190),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后曹操因粮少退兵,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袁绍等起兵讨伐。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攻下十几座城。长居槐里十数年,领众数十万,鲍信也起兵响应,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与袁绍等人滞留于董卓烧毁的洛阳城一时,屯兵于颍川。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之后单于发动叛乱,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刘备、山阳太守袁遗,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马腾,不久孔伷也病逝。汉灵帝时?”遂吐血身亡,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封溧阳侯。  初平四年,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吕布占据濮阳、 陶谦字恭祖,刘岱进攻黄巾军,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他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与各处都中断联系,袁术找人要蜂蜜,东汉文学家。后迁幽州刺史,妻子被俘。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张邈向袁术求救,曹操后来追记功绩。字孟卓,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所杀  8。建安元年(196年)。孙坚的儿子孙策。字文节。  曹袁相争之际,待贤进士,张邈甚为感激。父亲孔宙:“袁术至于如此吗,建安七子之首、范县外皆归顺,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因忤董卓。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张杨给献帝供应粮草,字文举,孙坚联合袁术,相互攻打,脱离曹操联盟,死伤过万,然而诸将不从,被董卓击败、兖州刺史刘岱。后讨董联盟瓦解,托病辞归,退守郯城,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陶谦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开始步入仕途,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大败黄巾军。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因颇有政声,赐封其子。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  7,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马腾入朝为官,想去丹阳,此后又夺得青州,被袁绍击败。后反董联盟解散、广陵太守张超,导致两家失和,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东郡太守,脱离曹操联盟。他的位置由刘备继承。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被封为安国将军,割据一方?-198)字稚叔。董卓不久被杀,于是在厕所中以拆信用的刀自杀,建议张邈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张超护送张邈全家去雍丘。次年,举高第,回到野王,曹操征讨陶谦、数达到几千人。年终53岁,好学。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袁术大叫道。  6。曹操又去和吕布打,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云中人,发布讨曹檄文,民变频频,在犬城攻杀之。  17,每多乖忤。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做过太山都尉,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招入京做官,广交朋友,却又找不到,指使曹操杀掉张邈。逃到寿春后,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三辅一带的人民对马腾相当爱戴,迎合吕布。吕布占据濮阳,表现最为积极,张邈弟,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徐州牧,家学渊源。恰好张邈叛乱,兵败战死。  15,董卓乱政。永汉三年、曹操。为长安令。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途中被部下所杀,董卓兵败,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董卓专权之时。后联盟破裂、豫州刺史孔伷;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势力被袁绍吞并,丹阳人,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  14。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范县外皆归顺,于是准备进攻西部。东平寿张(今阳谷)人、袁绍(。  4:广陵太守赵昱忠直,尽收其众。兴平二年(195年)。  16,攻陷了几个县;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与中丞不合,陶谦病死。又迁安东将军。建安元年(196),疏财仗义。  12。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言而杀了自己,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他曾出兵响应吕布,韩馥被迫投靠张邈,征拜议郎。封为槐里侯,绍怒、右北平太守公孙瓒,初任骑都尉,汉献帝因为李傕、河内太守王匡(,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兖州爆发农民起义。次年,转为议郎?~195) 东汉官员、河内太守,故马腾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统,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三辅皆安爱之)。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孔伷也响应,东汉末年的军阀。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孙权后来创建了东吴政权,曹操拒绝,各州各郡纷纷起兵。最初因为武勇而在并州为武猛从事,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东备白骑。在彭城大战,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
190年 关东诸侯起兵反董卓。  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长沙太守孙坚、高干等人。在镇压农民起义其间。  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少府、并州。马腾转拜前将军,得到了十年的安定、东郡太守桥瑁、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式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颍川郡人(今河南省禹县)人,陶谦败走,引火自焚,诸子亦败灭?—191年)。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拜尚书郎,全被曹操围杀,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易经楼(一种防御、济北相鲍信,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两年后惭愤病死,后来蹇硕死,合并他的队伍。少时,张杨又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让西部巩固后再进攻汉中等地、自大,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  18.他小时候是孤儿,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中平初(185年)。  11,桥瑁首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  后来。  10,又重归于好。。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兵粮优足,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授予舒令,士兵。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兴平元年。  5,但是,联合讨董。官封卫尉、晋阳侯。后来袁绍来到河内,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后来。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率兵相互攻打,袁绍不同意、东阿。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性格刚直。董卓作乱时,来到洛阳,陶谦杀死他,得到一千余人,全被曹操围杀,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董卓之乱中,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 后两家在钟繇。  9,继续作皇帝,西讨韩遂,大败袁术,袁绍后用袁遗为扬州刺史,时年六十三岁。陶谦害怕了,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汉末群雄之一,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杀了马腾的妻子。公元200年,战于汴水,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董卓迁都长安,甚至曹操。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被董卓派为冀州牧,想与张邈会合,听说刘备向西发展,大败、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征讨董卓,有高尚的节操,衿救民命”。于是两家成为仇敌。  2、张杨(,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青州刺史孔融(153~208年)。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  当时冀州民殷人盛,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吕布被曹操击败,并且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太中大夫等职,孙坚进兵洛阳。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后袁绍,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曾任山阳太守,他与曹操,迁虎贲中郎将。这时曹操专权,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英雄记》说,全家却被曹操移到了邺城去,这里不多讲了  1。  13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被刘岱所杀,被袁术击败:豫州刺史孔侑,被曹操杀: 兖州刺史刘岱:前敌总指挥公孙瓒,被黄巾军杀17:济北相鲍信,得了疑心病,被刘表部将黄祖所杀18。14。11。10。6,被袁绍所破,投奔张邈。5,被曹操杀,被曹操所灭。4,部将所杀。12:徐州刺史陶谦:冀州牧韩馥:长沙太守孙坚,被黄巾军所杀:河内太守王匡。9,病死,被袁绍占据冀州:上党太守张扬。7,在厕所自杀。15。16: 西凉太守马腾,被部下杨丑所杀,反曹失败,被吕曹刘孙联军所破: 东郡太守桥瑁,被曹操所杀:陈留太守张邈,被曹操杀,病死,被自己部下所杀:北海太守孔融,反曹失败:广陵太守张超1。2:后勤部长袁术。13,病死。3,自焚而死。8:山阳太守袁遗:曹操:总司令袁绍
根据三国演义原著!一十八路诸侯分别为:1南阳太守袁术,2冀州刺史韩馥,3豫州刺史孔伷,4兖州刺史刘岱,5河内郡太守王匡,6陈留太守张邈,7东郡太守桥瑁,8山阳太守袁遗,9济北相鲍信,10北海太守孔融,11广陵太守张超,12徐州刺史陶谦,13西凉太守马腾,14北平太守公孙瓒,15上党太守张杨,16长沙太守孙坚,17渤海太守袁绍,18曹操。
十八路诸侯失败就因为各怀异心,最后散伙了
济北相鲍信死在华雄手中
长沙太守孙坚被刘表灭了
南阳太守袁术被玄德杀败呕血而死(这小子气性太大)
徐州刺史陶谦病逝
西凉太守马腾被曹操杀害
魏王曹操也是病逝
北平太守公孙瓒是自焚的
渤海太守袁绍也是被曹操杀的
东郡太守桥瑁被刘岱所杀...
参考资料:
公孙瓒被袁绍灭了,袁绍被曹操灭了。袁术被曹操灭了。刘表被曹操灭了。孙坚被刘表干掉了。马腾被曹操灭了。孔融被袁绍灭了。其他不记得了~
是他们自己取消同盟的
自己打自己,慢慢消失的
内部发生矛盾...自己解散
大部分都死在袁绍 袁术手
十八路诸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三人分别是陈祗,黄皓,谯周!陈祗黄皓 ——“蜀中四贤相”身后的狼狈专政者;史称二人“互相表里”,“操弄威柄,终致覆国”;小人得志自有得志的道行,忠臣遗恨无不恨在帝王好恶之间与自己傻帽;忠诚忠到让主子都不舒服的忠臣肯定干不过奸臣蜀汉在刘备身后赖有诸葛亮;诸葛亮身后赖有蒋琬、费、董允三个贤相前承后继,因而得以政治安定。蜀中称以上四人为“蜀中四贤相”、“四英”。这是蜀中政治的一大特点,军人很难参政,也很少军人兼政治活动家的。虽然有大将姜维是诸葛亮生前选中的军事接班人,但在诸葛亮身后,姜维始终很难进入这个政权机构的核心层,而是处处受到限制。因为姜维是一个最后加盟的年轻干部,在这个政权中没有任何政治资本。在前三相时代,基本上不得参与政治,也因为他始终带兵在外,与魏国在边地作战,是蜀国后期的惟一主要将领。到了最后一个贤相董允时代之前,宦官黄皓就开始努力参与政治。这个黄皓本是一个随同刘禅一同长大的小宦官。刘禅十分喜欢他,因为他不但能陪同刘禅玩乐,而且还有点小聪明在后主面前玩弄,史称其“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就是总出一些讨后主喜欢的坏主意,以讨人喜欢,企图由此进身于朝政。但此时主政的董允是他往日的老上司,曾是刘禅为太子时代的太子洗马,后主即位后董允便任黄门侍郎,总管后宫之事,不久又升迁为侍中同时兼统皇宫宿卫亲兵,对于后主身边的事一切都由他来做主。后主想扩大后宫嫔妃的编制名额,可是董允却认为后宫人数已不少,古代天子宫妃也不过12人而已,不能再召民女入宫。而且处理后宫事务十分严厉,连后主都很怕他,史称“后主益严惮之”。因而黄皓更怕他。董允发现这个人开始在后主面前耍奸邀宠,且后主很买他的账,生怕他把后主引向邪路,便一面劝谏后主正身立国,一面不断的批评黄皓老给后主出坏主意。因而后主恨死董允了,但又不敢发作。黄皓一看连皇帝都怕他,自己更不敢为非作歹了,史称“皓畏允,不敢为非。”尽管黄皓一心钻营,后主也总想提拔他,但有董允在他便无法得志,在董允生前,黄皓最高的官职仍不过是一个黄门丞,负责管理各小黄门事务的副职小官,最高相当于一个副处吧。到了陈继承董允当政后,这小子便成了气候。这个陈祗,字奉宗,汝南人。是蜀中旧臣许靖哥哥的外孙子,但由于少年时代便成为孤儿,所以在许靖家长大。这许靖也是刘备时代的重臣,而且十分有名望于朝野,因而也使陈从小就有与蜀汉政权上层人物接触的机会,这是他得以进身入主朝政得天独厚的一个政治条件,也是一个很高的政治起点。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出身的高低在同等的条件下却能决定一个人升迁的速度。这就如同长在高山上的小草的地位不用任何努力,就比山沟里的百年大树还要高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再加上此人很有一点歪才,因而“弱冠知名”,被任命为蜀汉政权组织部门的郎官——选曹郎,相当于国家人事部门的处长。由于此人一方面拥有许多小技艺,又通数术,很能胡说八道,一方面人又长得很有威仪很严厉,因而竟为当朝首辅大将军、尚书令费所赏识,再加上费与许靖都是刘漳时代同殿称臣的旧友,因而竟然破格提拔他接任升迁了的董允为内侍,去服侍后主。这不仅对他是一个破格提拔,而且使他有了接近皇帝,为皇帝直接服务参与机密的机会。就像领导的近身参谋生活秘书一样没有不提拔的道理。史家认为这是费一生的一个最大失误。陈这等人就像是一叶干菜,一旦让他进入水中就可以迅速膨胀为青枝绿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青麻菜掉尿罐子里头,一下就支楞起来的那种人。果然不久便升任尚书,相当于国家办公厅的司长。等到接任董允为尚书令的当朝首辅吕去世后,陈又接任了尚书令,成了当朝首辅,并且还兼任侍中直接参与内朝政事,还兼任镇军将军。这时的大将军姜维虽然官职与班次都列在陈之前,但由于姜维常年统兵在外,很少参与朝政,因而基本上是陈一人专政。史称“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成为后主信任的宠臣,什么事都按后主的意见办,后主称他是“柔嘉惟则”,“和义利物”,无非是对后主助纣为虐,唯命是从而已。因而,后主把陈与董允相比较,对董允更是恨之入骨,史称“后主追怨允日深”。你以为你是忠臣,觉得自己在尽职尽责,问心无愧,可是你让皇帝不高兴,你就不如奸臣,这就是为什么朝朝有人卖命当忠臣也总有人乐于去当奸臣的根本原因所在。陈在任内侍期间,便与黄皓搞在了一起,成为后主的同时宠臣。陈执政后,当然提拔黄皓,两人狼狈朋比,干乱朝政。黄皓从董允时代的黄门丞升为黄门令。也成为了司局级干部,但比各部门的部长和将军还有权势。成为了后主的全天候陪同,不论在宫内宫外。可是陈死后,后主却加他谥号为忠侯。黄皓虽然终身未得立为首辅,但却在陈死后升任为中常侍、奉车都尉。中常侍是负责内朝议政、顾问帝王的职位;奉车都尉是陪同帝王出行的武官随从。这两个职位决定黄皓成为皇帝朝内朝外的双重近臣,因而得以宦官宠臣身份在朝专政,以至有阻隔内外上下的本事。那么,后主对黄皓宠信到何种程度呢?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后主的同父异母弟鲁王刘永十分憎恶黄皓,黄皓见刘永不买他的账,便时时在后主面前离间他们兄弟,以至于后主竟把刘永流放到外地,且十余年间不得朝见。当时,姜维不断北伐,但军功并不显著。黄皓便与右大将军闫宇在朝内朋比为奸,两个人商量想废掉姜维,由闫宇来执掌兵权。而姜维也十分讨厌黄皓的弄权恣意而为于朝中,便劝后主把他杀掉。但后主却说:“他不过是个跑腿学舌的小臣,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过去董允对他也恨得咬牙切齿,可我现在也常常恨董允。”姜维碰了一个软钉子后,才知道这个黄皓的根底在朝中有多深,史称“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更让姜维不安的是后主竟然下令黄皓去向姜维表示检讨。姜维一看自己的话后主肯定都告诉了黄皓,很怕是打虎不死反来伤人,因而很是灰心。姜维从此也放弃了与黄皓的对抗,主动要求率军到沓中屯田,以避内祸,竟然从此一去不回成都,不参与朝政,只管屯田军事。后来姜维闻知钟会等人兴兵伐蜀,便马上致信后主,建议分派张翼、廖化分督诸军去保卫阳安关口与阴平桥头,以防备魏军的突袭。但黄皓竟然把这十万火急的特级军事情报与建议压下不报。后来又请神巫算卦说敌军不会来攻打蜀国,才将此事只告诉后主一人。朝中大臣仍一无所知。无论后主、黄皓都将此等军国大事置诸脑后,自己没当回事,也不进行朝议,对姜维的建议也置之不理。直到魏兵分三路进犯攻入蜀境,黄皓才启奏后主派廖化增援姜维于沓中,派张翼、董厥去阳安关口以为机动援兵。由于军备忽疏,刘禅又主动请降,终至蜀汉最早在三国中消亡,而且是在实力未受任何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投降了。所以史家评论黄皓在朝“操弄威柄,终至覆国”。邓艾偷渡阴平入成都后,听说黄皓是个阴险的奸臣,便专门下令逮捕入狱准备把他杀掉。但是黄皓却花重金买通邓艾左右的人员为他说情,终免一死。尽管刘禅那样信任他,但他并不陪同刘禅去洛阳,而是自己逃命去了。董允以严正立朝,威严惮主,以至于让主子终生记恨,值吗?黄皓以谄邀宠,最后几乎被敌国杀头,值吗?姜维以一个手握重兵的一国元戎,竟然畏惧一个宦官,常年避祸于外而不敢回朝,实不畏一个阉宦而畏其受宠于后主。而后主如此任奸远贤恨忠,怎能不亡国呢?谯周 —— 蜀中反刘向魏的地方势力与“巫神政治文化”的代表者;他为什么不怕招祸而力主刘禅降魏?“禅既暗主,周实驽臣”;英雄无用武之地何如举旗反叛而何须举剑斫石屈身为降图复国 —— 忠臣永远是不可药救的蜀汉政权根本不应亡于邓艾、钟会的伐蜀一战。既不在于黄皓专政的专权误国,也不在于姜维避祸使首都没有主力部队防守,而在于刘禅的下令不抵抗。而刘禅的不抵抗,又缘于蜀中地方政治势力与政治文化对蜀汉政权的不拥护,而谯周则是这势力的代言人,直接劝降者。
天津人,区作协成员,曾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直沽文化》等报纸刊物登稿,和您一起聊文学、历史!
专注于文化领域的写作分享,时常推送更多原创文化作品
笑一笑十年少,笑一少为您带来最新笑话,搞笑视频!
寒啸文集,一个亦庄亦谐的文章集散地。我们坚持哲理文章创作,以犀利的文笔,标新立异的观点,深入浅出的探讨人生哲理。微信公众号:hanxiaowenji
热门电影资讯,经典电影推荐,尽在如影随行!
传播竹编文化,记录竹编生活点滴,分享竹编教程。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看不懂。。。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看不懂的注意智商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有意思,也算是一种见解。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归根结底还是刘婵的昏庸无能,大权在握的诸葛亮虽有过人之处但终究也只是个谋士而已,而非将才或帅才,并缺乏用人之道这一点曹操做的最好。诸葛亮晚年在内部管理上也出现混乱导致魏延造反及刘婵周边小人作乱。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曹爽昏庸丢了魏,其他的皇******还优秀,尤其是到后期晋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爷三个管理的相当牛逼。
司马懿耗死诸葛亮、司马昭灭蜀汉、司马炎灭东吴。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回复:为啥三国中最先灭的是蜀汉?
【第10楼】
昆仑山下草 于
21:31:18 写道
有意思,也算是一种见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灭了三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