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花鲤2号怎么用

超赞鲤+黑坑窝--收获颇丰
- 钓友日记 - 中国钓鱼频道-钓鱼网
精彩推荐:
当前位置:
超赞鲤+黑坑窝--收获颇丰
出钓日期:2013年7月
天气情况:气温36度,晴
钓场名称:麻林水库
收费状况:免费
钓场水质: 好
参战人员:和三个钓友
作战鱼竿:4.5米.5.4米各一支玩台钓!5.4米钓大鱼,4.5米钓小鱼
线组配置:4.5米0.8主线.0.4子线.5.4米2.0主线.1.2子线
钓钩号数:4.5米3.5号无刺袖钩.5.4米2号千又
浮漂调用:调4钓一目或两目
钓点水深:3-4米深的水
窝料采用:窝
垂钓用饵: 超赞鲤(腥香)100%..单开!
最后鱼获:&&1-2斤的鲤鱼两条,N条!!
&& 前断时间在无尽的期盼中,终于收到了积分竞拍7月第一期竞拍奖品:超赞鲤(腥香),黑坑窝,酵香鲤,战鲤各一包,感觉很不错!!饵料到手后就有一种非常想一探究竟的感觉,心心念念想去试试效果怎么样!正好的瘾也犯了!!这不,一看天气预报,最近天气虽然有点热,但是相对这种夏天来说这天天气还不错的,于是和钓友约好双休日开往麻林水库!据说最近这里刚刚包了鱼(主要是鲢鳙),鱼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现在没包了,鱼肯定比较饿,鱼也应该比较好钓吧,于是第二天早早的就出来了,正好试试三友创美的鱼饵效果怎么样!
&&&&&&早上4点多钟我还在床上还没有睡醒的时候,突然手机响了.钓友心情激动的说:&赶紧起床,准备出发了&,于是他马上挂了电话通知其他钓友,速速集合咯!!我挂完电话也急急忙忙从床上爬了起来.,穿好衣服,收拾装备!当然咯,还有我的三友创美鱼饵,这次选用的是黑坑窝和超赞鲤(腥香),因为这个水库海拔较高,平时气温比平原地区要低的多.而且这地方的鱼对腥香味饵料特别钟情!在一番忙碌后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待钓友来接我!
4点多钟的早晨,天还没有亮!人伤不起啊!
[三友创美鱼饵开饵打窝过程]
&& 开饵打窝之前,先把饵料摇匀,使饵料充分混合,这个是很有必要!因为饵料封装的时候不一定摇匀的!如果单独使用一种饵料.则要按照饵水配比进行调配;如果是几种不同的饵料混合.就要综合把握饵水的比例, 最好是使用量杯这样比较准确,一般情况下开搓饵的话按你需要的比例,将需要的状态料加入饵料中,快速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水!饵团一般搁置3-5分钟后,冷天时间可能需要更长一些,饵料才能充分吸水!!特别是鲤鱼饵料.一般颗粒都比较大,所以尽量稍微多加一点水,这样吸水才更加充分.如果吸水充分后发现太软水太多的话,可以加状态粉缩!
装备假设好,确定钓位和钓点后就是打窝.这次使用的是三友创美的黑坑窝料!
取适量的黑坑窝料!这窝料气味不错.里面还有颗粒!!
饵水比例为1:0.5!使饵料成干湿状,入水即化!!
然后揉成小团抛到钓点,最后是钓点的里面一点!!这样打窝步骤就完成了!!
这次主攻鲤鱼.所以使用三友创美的超赞鲤(腥香)饵料,这个水库的鱼对腥香味比较喜欢!!
取适量.这饵料腥香味浓郁.非常不错!!里面还有小颗粒!
饵水比例1:0.9开饵完成!!
然后取小部分揉成团先用着,其他的一部分不要去动它,放饵料盒里面收好!以免使用时间过长,影响饵料的状态!!
开饵完毕,准备战斗
&&&& 这时候饵料和窝子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大颗大颗的搓饵不停的抛竿,因为开始的时候需要先做窝,虽然刚刚打了窝的,但是还是要用饵料再抛一点.这样先把鱼口给调起来,才好钓嘛!一般我是饵料抛下去一两分钟漂不动就提杆换饵,鱼不动就当打窝,这样饵料能在水底不断化开形成大大的诱鱼区域,这样比打窝诱鱼效果更好,一位当地的老百姓看我这样抛饵都觉得可惜,见我连续抽竿抛饵,一下子一半饵料就没了,惊讶的说这一天得用多少饵啊,还说我的饵和的太软了,一会儿就化了吧?肯定钓不到鱼!当然咯,我也不好和他解释,只能不停的点头,表示赞同,就这样和他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大约抛了一团饵料的三分之二以后,我开始减慢了抛饵抽杆速度,每次下去一猫着就是五六分钟!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抛了十多杆慢杆后,浮漂一个上浮,我没有提杆,因为我搓的饵料比较大颗,这样的顶漂肯定是没有进嘴的,不急着提杆!果然我估计的不错,上浮到一定程度后马上一个缓慢的下沉,提杆中鱼,力道还不小!看样子是条不错的鲤鱼啊,在经过一两分钟的拉锯战后,这条一斤多的鲤鱼终于累的不动了.乖乖的进了我的抄网!这时候我才跟老乡解释,我前面抛饵抛那么快是为了诱鱼,会慢慢的放慢频率的,而且别看饵料软,只要抛出去不钓,一般到水底也不会很快没饵的!!鱼钩始终是躺在饵料里面的!!鲤鱼嘴巴那么大一吸就进嘴了!老乡也觉得有道理,一直看到中午吃午饭才走!!下午3点多的时候我的电话响起,钓友的电话一定要接啊!于是一边装饵抛竿一边用头和脖子夹着手机接电话,这时候饵料刚刚抛出去还没有到底,漂直接不见了.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提杆已经晚了.估计没有钩好,在水里遛了几圈后,脱钩跑了!悲剧啊,看样子这鱼不是我拿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打电话的时候来了.真狡猾啊!!唉,不能气馁,继续战斗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到下午5点多收杆,渔获还算不错,像样的鲤鱼两条,都是一斤半道两斤的!鲫鱼也不错,虽然不大个,但是数量还不错!!总渔获七八斤吧!
&& 这次鱼基本都是4.5米的杆子钓到的!本来5.4米主要是守大物,我也是大颗大颗的往下搓,可惜一直钓到收杆都没有动一下,可能是钓位的原因吧!水下地势不好,5.4米杆子再往前打非常深,落差太大,大物不下去!所以长杆反而钓不到鱼!
我的钓位,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候太阳也开始出来了!!
我钓位的右边.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回水湾!!里面肯定藏了不少的鲤鱼!!
我钓位的左边,那为钓友是和我一起的!他的渔获不佳啊!!
这时候天还不是很亮!!光线不好!!
我钓位的后面.5.4米的杆子后来感觉不好用,就没用了!!
后面的山上都是竹子.,这地方盛产竹子!!
大颗大颗的饵料往下抛!!先诱鱼!
这时候水面非常平静.一点风也没有!!
第一条小鲫鱼上钩了!!
还是小鲫鱼!这地方鲫鱼很多啊.看样子!
哈哈哈,第一条鲤鱼上来咯!非常漂亮的鲤鱼啊!!
我最后的渔获,鲤鱼两条,大概七八斤左右的渔获!!
1、三友创美的饵料还不错.虽然这次只试用了两种饵料.但是事实证明这款超赞鲤对鲤鱼和鲫鱼的诱惑是杠杠的,效果一流!!饵料里面配有小米颗粒,能持久留鱼!非常适合水库使用!!!不粘手,配上飘雪雪花粉缩水后雾化效果更好,是款钓鲤鱼的好饵料!而且包装大方,一包饵料450克,可以用很多次!性价比高!
2、三友创美黑坑窝打窝确实不错,来鱼速度快,留鱼持久!钓了一天我就打了一次窝,一天窝子里面都有鱼!据说隔两三个小时补窝效果更佳,这次我就没有补窝的,因为窝子里面一般都有鱼,只是中午的时候鱼不多!!神仙难钓午时鱼啊!炎热的夏天中午不好钓鱼是很正常的!!
最新、最靓、最全的资讯尽在中国钓鱼频道本站各栏目信息与网络保持同步每日更新中国钓鱼频道 中国钓鱼频道第二次免费有奖试饵已开始报名
关注中钓频道官方公众号:中钓网
微信号:chinafishtv001 为你分享最新的钓鱼文章,学习最新的钓鱼技巧。
警告个别网站:转载本站作品请标明出自《中国钓鱼频道》及作者昵称,如再次发现转载本站作品不标注来源、裁减本站图片水印等不尊重本网站及本站会员权益的行为,中国钓鱼频道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责任编辑:admin)
精彩高清图推荐:钓鱼小药毒药2号鲤_百度知道
钓鱼小药毒药2号鲤
提问者采纳
用了这么多种小药了,青岛垂钓大赛就是用的这个药夺冠的,就那个苏老师的千渔秘诱最好用,或者联系苏老师,你可以直接百度:千渔秘诱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钓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冬季在自然水域怎样钓鲤鱼冬季自然水域野钓鲫鱼技巧与钓饵篇一
冬季野钓鲫鱼饵料配方:
1、小米20%+炒熟的黄豆粉20%+碎大米10%+白砂糖20%+蚯蚓泥(或羊肝泥)30%,制法:先将蚯蚓(或羊肝)捣碎如泥,再将其它各种料搅入其中即可打窝使用。钓饵用红虫或蚯蚓挂钩后在浓糖水中沾一下即可。浓糖水是把白砂糖装入塑料瓶中,按1:1的比例加入开水,然后盖上瓶盖用力摇晃至白砂糖完全溶化为止。
2、炒熟的黄豆粉20%+面粉20%+白砂糖20%+炒熟的细米糠(或玉米面)10%+虾粉10%+拉丝粉10+活红虫10%,将以上料搅拌均匀后,按1:0.8左右加水(软硬可根据鱼情掌握)并迅速搅拌均匀,待充分吸水后略加揉搓即可使用。可先取鸡蛋大一团掰碎打窝,然后搓饵垂钓,也可以不打窝,直接搓饵垂钓,使窝自然形成。
3、羊油(或牛油)300克、红糖500克、麦芙(或米糠)500克、小米500克、黄豆粉500克,先将羊油放入锅中加热至80度左右,再将红糖倒入锅中搅动,随即将其它几种料到入锅中迅速搅拌均匀后起锅,等凉至不烫手时,攥成鸡蛋或拳头大小不等的团再凉,等到完全冷却不沾手时放入塑料袋备用。到水库或湖泊垂钓时一次打入窝中,可持续垂钓10天以上不用续窝。如果在水面较小的野塘垂钓一天或两天,可用核桃大的4-6团打窝,效果也很好。钓饵最好用蚯蚓沾糖水。
4、炒熟的黄豆粉30%+白砂糖20%+丁香酒米50%,丁香酒的泡制方法是:一斤曲香型酒加入4---5粒丁香、加甘草3克、神曲3克,泡三天后可用,泡出来的酒稍微有一点颜色即可,闻一闻是香味,不是刺鼻的气味。如果泡的时间久了颜色很重,就要加入一定量的曲香型白酒进行稀释,否则药味太大了鱼上窝会慢。在把泡好的丁香曲酒加入饵料时要掌握一定的量,一般1000克小米中加入丁香曲酒100克。最好是前一天晚上把酒加入小米中掺匀密封一夜,第二天使用。一次打窝用量50-100克,视水情和鱼情而定。可使用黄鲫、蓝鲫等鲫鱼商品饵做钓饵,但必须进行调整。方法是:在黄鲫等商品饵中加入10%白砂糖,再加入10%药酒米,然后再加水调和即可做钓饵使用。也可使用配方2做钓饵(夏秋季节使用,若没有活红虫可不用)。
进入冬季,鲫鱼需要大量的动物蛋白来维持能量,所以在进入冬眠之前,最好选用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饵料,如:冬鲫、红虫1#、红虫2#,用速攻2#或夏鲫等调整状态,如果在自然水域垂钓鲫鱼,建议用大野战40%+九一八2# 40%+红虫2# 20%即可。您在池塘用速攻钓鲫鱼,因为它的味型和它的雾化状态确实会招引鲢鱼,应该用其它的饵料搭配改变它的状态,使其雾化速度降低。也可以用红虫直接加在饵料里做成红虫拉饵,冬天可用。冬天怎么钓鱼一般人认为,冬天对于钓鱼来说,是刀枪入库的日子,其实不然,冬天钓鱼大有作为呀,而且相反,冬钓相对于其他季节,有一些明显的特性,也有许多的优势。
一是冬天的鱼自然没有其他季节活跃,但绝不是不吃不动,冬天能钓鲫鱼、鲤鱼、鳊鱼,我有一次竟然在1月份钓上一尾白鲢,我都想不通。冬天的鱼吃口老实,信号小,但小杂鱼很少,假信号也很少。
二是冬天鱼不爱活动,喜欢集群于深水中、杂草中过冬,只要钓鱼人懂得寻找鱼群,钓上一条这里就是一窝,照样很爽。我有一次在一条野河钓鱼,使用5.4、3.6各一支钓竿,钓深水和近水草丛各一窝点,用麝香米打窝,红虫垂钓,两支竿忙不过来,经常是长竿短竿同时上鱼,真是严重爽了一!
三是冬天宜走不宜守。毕竟冬天的鱼活动距离不长,体能消耗不大,食欲不如其他季节旺盛,吃一条蚯蚓可以慢慢消化几天时间。打一个窝子,至多能把窝子附近不远处的鱼诱过来,远处的鱼即时能闻到诱饵的香味,也未必愿意屈尊过来吃一口。所以人常说:夏天鱼找饵,冬天饵找鱼。冬天钓鱼不管什么钓法,固守不是好办法(高密度塘除外),应提着竿子,找你认为可能有鱼的各种地方钓,并且要不停的引逗。因为钓点多,往往钓的鱼不夏天固守一处钓的鱼还多。
具体钓法:
冬天钓鱼可谓不拘一格,可以挂蚯蚓红虫传统钓,可以用台钓钓组挂红虫,也可以用饵料,也可以海竿串钩挂红虫。在自然水域,鱼密度不大的时候,用饵料比较难钓。冬季用饵香型一定要浓。香饵用麝香系列饵,比较适用于冷水,腥饵用老鬼腥鲫、冬鲫、红虫1号2号这些浓腥的饵料,最好先打部分饵料作为窝子,然后用拉饵钓。
1、传统钓:传统钓就是打几个窝子,然后走钓
2、台钓红虫钓法:可打窝子,类似于传统钓法。可不打窝子,我倾向于不打窝子,到处蒙,也能上鱼。钓组空钩调平水或一目,钓两目,因为红虫很轻,这样是确保到底。用有倒刺的小钩子,横穿三四条红虫,不要担心露钩尖。漂相是稳稳的送漂,也有下顿或黑 。 3、海竿串钩钓法:海竿我很少用,也就是冬天用来串钩钓鲫。轮子上上细线,用1号线,0.8号子线,栓4~5只钩子,饵用红虫,挂小号铅坠,打向水域的深水处。这样的钓法提竿时机很难把握,在铃声轻响两次时轻提竿,感觉有鱼就摇起来,无鱼紧线后继续等信号。
当你确定了所要使用的鱼饵品种后(可能是单独一种,也可能是多种鱼饵及添加剂的混合),从和食开始即可算是鱼饵的使用。其中包括鱼饵的软与硬、松与粘、轻与重、大与小等方面的学问,并且相互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关联。那么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鱼饵的状态应该怎样随之变化呢?
一、软与硬。鱼饵的软硬,主要取决于和食的加水量,正常状态的软硬度应该象耳垂儿或嘴唇一样。如果过硬,极可能会出现跑鱼的现象。因为当食太硬时,钩从食中脱出穿透鱼嘴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可能钩得薄,当鱼用力挣脱时即会脱钩。食过硬的另一个缺点是雾化效果差,且这将影响诱鱼与集鱼的效果。若鱼饵过软,将很难抛出,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损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钩上基本没食了。
二、松与粘
鱼饵的松与粘取决于和食时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鱼饵过粘或过松,与过硬或过软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对软硬进行调整。当食硬时,少搓几下即可,起到与正常食相似的作用;当食偏软时,多搓几下也可当作正常食使用。这种调整的饵料与正常饵料在作用上的差别,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目前市售各种鲫鱼饵料,对搓食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见的东峻鲫饵,必须多搓才能使用,有时为了增加粘度,还用热水(开水)和食。而日本的丸九黄鲫饵(一目),则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种鲫饵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过和食中的搓来达到理想状态。如果多搓还达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热水和食外,还可通过加粘粉或白面来满足粘度的要求。但这类方法通常极少使用。当需要降低饵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时,一般只加雪花粉。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粘度的膨化饲料,减小粘度的效果极好。此外也还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鲫饵,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饵等,但其中都带有它们自身的味道。当这种味道与你所用鱼饵的味道相辅时,亦可使用。
粘度与硬度通常关系比较密切。当食过硬需要加水时,必然要通过搓揉和匀,一搓便会过粘。食过软加干食后多搓。同样也会过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注意调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三、轻与重
这里所说的轻与重,是指鱼饵的比重。这已是钓鲫用食中较为高深的问题,需达到一定的
水平方可涉及。简单来说,比重大的鱼饵下沉快,但不利于鱼的吸入;比重小的则相反。此外,食的比重对浮漂的灵敏度还有影响,调漂时要考虑到食的比重这一因素。比如正常的“调4钓2”,食重即偏钝,食轻则偏灵。
一般说来,粘硬的食比重都较大;松软的食比重则较轻。食的比重可以通过校漂时测试。比如你对的是4目(空钩半水),上好双饵后抛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应以下降3~4目为宜。如下沉过多,需将漂对得再高些;若下沉过少则应对得再低些。当然,这与漂尾的粗细以及上食的大小还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大与小
钓鱼时,上食的大小是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食的大小起码是应随着鱼的大小而变化的。然而即使如此,总归还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般来说,象泡开的黄豆那么大就差不多。鱼饵过大,影响鱼吃食时顺利吸入,会有漂动没鱼的现象。也可能吸人后鱼嘴钩得薄而脱钩。太小则不利于窝子的形成,诱鱼效果不佳。
五、异常饵料的使用
在普遍情况下,鱼饵总是按正常状态来使用的。但每次钓鱼,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做到针对各种不同的鱼情来调整饵料的状态,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手段。先说鱼食大小的变化。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诱鱼。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低于正常的小饵。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食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塘常有这种情况。
鱼饵的比重与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鱼饵为好。鱼吃食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但在鱼吃食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滑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食没落底的现象。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对几钓几的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过,食的软硬与粘度是有着紧密关系的。但硬食却绝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软的食很难抛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抛的作用。偏硬却较松散的食雾化效果最好,这样的食通常只有在诱鱼时使用。比如在很适合钓半水的情况下,一开始打窝子诱鱼时,便要使用偏硬(干)但很松散的饵料。食可以上得很大,抛出后入水即抬竿,让食散开后慢慢向下飘落,这样诱鱼效果非常好。 硬且粘的食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食,最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野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加大食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食,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食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食在钩上。
再比如当鱼不爱吃食,需要用“逗鱼”的方法提高上鱼量时,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食,这种食当你拉竿逗鱼时,极可能脱离钩体而使钩上没食。这种情况下,对食的调整应以增加粘度为主,而尽量少增加硬度,这样可较好地保持钩尖的韧透性。若食又粘又硬,便会较多地出现跑鱼现象。
再比如刮风天钓鱼很难抛食,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来解决。任何一种食,无论是增加了粘度还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会比原来大,尤其是增加粘度,变化更大S惺庇闾恋乃 苌?这样食在落底过程中损失较多。 这时应造当地增加食的粘硬度,或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点的饵。这些都可保证落底后钩上有饵。一般来说,单纯增加硬度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小,而增加粘度则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食在钩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说鱼饵各种状态下的变化,都是相对正常情况而言的,且变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
点点。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食,也仅仅是实践中较有普遍性的几种,目的是以此来说明饵料在使用上的变化与上鱼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实际钓鱼中用食的学问远远不只于此,每一个钓鱼爱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冬天如何钓鱼篇二
冬季野钓鱼饵配方篇三
冬季野钓鲫鱼饵料配方
冬季自然水域野钓鲫鱼技巧与钓饵
进入冬季,鲫鱼需要大量的动物蛋白来维持能量,所以在进入冬眠之前,最好选用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饵料,如:冬鲫、红虫1#、红虫2#,用速攻2#或夏鲫等调整状态,如果在自然水域垂钓鲫鱼,建议用大野战40%+九一八2# 40%+红虫2# 20%即可。您在池塘用速攻钓鲫鱼,因为它的味型和它的雾化状态确实会招引鲢鱼,应该用其它的饵料搭配改变它的状态,使其雾化速度降低。也可以用红虫直接加在饵料里做成红虫拉饵,冬天可用。冬天怎么钓鱼一般人认为,冬天对于钓鱼来说,是刀枪入库的日子,其实不然,冬天钓鱼大有作为呀,而且相反,冬钓相对于其他季节,有一些明显的特性,也有许多的优势
一是冬天的鱼自然没有其他季节活跃,但绝不是不吃不动,冬天能钓鲫鱼、鲤鱼、鳊鱼,我有一次竟然在1月份钓上一尾白鲢,我都想不通。冬天的鱼吃口老实,信号小,但小杂鱼很少,假信号也很少。
二是冬天鱼不爱活动,喜欢集群于深水中、杂草中过冬,只要钓鱼人懂得寻找鱼群,钓上一条这里就是一窝,照样很爽。我有一次在一条野河钓鱼,使用5.4、3.6各一支钓竿,钓深水和近水草丛各一窝点,用麝香米打窝,红虫垂钓,两支竿忙不过来,经常是长竿短竿同时上鱼,真是严重爽了一次!
三是冬天宜走不宜守。毕竟冬天的鱼活动距离不长,体能消耗不大,食欲不如其他季节旺盛,吃一条蚯蚓可以慢慢消化几天时间。打一个窝子,至多能把窝子附近不远处的鱼诱过来,远处的鱼即时能闻到诱饵的香味,也未必愿意屈尊过来吃一口。所以人常说:夏天鱼找饵,冬天饵找鱼。冬天钓鱼不管什么钓法,固守不是好办法(高密度塘除外),应提着竿子,找你认为可能有鱼的各种地方钓,并且要不停的引逗。因为钓点多,往往钓的鱼不夏天固守一处钓的鱼还多。我有一次在孤山北的石碇港沿河岸茭白残茬钓鲫鱼,也不打窝子,走钓,把布桶装得爆满。
具体钓法:
冬天钓鱼可谓不拘一格,可以挂蚯蚓红虫传统钓,可以用台钓钓组挂红虫,也可以用饵料,也可以海竿串钩挂红虫。在自然水域,鱼密度不大的时候,用饵料比较难钓。冬季用饵香型一定要浓。香饵用麝香系列饵,比较适用于冷水,腥饵用老鬼腥鲫、冬鲫、红虫1号2号这些浓腥的饵料,最好先打部分饵料作为窝子,然后用拉饵钓,效果。
1、传统钓:传统钓就是打几个窝子,然后走钓
2、台钓红虫钓法:可打窝子,类似于传统钓法。可不打窝子,我倾向于不打窝子,到处蒙,也能上鱼。钓组空钩调平水或一目,钓两目,因为红虫很轻,这样是确保到底。用有倒刺的小钩子,横穿三四条红虫,不要担心露钩尖。漂相是稳稳的送漂,也有下顿或黑。 3、海竿串钩钓法:海竿我很少用,也就是冬天用来串钩钓鲫。轮子上上细线,我用1号线,0.8号子线,栓4~5只钩子,饵用红虫,挂小号铅坠,打向水域的深水处。这样的钓法提竿时机很难把握,我是在铃声轻响两次时轻提竿,感觉有鱼就摇起来,无鱼紧线后继续等信号。当你确定了所要使用的鱼饵品种后(可能是单独一种,也可能是多种鱼饵及添加剂的混合),从和食开始即可算是鱼饵的使用。其中包括鱼饵的软与硬、松与粘、轻与重、大与小等方面的学问,并且相互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关联。那么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鱼饵的状态应该怎样随之变化呢? 下面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软与硬。鱼饵的软硬,主要取决于和食的加水量,正常状态的软硬度应该象耳垂儿或嘴唇一样。如果过硬,极可能会出现跑鱼的现象。因为当食太硬时,钩从食中脱出穿透鱼嘴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可能钩得薄,当鱼用力挣脱时即会脱钩。食过硬的另一个缺点是雾化效果差,且这将影响诱鱼与集鱼的效果。若鱼饵过软,将很难抛出,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损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钩上基本没食了。
二、松与粘
鱼饵的松与粘取决于和食时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鱼饵过粘或过松,与过硬或过软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对软硬进行调整。当食硬时,少搓几下即可,起到与正常食相似的作用;当食偏软时,多搓几下也可当作正常食使用。这种调整的饵料与正常饵料在作用上的差别,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目前市售各种鲫鱼饵料,对搓食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见的东峻鲫饵,必须多搓才能使用,有时为了增加粘度,还用热水(开水)和食。而日本的丸九黄鲫饵(一目),则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种鲫饵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过和食中的搓来达到理想状态。如果多搓还达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热水和食外,还可通过加粘粉或白面来满足粘度的要求。但这类方法通常极少使用。当需要降低饵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时,一般只加雪花粉。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粘度的膨化饲料,减小粘度的效果极好。此外也还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鲫饵,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饵等,但其中都带有它们自身的味道。当这种味道与你所用鱼饵的味道相辅时,亦可使用。
粘度与硬度通常关系比较密切。当食过硬需要加水时,必然要通过搓揉和匀,一搓便会过粘。食过软加干食后多搓。同样也会过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注意调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三、轻与重。
这里所说的轻与重,是指鱼饵的比重。这已是钓鲫用食中较为高深的问题,需达到一定的水平方可涉及。简单来说,比重大的鱼饵下沉快,但不利于鱼的吸入;比重小的则相反。此外,食的比重对浮漂的灵敏度还有影响,调漂时要考虑到食的比重这一因素。比如正常的“调4钓2”,食重即偏钝,食轻则偏灵。
一般说来,粘硬的食比重都较大;松软的食比重则较轻。食的比重可以通过校漂时测试。比如你对的是4目(空钩半水),上好双饵后抛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应以下降3~4目为宜。如下沉过多,需将漂对得再高些;若下沉过少则应对得再低些。当然,这与漂尾的粗细以及上食的大小还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大与小。
钓鱼时,上食的大小是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食的大小起码是应随着鱼的大小而变化的。然而即使如此,总归还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般来说,象泡开的黄豆那么大就差不多。鱼饵过大,影响鱼吃食时顺利吸入,会有漂动没鱼的现象。也可能吸人后鱼嘴钩得薄而脱钩。太小则不利于窝子的形成,诱鱼效果不佳。
五、异常饵料的使用
在普遍情况下,鱼饵总是按正常状态来使用的。但每次钓鱼,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做到针对各种不同的鱼情来调整饵料的状态,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手段。先说鱼食大小的变化。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诱鱼。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低于正常的小饵。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食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塘常有这种情况。
鱼饵的比重与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鱼饵为好。鱼吃食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但在鱼吃食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滑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食没落底的现象。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对几钓几的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过,食的软硬与粘度是有着紧密关系的。但硬食却绝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软的食很难抛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抛的作用。偏硬却较松散的食雾化效果最好,这样的食通常只有在诱鱼时使用。比如在很适合钓半水的情况下,一开始打窝子诱鱼时,便要使用偏硬(干)但很松散的饵料。食可以上得很大,抛出后入水即抬竿,让食散开后慢慢向下飘落,这样诱鱼效果非常好。硬且粘的食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食,最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野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
加大食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食,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食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食在钩上。
再比如当鱼不爱吃食,需要用“逗鱼”的方法提高上鱼量时,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食,这种食当你拉竿逗鱼时,极可能脱离钩体而使钩上没食。这种情况下,对食的调整应以增加粘度为主,而尽量少增加硬度,这样可较好地保持钩尖的韧透性。若食又粘又硬,便会较多地出现跑鱼现象。
再比如刮风天钓鱼很难抛食,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来解决。任何一种食,无论是增加了粘度还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会比原来大,尤其是增加粘度,变化更大S惺庇闾恋乃苌?这样食在落底过程中损失较多。 这时应造当地增加食的粘硬度,或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点的饵。这些都可保证落底后钩上有饵。一般来说,单纯增加硬度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小,而增加粘度则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食在钩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说鱼饵各种状态下的变化,都是相对正常情况而言的,且变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点点。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食,也仅仅是实践中较有普遍性的几种,目的是以此来说明饵料在使用上的变化与上鱼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实际钓鱼中用食的学问远远不只于此,每一个钓鱼爱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冬季野钓鲫鱼的秘籍
发布人:yuhui4588
拍币:20437
浏览次数:2330
分享到: 0
野钓时经常碰到有的钓点有很多小鲫鱼,但同时又有很多小杂鱼。此时,如何避开小鱼干扰,钓获大
量鲫鱼就成了一项挑战。
这种钓点的关键是要把鲫鱼聚起来。如果鲫鱼能聚起来,那小鱼或长条就会逃的无影无踪,这时垂钓的感觉就会像在竞技塘里差不多,不同的是都是生口鲫鱼。聚鲫鱼,又不招小鱼的最好办法,就是打曲酒米窝。冬季最好用打窝器。
另外,要注意钓位的选择。因为,有些位置鲫鱼是从来都不去的,你怎么打窝都没用。
野钓时,一般“0.8的大线,0.4的子线,1号袖钩”,应该是首选。因为,0.4的子线对付小至豆瓣鲫鱼,大至一斤的鲫鱼、鲤鱼或草鱼都没有问题。而如用0.2的子线,碰到3两以上的鲫鱼,稍微不慎就可能会切子线。当然,如果确定都是3两以下的鲫鱼,就应该用更细的线。
另外,子线要短,不能超过10公分,一般6-7公分就够了。
钓竿如有可能就应该用3.6米。不仅可以提高打杆的频率,更可以用精细的小漂,以方便观察漂的小动作。
冬钓,鱼进食的动作很小,要选体积小,灵敏度高的小漂。价钱至少在50-60元以上。我用的是自制的去皮芦苇短漂。冬钓的漂要求最高,可以说是失之分毫,结果差之千里。
冬鲫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虾粉经常也效果不佳(可能淡水鱼根本不习惯海虾的味道)。所以最好用腥香饵,把冬鲫换成20-30%的冬峻,其他可用918#2和速攻加拉丝粉。拉饵的颗粒要尽量小,不能超过绿豆的大小。拉饵不能太粘,以半分钟提杆,钩上无残留为好。
垂钓中“反常的上送5~6目后又恢复原位,提竿皆无鱼,而且在钓的过程中发现在离底十几厘米处有接口”,这些都是小鱼在捣乱,不是鲫鱼,也说明鲫鱼没有聚起来。
冬天鲫鱼进食“在漂上的反应为半目的上下”,在冬季这就足够了。只要往下的半目是缓慢的、延续的动作,提杆就会中鱼;上升的半目,有时也能中鱼,但空钩率较高。所以,尽量抓缓缓往下的动作。注意,冬季有时基本上没有下顿动作。
冬天台钓鲫鱼的商品饵料配方
虽然我一直认为冬天钓鲫鱼用红虫比较实用一些,比较容易上鱼,但毕竟有一些钓友们喜欢用商品饵料,这种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过来的,我也是如些哦,呵呵,这不光包括了垂钓的省时省力的依赖,同时上鱼速度更是众多钓友的追求,所以今天还是说说怎么去开一些冬天比较适合的饵料,让我们这一些钓友在冬天不依靠蚯蚓红虫什么的一样也可以钓上鱼。
腥香鲜是冬天钓鱼不可缺少的东西,要想钓好鱼,用好饵料,就必须得从这三个方面下手,其实我们才需要考虑怎么留住鱼,怎么去诱鱼,怎么样调漂才能钓上鱼。
说归说,但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的抛开红虫蚯蚓等,适当的加一些其粉(蚯蚓粉虾粉等市场上有的买),可以有效的提高鱼主动就饵的积极性,增大我们的鱼获,而且还不会影响我们的初衷,何乐而不为呢?
说了点费话,下面说一下商品的几个小配方,都是很实用的。
一、拉饵习惯的钓友配方。
1、2#鲫10%、龙鲫40%、6#鲫30%,3#鲫20%、另加少许龙凤香。
2、冬钓鲫(香)20%、冬钓鲫(腥)30%%、藻元素30%、全能竞技2号20(好像没有区域的限制用起来还是很爽)。
3、浓香型,12#鲫30%、凤鲫 10%,3#鲫30%、#鲫30%、(此饵料配方曾经在苏南用的效果不错,其它地区的钓友可以试试看)。
二、搓饵习惯的钓友配方。
1、全能5# 30%、钢弹2#30%、化氏尺上10%、3#鲫30%、另加少许虾粉(野外垂钓用此饵料效果最好)。野外的很多鱼类都比较喜欢偏腥的饵料。
2、化氏无双30%,4#鲫30%、超诱20%、365鲫20%、另加少许龙凤香(此饵用在一些专业的池塘效果相当的不错,野外我一般不使用。)。
虽然写的拉饵、搓饵习惯用法,但这个不必在看重,只是希望分的更清楚而已。
钓深水吧,如果白天太阳大可以试下浅水,饵以腥为主,化6,冬钓鲫,龙鲫等,加些减轻比重的,如365,新四季或轻麸调整下,拉饵
化 4 和 化6就不错
还有澡元素
不是比赛的话可以用红虫,用母虫和饲料混合打窝,用公虫挂钩钓!
红魔丨号二份红虫粉一份滑口鲫三份速功二份大黄鲫一份拉丝粉一份
冬季钓鱼技巧篇四
冬季钓鱼技术
第一,钓场非常的宁静,完全没有了其它季节的喧哗,农人已不再下田劳作了,田野静悄悄,偶尔会有野鸟从头顶掠过,或有野兔在对岸小心窥探你。委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天地,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可以想象,只有在冬季,才会有这种特别的效果,人已完全脱离了尘世,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享受着阳光温暖的抚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让为娱而鱼的钓鱼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第二,鱼获并不比“旺季”少。虽然冬季的鱼行动慢,索饵不积极,但是并不是说冬季的鱼不巡食。有过冬钓经历的钓鱼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冬天的鱼虽然不肯咬钩,但一旦咬钩一般不吐钩,吃食似乎很放心,迟点提竿无妨,滑鱼率低,而且有时索饵倒很勤。去年12月12日下午,天刮着北风,河上全被冰封了,只有桥的北边被风吹开一个三角形的水面。我先抛第一根竿,待第二根竿刚抛出,第二根的鱼漂缓缓斜着下沉,一提,一条鲫鱼出水,摘鱼上饵刚抛出,第二根的鱼漂重复同一动作,又是一条鲫鱼入护,这样还没有打窝,两根竿却轮流作业,一阵子就有好几斤鱼入账了。傍晚时,冻才化光,小河重现,而我们却恋恋不舍地在晚霞中回归了。
第三,冬天钓鱼更要讲究技术,这要靠积累,没有技术钓不上鱼,也就无乐可言。要诀、漫谈、钓具、钓位、天气林林总总,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钓友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之谈,很有可取之处。本人的看法是,冬天钓鱼,水的深浅很重要,这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晴天时,中午的鱼一般在浅水;而在早晚,鱼就会移入深水。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钓浅水,阴天或雾天钓深水。冬天的鱼确实不爱动,但若有温暖的阳光时,它还是愿意游到浅水来享受温暖的,浅水在阳光照射下升温较快。若在无阳光可照的阴天或雾天,它就会躲在深水里。大雾中照样能钓鱼,但一旦雾散反而钓不到,就是因为阳光驱散了大雾,水温升高,鱼游往浅水的缘故。我还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下午钓深水时,搓拉好长时间就是无鱼问津。待太阳西斜,正要打道回府时,鱼却疯狂咬钩,一会便过足了钓瘾。仔细想来还是因为浅水温度降低,鱼入深水之故,经常冬钓的钓友不会没有这种机遇的。
第四,在有水流的情况下,鱼最好钓。我最爱在有流水的情况下钓鱼了。夏天尤其是在雷雨之前,天气闷热的时候,鱼上浮不爱动,但只要有流水,不愁钓不到鱼。冬天同样如此,有流水的情况下可以多钓鱼。去年12月8日下午,小河里的流水不知怎么大了起来,用拉饵明显效果不好。我情急之下,用带来的“551”猪饲料撒了一个鱼窝,不到一小时便钓上两条两千克多的金色大鲤,真出乎我的意料。俗话说“水动鱼动”是有道理的。同时我还知道,用传统方法做窝容易招来大鱼。冬天,一般人都以为不能钓鱼,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殊不知,冬天照样可以钓到鱼,而且还能钓到大鱼。我钓得这两条鱼,震惊了左邻右舍,更令钓迷眼红。
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冬钓用饵一定要少而精。冬天的鱼食量小,用饵无论是香、腥、酸饵诱饵,尽量要用味浓些的,量不要多。钓饵首选是红虫蚯蚓。我习惯用红虫,甚至武断地认为,只要窝中有鱼,它见到红虫无论如何都要吃的,如果压竿逗引,效果则更好。是否偏激,钓友们不妨一试,至于钩要小、线要细、竿要软,这些都是常识,无须赘述。
冬天钓鱼的乐趣是无可怀疑的,只要有信心,在每次冷空气过后,气温渐升时,背起鱼具包,约上几个钓友,到野外去钓一次,一定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冬钓的魅力和风景。
野钓冬钓应用5.4米以上的长竿,大都使用6.3米左右的轻细竿,细线,钩以鱼的大小选用,但注意钩条应细,弹性应好,饵以小麦蛋白饵较佳。? 冬钓主要是调出合适的浮漂。让钩组离开水底半米左右调好目数(检验方法是风线全部入水后十分钟左右浮漂的目数不再发生改变),然后挂上两粒平时惯用的不大不小的饵,记住现在浮漂的目数,调整好水线的长度后就钓这个目数。比如说,调出的目数是3目,拉上两粒饵后浮漂呈现出的是2目,那么把浮漂上调到相应的位置(注意,这个上调的距离如果大了,应再校调一次浮漂,因为水线的长度增加了,线组的重力也增加了,因此必须再调到3目),挂饵钓2目。大于2目则水线过长,等于2目则可能下钩饵不到底,必须超过2目,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往下调到2目方好。冬天鱼就饵的动作已没有动感,只要感觉到浮漂上那0点几目微小变化,就可抬竿取鱼。?
一般钓友除掌握平时的正常钓法之外,只要再掌握了上述方法(可根据情况再加变化,不要墨守成规),基本上就能对付野钓中碰到的复杂情况,用我们平时常用的台钓组合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变化的需要。
水库冬季串钩钓法
冬钓串钩是诸多钓法中较为省力的一种钓法,特别适合于自然水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野钓方法。它的特点有:
一是适应了冬季近岸水清,鱼不敢靠边觅食的生活习性和安全本能,采取投向二三十米甚至五六十米远的办法,主动寻找鱼群,从长期的垂钓实践来看,在近岸一二米深的区域,如果没有水草以及障碍物的遮掩,或者是水底淤泥少,不易形成上清下浊水色的话,这一时期鱼群的活动范围多出现在距岸十米至百米范围内。
二是以大(竿、钩、线、饵的相对粗大)攻大(个体较大的鱼),鱼获效果有可靠保障。冬天在自然水域中,由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体力强健以及所需食物的量大,即使是在水温较低的日子里,也仍在摄食,从而形成冬钓常上大个鲤鲫和草鱼的现象。再从它的组合结构上看,由于钓组的可靠性,绝无断竿线之忧,而且由于投钩饵于陌生水域,所钓之鱼皆属“没有经验的傻瓜”,故此钩线的粗大无碍,照样吃得牢,几乎没有遛鱼中脱钩的现象。
三是由于没有小杂鱼闹钩,不需频繁收竿换饵,只需在各钩上穿上固态饵、虫饵,或者用商品饵做成较粘的团饵,便能在十数分钟至一小时内无须换饵,这也正符合了冬钓鱼咬钩慢的特点。
四是不需要事前做窝,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寻找钓点,大凡水底相对平缓、不挂钩、水位不太深(在一米多到五米范围内均可),特别是大面积浅滩的远水处,都是投钓串钩的好地方。根据冬季水温升得较慢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的把钩饵投向相对的远水。因为鱼在低温下只是很缓慢地呼吸着,这时即便你把饵投到它的身边,也不能引起它的食欲,所以投诱饵便成了“多此一举”,只要在正常的天气下,一般到了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对温度十分敏感的鱼类便会开始游动起来,这也是鱼开始咬钩的时候。
冬季串钩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把握以下诸方面的要领。
出钓首先要选择好天气。冬钓对天气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温度决定着鱼类的活动能力。可选择的天气有:一是连续数天的晴朗日子,如果再加有二三级的西南风或东南风则更佳,这种天气鱼咬钩时间较早,上午九十点钟就会上鱼,且个头大的较多,这是冬钓中最佳的气象条件;二是多云天。如果风向不稳(即刮乱风),效果便会大减,反之仍有较佳鱼获;三是早晨出行天阴,但随着午时的到来,天气转暖,便会在午后有较好的鱼讯,特别是在一两点钟,鱼更是吃钩踊跃。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早上天暖,午时变冷了,鱼讯必然锐减;四是晨雾迷漫,一二小时后便散去,接着是丽日当空,这种天气虽说风力较弱,但由于空气中湿度高,使得空气清新,正是鱼儿活跃之时,鱼是肯咬钩的。但如果是白霜满地的日
子,即使随后天晴,也不是钓鱼的好日子,因为霜寒过重,使“三温”难以复高,鱼自然少动了。
其次要精细各个环节。注意一些垂钓中的细节,会增加钓获。用饵方面:宜小不宜大,宜软不宜硬,形态上宜粘不宜散,饵色上宜白(鲜亮)不宜暗。其次可在一串钩上挂二至三种饵,即荤素搭配,但如果以钓草鱼为主,则以酒糟粒为最佳,并兼顾鲤鲫等鱼,当主钓个体不大的鲫鱼时红蚯蚓最佳。架竿问题:串钩钓与爆炸钩钓的显著区别在于,一个钩上有饵,一个是空钩,因而串钩钓时如何使鱼在咬钩时能提高中钩的机率,这与竿子的架法大有关联,最佳的架法应是竿尖与钓点成一线,并使竿线的角度保持在30度至60度之间,这样当鱼咬钩时即使慢了半拍扬竿或者不能及时提竿,竿线的张力与弹性也会使鱼在挣扎中钩牢而难逃。扬竿问题:钓串钩的扬竿方面钓友中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猛然大幅扬竿,其结果常导致断线和扯豁鱼嘴,另一种是干脆不扬竿,见有动静只把竿握起收线,又时常发生收着收着失去了重感——鱼跑了,其原因一是鱼吃得浅,二是饵过硬,无外力刺入,脱钩也是正常。我的体会是力度适中,即竿尖扬时稍过头顶,这样可减少上述两种方法的失误。把握时机:冬天的鱼咬钩一般时间性比较强,除了连续几天大晴气温较高,鱼几乎全天候咬钩外,大部分时间是有规律的,具体讲,上午开口时间多在9点到10点左右,如天气稍差则要推至午时的12点到13点,但每天的13点到15点这段时间,就是鱼最肯咬钩的时候了
冬天钓鱼技巧篇五
冬季钓鱼技术
第一,钓场非常的宁静,完全没有了其它季节的喧哗,农人已不再下田劳作了,田野静悄悄,偶尔会有野鸟从头顶掠过,或有野兔在对岸小心窥探你。委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天地,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可以想象,只有在冬季,才会有这种特别的效果,人已完全脱离了尘世,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享受着阳光温暖的抚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让为娱而鱼的钓鱼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第二,鱼获并不比“旺季”少。虽然冬季的鱼行动慢,索饵不积极,但是并不是说冬季的鱼不巡食。有过冬钓经历的钓鱼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冬天的鱼虽然不肯咬钩,但一旦咬钩一般不吐钩,吃食似乎很放心,迟点提竿无妨,滑鱼率低,而且有时索饵倒很勤。去年12月12日下午,天刮着北风,河上全被冰封了,只有桥的北边被风吹开一个三角形的水面。我先抛第一根竿,待第二根竿刚抛出,第二根的鱼漂缓缓斜着下沉,一提,一条鲫鱼出水,摘鱼上饵刚抛出,第二根的鱼漂重复同一动作,又是一条鲫鱼入护,这样还没有打窝,两根竿却轮流作业,一阵子就有好几斤鱼入账了。傍晚时,冻才化光,小河重现,而我们却恋恋不舍地在晚霞中回归了。
第三,冬天钓鱼更要讲究技术,这要靠积累,没有技术钓不上鱼,也就无乐可言。要诀、漫谈、钓具、钓位、天气林林总总,我觉得都有
一定的道理,都是钓友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之谈,很有可取之处。本人的看法是,冬天钓鱼,水的深浅很重要,这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晴天时,中午的鱼一般在浅水;而在早晚,鱼就会移入深水。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钓浅水,阴天或雾天钓深水。冬天的鱼确实不爱动,但若有温暖的阳光时,它还是愿意游到浅水来享受温暖的,浅水在阳光照射下升温较快。若在无阳光可照的阴天或雾天,它就会躲在深水里。大雾中照样能钓鱼,但一旦雾散反而钓不到,就是因为阳光驱散了大雾,水温升高,鱼游往浅水的缘故。我还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下午钓深水时,搓拉好长时间就是无鱼问津。待太阳西斜,正要打道回府时,鱼却疯狂咬钩,一会便过足了钓瘾。仔细想来还是因为浅水温度降低,鱼入深水之故,经常冬钓的钓友不会没有这种机遇的。
第四,在有水流的情况下,鱼最好钓。我最爱在有流水的情况下钓鱼了。夏天尤其是在雷雨之前,天气闷热的时候,鱼上浮不爱动,但只要有流水,不愁钓不到鱼。冬天同样如此,有流水的情况下可以多钓鱼。去年12月8日下午,小河里的流水不知怎么大了起来,用拉饵明显效果不好。我情急之下,用带来的“551”猪饲料撒了一个鱼窝,不到一小时便钓上两条两千克多的金色大鲤,真出乎我的意料。俗话说“水动鱼动”是有道理的。同时我还知道,用传统方法做窝容易招来大鱼。冬天,一般人都以为不能钓鱼,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殊不知,冬天照样可以钓到鱼,而且还能钓到大鱼。我钓得这两条鱼,震惊了左邻右舍,更令钓迷眼红。
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冬钓用饵一定要少而精。冬天的鱼食量小,用饵无论是香、腥、酸饵诱饵,尽量要用味浓些的,量不要多。钓饵首选是红虫蚯蚓。我习惯用红虫,甚至武断地认为,只要窝中有鱼,它见到红虫无论如何都要吃的,如果压竿逗引,效果则更好。是否偏激,钓友们不妨一试,至于钩要小、线要细、竿要软,这些都是常识,无须赘述。
冬天钓鱼的乐趣是无可怀疑的,只要有信心,在每次冷空气过后,气温渐升时,背起鱼具包,约上几个钓友,到野外去钓一次,一定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冬钓的魅力和风景。
野钓冬钓应用5.4米以上的长竿,大都使用6.3米左右的轻细竿,细线,钩以鱼的大小选用,但注意钩条应细,弹性应好,饵以小麦蛋白饵较佳。? 冬钓主要是调出合适的浮漂。让钩组离开水底半米左右调好目数(检验方法是风线全部入水后十分钟左右浮漂的目数不再发生改变),然后挂上两粒平时惯用的不大不小的饵,记住现在浮漂的目数,调整好水线的长度后就钓这个目数。比如说,调出的目数是3目,拉上两粒饵后浮漂呈现出的是2目,那么把浮漂上调到相应的位置(注意,这个上调的距离如果大了,应再校调一次浮漂,因为水线的长度增加了,线组的重力也增加了,因此必须再调到3目),挂饵钓2目。大于2目则水线过长,等于2目则可能下钩饵不到底,必须超过2目,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往下调到2目方好。冬天鱼就饵
的动作已没有动感,只要感觉到浮漂上那0点几目微小变化,就可抬竿取鱼。?
一般钓友除掌握平时的正常钓法之外,只要再掌握了上述方法(可根据情况再加变化,不要墨守成规),基本上就能对付野钓中碰到的复杂情况,用我们平时常用的台钓组合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变化的需要。
水库冬季串钩钓法
冬钓串钩是诸多钓法中较为省力的一种钓法,特别适合于自然水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野钓方法。它的特点有:
一是适应了冬季近岸水清,鱼不敢靠边觅食的生活习性和安全本能,采取投向二三十米甚至五六十米远的办法,主动寻找鱼群,从长期的垂钓实践来看,在近岸一二米深的区域,如果没有水草以及障碍物的遮掩,或者是水底淤泥少,不易形成上清下浊水色的话,这一时期鱼群的活动范围多出现在距岸十米至百米范围内。
二是以大(竿、钩、线、饵的相对粗大)攻大(个体较大的鱼),鱼获效果有可靠保障。冬天在自然水域中,由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体力强健以及所需食物的量大,即使是在水温较低的日子里,也仍在摄食,从而形成冬钓常上大个鲤鲫和草鱼的现象。再从它的组合结构上看,由于钓组的可靠性,绝无断竿线之忧,而且由于投钩饵于陌生水域,所钓之鱼皆属“没有经验的傻瓜”,故此钩线的粗大无碍,照样吃得牢,几乎没有遛鱼中脱钩的现象。
三是由于没有小杂鱼闹钩,不需频繁收竿换饵,只需在各钩上穿上固态饵、虫饵,或者用商品饵做成较粘的团饵,便能在十数分钟至一小时内无须换饵,这也正符合了冬钓鱼咬钩慢的特点。
四是不需要事前做窝,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寻找钓点,大凡水底相对平缓、不挂钩、水位不太深(在一米多到五米范围内均可),特别是大面积浅滩的远水处,都是投钓串钩的好地方。根据冬季水温升得较慢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的把钩饵投向相对的远水。因为鱼在低温下只是很缓慢地呼吸着,这时即便你把饵投到它的身边,也不能引起它的食欲,所以投诱饵便成了“多此一举”,只要在正常的天气下,一般到了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对温度十分敏感的鱼类便会开始游动起来,这也是鱼开始咬钩的时候。
冬季串钩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把握以下诸方面的要领。
出钓首先要选择好天气。冬钓对天气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温度决定着鱼类的活动能力。可选择的天气有:一是连续数天的晴朗日子,如果再加有二三级的西南风或东南风则更佳,这种天气鱼咬钩时间较早,上午九十点钟就会上鱼,且个头大的较多,这是冬钓中最佳的气象条件;二是多云天。如果风向不稳(即刮乱风),效果便会大减,反之仍有较佳鱼获;三是早晨出行天阴,但随着午时的到来,天气转暖,便会在午后有较好的鱼讯,特别是在一两点钟,鱼更是吃钩踊跃。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早上天暖,午时变冷了,鱼讯必然锐减;四是晨雾迷漫,一二小时后便散去,接着是丽日当空,这种天气虽说风力较弱,但由于空气中湿度高,使得空气清新,正是鱼儿活跃之时,鱼是
肯咬钩的。但如果是白霜满地的日子,即使随后天晴,也不是钓鱼的好日子,因为霜寒过重,使“三温”难以复高,鱼自然少动了。
其次要精细各个环节。注意一些垂钓中的细节,会增加钓获。用饵方面:宜小不宜大,宜软不宜硬,形态上宜粘不宜散,饵色上宜白(鲜亮)不宜暗。其次可在一串钩上挂二至三种饵,即荤素搭配,但如果以钓草鱼为主,则以酒糟粒为最佳,并兼顾鲤鲫等鱼,当主钓个体不大的鲫鱼时红蚯蚓最佳。架竿问题:串钩钓与爆炸钩钓的显著区别在于,一个钩上有饵,一个是空钩,因而串钩钓时如何使鱼在咬钩时能提高中钩的机率,这与竿子的架法大有关联,最佳的架法应是竿尖与钓点成一线,并使竿线的角度保持在30度至60度之间,这样当鱼咬钩时即使慢了半拍扬竿或者不能及时提竿,竿线的张力与弹性也会使鱼在挣扎中钩牢而难逃。扬竿问题:钓串钩的扬竿方面钓友中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猛然大幅扬竿,其结果常导致断线和扯豁鱼嘴,另一种是干脆不扬竿,见有动静只把竿握起收线,又时常发生收着收着失去了重感——鱼跑了,其原因一是鱼吃得浅,二是饵过硬,无外力刺入,脱钩也是正常。我的体会是力度适中,即竿尖扬时稍过头顶,这样可减少上述两种方法的失误。把握时机:冬天的鱼咬钩一般时间性比较强,除了连续几天大晴气温较高,鱼几乎全天候咬钩外,大部分时间是有规律的,具体讲,上午开口时间多在9点到10点左右,如天气稍差则要推至午时的12点到13点,但每天的13点到15点这段时间,就是鱼最肯咬钩的时候了。
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户外垂钓必须进行“冰钓”,即破冰下钓。而在南方则不同,冬季仍可进行水面垂钓。冬季阳光温和、空气洁净,独坐湖边别有一番风味,冬钓有其季节性的特点:一是冬季水温低,许多鱼类已经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冬季可钓的淡水鱼主要以鲫鱼为主,鳊、鲤、草等大型鱼有时也上钩,但上鱼率大大降低。二是鱼类在冬季咬钩吃食时的动作很轻所以在钓具和钓法上应与夏钓有所区别。
首先,钓具选择要巧,要用小钩细线和中漂。冬季鱼类活动能力较低,吸食力度也很小,所以用线一定要细,钩子一定要小。通常,主线用0.8到1号线,脑线用0.3至0.4号线即可。这样才能增加钓具的灵敏度,以便捕捉到鱼儿咬钩的轻微信息。冬季的鱼类不仅咬钩动作轻,而且上钩后即使是大鱼,也无多大冲撞力,因此小钩细线亦能降服大鱼。此外,漂的选用也是一个关键。寒冷季节垂钓,常在深水钓点进行,不了解冬钓特点的人会像夏钓一样倾向于使用大漂。其实在鱼类越冬期使用大漂是不利的,这一时期鱼类咬钩轻,用大漂会不够灵敏,所以还是选用中漂最为理想。
其次,冬钓用饵也要讲究技巧。冬季由于水温低,鱼儿毫无食欲,要让它开口,鱼饵一定要有诱惑力。冬钓宜选用活饵,有渔谚称“冬钓唯独用红虫”。红虫是一种皮薄肉嫩、色香味俱佳的钓饵,鱼儿见了难免贪嘴上当。除红虫之外,还可以使用红蚯蚓、线虫等。
再次,选址也有学问。“冬钓追阳光”,意思是说出钓时要选择有阳光的好天气,下钓时找一个向阳的好钓点。鱼儿对水温十分敏感,在水温高的地方它们容易咬钩吃食。在那些向阳背风的水域,其水温明显高于其它地方,这当然是冬钓的首选钓位。有人说冬钓就是跟着太阳走,此话不无道理。
最后,要主动找鱼,宜用“拖底钓”的方法。夏天垂钓是“鱼找钩”,冬天钓鱼则应“钩找鱼”。夏天鱼儿活跃,食欲旺盛,到处觅食,所以只要打个“窝子”就能把鱼招过来,冬天则不然,因水温低,鱼儿不爱动,基本上停止觅食,有时对送到嘴边的食物,才“勉强”咬一口,所以冬季垂钓时打窝子是没多大用场的。那以冬季如何找鱼呢?这就要采用“拖底钓”战术了。“拖底钓”的具体方法是:将钩附抛向最远处,停一两分钟如无动静,就可“逗鱼”--将钩坠在原地上下移动,连提两三次,如无鱼则将钩附回拖30厘米左右,再次“逗鱼”。如此不断地拖、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上鱼率。
冬天,尤其是寒冬,要想钓到鱼,既要有功底,更得有耐心,还得精心准备、把握要领。
具体来说,须把握和做好以下几点:
冬天气温低,寒气重,务必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最好穿上带帽子的羽绒服或棉衣及高统棉皮鞋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上简易防风棚(自制)、热茶和一些容易产生热量的食物如牛肉干、巧克力等。
冬天钓鱼,不怕天寒,只怕骤寒。整个冬天,只要气温稳定达三五天,均可出钓。当然也得避开大风和雨雪天气,最好是微风的阳光天气或阴天。寒潮当天比较容易上鱼。为什么呢?因为鱼是趋温性动物,寒潮当天,上层水温低,中下层水温高,鱼都聚到底层躲避风浪及寒冷。这样,选择底钓,当然好上鱼。寒潮第二、第三天出钓,须
有“当空军”的心理准备。因为鱼在适应新一轮低温阶段,几乎不开口就饵。
冬天鱼就饵动作小,为了漂相明显,提高灵敏度,必须使用小钩、小坠、细线、小漂。钩用袖型,外形有黄豆大小足矣。主线0.8—1.0,子线0.5—0.8。我喜欢用长身长尾硬尾漂,调4钓2或调3钓1。钓竿用4.5米硬调碳素竿,考虑到可能遭遇草、鲤鱼,最好配上绕线轮,储线50—100米。另出于鱼情考虑,可附带一两支海竿,挂串钩。竿梢最好用手竿第二节代替,以提高灵敏度。
窝料用酒糟拌入红薯粉或炒熟的玉米粉,滴入几滴钓鱼香精(鱼具店有售)更佳。捏成鸽子蛋大小,每隔十来米丢3—4粒,不能过多,否则鱼饱食之后不咬钩。等出现鱼星即可下竿。用“走钓法”,即:半小时之内不咬钩,及时换位。上鱼的位置钓着钓着不再出现漂相也得立即换位,换位时记得再丢一两粒窝料“续窝”。饵料首选红虫、蚯蚓,蚯蚓挂钩不能象夏秋天,钩外留太长,只能留5—10毫米。素饵以商品饵料加香精较好,笔者喜用“九一八底钓鲫鱼饵”,味香纯正,雾化性能好。鱼塘施钓,宜掺入适量原塘投喂的颗粒料,以增
秋季自然水域手竿钓鲤鱼的经验和体会篇六
秋季自然水域手竿钓鲤鱼的经验和体会
选择天气和时段
秋季白天出钓,最好能选择相对凉爽的多云或阴天无雨的天气,有2-3级偏北风最好,这样的天气不仅人感觉舒服,鱼也会很活跃。如果遇不到这种天气,要在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出钓,秋季如果是升温天气是很难钓到鲤鱼的。即便是在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出钓,要钓获鲤鱼也并非易事,要早出晚归,钓早晨6
到10点和下午3到7点。小幅降温的天气则全天可钓。不怕道路泥泞的钓友,久雨初晴或久晴初雨也都是在水库等自然水域垂钓的好时机。但要避开雷雨天气,空气强对流的雷雨天气是决不可出钓的。如果要夜钓则最好选择前半夜无月或整夜无月的夜晚,多云或者阴天无雨的夜晚更好。在气温方面要选择昼夜温差小的夜晚出钓,昼夜温差太大且无风的秋夜,后半夜会起雾,鱼很少吃钩只能钓前半夜,不要整夜苦守。
找准钓位和钓点
“秋钓荫”是人们对秋季钓鱼选位经验的高度概括总结,非常适用。钓位要尽量选在南岸或西岸的荫坡,要尽量靠近有树荫的地方。鲤鱼和草鱼,很喜欢秋季的树荫,经常从树上掉落的昆虫是水下鱼儿最喜欢的食物。钓点要通过反复抛竿探测,找准水底有陡坎、或岸向水中伸出的斜坡的坡底部位,水中陡坎的下沿、斜坡的坡底、水草边、木桩旁都是鲤鱼喜欢光顾之处。夜钓则要选择岸边无草的钓位,蚊虫会相对少一些。鲤鱼在夜间不仅喜欢游到近岸,更喜欢到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里觅食,哪怕这个小水域只有几十平方,或者只有几米宽,只要水深适宜并与大水面通畅,都是夜间鲤鱼最喜欢光顾的去处。只要保持钓位安静,会让你钓的很爽。在钓者稀少比较偏僻和安静的水域,有时即使在白天也能在这些与大水面相连的不起眼的小水沟中钓出大鲤鱼。 运用合理的钓具、钓法
秋季休闲手竿钓鲤鱼,宜使用5.4米左右的中性调手竿,太短了不适合钓鲤鱼,太长了虽然适合钓鱼但用起来很笨重太不方便,所以一般使用5.4米的手竿最适宜,而且硬竿容易断线跑鱼,休闲钓不如略软一些的中性调竿好用,溜鱼时竿体大弯腰,让人感觉很刺激。在自然水域垂钓,水下之物永远是未知数,因此钓线要用的略粗一些,一般手竿钓鲤鱼使用2.5-3号主线,1.5-2号子线,用伊势尼3-5号细条钩,把倒刺用钳子捏掉。手竿钓鱼倒刺基本没什么用,只会使摘钩麻烦。主线的长度以比竿短20厘米左右为宜,子线要根据采用的钓法不同使用不同长度的子线,一般采用底坠包食钓法时使用的子线长度是8-12厘米,采用悬坠钓法时使用的子线长度是25厘米左右。因为鲤
鱼非常机警,钓鲤鱼使用分解坠效果较好,在连接子线的8字环上方穿一个米饭粒大小的空心坠,在这个空心坠上方约40厘米处(或更远一些)用太空豆固定一个很细的铅皮座,绕上铅皮用来调整灵钝,这样挨近子线的铅坠体积小,不管是悬坠钓还是底坠钓都比较隐蔽不会引起鱼的警觉,上面用于调整灵钝的铅皮坠虽然体积较大,但距离钓饵已经远了,基本不会有影响。手竿钓鲤鱼,一般情况下底坠包食钓法很有效。但遇到水底淤泥太多,或者鱼情很好连续很快吃钩时则改用悬坠双钩搓饵钓法。无论采用什么钓法,钓鲤鱼不仅要定点守钓,而且不可过于频繁提竿,要最大限度的保持钓位和钓点安静,抛钩送饵要尽量避免饵钩落水的响声。
优化饵料使用
白天在自然水域钓鲤鱼,窝饵要尽量少用比重轻的粉状饵料,选择比重较大的颗粒状饵料,如小米、碎大米、麦粒、玉米粒、碎玉米等。但比重较大的颗粒状饵料,不会在水中漂移,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饵料气味的扩散诱鱼,因此在使用这些饵料做窝饵时,要想办法增加饵料的气味,可以通过发酵或者加入药酒等方法使饵料有更浓的气味并便于在水中扩散。窝饵的用量也要略大于其他季节,一是因为最先进窝的小杂鱼会抢食饵料,使窝饵消耗较快,二是这个季节的鱼,食量大觅食积极,非常活跃流动性大,窝中“过客”较多,增加了窝饵的消耗速度。很多经验不足的钓友,往往一到水边就匆忙选位,不伸竿,不试水深就目测距离慌忙打窝。这种做法是手竿定点钓一个很大的误区,手竿钓鲤鱼,到达钓场之后不仅要细心选好钓位,而且在确定钓位之后,要先出竿上线,反复测试钓位前方左、中、右的水底地形,找出水底有陡坎、斜坡等最容易有鱼的钓点(下钩点),钓点确定之后,要把空钩钓组抛入钓点,把竿放在支竿架上,然后对准自己的漂打窝,不管是使用打窝器还是其他方式,窝饵一定要打在漂的内侧,就是漂靠近钓位的一侧,一般2米左右深的水,窝饵在水面的落点应该是在漂的内侧一尺左右的距离,水越深窝饵打在水面的落点就要离漂的距离相对远一点,因为窝饵在落水下沉过程中散落面积会逐渐加大,等到落入水底之后,漂的正下方(就是饵钩的位置)也就有窝饵了,这样打窝的目的是在垂钓时饵钩正好能落在水底窝饵的前沿,使上钩率提高很多。
秋季在自然水域手竿钓鲤鱼的钓饵,可以用加工过的玉米粒、麦粒等颗粒状饵,也可以使用大蚯蚓、蟋蟀、小虾等生物饵,但使用面食饵做钓饵时,不管是底坠包食钓法的面芯(不包括外包料),还是悬坠钓法的搓饵,都要有一定的粘度,不能象钓鲫鱼的搓拉饵那样雾化很快,在水库等自然水域频繁提竿是很少钓到较大的鲤鱼的,要用面食饵钓获自然水域中个体较大的鲤鱼,搓钩的饵团要有一定的粘度、而且要软,无鱼吃钩时钩上的饵团至少能坚持30分钟以上不脱落。在自然水域钓鲤鱼,靠窝饵诱鱼,不是靠钓饵的雾化诱鱼。
冬季钓鱼需要注意哪些篇七
冬季钓鱼需要注意哪些?
冬天钓鱼更要讲究技术,这要靠积累,没有技术钓不上鱼,也就无乐可言。要诀、漫谈、钓具、钓位、天气等,而这些都是钓友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之谈,很有可取之处。冬天钓鱼,水的深浅很重要,这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晴天时,中午的鱼一般在浅水;而在早晚,鱼就会移入深水。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钓浅水,阴天或雾天钓深水。冬天的鱼确实不爱动,但若有温暖的阳光时,它还是愿意游到浅水来享受温暖的,浅水在阳光照射下升温较快。若在无阳光可照的阴天或雾天,它就会躲在深水里。大雾中照样能钓鱼,但一旦雾散反而钓不到,就是因为阳光驱散了大雾,水温升高,鱼游往浅水的缘故。
野钓冬钓应用5.4米以上的长竿,大都使用6.3米左右的轻细竿,细线,钩以鱼的大小选用,但注意钩条应细,弹性应好,饵以小麦蛋白饵较佳。? 冬钓主要是调出合适的浮漂。让钩组离开水底半米左右调好目数(检验方法是风线全部入水后十分钟左右浮漂的目数不再发生改变),然后挂上两粒平时惯用的不大不小的饵,记住现在浮漂的目数,调整好水线的长度后就钓这个目数。比如说,调出的目数是3目,拉上两粒饵后浮漂呈现出的是2目,那么把浮漂上调到相应的位置(注意,这个上调的距离如果大了,应再校调一次浮漂,因为水线的长度增加了,线组的重力也增加了,因此必须再调到3目),挂饵钓2目。大于2目则水线过长,等于2目则可能下钩饵不到底,必须超过2目,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往下调到2目方好。冬天鱼就饵的动作已没有动感,只要感觉到浮漂上那0点几目微小变化,就可抬竿取鱼。?
一般钓友除掌握平时的正常钓法之外,只要再掌握了上述方法(可根据情况再加变化,不要墨守成规),基本上就能对付野钓中碰到的复杂情况,用我们平时常用的台钓组合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变化的需要。
水库冬季串钩钓法
冬钓串钩是诸多钓法中较为省力的一种钓法,特别适合于自然水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野钓方法。它的特点有:
一是适应了冬季近岸水清,鱼不敢靠边觅食的生活习性和安全本能,采取投向二三十米甚至五六十米远的办法,主动寻找鱼群,从长期的垂钓实践来看,在近岸一二米深的区域,如果没有水草以及障碍物的遮掩,或者是水底淤泥少,不易形成上清下浊水色的话,这一时期鱼群的活动范围多出现在距岸十米至百米范围内。
二是以大(竿、钩、线、浮标、饵的相对粗大)攻大(个体较大的鱼),鱼获效果有可靠保障。冬天在自然水域中,由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体力强健以及所需食物的量大,即使是在水温较低的日子里,也仍在摄食,从而形成冬钓常上大个鲤鲫和草鱼的现象。再从它的组合结构上看,由于钓组的可靠性,绝无断竿线之忧,而且由于投钩饵于陌生水域,所钓之鱼皆属“没有经验的傻瓜”,故此钩线的粗大无碍,照样吃得牢,几乎没有遛鱼中脱钩的现象。
三是由于没有小杂鱼闹钩,不需频繁收竿换饵,只需在各钩上穿上固态饵、虫饵,或者用商品饵做成较粘的团饵,便能在十数分钟至一小时内无须换饵,这也正符合了冬钓鱼咬钩慢的特点。
四是不需要事前做窝,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寻找钓点,大凡水底相对平缓、不挂钩、水位不太深(在一米多到五米范围内均可),特别是大面积浅滩的远水处,都是投钓串钩的好地方。根据冬季水温升得较慢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的把钩饵投向相对的远水。因为鱼在低温下只是很缓慢地呼吸着,这时即便你把饵投到它的身边,也不能引起它的食欲,所以投诱饵便成了“多此一举”,只要在正常的天气下,一般到了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对温度十分敏感的鱼类便会开始游动起来,这也是鱼开始咬钩的时候。
资讯来源:
冬天钓鱼技巧都有哪些篇八
冬天,尤其是寒冬,要想钓到鱼,既要有功底,更得有耐心,还得精心准备、把握要领。
具体来说,须把握和做好以下几点:
冬天气温低,寒气重,务必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最好穿上带帽子的羽绒服或棉衣及高统棉皮鞋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上简易防风棚(自制)、热茶和一些容易产生热量的食物如牛肉干、巧克力等。
冬天钓鱼,不怕天寒,只怕骤寒。整个冬天,只要气温稳定达三五天,均可出钓。当然也得避开大风和雨雪天气,最好是微风的阳光天气或阴天。寒潮当天比较容易上鱼。为什么呢?因为鱼是趋温性动物,寒潮当天,上层水温低,中下层水温高,鱼都聚到底层躲避风浪及寒冷。这样,选择底钓,当然好上鱼。寒潮第二、第三天出钓,须有“当空军”的心理准备。因为鱼在适应新一轮低温阶段,几乎不开口就饵。
冬天鱼就饵动作小,为了漂相明显,提高灵敏度,必须使用小钩、小坠、细线、小漂。钩用袖型,外形有黄豆大小足矣。主线0.8—1.0,子线0.5—0.8。我喜欢用长身长尾硬尾漂,调4钓2或调3钓1。钓竿用4.5米硬调碳素竿,考虑到可能遭遇草、鲤鱼,最好配上绕线轮,储线50—100米。另出于鱼情考虑,可附带一两支海竿,挂串钩。竿梢最好用手竿第二节代替,以提高灵敏度。
窝料用酒糟拌入红薯粉或炒熟的玉米粉,滴入几滴钓鱼香精(鱼具店有售)更佳。捏成鸽子蛋大小,每隔十来米丢3—4粒,不能过多,否则鱼饱食之后不咬钩。等出现鱼星即可下竿。用“走钓法”,即:半小时之内不咬钩,及时换位。上鱼的位置钓着钓着不再出现漂相也得立即换位,换位时记得再丢一两粒窝料“续窝”。饵料首选红虫、蚯蚓,蚯蚓挂钩不能象夏秋天,钩外留太长,只能留5—10毫米。素饵以商品饵料加香精较好,笔者喜用“九一八底钓鲫鱼饵”,味香纯正,雾化性能好。鱼塘施钓,宜掺入适量原塘投喂的颗粒料,以增强适口性,降低鱼的警惕。挂饵方法,可根据鱼情,灵活运用。分双钩全荤、一荤一素、双钩全素。全荤时,可用逗钓法,即每隔1—2分钟,轻轻地上下提、放鱼钩,幅度掌握在10公分左右,即可吸引鱼儿就饵,又不至于惊鱼离窝。
冬天鱼儿基本扎堆避寒,活动范围小,因而有:“夏秋鱼找人,冬天人找鱼”之说。所以选位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江河、水库、鱼塘,选位要注重小水面、背风、向阳、陡岸、凹湾。水深1.8米以上。钓位有杂草、枯枝、石堆处最佳。当然,这些条件不可能都符合,这就要综合考虑,选择钓位。另外,在不同时段也有区别,有阳光的日子,早晚钓深钓远,中午前后钓1.5—2.0米的浅滩、缓坡、水较浑处。阴雨天须钓2米以上的深水。
冬天鱼儿开口小,基本上没有吞饵情况,只是轻轻吮吸,钓饵只在嘴边不会进入口腔。表现在漂相上,大多在1目—2目,甚至1目不到。不会象夏秋天出现“黑漂”甚至整支漂被顶到水面形成“横漂”。所以,要做到眼不离漂,手不离竿,有时漂上顶或下顿1目,即可提竿。提竿力度要适中,否则容易钩豁鱼唇而跑鱼。中鱼后,及时领离钓点,以免惊窝。起鱼最好用操网,一免钩豁鱼唇,二免造成子线弯曲,影响灵敏度。
冬季钓鱼技术
第一,钓场非常的宁静,完全没有了其它季节的喧哗,农人已不再下田劳作了,田野静悄悄,偶尔会有野鸟从头顶掠过,或有野兔在对岸小心窥探你。委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天地,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可以想象,只有在冬季,才会有这种特别的效果,人已完全脱离了尘世,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享受着阳光温暖的抚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让为娱而鱼的钓鱼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第二,鱼获并不比“旺季”少。虽然冬季的鱼行动慢,索饵不积极,但是并不是说冬季的鱼不巡食。有过冬钓经历的钓鱼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冬天的鱼虽然不肯咬钩,但一旦咬钩一般不吐钩,吃食似乎很放心,迟点提竿无妨,滑鱼率低,而且有时索饵倒很勤。去年12月12日下午,天刮着北风,河上全被冰封了,只有桥的北边被风吹开一个三角形的水面。我先抛第一根竿,待第二根竿刚抛出,第二根的鱼漂缓缓斜着下沉,一提,一条鲫鱼出水,摘鱼上饵刚抛出,第二根的鱼漂重复同一动作,又是一条鲫鱼入护,这样还没有打窝,两根竿却轮流作业,一阵子就有好几斤鱼入账了。傍晚时,冻才化光,小河重现,而我们却恋恋不舍地在晚霞中回归了。
第三,冬天钓鱼更要讲究技术,这要靠积累,没有技术钓不上鱼,也就无乐可言。要诀、漫谈、钓具、钓位、天气林林总总,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钓友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
之谈,很有可取之处。本人的看法是,冬天钓鱼,水的深浅很重要,这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晴天时,中午的鱼一般在浅水;而在早晚,鱼就会移入深水。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钓浅水,阴天或雾天钓深水。冬天的鱼确实不爱动,但若有温暖的阳光时,它还是愿意游到浅水来享受温暖的,浅水在阳光照射下升温较快。若在无阳光可照的阴天或雾天,它就会躲在深水里。大雾中照样能钓鱼,但一旦雾散反而钓不到,就是因为阳光驱散了大雾,水温升高,鱼游往浅水的缘故。我还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下午钓深水时,搓拉好长时间就是无鱼问津。待太阳西斜,正要打道回府时,鱼却疯狂咬钩,一会便过足了钓瘾。仔细想来还是因为浅水温度降低,鱼入深水之故,经常冬钓的钓友不会没有这种机遇的。
第四,在有水流的情况下,鱼最好钓。我最爱在有流水的情况下钓鱼了。夏天尤其是在雷雨之前,天气闷热的时候,鱼上浮不爱动,但只要有流水,不愁钓不到鱼。冬天同样如此,有流水的情况下可以多钓鱼。去年12月8日下午,小河里的流水不知怎么大了起来,用拉饵明显效果不好。我情急之下,用带来的“551”猪饲料撒了一个鱼窝,不到一小时便钓上两条两千克多的金色大鲤,真出乎我的意料。俗话说“水动鱼动”是有道理的。同时我还知道,用传统方法做窝容易招来大鱼。冬天,一般人都以为不能钓鱼,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殊不知,冬天照样可以钓到鱼,而且还能钓到大鱼。我钓得这两条鱼,震惊了左邻右舍,更令钓迷眼红。
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冬钓用饵一定要少而精。冬天的鱼食量小,用饵无论是香、腥、酸饵诱饵,尽量要用味浓些的,量不要多。钓饵首选是红虫蚯蚓。我习惯用红虫,甚至武断地认为,只要窝中有鱼,它见到红虫无论如何都要吃的,如果压竿逗引,效果则更好。是否偏激,钓友们不妨一试,至于钩要小、线要细、竿要软,这些都是常识,无须赘述。
冬天钓鱼的乐趣是无可怀疑的,只要有信心,在每次冷空气过后,气温渐升时,背起鱼具包,约上几个钓友,到野外去钓一次,一定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冬钓的魅力和风景。
野钓冬钓应用5.4米以上的长竿,大都使用6.3米左右的轻细竿,细线,钩以鱼的大小选用,但注意钩条应细,弹性应好,饵以小麦蛋白饵较佳。?冬钓主要是调出合适的浮漂。让钩组离开水底半米左右调好目数(检验方法是风线全部入水后十分钟左右浮漂的目数不再发生改变),然后挂上两粒平时惯用的不大不小的饵,记住现在浮漂的目数,调整好水线的长度后
就钓这个目数。比如说,调出的目数是3目,拉上两粒饵后浮漂呈现出的是2目,那么把浮漂上调到相应的位置(注意,这个上调的距离如果大了,应再校调一次浮漂,因为水线的长度增加了,线组的重力也增加了,因此必须再调到3目),挂饵钓2目。大于2目则水线过长,等于2目则可能下钩饵不到底,必须超过2目,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往下调到2目方好。冬天鱼就饵的动作已没有动感,只要感觉到浮漂上那0点几目微小变化,就可抬竿取鱼。? 一般钓友除掌握平时的正常钓法之外,只要再掌握了上述方法(可根据情况再加变化,不要墨守成规),基本上就能对付野钓中碰到的复杂情况,用我们平时常用的台钓组合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变化的需要。
水库冬季串钩钓法
冬钓串钩是诸多钓法中较为省力的一种钓法,特别适合于自然水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野钓方法。它的特点有:
一是适应了冬季近岸水清,鱼不敢靠边觅食的生活习性和安全本能,采取投向二三十米甚至五六十米远的办法,主动寻找鱼群,从长期的垂钓实践来看,在近岸一二米深的区域,如果没有水草以及障碍物的遮掩,或者是水底淤泥少,不易形成上清下浊水色的话,这一时期鱼群的活动范围多出现在距岸十米至百米范围内。
二是以大(竿、钩、线、饵的相对粗大)攻大(个体较大的鱼),鱼获效果有可靠保障。冬天在自然水域中,由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体力强健以及所需食物的量大,即使是在水温较低的日子里,也仍在摄食,从而形成冬钓常上大个鲤鲫和草鱼的现象。再从它的组合结构上看,由于钓组的可靠性,绝无断竿线之忧,而且由于投钩饵于陌生水域,所钓之鱼皆属“没有经验的傻瓜”,故此钩线的粗大无碍,照样吃得牢,几乎没有遛鱼中脱钩的现象。
三是由于没有小杂鱼闹钩,不需频繁收竿换饵,只需在各钩上穿上固态饵、虫饵,或者用商品饵做成较粘的团饵,便能在十数分钟至一小时内无须换饵,这也正符合了冬钓鱼咬钩慢的特点。
四是不需要事前做窝,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寻找钓点,大凡水底相对平缓、不挂钩、水位不太深(在一米多到五米范围内均可),特别是大面积浅滩的远水处,都是投钓串钩的好地方。根据冬季水温升得较慢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的把钩饵投向相对的远水。因为鱼在低温下只是很缓慢地呼吸着,这时即便你把饵投到它的身边,也不能引起它的食欲,所以投诱饵便成了“多此一举”,只要在正常的天气下,一般到了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对温度十分敏感的鱼类便会开始游动起来,这也是鱼开始咬钩的时候。
冬季串钩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把握以下诸方面的要领。
出钓首先要选择好天气。冬钓对天气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温度决定着鱼类的活动能力。可选择的天气有:一是连续数天的晴朗日子,如果再加有二三级的西南风或东南风则更佳,这种天气鱼咬钩时间较早,上午九十点钟就会上鱼,且个头大的较多,这是冬钓中最佳的气象条件;二是多云天。如果风向不稳(即刮乱风),效果便会大减,反之仍有较佳鱼获;三是早晨出行天阴,但随着午时的到来,天气转暖,便会在午后有较好的鱼讯,特别是在一两点钟,鱼更是吃钩踊跃。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早上天暖,午时变冷了,鱼讯必然锐减;四是晨雾迷漫,一二小时后便散去,接着是丽日当空,这种天气虽说风力较弱,但由于空气中湿度高,使得空气清新,正是鱼儿活跃之时,鱼是肯咬钩的。但如果是白霜满地的日子,即使随后天晴,也不是钓鱼的好日子,因为霜寒过重,使“三温”难以复高,鱼自然少动了。 其次要精细各个环节。注意一些垂钓中的细节,会增加钓获。用饵方面:宜小不宜大,宜软不宜硬,形态上宜粘不宜散,饵色上宜白(鲜亮)不宜暗。其次可在一串钩上挂二至三种饵,即荤素搭配,但如果以钓草鱼为主,则以酒糟粒为最佳,并兼顾鲤鲫等鱼,当主钓个体不大的鲫鱼时红蚯蚓最佳。架竿问题:串钩钓与爆炸钩钓的显著区别在于,一个钩上有饵,一个是空钩,因而串钩钓时如何使鱼在咬钩时能提高中钩的机率,这与竿子的架法大有关联,最佳的架法应是竿尖与钓点成一线,并使竿线的角度保持在30度至60度之间,这样当鱼咬钩时即使慢了半拍扬竿或者不能及时提竿,竿线的张力与弹性也会使鱼在挣扎中钩牢而难逃。扬竿问题:钓串钩的扬竿方面钓友中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猛然大幅扬竿,其结果常导致断线和扯豁鱼嘴,另一种是干脆不扬竿,见有动静只把竿握起收线,又时常发生收着收着失去了重感——鱼跑了,其原因一是鱼吃得浅,二是饵过硬,无外力刺入,脱钩也是正常。我的体会是力度适中,即竿尖扬时稍过头顶,这样可减少上述两种方法的失误。把握时机:冬天的鱼咬钩一般时间性比较强,除了连续几天大晴气温较高,鱼几乎全天候咬钩外,大部分时间是有规律的,具体讲,上午开口时间多在9点到10点左右,如天气稍差则要推至午时的12点到13点,但每天的13点到15点这段时间,就是鱼最肯咬钩的时候了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冬季在自然水域怎样钓鲤鱼”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冬季在自然水域怎样钓鲤鱼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午时已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