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人物素材下载技术的代表人物与贡献

近场声全息测量阵架的设计与分析--《声学技术》2011年03期
近场声全息测量阵架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全息测量系统设计的关键是测量全息面测点复声压(幅值和相位)的真实数据,介绍了自行设计的近场声全息(NAH)测量的传声器线阵扫描系统。利用边界元法计算了传声器线阵架结构表面声散射对阵上传声器测量全息复声压的影响,提出了敷设吸声材料以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对在线阵架表面敷设吸声材料后的声散射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吸声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声散射效应,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B52【正文快照】:
0引言近场声全息(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NAH)理论[1,2]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学者Williams.E.G和Maynard.J.D提出后,已广泛应用于声源或振动体辐射声场的测量与分析、噪声源识别与定位以及声场可视化等方面[3]。全息场重建技术对全息面上声压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祚镛,王文芝;[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毛荣富;朱海潮;;[J];声学技术;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驰;李醒飞;刘志刚;张国雄;;[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李徐钢;左曙光;张敬芬;;[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孙凯;陈曙;李晓江;刘东;;[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曹涛;汲胜昌;吴鹏;张晋;李彦明;黎小林;李岩;;[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曹涛;汲胜昌;吴鹏;李彦明;黎小林;李岩;;[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方金;钱卫国;周应祺;;[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邓凯;钟英杰;李华;方德明;;[J];动力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陈勇;白艳梅;迟永江;孙福文;;[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3期
龚昌超;曾新吾;赵云;许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林万峰;娄文忠;许菁;李伟华;胡亮;;[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虎山;赵升吨;范淑琴;申亚京;;[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李凌志;冯涛;尹铫;刘克;;[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贺瑞飞;郭占成;;[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谢荣基;蒲志强;;[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王佐民;姜在秀;;[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海龙;李义全;许伟;冯永国;;[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家义;[D];吉林大学;2009年
顾永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杨超;[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王清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刘宝山;[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吕文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周宁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杨新文;[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王驰;[D];天津大学;2009年
邵颖丽;[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李斯;[D];东北大学;2008年
庞鸿勇;[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谭学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小高;[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张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秦运柏;[D];吉林大学;2011年
邵文;[D];浙江大学;2010年
张明研;[D];中南大学;2010年
潘勇;[D];中南大学;2009年
魏明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荣富;朱海潮;张劲松;;[J];声学技术;2009年03期
暴雪梅,何祚镛;[J];声学学报;2000年03期
何元安,何祚镛,商德江,徐春萍,姜俊奇,楼红伟;[J];声学学报;2003年01期
张德俊,朱念秋,程建政,夏献华,王群,鄢锦;[J];声学学报;1995年04期
何元安,何祚镛;[J];应用声学;2000年02期
楼红伟,姜俊奇,何祚镛;[J];应用声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长勇;赵兴花;米林;田铁;;[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1期
姜琳;洪明;;[J];船舶力学;2009年06期
姜琳;赵德有;;[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暴雪梅,何祚镛;[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李鸿宝;;[J];交通与计算机;1989年04期
张扬;;[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傅忠广,张保衡;[J];现代电力;1994年02期
丁立,袁修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朱浮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袁宗中;;[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涛;姚振汉;;[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夏元友;徐长佑;;[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王泳嘉;邢纪波;;[A];边界元法在岩石力学和工程中应用会议文集[C];1987年
李世辉;;[A];边界元法在岩石力学和工程中应用会议文集[C];1987年
戴瑛;郑百林;贺鹏飞;;[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姚振汉;王海涛;雷霆;王朋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张诗德;;[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张宏;;[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曹祥玉;戴国宪;;[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黄庆学;阎献国;肖宏;申光宪;;[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彦玉;[N];中华建筑报;2004年
马琳;[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吴阳;[N];中华建筑报;2004年
本报记者 台桂花;[N];中国环境报;2004年
解悦;[N];南京日报;2007年
吴长锋;[N];科技日报;2009年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特约记者
王继川;[N];广东建设报;2010年
胡俊民;[N];中国建材报;2004年
邵斌;[N];中国建材报;2003年
张超;[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海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胡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陈达亮;[D];天津大学;2008年
张健飞;[D];河海大学;2004年
刘永健;[D];清华大学;2003年
刘清珺;[D];清华大学;1995年
王海涛;[D];清华大学;2005年
王振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振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振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昌林;[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王锋;[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邓军;[D];重庆大学;2010年
赵世伟;[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程长征;[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于雅楠;[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殷良友;[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刘朝霞;[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刘姜玲;[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孟玮;[D];广西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全息投影技术与3D技术的对比及个人实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全息投影技术与3D技术的对比及个人实验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灵性与科学:全息宇宙(全息理论)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灵性与科学:全息宇宙(全息理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全息遥感技术简介
  亦称:“全息遥感”。一种利用光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辐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遥感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全息遥感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地物)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为了满足产生光的干涉条件,通常要用相干性好的激光作光源 ,而且光和照射物体的光是从同一束激光分离出来的。感光片显影后成为全息图。全息图并不直接显示物体的图像。用一束激光或单色光在接近参考光的方向入射,可以在适当的角度上观察到原物的像。这是因为激光束在全息图的干涉条纹上衍射而重现原物的光波。再现的图像具有三维立体感。在摄制全息图时感光片上每一点都接收到整个物体反射的光,因此,全息图的一小部分就可再现整个物体。用感光乳胶厚度等于几个光波波长的感光片,可在乳胶内形成干涉层,制成的全息图可用白光再现。如果用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激光分别对同一物体用厚乳胶感光片上摄制影像影像,经适当的显影处理后,可得到能在白光(太阳光或灯光)下观察的有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彩色全息图。全息遥感在信号记录、形变计量、计算机存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军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
  全息遥感技术是利用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光波波前的一种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图B),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全息影像可分为振幅型(又叫吸收型)和位相型两大类,它们按照与被记录时的曝光量相对应的方式分别改变照明光波的振幅或位相。如果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感光膜层厚度的相对大小来划分,则有薄型(二维型或平面型)和厚型(三维型或体积型)两类全息照片。在厚型全息照片中,按拍摄时物光束与参考光束是否在感光膜的同侧入射,分为透射型全息照片和反射型全息照片。如按记录全息图时光路布局的不同分类,有同轴型全息图和离轴型全息图。
  发展来源
  一个世纪以前,当电报的发明人塞缪尔?摩尔斯第一次见到使用银版照相术拍摄下来的照片时,曾惊讶地认为,如此逼真的图像决不应当被称作大自然的复制品,它们就是自然本身的一部分。在如今见多识广的人们眼中,摩尔斯的反应未免有些大惊小怪。在这个数码相机能充分展现其魅力的时代中,没人会像当初圣彼得堡中初见照片的人们那样,害怕照片中的人会对自己眨眼睛,看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当南巴黎大学的化学物理学家和胶片感光专家杰奎琳?贝洛妮(Jacqueline Belloni)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将伊夫?根特制作的一幅蝴蝶的全息照片展示给大家时,一位恰巧同时也是蝴蝶标本收集爱好者的物理学家却非常费解地问她,到底为什么要在作学术报告时候展示这种鳞翅类昆虫的标本盒子。那位物理学家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这只不过是一幅全息照片。
  80年代初,法国全息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览,人们欣赏到了神奇莫测的全息摄影。墙头上,看来明明伸出了一只水龙头,举手前去拧一下,结果是抓了个空;一只镜框,里面没有什么图像,可是当一束光射过来,框里就出现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缓慢地摘下眼镜,正向人微笑致意;一只玻璃罩,里面空无一物,可是,在光的照射下,罩里马上现出维纳斯像;在镜框上,玻璃罩内,图像还在不断地变换。
  全息遥感技术是全息学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全息学的原理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波动,如X射线、微波、声波、电子波等。只要这些波动在形成干涉花样时具有足够的相干性即可。全息术可望在立体电影、电视、展览、显微术、干涉度量学、投影光刻、军事侦察监视、水下探测、金属内部探测、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信息存储、遥感,研究和记录物理状态变化极快的瞬时现象、瞬时过程(如爆炸和燃烧)等各个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全息遥感数据的拍摄要求
  为了拍出一的全息照片,拍摄系统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 光源必须是相干光源?
  通过前面分析知道,全息照相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所以要求光源必须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激光的出现,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光源。这是因为激光具有很好的性和,实验中采用He-Ne激光器,用其拍摄较小的漫散物体,可获得良好的全息图。
  (2) 全息照相系统要具有稳定性?
  由于全息底片上记录的是干涉条纹,而且是又细又密的干涉条纹,所以在照相过程中极小的干扰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无法记录。比如,拍摄过程中若底片位移一个微米,则条纹就分辨不清,为此,要求全息实验台是防震的。全息台上的所有光学器件都用磁性材料牢固地吸在工作台面钢板上。另外,气流通过光路,声波干扰以及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周围空气密度的变化。因此,在曝光时应该禁止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保证整个实验室绝对安静。我们的经验是,各组都调好光路后,同学们离开实验台,稳定一分钟后,再在同一时间内曝光,得到较好的效果。?
  (3) 物光与参考光应满足?
  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应尽量小,两束光的光程相等最好,最多不能超过2cm,调光路时用细好;两速光之间的夹角要在30°~60°之间,最好在45°左右,因为夹角小,干涉条纹就稀,这样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感光材料分辨率的要求较低;两束光的光强比要适当,一般要求在1∶1~1∶10之间都可以,光强比用硅光电池测出。
  (4) 使用高分辨率的全息底片?
  因为全息照相底片上记录的是又细又密的干涉条纹,所以需要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普通照相用的感光底片由于银化物的颗粒较粗,每毫米只能记录50~100个条纹,天津感光胶片厂生产的I型全息干板,其分辨率可达每毫米3?000条,能满足全息照相的要求。
  全息遥感技术的应用
  除光学全息外,还发展了红外、微波和超技术,这些全息技术在军事侦察和监视上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一般的雷达只能探测到目标方位、距离等,而全息照相则能给出目标的立体形象,这对于及时识别飞机、舰艇等有很大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可见光在大气或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不良的气候下甚至于无法进行工作。为克服这个困难发展出红外、微波及超声全息技术,即用相干的红外光、微波及超声波拍摄全息照片,然后用可见光再现物象,这种全息技术与普通全息技术的原理相同。技术的关键是寻找灵敏记录的介质及合适的再现方法。?
  超声全息照相能再现潜伏于水下物体的三维图样,因此可用来进行水下侦察和监视。由于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体,往往对超声波透明,因此超声全息可用于水下的军事行动,也可用于医疗透视以及工业无损检测测等。
  全息照相的方法从光学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如微波全息、声全息等得到很大发展,成功地应用在工业医疗等方面。地震波、电子波、X射线等方面的全息也正在深入研究中。全息图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用于研究火箭飞行的冲击波、飞机机翼蜂窝结构的无损检验等。现在不仅有激光全息,而且研究成功白光全息、彩虹全息,以及全景彩虹全息,使人们能看到景物的各个侧面。全息三维立体显示正在向全息彩色立体电视和电影的方向发展。
  全息技术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正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上世纪兴起并快速发展的科幻文学中也有大量描写和应用,有兴趣的话可去看看。 可见全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普通的摄像是二维平面采样,而全息遥感摄像则是多角度摄像,并且将这些照片叠加。为了实现立体“叠加”,需要利用光的干涉原理,用单一的光线(常用投影机)进行照射,使物体反射的光分裂(分光技术)成多束相干光,将这些相干光叠加就能实现立体影像。需要比普通摄像处理100倍以上的信息量,对拍摄以及处理和传输平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最早的全息技术仅用于处理静态的照片,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的不断提升,处理和传输动态全息影像已经得以实现。 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在军事、地理、科学研究、媒介等领域,随着技术的成熟,今后实现民用化,那么我们在科幻片中见到的真人面对面的可视通话将会成为现实。
  特点和优势
  1、 再造出来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保存珍贵的艺术品资料进行收藏。
  2、 拍摄时每一点都记录在全息片的任何一点上,一旦照片损坏也关系不大。
  3、 全息照片的景物立体感强,形象逼真,借助激光器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全息照相术的先驱――Emmett Leith教授
  日,Emmett Leith教授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全息照相术的先驱因中
  风不幸在美国Michigan州去世,终年78岁。
  Leith 出生于底特律,就读于底特律维恩州立大
  学,当时只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Michigan州科技研究所从事军用雷达的研究工作- 大家知道,旁视雷达是采用小型天线在飞行的不同位置收集目标的振幅和相位信号,然后综合出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是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所谓。 年青的Leieh对它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是他在几年后发明离轴全息术的出发点。
  1979年,Leith因为对全息摄影技术的卓越贡献被美国总统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
  章, 这是除了诺贝尔奖之外在美国的最高的荣誉奖。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22: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全息投影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