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上温度为46.5,此时全回流 塔中比塔釜温度高水的密度为?

> 【答案带解析】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水浴加热装置,B-分馏柱,C-温度计,F-接液管,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要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______a.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______.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这是因为______.(3)分馏柱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______.(4)反应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主要是为______.(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______、______,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浓溶液(7)写出制备溴乙烷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入水的作用有:稀释浓硫酸,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减少HBr的挥发、溶解溴化钠;
(2)根据溴乙烷的沸点和水浴的优点解答;
(3)根据装置B的特点和该有机反应的目的进行解答;
(4)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解答;
(5)根据溴乙烷的性质进行解答;
(6)根据杂质溴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7)反应物有4mL浓硫酸、2mL 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生成溴乙烷,根据...
考点分析:
考点1:溴乙烷的制取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______.(填写编号)(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a.防止无水酒精挥发&&&&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______.(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d&gocm-1,移取V&mL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a&mL(视作标准状况)气体.则一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______,由此即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______.(填写编号)&& a.反应完毕立刻读数&&&&&&&&&&&& b.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c.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 d.排水后量气装置导管内有水残留.
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填空:元素W&&&&&&& XYZ原子半径186pm99pm66pm77pm核外电子有4种能级不同的电子最外层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核外电子占有5个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单质部分性质密度:0.97gocm-3熔点:97.8℃能导电沸点:-34.0℃不能导电密度:1.43goL-1沸点:-183.0℃不能导电熔点:3550℃能导电注:气体密度已换算为标准状况(1)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根据性质描述,元素Z的单质是______(写名称),上述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写离子符号).(2)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X以及与其相邻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同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a.元素W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b.元素X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元素Y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对应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升高d.元素Z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4)Z单质与足量Y单质反应,生成物的电子式为______,已知生成1mol该产物将伴随393.51kJ的热量变化,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A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B的原子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C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它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D的原子M层上有8个电子,N层上只有1个电子;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n-1np2n.(1)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B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______(2)写出用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制得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至少写出2个):______、______&2H2↑+O2↑
表中为一些短周期元素及相应氢化物沸点的数据:元素性质元素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氢化物的沸点(℃)-60.7-33.4100-87.719.54-84.9最高化合价+6+5+5+7最低化合价-2-3-2-3-1-1A、B、Y均为上表中的元素.X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金属元素.X与Y可形成化合物XY、XY2,二者可用接触法制强酸甲;A与B可形成化合物AB、AB2,二者均可用于制备强酸乙.下列有关强酸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浓溶液在常温时均可用X的单质制成容器储运B.工业生产强酸乙的第一步是将②的氢化物在纯氧中燃烧氧化生成ABC.工业生产强酸甲、乙时,都要用水吸收相应的氧化物D.①②③的氢化物均能被强酸甲的浓溶液吸收
美国化学家发现铝的“原子群”(如Al13、Al14、Al37),其电子排布是2,8,18,20,40…,外围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各具有与某种主族元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并符合元素周期律中的某些规律,并检测到Al13I-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14与第IIA族元素性质相似B.Al13与卤素性质相似C.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D.Al13在气相中与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13+HI→HAl13I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水浴加热装置,B-分馏柱,C-温度计,F-接液管,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要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ca.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控制反应温度在100℃以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8.4℃,这是因为溴乙烷的沸点是38.4℃,该温度下只有溴乙烷蒸馏出来.(3)分馏柱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冷凝回流乙醇和水.(4)反应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主要是为蒸馏能及时分离出生成物,促进平衡向右移动.(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防止蒸气逸出、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b.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浓溶液(7)写出制备溴乙烷的总反应方程式: C2H5Br+NaHSO4+H2OC2H5OH+NaBr+H2SO4
C2H5Br+NaHSO4+H2O.
分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入水的作用有:稀释浓硫酸,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减少HBr的挥发、溶解溴化钠;(2)根据溴乙烷的沸点和水浴的优点解答;(3)根据装置B的特点和该有机反应的目的进行解答;(4)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解答;(5)根据溴乙烷的性质进行解答;(6)根据杂质溴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7)反应物有4mL浓硫酸、2mL 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生成溴乙烷,根据质量守恒判断其它生成物,进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易与Na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2SO4(浓) &&△&&.&Br2+SO2↑+2H2O,为减少副反应发生,可先加水稀释,防止HBr被氧化;还能溶解溴化钠;减少HBr的挥发,但是不会分层;故答案为:c;(2)溴乙烷的沸点是38.4℃,控制恒温,38.4℃,采用水浴加热,水变成蒸汽的温度不超过100℃,38.4℃,该温度下只有溴乙烷蒸馏出来,故答案为:控制反应温度在100℃以内; 38.4;溴乙烷的沸点是38.4℃,该温度下只有溴乙烷蒸馏出来;(3)分馏柱的作用是,可起到与空气充分热交换的作用,使蒸汽充分冷凝,故答案为:冷凝回流乙醇和水;(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及时分馏出产物,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故答案为:蒸馏能及时分离出生成物,促进平衡向右移动; (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溴乙烷为有机物,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水封,防止蒸气逸出,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防止蒸气逸出;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是由于溴乙烷溶解了Br2;a、碘化钾溶液,除去了溴又会产生新的杂质碘,故a错误;b、利用亚硫酸根的还原性除去溴杂质,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溴乙烷发生反应,故c错误;故选b;&(7)反应物有4mL浓硫酸、2mL 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生成溴乙烷,反应原理是先生成HBr,在酸性条件下HBr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反应的温度不可过高,否则反应生成NaH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NaBr+H2SO4△&C2H5Br+NaHSO4+H2O,故答案为:C2H5OH+NaBr+H2SO4 △&C2H5Br+NaHSO4+H2O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溴乙烷的制备,掌握相溴乙烷的基本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须注意积累相关反应知识,本题题量较大,难度中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右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Ca.减少副反应发生&&&&&&&&&&&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使沸点高于溴乙烷的物质回流;(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及时分馏出产物,促使平衡正向移动;(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接液管口恰好没入 液面的理由是水封、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b(填编号).a.碘化钾溶液&&&&&&&&&&&b.亚硫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G中盛蒸馏水.实验时选用的药品有:溴化钠、95%乙醇、浓H2SO4.制备过程中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向圆底烧瓶内加入药品时,还需适量的水.(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控制反应温度在100℃以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8.4℃左右;(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蒸馏出,②冷凝回流乙醇和水;(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蒸馏能及时分离出生成物,促进平衡向右移动;(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接液管口恰好浸入到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加入的最好试剂为B(填编号)A.碘化钾溶液&&&&&B.亚硫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G中盛蒸馏水.实验时选用的药品有:溴化钠、95%乙醇、浓H2SO4.制备过程中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向圆底烧瓶内加入药品时,还需适量的______.(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______.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左右;(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蒸馏出,②______;(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______;(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接液管口恰好浸入到液面的目的是______;(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加入的最好试剂为______(填编号)A.碘化钾溶液&&&&&B.亚硫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水浴加热装置,B-分馏柱,C-温度计,F-接液管,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要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______a.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______.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这是因为______.(3)分馏柱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______.(4)反应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主要是为______.(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______、______,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浓溶液(7)写出制备溴乙烷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Ca.减少副反应发生&&&&&&&&&&&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使沸点高于溴乙烷的物质回流;(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及时分馏出产物,促使平衡正向移动;(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接液管口恰好没入 液面的理由是水封、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b(填编号).a.碘化钾溶液&&&&&&&&&&&b.亚硫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水浴加热装置,B-分馏柱,C-温度计,F-接液管,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要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ca.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控制反应温度在100℃以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8.4℃,这是因为溴乙烷的沸点是38.4℃,该温度下只有溴乙烷蒸馏出来.(3)分馏柱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冷凝回流乙醇和水.(4)反应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主要是为蒸馏能及时分离出生成物,促进平衡向右移动.(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防止蒸气逸出、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b.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浓溶液(7)写出制备溴乙烷的总反应方程式: C2H5Br+NaHSO4+H2OC2H5OH+NaBr+H2SO4
C2H5Br+NaHSO4+H2O.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G中盛蒸馏水.实验时选用的药品有:溴化钠、95%乙醇、浓H2SO4.制备过程中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向圆底烧瓶内加入药品时,还需适量的水.(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控制反应温度在100℃以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8.4℃左右;(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蒸馏出,②冷凝回流乙醇和水;(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蒸馏能及时分离出生成物,促进平衡向右移动;(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接液管口恰好浸入到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倒吸;(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加入的最好试剂为B(填编号)A.碘化钾溶液&&&&&B.亚硫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G中盛蒸馏水.实验时选用的药品有:溴化钠、95%乙醇、浓H2SO4.制备过程中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向圆底烧瓶内加入药品时,还需适量的______.(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______.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左右;(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蒸馏出,②______;(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______;(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接液管口恰好浸入到液面的目的是______;(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加入的最好试剂为______(填编号)A.碘化钾溶液&&&&&B.亚硫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水浴加热装置,B-分馏柱,C-温度计,F-接液管,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要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______a.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______.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这是因为______.(3)分馏柱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______.(4)反应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主要是为______.(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______、______,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浓溶液(7)写出制备溴乙烷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
&(一)选择题1.C& 2.A、C& 3.D& 4.C&
6.A& 7.C& 8.A、D& 9.C&
10.B& 11.A(二)非选择题1.(1)过滤;蒸发& (2)B& (3)滤液浑浊& (4)液体飞溅& (5)K2CO3,KCl,K2SO42.(1)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2)将反应容器 放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 (3)分液漏斗& (4)除去粗产品中的残留酸& (5)大,苦杏仁3.(1)除去吸入空气中的CO2 &(2)D&
(3)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使气体中的CO2被充分吸收;(4)&(5)把瓶Ⅰ中的NaOH溶液吸入口中;把瓶Ⅱ中的NaOH溶液吹出瓶外4.(1)增加一种反应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正反方向进行 (2)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3)B (4)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 (5)除去粗产品中的水5.(1)①适当稀释浓H2SO4,防止HBr被氧化&
②吸收溶解的HBr。(2)②控制恒温,38.4℃。该温度下只有溴乙烷蒸馏出来。(3)②使沸点高于溴乙烷的副产品回流。(4)及时分馏出产物,促使平衡正向移动。(5)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水封,防止蒸气逸出,并防止倒吸,E。6.(1)Ⅱ&& (2)F,G,E,H&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3)F,C&&&& (4)A,B,C,F&(5)C2H5OH+CuOCH3CHO+Cu+H2O 乙醛,乙醇&&&& (6)E,G 不合理7.(1)b,c,a,c,d& 吸收未反应的氨,防止空气水分进入& ②&&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③a,c (2)a,c8.(1)A,B,D,F,G,H,J& 坩锅& 泥三角& 药匙 (2)(W2-W3)/(W2-W1)×100% 偏高&&& A,D9.(1)使Fe2+氧化成易于分离的Fe3+(2)A& (3)CuO,Fe(OH)3和过量的CuO(4)A,B,D,G,I10.(1)是由于氯水中氢离子与碱中和&&&& (2)是氯水中次氯酸氧化所致。11.(1)过滤,萃取,Cl2+2I-=I2+2Cl-(2)B&&&&&&&&
(3)分液漏斗(4)①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5)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温度,以防止碘在局部高温时升华。蒸馏烧瓶12.(1)32g/mol& N2H4& (2)N2H4+2CuO2Cu+N2+2H2O13.(1)把导管b的下端浸于水中,用手握紧试管a,导管会有气泡冒出;松开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b中。&&&&&
(2)3Cu+8HNO33Cu(NO3)2+2NO↑+4H2O&&& 2NO+O2=2NO2&& (3)①铜片上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开始缓慢,后逐渐加快;②试管上部空间由无色变为浅棕色,又变成无色;③试管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④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溶解。(4)由于反应开始时产生的NO和试管a上部空气中的O2作用生成NO2,N O2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度管a内气体压强暂时减小,所以导管中的水面会上升到一定 高度 (5)①水进入试管,上升到一定高度;②试管中气体的颜色由棕色变为无色。14.(1)红棕色&&& (2)溴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沉淀,无法确定溴与苯反应有HBr生成&
(3 )①吸收烧瓶中的溴蒸气,减少对环境污染 ②与混合液中残余的溴反应,以利于溴苯的提纯 、分离15.(1)B& (2)把该仪器放入冰水里,玻璃管内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或把该仪器放入热水里,
玻璃管内混合气体颜色变深16.(1)①c& ②a&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本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尽& c(2)①干燥气体& 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③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氮气流速度NH3及N2、H2的混合物&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导管口,有白烟说明有氨生成17.①A,B ②[K+]≥0.2mol/L&&& []=0.1mol/L&&& [] =0.2mol/L& []=0.4mol/L18.(1)NaOH、BaCl2、Na2CO3、HCl(2)2NaCl+2H2O2NaOH+2H2+2Cl2?(3)干燥的HCl,防止MgCl2?6H2O受热脱水时水解。aE,C,& NaCl+H2SO4(浓) NaHSO4+HCl?bL⑤、①、②、③、⑦、④、③cM浓H2S4,稀NaOH,NaCl(s),MgCl2?6H2O,浓H2SO4d吸收HCl气体,白色酸雾。19.(1)SOCl2+H2O2HCl+SO2↑(2)由SOCl2与水反应“剧烈”,可知SOCl2与晶体ZnCl2?3H2O混合共热时,SOCl2就优先于Zn2+与水结合,生成HCl,因而从两个方面抑制ZnCl2水解:ZnCl2+H2OZn(OH)Cl+HCl,得到无水ZnCl2。(3)C2H5OH+SOCl2C2H5Cl+SO2↑+HCl↑(4)由题给信息可知SOCl2的沸点仅为77℃,较低,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故选D。&&&&流体流动作业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流体流动作业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回流 塔中比塔釜温度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