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的零式战斗机机的弱点

战机世界现实世界中“零式”战斗机优缺点
作者:pilot9 来源:官网论坛 发布时间:01-07
内容简介:战机世界现实世界中“零式”战斗机优缺点
  本文为巴士论坛网友转载,原作者 pilot9 ,可到论坛短消息
领取奖励。  原创、转载均有稿酬,首发、独家更有丰富奖励![]、[]、[]
  日,一架由龙骧号航空母舰起飞去攻击阿留申群岛的零式战斗机二一型,因发动机故障而在阿克丹岛迫降 不幸翻覆,飞行员古贺忠义死亡 但飞机本身却奇迹似地无甚损伤。五周后被美国人发现,1942年8月该机被送往圣地牙哥北岛基地做了一系列的飞行测试,结果发现 ─
  零式战斗机主要的优势包含:
  非常低的翼负荷、失速特性良好、低速下的操控反应极端灵敏。这是由于航舰起降安全所需,并基于当时日本极端重视水平回旋能力的思想所致。以上诸多特性成就零式战斗机极为优异的水平面回旋能力。无论回旋半径或是回旋率,都超越盟军当时参战的主力机种。该机优异的水平面回转能力,令盟国飞行员很难从后紧贴零式的航道 从而获得开火机会;反之,零式战斗机出众的回旋能力令零式战斗机在初期的近距离空战中经常处于优势。
  与同时期战机相比,远到不可思议的航程。
  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瞬间爬升率几乎媲美特技机。即使被咬尾,一两个翻飞后就可能将情势逆转 从而反咬敌机。
  作为舰载机而言,相当良好的全向视野。
  以同时期的战机而言算是比较早搭载20mm机炮的机种。对早期防弹相关设备不完备、结构也并不强韧的各国战机而言,该口径等级的火力非常具有威吓性。
  而且将单发轻型战斗机击落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这等火力是同一时期 较零式战斗机更为机敏,但武装只有两挺机枪的一式战?隼所难以迄及的。
  太平洋开战当时,以空冷引擎搭载机而言非常干净漂亮的气动外形,以及相当低的阻力。(阻力系数0.0234、综合阻力面积0.525㎡)
  这不仅利于以较低马力达成较高速度,对巡航的燃费经济性也有好处。
  开战初期仅次于一式战?隼 而胜过几乎所有对手的初始加速性。面对极速高于自己的对手,也往往有机会在对方达到高于自己的速度之前将之捕捉并击落。
  零式战斗机的主要弱点有:
  因为设计上要求低翼负荷,飞机重量必须刻意降低,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适应高速下大幅度动作产生的应力,原型2号机便遭遇俯冲超限 翼梁与主翼外板无法承受负荷导致结构解体的情形,这问题在量产机上仍有类似状况。虽然日军很早就知道问题,也试图对机体结构进行强化修改,然而零式战斗机与西方国家战机相比高速俯冲下强度与操控性弱于对手的问题自始至终就没有获得实质上的解决过。 另外,结构强度不足同时也就意味着飞机承受战损的能力不高。
  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其他航空先进国,使得零式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必须靠近乎偏执地削减机体重量来达到,恶化前一点提到的结构强度问题。
  零式战斗机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难改变角度,致使运动性能严重降低,这问题从大约220mph(354km/h)的空速开始浮现,一旦超过300mph(483km/h)的空速后,操纵杆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动。 依据某些零式战斗机驾驶员的实战证言,超过500km/h时的杆力大到需要两手 + 一腿的程度才能扳动。
  也就是说,中高速度范围下的运动性能 明显劣于同速度等级的盟军战机,而后期面对更高速等级的新一代英美战机时 差距更是大到绝望的程度。
  无线电通信品质不佳,有时驾驶们为了减轻重量会干脆拆掉无线电改用手势沟通;无论是前者或后者 皆缺乏灵活、即时且精确指挥中队执行团体战术的能力。
  油箱缺乏被枪炮命中时抗燃的设计,其自豪的轻质高强度板材 - &超超杜拉铝&易氧化的特性又使飞机更加易燃,且驾驶座对枪炮子弹可说是毫无防护力。
  缺乏防御导致飞行员容易折损,到战争后期经验丰富的历战飞行员大量伤亡下 实战经验难以传承,新手素质因此停滞不前,使其在接下来的交战中更快牺牲。
  即使战争末期新锐机服役,也已缺乏足够数量的适格者试飞或在实战中与同盟国抗衡。这种恶性循环成为日本海航末期气力难支的主因。
  战争后期,美国已找出抗衡零式的战法,以&打带跑&或&萨奇剪&等编组方式取代单纯的循环缠斗,让俯冲速度不佳、滚转率也不高的早期零式战斗机无法与之抗衡。
  早期零式战斗机的99式20mm机炮的炮口初速低 导致有效射程短、贯穿力不足,弹道弯曲又散射,连射性也差,实际上有效射程比美国的0.50英吋重机枪还短得多。
  加上弹药基数少 (早期型的九九式一号炮每门只有60发),对经验较少的飞行员来说只够一到两个长点射,还在摸索前置量时 弹药已然耗尽,实战效果极低。
  而一旦20mm炮耗尽,飞行员就只能依靠机首的7.7mm机枪,偏偏此枪口径与威力太小,无法穿透许多战机的装甲板,甚至难以伤及结构,需要非常高密度与长时间的命中方能生效。 而7.7mm机枪与20mm机炮两者的弹道与初速亦相差甚远,除非抵近至百米以内距离开火,否则枪炮齐发时两者只有其一能命中。
  这对新手飞行员而言很难捉摸射击手感,即使是如坂井三郎之类射击技术超群的老练飞行员,对九九式一号炮差劲的性能也仍是多所抱怨。
  中后期型零式战斗机改搭载提高初速 藉以改善贯穿力和弹道特性的长炮管型九九式二号炮,弹药基数也经历了两次提升(60&100&125 ),飞行员们欢迎这项改变,但发现在零式战斗机上使用新款机炮射击时 弹道发散的问题依旧严重。这是肇因于零式战斗机主翼结构太弱 导致抗挠性也差,在承受机炮等级的后座力时无法将炮身稳定,因此导致弹道发散问题。虽然零式战斗机在改进途中曾试图强化主翼,但高初速的九九式二号炮也增加了后座力,两相抵销之后 此问题直至最后依然无解。
  好一个飞行员,正好我在飞零式,能看看零式的真实性能期待已久,看完感觉与游戏中零战比有些差异,零战的瞬时爬升率差到极点,实战中我们在跟高速战机缠斗时经常用到的锤子筋斗,由于其恶劣的瞬时爬升性能几乎无用,还有它同样恶劣的滚转率造成破S比其他机型明显要慢,使得在实战中唯一的战术就是水平盘旋,综合性能明显不如苏系,但令人奇怪的是10级日系个人感觉最强,难点只是机炮是所有机型里发射时间最短的,冲着10级我来试试很少有人去飞的日系,以后再看到有关日系的文章,贴出来,谢谢。
与玩家见闻,军事相关的文章
战机世界视频
战机世界攻略
战机世界图片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崛越二郎
更新时间: 18:40:55 来源:未知 字号:
  日,我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DD日寇的轰炸机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载战斗机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就是臭名昭着的&零式&战斗机,而它的设计者就是日本飞机设计师崛越二郎。
  竞争出世这里是一个图片日,崛越二郎生于日本群马县。这一天,与莱特兄弟第一次完成人类首次持续可操纵飞行只相距不到半年时间。1927年,24岁的崛越二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系,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航空之路。为了能够充分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1929年至1930年他分别到德国容克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深造,学习西方在飞机制造业中的经验。可以说,他在&零&式飞机的设计上,也借鉴了一些德国和美国飞机设计的经验。
  1934年2月初,日本军方要求航空工业部门设计一种能在6分30秒爬升至5000米高度的战斗机。三菱和中岛两家公司参加了竞争。三菱公司以崛越二郎为首的&九试单战制作小组&。日,其&九试单战&实验型飞机首飞成功。它是日本第一种实用型的下单翼战斗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单翼舰载战斗机种之一。
  由三菱公司佐世保海军工厂和九州飞机工厂共同制造的&九试单战&,创造了在3200米高度时速450千米的惊人纪录,远远超过了军方的要求。1936年,&九试单战&更名为96式舰载战斗机。
  鉴于96式舰载战斗机研制的成果,日本海军于日又提出要求设计一种&万能战斗机&高度4000米、速度每小时500千米、航程3000千米,能在3分30秒爬升到3000米高空,作战性能优于96式并装有20毫米机炮2门、7.7毫米机枪2挺和携带二枚60千克炸弹。
  海军把设计要求同时交给三菱和中岛两家公司,让他们在设计中进行竞争。中岛公司认为条件太苛刻,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完成而退出了竞争。三菱公司则在崛越二郎领导下,组成一个平均年龄24岁的29人设计组,此时他本人也只有34岁。在96式基础上,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大胆采取减轻飞机重量的一切措施,如铆钉由3.5毫米减到3毫米,可不铆的地方一律不铆;在构件上钻出大量小孔等。他大胆采用含微量铬锰的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使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空重(A6M2型)仅1570千克。
  &零&式的性能优势也正来源于机体重量轻这一最大优点。由于翼载极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而且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与此相比,同时代德国的Me-109和英国的&喷火&式等各国战斗机均没有零式这样优异的续航力。同时为减轻飞机的重量,当时蛮横的军国主义独裁政权放弃了对飞行员的安全保护,飞机上取消了飞行员的防护钢板,也不这里是一个图片用自封闭式油箱。
  崛越二郎选用了三菱瑞星13型14缸875马力发动机。这架试验型飞机代号为&12试舰战&,于日在名古屋飞机工厂制造完成。4月1日飞机进行了首次试飞。经过一系列试飞,日本海军给新飞机编号为A6M1型。后来飞机改装中岛公司的&荣&14缸气冷式950马力发动机,编号为A6M2型。该机最大时速高空为534千米。海平面为454千米,航程达3000千米。火力增强为两门20毫米的机关炮和两挺7毫米机枪。携带炸弹的&零&式也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总之,它爬升快,盘旋灵活,火力强。当时其它国家同类飞机多数仅装备12.7毫米机枪,最高时速约500千米,航程多在1000千米以内。
  一日辉煌日,15架A6M2型战斗机在横山保上尉及进藤三郎上尉率领下,编成两个中队,飞往中国,执行对中国进行作战的任务。因为这一年是日本纪元 2600年,为纪念这个年份,新飞机被命名为&零&式舰载战斗机。而二战中的同盟国则称其为&Zeke&。
  &零&式飞机无疑是二次世界无疑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机型之一,它充分吸取了30年代歼击机设计的新思想,也吸取了日本的96式和97式歼击机同苏联制造的伊-15和伊-16多次交手的经验,并加以改进设计,成为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型副油箱等设备。
  &零&式飞机在空战中的最大优势,就是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与&零&式飞机进行空中格斗,对手很难从背后将其咬住,甚至遭到&零&式的反转被其咬住。那些与它交过手的盟军飞行员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它很怪,似乎有一种神秘的性能,当你要追上它时,甚至已经看见它的翼梢在抖动,好像马上就要在空中解体,可它突然一个斤斗翻转过来,反倒从背后将你咬住。&作为日本二战主力战斗机,在太平洋战争头两年,&零&式战斗机性能超过盟军各种战斗机。
  &零&式的优势,也是它自身的弱点所在。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力不好。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飞机的共同弱点,所以日本飞机多有&空中打火机&的美称。但由于战争初期零式相对性能过于优异,因此弱点并没有暴露,而且通过飞行员素质和机动性能可以完全弥补。当时美国的F-2A、F-4F、P-40等飞机,面对&零&式机一筹莫展,使日本法西斯一度掌握了空中优势。在二战中,零式的出动相当频繁,几乎每一次日本空中作战行动都有它的身影,成为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上空的锋利屠刀。
  日,日本海军航空机动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舰刚换装的81架零式战斗机,作为护航战斗机参加了两个攻击波的空袭,完全掌握了瓦胡岛上空的制空权。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仅有9架飞机未能返航。
  此后,驻台湾的日本陆基航空兵也大举空袭菲律宾的美国克拉克等空军基地。&零&式飞机采用多次训练的低速省油飞行方式,为&一&式飞机进行远程护航。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力量被打得七零八落。美军面对续航力如此强大的日本战斗机,不禁大惊失色。
  &零&式的优异性能引起了盟国的恐慌。为了弄清日本人怎么会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制造出性能这样突出的战斗机。美国军方在阿留申群岛上的一个无人小岛上缴获了一架被迫降的&零&式战斗机,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不久,&零&式飞机受到了美国F4F&野猫&式战斗机的强有力的挑战,其装甲较薄弱、马力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中,载满燃油的&零&式在即将起飞前被击毁于甲板上,这也是&零&式从辉煌到沉沦的一个转折点。
  折戟沉沙这里是一个图片在随后8月的东所罗门、10月的圣克鲁斯海空战中,日本海军又损失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43年中,&零&式飞机从性能和飞行员水平已不是美军使用新式的F6F和F4U战斗机的对手。这一点在&马里亚纳射猎火鸡&的战斗中尤为明显。
  由于换代的新型&烈风&式飞机的研制迟迟无法成功,&零&式被迫不断改进来应付越来越艰难的战局。1943年8月零式52型(A6M5)试飞,翼展缩短到11米,时速增大到560千米。&零&式52型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机重增加,灵活性反而下降。此后在零式52型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可装载一枚500千克炸弹的战斗轰炸型零式63型(A6M7)和最终改型&零&式64型(A6M8)。
  1943年3月,盟军在中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空战中,性能优异的F6F&恶妇&式战斗机登场。该机时速594千米,装12.7毫米机枪6挺,其作战性能优于&零&式。特别是该机结构非常牢固,中弹与坠毁的比例为9比1,成为&零&式飞机最厉害的对手。&零&式各型的相对性能随时间推移愈加落后,1944年的主力零式52型时速只有565千米,最终改型&零&式64型也只有572千米。而当时各国主要战斗机时速均已达到600千米以上,甚至700千米。因此&零&式飞机在战争后期,几乎无法胜任空战的任务,只好沦为自杀飞机,成为&神风特攻队&的座机,使大批日本青少年沦为炮灰。而P-51&野马&战斗机的出现,更使&零&式雪上加霜。虽然其总产量超过1万架,为日本二战飞机产量之最,但自此&零&式机失去了昔日不可一世的威风。
  为了对付盟军新型作战飞机形成的新的空中优势,崛越二郎在日本军方的受命下,拼命研制&零&式战斗机的后继机DD&烈风&。但研究工作进展很不顺利,飞机不是被损坏就是被炸毁,还没能来得及使用,日本就投降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惨败,横行一时的&零&式战斗机和它的设计者崛越二郎,一起退出了战争舞台。
  日本战败后,新宪法规定不能设立军队,自卫队的军费预算不能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的1%。日本空中自卫队主要装备美国飞机及其仿制品。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越二郎没能像其它国家飞机设计师那样,继续在喷气时代施展设计才干,而在新三菱重工业总公司任技术部次长。1961年他被任命为名古屋飞机制造所顾问,1962年任日本航空学会会长,1982年逝世,终年79岁。
&&&& &&&&本文链接地址:
相关阅读:
*航校名称:
广州穗联直升机通用航空
中国南方航空西澳飞行学院
亚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南航珠海直升机公司
青岛九天航校
河南安阳国家体委航校
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
北京华教通用航空公司
上海和利通用航空
上海金汇通航公司
东方通用航空公司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西安金胜飞行学院
西安中飞航空俱乐部
新疆天翔航空学院
西安精功通用航空公司
美国捷一飞行学院
*驾照类型:
私用飞机驾照
商用飞机驾照
*你的姓名: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
大家喜欢看的飞机
参考价:114万
参考价:30万
参考价:19万
参考价:115万
参考价:38万
参考价:40万日本零式战斗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_百度知道
日本零式战斗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优点:0战于1940 年首次出战时,零战的卓越表现使它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优秀的战斗机。速度,航程,爬升率,机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在一起铸成了一件日本海军手里无敌的战机。但零式的优势,也是它自身的弱点所在。由于对重量的要求,也省去了装甲防护,而且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力不好。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飞机的共同弱点,所以日本飞机多有“空中打火机”的美称。但由于战争初期零战相对性能过于优异,因此弱点并没有暴露,而且通过飞行员素质和机动性能可以完全弥补。且俯冲性能也不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还有一个就是航程超长,是同期其他国家战机的2倍以上,这也就是其能够在战争初期的2年内统治天空的原因,零式战斗机的优点很快被抵消,弱点就暴露无疑,根本就没有对手。零式战斗机的缺点就是为了减少空重而放弃装甲防护零式战斗机的优点就是机动性和长航程,所以格斗时非常灵敏。零式战斗机由于空重很小,特别是海平面上机动性相当出色,也不对飞行员采取保护措施,早期还拥有绝对的速度优势,随着美国新式战机的服役
早期的零战21型和后来的零战43型零战52型都大体相同优点:结构轻巧,速度高,操作灵活,续航能力大,转弯半径小,火力也比较猛(零战52型,有30毫米机炮,而同期美国飞机只有P-39“飞蛇”和P-38“闪电”带机炮,而飞行性能又不如零式)缺点:为提高机动性牺牲装甲和对飞行员的保护,导致飞机很单薄,采用米波段的雷达导致探测效果不佳,载弹量少
参考资料:
坚持原创,打击复制!
优点:结构轻巧,制作简便,火力强,机动性及佳(在盟军的新型马达发明装机之前,零战就是盟军飞机的噩梦)缺点:木质结构(陈至帆布包裹),不耐打(美军后来的新式F-6,有过280格弹眼安全着陆的纪录)一般都是几枪就搞定了,加之盟军后来对零战遗骸的研究,是用高温燃烧弹头以后,零战就成了“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船”自杀飞机了,而且由于结构不坚固,连大一点的炸弹都拉不动
优点:速度快,机动好缺点:防护差
优点:像神风敢死队那样!方便自爆缺点:小日本制造!
零式战斗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日军“空中打火机”零式战斗机的生死劫
来源:环球网
作者:薛立若
零式战斗机的设计图。
零式战机。
  宫崎骏监制的动画电影《起风了》于日本首映,在取得票房佳绩的同时,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宫崎骏声明他的初衷是反战,但故事主人公原型即是“二战”时日本零式战斗机(以下简称“零战”)的设计者堀越二郎的事实,仍然引发了争议。
  不知是否与之配合,在设计者的家乡日本琦玉县所泽市,为堀越二郎诞辰110周年举办了“零式舰载战斗机”回顾展,公开展示了大量关于零战和堀越二郎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出自堀越二郎的助手曾根嘉年,他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零战的开发细节,时间从1937年接受任务开始,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这两件事情,将历史拉回到世人眼前。
  堀越二郎是谁?
  日,“初出茅庐”的零战投入首次战役,13架零战从汉口起飞,在重庆以西遭到中国空军拦截&&
  此战被称为“璧山战役”,日方宣传的战果是27:0。
  零战一战成名。
  回顾零战整个的生命周期,可见它在最初的“嚣张”。太平洋战争初期,投入战斗的零战只有区区300架。然而就是这300架零战,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消灭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大多数战斗机。那时,对盟军飞行员来说,遭遇零战就是噩梦;而迎击零战,其结果等于有去无回。
  凭借其超越同时代西方先进战斗机的性能,零战得到了“二战期间日本最嚣张的战斗机”的称号。
  零战的“嚣张”来自其“超越时代”的设计。当时西方业内人士普遍不相信,亚洲有能力设计、制造出如此先进的战斗机,因为那不符合事实―彼时日本最先进的引擎的功率比西方差了约1/5,如此条件之下要设计出零战,无异于天方夜谭。
  堀越二郎将这一切从想法变成了事实。
  堀越二郎是鼎鼎大名的“日本航空之父”。为其赢得如此美誉的工作,是他在“二战”时期为日本陆航海航设计了多种战机,这其中尤以设计零战最为著名。在导演宫崎骏眼里,堀越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
  堀越二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即今东京大学)。这是一所世界顶尖的院校,在日本地位崇高,其校友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16位首相等众多名人。作为东大的高材生,在1932年接受七试舰战(零战前身)设计任务时,虽已毕业5年,但仍算公司新人的堀越丝毫不觉得惊讶,“公司其实很不景气,我可是为数不多的东大航空系毕业生之一,说不定他们把我当作走出困境的希望”。
  堀越这句话难掩其咄咄逼人的傲气。堀越是怎样的呢?
  宫崎骏电影中塑造的堀越,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青年。他礼仪正确,服装整齐,思想正派,鞠躬标准,不轻浮不苟言笑,沉默多于兴奋。熟悉日本各大学的观众评价:“这简直就是东京大学学生的典型代表。”换成最简单的中国话来表达,就是书呆子。真实的堀越留给零战设计组其他成员的印象则是:“堀越那个人,不是两杯酒下肚就能和别人称兄道弟的。他脑袋里的东西太多,凡事想得太细。他回家以后还在想着设计,经常说关于设计图的梦话,在公司里无病呻吟,哼哼唧唧的很讨厌。”―倔强的工作狂。
  零战试飞解体
  1937年是堀越在三菱重工的第十个年头。是年5月,为抢占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日本海军部对参与竞标的公司提出“万能战斗机”的设计要求:要具备“超过500公里的时速和6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此外还要有超强的格斗性能,如盘旋、俯冲等。
  当时日本军用飞机的开发手续是:由陆海军的航空本部收集每年的报告,如对正在使用的飞机评估、缺点的记录、战斗的记录、航空队的意见、各种外国飞机的发展动向,然后据此空想出新飞机“应该”拥有的性能,诸如爬升能力、最高时速、航程、盘旋能力、武器和引擎等都在草案里决定下来。这份草案即为“设计计划命令书”。此文件会被分发给各航空公司竞争,最后胜出的样机获得量产许可。
  当拿到这份“十二试舰战计划命令书”(十二试舰战即零战)时,在上司面前,堀越说道:“看来疏忽任何一项都很难。”不过,他当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显而易见的理由是,零战前身七试舰战就出自他之手。
  堀越要求海军派人一起开会。会议上,堀越向海军部提出,计划书中的要求处处充满矛盾,或者是不可两全。从技术上来讲,若要调和这些矛盾,最大限度发挥战斗机的整体能力,海军部就要适当下调参数,或者提出优先实现的性能的顺序。
  但横须贺航空队的飞行队长源田实认为,格斗性能是第一要素;海军航空厂实验部的柴田武雄则坚持,速度和续航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两人互不相让,结果堀越的要求被拒绝。
  现实如此,怎么办?无论在宫崎骏的电影里,还是现实中,堀越都表现出“自信得有些自大”(日本作家柳田邦男语),或许与此相关,他没有再对海军部的要求表示异议。另一方面,服从军国主义是战时日本人普遍的做法。
  堀越颇有针对性地打造了他的3人小组:他自任总体设计,此外是构造计算专家曾根和武器仪表专家昌中。后来又增加了起落架专家加藤定彦。在堀越的领导下,设计组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四个方面:引擎、螺旋桨、彻底极端减轻重量、新的理想空气动力外形。
  一年之后,零战“炫耀”登场,其高空最大时速超过530公里,一次加油可飞行3000公里;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类战斗机时速不到500公里,续航不足1000公里。与此同时,零战还具有惊人的垂直爬升率和极大的作战半径等优异性能。―堀越令人不可思议地实现了他所追求的“完美”。
  零战真的完美无缺了吗?曾根的设计者笔记,揭露了零战在正式投入战斗之前试飞时发生的事故:飞机在空中解体。
  但这个事件被隐藏了。
  藏在笔记本中的秘密
  日,日军对珍珠港发动突然攻击,疯狂轰炸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凭着超强的续航能力,数十架从航母上起飞的零战,完全压制了任何企图仓促迎战的美军战斗机。珍珠港一战,美军损失惨重,188架飞机被击毁。
  面对神秘莫测的零战,美军方面伤透了脑筋。据美军飞行员战后的回忆称,“在一对一近距离空中格斗中,这个对手很可怕”。
  半年之后,1942年6月,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搜索时发现了一架迫降的零战。飞行员已经死去,但整个飞机保存完好,仅仅在油箱上被机枪打出两个洞。美军技术部队如获至宝,他们将这架零战运回美国本土,马不停蹄对其展开全面研究和飞行测试,很快发现了零战的重要缺陷:机体脆弱、防弹能力差。
  而试飞的结论则是:飞机在高速俯冲时可能解体。
  这正是被隐藏在设计者笔记中的秘密。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续航能力,堀越设计出的零战,其重量“已经减到了不能再减”,只有约1.8吨,比美军的P-40战斗机轻了近900公斤。零战早期的组装照片显示,在构成飞机机体的金属框架上遍布空穴;覆盖机翼和机体的铝合金仅厚1毫米。当零战高速俯冲后向上拉起时,由于机翼厚度不足,机翼会出现褶皱变形,可能进一步导致机体颤抖、失控并最终解体。
  针对零战的上述特点,美军制定了对零战的战术:跑。―遭遇零战,迅速俯冲,当俯冲时速超过650公里时,零战就追不上了。与此同时,对零战展开攻击,也即是“边跑边打”。
  这一简单而实用的战术,取得了惊人的效果。美军于当年推出了“零战克星”F6F泼妇战斗机,它装备2000马力的引擎,时速超过600公里,因为对机身彻底强化,所以俯冲时速可超过900公里。美军飞行员驾驶着F6F,对零战发起了猛烈的“反攻”。由于油箱几无防护的弱点也被发现,零战在与F6F的格斗中败下阵来。曾经不可一世的零战开始了噩梦。
  然而回看历史,1976年时任日本航空学会会长的堀越仍倔强而不服输地表示:“虽说牺牲了防弹性能,但零战还是勉强通过苛刻指标的,因为对引擎只有1000马力的飞机来说这些要求几乎是极限,当时它的空战能力很好。但装备2000马力引擎的美国F6F泼妇战斗机出现以后,苦头就开始了。”言下之意,零战的设计缺陷并非他的过错。
  就“零战太轻”这一致命缺陷,堀越其实可以作出不同的选择。设计之初,有两款三菱自制引擎可供堀越选择,一是1000马力的“金星”,一是900马力的“瑞星”。金星更大,两者重量相差34公斤。如果要满足高速和续航能力的要求,金星当为首选,但由此带来的结果会是整机重量将差出约700公斤,可能部分丧失飞机操作上的灵活性。
  然而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堀越选择了瑞星。
  当时,除了三菱,中岛公司也为日本军方设计生产军用飞机。因为害怕中岛公司生产出小型战斗机,在格斗性能上超过零战,堀越坚定地向上司表示,这场竞争绝不能输,“为了胜利”,他选择瑞星,在马力允许的范围内向性能极限挑战。
  “空中打火机”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军逐步控制了太平洋局势,但日军以拉包尔为基地,仍牢牢控制着南太平洋,制约美国至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美军试图改变这一态势―夺取已被日军控制两月余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成为美军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宫崎骏监制的动画电影《起风了》于日本首映,在取得票房佳绩的同时,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宫崎骏声明他的初衷是反战,但故事主人公原型即是“二战”时日本零式战斗机(以下简称“零战”)的设计者堀越二郎的事实,仍然引发了争议。
  不知是否与之配合,在设计者的家乡日本琦玉县所泽市,为堀越二郎诞辰110周年举办了“零式舰载战斗机”回顾展,公开展示了大量关于零战和堀越二郎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出自堀越二郎的助手曾根嘉年,他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零战的开发细节,时间从1937年接受任务开始,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这两件事情,将历史拉回到世人眼前。
  堀越二郎是谁?
  日,“初出茅庐”的零战投入首次战役,13架零战从汉口起飞,在重庆以西遭到中国空军拦截&&
  此战被称为“璧山战役”,日方宣传的战果是27:0。
  零战一战成名。
  回顾零战整个的生命周期,可见它在最初的“嚣张”。太平洋战争初期,投入战斗的零战只有区区300架。然而就是这300架零战,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消灭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大多数战斗机。那时,对盟军飞行员来说,遭遇零战就是噩梦;而迎击零战,其结果等于有去无回。
  凭借其超越同时代西方先进战斗机的性能,零战得到了“二战期间日本最嚣张的战斗机”的称号。
  零战的“嚣张”来自其“超越时代”的设计。当时西方业内人士普遍不相信,亚洲有能力设计、制造出如此先进的战斗机,因为那不符合事实―彼时日本最先进的引擎的功率比西方差了约1/5,如此条件之下要设计出零战,无异于天方夜谭。
  堀越二郎将这一切从想法变成了事实。
  堀越二郎是鼎鼎大名的“日本航空之父”。为其赢得如此美誉的工作,是他在“二战”时期为日本陆航海航设计了多种战机,这其中尤以设计零战最为著名。在导演宫崎骏眼里,堀越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
  堀越二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即今东京大学)。这是一所世界顶尖的院校,在日本地位崇高,其校友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16位首相等众多名人。作为东大的高材生,在1932年接受七试舰战(零战前身)设计任务时,虽已毕业5年,但仍算公司新人的堀越丝毫不觉得惊讶,“公司其实很不景气,我可是为数不多的东大航空系毕业生之一,说不定他们把我当作走出困境的希望”。
  堀越这句话难掩其咄咄逼人的傲气。堀越是怎样的呢?
  宫崎骏电影中塑造的堀越,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青年。他礼仪正确,服装整齐,思想正派,鞠躬标准,不轻浮不苟言笑,沉默多于兴奋。熟悉日本各大学的观众评价:“这简直就是东京大学学生的典型代表。”换成最简单的中国话来表达,就是书呆子。真实的堀越留给零战设计组其他成员的印象则是:“堀越那个人,不是两杯酒下肚就能和别人称兄道弟的。他脑袋里的东西太多,凡事想得太细。他回家以后还在想着设计,经常说关于设计图的梦话,在公司里无病呻吟,哼哼唧唧的很讨厌。”―倔强的工作狂。
  零战试飞解体
  1937年是堀越在三菱重工的第十个年头。是年5月,为抢占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日本海军部对参与竞标的公司提出“万能战斗机”的设计要求:要具备“超过500公里的时速和6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此外还要有超强的格斗性能,如盘旋、俯冲等。
  当时日本军用飞机的开发手续是:由陆海军的航空本部收集每年的报告,如对正在使用的飞机评估、缺点的记录、战斗的记录、航空队的意见、各种外国飞机的发展动向,然后据此空想出新飞机“应该”拥有的性能,诸如爬升能力、最高时速、航程、盘旋能力、武器和引擎等都在草案里决定下来。这份草案即为“设计计划命令书”。此文件会被分发给各航空公司竞争,最后胜出的样机获得量产许可。
  当拿到这份“十二试舰战计划命令书”(十二试舰战即零战)时,在上司面前,堀越说道:“看来疏忽任何一项都很难。”不过,他当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显而易见的理由是,零战前身七试舰战就出自他之手。
  堀越要求海军派人一起开会。会议上,堀越向海军部提出,计划书中的要求处处充满矛盾,或者是不可两全。从技术上来讲,若要调和这些矛盾,最大限度发挥战斗机的整体能力,海军部就要适当下调参数,或者提出优先实现的性能的顺序。
  但横须贺航空队的飞行队长源田实认为,格斗性能是第一要素;海军航空厂实验部的柴田武雄则坚持,速度和续航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两人互不相让,结果堀越的要求被拒绝。
  现实如此,怎么办?无论在宫崎骏的电影里,还是现实中,堀越都表现出“自信得有些自大”(日本作家柳田邦男语),或许与此相关,他没有再对海军部的要求表示异议。另一方面,服从军国主义是战时日本人普遍的做法。
  堀越颇有针对性地打造了他的3人小组:他自任总体设计,此外是构造计算专家曾根和武器仪表专家昌中。后来又增加了起落架专家加藤定彦。在堀越的领导下,设计组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四个方面:引擎、螺旋桨、彻底极端减轻重量、新的理想空气动力外形。
  一年之后,零战“炫耀”登场,其高空最大时速超过530公里,一次加油可飞行3000公里;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类战斗机时速不到500公里,续航不足1000公里。与此同时,零战还具有惊人的垂直爬升率和极大的作战半径等优异性能。―堀越令人不可思议地实现了他所追求的“完美”。
  零战真的完美无缺了吗?曾根的设计者笔记,揭露了零战在正式投入战斗之前试飞时发生的事故:飞机在空中解体。
  但这个事件被隐藏了。
  瓜达尔卡纳尔岛在所罗门群岛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日军工兵部队已在其上基本建好了机场。
  8月7日凌晨,美军对瓜岛发动登陆强攻。日军守岛部队急需空中力量支援。然而在约1000公里之外的拉包尔日本海空基地,大量“二号零战”(零战三二型)却只能“干瞪眼瞎着急”,因为二号零战的续航能力有限,即使飞到瓜岛上空,也只能进行短暂停留,如果卷入空战,很可能返航不及。
  二号零战是在零战基础上的改进机型,它更换了新式引擎,达到1130马力,并且更具攻击力。但新换上的体积更大的大功率发动机,在空间上挤压了油箱的尺寸,油箱容积从138升降到了60升;与此同时,为便于舰载,原零战的圆形、尖端可向上折起的机翼设计也被更改,折起部分干脆被去掉,机翼变成了矩形,这直接导致了空气阻力的增大。二号零战的续航能力因而大大降低。
  捉襟见肘,12月末,日军不得不放弃夺回瓜岛的企图。此战之后,“零战无敌”之神话彻底被打破。
  神话的破灭令战争初期信心满满的零战飞行员产生了情绪。他们向海军部提出了增加零战防护的需求―因为直到二号零战,都没有防护装甲,重型机枪的子弹可以轻松击穿机身,致飞行员于死命,而美军飞行员背部位置则装有厚重的装甲板。
  零战飞行员与死神之间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铝板,他们的“信念”只能是“杀敌,或者被杀”。
  曾根的设计笔记显示,海军部拒绝了增加防护的请求。由于零战的油箱也没有装甲保护,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很容易被击中起火,零战因此得到一个绰号:“空中打火机”―大量经验丰富的日军飞行员,与零战一同葬身火海。
  以人为代价带来灭亡
  日,美军开始塞班岛登陆战。
  塞班岛是日军保护日本本土的重要防线,它不仅是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中心岛屿,还是中太平洋地区的防御核心。塞班岛上的机场可起降任何机型的飞机。一旦占据塞班岛,美军续航能力达6600公里的新型B-29轰炸机就可以从塞班岛起飞,直接轰炸日本本土。
  此时双方的空中实力已然易势:日军以零战为中心,派出473架飞机参战;美军方面参战飞机956架。当第一波128架日机接近目标之时,立刻遭遇了F6F的高空俯冲攻击&&是役,零战被击毁近200架,日军的空战力量事实上已被消灭。
  2005年,菲律宾马巴拉卡特市为“神风特攻队”的队员竖起了雕像,纪念那“像参加野餐一样去赴死”的年轻飞行员。因为“老”飞行员大都已战死,“神风特攻队”是全部由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组成的自杀性质的敢死队,他们驾驶着战机,携带250公斤炸弹冲向对方,以求和对方同归于尽。
  毫无技战术可言的自杀式攻击收效甚微。与年轻的生命同归于尽的不是对方战舰,而是被专用于“神风特攻队”攻击的零战。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数以百计的零战以这样的方式走向灭亡。
  1976年,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在采访堀越后指出,日、美两国对待生命不同的态度,是决定太平洋战争胜负最终的因素。“如果不能保住飞行员的生命,他的经验就无法得到使用。”他说,美军飞机的设计出发点,是驾驶员的生命,零战则不是。
  对于这一点,堀越其实心知肚明,从设计之初他就知道零战的防弹能力非常差,但他将原因归结为“这也是战时日本军用飞机的通病”,此外,他也很清楚,“油箱是一个死穴,一旦被击中就完了”。
  技术上的比拼,最终比的是人性。零战的设计,从一开始就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追求胜利,它的灭亡是注定的。而堀越设计了超越时代的作品,但他忽略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技术是有底线的,人们可以为了某种目的去突破它,但必不长久。
  战争后期,堀越变身“拼命三郎”,在军方的压力下,废寝忘食地开发零战的后续机型“烈风”。不过烈风尚未成型,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堀越没能在喷气飞机时代再续“辉煌”,他先后任职于新三菱重工业总公司、名古屋飞机制作所以及日本航空学会,于日去世。
(责任编辑:张宇)
原标题:“空中打火机”零式战斗机的生死劫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社区热帖推荐
看完都傻眼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式战斗机弱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