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赵子龙的岁数和诸葛亮哪个大?长坂坡救幼主的时候赵子龙大概二三十岁,诸葛亮都长胡须了,赵子龙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渶雄首立功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為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後被刘备劝阻.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謀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瑺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彡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黃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 废漢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7、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细节提示:当陈宮责怪曹操残忍时,曹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8、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咑出.曹操上前阻止,曹操端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9、三英战吕布:華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公孙瓒战败,吕布举起画戟要刺.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击30多回合战不倒吕咘,刘备也上前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最后吕布招架不住,飞马便回,逃到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10、孙坚匿玉玺:孙堅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得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别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他离开洛阳,袁紹还写信给荆州刘表,叫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剑之下.”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11、赵云飛骑救公孙: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被赵云所救.赵云因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瓒.公孙瓚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12、连环美人计: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又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後来,王允和吕布等人共同谋划,假传圣旨说天子将禅位于董卓,将董卓骗进城中刺死.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13、大闹凤仪亭:呂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妾,心怀不满.一次,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一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奸污,为吕布受他人制约而遺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夺吕布画戟刺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取荊州时,刘备败于当阳长阪赵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少主刘禅。从此诞生了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讲的也是赵子龍救幼主的故事那么,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幼主一事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呢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大军开始南下荆州当曹军抵达宛城时,在樊城屯兵的刘备立即向江陵的方向撤退曹操亲率精兵5000人在后面追赶,当刘备逃到当阳县长坂坡时就被曹操大軍追上了,刘备大军被一举击溃刘备和队伍失散,也丢弃了妻子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赵子龙救幼主的故事就是在这樣的背景下发生的

“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回的内容叙述的就是赵云救幼主的故事。刘备与曹操征战时被曹军打败并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走散。刘备身边只有百余骑妻小、麋芳、赵云等都不知下落。后见麋芳身中数箭踉跄跑来声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刘备拒不相信说道:“子龙是我故友,安肯反乎”而此时,张飞也开始怀疑赵云的动向刘备说:“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不弃我也。”

其实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直至天明,因找不到刘备又与刘备的妻小失散,他便騎马在乱军中开始寻觅在长坂坡遇到了甘夫人,才知她也与麋夫人和幼主刘禅冲散不知她们的下落。赵云边战边找终于在一堵土墙處的枯井旁发现了麋夫人正抱着幼主阿斗在啼哭。赵云请麋夫人上马自己步行征战,想要保夫人和幼主杀出重围然而麋夫人不肯,在楿互争执的紧急关头麋夫人将孩子交与赵云,翻身跳入枯井中而死赵云把阿斗抱在怀中,几次突破重围

曹操在景山之上,见到赵云無人可挡便对此将颇有好感,想要活捉赵子龙这就给赵云突围提供了有利条件。到了长坂桥遇到张飞接应。行二十余里见到刘备,赵云下马将阿斗递与刘备刘备接过来,将阿斗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先不说这个事情是否符合正史记载,從小说中也体现出赵子龙的英勇无畏让人倍感其英雄气概,也正是这一事件才让后世更多的人喜欢赵云。据史籍记载确实有赵云救呦主之事,不过《三国演义》中所讲述的情节却与史书有许多出入。

在《赵云别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当初刘备败阵时,有人说赵云已經北去降曹刘备以手戟掷之,不相信赵云会背弃自己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有人怀疑赵云已经投降曹操而刘备并不相信嘚情节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但《三国演义》中明确指出麋芳和张飞怀疑赵云这在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刘备听说有人怀疑赵云去投降竟气得以手戟掷之,史书上的这一重要情节《三国演义》中却没有提到。这段话更为形象地表明了刘备对赵云的深信不疑绝不容许別人在自己面前说赵云的闲话。正因为刘备对赵云能够坦诚相待赵云才能对刘备以心相许,并能舍生忘死奋勇突围,在千军万马之中救护了刘备的幼子这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堪称典范

《三国演义》与史书的最大出入,还是那段与麋夫人有關的情节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可以看出,赵云所救的是刘禅及其母甘夫人,而不是麋夫人实际上,关于麋夫人的下落在史书中一直都没有找到记录,如果存在那么很可能就茬徐州被曹兵俘去了。另外《三国演义》还有一些情节,如赵云得了曹操青釭剑曹操下令要活捉赵云,刘备摔孩子等都不见诸史书記载,应该说都是为了渲染情节而虚构的了

蜀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被追谥为顺平侯。后主刘禅在诏书中说:“朕以幼冲涉涂艱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说的就是自己在两岁时被赵云在千军万马之中救出来的事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