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亚眠武装突袭3二战成功了吗

【图文】二战五章 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二战五章 1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9.3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三十年战争——二战结束)【我最终还是手贱买下了这十万字……不是王绳祖主编的……其实我想说仅供娱乐- -】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袁明教授著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2、《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3、北方大战: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南方的土耳其达成妥协,并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从此,俄国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瑞典则丧失了它所有的波罗的海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4.俄普奥分波兰:波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一个大国,但是到了18世纪时,它已经被称为是&欧洲病夫&。国内政治腐败,贵族斗争不已。1773年----1775年波兰国内发生了王位继承战争,无力抵御外力的干涉,此时的俄国和普鲁士又不断进行领土扩张,使波兰感到无所适从。奥地利在丧失了重要工业区西里西亚之后,更不能坐视普鲁士无限制扩张。1772年、1793年及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瓜分。1772年进行了第一次瓜分,俄国得到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普鲁士占领了瓦尔米亚等地;奥地利得到了加西里亚,使波兰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领土。1793年进行了第二次瓜分,俄国得到了乌克兰和立陶宛的一部分,普鲁士得到了担泽和波滋南。由于俄国和普鲁士在瓜分前缔结了条约,瓜分之后才通知奥地利,奥地利在这次瓜分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1795年进行了第三次瓜分,并在1794年俄国与奥地利签定了瓜分波兰的条约,因此在这次瓜分中,俄国得到了立陶宛等地,奥地利则占领了克拉科夫和卢布林,普鲁士则得到了波兰首都华沙。评价:俄普奥三分波兰,是欧洲强国在扩张中玩弄的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牺牲弱国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俄普奥的欧洲大国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5、七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哈哈哈我来了
新人求关注~
我回来啦!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当前位置: >>
二战五章 1
第五章 德国进攻北欧、西欧第一节、德军进攻北欧挪威、丹麦(日―6月10日) 德国占领波兰后,并不像英法所希望的那 样,立即向东去进攻苏联,而是加紧准备进攻西 欧。为什么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 日,希特勒签发了第六号作战 指令(所谓“黄色方案”),准备于11月进攻西 欧。战车需要修理,部队需要修整,被迫先后29 次改变进攻
日期,一直把它推迟到。 第一节、德军进攻北欧挪威、丹麦(日―6月10日)希特勒为什么要去进攻北欧呢?一、挪威重要的地理位Z。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二、德国需要挪威 纳尔维克、耶利瓦勒矿场
三、阿尔特马克号事件日德国斯比号战列舰的辅助供 应舰“阿尔特马克”号运载着300名英国战俘, 从南大西洋返航,在回国途中经过挪威领海, 被英国侦察机发现。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派出 驱逐舰“哥萨克号”前往拦截,德舰仓皇逃往挪 威海约新峡湾避难。英国军舰不顾两艘挪威炮 艇的阻拦,闯进海湾,俘虏了德国军舰,救出 了被俘的英国海员。尽管挪威对英国侵略自己 领海的行为提出了强烈抗议,但希特勒认为, 在未来战争中,它不会反对英国在它的领海内 采取针对德国的武力行动,因此,保障挪威的 中立地位已不再符合德国的利益了。 四、威塞演习计划?日,希特勒签发了侵占挪 威的代号为“威塞演习”的作战指令: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局势的发展,要求 我们准备用武装部队占领丹麦和挪威。” ? 由21集团军司令法尔肯霍斯特负责制 定、实施计划。为此希特勒集中了7个师 共14万人、1000余架飞机、230余艘军舰。 五、德军侵略丹麦、挪威? 日上午5时20分,德国驻丹麦和挪威大使分别向上述两国政府发布最后通牒,要求他 们放弃抵抗,立即接受“德国的保护”,并宣称 “德国军事行动的目的,完全在于保护北方,以 防止英法军队企图占领挪威基地。”于此同时, 德国空军轰炸了哥本哈根和奥斯陆以及挪威西海 岸等重要城市。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年逾70岁 的丹麦国王克利西尔连忙召开内阁会议,同意 “在德国的保护下,维护中立”,并下令军队放 弃抵抗。4小时后,德军完全占领丹麦。随后德 军越过丹麦,大举向挪威挺进。
在德军进犯丹麦的同时,德国舰队也向挪威各重要 港口发动进攻,它们以大胆、欺诈和突然袭击等诡计占 领了纳尔维克、卑尔根和克里斯丁等港口。 挪威共有6个现役师,总人数仅有15000人。面对强敌, 挪威政府表示:“我们决不屈服,战斗已在进行。”在 德国海军的庞大舰队,从海上进攻挪威首都奥斯陆。挪 威爱国官兵英勇奋战,给德军以迎头痛击。但德军不惜 一切代价,冒着岸上的炮火强行登陆,两岸炮台先后失 守。同一天,德国伞兵自天而降奥斯陆,夺取了福纳布 机场。 4月9日,英国下达了夺取卑尔根和特隆赫姆的命令, 在海上拦截德国军舰。 4月20日,英法远征军在纳姆索 斯港口登陆;另一支部队在昂达耳斯内登陆,夹攻挪威 港口特隆赫姆。由于德军掌握制空权,猛烈轰炸英法军
队后方,给英法远征军的增援和后勤供给造成 很大困难。德军方面虽然地面部队实力弱于对 方,但得到空军强有力的支持,再加上大胆进 攻、迅速出击,弥补了地面部队的不足,结果 英法军队伤亡较大,连连败退。4月30日和5月2 日,英法远征军分别从上述两地区撤退,转而 与挪威军队合并在一起,把进攻重点放在北方 的纳尔维克。5月12日,英、法、波兰和挪威四 国共出动25000人的优势兵力对纳尔维克发起强 大攻击,经过15天的苦战,终于于5月27日夺取 该城市。由于这时西欧战局恶化,英法大军被 包围在敦刻尔克,因此,英法决定把优势兵力 集中到法国战区,因而决定将纳尔维克港口予 以破坏后放弃。 奥斯陆失守后,挪威国王及政府成员撤离 了首都,向覆盖着冰雪的北极森林转移。于此同 时,德军还冲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袭击了纳尔维 克、特隆赫姆等重大港口城市,当天中午,挪威 海岸港口城市奥斯陆、阿伦达克、克里斯蒂安松、 斯塔万格、埃格松、卑尔根、特隆赫姆、纳尔维 克等先后陷落。6月7日,英法远征军撤出纳尔维 克,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与政府成员一起到北极圈 内的特罗奈姆建立临时首都,继续坚持斗争。后 撤退到伦敦,组成了流亡政府。6月8日,德军重 新夺回纳尔维克,6月10日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 全境,挪威建立了吉斯林卖国政府。 威塞演习计划
挪威战役对德国的影响?挪威战役胜利后,保障德国了铁矿砂通道的安全, 为德国海军打开了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大门,使德国空 军基地与英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几百英里,为未来的英 德空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中立瑞典转向德国,被迫与 德国合作,不但继续向德国提供铁矿砂和木材,还允许 德国经自己的领土向纳尔维克和芬兰北部运送部队和物 资,完成了对英国的封锁,取得了向苏联进军的基地; 但德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德国损 失兵力近5500人,飞机127架、巡洋舰3艘、驱逐舰10艘、 潜艇4艘,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 受重创,德国海军丧失了近1/2的军舰,造成德国海军 在未来战争中海上势力严重不足。 ?挪威战役也是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由陆海空三 军联合作战的立体化战争,它充分显示了空军 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威力。在这次战争中,德 国还第一次大胆使用了伞兵,轻而易举地夺取 了福纳布机场和挪威首都奥斯陆,显示了伞兵 在阵地争夺战中的地位。 第二节、德国进攻西欧一、德军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二、德军进攻法国 三、敦刻尔克撤退 四、法国溃败及原因
一、德军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特勒原定于1939年11月就要向西线发起进 攻。但是,有三件事给希特勒带来了麻烦,使他 不能马上去进攻西线,而要挥师北上去对付丹麦 和挪威。 ? 其一, 苏芬战争爆发。 苏联和芬兰战争,1939 年11月30日爆发,苏联和芬兰因边界问题发生了 一场冬季战争。英、法马上活跃起来,他们准备 组织一支反苏联军,从南、北两面进攻苏联。 1940年1月,英、法在苏格兰着手组织远征军准 备援助芬兰。希特勒十分担心英法此举从北方威 胁德国,决定先抢占北欧,再进攻西欧。? ? 其二,日发生“空中事故” 。军事计划泄密,原计划必需修改,要重 新制定一个新的进攻西欧的军事计划―― 即新的“黄色方案”。? 其三,日“阿尔特马克”号事件发生后,使希特勒下决心先占领挪威, 然后再向西欧进攻。 二、绕过马其诺防线德军闪击西欧1940年5月初,希特勒立即按照已修改过的进攻 西线的“黄色方案”,调集136个师(其中包括10 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 飞机,7400门大炮,总兵力330万人。德军分A、B、 C三个集团军群, 部署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见过的 强大兵力,在西线待命进攻。 西欧国家当时有147个师(其中,法国104个师, 荷兰10个师,比利时23个师,英国派往法国的远 征军10个师),14000门火炮,2400架飞机,3100 辆坦克,再加上在法国组建的波兰军队84500人, 兵力总数为378.5万人。 双方力量对比 德军的战略部署是:B集团军群由包克指挥, 共29个师,第2航空 队予以支援,在北段从北海沿岸到亚琛之间展开 攻势。任务是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阻止 荷军与其盟军会合,并突破比利时军队在艾伯特 运河上建立的防线。助攻 ? A集团军群由伦斯德指挥,共45个师,其中7个 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第3航空队支援,负责中 段。任务是越过比利时东南的阿登山区和卢森堡, 突破马斯河的法军防线,长趋直入,直扑英吉利 海峡,把英法联军包围在法国北部,切断与南部 法军的联系。A集团军群是德军主力。主攻 ? C德集团军群由莱布指挥,共19个师,在马其 ?? ??诺防线正面地段以佯攻迷惑法军统帅部,以便 牵制马其诺防线和莱茵河一带的法军。 此外,还有43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5月10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凌晨4时30分,天还没有亮,希特勒的第2第 3航空队的1480架轰炸机倾巢出动,腾空向西, 劈头盖脑,把比、荷、法的72个机场、数百架飞 机全部摧毁。随之,德军的两个空降师,共1.6 万余人,乘座500架运输机,40架滑翔机,分别 在比利时、荷兰实施空降和伞降作战,为正面进 攻的地面部队迅速越过比、荷防线提供保障。 5时30分,天刚破晓。A、B、C3个集团军群向 西线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全面进攻。 在荷兰的空降任务是:首先用两个机降团 和1个伞降营夺取海牙附近的3个机场,然后用 两个机降团进入海牙,打乱荷兰的防御计划。 另以1个机降团和4个伞降营占领鹿特丹以南的3 座桥梁及瓦尔港机场,为装甲部队进入鹿特丹 打开通路。 ? 在荷兰的空降行动,配合了地面部队正面 作战,达到了应有的突袭效果。到5月14日,在 德国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和德国坦克即将进攻的 巨大压力下,黄昏时分,荷兰武装部队放下武 器。15日,签署了正式投降书。只5天功夫,就 一切都结束了。 闪击西欧? 5月10日黎明,当埃本〃埃马尔炮台的1200名 守军还在熟睡,80名德国的空降兵乘滑翔机在10 分钟之内就控制了炮台的表面阵地和运河桥上的 守军。5月11日晨,德国装甲兵先头部队赶来包 围了炮台,对坑道、暗堡、炮塔连续进行爆破和 突击,中午,炮台里扯起了白旗,1200名惊惶失 措的比利时守军鱼贯走出炮台投降。 ? 埃本〃埃马尔炮台的失守,艾伯特运河上的 防线被突破以及B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兵力在比利 时中部实施的猛烈突击,导致法军统帅部对德军 主要突击方向的判断失误。于是,正当法军统帅 部按照错误判断将其主力调至比利时中部战区时 ,德军的主力A集团军群的大量坦克和机械化部 队,却出其不意向法军防御薄弱的阿登山区实施 主要突击,迅速突入法境,乘胜向西推进。?
?5月10日德国A集团军群的7个装甲师,从阿登 山口分三路纵队,以长蛇式队形沿着崎岖的山路 奔袭。德国空军掩护装甲师前进,一批批施图卡 式俯冲轰炸机向下直冲投弹,其尖利的啸声,给 法军造成巨大的恐怖。德国坦克轻易突破法军骑 兵的阻击,仅3天就越过阿登山脉110公里的地带, 深入法境,向马其诺防线及其延伸线间的结合部 实施攻击,5月12日傍晚,担任前卫的古德里安 装甲军攻克这一地区的防御核心--色当。5月14 日,德军已有7个坦克师渡过马斯河,并继续西 进,直插英法联军的后方。5月15日晨,法国总 理雷诺打电话给丘吉尔:“我们被打败了,我们 这一仗打输了!”丘吉尔说这是一生中最令他吃 惊的事件之一。盟军的失策是全局性的,他们中 了德国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 5月17日,B集团军群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A集团军群5月16日占领圣康坦,18 日攻陷亚眠,20日占领阿布维尔,抵达了 英吉利海峡沿岸。21日德国装甲部队从正 面分割了英法联军。5月24日占领布伦,26 日占领加莱。几十万盟军被逼到海边敦刻 尔克周围,挤在一块很小的三角形地带。5 月24日,希特勒向前锋装甲部队下达了 “停止前进”的命令。 ? 希特勒为什么向前锋装甲部队下达 “停止前进”的命令呢? ? 原因有三: 1、装甲部队是法西斯第三帝国的精锐和核心; 2、希特勒想拉笼英国对付苏联,他认为法国投 降已成定局,给英军一点面子,不致于让英国人 受到奇耻大辱; 3、希特勒相信戈林的话。 ? 5月24日占领布伦,26日占领加莱。 ? 5月24日,希特勒向前锋装甲部队下达了“停 止前进”的命令。 遂使装甲部队在格拉夫林与圣奥梅尔之间的 阿运河地区中断了进攻。这道命令使联军免于全 军覆没,得以在敦刻尔克地区完成防御准备,并 为在5月26日至6月4日实施了代号为“发电机行 动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争取了时间。 三、“发电机”计划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从比利时撤退时,两国并无太 大分歧。但退到沿海港口敦刻尔克一带以后 两国就下一步如何行动产生了分岐。当时联 军司令魏刚面临两个任务:一、尽快巩固南 线;二、尽快挽救北部英法比军,最好办法 是把这些军队南调,用于保卫法国南部。英 政府坚决反对,英愿意把在法北部远征军靠 近北海,万一情况紧急可以把英远征军调回 本国。魏刚主张“英法军队扼守要塞,从海 上获得补给,无需撤到英国。”5月19日英国 海军部命令海军上将拉姆齐主持制定撤回英 国远征军的“发电机计划”。 只是此时撤退计划中假设的退路不只是敦刻 尔克,而是包括敦刻尔克在内的一些可供 撤退的港口及漫长的海岸线。起初英国对 自己这一大规模的撤退计划秘而不宣。5月 24日德军已攻克布伦,26日拿下加莱,兵 锋逼近敦刻尔克。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防 大臣艾登已经准许戈特率远征军向敦刻尔 克撤,同时英海军部下达实行“发电机作 战”计划,开始从敦刻尔克撤退联军的命 令。 ? 从5月26日到6月4日共有33.8万名盟军渡过 英吉利海峡,其中包括224617名英国人, 114145名法国人,300名比利时人、荷兰人 和波兰人。”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 ??6月4日凌晨2时23分,英海军部在获得法国同 意后,宣布“发电机行动计划”结束。这些幸运 地返回英伦的官兵,多数戎装不整,肮脏、饥渴、 疲惫不堪,满脸胡须,许多人绑扎绷带,全身沾 染油污和血渍。但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战果超出 了任何乐观的估计,遂使英国举国沉浸在胜利的 喜悦之中。这一重大的救援行动被誉为英国海军 史上的一次宏伟战绩,被英国桂冠诗人梅斯斐德 称为“九日奇迹”。至今为许多战史研究者津津 乐道。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盟军武器装备和大量的重 型军用储备物资损失殆尽。除了飞机、舰船的损 失以外,英军共放弃约700多辆坦克,63000辆汽 车,8000挺机枪, 2400门火炮(全部火炮)其中 野战炮880门,6400支反坦克枪、 50万吨军用 ? 物资及弹药。在撤退过程中,远征军和他国军队有6.2万人死亡,还有数万人被俘。尽管蒙受如 此巨大的损失,但英军实力得以保存。他们可以 重新武装,再返欧陆;尤为重要的意义是给英国 人以精神和心理上的鼓舞,使他们在困境中保持 着信心。 ? 敦刻尔克陷落标志着西欧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英国被赶出欧洲大陆,短时间回不去。英国炮兵 损失1/5,轻型坦克损失1/3,重型坦克损失3/4; 法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损失了28个精锐师。德国 虽然取得胜利,但全部消灭英法联军的目的没有 达到。英首相丘吉尔对此看法是:“那些大炮装 备同军队比起来,又算什么呢!只要有了他们, 英国将来建立军队就有了核心和基础。” 四、法国溃败及其原因(6月6日--22日)?(一)法国溃败?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后,整个法国北部已经敞开。 6月6日德军从亚眠到海边突破松姆河防线,然后向法国 中部冲去。此前,法军总司令魏刚曾集结了100多万军 队,在松姆河和安纳河一线构筑阵地,企图据险防守, 阻止德军前进,史称“魏刚防线”,但不到3天就垮了。 德军分兵向巴黎进逼。6月10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英、 法宣战,派出32个师向法国进攻。法国政府退往波尔多。?6月16日,德法战争进行了37天后,新任法国 总理贝当元帅代表法国向德国提出了停战请求, 并递交了求和书。17日,贝当通过广播号召全国 军民“停止战斗”。18日,法国政府下令各部 部队不战而放弃所有2万人以上的城市。 20日,希特勒同意停战。 法国溃败 ? 日晨,纳粹军队开进了巴黎这 座“不设防的城市”。政府大厦上空升起了法 西斯带钩十字旗。日下午6时50分, 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列车”上,凯特尔 和亨茨格分别代表德、法在停战条款上签字 ? 按照停战协定规定,法国军队全部解除武 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为两部分, 法国北部约占全国3/5的富庶工业区由德军占 领,法国负担德国占领军的全部费用。其他非 占领区表面上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实际上整 个法国完全Z于德国统治之下。法国从此陷入 亡国的深渊。
(二)、法国失败原因? 法国为什么会失败呢?是法国绥靖政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守势战略和意图将祸水引向苏联的 政治策略,在客观上纵容了纳粹德国,并最终 害了自己。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 一、政府镇压人民革命势力,不积极备战; 二、长期实行绥靖政策,一惯仇视苏联; 三、法国统治集团四分五列,战和不统一; 四、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落后; 五、法国政府里有德国收买的叛徒。? ? ? ? ? 第三节、不列颠之战 一、德国诱降英国?希特勒认为,法国投降,英国孤立,英国依靠盟国进 行欧陆作战的传统思想破产了,英国必然求和。但到 1940年7月中旬,英国并没有投降表示。他通过瑞典国 王向英国政府做了议和的试探,也遭到英国拒绝。希特 勒眼看诱降不行了,才在7月2日下了“在英国登陆是可 能的”初步决心。7月16日,希特勒又发出关于准备在 英国登陆作战在”的第16号作战指令,即所谓“海狮计 划”。他在指令中声称:“鉴于英国在军事上已处于绝 境,但仍无妥协的表示,我已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 如有必要,即付诸实施。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要消 除英国本土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 占领”。根据这一指令,准备工作要在8月中旬完成, 进攻时间定在9月27日。 ?二、不列颠之战希特勒眼看诱降英国不成,不得不 “显示实力”,敦促英国求和。希特勒又 自知德国海军不如英国,就依靠它的空中 优势对英国展开“空中闪电战”,企图消 灭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把英国海军赶 出英吉利海峡,为入侵英国扫清道路。这 样,在7月10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英国。 英国人民并没有被德国的狂轰滥炸所吓倒, 他们仇恨法西斯暴政,坚决反对希特勒侵 略。英国空军飞行员Z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为保卫国家安全,日夜出击与法西斯空军 激战,开始了不列颠之战。 ? 丘吉尔在领导国内人民积极备战之时,也在外交上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和改善国际环境。 ? 一、争取美国援助;(3760万美元武器, 50艘 驱逐舰) ? 二、恢复与苏联的外交关系苏联积极响应。? 从日,德国空军开始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舰队、多佛尔海峡的商船 队及英国南方的港口,拉开了不列颠之战 的序幕, 一致持续到1941年5月,其中具 有战略意义的空战集中在月 这四个月的空战被称为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10日――8月23日) 德军轰炸的目标很广泛,从海峡舰队、商船队、港口 直到伦敦附近的机场和重要军事设施等到处轰炸。 ? 第二阶段(8月24日――9月7日)德军把目标集中伦敦附近肯特郡的飞机制造厂、战斗机 机场、指挥所、雷达站等,意在消灭皇家空军。 ? 第三阶段(9月7日――10月25日) 8.24德机迷失误炸 ? 主要轰炸大城市。9月7日以1000架飞机首先轰炸伦敦市德军轰炸目标的改变,使英国皇家空军在极度的紧张疲惫,几 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之中,得到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 德国原定于9月27日实施入侵英国的“海狮 计划”,由于轰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被迫无 限期推迟。 9月17日,希特勒本人也承认,皇家空军“仍 然丝毫未被击败”。他决定,入侵暂不实施, “以待后命”。 ? 到这一时候,希特勒已经知道了单靠轰炸是不 可能使英国屈服的,为什么还轰炸呢?战略上 欺骗世界,实际上他已经开始考虑进攻苏联。 后来又开始集中轰炸英国重要工业城市。 伯明翰、利物浦、考文垂、南安普顿、 日光曲的作战命令 9月14-15日 轰炸考文垂 三、不列颠之战结局不列颠之战使德国人损失了一千七百三十三 架飞机和六千名以上的飞行人员;皇家空军损 失飞机九百一十五架,战斗机飞行员四百十四 名。希特勒于10月12日将“海狮”计划推迟到 “1941年春”,这样他本人也承认了失败。从 此,对英战争将是一场潜艇封锁战和夜间轰炸 战了。这一战役的胜利是由仅仅上千名勇敢的 年轻人所取得的,关于他们,温斯顿〃邱吉尔 曾说过:“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未有过这 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 四、不列颠之战胜利的原因与意义?首先,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战时内阁与法国 投降政府完全不同,它临危不惧,力除绥靖政策 之积弊,坚定不移地组织与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法 西斯侵略,民族自卫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 敌当前,英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千百 架飞机的轰炸下,他们不惊不慌,社会秩序井然 不紊,工作效率成倍增长,广大青年踊跃参军, 这是英国取得本土防御战胜利的根本因素。 其次,英吉利海峡这一天然屏障绝非马奇谐 防线可以比拟。英吉利海峡使英军在欧陆失败后 获得一个短暂而极其宝贵的的缓冲 时间, 英国政府和军民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乘机做了应 有的准备。 再次,德国战略战术措施的错误使它失去有 利战机,也是英国空防战能够进行并取得胜利 的一个客观条件。 欧战开始后,希特勒始终没有制定对英国 本土的作战计划。1940年6月初,英军败归本土, 损失惨重。如希特勒具有过人的智慧,他就会 放慢进攻法国战线的速度……进行侵略英国的 准备”。但是,希特勒没有抓住这个进攻英国 本土的战机,他集中全力进攻法国,及至法国 投降,他仍然幻想英国必然求和。 希特勒坐等 英国“恭顺”来降,时至1940年7月初,英国不 仅未投降反而坚决抵抗。于是,德国从7月10日 起开始对英国本土大轰炸,并于7月16日希特勒 批准了“海狮汁划”。但这一计划 的提出并不 等于说希特勒已经认识到必须登陆作战才能迫 使英国投降。从“海狮计划”的酝酿、制定以 及实施准备的全过程看,“海狮计划”不过是 “显示实力”敦促英国投降一种手段而已。 执行“海狮作战计划”,制空权是一个决 定因素。对英国空中进攻,只能是实施“海狮 作战计划”的前奏,它必须服务于“海狮”作 战。就在这关键时刻,德国空军Z“海狮计划” 于不顾,改变了攻击目标,集中力量轰炸伦敦, 幻想仅以空军制胜。英国空军乘机修复设施, 整军 再战。德国对伦敦的10天大轰炸及其长期空袭, 固然对伦敦造成巨大损失,但却丧失了摧毁英国 空军力量、夺取制空权的宝贵时机,“海狮计划” 势难实施。9月17日,只好宣布无限期地推迟下 去了。 由于种种因素,英国本土防御战终于胜利 了。这一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保留 了一个极有战略价值的反攻基地。不仅如此,英 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英 国军工生产迅速发展。它重新装备了自己,也对 苏联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有效的物质援助。 英国本土防御战的胜利在二战中具有全局性的伟 大意义。
1、 二战爆发的特点、原因和教训: 2、 二战的性质认识: 3、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作战双方、性质、规模) 4、 二战的进程总结: 5、 二战中两大同盟的形成、...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1]_初一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一...5页 免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 6页 免费 第21单元 第1讲 第一次...二战后期是美 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由于二战前后的巨大差异,主要给你比 较一下各国的综合表现排名吧 1 美国,工农业产值、科技实力等均...第五章 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 节 从自 由竞争 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二战”结束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国 家干预的加强,中...1二战结束后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500 个历史奇闻趣...一定有你不知道的 1 二战结束后,苏联从德国获得 120 亿美元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 600 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1...第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知识网络一,德国入侵苏联() 德国入侵...莫斯科保卫战 5、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6、 二战中法西斯...一战与二战的对比 2页 免费 一战二战 13页 免费
第21单元 第1讲 第一次....二战复习题 ( )1.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中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D.“为共渡难关...二战日本兵力资料 1937 年, 日本总人口 7063 万, 其中役龄男子 1693 万, 可...朝鲜 1 个师团,部署于我国东北 5 个师团,在我 国华北、华中地区参加作战的...战役和二战风云人物,真实还原出一 段刻骨铭心的历史...1/2 相关文档推荐 【历史】3[1].5《第二次.....1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74页 免费 第二次...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装突袭3二战模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