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第一季》里的 rose 面圣的情节是英国什么特殊的文化吗

英国人仍在迷恋印度,投巨资拍了一部比《唐顿庄园》更美的剧_有戏_澎湃新闻-The Paper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英国人仍在迷恋印度,投巨资拍了一部比《唐顿庄园》更美的剧
07:23 来自
《印度之夏》剧照       对于英国历史剧来说,大多数时候“贵”和“好”是同义词,比如这部Channel 4史上最昂贵、耗资1400万英镑(约1.32亿元人民币)的电视剧《印度之夏》(Indian Summers)。       片名起得云淡风轻,却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故事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英国殖民地希姆拉,英国人和印度人迎来了为期六个月的夏季。这个1932年的夏天和往年的夏天并没有什么不同,希姆拉(实际拍摄地是马来西亚)鲜花盛开,舞会和派对们眼看将绵延整个夏季。不同的是,这将是一个时代结束前最后的宁静。甘地和他代表的印度独立力量正在崛起,演讲,集会,甚至更为激进的暗杀捅破了虚假的歌舞升平。       在剧集开始的年代,甘地领导的“抢盐运动”刚刚取得胜利,国大党人不再被视为非法,被关押的党员亦被释放。然而英帝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却只是得到暂时的缓解。       编剧保罗·鲁特曼(Paul Rutman)用了多年时间准备剧本,令这部剧很可能成为五季五十集的史诗之作。当然,这要仰仗收视率。好消息就是,尽管第一季尚未过半,高收视已经保证了第二季的继续存在。《印度之夏》剧照       鲁特曼多年准备的抱负并不止于记录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的陷落,以满足英国人的印度情结。他的野心在于从一隅见证一个独立印度的崛起。       英国人对于印度的情结由来已久,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对于年轻的英国人来说印度也已十分遥远。年轻的英国90后音乐人艾德·希兰最近表示自己很期待拍一部宝莱坞电影,因为“里面所有人都蹦蹦跳跳地看上去好开心,并且我对印度文化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时代,拍摄这样一部严肃的历史剧讨巧的地方就在于,对于观众来说(无论是不是英国观众),猎奇心增添了剧集的魅力。如此,只要正剧的内涵不致太过肤浅无趣,就能确保吸引观众。       基本上,《印度之夏》做到了严肃又有趣。片中饰演“皇家俱乐部”女主人的英国老戏骨朱莉·沃特斯就说:“这部戏不浪漫也不怀旧,相反,它尖锐又真实,此类题材从未被如此处理过。”       演员的话难免溢美,但是大方向还是对的。       种族,殖民,政治,宗教,爱情,女人间的复杂友情,以及殖民者和印度人之间反而更为干净的友谊,搭成《印度之夏》复杂的结构,人物之间勾连的关系则为它添上香艳刺激的作料。       很多人把《印度之夏》与《唐顿庄园》对比,不仅因为它们同样在英国时间周日晚九点档播出,亦因为二者同样画面鲜亮,有老式英国的美丽庄园和衣鬓飘香,仪表堂堂的上流社会人士,且同样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新旧交替的时代。此外,两部剧中最受人喜爱的角色都是一个见惯风霜的毒舌老妇人,区别仅在于《印度之夏》中的老寡妇会在派对上卖乖,腿一翘说自己不会唱歌又一把烟嗓地来一曲表明了这位徐娘仍风流。       然而,如果认真要对比,胜利的一定是《印度之夏》。《唐顿庄园》会用一个小时讲老爷子的忠犬Isis的死亡,同样的一小时却足够《印度之夏》把暗杀,集会游行,搜捕,以及几条风流事和人物间关系的线索一一展开,撑起一个足够大的叙事空间。《唐顿庄园》剧照       同处时代变化的风云之际,不是说《唐顿庄园》的格局小就是不好,而是《印度之夏》既有能力讲好方寸间的故事,又能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显然更为高明。       《唐顿庄园》引以为傲的英伦风光亦输给了《印度之夏》中的殖民地景致。苍翠的群山,雨季湿漉漉的光泽,以及过曝的热带阳光下热烈盛开的花朵,都令《印度之夏》足以作为单纯的风光片来看亦不会浪费时间。镜头中的印度也迷人,随便一个市集的长镜头里彩色沙丽都如流动的油画,是被美化过的富有理想色彩的印度。       然而《印度之夏》的大软肋正是剧中这个美化过的富有理想色彩的印度。尽管号称要从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双重视角叙事,尽量做到真实,从前几集来看,还是差强人意。       剧中的人物看上去五彩缤纷,既有狡猾的总督私人秘书,他优柔善良的妹妹,耿直的印度公务员小伙,他的热血妹妹,又有风情万种英国女人们,受过教育的智慧又坚忍的印度女人们,且他们之间错综的关系也已经展开,但是这些人物和关系仍只是浮于表面,甚至他们的发展方向都能够被预测。       鲁特曼有意让主角们的政治立场模糊不清,以显示角色的深度和背景的复杂,却显得生硬。真正优秀的多人物历史作品如《红楼梦》妙就妙在众人物可以着墨不多却有妙笔,令人物的性格一笔凸显,之间的深浅进退也值得看官细品。《印度之夏》离这样的境界还差距甚远。       另外,这样的一部剧除了美人美景和异域风情,鲁特曼的本意是用史家的大手笔见证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独立国家的崛起。然而从目前来看,厘清人物关系就花费了他不少的精力,却仍然没有塑造出丰满的人物。而随着剧集的发展,帝国将倾,这些不甚丰满的人物如何成长,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从目前的一片桃色进一步发展都令人担忧。       说到底,《印度之夏》仍然只是鲁特曼笔下的一小部分精英群体身处时代浪潮的故事。他们衣食无忧,没有坚定的信仰和立场,在封闭的世界试图演这出时代大剧给我们看。很可能,看完五季我们依然无法看清当年的全景,却还在华美官邸里打转。       不过,如果不要像鲁特曼一样野心勃勃想透过一部剧看一个时代,而只是享受一部美好又不乱来的剧的话,《印度之夏》已经足够了。看完剧大部分人大概都会想去印度看看,可惜美景来自马来西亚,真正的印度希拉姆只有满山头丑陋的火柴盒房子而已。
录入编辑:程娱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印度夏天,唐顿庄园
澎湃新闻APP下载唐顿庄园:从英国贵族继承制 看法律影响家族命运
[导读]《唐顿庄园》描写了英国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一家的悲欢离合,以及伯爵家仆人们的命运。本书为电视剧官方授权图书,书中写英国贵族的长男继承制的法律依据而影响一个家族命运跌宕故事。《唐顿庄园》 作者:(英)杰西卡•费罗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在南非,《唐顿庄园》的播出比英国要晚九个月,所以,去年6月取道上海回英国时,南非刚刚开始播放的第二季已是上海的隔夜饭。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优酷的高清功能,晚上连着早上看,孩子们就有了指控我们通宵看电视的证据,虽然从午夜到清晨,我们确实睡了七个小时。其实,我并不是《唐顿庄园》的粉丝。对这部英剧,不看白不看,但并不是非看不可。当然,得承认,每次老太太一开口,总能让我笑出声来,她的台词犀利幽默一针见血,让人怀疑Maggie Smith的合同中是否有一条“所有好台词都归我”。法罗斯(Julian Fellowes)编出的故事,常常不合情理,仿佛压根就没把线索想清楚,故事走着走着突然不对劲了,所以常常要来个急转弯。大表哥能信手拈来遗产,从轮椅上说站起来就能站起来;三妹夫的一腔革命热血可以顷刻间化为乌有;老爷一会相当保守,一会又无比开通;演员的合同签不下来,就找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让他一死了事,等等。这样松松垮垮的故事情节,压根比不上美剧的缜密紧凑,但这部连续剧景美人靓,流行自有其道理。现在,《唐顿庄园》第四季归来,还是能给许多人周日晚上一个不出门的理由。我依然每集都看,但都是录下来再看,可以跳过所有的广告。如果说法罗斯完全没有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想清楚,那也不对。至少,剧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的命运和未来,他是做过精心思考和策划的,这个主角就是唐顿庄园本身。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许多贵族庄园的分水岭,面对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唐顿庄园的命运将会如何?它是否仍能保留在家族中?它是一个庞大的资产,但它的修缮维护管理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它能做到自负盈亏么?如何支付遗产税?是否有一天要将它拆零出售?而让这个主角的命运跌宕起伏的一个主要法律依据,就是英国贵族的长男继承制。从中世纪开始,英国和欧洲的家庭就开始遵循长男继承制,继承家业的,必须是第一位男孩。一家如果有三兄弟,通常是长子继承祖业,次子从戎,老三进入教堂当牧师。如果家中没男孩,那继承权就要转给家中的男性亲戚。这种长男继承一切的制度,我们早就在狄更斯、奥斯丁的小说中读到过。没有男丁的家庭,老爷去世后,那遗孀和女儿们可就惨了,就像《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只能寄人篱下讨生活。这种家族长男继承制度听起来有些残酷,却也是英国贵族大庄园可以在一个家族中保留几百年不变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英国贵族来说,长男所继承的,其实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家族的贵族头衔:公侯伯子男;第二部分是不动产:庄园、土地及其他资产。在英国法律中,这第二部分被称为“限定继承的不动产”(entail)。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1925年,贵族的头衔仍然只传家中长男,但家族资产“限定继承”的法律被废除,也就是说,大庄园的不动产可以(但不是必须)被拆零出售或由女儿继承。相比英国法律,欧洲要走得更远,特别是法国。英国法律没有走到《拿破仑法典》的地步,没有规定财产一定要子女间平分,所以,许多大家庭仍然选择主要资产由长子继承,但也会让其他子女稍有收入。当然,如果家中没有儿子,女儿也能继承,那么,得意洋洋的科林斯先生就不复存在了。在《唐顿庄园》中,老爷只有三个女儿,唯一能让庄园保存在自家人手中的办法是让大小姐嫁给男继承人生个外孙。没想到,戏一开场,男继承人就在泰坦尼克号上丧生,于是就来了个远房亲戚大表哥。唐顿庄园的财务状况比一般庄园要更复杂,因为维持家族运转的资金来自于老爷的美国太太,为什么这笔母亲从娘家带来的钱也不能由三个女儿来继承?美国太太不明白,但老爷解释,因为当年两家签署了协议,娘家的资金早已加入了家族“限定继承的不动产”中。当年可没想到自己生不出儿子,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目前第四季的故事发生在1922年,不知道1925年废除“限定继承的不动产”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是否会有影响,幸亏大表哥留下娇儿乔治,估计编剧是不会让乔治夭折再掀起风波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法律对贵族的要求比对王室还要苛刻。一国不可无君主,所以,如果皇家没有王子,公主也能继承王位,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都是出色的女王。而且,更进一步,如果王室绝种,皇家压根就没人继承王位了,那么议会和大臣有权选择合适人选并扶持他 / 她成为新君主,当然,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过。但一个贵族之家,如果找遍叔伯亲戚都没有男性继承人的话,那这个头衔也就自动消失了。编剧法罗斯的太太就是一位英国伯爵的侄女,那位伯爵两年前去世,家里没有男性继承人,所以,家族头衔就消失了。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男性继承人制,编剧太太就能成为女伯爵了。自从近二十年前黛妃爆料她与丈夫都有外遇、温莎堡大火、纳税人不愿再承担王室所有人员费用等争议,英国王室就一直致力于现代化,试图亲近平民,主动迈进二十一世纪。在威廉王子与平民女子大婚之后,王室就决意要改变王位一定要由长子来继承的传统。过去的王室继承法是三百年前修订的,规定只有在王室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王位才可以由女性继承。2011年10月,英联邦国家中仍以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的十六国首相在澳大利亚开会,一致同意改变王位继承法,从“长子继承”改为“第一个孩子继承”,也就是说,如果威廉王子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话,她将可以超越弟弟继承王位。这个改革意义非凡,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十一次试图改变这一法律的企图,但都没有成功。2013年4月,在乔治王子出生之前,这一改革正式立为法案《2013年王室继承法》,其内容有二,一为威廉王子的孩子以后可以与天主教徒结婚,二为废除了长子继承制。王室继承法的改变带来了英国传统爵位继承权的思考,《唐顿庄园》的流行,让原本浑然不知情的公众也感起兴趣,有人敦促上议院将贵族爵位继承权的法案进行修订,既然长女可以继承王位,为什么女子不能继承爵位?而且,许多人认为,爵位继承在英国仍至关重要,因为在欧洲许多国家,这些贵族头衔现在只是称呼,早就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英国,在七百多个上议院议员中,其中九十二个席位仍然是代代相传的英国贵族,所以,他们对英国政治仍有影响。目前,因为英国的长男继承制,这九十二个贵族上议院议员中,只有两个是女性。但是,虽然有改革的呼声,上议院本身并不想改变这一现状,他们说,因为王室继承权的改革只涉及一个家庭,而且,英国历史已经证明了女王的能力。对贵族的长男继承制的改革涉及面太广,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这可能会导致法律的进一步改革,会引来如《拿破仑法典》那样的洪水猛兽,规定庄园、土地和资产必须由兄弟姐妹平均分配。英国庄园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家族中保留几百年,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继承法。就像老爷对大表哥说的那样:我们并不拥有唐顿庄园,我们只是为后代管理它而已。 这就是英国传统。虽不公平,但几百年来一贯如此,一般来说,弟弟和姐妹们也都能接受,大哥也大多不会那么吝啬,姐妹和弟弟们的生活他也会做安排。但也有不和谐的,会引来许多家族恩怨,兄弟姐妹间反目成仇,例如最近的一场著名官司。这场官司是德伦伯爵(Earl of Durham)家族的财产纷争,第七任德伦伯爵是五十二岁的Edward Lambton,他上面有五个姐姐,大姐年长他二十岁。他们的父亲Antony Lambton原来是保守党的政客,希思政府中的低级国防部长。1973年,他被人拍到与两个裸身妓女同床的照片,并被发现携带大麻,丑闻暴露后他从政府辞职,与情妇一起搬到意大利居住(英国怪现象之一是丑闻丝毫不会影响到爵位)。老伯爵虽然一直保留英国国籍,但生命最后三十年的定居地是意大利。2006年,老伯爵在意大利去世,他将资产全部留给儿子,五个女儿分文不得,在遗嘱里提都没有提。德伦伯爵现在只是头衔,在英国已经没有领地和庄园,但老伯爵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豪宅、在欧洲及英国其他地方的房产,还有书画收藏等,价值也在数千万英镑。姐姐们原指望小弟弟能发善心,分给她们每人一碗粥,但小弟没有这么做,所以,几年前,三位姐姐把弟弟告上意大利法庭,她们的理由是父亲晚年在意大利定居,所以,遗产继承应该按照意大利法律来处理,所有财产、包括之前赠送出去的财产,应该由六个孩子平分。小弟弟却不买账,他来了个反手擒法,索性于今年10月在伦敦的高等法院提出诉讼,拒绝姐姐们要在意大利打官司的要求,他要让这场遗产纷争在英国法庭上处理,因为他知道,英国的长男继承法会对他有利。《唐顿庄园》的楼上生活的拍摄现场是在位于伯克郡纽伯里的海克利尔城堡(Highclere Castle),楼下生活都是在西伦敦的Ealing片厂里拍的,这个庄园是卡纳文家族(Carnarvon)的领地,据庄园女主人、卡纳文伯爵夫人说,法罗斯与他们是好友,她还称卡纳文家族的历史也是《唐顿庄园》故事的灵感所在。英国的许多大庄园都缺少现钱,这种几百年的老屋,维持和修缮都需要庞大的资金,而且一般来说,庄园土地属于农业用地,要保持英国乡村美景,想在上面搭建一个小棚子都很困难,不可能像我的一个中国朋友所说的那样,干吗不盖几栋房子卖卖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许多家族干脆连庄园都不要了,将大房子交与National Trust,由这一机构对庄园负责,对游客开放赚些门票钱。当然,也有人舍不得与家族产业分离,那就得想办法赚现金。说实在的,英国贵族向来就不是干活谋生的料,就像老太太,第一次听大表哥说起“周末”时简直觉得是天方夜谭,“什么是周末?”问得还很真诚。所以,家里缺钱了,大多数贵族后裔的办法是从墙上取下一幅画或从架上取来一件古董拿到拍卖行里去。海克利尔城堡当今的女主人可与一般坐吃山空的贵族后裔不一样,十四年前,她成为卡纳文家的继承人Geordie 的第二任妻子,这位六姐妹中的老大是位会计师,中产家庭出身的孩子很清楚什么是周一周五什么是周末,更知道现金流的重要性。2001年,老伯爵去世,Geordie继承了爵位和庄园,平民女名正言顺当上伯爵夫人,并自豪地总以“卡纳文伯爵夫人”来称呼自己。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唐顿庄园有五十个卧房, 六千公顷土地。如何支付庄园庞大的维修管理费用?伯爵夫人的第一个主意和我的中国朋友一致:开发庄园周围土地。他们到当地政府规划部去申请许可,没想到这事被住在附近的《歌剧魅影》和《猫》的作曲家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听到了,韦伯也写信给当地政府规划部,陈述开发土地将对这个地区带来破坏,并表明愿意出资购买庄园,接受第八任伯爵的包袱,用以陈列他庞大的油画收藏。伯爵及夫人对于韦伯的这种“恶意收购”相当愤怒,断然拒绝:你以为你有钱,就能把我们赶出家园么?《唐顿庄园》在全球的盛行,让海克利尔城堡的现金流动起来。除了一年六个月租给剧组的收入,伯爵夫人更是充分利用唐顿的名气对海克利尔城堡进行市场推广,上庄园网站看看,就能知道它有多活跃。它可以被租成各种场地:展览、婚庆、私人派对、宴请朋友、公司团队建设、新产品发布等等,外加纪念品商店和开放参观体验唐顿生活,简直就是一个主题公园。卡纳文伯爵夫人说她婆家的故事给《唐顿庄园》带来了灵感,事实可能更是她搭上了电视剧的快车。伯爵夫人的创作灵感也来了,回顾家族历史,其故事情节真不下唐顿,当然,作为嫁进来的人,她的关注点也在伯爵夫人们。两年前她出版了《我的唐顿庄园——阿尔米娜夫人与海克利尔城堡的往事》(Lady Almina and the Real Downton Abbey),主角是曾祖婆婆阿尔米娜。最近,又来一部,《凯瑟琳夫人和真正的唐顿庄园》(Lady Catherine and the real Downton Abbey),主角是祖婆婆。当然,书封面上,作者不署俗名,用的是“卡纳文伯爵夫人”。这两本书都是搭车作品,偶像化的传记,不值得多提。但我仍想说说阿尔米娜夫人,她还真是位人物。除了伯爵夫人的书,两年前还有另一本关于她的不太恭维的传记出版,那是William Cross 的《阿尔米娜·卡纳文的一生及秘密》(The Life and Secrets of Almina Carnarvon)。《唐顿庄园》中的美国夫人,显然有阿尔米娜的影子,但第五任卡纳文伯爵却远远比不上老爷和大表哥那么有责任心。他的兴趣爱好是赛马、快车、赌博、考古。“限定继承法”不允许他出售资产,所以,就得借钱找乐子。十九世纪末,他已经欠了十五万英镑的债务,更没有维持庄园的经费了。英国贵族靠与美国工业巨头的女继承人结婚来解决资金短缺,是当时的惯例,所以,这位伯爵就娶了阿尔米娜。阿尔米娜是美国银行家罗斯柴尔德(Alfred de Rothschild)的私生女,伯爵家中的现金虽然是负数,但其贵族头衔和庄园的房产却很吸引美国新贵,银行家要攀登社会地位,两家的结合对双方都有利。1895年,阿尔米娜成为庄园女主人,付清伯爵的债务,庄园有了足够的资金维持,阿尔米娜也开始资助伯爵的考古嗜好。罗斯柴尔德把庄园用作他在英国显摆的基地,在这里宴请招待他在银行界、商界和政界的朋友。1907年,卡纳文博士雇用了埃及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开始在埃及国王谷进行考古挖掘,1923年,他们挖开了著名的图坦卡门墓的大门。同年,五十七岁的伯爵因蚊子叮咬感染急性肺炎在开罗去世,很多人说这是古埃及“法老的诅咒”在他身上的应验,因为据说木乃伊左颊下也有个伤疤,卡纳文爵士被蚊子叮咬的位置正是那个疤痕所在处。伯爵去世后,阿尔米娜继续资助卡特在埃及国王谷的考古发掘,伯爵把大部分的埃及藏品和赛马留给了阿尔米娜,归她所有的还有她从娘家带过来的绘画和家具。阿尔米娜明白英国的长男继承制,她可不愿意在庄园旁边的小宅子里作为老夫人来浪费自己的生命,所以,伯爵去世后八个月她就再婚,搬出庄园。因为与儿子不和,她的晚年相当凄惨,钱财散尽,穷困潦倒。根据Cross的传记,九十三岁时,在布里斯托的一栋小房子里,她被一块鸡肉噎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摘 要】由英国独立电视台匠心制作的《唐顿庄园》是一部关于英国贵族的古装剧。该剧以寻找合适的继承人为情节叙事主线来描述"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针对《唐顿庄园》中的英国贵族婚姻观阐释英国贵族历史文化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由英国独立电视台匠心制作的《唐顿庄园》是一部关于英国贵族的古装剧。该剧以寻找合适的继承人为情节叙事主线来描述故事,向大家再现了20世纪初英国上层贵族同其仆人们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的世间百态。婚姻与爱情的问题是体现一个时代精神的一扇窗户,也是历史文化价值观的一个微观入口,本文针对《唐顿庄园》中的英国贵族婚姻观,试图来阐释英国贵族的历史文化。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8310.htm  【关键词】英国文化;贵族;婚姻观;唐顿庄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8-01   英国贵族的婚姻观长期以来都是个错综复杂的话题,它被等级观念和政治经济集团利益深度操纵着,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唐顿庄园》故事的焦点集中在Grantham伯爵寻找一位男性产业继承人上,演绎出一幕又一幕使人们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却又直观地表现出权力和财产的大幅度转移。理想的婚姻则是增加地产面积、提高政治地位和扩大社会影响的大好机会,因此,贵族婚姻往往容易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随之变动着,甚至与整个家族的命运都息息相关。   一、罗伯特与柯拉的“捞钱式”婚姻   长期以来,英国的贵族一直是家族观念与责任心都比较强的一个社会种群,他们一般会用惯例法规、贵族等级制和长子继承制度来严格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尊严,就像柯拉的弟弟处在经济丑闻之中的那段时间,罗伯特就是因为是贵族头衔所以才被邀请去处理的。一般家里继承人的婚姻始终是家长极度关心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婚姻有利于家族地位的提高与巩固。他们为了传宗接代,极度重视长子的婚事。相比之下,次子和幼子就有着比较多的选择,但是由于他们在法律上与普通平民地位相同,所以经济状况欠佳。   二、玛丽和马修的继承体制式婚姻   英国贵族长期以来的限嗣继承家产制度,使得有三个女儿的格兰瑟伯爵一家就不得不找一位男性来继承他的财产和爵位,因为其侄儿不幸丧生,就假定远方的侄子马修。这种继承的方法来源于欧洲,事实上在欧洲这种方法很早就被废除摒弃掉了,但却一直在英国贵族中得以延续和持久发展。继承体制婚姻是不动产和复制继承制动产,用着不相同的继承方式方法。主要是一些不动产和房子等,不动产的继承方式是奉行长子继承体制,动产只是占据个人财产的一小部分。贵族在婚姻的选择上经常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对工商业者和下层民众轻视的心态   三、西波尔与布兰森的新时代下缔结的婚姻   由于西波尔是家里的三小姐,没有触及爵位和财产继承的问题,她在行为和思想上向人们透露出冲击英国保守思想的力量和对传统贵族习俗的抵抗态度。她与同她有着一样共同追求人类自由、平等志向的车夫布兰森,不顾贵族社会传统和家人的极力反对而结婚,对于不少贵族人来讲,家庭关系一般与封建关系相重叠,有利于建立盘根错节的种种社会裙带关系。她这样做充分表达出她对于贵族传统的观念和金钱利益的极大挑战。   四、英国贵族的源起   英国贵族起源于盎格鲁?萨克逊时代,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贵族在英国长期统治,使英国社会形成了“贵族精神”。现在的贵族一般指的是军队、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特别大成就的人,它存在着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世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统治阶级的赏赐,或者在战争中立过大功。随着英国资本家的崛起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国贵族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掌握着社会资本和资源的一些社会底层人士,逐渐上升到贵族阶级。   五、英国的贵族文化   在《唐顿庄园》中,唐顿庄园的主人格兰瑟姆伯爵身上表现出了许多英国的贵族文化:勇敢尚武、光明磊落。英国贵族文化之所以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一是因为英国贵族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论是抗击外敌还是反对封建王权,贵族都会带头参与;第二,与欧洲大陆贵族相比,腐化堕落、荒淫无耻、无所作为等现象在英国贵族中几乎没有;第三,英国贵族有崇尚理智、自制、勇敢、喜爱乡居等高贵品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唐顿庄园》里罗伯特与柯拉的“捞钱式”婚姻、玛丽和马修的继承体制式婚姻以及西波尔与布兰森的新时代下缔结的婚姻,我们很容易能够了解到英国贵族一般都是注重财富的积累和并购土地的,有着相当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与教育等。同时在英国的贵族生活中,家族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其中贵族的婚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讲,婚姻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耿超.英剧《唐顿庄园》中的英国贵族精神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4):164-165.   [2]张艳.试从《唐顿庄园》中的英国贵族婚姻观中管窥英国贵族历史文化[J].武夷学院学报,2014,(03):56-59.   [3]郭龙娟.从《唐顿庄园》解读英国相关历史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36.   [4]孙骁骥.从《唐顿庄园》看贵族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04):156.   作者简介:   何 莉(1984-),女,山西长治人,研究生学历,太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顿庄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