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工艺厂志和沙艺

宜兴吴氏家族和紫砂文化的兴起发展(续)
宜兴吴氏家族和紫砂文化的兴起发展(续)
吴家茶壶收藏及紫砂文化传播
如果说吴仕在无意之中培养了一代名人供春的话,那么,他在做官回乡后的一些做法,确是有意为之了。特别是他的后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传统”。许多人认为吴仕在升四川参政后,是因愤严嵩当道,“托病不出,隐居乡间”。说来奇怪,吴仕还真有“毛病”、也有“心病”。据清光绪八年(1882)《重刊宜兴县旧志》载:“仕年六十无子,或劝以家财之半行种德十二事,仕欣然,次第行之。果得二子,U、敦复,举人。孙士贞、曾孙炳皆为名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可以想见当初这位饱学之士的内心痛苦,所以,开始时将族侄吴达德[应为达可] ②列为哲嗣。他致仕回家后,大行善事,果得贵子。这“种德十二事”现在无法考证具体是做的什么,但有一条,吴仕归田后,仍学他父亲,喜好“闲云野鹤”的隐逸风格得到了印证和传承,很快在宜兴城南建了自己的别墅,清光绪八年(1882)《重刊宜兴县旧志》有云:“水月庵,在县南六里石亭埠东,俗名北庵。本参政吴仕别业,名石亭山房。沈启南、文徵仲、王元美、唐荆川每过荆溪,辄寓于此。仕曾孙炳殉难粤西,后改为僧舍……无锡秦松龄题额曰:粲花精舍。”吴仕继续和吴地的文人学士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的沈启南就是沈周、文徵仲就是文徵明、王元美就是王世贞、唐荆川就是唐顺之③,这为宜兴紫砂在吴地文人中间的推广,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
当然,有人还猜想:供春仅仅是一家僮,竟然能作树瘿、仿古诸式,落款亦能书“铁线小篆”,所以传说是吴仕本人“研求式样,代为署款”。其实,供春所作之壶,究竟是何式何样,落款是有是无,因没法找到实物已无从考据,一切只是后人美好的想象。
吴仕当然不可能一直呆在乡下的别墅里,在城中,他构筑了自己的豪宅,这就是现在宜兴人常说的“吴仕楠木厅”,这座宅第座落在宜城西庙巷与白果巷间,有前宅、中宅、后宅三进,均为楠木结构。以后几移其名,成为其哲嗣一脉后人的藏书、藏壶、交友的著名处所。
吴仕老年得子,其亲生骨肉还没来得及继承自己的衣钵,便驾鹤西去。但他的哲嗣一脉,很好地继续了他和他父亲开创的喜好“闲云野鹤”的隐逸之风。清嘉庆《宜兴县志》(卷八?忠义51页)载:“吴达可,字叔行,万历五年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诸县,考最擢御史……上疏乞休,卒赠右副都御史。子正志进士、孙洪亮洪裕举人。”同样,在54页有:“吴正志,字子矩,通政使,达可子。幼承家训,讲学东林,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直声震天下,稍迁饶州推官,召为光禄寺寺丞,出为江西湖西道佥事,予告归……著有《泉上语录》、《云起楼诗文集》。”治绩21页上载:“吴正己,字舆则,尝与文震孟、张纳陛诸君子讲学东林,万历四十三年举人,为蒙城教谕,升国子学录大司……迁湖广郧襄兵备,乞归,年七十一卒。著有《开美堂文集》行世。”26页上载:“吴正心,字诚先,正己弟,崇祯三年举人,授云南富民知县……官至户部郎中,著有《滇中诗集》十卷。”吴氏一门,可谓人才济济,朝廷上下声名大振,当之无愧地也成了宜兴城中名门望族。当然,这和吴达可本人倾心程朱、阳明学说是非常有关系的。清嘉庆《宜兴县志》载:“达可弱冠即究心理学,受业万文恭、周讷溪,有必为圣贤之志,学端本程朱,更宗阳明,谓良知一脉,诚千圣滴髓。所著有《诸儒语要》、《日省编安节》、《奏疏遗稿》、《荆南漫稿》诸书行世。”真可谓“良师出高徒”、“虎父无犬子”。
吴仕的孙子辈中,应该说还是科举―仕途正道,但骨子里也有一些文人雅士的嗜好。吴正志归田后,非常喜好字画和茶壶收藏,吴正志和同科进士高攀龙、东林同仁侯方域、名士董其昌等,情深意笃,他们常来宜兴,同住在吴仕留下的老宅中。吴正志为表明自己喜山好水的志向,特将其改名为“云起楼”。董其昌题写了新额,高攀龙写下《题云起楼》一诗,诗云:“吾友构高楼,上与南山友,推窗延诸峰,凭几揖群阜。楼中列万卷,亦贮泉百缶,彝鼎皆商周,图书悉蝌蚪。客来赏奇文,疑义相与剖,递品阳羡茶,呼取惠山酒。或时自安坐,淡然一何有,青山时出云,白云时入牖。倏忽曳作衣,亦或变为狗,起灭千万端,巧历能算否?人生一如此,幻化安能久,借问天壤间,何者是不朽?” ④此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吴正志家藏有各式茶壶上百具。另外,宜兴名士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提及吴正志喜欢收藏茶具一时,说“余家藏白定百折杯,诚茶具之最韵,为吾乡吴光禄十友斋中物,屡遭兵火,尚岿然露灵光也”。吴正志曾出任“光禄寺丞”,故称“吴光禄”,至于说其“十友斋”,肯定是其最心爱宝物的特别收藏室。
&&|&&&&|&&&&|&& &&|&&&&|&&&&|&&&&|&&&&|&&&&|&&&&|&&&&|&&&&|&&&&|&&
Copyright www. ,All Ringhts Reserved ICP 证号:苏ICP备号
宜兴市档案局版权所有
电话:3 技术支持: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总访问量:热门搜索:
宜兴沙都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企业简介:宜兴沙都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究新型环保产品的公司.我们的骨灰盒的原料是完全环保,天然,可降解的, 其生产过程也是完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不砍伐树木,也不使用金属,所有的原材料都源于自然并以完全天然的方式回归自然, 所以完全不会损坏环境. 我公司产品经过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鉴定,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并已取得中国殡葬协会及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环保认证证书。我公司的环保可降解骨灰盒的优势还体现在节地这一方面:每年中国有一千万死亡人口,而墓地几乎快要用完,用我们的骨灰盒,就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整个家庭只用一块墓地。生态骨灰盒还允许进行国家提倡的新葬式,如海葬,树葬,花葬。骨灰盒降解后,连同骨灰一同融入大自然,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真正的入土为安
相关精彩推荐
相关企业推荐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宜兴沙都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信息由宜兴沙都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自行提供的,宜兴沙都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宜兴沙都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制造交易网不承担任何责任。中国制造交易网不涉及用户间因非本网站担保交易方式的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友情提醒:
本网站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平台。为保障您的利益,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的资质及产品质量,优先选择交易通产品。过低的价格、夸张的描述以及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采购商谨慎对待,谨防欺诈。
广告经营许可证 | 豫B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宜兴紫砂六君子之一周俊智艺术历程简介&&宜兴市优秀女陶艺家曹竞方简介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宜兴紫砂六君子之一(与范建军、史小明、何忍群、周志君、姚志远为紫砂六君子,是中青年紫砂艺人的中坚力量)
正在崛起的紫砂中青代优秀代表。
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江苏南京师范学院美术学系毕业,2014年取得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
1989年跟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汤鸣皋老师学习紫砂雕塑艺术。1993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建芳、范洪泉老师,学习紫砂象形、花器壶艺的设计和全手工制作技艺,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使紫砂雕塑与紫砂花器的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紫砂花素器更强的生命力。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陶瓷艺术活动及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得到紫砂爱好者、藏家的肯定与好评,在紫砂艺术这片天地里学无止境,做到静中观物化,学时寻真谛,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求索,努力创新,为壶艺爱好者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
所获荣誉:
2011年11月,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玉兰飘香》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此作品与夫人曹竞方老师共同创作)
2011年11月,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瑞气朝浮》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与夫人曹竞方老师共同创作)
2011年12月,作品《樱桃熟了》被韩国陶瓷文化博物馆馆藏
2011年12月,作品《玉兰飘香》获紫砂韩国展金奖
2011年5月,荣膺首届“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2010年9月,作品《诸事圆满》、《丰衣足食》参展世博会
2010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龙吟》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10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诸事圆满》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08年11月,第十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龙泉三足》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08年5月,中国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作品《东方腾飞壶》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07年11月,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马上封侯》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07年11月,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丰衣足食》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07年4月,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当年度“紫砂艺术精英”
2006年11月,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陶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与夫人曹竞方共同创作)
2006年 ,作品《汉风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5年,作品《中华谦慎壶》获中国大连首届茶博会银奖
2004年,作品《思源壶》获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茗壶展银奖
2003年,入编《中国紫砂图典》
2002年,作品《陶缘壶》获西湖博览会暨国际茶博交易会铜奖
1996年,作品《一品秦权》入选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展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慈善助学使者,
宜兴紫砂杰出的女性艺术家代表。
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
1989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先后学习造型艺术创作设计,制壶技艺。
1994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艺术修养及审美境界进入新的阶段,作品师古不泥反得古、气脉贯通,其间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指导,制壶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擅长紫砂微雕技法。
其作品屡获殊荣,先后入选《当代青年英才集》、《壶魂》、《中国当代紫砂精英作品集》、《壶论》等紫砂书刊,为陶都艺苑中的实力派艺师。
所获荣誉:
2011年11月,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玉兰飘香》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11年11月,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瑞气朝浮》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10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龙吟》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10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诸事圆满》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08年11月,第十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龙泉三足》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08年5月,中国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作品《东方腾飞壶》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07年11月,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马上封侯》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07年11月,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丰衣足食》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2006年11月,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陶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作品为周俊智、曹竞方夫妇共同创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宜兴吴氏家族和紫砂文化(二)
&&宜兴吴氏家族和紫砂文化的兴起发展(续)
吴家茶壶收藏及紫砂文化传播
如果说吴仕在无意之中培养了一代名人供春的话,那么,他在做官回乡后的一些做法,确是有意为之了。特别是他的后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传统”。许多人认为吴仕在升四川参政后,是因愤严嵩当道,“托病不出,隐居乡间”。说来奇怪,吴仕还真有“毛病”、也有“心病”。据清光绪八年(1882)《重刊宜兴县旧志》载:“仕年六十无子,或劝以家财之半行种德十二事,仕欣然,次第行之。果得二子,骍、敦复,举人。孙士贞、曾孙炳皆为名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可以想见当初这位饱学之士的内心痛苦,所以,开始时将族侄吴达德[应为达可]
②列为哲嗣。他致仕回家后,大行善事,果得贵子。这“种德十二事”现在无法考证具体是做的什么,但有一条,吴仕归田后,仍学他父亲,喜好“闲云野鹤”的隐逸风格得到了印证和传承,很快在宜兴城南建了自己的别墅,清光绪八年(1882)《重刊宜兴县旧志》有云:“水月庵,在县南六里石亭埠东,俗名北庵。本参政吴仕别业,名石亭山房。沈启南、文徵仲、王元美、唐荆川每过荆溪,辄寓于此。仕曾孙炳殉难粤西,后改为僧舍……无锡秦松龄题额曰:粲花精舍。”吴仕继续和吴地的文人学士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的沈启南就是沈周、文徵仲就是文徵明、王元美就是王世贞、唐荆川就是唐顺之③,这为宜兴紫砂在吴地文人中间的推广,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
当然,有人还猜想:供春仅仅是一家僮,竟然能作树瘿、仿古诸式,落款亦能书“铁线小篆”,所以传说是吴仕本人“研求式样,代为署款”。其实,供春所作之壶,究竟是何式何样,落款是有是无,因没法找到实物已无从考据,一切只是后人美好的想象。
吴仕当然不可能一直呆在乡下的别墅里,在城中,他构筑了自己的豪宅,这就是现在宜兴人常说的“吴仕楠木厅”,这座宅第座落在宜城西庙巷与白果巷间,有前宅、中宅、后宅三进,均为楠木结构。以后几移其名,成为其哲嗣一脉后人的藏书、藏壶、交友的著名处所。
吴仕老年得子,其亲生骨肉还没来得及继承自己的衣钵,便驾鹤西去。但他的哲嗣一脉,很好地继续了他和他父亲开创的喜好“闲云野鹤”的隐逸之风。清嘉庆《宜兴县志》(卷八·忠义51页)载:“吴达可,字叔行,万历五年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诸县,考最擢御史……上疏乞休,卒赠右副都御史。子正志进士、孙洪亮洪裕举人。”同样,在54页有:“吴正志,字子矩,通政使,达可子。幼承家训,讲学东林,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直声震天下,稍迁饶州推官,召为光禄寺寺丞,出为江西湖西道佥事,予告归……著有《泉上语录》、《云起楼诗文集》。”治绩21页上载:“吴正己,字舆则,尝与文震孟、张纳陛诸君子讲学东林,万历四十三年举人,为蒙城教谕,升国子学录大司……迁湖广郧襄兵备,乞归,年七十一卒。著有《开美堂文集》行世。”26页上载:“吴正心,字诚先,正己弟,崇祯三年举人,授云南富民知县……官至户部郎中,著有《滇中诗集》十卷。”吴氏一门,可谓人才济济,朝廷上下声名大振,当之无愧地也成了宜兴城中名门望族。当然,这和吴达可本人倾心程朱、阳明学说是非常有关系的。清嘉庆《宜兴县志》载:“达可弱冠即究心理学,受业万文恭、周讷溪,有必为圣贤之志,学端本程朱,更宗阳明,谓良知一脉,诚千圣滴髓。所著有《诸儒语要》、《日省编安节》、《奏疏遗稿》、《荆南漫稿》诸书行世。”真可谓“良师出高徒”、“虎父无犬子”。
吴仕的孙子辈中,应该说还是科举—仕途正道,但骨子里也有一些文人雅士的嗜好。吴正志归田后,非常喜好字画和茶壶收藏,吴正志和同科进士高攀龙、东林同仁侯方域、名士董其昌等,情深意笃,他们常来宜兴,同住在吴仕留下的老宅中。吴正志为表明自己喜山好水的志向,特将其改名为“云起楼”。董其昌题写了新额,高攀龙写下《题云起楼》一诗,诗云:“吾友构高楼,上与南山友,推窗延诸峰,凭几揖群阜。楼中列万卷,亦贮泉百缶,彝鼎皆商周,图书悉蝌蚪。客来赏奇文,疑义相与剖,递品阳羡茶,呼取惠山酒。或时自安坐,淡然一何有,青山时出云,白云时入牖。倏忽曳作衣,亦或变为狗,起灭千万端,巧历能算否?人生一如此,幻化安能久,借问天壤间,何者是不朽?”
④此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吴正志家藏有各式茶壶上百具。另外,宜兴名士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提及吴正志喜欢收藏茶具一时,说“余家藏白定百折杯,诚茶具之最韵,为吾乡吴光禄十友斋中物,屡遭兵火,尚岿然露灵光也”。吴正志曾出任“光禄寺丞”,故称“吴光禄”,至于说其“十友斋”,肯定是其最心爱宝物的特别收藏室。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