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二战美国参战多久打了多久

当前位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战争规模进一步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A.日本偷袭珍珠港B.德国突袭波兰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诺曼底登陆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二战的史实。题干中说美国对日宣战,二战中由于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故此题选择答案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战争规模进一步扩..”主要考查你对&&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西欧沦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西欧沦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主要数据: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2.这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3.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则可以获取大量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最后一战”的决心;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美国参战对二战的影响:1.美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可以大大支援盟军的后勤补给;2.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它在太平洋的舰队和本土的陆军可以同时对两方面的敌人施以压力;3.美国拥有战时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并积极将其投入战争;4.打击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珍珠港的战略位置: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的心脏地带,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夏威夷南至大洋洲5000千米,东至旧金山4000千米,西至东京6000千米,北至阿拉斯加4000千米,素有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之称。闪电战:德意志国防军在二战中大规模运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德军将领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德国入侵波兰: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迅猛推进,很快占领波兰西部。在此期间,苏军也进入波兰,占领东部地区。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东部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年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政权上台,形成二战的欧亚策源地;3.客观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德国闪击波兰:德国闪击波兰:日凌晨,德国实施白色方案,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波兰的军队很快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静坐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从1939年9月当德军进攻波兰时到1940年5月德国真正进攻法国之间,但在西线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德国的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法国陆军在波兰沦陷后没有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也没有进行新的特殊部署,而是守在马其诺防线之后,等待德国军队的进攻。马其诺防线:马奇诺防线,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电车通道。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法国迅速沦陷的实质:德国发动二战后,英法准备不足,没有对德国采取相应措施,是绥靖政策的延续。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1.德军采用闪电战,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2.法国消极防御;3.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4.意大利趁火打劫;5.法国国内在德国入侵后没能组织有效的防御。二战入侵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始末: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西欧国家。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其诺防线的北端。这使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进逼,而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着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线生机。当时的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于是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5千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危机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战斗力,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奇迹。《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是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性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主义侵害和威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法西斯的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根本原因: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日益激化。具体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过程:1939年美国调整“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3.影响: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1.法国投降后,英美合作,开始抵制法西斯;2.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3.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形成;4.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凭借《租借法案》援助苏联;5.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发现相似题
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战争规模进一步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3993124119976119009619726446952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上传于||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参​战​国​,​以​及​参​战​原​因​和​经​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结合你对“二战”的起因和英美苏参战的思考,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丘吉尔的话有道理。 “二战”的爆发同“一战”一样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战争的直接责任者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前,英法美苏等大国如果及时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采取共同的措施”或许能制止这场战争,至少可以缩小战争的范围,减少战争的损失,也许“灾难”永远不会降临。下面可以从英美苏三国参战得到一些认识:(1)英国同法国对法西斯侵略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这就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挑起战争,英法自食其果,法国灭亡,后来英国参战才得以自保。(2)美国长期奉行“中立”政策,在法西斯侵略嚣张时,美国的中立法无疑是给了侵略者一颗定心丸,使其肆无忌惮的发动战争。(3)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促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问题上,做的工作不够,特别是当德国法西斯吞并捷克斯洛伐克,随即把矛头指向波兰,战争一触即发时,苏联却于8月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尽管这个条约对保证自身的安全,推迟苏德战争爆发是必要的。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坏的影响。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又使希特勒解除了后顾之忧。上述苏美英三国的表现,说明了这些国家具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之短见,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他们从狭隘的民族利益出发,尽力避免卷入战争以自保。到后来三国参战,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时,不仅三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整个世界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这是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
清朝康熙为扩大皇权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内阁B、设立军机处C、设立南书房D、设立六部
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扩充六部 ②增设南书房 ③取消内阁 ④增设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满洲、蒙古都统俱为议政大臣。六部满人尚书也参与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较前扩大。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民政事务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会议具奏。议政王大臣只议国家典章制度及军事要务。……雍正帝削弱八旗王公权势,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进一步削弱。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上院发表演讲
材料三 英国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公布一份改革方案,以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多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取代议会上院,终结这一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院。英国司法大臣杰克·斯特劳在日和14日向内阁成员征求意见后,将于数周内公布议会上院改革方案。
——《北京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理由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议会在17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逐渐削弱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却得到加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二战参战国轰炸机(美国)
&原文配图:美国B-18轰炸机
道格拉斯B-18“大刀”式轰炸机(Douglas B-18
Bolo)是一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美国陆军航空军及加拿大皇家空军的轰炸机。B-18是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按DC-2为蓝本设计而成,虽然不是当时最新或最先进的设计,但却是首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战斗巡逻的轰炸机。
  结构特点
  该机除各控制面由布蒙皮包裹外,其余部分都由金属制成,该机还是瑞典国产飞机中首先将装甲融入机身结构的机型。B18的机组包括驾驶员、无线电操作员/后射手以及观察员/投弹手/前射手。座舱盖偏向机身轴线左侧,机头为花房式,可以为观察员提供良好的视野。该机的自卫火力比较贫弱,仅装有3挺13。2毫米机枪(每挺备弹300发)。
  名称:B-18轰炸机
  首飞时间:1942年
  研发单位: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3 x
7.62毫米机枪。
  (2)2948千克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6人
  机长:17.63米
  翼展:27.3米
  机高:4.62米
  空重:7,403千克
  发动机:Wright
R-1820-53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2,552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346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937千米
原文配图:A-31/35“复仇者”轰炸机
 A-31/35“复仇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伏尔蒂公司(Vultee)生产的一款俯冲轰炸机,主要用于出口。修改后的版本被命名为A-35。
  结构特点
  单翼;带整流罩的星形发动机;大垂直尾翼面。
  研制历程
  “复仇者”的生产是从1940年英国采购委员会下达了一份700架的订单后正式开始的,当时,英军刚刚经历了JU87“斯图卡(Stuka)”的猛烈轰炸;伏尔蒂俯冲轰炸机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出口国外的V-11/12轻型轰炸机的继任者,按照英国规格进行了重新设计。
  第一架生产型于1941年7月首飞,此时,作为英美政府新签订的《租借法案》的一部分,通过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已经追加订购了300架,命名为A-31。
  使用情况
  珍珠港被轰炸时,交付还在进行,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立即强行征用了243架A-31,重新命名为V-72;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另外又订购了930架,按陆军军械标准装备,带有5挺0.5英寸机枪。这些飞机中至少有562架最终给了英国皇家空军,命名为A-35A/B;由于被视为过时机型,A-35在美国空军中除了作为拖靶机和通用出租机外,很少有其他用途。
  型号演变
  英国皇家空军的变种
  “复仇者”I
  伏尔蒂V-72,为英国皇家空军建造,采用1600马力(1200千瓦)的R-2600-A5B引擎。共建造了200架。
  “复仇者”IA
  根据《租借法案》购买的飞机,采用1600马力(1200千瓦)的R-2600-19发动机,类似于“复仇者”I,美国空军命名为A-31-NO。共建造了200架。
  “复仇者”II
  与“复仇者”I仅有细微差别,为英国皇家空军建造,共501架。
  “复仇者”III
  与“复仇者”IA相似,美国空军命名为A-31-VN,共计200架。
  “复仇者”IV
  租借给英国皇家空军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A-35B。
  美国空军的变种
  XA-31A
  1942年6月,为美国空军重新设计的原型机,又称伏尔蒂V-88。
  XA-31B
  XA-31A换装了3000马力(2240千瓦)的普惠XR-4360-1大黄蜂发动机,主要作为测试平台。
  XA-31C
  “复仇者”III换装了赖特R-3350
-18双面气旋引擎,2200马力(1640千瓦),用作测试平台。
  YA-31C
  “复仇者”III换装赖特R-3350-17发动机,作为B-29超级堡垒的测试平台。
  四台前向射击的12.7毫米口径M2勃朗宁机枪,一个在座舱后部。由一台1700马力(1.70千瓦)的赖特R-2600-13或-8发动机驱动。
  6台前向射击的12.7毫米机枪、外挂炸弹。共建造了831架。
  服务于美国海军的飞机。
  名称:A-31/35“复仇者”
  首飞时间:1941年7月
  退役时间:1944年9月
  研发单位:美国伏尔蒂公司(Vultee)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内置武器:机翼中安装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后座舱中的活动底座上另装两挺;
  (2)最大载弹量:翼下挂弹架最大可携带907千克(2000磅)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2人
  机长:12.12米
  翼展:14.63米
  机高:4.67米
  空重:4,672千克
  发动机:莱特R-2600-13“旋风”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7,439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49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966千米
原文配图:TBF
TBM“复仇者”轰炸机
TBF"复仇者"(英文:TBF
Avenger;如果是通用汽车所代为制造的版本则称为TBM
Avenger)为格鲁曼公司开发的舰载鱼雷轰炸机,主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活跃于太平洋战场上。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机枪炮塔。
  研制历程
  原本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当中,以性能落后的TBD毁灭者式为主力鱼雷轰炸机,于是1939年海军便向各大航空制造产业公司征求新一代舰上轰炸机,最后由格鲁曼公司出线,并在1942年此机型进入量产阶段。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着明显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马力的发动机外,新设计的流线型坐舱配备防弹玻璃,机身的防弹装甲也前所未有的坚固。而机翼能够向上折起的长度比起其它型舰载机也更长了许多,更减少了在航空母舰机舱内所占的位置。TBF的攻击能力比起日本的九七舰攻还更强悍许多,除了搭载一枚Mark
13航空鱼雷之外,还可装载一个2000磅或四个500磅炸弹,而襟翼配备减速板设计加上煞车减速板,更让TBF可以拥有和俯冲轰炸机一样的俯冲攻击能力,在战场上成为日本军舰的头号杀手。1942年3月开始,因格鲁曼必须同时生产F4F野猫式与F6F地狱猫式战斗机,为了减低生产压力,便授权通用制造TBF,而通用生产的TBF则被称为TBM。
  使用情况
  最早的TBF-1型于中途岛海战时登场,只有6架,再加上人员操作的不熟悉,所以当时并无建立任何战功。在性能低落的TBD普遍被零战当成标靶的状况之下,在中途岛战役过后,海军便全面将所有的航舰换装上TBF。随即于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便击沉了日本的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紧接着11月份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也重创比睿号战舰。
  1943年,新型的TBF-3服役,换装威力更强的新型Mark
15航空鱼雷,也加大了炸弹挂载量与出力更强的发动机,同时也搭载了对水面及反潜雷达,开始支援大西洋战场的猎杀德国U型潜艇任务;而同时搭载对空及对海搜索雷达的机型也成为可于夜间或雨天出击的全天候攻击机。
  1944年6月于菲律宾海海战击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舰飞鹰号,随后于莱特湾海战及隔年的坊之岬海海战先后击沉了大型航空母舰瑞鹤,以及象征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大和与武藏两艘战舰,可谓战功彪炳。
  到1945年6月“复仇者”的生产线关闭时,GM已生产了7546架各种型号的TBM,远远超过格鲁曼飞机制造厂自己的最终生产纪录。二战后,“复仇者”仍然在海军服役,直到20世纪50年代,成为反潜作战飞机。
  名称:TBF/TBM“复仇者”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2年
  退役时间:1960年
  生产单位:格鲁曼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上部整流罩和机翼中固定安装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背部炮塔一挺,后座一挺勃朗宁0.3英寸机枪;
  (2)内置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7千克(2000磅)炸弹或鱼雷。
  技术数据
  乘员:3人
  机长:12.19米
  翼展:16.51米
  机高:5米
  空重:4,853千克
  发动机:莱特R-2600-20“旋风”14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8,278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30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819千米
原文配图:B-26JM“劫掠者”轰炸机
马丁(Martin)B-26“劫掠者”(Marauder)是二战中美国最受争议的机型之一。由于翼载偏高,着陆速度过大而频繁引发训练事故,因而恶名不断,为此“劫掠者”在服役中曾面临4次停产的局面,但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实际上B-26是欧洲战场上陆军航空队最重要的中型轰炸机,到1944年航空队发现B-26是欧洲战场上战损率最低的美军飞机,每百架次出击损失少于1.5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两台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背部和尾部炮塔。
  研制历程
  依靠先前作为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成功的轰炸机制造商的经验,在1939年的中型轰炸机竞赛的广泛测试中,马丁公司提交了179型。为了满足美国陆军的规格要求,马丁公司的179型优化了机翼,为取得较高的巡航速度而未考虑合适的着陆速度。
  由于在性能和生产潜力方面远胜过竞争对手,马丁轰炸机于1939年9月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比赛,获得了201架飞机订单。然而,由于制造商采用了高翼载,导致一开始新手驾驶员很难安全地驾驶这种飞机。B-26是1941年春进入现役时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给予的命名,不久后就获得了一个相当丢脸的绰号“寡妇制造者”。令机组成员转换到B-26常常是一个漫长而又危险的过程,尽管马丁公司通过配备更大的翼展和更高的尾翼来改进这款轰炸机的操纵性(从第641架B型机开始),“寡妇制造者”的绰号还是伴随着B-26的整个服役生涯。
  使用情况
  太平洋战场
  日,航空队接收了首批4架马丁B-26。第一批装备B-26的是弗吉尼亚州兰利机场的第22中型轰炸机大队,“劫掠者”替换了这个大队的道格拉斯B-18。
  阿拉斯加战场
  1941年阿拉斯加航空队司令部成立了第28混成大队,编入第11航空队,下辖1个重型轰炸机大队,两个中型轰炸机大队和一个战斗机大队。其中装备14架“劫掠者”的第11轰炸机中队在1942年1月部署到艾尔曼多机场(ElmendorfField),在阿留申(Aleutian)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多次轰炸。但是1943年初,阿拉斯加战区的B-26也开始被B-25替换。
  地中海战场
  第319大队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B-26单位,1942年7月抵达英国希普德汉姆(Shipdham),11月移防阿尔及利亚(Algeria)。接着第17大队加入其中,他们在1942年由B-25换装B-26。1942年11月航空队在北非部署了3个“劫掠者”大队,第17、第319和第320大队,编入第12航空队。第319大队是第一个投入战斗的大队,日执行首次任务,飞越突尼斯。第320大队1943年6月参战。
  欧洲战场
  在欧洲战场B-26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英国“劫掠者”组成了第8航空队中型轰炸机力量的基石。1943年2月第一个“劫掠者”大队部署到英国,用于执行对欧洲大陆上德军目标的低空轰炸。
  名称:B-26/JM“劫掠者”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1年
  研发单位:马丁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双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身两侧固定安装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头一挺,背部一对,尾部炮塔一对,腹部两挺;
  (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814千克(4000磅)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7人
  机长:17.09米
  翼展:21.64米
  机高:6.2米
  空重:11,476千克
  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43“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7,327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5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770千米
原文配图:美国B-34
37和PV“文图拉”“捕鲸叉”轰炸机
受到“郝德逊”成功的鼓舞,洛克希德公司在18型“北极星”的基础上为英国皇家空军设计了更先进的“双发轰炸机(Bombing
Twin)”。新飞机(英国皇家空军将之命名为“文图拉I型”)不仅比它的前辈更大,发动机也更强劲,设置了尾部机枪,并且能够携带更多炸弹。
  结构特点
  单翼;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两台联装的星形发动机;双尾翼。
  使用情况
  英国订购了第一批750架于日开始在轰炸机司令部服务。在随后的白天轰炸袭击中的严重损失暴露了“文图拉”的脆弱,因此,幸存的“文图拉”被转给空军海防总队,而剩余的350余架尚未交付的飞机则被取消。这些过剩的飞机后来被美国陆军航空兵飞越,命名为B-34进入现役,作为海上巡逻机。
  美国海军也对这种飞机产生了兴趣,接收了大约1600架,命名为PV-1“文图拉”。改进后的PV-2“捕鲸叉”于1943年6月被订购,自1944年春天起,生产了500架。像PV-1一样,大多数PV-2在太平洋战场服役,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还有很多留在预备役中。
  名称:B-34/37和PV“文图拉”/“捕鲸叉”
  首飞时间:日
  研发单位:洛克希德公司
  发动机数量:双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头固定安装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背部炮塔和尾舱各两挺;
  (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360千克(3000磅)炸弹或深水炸弹或鱼雷,外加机翼下挂弹架上携带的907千克(2000磅)。
  技术数据
  乘员:5人
  机长:15.81米
  翼展:19.96米
  机高:3.63米
  空重:9,161千克
  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31“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4,097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99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656千米
原文配图:美国B-25
PBJ“米切尔”
美国B-25轰炸机也被称为B-25”米切尔“型轰炸机,是世界第二次大战全球战场中最为优秀的中轻型轰炸机之一,它以“米切尔”命名,以纪念一战中美国指挥官威廉·米切尔(William
Mitchell),B-25轰炸机也是美国空军为数不多的以名字命名的飞机。B-25轰炸机机第一次在俾斯麦海战中出现,给日本运兵船上的士兵造成很大的杀伤。B-25轰炸机主要由美国空军配备,美国海军也配备相当数量的B-25轰炸机,以对付太平洋上的日本。通过租借法案,英国皇家空军、苏联空军、澳大利亚、荷兰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美国B-25轰炸机。B-25轰炸机综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广泛。由于它在二战争中参加了空袭的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为全世界的明星战机。
  结构特点
  单翼;可收放的前三点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双联装星形发动机;背部和尾部炮塔;双尾翼。
  研制历程
  1938年3月,美国空军提出了对双发中型轰炸机的最低要求:载弹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于200英里/时。波音、麦道、贝尔以及北美航空公司出标,最后北美航空公司中标。
  B-25最初设计代号是NA-40-1,是北美航空公司自主研发的三人座,双引擎轰炸机,选用的引擎是普怀R-1830气冷引擎。1939年1月第一次试飞的时候,刚好美国陆军航空队展开中型轰炸机的竞标,北美航空公司修改设计,改用莱特GR-2600气冷引擎参加竞标,编号也改为NA-40-2。
  NA-40-2原型机试飞两次之后就因为意外而损毁,不过展现出来的性能让美国陆军航空队非常赞赏。第三架原型机NA-62参考先前NA-40-2的经验加以修改,试飞之后编号改为XB-25。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要求下,美国陆军航空队迫不及待的在新设计尚未完成前就发出184架的订单。修改的部分包括增加机身的宽度以提高载弹量,原先的肩翼改为中置机翼,修改座舱的外型,增加乘员的数目与自卫的火力。这架新飞机的正式编号为B-25。
  第一架量产的B-25于日进行首次试飞,此时采用的引擎为R-2600-9,每具引擎出力1700匹马力。第二批量产的是B-25A,公司编号也改为NA-62A,这时候来自欧洲战场的经验促使许多飞机增加保护乘员与重要部位的装甲板和自封油箱,这也是B-25A的修改重点。1941年春天,B-25A正式运交部队开始服役。为了纪念早年的航空战略家威廉·米切尔,这种飞机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使用情况
  原本计划由24架B-25轰炸机编队进行,但由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无法装下那么多B-25轰炸机,最后确定为由16架B-25轰炸机完成任务。尽管轰炸造成的实际损失微不足道,但这次行动对美日双方以及战争进程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太平洋战争
  B-25轰炸机在太平洋战争中有许多出色表现,战争中期,B-25轰炸机参与使用了类似鱼雷攻击的“跳跃”投弹技术。飞机在低高度将炸弹投放到水面上,而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敌舰,这提高了投弹的命中率,并且经常炸弹在敌舰吃水线以下爆炸,杀伤力增大;另外,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为适应战事的需要,B-25轰炸机进行着不断的改装。
  型号演变
  B-25C/D
  B-25C与B-25D是以生产的工厂所在地区分的。从1941年12月到1943年5月间,北美航空公司制造了1619架B-25C轰炸机,这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型号。“C”型的武备和性能与“B”型相仿。改进了化油器,机舱加热器,更大的可抛弃油箱(515加仑),翼下炸弹挂架。在武器装备方面,机鼻单挺0.30英寸口径机枪改成两挺0.50英寸机枪,一门在舱顶,一门位于机身右侧。
  B-25D实际上同”C”型相同,由政府拥有的位于堪萨斯的工厂制造,共制造了2290架(有资料显示这些飞机是在达拉斯。JoeBaugher先生的书中说到是堪萨斯制造的,这点比较可信。)
  B-25G型拥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机炮,是有史以来飞机中使用的口径最大的火炮。在加利福尼亚秘密试验之后,工程师最终将这个想法付诸实现,但是B-25G并不是非常成功。飞机可以携带21发炮弹,让这门大炮对准目标可是件困难的事,并且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进入攻击航线”。并且当飞机进入攻击航线后,很容易遭到攻击并且只能进行4轮攻击。
  B-25H是一种更加成功的装备75毫米机炮的B-25G,“B-25H”型拥有14挺机枪和一门更轻的75毫米机炮。为了装这些武器,副驾驶的座位被拆除了。到1944年底,当“B-25H”型出现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0.50英寸机枪摧毁不了的目标了,因此机炮经常被拆除。北美共生产了1000架B-25H。
  共生产了4318架B-25J(所有飞机都是1943年12月到1945年8月间,在堪萨斯生产),是B-25系列中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型号。不装机炮,但是拥有18挺机枪(大部分“J”型),使之成为一种令人畏惧的攻击机。1944年中,位于地中海和太平洋的轰炸大队首先得到了B-25J。
  经过内部复杂的协调后,海军(还有海军陆战队)得到一些B-24解放者和B-25米切尔型轰炸机用来巡逻和反潜工作。有706架B-25在海军服役;几乎所有的PBJ-1都在海军轰炸大队。从1944年3月开始,其中7个大队在南太平洋作战。
  名称:B-25/PBJ“米切尔”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1年
  退役时间:1959年
  研发单位:北美航空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双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机身两恻固定安装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头两挺安装在的活动底座上,背部、尾部和腰部炮塔各两挺;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361千克(3000磅)炸弹。
  技术数据
  机长:16.13米
  翼展:20.6米
  机高:4.88米
  空重:8,836千克
  发动机:两台莱特R-2600-92“旋风”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5,876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38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173千米
原文配图:美国BTD
“毁灭者”
道格拉斯BTD“毁灭者”是美国海军二战期间开发的美国鱼雷轰炸机。美国海军于1941年6月与道格拉斯公司签署合同,要求后者为海军设计的一种鱼雷轰炸机替代机型。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时候,只有28架飞机已经交付,其余生产被取消。
  结构特点
  弯曲单翼;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机翼中安装加农炮。
  研制历程
  随着SBD“无畏式”在舰队服役中大获成功,海军于1941年6月与道格拉斯公司签署了一份合同,要求该公司设计一种替代型飞机。该公司提交了XSB2D-1“毁灭者”,于1943年春首飞。
  这种飞机最初是双座机,带有内置炸弹舱和前三点式起落架,这是前三点式起落架首次应用于舰载飞机。然而,该机并没有获准进入生产,而是被改进为单座机,并增加了鱼雷轰炸功能。它的炸弹舱扩大到可以携带一枚鱼雷,机身两侧安装了俯冲制动器,两机翼中各安装了一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1944年6月,“毁灭者”进入系列化生产,命名为BTD-1。
  使用情况
  “毁灭者”进入系列化生产后,美国海军订购了358架,但是只有28架交付。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生产合同被取消了;尽管使用了2300马力的莱特“旋风”18星形发动机,“毁灭者”的性能仍然令人失望,它们从未用于作战。
  型号演变
  XSB2D-1
  原型机。两座鱼雷/俯冲轰炸机。共建成两架。
  SB2D-1
  建议量产版XSB2D-1。原本订购了358架,但之后订单改为BTD-1。
  改进为单座机,建成26架。
  XBTD-2
  混合推进的原型,于1944年5月首次飞行。建成两架。
  名称:BTD
“毁灭者”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4年
  退役时间:1945年
  生产单位:美国道格拉斯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毁灭者”
  武器装备
  (1)机翼下安装两门20毫米口径加农炮;
  (2)内置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451千克(3200磅)炸弹或鱼雷。
  技术数据
  乘员:1人
  机长:11.76米
  翼展:13.72米
  机高:4.14米
  空重:5,244千克
  发动机:莱特R-3350-14“旋风”18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8,618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554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382千米
图为美国A-26
JD“入侵者”轰炸机
A/B-26/JD“入侵者”
  道格拉斯A-26侵略者(之间建造B-26)是道格拉斯公司应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发布的一项招标,即征求一种全新的多功能轻型轰炸机而建造的。在二战及冷战时期的一些冲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结构特点
  单翼;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两台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大垂直尾翼面。
  研制历程
  1940年,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发布了一项招标,征求一种全新的多功能轻型轰炸机,要求该机既能够快速低空攻击,又可以在中海拔高度精确轰炸。
  美国陆军航空部队于1941年5月订购了原型机XP-26,要求配备当时新出现的普-惠“双黄蜂”星形发动机,以三种不同款式生产。第一种的特点是安装75毫米机枪,第二种则是固态雷达机头、四个一组的20毫米的前向射击武器、上部炮塔另安装4挺机枪,第三种则机头带有光学瞄准装置和两个防御炮塔。
  使用情况
  第一种进入生产的变种机型是A-26B“入侵者”,它带有固态机头和两个遥控机枪炮塔。它于日随第九空军在欧洲战区第一次参战,最终生产了1355架,接下来是1091架C型(透明机头、装有导航和雷达轰炸设备)。这两种变种机型都在欧洲战区和太平洋战区参加了二战最后几个月的战役,C型于1945年初在太平洋战区首次参战。
  战后,与其他双发飞机相比,“入侵者”在美国空军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它是第一批支援欧洲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飞机之一,也是新成立的战术空军司令部的基础攻击武器。美国海军也收到140架A-26。在朝鲜战争中随六个中队再次参加了战斗。此外,太平洋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以及猪湾入侵等战役中该机都有参加。
  名称:A/B-26/JD“入侵者”
  首飞时间:日
  退役时间:1980年(哥伦比亚空军 )
  生产单位:道格拉斯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双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头固定安装6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尾炮塔和机腹各安装两挺;
  (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814千克(4000磅)炸弹,翼下挂弹架可携带907千克(2000磅)炸弹或火箭弹。
  技术数据
  乘员:3人
  机长:15.62米
  翼展:21.63米
  机高:5.56米
  空重:10,365千克
  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79“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5,876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600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253千米
原文配图:美国B-24“解放者”
B-24“解放者”是美国研制的远程轰炸/侦察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生产得最多的大型轰炸机,同时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轰炸机,多达1.9万架的产量,确立了它在飞机发展史上的地位。B-24“解放者”轰炸机不仅在欧洲,同时也是在非洲、亚洲广大海空战场的“空中霸王”。
  结构特点
  大翼展单翼;收放式起落架;四台星形发动机;双垂尾。
  研制历程
  “解放者”是美国陆军航空部队为提高联合公司B-17轰炸机的性能进行修改的成果,它与B-17的生产时间差不多同时。这种被生产商命名为32型的轰炸机,是围绕着当时还很新的大跨度低阻力的戴维斯机翼设计的。美国陆军也对该项目的顺利进行印象深刻,原型机起飞之前,即于1939年3月订购了36架生产型。一个法国采购团也购买了120架这种轰炸机,1940年6月,法国被德军占领后,这些飞机交付给了英国。正是英国人给这种飞机起了“解放者”的绰号,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兵团于1941年6月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使用了“解放者”。
  同一月,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接收了它的第一批B-24A,事实上这些飞机几乎归航空兵的渡运司令部专用,在1942年初B-24D出现之先,“解放者”真正的重型轰炸机版即已进入系列化生产。这一变种机型的特点是自封式油箱、额外加装的防卫武器以及涡轮增压式普-惠“双黄蜂”R-1830-41发动机。随着D型机的出现,生产进入高潮,1942年末被运往中东、太平洋、欧洲战区,对轴心国开战的正是这种飞机。B-24在联合公司(在圣地亚哥和沃斯馒)、道格拉斯公司(在塔尔沙市)、福特公司(在威洛伦)以及北美公司(在达拉斯)的五条生产线上均有生产,其中最成功的变种机型是7型,1943年~1945年间完成了不少于6678架。大约800架“解放者”被美国陆军往太平洋和欧洲战区用作陆基巡逻轰炸机,命名为PB4Y。到日停产时,一共生产了18475架“解放者”,使之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美国飞机。1945年末,美国陆军航空兵宣布幸存的B-24为战后剩余物资,而美国陆军则将PB4Y-1P留在现役中,直到1951年。
  使用情况
  B-24参与了对汉堡、柏林、法兰克福、鲁尔等重要地区的轰炸战役。最著名一次战役的是B-24机群大规模远程空袭普罗耶什蒂油田,给纳粹的能源供应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24“解放者”(Liberator)重型轰炸机机组成员8至10人,航程5152公里(装载5000磅炸弹时为2300英里,即3700公里),也主要用于欧洲战场,和B-17轰炸机一起,成为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的主力。当时驻扎中国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有装备B-24。
  在二战期间,B-17与B-24对德国投下大量炸弹,是人类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壮烈的一场空袭作战行动。在战争后期,B-24更多投入远东战区,不仅执行战略任务,也参加战术打击行动。B-24还用于及越法战争、朝鲜战争等局部地区冲突中。
  二战后,大量B-24轰炸机被作为剩余物资提供给美国的盟国,包括当时的中国政府。
  型号演变
  是第一种大批生产的型号,共交付2738架,随后有G、E、H、J、L、M等型,生产数量从数百架到数千架不等,其中B-24J根据租借法案在英国生产了6678架。1942年8月后,其它军种还在B-24D的基础上改装出反潜轰炸机、全程护航机、侦察机、运输机、要员专机、教练机、油料运输机等特殊机型,甚至改装成战斗轰炸机使用,致使B-24的总产量达到了19000多架。
  Xb-24型
  B-24A型
  1939年第一次生产。
  B-24C型
  量产型机,机背、机尾均改装美制马丁双枪枪塔,机身两侧及机腹亦改为零点五英吋口径活动机枪,但是仅生产九架供训练使用。B-24C型的机背、机尾均改装美制马丁双枪枪塔。
  B-24D型
  该机为大量生产型,亦为美军参战服役型,美海军型号为PB4Y-1,英方型号为解放者三及五型机。此机之军械装备除保留B-24C型机原有装备外,并将机头两支活动机枪改为零点五英吋口径,又在机腹装设双枪式球形可收放式枪塔,左右两翼内侧下方则装置四千磅炸Dan挂架一具,又为增加航程特在外段机翼及前炸Dan舱处加装油箱。
  B-24E型
  即解放者四式与B-24D型机相同,为北美厂所制。
  XB-24F型
  B-24G型
  B-24H型
  B-24J型
  XB-24K型
  试验型机。
  B-24L型
  该型机装用史丁格耳轻型尾枪塔,并以环形枪架取代机腹球形枪塔,全机减轻一千磅。
  TB-24L型
  B-24M型
  1943年联合飞机及伏尔提飞机公司合并,重组为康维尔飞机公司,生产B-24M型机。此机与B-24L型机相同,但装用轻型电力驱动式尾枪塔,共生产6725架,为B-24作战机型中之最后一型。
  ZB-24M型
  B-24N型
  该型机为单尾舵型机,机头及机尾均为遥控操作式枪塔,仅有少量生产。
  YB-24N型
  XB-24P型
  与福特厂制的XB-24Q是最后一型,装用雷达遥控尾枪塔,此一装置后来用在B-47喷射轰炸机上。
  XB-24Q型
  B-24ST型
  CB-24型
  为拆除武装改装型,用作部队识别及气象预报机。
  TB-24型
  前称AT-22教练机,系由B-24D型机拆除武器装备,设置六组教具,专为训练B-29及B-32机之发动机动力操作及空勤机械员。
  C-109型
  该机为B-24机所改装之载油机,可载燃油两千九百加仑,采用单点式供输油路装置,并备自动防燃保护装置,部分装用摺叠式油箱。此机系专为飞越驼峰运送燃油,供应自我国基地起飞,出击日本本土之B-29式重轰炸机之用。
  为B-24机所改装之长程侦察照相机,机内专设照相作业舱,共装有十一具照相机於五个拍摄窗口,其中包括同时拍摄垂直及左右各三十度范围地区之三镜头式照相机,在三万英呎上空拍摄,可涵盖四十平方英哩,机上仍保留部分枪械及保护装甲。
  XB-41型
  试验型之战斗护航机,由中B-24D型机改装而来,全机共装有零点五英吋口径机枪十四挺,分装机身上下左右,配弹12422发,但由于超重,马力不足,并未投资生产。
  名称:B-24“解放者”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1年
  退役时间:1968年
  研发单位:联合公司(United Aircraft
Corporation)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四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头、机尾、背部、球形炮塔各配备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腰部两挺;
  (2)炸弹舱或机翼内挂弹架上最大可携带5443千克(1200磅)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10人
  机长:20.47米
  翼展:33.53米
  机高:5.49米
  空重:16,556千克
  发动机:四台普-惠R-1830-65“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32,296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67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3,380千米
原文配图:B-32“统治者”
“统治者”重型四引擎轰炸机是美国联合公司为争夺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订单而设计制造的一种轰炸机,但最终败给了波音公司的B-29重型轰炸机设计方案,只有小批量装备部队。
  结构特点
  XB-32的背部和腹部炮塔各配备上了4挺12.7毫米机枪,后向火力不是布置在机尾,而是在外侧发动机短舱尾部,各安装一对12.7毫米机枪和一门20毫米机炮,由机身和尾部的瞄准站进行遥控操纵。除此之外,机翼前缘螺旋桨外侧内还固定安装了两挺12.7毫米机枪。
  研制历程
  B-32“统治者”是按照B-29所用的西半球防御武器(Hemishpere Defense
Weapon)的规格设计的,它和稍小一些的B-24有很多共同特点。1940年9月,陆军航空兵订购了XB-32原型机,日,该机首飞,比XB-29早两周。
  B-24最初采用了B-24那样的双鳍外形,但是不久后,联合公司就将它换成了大单鳍/方向舵。和波音公司一样,联合公司也因XB-32的遥控武器系统和增压座舱受到了初飞期的困扰。问题最终无法解决,因此迟至1944年11月,B-32才进入现役。B-32只生产了115架,其中15架随第386轰炸机中队BS在作战,一架参加了此次战争的最后一次战斗。另外40架TB-32是教练机配置,用作教练机。
  使用情况
  日,B-32参与了首次作战任务,目标是吕宋岛卡加延河谷(CagayanValley)的一个日军补给仓库。所有3架统治者都参与了行动,但是42-108528遭遇故障起飞受挫,另外两架顺利抵达目标,没有遭遇敌方火力攻击。两架飞机在3000米高度投下炸弹,安全返航。随后B-32又进行了一系列针对菲律宾、台湾、海南岛的日军目标的轰炸。在这些任务中,统治者仅遭遇一些高射炮的盲目射击。由于成功地执行了上述任务,第386轰炸机中队全部换装B-32,一旦换装完成,第312大队将移防。
  1945年8月,两枚原子弹在日本上空投下后,第312大队在换装之前受命转场。抵达几天后,该大队才补充了另外6架B-32。此时日本处于事实停火状态,第312大队的B-32执行的主要是照相侦察任务,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没有遇到抵抗。但是在8月17日4架B-32在飞越时遭到雷达引导的高炮和日本战斗机的射击,美机在受到轻伤后逃脱,炮手声称击落了一架日机,可能击落另两架。8月18日B-32在上空的另一次侦察任务中,42--108578遭到日机攻击,炮手声称击落两架敌机,可能击落另一架,但47-108578严重受损,机组一死两伤,这次冲突被证明是二战最后的战斗。
  统治者在二战中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是4架B-32在8月28日侦察。这次任务是个灾难,但不是敌方造成的。42-108544在起飞时一个发动机停车,飞机冲出跑道起火爆炸,13名机组全部罹难,在返航途中,42-108528的两具发动机失去动力,飞行员命令乘员跳伞,两人死亡。
  对日作战胜利后,312大队剩余的B-32被召回本土。月间,所有B-32的进一步生产计划都被取消,沃斯堡此前共生产了74架B-32和40架TB-32,圣迭戈生产了一架。最后6架装备齐全的统治者(42-584)下线后就直接飞往亚历桑那州戴维斯-蒙森(Davis-Monthan)和金曼(Kingman)封存。在圣迭戈和沃斯堡工厂内另12架处于最终装配完成阶段的B-32被列入“销毁目录”并直接飞往处理站;另外至少有37架部分组装的飞机在拆除属于政府供应的设备和发动机后被联合就地拆毁。已经服役的统治者也被命令飞往最近的处理站等待肢解,所有不可飞的飞机就地拆毁。到1947年,大多数在处理站的B-32已被拆毁。
  B-32没有对外军售的记录,并且飞机的复杂性和机械故障的名声使其在战后的商业市场上不受欢迎。仅一名商人显示了对B-32的兴趣,1947年6月,钢笔商雷诺兹(Reynolds)宣布将购买一架B-32进行飞越两极的环球飞行,但是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没有完整的B-32幸存到今天,B-32-1-CF42-108474原本打算在空军博物馆旁展出,但就连这架飞机也被宣布为剩余飞机,并于1949年8月在戴维斯-蒙森拆毁。保存到今日的只有B-32的碎片和部件,一座B-32的机鼻炮塔保存在马里兰州休特兰(Suitland)市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itution,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由英国科学家J.史密森遗蹭捐款,根据美国国会法令于1846年创建于首都华盛顿)的保罗.盖伯(PaulGarber)仓库中。另外一座B-32机鼻炮塔展示在一个明尼苏达博物馆中。一片B-32的静力试验机的机翼蒙板树立在圣迭戈附近的一个小山上,作为航空先驱约翰.J.蒙哥马利(JohnJ.Montgomery)的纪念碑。
  名称:B-32“统治者”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4年11月
  研发单位:美国联合公司
  生产单位:美国联合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四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头安装10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背部、腹部、尾部炮塔两挺;
  (2)两个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72千克(20000磅)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8人
  机长:25.32米
  翼展:41.15米
  机高:10.06米
  空重:27,339千克
  发动机:四台莱特R-3350-23“旋风”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50,576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57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6,115千米
图为SB2C“地狱俯冲者”
SB2C“地狱俯冲者”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署与使用的舰载轰炸机,用以取代前一代SBD俯冲轰炸机。是当时载重量最大的轰炸机,但它的操纵性能太差又使它饱受争议。除了海军以外,美国陆军航空军也有少量服役,编号为A-25。
  结构特点
  单翼;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大垂直尾翼面。
  研制历程
  寇蒂斯“地狱俯冲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生产最多的俯冲轰炸机,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阵痛期才成长为最高效的俯冲轰炸机。这种飞机始自寇蒂斯公司XSB2A-1原型机,第三版设计得到“地狱俯冲者”的绰号。1938年,美国海军招标生产一种新的侦察轰炸机以取代双翼的SBC“地狱俯冲者”,该机即是回应这次招标研制的。
  使用情况
  日,原型机在纽约州的布法罗组装完成并进行了首飞,当时大半个地球已经陷入战争之中。虽然当时美国没有被卷入战争,但是为了自己和协约国的利益,仍然进行了大量的军备重整计划。柯蒂斯和海军已经开始计划替换海军当时的俯冲轰炸机,包括沃特SB2U“维护者”、道格拉斯SBD“无畏”和柯蒂斯的SBC。在3种型号中,“维护者”和SBD的性能已经跟不上当时的战斗机水平。虽然SBC-4虽然已经决定废弃,柯蒂斯仍然为法国海军生产了50架。由于交货太晚,法国的SBC-4没能参加在法国的战斗,最终整个二战只能待在法属马提尼克岛。
  生产型“地狱俯冲者”最终于1942年11月抵达海军,它们被分配给VS-9中队,但是因为确定飞机配置造成的延迟使“地狱俯冲者”迟至次年11月才在腊包尔(Rabaul--巴布亚新几内亚北港城市)首次亮相现役,从“邦克山号(Bunker
Hill,又译碉堡山)”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此时,SB2C-1在许多方面仍然赶不上道格拉斯的SBD“无畏号”一它本来要取代的机型!1942年~1945年,大约7200架“地狱俯冲者”被生产出来,尽管在服役期内接受了相当多的改进(甚至在生产尚未开始时已修改了880处主要设计),“地狱俯冲者”仍然在舰队中保有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因为在甲板上降落时因事故而毁掉的“地狱俯冲者”比毁于对敌作战的还要多。事实上,它那不舒服的、近乎失控的飞行性能为它赢得了“怪兽(The
Beast)”这个谑称。
  “地狱俯冲者”的最坏运气发生在马里亚纳海战的第二天对小泽航母舰队的攻击中。日,51架SB2C进行了长距离攻击,损失了43架,15%由于日本战斗机或者防空炮火,70%是由于燃油耗尽或者坠毁。这是美国海军在一次战斗飞行中损失最多的一次。在相同的任务中,还有27架SBD参加,只有1架被敌机击落,3架由于操作不当损失,只占15%。虽然因为载弹量大而耗油更多,仍然有24架“无畏”成功返回了航母。海军的人员追悔莫及,当时道格拉斯已经停止生产“无畏”3个星期,而柯蒂斯却仍然在寻找制造更好俯冲轰炸机的办法。
  尽管无数的战机飞行员不喜欢该战机,但是“地狱俯冲者”负责摧毁的日本目标还是比其他任何美国俯冲轰炸机都多。战后,该机进入预备役,一直服役到20世纪40年代末。
  名称:SB2C“地狱俯冲者”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2年12月
  退役时间:1959年(意大利空军)
  生产单位:寇蒂斯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SB2C-4
  武器装备
  (1)机翼中安装两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或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后驾驶舱中活动安装两挺勃朗宁0.3英寸机枪;
  (2)内置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454千克(1000)磅)炸弹或鱼雷,机翼下挂弹架可携带454千克(1000磅)炸弹或火箭弹。
  技术数据
  乘员:2人
  机长:11.2米
  翼展:15.2米
  机高:5.1米
  空重:4,784千克
  发动机:莱特R-2600-20“旋风”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7,537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7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875千米
原文配图:TBY
TBU“海狼”轰炸机
由沃特公司设计、联合公司生产的TBY/TBU“海狼”和格鲁曼飞机制造厂成功的TBF/TBM“复仇者(Avenger)”是同时代的飞机,是一架三座单发单翼鱼雷轰炸机。最终只生产了180架TBY-2,没有一架派上用场。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机枪炮塔。
  研制历程
  1940年6月,海军和沃特公司签署了生产一架XTBU-2原型机的合同,在珍珠港被偷袭后的两周,这架原型机起飞。它的性能看起来比“复仇者”要好,美国海军订购了1100架。沃特公司已经被其他合同,特别是F4U“海盗”占去了几乎全部的精力,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了。因此把生产任务外包给了联合-伏尔梯公司(Consolidated
Vultee),被命名为TBY-2“海狼”的这些飞机,在宾夕法尼亚的新工厂中生产。
  使用情况
  这些飞机直到1944年年中尚未完成,第一架生产型“海狼”最终在同年8月起飞。直到海军各鱼雷轰炸机中队都配备了“复仇者”后,TBY-2已没有需求。最终只生产了180架TBY-2,没有一架派上用场。
  名称:TBY/TBU“海狼”
  首飞时间:日
  研发单位:沃特公司
  生产单位:联合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整流罩中固定安装一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翼中安装两挺,背部炮塔中安装一挺,腹部安装一挺勃朗宁0.3英寸机枪;
  (2)内置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8千克(2000磅)炸弹或鱼雷。
  技术数据
  乘员:3人
  机长:11.95米
  翼展:17.35米
  机高:4.7米
  空重:5,142千克
  发动机:普-惠R-2800-6“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8,59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502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650千米
原文配图:PB4Y-2“私掠船”
PB4Y-2“私掠船”,改造自PB4Y-1“解放者”,具有一个加长机身、军舰型的内部结构、装备更大火力的防卫武器、改进了发动机整流罩以及一个和“解放者”运输机变种机型上配备的一模一样的大型垂直尾翼。美国海军一次性订购了739架,尽管在日本投降前几周,“私掠船”配置的VP-24已达到了作战要求,但这些飞机几乎没有抵达一线的。冷战时期,PB4Y-2被用作雷达和电子对抗平台,非常受到重视。在美国海岸警卫队进一步服役后,最后一架PB4Y-2于20世纪60年代初退役。
  结构特点
  大翼展单翼;四台星形发动机;大垂直尾翼。
  研制历程
  1943年,大家认为一个海军版改型将会更加有利,一份基于“解放者”研制远程巡逻轰炸机的合同于5月签署。3架B-24D从圣地亚哥的生产线上下来,改造后的飞机具有一个加长机身、军舰型的内部结构、装备更大火力的防卫武器、改进了发动机整流罩以及一个和“解放者”运输机变种机型上配备的一模一样的大型垂直尾翼。
  使用情况
  美国海军一次性订购了739架,其中286架于1944年~1945年间交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VJ-Day)前,这些飞机几乎没有抵达一线的,尽管在日本投降前几周,“私掠船”配置的VP-24已达到了作战要求。
  冷战时期,PB4Y-2被用作雷达和电子对抗平台,非常受到重视。在美国海岸警卫队进一步服役后,最后一架PB4Y-2于20世纪60年代初退役。
  名称:PB4Y-2“私掠船”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4年
  退役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
  研发单位:联合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内置武器:四个炮塔各配备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腰部气泡观察窗两挺;
  (2)最大载弹量:机翼下挂弹架上最大可携带2725千克(6000磅)炸弹或深水炸弹、导弹。
  技术数据
  乘员:11人
  机长:22.73米
  翼展:33.53米
  机高:9.17米
  空重:17,003千克
  发动机:四台普-惠R-1830-94“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29,48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381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4,506千米
原文配图:美国SBD“无畏式”
 SBD“无畏式”为道格拉斯公司开发的舰上俯冲轰炸机,主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活跃于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战役中,曾24小时内击毁了日本4艘主力航空母舰。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驾驶舱正前方的左舷上安装天线杆;拦阻钩。
  研制历程
  早期为道格拉斯与诺斯洛普公司合作开发,以诺斯洛普BT为设计的原型机,不过诺斯洛普后来退出研发团队,所以才将机型名称由原本的BT-2改为SBD。与格鲁门F4F野猫式战斗机及TBD破坏者式鱼雷攻击机为二次大战开战时美国三大主力舰载机。比起TBD破坏者的开发,SBD的金属蒙皮技术更为成熟,与SBC式有相同的穿孔式空气煞车襟翼,增加了许多俯冲时的机身稳定性,不像德国的容克斯JU-87与日本的九九舰爆必须额外加装维持稳定的副翼。而可收藏式的起落架比起前两者也减低了更多的风阻,极速比起九九舰爆还更快了将近时速20公里左右。
  二次大战开战时期的SBD虽然拥有高性能,但是装甲薄弱是一大问题,也成为零式战斗机的标靶,而1941年服役的SBD-3改换了马力更强大的R-1820-52发动机、自封式油箱与防弹装甲以及更大的炸弹挂载重量,却没有降低它的性能。到了SBD-5,又换装了更强大马力的发动机及更大的炸弹挂载量。
  使用情况
  正如其名,希望驾驶它的飞行员可以不畏惧的勇往直前,而确实SBD也获得飞行员极高的评价。
  SBD“无畏式”是太平洋战争最关键的几年中日本帝国舰队的噩梦。日,54架SBD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从美国海军的“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在24小时内击毁了日本4艘主力航空母舰,从而赢得了关键的中途岛战役。
  至1944年由于后继机种SB2C地狱俯冲者式的服役,才慢慢退居第二线。
而1944年SBD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列,在北海对抗德军的U型潜艇,同时SBD也以A-24之名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在地中海战场上打击德国与意大利的装甲部队。
  名称:SBD“无畏式”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0
  退役时间:1949
  生产单位:道格拉斯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头安装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后驾驶舱的活动底座上安装一挺;
  (2)机身或翼下挂弹架最大可携带1021千克(2250磅)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2人
  机长:10.06米
  翼展:12.65米
  机高:3.94米
  空重:2,964千克
  发动机:莱特R-1820-66“旋风”9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4,318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10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244千米
原文配图:美国F8F“熊猫”战斗轰炸机
F8F“熊猫”,是格鲁曼公司最后的一种使用活塞发动机的战斗机,它打破了当时约定俗成的“更大即更优”的新型战斗机设计法则。使用最强力的引擎——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双黄蜂”系列发动机,动力充裕,操纵性非常出色。
  结构特点
  F8F“熊猫”战斗轰炸机是直翼;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收放式起落架;拦阻钩;气泡状座舱罩。
  研制历程
  1943年是太平洋战争的关键一年,尽管F6F满足了一时之需,但如果战争持续不决的话,海军还需要一种性能更好的舰载战斗机来取代“地狱猫”。此时海军手头已经有两种舰载战斗机方案,分别是波音的XF8B-1和寇蒂斯的XF14C-1,海军对这两种方案都不甚满意,两者在外形和重量上都超过“地狱猫”。波音XF8B-1是战斗轰炸机,体积重量惊人;寇蒂斯XF14C-1性能尚可,但没有采用海军最钟爱的空冷星型发动机。格鲁曼公司还没有提交竞争方案,但他们相信“地狱猫”后继机还是要由格鲁曼来制造。
  1943年格鲁曼试飞员鲍勃·霍尔(BobHall)奉命前往英国评估一架缴获的福克·沃尔夫190战斗机。这种强悍的
德国轻型战斗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试飞一结束,他就匆忙回国向罗伊·格鲁曼(LeroyGrumman,格鲁曼总裁及创始人)递交了评估报告。
  罗伊·格鲁曼在研究了报告后,“地狱猫”之子的大致轮廓逐渐形成了,这将是一种比“地狱猫”更小的轻量化战斗机,采用大马力空冷星型发动机,设计上强调突出性能。罗伊.格鲁曼亲自为新战斗机制定了标准,特别指出要有足够的动力以确保性能超过现有的和设计中的所有活塞动力战斗机,这就是格鲁曼第58号设计。日,罗伊.格鲁曼在给首席设计师比尔·舒温德(BillSchwendler)的备忘录上,概述了设计指标。
  舒温德和他领导的设计小组立即按备忘录展开了工作。第58号设计将采用2,100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R-2800“双黄蜂”星型发动机,气动布局类似F6F,并沿用了“地狱猫”的NACA230翼型,并且第一次在海军战斗机上采用气泡座舱盖设计,给予飞行员极佳的全向视界。
  美国海军采纳了格鲁曼第58号设计,在日签定了购买两架XF8F-1原型机的合约。格鲁曼成立了格鲁曼试验车间,以破纪录的速度制造出两架原型机。日第一架原型机在试验车间完工,这架飞机是全金属承力蒙皮,半硬壳式机身结构。制造中广泛使用了平头铆钉和点焊工艺,并辅以大厚度302W铝合金蒙皮,使XF8F-1原型机成为美国二战制造的战斗机中表面最光滑的飞机。
  使用情况
  在初期的试飞中这架原型机就飞出了682公里/小时的极速和1463米/分的爬升率,而这还是在使用代用引擎的情况下取得的。第2架XF8F-1在日加入试飞工作,于是第一架XF8F-1得以飞往弗吉尼亚州兰利(Langley)机场,在风洞进行试验,但不幸的是原型机在1945年3月风洞试验完毕后,返回格鲁曼纽约总部贝瑟特(Bethpage)时坠毁。
  第2架原型机的试飞进展顺利,1944年6月海军决定将XF8F-1投入量产,首批订单23架。考虑到格鲁曼战斗机都是以猫科动物来命名,海军将F8F的绰号定为““熊猫””(Bearcat,与“地狱猫”的Hellcat一样,也有一个引申义:勇士)。很快格鲁曼又获得第2笔订单2000架F8F-1。建议月产量100架,海军希望在1945年11月登陆日本的奥林匹克行动前能获得所有的F8F。
  日格鲁曼与通用签订了转包合约,在生产FM-2“野猫”战斗机的通用汽车新泽西州林登(Linden)工厂生产1,876架F3M-1“熊猫”战斗机。但到二战结束时东部飞机仍在为生产F3M-1准备工装设备,1945年8月合约被撤销。
  型号演变
  XF8F-1
  原型机,全金属承力蒙皮,半硬壳式机身结构。制造中广泛使用了平头铆钉和点焊工艺,并辅以大厚度302W铝合金蒙皮,使XF8F-1原型机成为美国二战制造的战斗机中表面最光滑的飞机。
  在一些细节之处进行了调整,加快起落架收起的速度。F8F的起落架收起动作比较独特,先收左起落架再收右起落架。在海军增加航程和续航力的要求下,格鲁曼在在座舱地板下方的空间增加了一个油箱,载油量增加到了693升。
  F8F-1B
  F8F-1B是一个稳定坚固的射击平台。可是20毫米炮的后座力太大,齐射中任意一门航炮的卡壳会导致飞机偏摆。
  F8F-2的性能只有很小的提升,这是由于重量的增加。另外在横向,纵向控制和总体飞行品质上较F8F-1均有提高。
  名称:F8F“熊猫”战斗轰炸机
  首飞时间:日
  服役时间:1945年1月
  退役时间:1952年年底
  研发单位:美国格鲁曼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四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F8F-1“熊猫”
  武器装备
  (1)内置武器:机翼中安装四挺科尔特-勃朗宁0.5英寸机枪;
  (2)最大载弹量:六个翼下挂架和一个机身下挂架最大可携带907千克(2000磅)炸弹/火箭弹。
  技术数据
  乘员:1人
  机长:8.61米
  翼展:7.87米
  机高:4.2米
  空重:3,206千克
  发动机:普-惠R-2800-34W“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5,873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680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775千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参战打了多长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