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救的意思救急不救穷是什么意思

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都分别是什么意思?(济群法师开示佛法中业力的含义)
07:13:47|&&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手机上网:请在网上搜索"阳光师姐的微博",即可进入阳光师姐网易微博;或点击微博网址:
本文网址:&
作者:济群法师
作者简介:
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法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论文两百余万字,如《真理与谬论》、《菩提心与道次第》、《人生佛教丛书》等。
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定业和不定业&
业受不受报,有两种情况,即定业和不定业。有一种业是固定的,将来一定要受报的,称为定业。还有一种业是否要受报,或者报轻报重都不一定,那是不定业。判断定业和不定业,可以通过两种情况:一是看你造业的行为是不是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这就属于定业。反之,无意造的业力,譬如无意踩了一个虫,无意伤害了别人,虽然也造下了业,但这种业力是不定业。将来可能受报,也可能不受报,可能报得重,也可能报得轻。&
还有一种情况,当我们造了业之后,假若忏悔了,即使是定业,也会变成不定业。相反,假若没有忏悔的话,那就是定业了。这是根据忏悔和不忏悔来区分的。所以,佛教提倡忏悔法门,它能消除业障。一个人造了业之后,只有通过忏悔,就像干了对不起他人的事,只要去道歉、赔不是,人家或许会原谅的。假如原谅,业力也就消除了。如果不原谅,或者你也不去求忏悔,甚至还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自鸣得意,对方就会加深对你的仇视,将来得到的报应就更重了,所以通过忏悔,可以消除业力。&
2、共业和不共业&
佛教又把业分为共业和不共业。共业和不共业,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果来说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环境,如大家都生活在苏州,一样的天时,一样的空气污染,刮台风的时候,大家都一样的遭殃,这就是共业。至于不共业,是个人所能感受到的,譬如个人身体的美丑、强弱,居住的条件好不好,收入高不高,这些都属于不共业。共业取决于共同的行为,或者叫相似的行为,或是利益相关的行为。譬如同在杀猪场工作,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杀猪,有的人杀猪,有的人是财会人员,财会人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杀猪的行为,认为杀猪的罪业,肯定与他没有关系。其实,他也有一份。为什么呢?因为,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杀猪的行动,但每月开工资的时候,他也照样拿一份。那么,将来招感果报的时候,他也要承担一份。所以,他只要参与了杀猪场的工作,得到了共同的利益,将来感受业力的时候,他是逃脱不了的。&
有的人在烤鸭馆或烧鸡店工作,他也可能没有直接参与烤鸭烧鸡的具体工作,但由于他参与了烤鸭店或烧鸡店的工作,在领工资发奖金时他也得到一份,将来招感果报的时候,他也肯定有一份。又比如说,你参加了一个诈骗集团,虽然你没有直接参与诈骗活动,但是诈骗集团也给你了一份利益,将来招感果报的时候,你照样有一份。这些都属于共业。不共业,是自己造的,跟别人没有关系的行为。所以,业力有共业和不共业,由共同的业力招感共同的果报,由不同的业力招感个别的果报。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譬如说交通混乱,喧闹不堪,社会不安定,这都是共业的结果。&
我去了三次澳洲,有很深的感触,觉得澳洲的自然环境真好。很少有地震或台风光顾,整个国家都处于风调雨顺中。澳洲的社会环境为什么搞得这么好呢?后来我发现,澳洲人对自然界(包括很微小的动物)有一颗真诚的爱护心,他们不会去伤害动物,乃至一草一木,大自然回馈给澳洲人的环境是安静、平稳。反之,我们不懂得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一天到晚,一会儿在这里开发,一会儿又在那里开发,结果会怎么样呢?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给破坏了,把森林给破坏了。所以今天这里发大水,明天那里刮台风。&
3、引业和满业&
业力又分为引业和满业。什么叫引业和满业呢?根据业力招感的果报有总报和别报,引业招感的是总报。在有情生命的延续过程中,生到天上、人间,或下地狱、做畜生,是由引业决定的。引业牵引我们去投胎,就象火箭推动卫星上天一样。大家知道,卫星上天,必须要有火箭,假如没有火箭,卫星根本就不可能上天。同样,有情的生命生到哪一道中去,要有引业的推动,假若没有业力,生死也就结束了。在《唯识三十论》里有这样两句话:“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前面的业力结束了,新的业力又产生了;新的业力结束了,更新的业力又产生,业力无尽,生死无穷。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造业,业力也就没完没了地推动着有情去招感生死果报。所以,只要有业力,就有生死。&
满业,作为有情生命来讲,同样是人,人与人不一样,有的人长寿,有的人短命;有的人贫穷,有的人富贵;有的人庄严,有的人丑陋;有的人处境好,有的人处境不好。这就是说,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这是因为满业的关系。满业决定有情命运的差别。&
有情造了业力,并非马上就能招感果报。根据因缘的不同有现报、生报、后报、不定报。有些业力造下以后,现世就能招感报应,叫现报;有些业力造下以后,要等到来生才能受报,叫生报;还有些业力造下以后,要等到无穷无尽的生,乃至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受报,叫后报;前面讲的有一种不定业,它招感的报应没有一定的时间,就叫不定报。从造业到招感果报,重要的因素是因缘。有情造了业力,就象播下的种子。种子要等待因缘,等待水份、阳光、泥土等条件充足,才能发芽、扎根、长苗、开花、结果。&
同样,有情造了业力之后,它也需要等待因缘的充足,业力才能招感果报。因缘什么时候成熟,却没有一定的时间。有的可能马上成熟了,马上就招感果报。像一个人犯了罪,立即被公安局逮捕,那就是现报。而有的人犯罪后,可能公安局一时抓不到他,过了十年、二十年才把他逮捕,那他要十年、二十年后才招感果报。还有些人做了案之后,公安部门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一生没有招感果报,他觉得很得意,知情人也很羡慕他。于是,有的人就会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去干坏事,认为某某人作案没有被公安局破获,他也跟着去作案。其实,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虽然今生报不了,但来生来世总会招感果报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我们造下了善业或恶业,它总会招感果报的,只是受报时间的早晚问题。&
定数、变数与劫数
天地大棋盘,正负各一方。
黑白落子忙,何者乾坤掌?
&&&&人的思维空间,也就是人的容量所能理解的定数,是一成不变的,然而真正的定数并非如此。一切自有定数,但定数中的变数也在定数中,事物运行中的千变万化皆属变数,但这些都在定数中。结果是定数,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包括思维意识对事物的取舍甄别,也就是选择,都是定数中的变数。末法末劫时期,众生都在劫数中,上苍慈悲,定数中含有变数,这个变数对众生而言就是机缘,定数中的劫数,有逃过的,有逃不过的,在于众生是否能够在变数中把握机缘。
&&&&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
&&&&一日天忽降大雨,数日不停,山洪暴发,洪水冲毁了许多的房屋。人们纷纷逃难而去。有一老者信奉上帝,他站到自己的屋顶上不肯与乡人出逃。他说:“上帝一定会来救我!”水越来越大,眼见淹没了房屋。这时一乡人撑一只小船过来救他。
&&&&此老者不肯上船,他对乡人说:“我信奉上帝,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乡人无奈只好走了。洪水越来越大。慢慢的淹没了他的膝盖。这时又来了一个乡人撑着小船来救他。
&&&&这老者依旧不肯上船。“我信奉上帝,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乡人无奈也只好走了。就在洪水淹到了脖子的时候,又一乡人撑着小船过来要救他。他依旧不肯。“我信奉上帝,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
&&&&最后水越来越大,老者在被淹没的最后时刻也没见到上帝的到来。当他的灵魂进入天堂的时候,见到了上帝。他不解的问道:“我如此的信奉您,您怎么见死不救啊?!”&&
&&&&上帝叹了一声:“我派人救了你三次!”&&
&&&&这个故事名叫《我派人救了你三次》,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我也是看过很多次,但每次都能给人以深思与启迪:神灵的力量无处不在,迷中的生命却因为执着于自我的观感而不能觉知。末劫时期的生命,于灾劫无穷的恐惧中,对神的信仰,难道仅仅是让心灵有所寄托,从而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吗?理性的信仰才能使生命不再迷惑,明理彻悟是生命从内至外真正的升华,而不是什么梦想、幻想与虚妄,但感性却只能让生命停留在盲目的迷信中,令其站在生死轮回的起点与终点,从来都未曾向圈外迈出过一步,所谓的修行,只是客旅他乡,醉里还家,醒来方知梦一场。
&&&&再回到主题,比如说落水者,命中注定有此一劫,此为定数,但落水者有获救的,也有溺亡的,当有人施救时,是否配合,则为变数,变数中也有定数,配合不配合都是定数,但是站在岸上的人,却不能以定数为由见死不救,有人落水是定数,让他看见也是定数,但是否施救则是定数中的变数,而对方能否获救,则又是变数中的定数,此为定中有变,变中有定,如同一场戏,演员不能因为知道了结局而省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情节,如果岸上的人站着不动,那么他不仅不是个好演员,更不是个好观众。
&&&&即使天上落馅饼,地上的人也要站对地方,还要仰头张嘴,才能接住。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有舍才有得,舍与得都在过程中,人中起步的修行者,善恶正邪的甄别取舍,乃是从起点迈出的第一步,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明辨是非的奠基,所谓的解脱成佛,不过是海市蜃楼的空中楼阁,就算口念弥陀分秒不停,万卷经书刻不离手,都是停留于肤浅表面形式的雾里观花、水中捞月。
&&&&明辨是非、善恶与正邪,是本性觉悟的需要,而并非让生命纠结于是非争斗,正法修者,淡泊清净,无我利他,心中的爱欲情仇早已寂灭无存,故而明善恶却离爱恨,怜悯恶者而非嫉恶如仇;辩是非而无所挂碍,不为是非曲直所纠缠羁绊;识正邪而远纷争,心清离欲,行有为而心无为。
&&&&走向归途的修行者,目睹未曾觉悟的生命,在无名的迷中挣扎,像迷失方向的苦海孤舟漂泊无依,好似看见过去的自己,又怎能不心生悲悯?又怎能因贪图自我的清净避而远之?心怀悲悯的修者,不会以定数为由拒绝向身畔的落水者伸出橄榄枝。忘我无我在为他中,爱人与爱己,自救与救人本是一体。
&&&&聚焦三界大舞台,佛道神魔齐上场,&万古风流看今朝,法正乾坤新宇成。大戏中,众生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观众也是演员,面对真相与谎言、正义与邪恶、大是与大非,没有任何生命能够置身事外,也许有的生命可以让自己不作为,可以视而不见,可以沉默不语,却不能让自己的心念无所依从,看戏时,一念出,即是选择,非正即负,没有中立的第三者,漠视罪恶即是行恶,善待善者即是善行。创世主,不仅是唯一的观众,更是唯一的救主,慈爱的目光遍及穹宇,无所不至,医治、修复着伤病与残破,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却总有冥顽不灵的生命,拒绝创世主的慈悲救度,自甘堕落,认魔为主,与垃圾为伍,然而垃圾又怎能逃脱被清扫的命运呢?与创世主的无边慈悲同在的,是恢恢天网,以无所不在的法之威严,维护着宇宙的清明,所有不该保留的,都会被清理。
&&&&人心向善,即便是末法时期,也没有人会将垃圾摆上餐桌,但可怕的是,万魔出世,以假乱真,魔披袈裟,罗刹说法,腐败的垃圾被精心包装成香艳的鲜花,更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识别善恶美丑的慧眼,将垃圾当做鲜花摆上餐桌,将魔鬼当做神佛虔诚膜拜供奉。
&&&&虽然神灵的启示无处不在,但是生命觉悟的前提是本性的复苏,当金玉其表的败絮,与被尘埃覆盖的珍宝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不着表象洞见实质的能有几人呢?被假象所迷惑不是人的错,因此上苍慈悲,让我们在迷茫的乱世听到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有兼听而明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是依然有人在劫难逃,因为他们就如故事中的那个人,无视定数中的变数,以为漠视罪恶就是心空无为,以为坐在故纸堆里念经千遍,就可以逃过劫数,登天成佛。
&&&&面对顽石般的心灵,声声呼唤,次次伸手,换来咒骂不绝,正法修者大善依然,大忍不减,缘分所至,唯有付出,没有放弃,与子牵手,无怨无悔,只因深知:最可悲的不是没有机缘,而是坐等千万年,机缘来时却沉迷梦中,失之交臂。
&&&日出为昼,日落为夜,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非昼即夜;佛魔不同路,正邪不两立,面对真与假、善与恶,人心一念,非正即负,有如昼夜难以并存,光明普照之时,必是黑暗尽逝之时。
&&&宇宙败坏,生命堕落如斯,众生都在无可救药的毁灭劫数中,但劫数非定数,感恩慈悲上苍,让定中含变,珍惜吧,万古的机缘已在眼前,能够把握的生命,将成为劫后余生的幸运儿,作为宇宙正法的见证者,成就永恒的未来与无上的荣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世因果(佛教术语)_百度百科
(佛教术语)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现在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现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宗教只论现在一世或现在、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宗教教理之一大特色。[1]
现在流行的三世因果经主要有三个版本:一是道教《》,二是《太上因果经》,三是佛教假经《》,四是〈三世真经〉。
三世因果术语解读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世。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的连锁。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佛教理论,的生命流转,以过去的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2]
三世因果经文记载
《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古以此文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在流通之经无此文)。[3]
《涅盘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3]
《开目抄》云:“&心地观经&云:‘欲知过去因,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见其现在因’”[4]
[南本涅槃经卷三十三、无量寿经卷下、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俱舍论卷六、卷九、成唯识论卷八](参阅‘十二因缘’337、‘三世’536、‘因果报应’2295)
.佛缘网[引用日期]
.佛缘网[引用日期]
.佛缘网[引用日期]现在高中初中都在考试。给不给他们答案呢?给吧,从道德上不好,不给吧,人家冒着生死危险求救,见死不救_百度知道
现在高中初中都在考试。给不给他们答案呢?给吧,从道德上不好,不给吧,人家冒着生死危险求救,见死不救
现高初都考试给给答案呢给吧道德给吧家冒着死危险求救见死救
提问者采纳
想问句,今孩,做,想?恨帮?所欲,勿施于.
好了 我下线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想给给给兴许给呢
这是必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劫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