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只怪兽它名叫比哥斯拉还要大的怪兽什么歌曲

怪兽哥斯拉形象演化:无论整形与否都很丑(图)-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怪兽哥斯拉形象演化:无论整形与否都很丑(图)
&& 来源:&& 作者:
[提要]&&简井在研究中提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哥斯拉的脚趾从每只脚四个趾头变成了三个趾头。”  1973年,做作的《哥斯拉对美加洛》(Godzilla vs. Megalon)一片中的怪物远远没有最早的哥斯拉可怕。
2014年《哥斯拉》中的主角
  中新网5月27日电 美国《纽约时报》27日刊登了一篇署名麦卡多·默尔菲的文章。该文章评论与分析了银幕怪兽哥斯拉在历代版本中典型形象的演化。并指出无论哥斯拉的形象如何改变,始终都是怪物,样子很丑。
  经过了60年的碾压、打斗和咆哮,哥斯拉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这只超大型的蜥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粉丝。 5月9日,它在一部追溯其本源的影片中再度归来。新作的制作者们主要使用了1954年Toho制片公司创造的形象作为模版,令这只怪兽的形象与影片的故事丰满起来。
  新版本的导演加雷斯·爱德华兹(Gareth Edwards)要设计师们把哥斯拉想像成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60年前,有人看到它从日本附近的海中浮现出来,他们手头没有相机,所以向别人描述这种生物,Toho公司就根据这些描述拍了哥斯拉电影。
  “在我们的影片中,观众可以亲眼看到当年人们目击的那个动物,”爱德华兹在洛杉矶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所以他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逆向工程:要创造那种启发了Toho电影灵感的动物。
  爱德华兹说,他本以为设计工作其实是最简单的任务,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哥斯拉长得什么样”。但他很快发现,这其实是最难的部分:“问题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知道哥斯拉长得什么样。但这就像目击犯罪现场一样,你的记忆和你所以为的之间有细微的差别。”
  多年来,哥斯拉有了很多不同的面孔(脚趾的数目也各不相同)。这里是若干这种生物的典型银幕形象,辅以新电影的制片人、第一位美国哥斯拉影片导演,以及南方卫理公会大学人文学科系主任、2004年的《哥斯拉在我心中》(Godzilla on My Mind)一书作者威廉·简井(音译,William Tsutsui)的点评。
  第一次:非常严肃
  第一部《哥斯拉》电影异常庄严,里面的怪兽非常笨重。“这是他们做的哥斯拉的第一个装束,所以他们还没掌握技术,”简井在电话采访中说。这个装束的框架是用金属线和竹篾制成的,外面涂上乳胶。
  “这个早期的怪兽没有多少传达情感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哥斯拉显得非常庄严的原因。”哥斯拉背部有鳍,还有巨大的尾巴,显然十分凶恶。简井说,创作者们受到恐龙图画的影响,包括《生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哥斯拉的皮肤让简井想到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布满疤痕的皮肤。在创作新剧剧本时,马克斯·波伦斯坦(Max Borenstein)深受原作影响。
  “最早的影片是在’二战’结束九年后上映的,它有着深刻的、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主题,关乎核灾难以及对原子弹的恐惧,”他在电话采访中说。“我觉得,‘我们也要做他们做过的事,用这种动物作为隐喻,反映一种非常原始的恐惧。’”
  不是爱人 而是斗士
  随着哥斯拉愈来愈流行,它的外貌变得不那么愤怒了,而是变得讨小孩子喜欢了。
  简井在研究中提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哥斯拉的脚趾从每只脚四个趾头变成了三个趾头。这个变化似乎无关紧要,但简井说,这是出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日本,四是非常不吉利的数字,”他说,“所以当它是最不吉利的动物时,它就应该有四个脚趾。后来它变得不那么危险,就变成三个脚趾了。”
  1973年,做作的《哥斯拉对美加洛》(Godzilla vs. Megalon)一片中的怪物远远没有最早的哥斯拉可怕。这一次,它不再摧毁城市,主要是和其他怪物搏斗。因为这些战斗中有大量摔角,所以装束也要轻便简洁,没有多少装饰,让哥斯拉看起来更像人一些。简井觉得这种变化具有实际意义。“如果背鳍一直掉下来或者尾巴太长的话,拍摔角戏很不方便。”
  为了速度
  1998年的《哥斯拉》由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导演,吸引了巨大票房的同时也收到很多批评。它用数码怪兽取代了演员穿戏服的怪兽。
  “我雇来帕特里克·塔托普洛斯(Patrick Tatopoulos),告诉他这东西动作要快,因为蜥蜴动作就是很快,”艾默里奇在电话采访中说。“他做出了一个设计,然后他们告诉我们,我们得到日本去获得批准。”塔托普洛斯的设计让哥斯拉看上去像鬣鳞蜥,屈着身子悄悄走过城市。把这个造型拿到Toho的时候,艾默里奇选了《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在东京电影节上首映的那天。“
  Toho有《哥斯拉》的所有权,也是《独立日》的发行人,这自然对我们很有利。”至于Toho方面的反应,“我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个造型出乎他们意料,”艾默里奇说。“但是因为《独立日》成了大热影片,他们就觉得,‘天哪,我们可不能拒绝这家伙。’”艾默里奇确定了他的这个版本。而Toho又推出了真人穿戏装形态的《哥斯拉2000》。
  瞧这个接吻高手
  2014年的哥斯拉是数码的,但是团队非常努力,让它看上去有特色。“我们不是要设计某种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符号性的东西,而是要为一张熟悉的面孔赋予真实性,”负责设计这个怪物新形象的WETA工作室生物设计师安德鲁·贝克(Andrew Baker)说。
  电影制作者们希望它的脸棱角突出,线条分明。爱德华兹觉得哥斯拉身上的圆形特征让它显得太可爱了。“当你设计面部的时候,到最后就会落入一个三角陷阱,”他说。“如果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看上去就像龙;太强调另一个方面,看上去就像小猫;太强调第三个方面,看上去又像恐龙。”
  看了《黑暗水晶》(TheDark Crystal)这本书里虚构的斯盖克西斯(Skeksis)生物,他决定借鉴猛禽的样子。“老鹰和猛禽有一种高贵气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鼻子顶端和眉毛离得非常近。”于是哥斯拉有了深深的眼眶,强调出高耸的颧骨。
1954年《哥斯拉》中的一幕
编辑:admi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欢迎来到作文网!
& 哥斯拉与迪加的故事_2000字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哥斯拉与迪加的故事_20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哥斯拉是一只上古时期就存在的怪兽,从记事起它就一直被困在一团黑暗里,千万年除了想七想八它什么也不能做,手脚好像被什么禁困住了。听迪加说那叫封印。
  迪加是悠悠岁月里唯一和它说话的奥特曼。哥斯拉问他奥特曼是什么,迪加笑着说那是一个可笑的称号,就像你被定义成怪兽一样。哥斯拉还想问怪兽是什么,但是看到迪加的表情很悲戚,根本不像在笑,迪加好像不高兴。它自觉闭了嘴,它怕惹迪加生气,它怕他再也不理它,毕竟这苍茫岁月是如此寂寞,即使是单纯的哥斯拉也快被折磨得疯掉。
  迪加每一百年会来看哥斯拉一次,跟它讲很多事,他说外面的世界是七彩的,还有很多会动的东西,有花有草有云有风,很美丽。哥斯拉从来没有见过那些东西,在它的世界里只有无尽的黑暗,听着迪加用波澜无惊的语气描述这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哥斯拉却觉得惊奇,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我怎样才能到外面去?
  -你永远也不能出来,懂吗?
  迪加好像很生气,之后好久好久都没来了。哥斯拉不知道到底有多久,反正比以前的一百年还要久得久久久久,它被自己那个拖长了音的&久&字萌到了,它笑了很久久久久,但是久久久久地,迪加还是没来。然后它开始反省,它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惹恼了迪加,它想不明白,它很伤心。它挣扎着想要摆脱封印,它想去找迪加,可是无论它多努力也动不了,它烦躁,第一次感到无力。
  在黑暗里又度过了不知多久久久久,哥斯拉感受到了一个生命的气息,不是迪加,小小失落了一下,它大喊道:&人类,你是人类么?!&
  那个人类惊慌失措地转头四处看:&你是谁?&
  我是谁?哥斯拉沉思了一下,迪加好像说过它是一只怪兽。它兴奋地说:&我是一只怪兽。&那个人表情很复杂,惊恐绝望,他跪在贫瘠的土地上,眼睛里好像闪烁着什么晶莹的东西,他说:&求求你别吃我好吗?&
  听说哥斯拉被封印了,那个人类才如释重负叹了一口气,他说他是迷途的旅者,已经在这片海上徘徊了十余年了。哥斯拉看向这个落魄的旅人,脏乱的头发,叶不蔽体,的确和迪加说的人类大有不同,它把这个人类归到名叫&旅者&的新一类生物上,它不知道这个可怜的人类只是被时光与寂寞摧残成这般。
  哥斯拉给他讲迪加的事,旅者听后惊奇不已,他说怪兽就是长相丑陋残害人类的坏家伙,而奥特曼则是正义的使者,为人类消灭怪兽。
  原来是这样,原来迪加一直把它视为敌人,原来一直都是它自己痴呆,难怪迪加会生气,难怪迪加再也不来看它了。哥斯拉感觉眼角好像有什么东西滑落,咸咸的,好奇怪的味道。
  &我怎样才能到外面去?&
  &你永远也不能出来,懂吗?&
  &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伤害别人啊!&哥斯拉哽咽道。
  &可是你是怪兽。&旅者简短的回答让哥斯拉慌了乱了。
  我也不想当怪兽的。哥斯拉无力地闭上眼,源源不断的滚烫的液体从眼中溢出。迪加说滚烫的液体是开水,旅者却说这是眼泪,它在哭。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我明白你的感受。&旅者幽幽说道,他同情这只单纯可怜的怪兽,十来年的流浪便让他快疯掉,而哥斯拉又该以怎样的心境熬过这千万个十年?
  旅者走了,他说他要找寻回家的路。哥斯拉想,家一定是个美丽奇妙的地方吧,能支撑着旅者不停往前走。那么支撑着自己一直存在的是什么?
  迪加么?
  &你还好吧?&熟悉的带着焦急的声音让哥斯拉好不容易停住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滚烫滚烫,像开水一样。
  &别哭。&
  &呜呜,嗯。&
  &真的很想出来么?&
  &呜呜,嗯。&
  &那就跟我走吧。&好像做了天大的决定,迪加沉重叹了口气。
  &嗯,我绝对会乖乖的,不会伤害人类!&哥斯拉坚定地发誓,它发现身上的束缚越来越松,它爪子动了动,高兴地叫嚷起来。
  &无论怎样都不能离开我一步,懂吗?&
  &嗯!&
  虽然哥斯拉岁数很大,可以说是怪兽中最古老的的存在了,可是它还像个孩子,思想单纯得像个孩子,行动也笨得像个孩子,迪加总是很耐心地教它走路、飞行。迪加说就你这破样被称作怪兽,连我们奥特曼都觉得丢脸!哥斯拉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外面的世界正如迪加所说的一般美丽,但哥斯拉的眼从未离开迪加,没有什么比他更美。迪加黑着脸敲它脑袋,是帅不是美!
  哥斯拉像个跟屁虫一样,一直跟在迪加身后,有时候还跟着他一起打怪兽,那些怪兽会辱骂它是叛徒,它就默默竖起中间那根小爪子,然后一爪把它们拍死。这些它都毫不在意,只要能留在迪加身边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都不在乎。
  有一天,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书上说这不是个好兆头。迪加叫它待在一间小黑屋里等他回来,第一次,迪加不让哥斯拉待在他身边。哥斯拉又哭了,它觉得流出开水心里就会变凉,但它什么也没说,就像不久以前那样,乖乖坐在小黑屋里,屋里一片无尽的黑暗,然后&&又是漫长而漫长的等待。外面轰隆轰隆好像山崩地裂。迪加说,他没回来前不准出来。哥斯拉不敢擅自出去,它怕会被迪加抛弃,什么样的痛苦它都能忍受,唯一不能忍受迪加不要它。
  一道封印永久地加在哥斯拉身上,那道封印名为&爱情&。
  这次没有很久久久久,傍晚迪加就回来了,他满身鲜血推开门,阳光射进来很是刺眼,哥斯拉不适应地眯着眼睛欢快地扑上去抱住他。迪加没有动,他站着,沉默,久久久久。
  &去洗个澡吧,呀~碰到什么厉害的怪兽把你伤成这样?叫你不带上我吧~要是带上我,我帮你一掌拍死他们!&哥斯拉笑嘻嘻地说。
  &是你父母。&迪加说,他冷漠地看着它,陌生的眼神让哥斯拉忍不住抖索了一下。
  &父母?&哥斯拉盯着自己身上沾到的血,这是我父母的血?&他们死了?&
  &嗯。&
  &被你杀死的?&
  &嗯。&迪加说,&他们都是上古神兽,我打不过它们,但是我利用了你。&
  &利用?&哥斯拉瞪大了眼睛,它不是在惊奇不是在愤怒,它在不解,它觉得全身所有的开水都要从眼睛里喷出来了。虽然那父母从未谋面,但是他杀掉了它的父母,它该恨他的吧?为什么还是满腔爱意?
  &从头到尾,只是个养成游戏。&迪加面无表情说着,这才是真正的他,一个面瘫奥特曼,&现在你没有利用价值了,要继续封印在那里还是要放逐到遥远的星球?&
  &遥远的星球你会去看我么?&哥斯拉问。
  &不会。&
  &那封印在那里你还是会去看我的吧?&哥斯拉接近哀求道,它觉得自己像一只摇着尾巴的小狗,好丢人,不对,好丢怪兽的脸。
  &不会。&
  &那你为什么不杀掉我?&哥斯拉问,它问问题总爱歪着头,于是眼泪就灌进它的耳朵里,它没有听见迪加说了什么。
  后来啊后来,他们没有后来啊。
  哥斯拉依旧被封印,在无尽黑暗中久久久久地等待,久得忘记了要等的是什么。迪加还在到处打小怪兽,打啊打啊打,怎么打都打不完。
&&&&&高二:陈夜安
不够精彩?
我要点评:哥斯拉与迪加的故事_2000字
的其他文章
写作达人推荐同样是怪兽片,为什么《新哥斯拉》就比《长城》更让人影响深刻? - 简书
同样是怪兽片,为什么《新哥斯拉》就比《长城》更让人影响深刻?
《新哥斯拉》
今年一月份,日本老牌电影刊物《电影旬报》按照往年的惯例,从2016年的国内外电影中选出了“年度十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两部入围的电影似乎不符合《电影旬报》以往的口味和评判标准,排名第一的是《在这世界的角落》,继1988年《龙猫》被评为年度榜首后动画片再次夺魁。
而排名第二就是《新哥斯拉》,一部怪兽片,如果没看过影片,很多人会质疑《电影旬报》的审美品位是不是变得大众化了?而《电影旬报》将最佳剧本奖颁给了《新哥斯拉》,这部怪兽片为何会受到如此青睐?连《你的名字》、《比海还深》都被排除在外。
带着疑惑,我看了这部怪兽片,开头几分钟,怪兽片常用的套路:怪异的自然现象,人类面临危机灾难,高层的反应,做出应对,没有看出奇特的地方。直到进入开会的场景,突然感觉有些不一样了。
一边是哥斯拉移动毁城的画面,嘈杂无序,切换到另外一边,则是日本政府从上到下无休止的会议上,安静有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日本高层看似管理合理,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共同应对,但效率却很低,首相授权浪费了时间,各部门间上传下达浪费了时间,于是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如同蝼蚁,无力感爆棚。
这就是庵野秀明给观众奉上的怪兽片:一场又一场的会议,一波又一波的疾走,怪兽哥斯拉倒成了配角,它在城市之间穿梭行走,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我们心中预期的超级英雄,直接上前跟怪兽干仗,所以,本质上这部电影脱离了奥特曼打怪兽的设定,削弱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的冲突和危机感。
可以这么说,庵野秀明重新定义了怪兽片,所以对于导演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手法,未必很多人都能接受,所以它的豆瓣评分并不高,只达到了及格线。
所以《电影旬报》为此片正名,《新哥斯拉》的故事不单单只是怪兽片那么简单,它讨论的是日本现状,关于灾难的预警机制、内阁的无作为、国际政治环境下的妥协,怪兽真的是哥斯拉吗?片中数次提到:人类比怪兽还可怕。人类可怕在哪里?自认为对自然完全掌控,自信能打倒一切怪兽,可却没想到被自己所制造的怪兽所袭击,雾霾、环境污染、核武器等等,这些何尝不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怪兽呢?所以,日本人对于此片的喜爱多于我们,因为他们似乎能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也生活在日本的政治体制下,有感同身受的体会。
说到《电影旬报》将最佳编剧颁给了《新哥斯拉》,而在国内同期上映的怪兽片《长城》口碑一直不太好,被诟病最多的就是《长城》的故事和剧本,那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片子在故事、人物上的一些区别。
首先,在故事内核上,《长城》的主题是勇气和信任;《新哥斯拉》的主题是探讨谁才是灾难的元凶?显然《新哥斯拉》拜托了英雄打怪的故事套路,通过打怪的外延,展现的是政治弊端和更多由此引发的更多不确定性的灾难。《长城》等一般的商业打怪片会将个人生死与民族大义(群体利益)放在危机的天平上衡量,让英雄主角舍己为人,艰难做出抉择。《新哥斯拉》没有按照这个故事套路来走,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元凶,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英雄,我们人类就在毁灭和重建中发展着所谓的文明,哥斯拉是谁创造的?人类。又是谁要毁灭?人类?所以,人类才是灾难制造机。导演将高精尖群体和大众群体放在天平两端衡量,要选择政治体制下划归的城民,还是要灾难可能带来的科技机遇;又将小国日本和大国强国做了衡量,灭大国为人类?所以,我们会一直在大与小之间权衡利弊,小国小民,无话语权的群体就成了所有灾难的牺牲品,事实总是那么悲凉。
而在故事推进上,《长城》略显智商不够,关于饕餮的描述,关于对饕餮的研究都是很片面,也很难经得起推敲的。而在《新哥斯拉》中对于其形成的原因,行动轨迹,包括变异细节,体态类型都做了很多科学的注脚,而在这些注脚中,我们听到的更多的就是核武器,辐射,这些恰恰是每个国家争相研究的课题,似乎成了赢得政治话语权的标志。
在人物塑造上,《长城》的主角景甜和马特达蒙怪异而模糊的战斗合作关系让人觉得很尴尬,一番“相信”的鸡汤灌输让马特达蒙如梦初醒,改邪归正,牵强无比。女主景甜也是看不出有任何的人格魅力和特长,从头到尾完全是主角光环笼罩,这种主角光环消解了一切不合理的剧情发展,我们相信她一定能还世界一个和平,于是不再为她担心。而在《新哥斯拉》中,没有完全的主角,矢口是核心人物,也是内阁中最看不起官僚体制的人,最后首相等高层被哥斯拉干死,他还是要在无政府支撑下继续打怪,民间的力量似乎让打怪的效率高了不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可信,而最后,我们都以为赢得了胜利,但是哥斯拉还没死,城市被严重破坏,还需要重建,而哥斯拉的尾巴上粘着很多骷髅,这样的寓意告诉我们,灾难和悲剧永远不会结束,人类一直在自酿恶果。这样的结局比欢呼胜利的结尾不知要高明多少,真实多少。
虽然《新哥斯拉》并不完美,在危机处理的篇幅上太浓墨重彩,导致戏剧性张力不够,但不能掩盖的是这部怪兽片的勇气,它在题材上的突破的勇气,它在反好莱坞故事套路上的勇气,它在刻画社会的勇气,都是值得肯定的。《长城》也许因为是商业电影,可以跪舔观众,但想要遗忘它,也就一年的时间,我们不再会想起那些饕餮,因为它们跟我们没关系。
编剧 导演 媒体人您的头条速递已经到达UC从兴趣,发现乐趣广州优视网络 (C) 2017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0号增值电信服务经营许可证:粤B2-粤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哥斯拉还要大的怪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