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的的铜琴铁剑阁【即铁琴游戏机铜剑阁“又名铁琴游戏机铜剑搂”详细介绍】?

查看更多 >>探访常熟铁琴铜剑藏书楼――古里的书香之魂――江苏新闻网
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主办
新闻热线: 电子邮箱:
探访常熟铁琴铜剑藏书楼――古里的书香之魂
来源:江苏新闻网
  中新江苏网常熟7月1日电 (周建琳 杨露)天下常熟,福地古里。古里书香氤氲,文脉悠长,“仁风”之名传遍江南。1日,记者走进位于古里镇的铁琴铜剑藏书楼,瞻仰这座两百多年前的藏书楼。
  铁琴铜剑藏书楼是中国清代后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也是唯一楼与书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藏书楼。该楼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是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经五世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主人收藏了“铁琴”、“铜剑”而命名。
  步入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参观,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两百多年前的时光。纪念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铁琴铜剑楼原貌、铜剑和楼主复制书籍,楼主在战火中护书藏书的历程。
  “铁琴铜剑楼里总藏书量超过十万卷,都已捐给了国家,现在展示的都是复制品”,古里镇旅游发展办副主任王宇介绍说。
  资料显示,1860年至1864年间,适逢战乱,瞿氏兄弟带书出逃,七次转移,备尝艰辛,但是“宁舍腴田百十亩,不弃秘笈一两橱”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在藏书转移过程中,宋刊本的古籍《广成先生玉函经》遗失,瞿氏深为惋惜,告诫儿子瞿启甲,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找到此书。后有人告知瞿启甲,在城中见到疑似《玉函经》,后去看了果真是家藏旧物,瞿启甲流泪了,后重价购买。
  瞿家人爱书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瞿家人爱书,但与其他私家藏书楼最大的不同就是,藏书不是秘而不宣的。1915年,瞿启甲在家乡设立公立图书馆,任第一任馆长,并捐赠家藏图书。临终前他还遗命家人“书勿分散,不能守,则归之公”。解放后,其子陆续把藏书捐献了国家,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常熟图书馆。
  进入藏书楼原第三进楼,一张书桌映入眼帘,桌上排放着笔、墨、纸、砚。“这里原来是楼主开设的公共读书空间,许多慕名而来者可查阅古籍,可在室内阅览抄录。瞿家对真正爱看书的人,还提供食宿招待。”王宇介绍。
  纪念馆里特设了一个刻书房,展示农民刻书的场景。“藏书楼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人帮忙,周围的农民在农忙之余就帮着抄书、刻书、晒书。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了农民的情操和文化素养。当时百姓生活安定,社会治安良好,‘古里有仁风’”。
  久经岁月,铁琴铜剑楼虽已藏书不在,但这份读书、护书精神还在衣被后人。
  在古里镇文化站原站长钱惠良看来,藏书楼的精神就是古里镇的文脉。
  “自2011年起,古里镇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藏书之家。不少家庭的藏书都在一千册以上,目前全镇藏书总量达58000册,”钱惠良充满自豪。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个华夏书香之乡、苏州市首批书法特色乡镇,这是古里拥有的头衔。伴随着铁琴铜剑楼的存在,古里的书香将会愈加浓厚。(完)
编辑:钟升
新闻热线: 电子邮箱:您的位置: &
0075 《铁琴铜剑楼藏扇集锦》全套1函2册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长风拍卖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010 -
责任编辑: 董倩倩 刘元1
拍卖图录APP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_蔡元长-牛bb文章网
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_蔡元长
本文话题:,,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三  子部一  ○儒家类  △孔氏家语十卷(影钞宋本)  题:“王肃注。”有後序。汲古毛氏刻此书,得一宋本,阙卷首至卷二,凡十六叶,因参用通行本,故注字脱落颠倒最多。此本完善无讹,足以订正甚多。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注用双行,行廿三至廿五字不等。相传有毛斧季校宋本,之一一吻合。  △孔子家语十卷(校宋本)  此陈氏子准传录。毛斧季氏校宋本,朱笔从北宋,墨笔从南宋。按:子晋跋,谓丁卯秋得北宋刻本,其卷二第十六叶以前已蠹蚀,继於己卯春复得一本,阙末二卷,合之始全。今校改注字脱落颠倒者,自卷首至卷二十六叶以前为多。盖初得宋本即刻,其阙者仍参通行本,迨续得全本,不及追改矣。(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纂图互注荀子二十卷(元刊本)  唐杨注并序。此书出宋时书肆所刻,元人雕者。抱经卢氏曰:“虽有脱讹差舛,而未经校改,其本真犹未尽失。”涧d顾氏曰:“明世德堂本,即所自出,惟删其重意。而删之未尽者,犹存二条於《修身王制》篇中。”(卷首有“仲鱼”朱记。)  △荀子二十卷(校宋本)  此抱经卢氏校本也。案:抱经校是书,凡用数本,其一为影钞大字宋本,卷末,补录刘向《校录奏》一篇并《记》,後有两行:一题“将仕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充御史台主簿臣王子韶同校”,一题“朝奉郎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臣吕夏卿重校”。知其本在宋英宗时奉敕定者也。其一为元刻《纂图互注》本。其一为世德堂原本及锺人杰本。丹黄烂然,善本略备矣。(每卷有“文读过”、“丹村子”、“金华张氏”、“翠薇山房”诸朱记。)  △荀子考异一卷(钞本)  宋淳熙间邑人钱氏佃刻《荀子》,既用各本参校,复有所疑,因著《考异》附卷末,自为之《跋》。今淳熙本不获见,惟传此卷,其《跋》云:“右荀卿子书,杨注,凡三十二篇,为二十卷。并刘向《篇目》,旧尝患此书无善本,求之国子监,亦未尝版行。比集诸家所藏,得二浙、西蜀本凡四,增寡同异,莫m取正。末乃於庐陵学官藏书中得元丰国子监刻者,遂取以为据。然犹有谬误,用诸本参校,凡是正一百五十有四字,其有疑而未决者,并世俗所熟而未定,如‘青出於蓝,而青於蓝’者,监本所出,而文义或非。又如‘莫善於乐而作美善相乐’,皆不敢没其实,著之卷末,又一百二十有六条。虽未敢以为尽善,然耳目所及,此已特为精好,谨刻之江西计台,俾学者得以考订而诵焉。淳熙八年六月丙午吴郡钱佃谨识。”案:佃字仲耕,政和进士,观复之子,登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著有《易解》十卷,《词科类要》二十卷,《文集》二十卷。见《常熟县志》。  △孔丛子七卷(明刊本)  汉孔鲋撰。此明人翻梓宋时巾箱本。题:“宋咸注,程以进阅。”前有咸《上表》及《序》二篇,写刻甚精。  △新语二卷(明刊本)  题:“汉大中大夫陆贾撰。”後附贾本传一篇。书中阙文,注明阙几字。此明刻小字本,较别本为胜。  △新语二卷(明刊本)  题:“汉中大夫陆贾撰。”此弘治间李仲阳得旧本刻於桐乡者。写椠甚精,而残缺已多,知是书久无善本矣。有钱福序、都穆跋。  △新书十卷(明刊本)  汉贾谊撰。宋淳熙辛丑程漕使某摄潭州守,刻置学宫。明时,其板残阙。弘治间,陆相为长沙太守,尝以黄都谏宝藏本修补印行。此则吉府重刊本,悉依宋刻。(卷中有“吉府图籍”朱记。)  △盐铁论十卷(明刊本)  汉桓宽撰。弘治间,新淦涂祯刻於江阴。是本从宋嘉泰本翻雕,故“匡”、“桓”等字俱减笔。间张氏注本改为十二卷,窜乱旧第,字句亦多w。今阳城张氏重刻本,悉依涂氏之旧。  △盐铁论十卷(旧钞本)  此从锡山华氏活字本传录。顾涧d氏以太元书室本、撄宁斋旧钞本校过。末有涧翁题记云:“读此书,贵能得其用。如予者,徒索解於字句间,何足道耶?癸亥八月,重阅一(wWw.NIubb.net)过,记。“又云:”嘉庆丁卯五月,为居停主人张古馀先生校刻宏治十四年涂桢本,再读此。“案:是本当即阳城张氏撰《考证》之底X也。(卷首有“顾涧d手校”朱记。)  △刘向新序十卷(明刊本)  此嘉靖间依旧本重刊,字画清朗,大似宋刻,与别本不同者,注明“一本作某字”。前有曾巩《进书序》,目录接序文後,犹宋刻旧式也。(卷首有“皇明学士宋氏图书”、“耐辱居士”二朱记。)  △新序十卷(校宋本)  题:“阳朔元年二月癸卯,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上。”序文後,接目录,以每卷为次,目录上空二字,“卷第一”上空三字,“杂事”上空四字。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间有小注,明刻所无。如:卷十《善谋》篇《守战》“南阳守t,保宛城”下注云:“《史》作:与南阳守t战投,破之,南阳守t走保城守宛。”又:“休牛於桃林”下注云:“《史》作:放牛桃林之阴,示天下不复输积。”又“雍齿与我有故”下注云:“《汉书》音义曰:未起时,有故怨。”又:“深入伐国堕城”下注云:“《汉》、《史》作: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按兵覆众,伐国堕城。”又,“正遗人获也”下注云:“《汉》、《史》作: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全书改正讹夺处甚多。後有蒋氏杲手记云:“康熙庚寅,借义门师校正本对勘,师本乃从憩桥巷李氏借得阳山顾大有旧藏宋椠本校定也。”又於卷一後录钱蒙叟旧题云:“旧本《新序》、《说苑》首开列‘阳朔鸿嘉某年某月具官臣刘向上’一行,此古人修书经进之体式。今本先将此行削去,古今人识见相越,及刻之佳恶,一开卷而可辨者也。”  △说苑二十卷(元刊本)  汉刘向撰。此本校刻、楮印俱精。前有南丰曾氏序,连属《篇目》及刘氏《进书状》,犹宋本旧式也。旧藏邑中冯氏。(卷首有“臣班”、“二痴”二朱记。)分享: >
延伸阅读:,,
“蔡元长”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琴铜剑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