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微信群人数上限多少是多少

看国内4大社群是怎么运营的_微号推-爱微帮
&& &&& 看国内4大社群是怎么运营的
小米:让用户有深入的参与感在做小米手机系统(MIUI)时,雷军下达了一个指标:不花钱将MIUI做到100万用户。于是,主管MIUI的负责人黎万强只能通过论坛做口碑:满世界泡论坛,找资深用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手机论坛灌水发广告,精心挑选了100位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等。借助这100人的口碑传播,MIUI迅速得以推广。那时,雷军会每天花一个小时回复微博上的评论,即使是工程师也要按时回复论坛上的帖子。据统计,小米论坛每天有实质内容的帖子大约有8000条,平均每个工程师每天要恢复150个帖子。而且,在每一个帖子后面,都会有一个状态,显示这个建议被采纳的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工程师ID,这给了用户被重视的感觉。此外,和其他论坛纯线上的交流不同,小米有一个强大的线下活动平台“同城会”。小米官方则每两周都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小米同城会”,根据后台分析哪个城市的用户多少来决定同城会举办的顺序,在论坛上登出宣传贴后用户报名参加,每次活动邀请30-50个用户到现场与工程师做当面交流。这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参与感。除了营造参与感,小米还积极的与米粉交朋友——这是小米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全员行为,为此小米赋予了一线员工很大的权力。比如,在用户投诉或不爽的时候,客服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自行赠送贴膜或其他小配件。另外,小米也非常重视人性服务。曾经有用户打来电话说,自己买小米是为了送客户,客户拿到手机还要去自己贴膜,这太麻烦了。于是在配送之前,小米的客服在订单上加注了送贴膜一个,这位用户很快感受到了小米的贴心。除了赋予员工权利,小米还会赋予用户权利——成立“荣誉开发组”,让他们试用未发布的开发版、甚至参与绝密产品的开发。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风险,但给了用户极大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投入更大的激情参与产品的升级。小米语录:《参与感》(满本都是啊……)正和岛:人脉变钱脉,替会员降低选择成本正和岛是中国企业家的社交、分享平台。他的创始人刘东华早在1999年就认识到,企业家群体需要一个社群,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打造一个安全的港湾。但那时候新浪也才刚刚创建,他的理念没有人相信。2002年,身为《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的的刘东华做了两件事,成立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和中企俱乐部。这为他结识国内一线企业家,积累人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日后成立正和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刘东华提出辞职,全力打造“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柳传志、马云、王健林等近三十位企业家和机构联手给了他近亿元启动资金,刘东华将中企俱乐部资源平移到正和岛,实现了无缝对接。对于正和岛的优势,360创始人周鸿祎是这样描述的:正和岛向用户提供的价值包括:降低学习的时间成本,即用户可以在正和岛封闭的社交网络上以最少的时间看到经过编辑和筛选的必读信息;降低社交和合作的信用成本:正和岛上的人要合作的话,受骗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受骗,追溯损失的机会也会很大。而这,全依赖于刘东华对企业家的理解和严格的社群规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烦扰——带来大量的信息,如何在这么多的信息中尽快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成为视时间如生命的企业家们关注的重要议题。所以刘东华表示,正和岛就是帮助企业家减少时间,提高效率,剔除低劣信息,解决价值优先级问题。此外,他在发展会员时,把诚信列为第一考量要素。会员必须是所在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或CEO/总裁;企业必须成立三年以上,且上一年销售收入须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登岛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更为重要的是,会员必须遵守岛内的“五诫六规”以及需要有岛民推荐。这样,正和岛就把会员之间合作的风险降到最低,形成了一个信任的圈子。在活动形式上,正和岛除了线上交流、线下活动外,还根据会员们的兴趣爱好发展了100多个兴趣小组,比如非创意不传播部落,主要是一些文化、艺术、设计领域的企业家;比如摄影部落,主要是摄影爱好者;而正和岛o优兰汇部落成员主要是一些成功的女企业家;喜欢马的企业家就组成了爱马仕部落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正和岛有效地将原本散落在天南地北的会员越来越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刘东华语录:能加入正和岛的人,都是身价过亿,且符合正和岛价值观的企业家。这是一个高净值群体,正和岛把大家需要的、彼此能形成价值的人挑出来,让彼此建立一种学习沟通的交流的关系。我们帮助企业家人群降低信任的成本和学习成本,这是正和岛提供的基础价值。吴晓波频道:深度垂直,专注传递财经知识作为国内最出色的财经作家,曾被评为“中国青年领袖”的吴晓波,在财经爱好者群体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5月8日,吴晓波频道上线,每周二、周日各一篇财经专栏,周四在爱奇艺播出三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脱口秀。其中,微信公号上线当天的订阅户为4582人,到一个月后的6月8号便超过了10万。从6月下旬开始,自发组织的城市书友会出现,到百日时,已有30个城市组建了书友会,其中,9个城市选出了管理员,他们负责各自城市的读书活动。而吴晓波则推荐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美国国会开会规则)给大家,帮助大家制定讨论的规则。在初期的运营中,吴晓波总结了5个特点:1、好内容是硬道理,文本、视频、音频、图表、投票以及现场授课,多种形式构成一个新的、以个人(或某一聚合体)为中心的思想平台。2、移动客户端和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自媒体这个小而专的存在变得更加灵活和主动,相对于提供海量分类内容的大平台,这甚至是优势。3、内容产品化成为必然。一篇文章或视频,无论是前向式收费(会员订阅制),还是后向式收费(广告内嵌、品牌冠名、流量分成、打赏),都将与内容提供者直接相关。4、增值兑付模式多元化。不同属性的自媒体人将因其行业特征而获取线上、线下的商业利益,比如,心理师可以发展在线咨询或线下培训课,财经专家可以举办专场演讲会或开展咨询业务,等等。5、核心粉丝价值凸显。订户的分地区、分类群运营将变得至关重要,在有效的、半封闭的互动环境中,会出现“秘密语言”、社群特征甚至独有的仪式,百分之一的核心粉丝将构成自媒体社区的传播和引爆力量,经典意义上的“大众媒体”消失了,小众或精众化成为新常态。由此,吴晓波进行了自己的试验:1、商业化运营,在文章中插入商业广告。结果70%的用户支持这种做法,这是一个可喜的突破。2、邀请大家为频道写稿,但发现质量难以把控,于是便迭代推出“话题墙”,征集用户关心的话题。在未来,他还想把选题、写稿和审核的权利都还给读者,从而形成一个互联网生态下的、近似“失控”的文本生产平台。3、在视频中增加与公众号的互动环节,并发起主题互动,从而形成“视频-公众号-线下书友会”的闭环模式,这将是“吴晓波频道”未来要探索的方向。罗辑思维:魅力人格体,帮会员成为商业节点在08年,罗振宇就清楚的知道,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在发生变化,人的价值越来越大,甚至会超越组织。就像在央视,全栏目组的人一起努力,最后你只记得了毕姥爷(啥?你记住毕姥爷不是因为电视节目啊?嘘,那事儿不能提…)所以他会选择离开央视,去第一财经频道出镜当主持人,因为那会帮他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而在日,他穿着西装、跷着二郎腿,在优酷上发布了一期名为《末日启示向死而生》的脱口秀,在这一期节目的片头,他明确告诉大家只做两件事,第一是搬运内容,第二是人格的自然呈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容是载体,做人格以吸引合拍的用户,才是他的最终目的。最终,这期节目在优酷播放量达到162万,评论近1500条。在视频上线时,《罗辑思维》的微信、微博同时开始运营。罗振宇每天早上6点起床,录一段60秒的音频,在6点半左右发在微信上,雷打不动。到2013年3月,《罗辑思维》视频上线4个月,微信号里的粉丝累计过万。这时罗振宇提议开始运营用户,搞一些线上线下活动。团队10来人,除了罗振宇和另一位合伙人,没有一个人表示赞成,团队里负责微信运营的90后表现的尤为反感,他们不想参与“造星”,甚至有人干脆辞职了事。但罗胖坚持自己的看法,他没打算靠视频广告来挣钱,微信、微博里活跃着的用户才是他所看中的。他打算建立社群,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嫁接资源,产生商机。视频是罗振宇建立社群的入口和名片。通过视频的大范围传播,持有与他相同价值观的人才能够在微信上聚集,参加各种互动。于是他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首先是连接内部会员关系:比如举办霸王餐活动,让会员说服全国各地餐馆老板贡献出一顿饭,供会员们免费享用,借此达到传播的目的。这种项目是由罗振宇早前提倡的“团要”概念发展而来,有了人数规模的社群可以帮助各大企业测试产品,也可以成为口碑的传播体。第二种则是向外部扩散的。比如罗胖搞得售书活动、众筹卖月饼活动、柳桃的推广活动。借这些项目,社群里的人可以对外销售商品,从中得到回报。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可以在罗辑思维300万用户面前展示自己,靠自己的禀赋获得支持,形成一个新的节点。罗胖语录:自媒体不会成为主流,自商业则会。一个人靠自己在朋友圈当中某一个小领域的权威和信任形成资产,借此大量的人会去重建商业文明。精彩在下面------------------------------------------【关注我,回复数字可阅读下面文章】微营销103.草根玩微信,900粉丝不到,开张5天日营业额过千.104.微信新号15天成交3万,教你如何快速引客源(绝密)105.看90后女孩如何1个月卖出1万4千斤猕猴桃.111.跟“西少爷肉夹馍”学互联网微信营销113.微商日入3万大揭秘:微信+公众号+手机微店120.我如何做到日增500粉丝124.微营销秘籍--如何经营朋友圈205.微信公众号运营,月入15万?零起点甜品店真实案例208.朋友圈运营之小技巧:如何获得粉丝的认可?209.干货:朋友圈营销奇迹背后的密码(实战经验)210.干货:微信朋友圈如何在互动中进行营销?(而不是拼命刷屏)214.微商别被动了:让别人主动加你才有用351.2015最新微商100种快速加人方法(完整版)250.如何日增10000粉?微信之变相引流法251.牛人教你:二维码创意营销这样玩App运营推广100.某知名app运营推广策划案(市场总监必看+收藏)114.牛人揭秘:九个app描述细节让你获得想不到的下载量115.App运营行业常见名词解释116.App运营推广超级攻略(2015版)117.超牛APP的超牛推广经验分享 4毛获取百万用户 19天百万激活122.转化率高达22.3%的传单为什么不会被人随手扔掉123.App推广方法大全(运营商务必读)124.APP产品即将上线,怎么样才能让36氪、雷锋网等媒体报道125.App刚上线零预算怎么推,大神教你这样玩126.App推广的邪恶方法你会几招?127.产品经理亲历经验:教你如何评判你的app好不好?公众号运营推广201.微信营销技巧降龙28式202.一个报社老总对微信运营的思考203.微信公众平台:十二种推广微信的方法204.解读:三万粉丝为什么干不过三千粉丝?205.干货:微信运营技巧罗列 全是干货 一点水分都没有206.微信最新增粉渠道:WSEO(微信搜索引擎优化技巧)250.如何日增10000粉?微信之变相引流法109.深度解读新媒体营销背后的技巧、思路和方法109.微信打印机本地线下微信推广实战经验分享112.草根创业者自述:从微信开发到本地最大自媒体是如何炼成的113.公众号运营干货:手把手教你打造火爆标题119.超级干货:我是如何在一周内增粉5万310.社交媒体运营的KPI你知道哪些?文案/活动策划113.公众号运营干货:手把手教你打造火爆标题211.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快速传播的内容212.2014年杜蕾斯精品文案集合,值得月薪3万251.牛人教你:二维码创意营销这样玩350.文案洗脑术:这样玩,你能节省70%的营销费351.文案高手:手把手教你做唯美微信文案352.刷脸时代,色情营销你学会吗?353.运营必学 | 内容营销十步走-----------------------------------微号推:专注挖掘移动互联网资源干货、微信营销、公众号运营技巧,每天免费分享一篇成功案例解读和行业深刻剖析,干货分享学习并进。深度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帮助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快速找到想要的合作方!【免费投稿】征集干货心得分享、行业爆料最新资讯(咨询联系QQ )
点击展开全文
移动互联网微信营销实战干货第一分享平台,专注微信营销、公众号运营、新媒体营销干货经验分享,微信资源平台,在微营销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萌新询问 这个社群是什么东西啊_漫威未来之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862贴子:
萌新询问 这个社群是什么东西啊
如图 主要是有水晶送
萌新提问 55连抽到这样...
rt..难道我火星了?
这东西能比断腕好?有没...
备注:这张图真的不是P...
355好像很厉害啊。。话...
萌新在群里看到了这个东...
听他们说什么b服国服什...
第一排第四个 个第二排...
地城之光新人
注册百度游戏账号,进入游戏并创建角色,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57|回复: 0
罗辑思维的社群经济是大忽悠?
主题帖子积分
思维币9269
罗辑思维的社群经济是大忽悠?
老匡就一个观点罗辑思维跟社群经济没一毛钱关系,说什么社群经济全都是包装需要。很多行业的平静意味着瓶颈,特别是互联网,时刻需要打破平衡。让人感觉,我X,新玩法来了!而且,媒体为了阅读量和点击率,需要这种包装精美的话题。
就像当年,他们用“互联网思维”把传统营销学的一些名词重新粉刷,更换标签,变成全新的概念一个道理“顾客”变成“用户”;“定位”变成“痛点”;“聚焦”变成“极致”;“失败”变成“试错”;“专营”变成“垂直”;“购买”变成“包养”;“百姓”变成“草根”;“顾客第一”变成“去中心化”……小米明明靠高性价比手机在互联网上打了个价格战但被鼓吹成“粉丝经济”……这个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包装。为什么老匡说罗辑思维跟社群经济没一毛钱关系呢&&因为罗辑思维的运营模式与运营状况,至少在现阶段,与“社群经济”的定义及其机制严重不符,甚至,你的嫉恶如仇必须要动用“大忽悠”这个词才足以平息。以下全是证据,供你参考
一、什么是社群经济&&
1、社群经济3个关键词之——“聚合”
面对这么高大上的概念,你除了翻身上度娘,没什么好办法。这个概念有N个版本的解释,最终把“社群经济”这套理论尘埃落定的是艾瑞克.奎尔曼在日出版的《社群新经济时代》,百度解释如下Facebook、YouTube、Twitter、Plurk等社群媒体平台在近年迅速走红。它们不只是聊天、玩乐、打发时间的工具,事实上,社群媒体已经彻底颠覆商业与消费者行为。即时通讯功能让成千上万人彼此相连,不仅影响人们的社交生活,也促成了庞大的社会经济转变,彻底改变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模式。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帮人因为兴趣爱好,用即时通讯工具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社群。但是,如果你就这么傻逼兮兮的理解,会很难解释天天活跃在专家嘴里的“正和岛”“罗辑思维”这些社群到底是怎么回事。出于对自己智力的过分担心,我又重新翻了一遍百度、google、维基百科,最终找到了社群的出处。“社群”一词源于拉丁语,有聚焦、义务之意。Tonnie是最早将“社群”一词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来的德国社会学家。
经典的社群理论通常认为社群是由以下一些基本特征构成它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它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它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它的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群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各种不同的社群其建立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属于不同社群的成员也必然有所区别。
看了半天,你会发现,网上有多少篇讲《社群经济》的文章,就有多少种不同版本的解释。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也是凭自己理解写社群经济,而且一旦一件事大家都没达成共识,多半说明大家都没研究透彻,就像1+1=2不用解释一个道理,如果你百度1+1,一下子搜出一万个答案,那只能说明谁也不知道1+1到底等于几。所以在这里,老匡很不客气的给互联网时代的“社群”下个定义——一帮人因为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关系(价值观与社会关系这个补充是根据经典社群理论归纳,并且能找到原型)等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用即时通讯工具聚合在一起,形成社群。
2、社群经济3个关键词之——“连接”、“价值”
写到这里,我们假设一个社群终于形成了,但是社群与经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举个例子,一群喜欢徒步的驴友,他们自发组织了一个驴友俱乐部,在这个圈子里头,大家经常在一块玩,经常出去徒步,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熟,对彼此的特长、爱好、人品、才能了如指掌。这个时候他们发现在这个社群里,自己无意之中,一不小心就为别人创造了价值。或是以一种潜在的、极低边际成本的方式给别人创造价值,例如你一个举手之劳就是别人的雪中送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群经济真正的价值是一群某方面差不多的人,经历彼此帮助之后,形成强大凝聚力。凝聚力把大家粘在一起,越粘越牢,像滚雪球一样,使得社群越来越大。
网络学上有一个定律叫“梅特卡夫定律”。一般来说索取资源的人数越多,大家分得的资源就越少,按照我们平常的逻辑是这样;但网络相反,网络资源丰富程度与索取资源的人数是成正比的。所以当你的社群因为凝聚力越滚越大,资源和价值也就越来越大。
社群的力量就在这里,三年过去了,这个驴友俱乐部越做越大。这里涉及到社群的第2个关键词——连接。社群里面的人必须都是相互认识并深度连接的,否则就变成了社区。以邓紫棋贴吧为例,大家都喜欢邓紫棋,于是都混迹在她的贴吧里,但是粉丝之间并不一定相互认识,这叫社区。正和岛只有300个人,虽然里面的人也并不一定见过面,但基本上可以归入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这就叫做社群了。另外一个例子杭州的微信X车队,加入有门槛,彼此无利益,高度协同,分布式管理,体现了极高的效率。这个也是典型的社群。
而且,要做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社群经济体,要求社群里头的角色必须有多个分工,一两个肯定是不够的,例如原始部落的社群,里边有采集的,狩猎的,打铁的,做饭的……这些人相互了解、深度连接,最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合理分工、使得这个原始部落丰衣足食,繁衍壮大,这很容易理解。补充说明因为兴趣爱好聚合在一起的社群,比如驴友俱乐部,是不是只有一个分工呢&&当然不是,前面说了,这些人有的脑子好使、有的四肢发达、有的经验丰富、有人精通医学常识……这就是一个驴友角色的多个分工。
3、综上所述,有史以来最不装X最容易弄懂的“互联网时代社群经济”诞生了一帮人因为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关系等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用即时通讯工具聚合在一起,组成社群。又因为社群里的人相互深度连接,以极低的边际成本实现价值交换,使得社群形成无坚不摧的凝聚力从而越滚越大,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大。
二、罗辑思维只有社群经济的“聚合”,而“连接”与“价值”这两个环节是严重缺失的。
1、据老匡了解罗辑思维这个社群的人数上限是10万(目前已经有好几万了),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会员与会员之间这辈子都甭想认识对方,无论线上线下。前面说了社群经济的第二个特征是连接,10万会员如何彼此连接?注意,我说的连接不是会员与老罗的连接,而是这个社群里会员与会员的连接!这种生态关系与社群经济倡导的连接机制严重不符。唯一的线下聚会还是老罗唱主角,面对土豪消费者出售高价门票的全国公开课,与其说是社群经济,不如说是粉丝经济或明星演唱会或罗辑思维社区更恰当。引用网络上的一句评论——“这显然和最初纯粹的社群商业实验是背离的,倒是敛金的目的跃然纸上。”
说到这里,老匡要说说电商行业里几个有代表性的社群,虽然他们谦虚的管这个叫圈子,但你研究了一圈,就会发现天天把社群经济挂在嘴边的都是假的,反而退回来搞圈子的,都有那么点社群经济的影子。
比如说龚文祥搞的触电会、会员以电商、线下创业家为主,定期在线下搞聚会,人也不多就100个,人少收费高,反而既能从知识上深度连接,又能从资源上连接,最终做大价值。宗宁搞的大熊会,主要面对微商群体,聚合与连接他们在YY、微信群、QQ群完成,高频次深入沟通让微商这个群体相互连接,相互帮忙,因为大部分是微商导致分工不够精细,但对于社群经济的探索,大熊会也是走在罗辑思维前面的。最后是李芳华搞的农友会,基本都是做农产品的,也是定期在线下搞聚会,探讨交流,相互推荐资源,但农友会可能也会因为分工精细化问题影响整个社群的资源与价值最大化,但起码比罗辑思维务实很多了。
2、而且10万粉丝的社群上限,是罗辑思维无法驾驭的。凯文凯利曾经阐述过1000铁杆粉丝的理论,为啥是1000个粉丝呢,而不是1万或10万?原因很简单,太多了,爱无力。1个领袖(你可以理解为部落首领)可以与1000人建立连接,然后设置规则,引导1000个社群成员互相协作,资源匹配,促成整个群体的价值升级,太多了就无法照顾到全部。罗辑思维弄那么多会员,是没想清楚还是本来就是一场敛财游戏&&
3、再说说价值。关于价值这个部分,我听的最多的就是这几条
(1)第一波6个小时160万,引业界骚动;第二波一天时间,2万会员,800万。这是一件被计入互联网大事记的奇观!老罗挣钱了!
(2)业内人士透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品牌估值已经高达一亿!老罗挣钱了!
(3)老罗搞社群电商实验,13天狂销23214盒月饼!老罗挣钱了!
(4)罗振宇说“社群电商,就是一起挣社群外的钱。”——网易财经《“罗辑思维”估值1亿刺激了谁&&》
即便是弱智,也能轻易总结出来,罗辑思维这个社群最终的价值就是——老罗挣钱了。更重要的是后面这句——跟你们没一毛钱关系,谢谢。写到这里,你会发现,罗辑思维的运营模式、运营成果与陈坤坤微信公众号卖会员以及周边产品没任何区别,这不是社群经济,而是地地道道的粉丝经济。
三、罗辑思维是不是没价值呢&&当然不是。
老匡前几天在微信公众号kuangfang2012发语音说社群经济又是个骗局,理所当然遭到猛烈炮轰,完全可以理解。对于那些毫无道理的破口大骂,老匡一向是置之不理的,但对于合情合理的礼貌回复,我也乐于探讨。
例如一个叫@米粒 的粉丝回复“我虽然不赞成罗振宇卖会员,但是他每天一条语音,说说他的一些观点,以及他推送的东西,虽然是摘抄别人的,以及罗振宇的视频也不是百分百他自己的东西,但是对于不常读书或者没时间读书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他今天讲到哪本书,那篇文章,我刚好感兴趣,那么我完全去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罗辑思维当然是有价值的,比如说他可以教你很多做人的大道理,但老匡认为,这是性价比最低的学习方式。对于专业知识薄弱的年轻人,在刚踏进社会的前几年,你根本就不需要成功学或厚黑学的精神鸦片,只管关注与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即可,它们就在那里,而且大部分是免费的。如果你还没混到轻轻把握一下方向盘就能掌控局面的阶段,那就先把活儿干好,活下去,再慢慢学做人。无论什么圈子、社群,如果既不能在里头呈现价值,又不能收获价值,那毫无疑问,你已经沦为别人嘴里经典营销案例的牺牲品,请自觉滚出社群,并迅速转发此文,帮助更多找不到方向的朋友们走出思维沼泽,这样,你又轻而易举的做了件好事。(文/老匡)
转自互联网
Powered by
X3.1. Theme By附近人在搜什么
微社群联盟范超伟:社群加什么才是春天?
  日前,由速途网络微社群联盟、营销创新联盟、孤独者联盟、智诚灵动品牌营销机构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717(青岛)社群营销峰会完美落幕。此次峰会涵盖了负责品牌、营销、传播的企业高管,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等,作为中国最大的微信社群联盟,微社群联盟(微媒体社群联盟的简称)总经理范超伟就社群经济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所处的时代。范超伟表示,就社群来说,微信带来了社群的新发展,甚至从推广方式到内容传播传播方式、影响人群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产品推广方式,准确来说:
  但自始至终,整个互联网时代,都没有脱离“人”的本质:人以群分,服务于哪一类用户群体,形成细分市场,与用户持续互动、持续优化,深耕细作!这正是“群”的价值。
  其次,当前社群面临的商业化难题被行业热议。
  范超伟表示,在社群商业化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以商业化为出发点作为社群发展的核心,其实是本末倒置。事实上,社群商业化的核心是社群,而不是商业变现,社群经济的关键也是社群,而不是经济。
  社群真正的未来是社群与社群的连接,以及社群与商业的连接。正如速途网络创始人范锋先生在全行业首次提出:“社群+是全民创业、互联网+的最大风口!”真正有前景的社群商业化,是以社群为起点,加上各类特色活动,才能真正带来社群的春天。
  范超伟结合微社群联盟的实践案例,具体阐述了“社群+”的内涵:
  6月16日,微社群联盟在速途网络举办的China V互联网+夏季峰会上,在全行业首次玩起了“千群直播”。在社群直播China
V峰会之前,通过提前预热、统一群标识、调动群内氛围,实现造事、营势:在社群直播时,我们传干货;在直播后,我们传干活式的新闻。这次实践,实现了950个微信群参与直播,直接实现了“社群+分享+规模”的新分享方式。
  另外,他还以泸州老窖—京选的社群发布会为案例,展示了如何实现“社群+”的新价值:
  在活动前期,微社群联盟通过相关KOL的联合发起或定向邀请,组建品酒达人精准群;在群内,组织以下好玩的内容,#我为京选写句诗#
、#京选模仿秀#、#我和京选拼个图#、#给我一个选择京选的理由#……通过用户参与制造“病毒”、用户共同传播病毒,自发成为了“京选”代言人!
  而这个活动是在5天内完成,实现了集中引爆。“京选”这款产品,在京东6.18狂欢节中,成为酒类销售第一。
  通过这个案例,范超伟提醒大家,社群玩家在玩出“社群+产品+互动”的模式后,如果再加上“质量”或“速度”,也可以实现新的超越。
  最后,范超伟总结说,在社群领域里,我们在互动上,社群可以形成关注点;在传播上,社群可以形成引爆点;在效果上,社群可以形成尖叫点。但前提是,我们不能局限于“社群”自身,而应该“加”更多元素,因为,“连接”才是社群的明天,“社群+”才是社群的春天。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社群经济论点,敬请关注微社群联盟即将在7月28日,北京中关村,发起的——“社群+”经济领袖高峰论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群聊人数上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