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的套路和招式有什么是武术套路区别?

武术套路及比赛规定的内容有哪些?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的文化之一,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武术套路吗?武术表演套路又是什么?它的比赛的规则以及内容又是怎样的呢?发展过程是怎样的?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武术套路的相关的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武术。
  武术套路简介
  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又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套路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武术的一大技术特征。但武术的核心并不是套路而是体能、少而精的技法及反应的锻炼,将功夫放在套路上,对于真正的武功来说是一种低效率的练功方法。
  武术介绍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散打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又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言简意赅的说,武术套路[1]
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
  传统武术中,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但是对于其技击和攻防含义大多并不清楚。例如半步崩拳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一路拳法,大概是形意拳五行拳里面练习要点最少的一路了。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对敌总是使用一个招式崩拳,而且严格来说只是半个招式,但是却足以击败对手。
套路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武术的一大技术特征。
  武术套路发展过程
  武术比赛中的棍术表演对于中国武术套路形成的原因,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
  1、套路的产生原因是为了提到士兵身体素质,增强战斗力;或者是为了表演而加强艺术性的成分。
  2、套路是为了保存武术的技击动作,作为武术的基本训练手段。还有人从中国传统的礼仪出发,认为武术套路的产生是出于礼节性的需要。套路运动产生发展动因
  要从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中的主要内容。
  产生和发展
  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得以完善
  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养生资讯
“水之阴,山之阳,天下太极出武当。有极无极成太极,一缕真气胸中...武术套路要这样练才管用
武术套路要这样练才管用
作者:侯忠江
&“非信廉仁勇者,不能传兵论剑。中华武艺,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愚闻居安思危,存不忘亡者,先圣之首务也;求体之健,防身之祸者,智者之深虑也。”
&&&&&&&&&&&&&&&&&&&&&&&&&&&&——李良根●《&&/SPAN&剑经&注解》
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武术。对国内外其他武术技法和现代各种搏击技法,也有广泛涉猎,以从中吸取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对于目前在网上热议的“武术套路无用论”,我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传统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之所在,认为“武术套路无用论”者,一是他可能并没有真正了解武术套路的实质内容,二是可能他习练武术套路的方法不对,所以导致他难以学而致用,这纯粹是他自身的原因问题,而不能因此就说武术套路无用,一无是处。
那么,武术套路要这样练才管用?如何习练武术套路才能应用于实战?笔者纵使自身实践,试验解析如下。如有异议,欢迎参与讨论。
笔者认为,武术的本质,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条件反射。如果从学理角度来解释和认知“武功”,武功就是通过长期高强度的武术训练,形成和提高人对外界攻击能做出本能反应的能力和水平。
人的本质,就是动物的一种,天生就具有保护自己、与敌人作战的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中,人的这种能力被掩盖了。进行武术训练,是为了恢复人的这种搏斗本能,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求功力,以求超越常人。人在受到极度刺激的情况下,神经反应不经过大脑做出反应,而是通过脊髓神经直接刺激身体进行相应的反应,这时,其反应速度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大脑时候所作出的反应的速度的几倍到几十倍。这是人类保护自身的一种本能。这也就是武术的生理学基础。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一场搏斗中恰如其分地果敢行动,敏锐的反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处在实战环境的搏斗中,人体就会通过求助其自身更本能的肌体反应而做出相应动作。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人体思维的第一步反应,就是搜寻其自身经历方面的“档案库”,看看眼下所面临的任务(或要求),是否与过去经历过的某个境遇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反应。对一个不习惯打斗的人来说,他的脑子中就找不到打斗的模式,于是就可能进入软弱无力的状态。大强度、切合实际的格斗训练,实际上就是赋予受训者那种精神上的模式,此模式使其能具备大量的、精神上凭感觉就可以找得到的参考资料档案,针对实战形势作出反应。
临敌搏斗,生死在电光火石之间,所以,具备有随时作为肌体自身反射可以施展的、简洁却又有力的技艺套路,具有性命攸关的重要意义。
因此,武术实战所讲求的,一是每个招势要简洁有效,二是招势的连续和组合,使用组合连击搏杀法,将各种实用技法组合运用,连攻连杀。在实战搏杀中,每一招发出,都是连续的招法紧随其后,依靠一系列的杀招变化,使敌人没有喘息、反应、思考的时间余地,从而最终被战胜。这种组合搏杀招法,只要研习熟练,在任何情况下,不必经过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应,发出相应的动作。
此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以熟知打不知”。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武术实战技击的精奥所在。
那些确有实效的格斗培训,往往把目标定在给受训者的身体注入这样的技能。这些技能被反反复复地多次训练,以至于不论遇到何种搏斗实境,这些技艺、技术都已成为受训者身体本能自觉反应机制的一部分。
培养这种反应机制的关键,在于培训工作本身。首先,要选择具有实战价值的技术动作系统。一个以实战搏击为目的的习武者,应该科学选择合适的具有实战价值的武术套路或一招制敌及特种兵格斗术之类的军事武艺来习练。要说明和注意的是,招数的选择,要贵精而不贵多。只有这样,才较容易建立和形成人体对于武术的条件反射机制。
在学习中,要始终谨记一点,中国传统武术的组成,是以技击实战为核心,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以套路为辅助形式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套路只是传统武术学习中的一种辅助形式,而不是传统武术的主要内容。
武术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攻防格斗的技击技术,它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分为徒手武艺技术与器械武艺技术两大类。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由武术功法、套路技术和技击对抗三个部分构成。
中国传统武术以实战为核心,以功法练习为基础,以套路为辅助训练形式的完整体系,大约在明清时期,才最后发展完成.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之所在。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武术套路的内容,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招势)组合。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套路。一个完美的套路,包含有在各种形势下的进攻与防守方法。可以说,一个套路,就是一个完整的技击体系,它其中均包含有基本技法,进攻方法,防守方法,防守反攻方法等内容。
武术套路具有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它的创立和存在,一是便于记忆,以利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武术套路创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存武术的技击动作,作为武术的基本训练需要。中国历代武术前辈创编套路的一个目的和作用,是便于武术相关技术内容的记忆、掌握和传承。古代武术家之所以创编套路,主要是为了把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连起来,以巩固其攻防经验,以便于记忆、掌握和传承。套路的创编和产生,对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和特别重要的作用。套路并紧密围绕着攻防格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可以培养习武者在实战中保持技击动作连续性,能够做到势势相承,进行组合搏击,连攻连杀。关于套路的这一作用与功能,正如程冲斗在《单刀法选》中所说的,“以前刀法,着着皆是临敌实用,苟不以成路刀势,演习精熟,则持刀运用,进退跳跃环转之法不尽,虽云招招实用,犹恐临敌掣肘,故列成套路。”
其实,传统武术的实战价值还是很高的,关键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吴图南前辈说:“(剑术)套路是实战招法编在一起构成的,它的作用有三个:一是本门精华招法的贮藏库;二是练习手、眼、身法、步;三是练习功力。”“(剑术)套路有的好,有的不那么好,差别很大。好的套路里,包含有非常好的招法,它是古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不是一代人能悟出来的,这叫“传承”。中华武术必须有传承,所以必须练套路。这里指优秀的传统剑术套路。西方击剑,因为没有套路,所以谈不上传统,反复练的就是简单的几下,把人训练成机械。这里,西汉刘向(鲁石公剑》讲得最清楚了:“感则能应,迫则能剑。”显然把对抗双方视为一体,这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西方是打散剑,你一剑,我一剑,格来刺去。”
笔者认为,古代所创编和流传下来的传统套路,多为一些有实战经历的武术家,基于实战经验和实战检验,将其攻防经验和其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总结而成,其创立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实战,因此,其套路内容的实战内容较多,实战价值和实战意义较高。
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同,现当代人所创编的套路,由于其实战经历欠缺,即使讲到实战,也是想当然的成分较多,特别是有些套路的创立本身目的,就在于健身和用于娱乐与表演,因此,套路内容的实战内容要较少。这一点,也是习练者在进行学习和选择时需要加以考虑区分和要注意的。
在武林中,素有“少林棍,武当剑,形意枪,八卦刀”之说,其内涵,据我的理解,应该是说各家在这些器械方面有独到之处。由于“少林棍,形意枪,八卦刀”我没有练过,因此,没有发言权。我只练过沧州郭长生老师所传下的“二路苗刀”、焦建国老师所传下的“达摩剑”、武当已故游明生老师所传下的“武当白虹剑”“武当短棍”、赵战军老师所传的“四门双手刀”,个人感觉,这是几个很好的兵器套路,均有教学视频在网上有流传,教学和实用讲解很详细,很有实战价值,是几个很不错的兵器套路。
套路架构的几点规律:万籁声前辈在其名著《武术汇宗》中说:“(单刀)有有谱者,有无谱者。如有谱,即须读熟,以求一名一式之真,是为最要。凡有谱者,均须如此!练时,变如拳术,不可低头牟腰,以刀剁伸为度,意存有一敌人在前,与之抗搏。谚谓:‘有形剁形,无形剁影’;。。。。。大凡无论是何器械,均以破枪为法式,即一刀一枪,皆以能进枪为目的也!是以练时,即须知此一刀之用法,以求甚解,缘枪为器械之王,必以能破此为的尔!”武术的书谱记录形式,有的是以单个势法分别叙述的形式存在,而更多的,是以套路的形式存在。要想读懂这些武术书谱,首先就要学会看懂武术图解知识。正确掌握武术的图解知识,对于提高自修能力的培养和较好地理解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图解,是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重要方式。武术图解由插图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插图是描绘动作姿态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的。文字说明,是讲解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的,有些,还有势有法,即详细讲述了招势的对敌运用方法。图解中的运动方位,是以图中人的躯干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其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图中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向地心为下,离地心为上;另外,还有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之分。身体转动后,方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仍以身体躯干正面所对的方向为前,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图例。武术书籍中插图所描绘的动作,分为动势图和定势图两个部分。定势图,是指插图所描绘的上一个动作的末图和下一动作的末图,都是定势图。动势图,是指两个定势图之间的,用来描述动作姿势的插图。一个动作名称,只有一个定势。不要把分解动作当作定势,也不可把两个动作变成一个动作去完成。两个定势图之间的过程动作,图解无论有多少,都要不停顿地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连贯完成。一般的武术套路,基本上都是遵循着单趟向左,双趟或第二段则转回原来的右侧方向。换句话来说,就是:武术套路各个段落的划分,是依据该段动作的前进方向来划分的。弄清每段的前进方向之后,即使在前进中有转身的动作变化,转身后仍然要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这样,每段的方向就不容易搞错。套路的起势和收势,应在同一方向,并且在同一方位,即起势和收势位置接近。如果在练习中出现方向相反或不能基本还原,则说明在练习中运动方向出现了错误,则应对照图解,逐一检查和纠正。因此,在学习武术时,不光要看懂图例,还要仔细阅读文字说明和要领要求,认真领会。只有掌握了要领并反复练习,才能正确地完成该动作。在选择好套路后,在练习和使技艺“上身”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注重基本技法的练习。古人在创编套路时,都有一定的使用意义,也就是说每一招数都有具体的攻防内容,使用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兵器的一些常规的技法(基本技法)。这些技法都是通过招法来显现的。在练习某一种兵器时,了解和认识这种兵器的一些基本技法,有助于对这种兵器练习的认识,也有利于练好这种兵器。
2.认识、理解兵器每个招式的攻防内容和含意。习练兵器,必须要有兵器的使用意识。武术兵器套路的创造、设计,在过去冷兵器的时代,都是为了对抗使用的,一招一式都有明显的攻防含义。兵器的每个招式,都有实在的攻防内容,都有明确的攻防含义。如果不知道兵器招数的意义,要练好兵器是不可能的。只有认识、理解了兵器每个招式都有的实在的攻防内容和它的含意,才能更好地将兵器的练好。
3.是要练好每一招势。要练好武术并能应用于实战,首先要掌握好招势。在传统武术中,在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式练习,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地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
4.套路练习的禁忌事项。一忌“停”。练习拳械,要到成势时止住。不到成势时止住,是为将劲打断,名曰“停”。犯此,无论如何锻炼,劲不连接,终无致用。二忌“流水”。到每一招势成势时,要稍稍止住,势势分明。每招到成时一顿,意贯下招,是为势断意不断。练习时,势与势之间的动作,要分明,要似停非停,不能一味地连接下去。如不停顿,一混做去,谓之“流水”。犯此,到发劲时,因势无节制,劲无定位,必致劲无从发。
兵器练习,必须符合这些拳理,做到招招清楚,势势分明。每一势的兵器动作,都要规范、准确、到位,到位后稍有一顿,但动作要劲断意不断,使兵器的演练节奏清楚,用意分清,一定要避免那种招不到位和招势不清,从头到尾一气打完的含糊不清的练法。
5.要坚持不辍。学习武术,必须要保证训练不间断地长期进行。初学者掌握技、战术,实质上是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的形成。训练中断,就会使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神经联系逐渐减弱、中断,条件反射减退,使技、战术生疏,以致接连失误,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反复练习,是巩固民已掌握的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每练习一遍,就应有一遍的效果。通过不断复习,巩固已学会的动作和套路,使已经掌握的技术规格形成正确定型,逐渐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学练过程中,不断揣摩总结,熟悉套路动作后,进一步提高动作水平。
6.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套路与散招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有套路和对抗格斗两种运动表现形式。套路是由招势构成的。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招势)组合。其中,套路主要为武术的学习、训练和演练形式,散招则是对抗格斗为武术的实战运用形式。吴图南前辈曾经明确指出:“套路中的招法要单独反复操练,叫“单操”,单操须二人对抗实战演练,有危险性,仅练套路是不成的。”换句话说,武术学习训练,用套路;实战,则用散招。对抗格斗,以散招为实用表现形式。以上是我对传统武术习练的一点儿体会和研究心得.哪位朋友对习武和套路练习有研究,还请能不吝赐教。
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独具的的特色科学的优势训练形式。大约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武术“以技击实战为核心,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以套路为辅助形式”的完整技术体系,才最后发展形成。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之所在。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套路,即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法体系。套路的内容,即是招法的体系和动作连接过渡技巧、方法。实战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招法,基本上都尽可能地包含在套路之中。换句话来说,在实战中所可能面对的各种攻防形势的应对方法,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一个套路之中。武术套路具有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它的创立和存在,一是便于学习和记忆,以利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古代武术家创编套路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为了保存武术的技击动作,把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连起来,以巩固其攻防经验,以便于记忆、掌握和传承。二是便于学习者个人在一个人单独练习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系统练习和复习。三是可以培养习武者招式转换连接技巧,以便在实战中保持技击动作连续性,能够做到势势相承,连攻连杀。套路的创编和产生,对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别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此,吴图南前辈曾经明确指出:“(剑术)套路是实战招法编在一起构成的,它的作用有三个:一是本门精华招法的贮藏库;二是练习手、眼、身法、步;三是练习功力。”李紫剑老师说:“为了方便记忆,前人才依‘联想记忆’的模式把相关动作编成长串,于是就有了套路。”“套路事实上就是一本书。书上有好多知识,并且肯定都有用,但是临到具体运用时,必须审时度势,该用啥用啥,决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所以,古人才说:习武是‘整学、单练、乱用’。也就是说,先学会整个套路,然后一招一式地分开进行强化练习,到实战时适合用什么就用什么。”六。招数与功法,是武术的核心之一体两面。国内外各流派武术的核心内容,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招法,即攻防技术。攻,即如何击中敌人;防,即用格挡或闪避方法,克制敌人进攻。二是功法,即发劲方法,即如何训练提高杀伤敌方的能力。招法与功力的关系,相当于枪和弹的关系。招法,犹如好枪法;功力,犹如好弹药。招,是功的载体;功,是招的作用。好枪法必配好弹,好弹离不开好枪法。好枪手,指哪儿打哪儿,弹无虚发;差的枪手,打哪儿指哪儿,徒耗弹药。如果缺少二者其中之一,即难成其为高手。中国武语说:“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终究艺不高”。七。实做与冥想的训练方法。武术的本质,是科学合理的条件反射。武术的作用,是和人打斗的,其价值,在于有效应对实战搏击,满足克敌制胜的需要。因此,在习练武术时,学习各种招法,练习的最好的形式,就是与别人对练,在模拟实战中,掌握距离感等要素,以更好地适应实战情境,更好地形成应激反应能力,更好建立和形成条件反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对练的学习条件。因此,可以在不具备对练的条件下,以空练虚打形式来进行弥补。个人单独演练和复习套路,复习、单操套路中包含的单个招势,也是传统武术学习和训练中的中的一个有效方法。中国传统武术强调:要“练时无人似有人,打时有人似无人”。“练时无人似有人”,这是有其科学道理的。科学研究表明明,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人的生理原理来讲,人的大脑的机能,无法分清你通过实际的演练练习、对练和实际打斗等实际练习所获得的现实行为模式和打斗经验,和你通过只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冥想、假想所获得的虚拟动作行为模式,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因此,大脑把它们二者同样都纳入你头脑中关于打斗模式的参考资料档案数据库,在临战时,同样被不分区别地加以检索。因此,这种假想训练的功用,堪比实战和习练动作经验。它们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古人很聪明,在实践中,根据经验,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因此,这也是中国古代武者的一项重要训练方法。通过这种冥想训练,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你也同样可以在临敌时,以条件反射的形式,作出迅速反应。这也就是武术的一个生理学基础。因此,在武术学习训练中,你可以采取冥想与实练这两种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冥想方法,只是一种辅助训练方法,最好还是以实练和对练为主,冥想只可以作为在不方便实练情况下的一种复习和巩固对招势的记忆的方法,例如,可以在乘车时和睡觉前进行运用。至于“打时有人似无人”,是说的实战时应该具有的一种中性心态,要“目中无人”,不要设想对方是比你强大的对手,你要在心中把他“不当人看”,只是把他视为你在平时用来训练所用的标靶,按照你平时所学,全力以赴进行攻打就是了。
套路的正确学习和练习方法。
1.注重基本技法的练习。古人在创编套路时,都有一定的使用意义,也就是说每一招数都有具体的攻防内容,使用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兵器的一些常规的技法(基本技法)。这些技法都是通过招法来显现的。在练习某一种兵器时,了解和认识这种兵器的一些基本技法,有助于对这种兵器练习的认识,也有利于练好这种兵器。
2.认识、理解兵器每个招式的攻防内容和含意。习练兵器,必须要有兵器的使用意识。武术兵器套路的创造、设计,在过去冷兵器的时代,都是为了对抗使用的,一招一式都有明显的攻防含义。兵器的每个招式,都有实在的攻防内容,都有明确的攻防含义。如果不知道兵器招数的意义,要练好兵器是不可能的。只有认识、理解了兵器每个招式都有的实在的攻防内容和它的含意,才能更好地将兵器的练好。
3.套路的传统学习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要练好武术并能应用于实战,必须要掌握好套路中所包含的各个单独的招势及其实战用法。“先总后分”学习方法,即先总体把握,后抠细节。先把套路整体精略学习掌握下来,然后,再细部雕琢。此如李紫剑老师所说:“我接触过不少传统武术流派,过去大家的练法基本上都是先从大样(大形)开始,比划得差不多了,再“捏架子”——规范动作。接下来在单式强化练习时,才进行局部雕琢,基本功也就自然而然,贯穿始终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加速学习进度。需要说明的是,学习者因此容易形成在实践中下意识的套路动作使用程式化的运动惯性,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中加以避免。“先分后总”学习方法,即先分别练好每一招势,然后再把单招串联成整体。在传统武术中,在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先分开来一招一式练习,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地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尽快提高学习者对招势运用技巧的掌握,只是学习进度比前者要慢,不利于尽快把握套路体系。
4.套路练习的禁忌事项。一忌“停”。练习拳械,要到成势时止住。不到成势时止住,是为将劲打断,名曰“停”。犯此,无论如何锻炼,劲不连接,终无致用。二忌“流水”。到每一招势成势时,要稍稍止住,势势分明。每招到成时一顿,意贯下招,是为势断意不断。练习时,势与势之间的动作,要分明,要似停非停,不能一味地连接下去。如不停顿,一混做去,谓之“流水”。犯此,到发劲时,因势无节制,劲无定位,必致劲无从发。
兵器练习,必须符合这些拳理,做到招招清楚,势势分明。每一势的兵器动作,都要规范、准确、到位,到位后稍有一顿,但动作要劲断意不断,使兵器的演练节奏清楚,用意分清,一定要避免那种招不到位和招势不清,从头到尾一气打完的含糊不清的练法。
5.要坚持不辍。学习武术,必须要保证训练不间断地长期进行。初学者掌握技、战术,实质上是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的形成。训练中断,就会使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神经联系逐渐减弱、中断,条件反射减退,使技、战术生疏,以致接连失误,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反复练习,是巩固民已掌握的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每练习一遍,就应有一遍的效果。通过不断复习,巩固已学会的动作和套路,使已经掌握的技术规格形成正确定型,逐渐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学练过程中,不断揣摩总结,熟悉套路动作后,进一步提高动作水平。
6.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套路与散招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有套路和对抗格斗两种运动表现形式。套路是由招势构成的。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招势)组合。其中,套路主要为武术的学习、训练和演练形式,散招则是对抗格斗为武术的实战运用形式。换句话说,武术学习训练,用套路;实战,则用散招。对抗格斗,以散招为实用表现形式。对此,吴图南前辈曾经明确指出:“套路中的招法要单独反复操练,叫“单操”,单操须二人对抗实战演练,有危险性,仅练套路是不成的。”
&&&&&&&&&&&&&&&&&&&&&&&&&&&&&&&&&&&&(转自新浪“袁明东的博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是醉拳套路中的招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