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史

当前位置:
>>>“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
“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根据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起,(世界)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将世界各国历史汇编成世界史),而不注重人类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三:“(世界)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互相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约着”。&&“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
——周谷城&&&
材料四:学术上的苏联话语和中国政治上的革命话语相结合,决定了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各国各时期的革命史、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史、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刘新成、刘文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六十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世界史”有何共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的世界史相比,18世纪的世界史有何发展?概述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反映了何种史观?请结合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情况论述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用材料三的史观和材料四的史观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1)特点:以本国(地区、文明)为中心;都是局部世界(已知世界)。原因: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中心;认识的(历史的)局限性;全世界还处于隔绝状态,未形成整体。(2)发展:范围更广;体现了国与国平等;民族国家意识兴起(或民族主义的兴起)。原因:新航路开辟;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观念;宣扬民族主义。(3)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政治:国际政治制度化、法制化,联系更紧密。经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科技:交通、通讯、互联网技术进步,联系加强。(4)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或革命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革命史观: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主要考查你对&&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抗战的胜利,新航路开辟的动机,走向会合的世界(商业革命),开辟新航路,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抗战的胜利新航路开辟的动机走向会合的世界(商业革命)开辟新航路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天赋人权: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naf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自然权利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②思想主张:&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②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③影响: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①代表作:《社会契约论》&③思想主张:A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B.社会契约;C.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一生写出大量的著作,通过科学论文、艺术作品及小册子无情地揭露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他对天主教会作了大胆的攻击。在他看来天主教是“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罗马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伏尔泰虽以反对天主教为己任,但他又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他有一句名言,即“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因为他认为宗教可以维系人心,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在他看来,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所强调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伏尔泰也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但又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受到了伏尔泰的影响,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伏尔泰在他的早期成功剧作《布鲁杜尔》《采儿》中,讽刺了封建专制,颂扬了民主制度。1734年他写了惊世之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其中斥责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颂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1764年编辑了文章汇集《哲学辞典》一书,书中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历史等,显示了他是一个多才的思想家。他以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大胆揭露法国社会旧制度的一切弊端,并且向愚昧和无知宣战,这在当时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孟德斯鸠:出身于贵族家庭,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在对英国等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了洛克学说的基础上,他得出了结论:法国应走英国的道路。1748年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经过长达27年的辛勤劳动终于问世了。这部书中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他主张实行三权分立,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开,使其分属三个不同的机构;并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分权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三权分立原则锋芒直指君主专制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
卢梭:祖籍法国,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工人家庭。幼年的不幸生活遭遇及同下层人民的不断接触,使他成为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卢梭提出人人享有主权——社会中的最高权力,因而将人权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认为在人民主权之上,决不允许再设一个指挥者,官吏、政府、政体都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决定,从而名正言顺地阐明了革命权利说,说明了推翻法国封建专制政府、反抗压迫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法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社会契约论》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抗战的胜利: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日),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签降仪式。
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原因: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解放区军民大反攻: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同日,八路军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战略大反攻的命令,要求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对日军发起全面大反攻。 从8月9日到9月2日,解放区军民收复县城159座、据点747处,歼灭日伪军57962人,使各解放区基本上联成一片。到10月上旬,解放区军民在大反攻作战中,共收复城市二百余座,毙、伤、俘日伪军二十三万多人,解放国土三十一万五千余平方千米,解放同胞一千八百七十余万,取得辉煌的战绩。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会场布置呈“□”字形,受降席座北朝南,以何应钦为最高受降官。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除国民政府的有关军政人员外,还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签字仪式的主持人是国民政府总参谋长萧毅肃。 9时半,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人来到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10时,在中国人员的押引下进入会场。冈村宁次快步进入礼堂,向何应钦敬礼后,低头入座。然后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敬礼,领取投降书,交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后,再由小林浅三郎呈交何应钦。 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后,冈村宁次立即率领投降代表退席。其后,何应钦作了简短致词,受降签字仪式即告结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必要性: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2、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传统商路受阻——直接原因3、宗教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精神动力4、社会根源:到亚洲寻找黄金、香料等——经济根源可能性:1、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条件2、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3、地理知识的进步——相信地圆学说4、西、葡王室的支持——物质条件商业革命:
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的表现:
1、世界市场扩大。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世界市场的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地再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像玉米这一美洲的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非洲和东南欧。马铃薯(土豆)、烟草、可可等也从美洲传到亚、欧、非各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据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了。15世纪初期以前,欧洲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得不多。新航路开辟以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改变了。由于船队的远航和探测,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摸清了。在某些地区,欧洲人也开始了解那里的内陆部分,如随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侵略,欧洲人对这些地区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
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引起“价格革命”。其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另一部分人是城乡的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处于被雇用的地位,而国家为保护雇主的利益,一再颁布限制提高工资的法令,致使工资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同时,对英法等国家来说,价格革命还有另一个作用,即初步理顺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时期的价格体系。因此,在英法等国内经济体系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国家里,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价格革命对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却不同。16世纪前期,西班牙国内社会经济虽一度呈现出繁荣局面,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也有所滋长,但封建结构仍相当顽强。面对农产品的价格猛涨,封建贵族只是一味加强封建剥削,城市中的行会继续控制着手工业生产。这就造成西班牙国内工农业生产难以发展,所产粮食不足以养活本国居民,所产羊毛仍然大量输往尼德兰和意大利,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加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这都造成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很快就转到其他国家的供货者和债权人手中的局面。因此,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它所开辟的殖民地市场,很快被英法等国的商品占领;它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并未被自己国内的工农商业所吸收,而是辗转流入英法等国后才转化为资本。据统计,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时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新大陆:新大陆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後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来讲是陌生的,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特点:
1、以海上交通为核心; 2、受到西、葡两国王室支持; 3、新航路的开辟以到达东方为目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2、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原因。同时,它也使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贸经济繁荣起来; 3、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富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与发展; 4、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5、新航路的开辟给其他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出现:1、原因:(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评价: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发现相似题
与““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8432132467132566126932124817115086“什么是世界史_百度知道
“什么是世界史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世界史般指类球历史总虽世界历史本身早类文明现前存类直近现代才真用概念研究述说历史早期世界史能记述本身文明外历史真意义世界史则必须要近代理发现才能逐渐现世界历史根据同间段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同区同区历史;根据同代表事物同事物历史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什么是世界史”学术研讨会--《世界历史》2015年03期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什么是世界史”学术研讨会
【摘要】:正—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史研究各个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围绕着"什么是世界史"和"怎样研究世界史"展开讨论。关于什么是世界史,中国人民大学唐纳德·沃斯特教授指出,要想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必须要拆除三座"壁垒":"民族国家中心主义"、"地区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他认为,"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1-2【正文快照】:
-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史研究各个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围绕着“什么是世界史”和“怎样研究世界史”展开讨论。关于什么是世界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学术界;2001年01期
陈昊明;[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姚玉民,舒建军;[J];世界历史;2002年06期
武寅;[J];世界历史;2003年01期
于沛;[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李剑鸣;[J];史学集刊;2004年03期
陈志强;[J];史学集刊;2004年03期
何芳川,钱乘旦,余伟民,王玮,徐蓝;[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张顺洪;[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2期
黄安年;[J];史学月刊;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宏图;;[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梅雪芹;;[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李世安;;[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汉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研究所所长 胡德坤;[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于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于沛;[N];光明日报;2000年
孙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记者刘维维 武雪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薄洁萍;[N];光明日报;2011年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马克垚;[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记者张凤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张宏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丹晖;[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林东华;[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刘艳;[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刘小刚;[D];浙江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世界史》《全球通史》《世界简史》《新全球史》各有什么特色?
想买一部讲解世界历史的图书,一来自己现在对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感兴趣;二来孩子到了喜欢听故事的时候了,我就想自己先读读历史故事,以后好讲给孩子听。&br&我找到了这3部相关的书籍,但是挑花了眼,不知道各有什么特色。有没有大牛能对这3部中的任何一部做一些点评?&br&&br&&img data-rawheight=&663& data-rawwidth=&500& src=&/41ee572452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41ee5724520b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749& data-rawwidth=&500& src=&/83e1bf353e25c45b9fe298a0881daae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3e1bf353e25c45b9fe298a0881daae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533& data-rawwidth=&400& src=&/b71b1d9eef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img data-rawheight=&673& data-rawwidth=&500& src=&/fe769b96a4bca3f24a02db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e769b96a4bca3f24a02db0b_r.jpg&&
想买一部讲解世界历史的图书,一来自己现在对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感兴趣;二来孩子到了喜欢听故事的时候了,我就想自己先读读历史故事,以后好讲给孩子听。我找到了这3部相关的书籍,但是挑花了眼,不知道各有什么特色。有没有大牛能对这3部中的任何一部做一些点评?…
按投票排序
谢邀。第一本是入门级简史,就是告诉你个大概。第二本比第一本详细不少, 是比较好的一本世界通史。第三本主要是谈文物的,跟世界通史联系不那么紧密。第四本没看过。在此再推荐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自文艺复兴时代讲起,学术性较强,读完上述书后不妨一读。
第三本没读过,剩下的都读过。首先,《世界史》《全球通史》《新全球史》的出版时间是依次排下来的。《世界史》(威廉麦克尼尔著)被看做是当代全球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最早被美国的全球史教育引用的作品之一(在他之前也有过全球史的作品,但大都内容不全面,观点太狭窄,设计地区有限而不被认为是全球史的开端,当然《西方的兴起》威廉麦克尼尔著的,算是早先研究全球史的,只不过是截取了部分时间进行论述的)。《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是现在大部分人认为最经典最被人接受认可的一本全球史的学术性书籍,内容和观点比《全球史》更多更好吧,基本上是全球史学的必须要读的作品。《新全球史》(杰里本特利等著)是近些年出版的书籍,观点较之前两本更加新颖,并且视野更大。其次,《全球史》作为开山之作,论述上是有传统的历史研究的影子的,对每个文明的研究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来展开,当中比较侧重宗教和技术,本书基本上展现出人类文明大体的发展历程吧,当然主要反映一种全球史观。《全球通史》较之前者,则更进一步的展现世界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引用的材料更多,并且视野更大,观点也是集中了当时已有的观点,但是还有一个和前者一样存在的诟病:西方中心论的影子还是有的,并且还是不能够对亚欧大陆意外的地方能有更多的论述(由于时代的局限嘛,可以理解)。《新全球史》的主题从其复标题可以看出:文明的传承与链接。比较侧重于探究各个地区各个文明的交往与链接,观点较之前两本有了更大的突破,更多的设计到经贸、生态、社会生活等方面,同时视野更大,对前两本所没说到的撒南、新大陆发现前的美洲、东南亚的发展、澳洲的发现前的历史都有提及(有些地区因为现在史料有限而不能详细说明),并且从观点上作者是有意要突破西方中心论。总之,这三本书都很值得一读,至少可以看到全球史学的发展脉络,能够更好的从全球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发展。(答主若有说错之处,请各位看官大老爷指出,小的一定积极改正)
我有第二本和第三本,问题是第三本不是历史书,是讲大英博物馆的文物的事情的。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美魔法世界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