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延安的意思

革命圣地行_中国网
革命圣地图集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我国的五大革命圣地
中国的“革命圣地”通常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28年中,在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地区。我国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革命圣地有5处──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之后“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2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瞻仰革命圣地...&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多少年在默默地把你期盼呓语中也常常将你挂在嘴边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翻卷的滚滚浪花一往无前岸边的小山村,灯火笼罩着夜晚似黎明的曙光在把黑暗驱散中国革命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震惊中外让世人惊叹心头千万种思念使吾彻夜难眠伟岸的群雕,把祖国大好河山纵览双双奋力挥动的手势在告知天下解...&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西柏坡,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毛主席“两个务必”经典论著的诞生地。作为工作和生活在革命圣地的西柏坡工商人,我们天天在“五大书记”面前工作,更需要自觉践行“两个务必”,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融会贯通于旅游市场监管中。防微杜渐监管到位西柏坡革命圣地,是平山、石家庄、河北乃至中国的“窗口”。当国内外宾朋纷至沓来,进入西柏坡旅游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处展览馆与旧居大院之间的“农产品、土特产品专业市场”。百余个摊位整齐划一,游人如织,交易繁忙。180余家从事餐饮、商业、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景区星罗棋布。景区超市里的食品多是五花八门,商品小,品种多,往往是账未记完,货已售罄。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此情况后,严格规定:“每超市必须配置专职的微机录入(记账)人员。食品上架前必须留样记账。严禁敷衍塞责,食品无记录销售”。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七一”期间,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人数将出现空前高峰。针对投诉较多的土特产品短斤少两问题,...&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伴随着滚滚前进的经济大潮,朝阳产业——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革命圣地作为比较特殊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重视,不断得到发展,并且在旅游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革命圣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它是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并演化而成的,并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不断推进而加速发展的“红色旅游”。革命圣地旅游的发展是以当地特有的革命旅游资源为依托,能较好地反映和体现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前途。如何更好地把革命圣地旅游做大做好,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关键,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一、革命圣地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作为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发展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即公费学习和政治接待阶段。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而是当作政治任务,进行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产出。(二)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革...&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至今为止,有关“革命圣地题材山水画”创作的说法,见诸文献的并不多。而最近对这一圣地题材感兴趣,并付诸研究的文章也多被湮没于对热点问题的强势研究当中。但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国画题材而言,革命圣地题材的山水画出现,自有它生发与蓬勃的时代机缘与现实基础“。革命圣地题材山水画”,顾名思义即要在山水画的范围内如何界定“革命”与“圣地”这两个概念。单就20世纪山水画发展的脉络来说,除了20世纪早期尚有明清气息的古典山水之外,带有近代艺术特征与审美品格的新传统山水画,当是20世纪初期的主流,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民国末期,这是20世纪山水画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作为第二阶段山水画史的分期,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如李公明所说的“红色山水”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了早期的风景名胜山水画、毛泽东诗意山水画以及我们这里谈到的革命圣地题材山水画。1980年代以来的新时期山水画,则已经属于跨入了另一个审美体系中的山水画模式。本文的相关探讨,即是在这样一个山...&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参观革命圣地的心得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参观革命圣地的心得体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唐云(年)是继任颐、虚谷、吴昌硕,以及黄宾虹、吴湖帆和贺天健之后,“海上画派”中举足轻重的代表大家、"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走向革命圣地
&&&&&&本期共收录文章17篇
  唐云(年)是继任颐、虚谷、吴昌硕,以及黄宾虹、吴湖帆和贺天健之后,“海上画派”中举足轻重的代表大家、一代宗师,与江寒汀、陆抑非、张大壮并称为“海上四大花旦”。他的绘画风格俊逸潇洒,笔墨清丽洒脱,并且兼各家之长,而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代唐伯虎”。他虽以花鸟画著称于世,但山水画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周、清代石涛等,作画善于抓住特点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笔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健明朗,生动有致。由于其作品贴近实际和生活,故深得世人喜爱。 中国论文网 /7/view-5611066.htm  一、唐云艺术道路及绘画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唐云曾任上海中国画院代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理事等。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唐云的艺术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他一改以往的传统画风,多以写生为创作题材,在艺术上大胆创新。他置身于新中国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并深入群众生活,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豪迈《走向革命圣地》(图1),以饱满的热情,歌颂祖国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这一时期,唐云创作了大量优秀山水画作品,成为他艺术上的一个新的突破,其作品达到了超凡脱俗的神逸境界。唐云此时的山水画分为两类:一类是突出红色题材意义之作品,如描绘金沙江、井冈山、韶山、爱晚亭、南湖、遵义等革命圣地,或者以城市新景象、山乡新面貌为主题,另外还有以毛主席诗意为题材的作品。此类作品的主体景物多根据写生加工而成,力求庄严宏伟之纪念性,不再有即兴纵意之笔,描写相对谨细。甚至为了突出象征意义,作品有时还进行夸张着色。另一类是传统画法风格的作品,如《山村图》卷、《无声诗》卷、《太白诗意》册、《江山未尽图》卷和《溪山晴霭图》卷、《放翁诗意》册和《老杜诗意》册、《武夷山九曲泛舟图》、《江山多娇》卷等。该类作品笔墨酣畅,自成一格,以册页与小横卷为代表,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时代特色与独特画风   因笔者是湖南人,热爱“伟人故里”韶山,喜爱家乡的清水塘、爱晚亭;又因曾经历了那段激情岁月,深深烙上了时代印记的缘故,而钟情于唐云红色题材革命圣地类山水画。原因有三:一是作品创作年代特殊。那些岁月里唐云怀着满腔激情投入于艺术创作中,此类作品都是他的倾心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作品题材特殊。革命圣地类山水画歌咏了伟大祖国的山川河流,抒发了作者的高尚情怀及寄托的崇高理想。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三是作品价值特殊。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题材造就了革命圣地类山水画的特殊价值,使得它们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文革”时期,唐云作品大多引用新题材、新风貌入画,用色也开始趋向厚重浓彩,正体现了特殊的时代特色,也成为他一生画风中的一个独特面目。如他1970年创作的《中共一大会址》(图2),此图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为背景,用笔细腻,构图精致,层层渲染,层次分明。近景的树木、人物无不细心勾勒,生动自然,画中人物佩戴的红领巾是一大亮点,细密的聚集在画中,如点点红星。整幅图有疏有密。细观皴擦、点染均恰到好处。用色用墨酣畅淋漓,意境深远。   这时期,唐云为了追寻毛泽东早年生活的足迹,曾两次到湖南的韶山、长沙写生,为创作搜集素材。期间他创作的《韶山毛主席故居》,借鉴西方油画技法,不仅使色彩达到了饱和,而且让画面中的墨、彩、水融于一体。同时完美、巧妙地利用了冷暖色配合,使得画面既显体积,又像渲染,更使人们观后有光怪陆离之感。特别是他写生期间善于发现一些象征性的元素,使得他以速写的方式完成了《韶山写生图册》。其中1971年创作的《韶山》,他以韶山为中心的毛泽东早期革命历史遗迹的怀想,向更加丰富和自然的层面作了题材上的拓展,以写生式的清新笔调,向世人展现了青年毛泽东所经历的真实的多元化生活场景。而1976年的《爱晚亭》,则是唐云在长沙的革命圣地创造性地探索出的新图式,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并将西画技法和谐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   三、延续传统和开拓创新   作为革命圣地,井冈山也是上世纪70年代革命题材绘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之一。诸多活跃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美术家,对之进行了大量描绘。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里,如何在国画改造的过程中,对传统笔墨和现实生活中新事物之间进行尝试,致力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和统一,成为摆在画家面前的课题。不论是北京的李可染,还是南京的傅抱石和钱松,包括上海的唐云,都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以红色经典为传统绘画开创了新的天地。   龙潭是当年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井冈山军民坚持与敌斗争的地方之一。唐云曾在1976年去井冈山写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于1979年5月出版的《革命纪念地写生选》中,选有唐云创作的《井冈山龙潭》(图3)。此作品笔墨酣畅,气势磅礴,瀑布飞流直下,令人叹为观止。此幅画是唐云绘画风格成熟时期的用心之作,深得画家本人喜爱。此画主题为歌颂红色革命,画面中点缀戴红领巾少年等人物,立于巨石上,人物虽小,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衣着的红黄绿给颜色略单调的画面增添了活跃气氛,同时也点出了后人追寻革命先辈们的光辉足迹,来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的主题。点景人物虽小,但意义非凡。   茨坪,是井冈山革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它还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是整个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唐云的这幅《井冈山茨坪》(图4)作于1975年,毫无疑问,它是在画家此前大量实地写生的基础上创作的。这幅图画,使传统技法与革命题材融合无间,以清新的时代感,给人以亲切之感,堪称唐云笔下红色题材的典范。   四、画家经典之作的异同   唐云一生创作过不少以革命圣地为主题的作品,但能够成套绘就的只有两套:一套是画给原上海市园林局局长、党委书记白书章先生的;一套是年绘赠于李研吾先生的《革命圣地(八页)》册页(图5)。此套册页原为十开,有二开已在十余年前流失,其中一开为红色的“爱晚亭”。唐云以“爱晚亭”为题材的作品画过十余幅,我们看到的都是红色的,红色代表深秋,寓之为万山红遍。现唯独此套册页的一开“爱晚亭”为绿色的,绿色代表春天,即是春天的“爱晚亭”,比之红色“爱晚亭”更能令人神往。   另一开为“娄山关”,唐云在此开册页中用满幅大青绿铺就。险峻的山岭,曲折蜿蜒的山路,在此画中点刷并举,线条沉稳,整个画面庄重厚实,更给人一种遐想。还有一开为“遵义会址”,我们看到唐云先生绘的红色题材竖幅居多,横幅甚少,此幅“遵义会址”即是横幅的。在此幅画中,画家的线条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运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法,可看出画家山水画的深厚功力,可谓经典之作,也使我们从中领略到唐云山水画的魅力。(责编:李禹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革命圣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