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同心录宝鉴哪里有卖

春兰素梅双娇
  虽然“江南雪”和“知足素梅”这两品素心梅瓣春兰如今声名显赫、路人皆知,但实际上她们却都是下山不久的次新花,从落山到现在也不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即使是在两年前,对这两品春兰素梅珍品有所了解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但突如其来的火爆兰市将这两品兰花推到了热炒兰花的风口浪尖上:高品位的花品、稀少的数量以及下山年代不久等因素使得她们的价格在短短数月间翻了数倍之多,令人咋舌之余,接连数月间市场的热炒以及兰友们对这品花的热议却足以将这个名字深深刻在了每一个经历了这场市场潮汐的兰友们的记忆中了。众所周知,江浙一带对春兰的界定是非常严谨的,目前流传的高品位瓣型花不过也就百余种而已,而素心的瓣型花则少之又少。如今,能用瓣型理论来进行评定的素心花,也就是“江南雪”和“知足素梅”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两品花在前两年“火热”的年代被炒得炙手可热了。本期笔者将和兰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品花。这两品花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的,江南雪的落山时间要略早于知足素梅,但知足素梅的落山年代在兰友之间却存在一些争议:江南雪的发现时间是1982年,是由杭州知名选兰高手黄小金,从桐庐山农掘自桐庐与富阳交界的清源山上的兰草中选出。当时,由于黄小金先生在杭州的兰花界因为选落山兰眼光独到而小有名气,所以,上山采兰的兰农们和黄先生也很熟悉。一般来说,兰农们总是将新落山的兰草带到杭州,先由黄小金先生等人挑选,如遇到好的草被选中,还可以多得到一些报酬,挑选后的草再进入兰花市场,以普通兰草出售。这一次也如同往常,富阳的兰农临来前己经告知黄小金某日下午到,黄小金也按照惯例骑着自行车提前到南星桥旅馆去等着。双方见面以后,兰农便打开口袋将兰草取出,供黄小金挑选。刚挑选了不久,黄先生就发现有一丛草很可能会开出好花,虽然当时仅是花苞,但黄小金根据自己的挑花经验,认为此花苞日后放花很可能是梅瓣花(笔者注:这一丛花就是后来的“清源梅”)。由于挑选出来一丛好草,黄小金更加细致地对这堆草进行遴选,这样挑来拣去的,不觉天色也黑下来,加上那时旅馆的灯光也很昏暗,甚至连花苞的筋纹沙晕也看不清楚了。最后的挑选几乎完全是凭手摸捏花苞来进行判断了。在快要挑选完毕的时候,突然有一个花苞引起了黄小金的注意,用他后来的话说是这样的:“当时用手摸的这个花苞感觉苞型圆整,有空头,与普通行花不同,觉得很有希望,就带回来了”。回家以后,黄小金把后来用手摸捏选出那个花苞在灯光下剥开查看,这一看不得了:捧瓣的雄蕊化程度很强,是净素的如意舌,外三瓣瓣端相搭如勾状,圆头,瓣后半部有皱纹。再看贴壳,发现壳色翠绿,筋纹沙晕具佳,确定花品稳定无疑。黄小金惊喜异常,当即认定这花很可能是一品稀世的梅瓣素心。但是品级究竟如何,还是只能有待于复花方能确定。于是黄小金将其精心栽种下来,平时格外爱护,几乎每天每时查看其生长情况,生怕日照过度,温度过低等。可是适得其反,这个素心梅瓣并没有种好,苗数增加也非常缓慢。而同时选出的“清源梅”却在粗放的养护条件下长势喜人,新苗壮且发苗率高。于是,他决定也用同样的方法种植这个素心梅瓣,终于使得该草长势正常,并在次年复花。开花后果然是素梅,因舌头洁白如雪,当即命名为“江南雪”。顺便说一下,这品“江南雪”的发现,也了却了黄小金老先生的一个心结。在大连的兰花理论家牟安祥老先生拜会杭州的艺兰名家虞灿银先生时,通过当事虞老先生的讲述,我们找到了答案。虞先生指出,目前流传的春兰老八种记载有误:春兰老八种中没有“鹦哥梅”和“桂圆梅”,而应当是“文团素”和“玉梅素”!虞老讲述了春兰老八种的来历,其中就提到了黄小金先生。原来,黄小金先生很早就喜欢兰花,年青当兵的时候和几个爱兰人常常利用假日往诸友仁家中跑,有一次不到,诸老也要问问为什么。诸老的院子里有水泥制石桌石凳,诸老夫人总是把茶沏好,黄小金一行就围着石桌听诸老讲兰花。诸友仁先生的原籍是绍兴,儿童时期便到杭州城来学徒,学徒期间听说杭城里有一个大兰家吴恩元先生,于是闲暇之时便去吴恩元处。吴恩元在清末是孝廉,在杭州府大概为幕僚一类的文职小官,清亡以后,民国期间便闲赋在家,一心艺兰。春兰老八种所涉及到的“宋梅”、“集圆”、“龙字”、“汪字”、“万字”、“小打”、“文团”、“玉梅”正是那时候吴恩元讲述的,又通过诸友仁传授给黄小金等新一辈兰人。据黄小金先生后来讲,诸友仁当时还说“玉梅”是挤进了春兰老八种中,从素上说它是赤壳,从梅上说也达不到梅的要求。对此,牟安祥先生认为,黄小金、诸友仁所述是否真实,我们可以放下不谈。但从这八个品种来说,吴恩元在《兰蕙小史》中确实列在【兰旧传名种】之中,品种均出自清光绪壬辰大冻以前;从另一个角度说,“鹦哥梅”、“桂圆梅”在【兰新传名种小传】的66品中超出其右者也不在少数,何况这些品种在当时也称不上一个“老”字。我们通过蕙花老八种、蕙花新八种的时间和分配情况来看,春兰老八种也应该是同步的,是没有理由别出其格的。也就是说蕙花老八种、蕙花新八种与春兰老八种是无法割离的。春兰老八种是吴恩元排出的吗?应当承认,即使是蕙花老八种、蕙花新八种在《兰蕙小史》中没有留下确凿的记载,对春兰老八种我们也就无法出其要求。我个人认为,春兰老八种、蕙花老八种、蕙花新八种是一个时期兰人们评花的一个产物,仍然是民俗约成的结果。我们通过兰人们的口头记述和《兰蕙小史》的相关记载,分析确定春兰老八种的真伪性,解兰艺史上的一个点的疑惑。综上所述,牟老认为春兰老八种应该是“宋梅”、“集圆”、“龙字”、“汪字”、“万字”、“小打”、“文团”、“玉梅”的说法是可信的,因为这八种更接近于我们求证的真实性。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江南雪”的发现倒真是化解了黄小金先生对如今传颂的老八种中没有素心瓣型花的心结吧。再回转过来说说“知足素梅”的发现年代。“知足素梅”发现年代的说法较之“江南雪”则相对混乱。《春兰谱》中记载其发现年代是这样说的:“1988年绍兴漓渚胡和金、徐泉林在舟山狭门掘得,卖给诸建华、诸利木”。但在《兰蕙宝鉴》中却这样记载:“1996年10月,浙江湖州王阿海从绍兴购进产自镇海(属宁波地区)的落山春兰2~3苗,来年上旬花开,湖州冯如梅命名为知足素梅”。而在《中国名种春兰图谱》中的记载却又是这样的:“此花于1991年由绍兴棠棣胡氏兰农所发现”。一个几乎是当代发现的兰花名品,在落山的时间上出现诸多版本,的确让人唏嘘不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兰花品种的档案建立上存在一些不严谨的迹象。但这三种落山时间上,大多数兰界前辈认同马性远编著的《春兰谱》中描述的1988年,并认定《兰蕙宝鉴》及《中国名种春兰图谱》中关于知足素梅的由来只是一种延续的记载,也就是其后来的传递历程。由于其最终是由冯如梅在1996年命名的,一些兰花界的人士认为这些记载只能说是不严谨,并不能算是错误的。但即便是这样,《中国名种春兰图谱》中记载的“此花于1991年由绍兴棠棣胡氏兰农所发现”却不好被人所理解,时间人物地点都不能与《春兰谱》中的记载吻合。于是,有一种描述方法或许能将这三种说法串联起来,也解了《中国名种春兰图谱》记载不实之围,笔者总结如下:知足素梅,春兰素心梅瓣珍品。1988年绍兴漓渚胡和金、徐泉林在舟山狭门掘得,并在1991年转手卖给诸建华、诸利木(诸建华的大伯)。1996年10月湖州王阿海从漓渚买去数十苗。传至湖州后,当时的湖州艺兰大家冯如梅老先生见得此花,深有感触,认为此生能得此梅,便可“知足”了。后冯老先生在1997年从王阿海处买得几苗,并将其名为“知足素梅”。了解了江南雪和知足素梅的发现历程,我们再来看看它们各自的植物性状。关于江南雪的植物性状,虞灿银先生是这样描述的:外三瓣匀紧圆结,肉厚质糯,紧边极好,花色极为翠绿,软分窠蚕蛾捧,洁白的如意舌,外三瓣二边中下段各有一片小蝉翼,极易辨识,惜花杆不太高,仅7~8cm左右,为其一缺憾也,叶长25~30cm,宽0.8~1.0cm,叶姿呈半立形。(笔者注:不同的环境其表现的特征也不尽相同,笔者曾见过其花杆高度超过10cm)而牟安祥老先生在其春蕙专著《兰蕙纵横》中对“江南雪”的特性做了一些补充:“江南雪”的叶姿立性较强,尤其是新草,老草从叶片上半部位开始呈弯曲状,叶面有浅V型叶沟,靠叶端部位叶面较平,叶尖钝尖,边叶多呈鱼肚形,叶色翠绿有光泽,中脉迎日透亮,株形收脚细,通常壮草叶片宽一些,叶甲细高。新芽碧绿,芽尖有白锋。花苞翠绿有浅绿色到顶的筋纹,内苞壳上的筋纹看似有凸起状,如同棱角一般。筋纹之间可见细白砂和深绿色的晕块,壳尖有白锋,略呈内勾状。关于知足素梅的花品,《春兰谱》中这样描述:“外三瓣圆头收根,软蚕蛾捧,大圆舌,舌净素,花平肩,叶半垂”。但这里说的“舌净素”却在后来兰展上的知足素梅的开品中受到了诸多质疑,因为有些开品中出现了桃腮的现象。而且,关于知足素梅是不是正格梅瓣、是不是大圆舌等也众说纷纭,如今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水仙瓣、大刘海舌(笔者疑问:大刘海舌与圆舌区别大吗?)。牟老先生总结了诸多观点,在其《兰蕙纵横》中记述如下:(知足素梅的花是)梅型水仙瓣,大而白的刘海舌(有人称为大圆舌、大如意舌),捧心紧凑,外瓣虽为长脚却收根细,头圆而又紧边,花色娇嫩,开品十分端庄,花葶高达15cm以上,幽香清醇,花期可达40余天。关于桃腮的疑问,可以肯定的是江南雪的中宫是净素的,而知足素梅是否净素则又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净素的,也有人说“知足素梅”的中宫在完全开足后能在腮部看见不太明显的红晕(即所谓的“桃腮”),但从正面直观却看不出来。由此,宜兴的艺兰大家陈学祥曾经总结道:知足素梅虽非净素,但在梅素之中,花杆高昂,亭亭玉立,形胜格正,深得兰人之喜爱。我本人也比较赞同这一观点。说了这些有关“江南雪”和“知足素梅”的特性或性状,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呢?现总结一下各方的观点,列举如下:“江南雪”的叶片较之“知足素梅”要细一些、短一些,知足素梅的叶长可达35cm以上,草型飘逸,叶片呈半垂或斜垂状,叶宽1cm左右;“江南雪”的叶片上的叶沟较之“知足素梅”的叶沟要浅一些,叶宽过度较之知足素梅急;“江南雪”的叶片偶有扭曲状,边叶多呈鱼肚形。而“知足素梅”的叶片姿态过度平缓,无扭曲叶。“江南雪”的花外瓣短圆如勺,“知足素梅”的花的外瓣性状为长脚圆头;“江南雪”的舌头是典型的如意舌,“知足素梅”则为圆舌或大刘海舌;“江南雪”是带蝉翼的素心梅瓣,无桃腮。而“知足素梅”实为水仙素,外瓣无蝉翼,素不净,偶见桃腮痕迹;“江南雪”的花葶比“知足素梅”花茎短,不出架。而“知足素梅”的花葶高,挺拔出架;“江南雪”的放花过程较慢,且花守武相,不及“知足素梅”端庄雅致。总之,“江南雪”和“知足素梅”都是近年来发现的江浙春兰中不可多得的素梅或水仙素,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江浙春兰赏析的空白。目前,这两品春兰素心珍品的价位已从两年前的天价回落到一个相对理性的价位上,对需要引种的兰友来说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文中出现的几位兰家吧。黄小金,男,浙江杭州人,退休前为杭州摄影出版社社长,杭州市有名的落山兰选育高手。他很早就喜欢兰花,年青当兵的时候常和几个爱兰人常常利用假期去诸友仁(一代艺兰大师吴恩元的徒弟)家中学习艺兰,春兰老八种:“宋梅”、“集圆”、“龙字”、“汪字”、“万字”、“小打”、“文团”、“玉梅”正是吴恩元讲述的,又通过诸友仁传授给黄小金等新一辈兰人的。黄先生艺兰40余年,对江浙兰蕙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很大。除上述的“江南雪”、“清源梅”为其选出外,其他名品如“翠露”、“玉琢”、“静漪”、“心系幽谷”等也是黄先生选自下山兰中。虞灿银,男,浙江杭州人,退休前是中国海洋二所的工程师。作为黄小金先生最要好的挚友,虞老先生是杭州城有名的养兰高手。很多选花高手选出的高品位兰花都要分其一两苗进行培育,以防品种灭绝。而其高超的种植水品也令如“昌化梅”、“文漪”、“巧百合”等迅速形成市场规模,使得更多兰友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莳养新花的乐趣。同时,虞老先生也是一位选兰高手,由其选育的“昌化梅”、“巧百合”、“杭州红”等已成为兰花界公认的高品位珍稀品种。此外,虞灿银先生还不断致力于兰花理论的探究与创新,在他和喻伯军先生的倡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兰花的瓣型论新支——“百合瓣”,丰富并拓展了现有的传统瓣型理论。牟安祥,男,辽宁大连人,专注于中国兰花的档案建设,退休以来笔耕不辍,其兰花专著有《&兰蕙小史&名品赏析》、《兰蕙纵横》等。其中《兰蕙纵横》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春兰蕙花博物馆式文献。牟老爱兰如命,在兰花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多年来,牟老走南闯北,遍访各地兰园兰家,不耻下问,探轶拾遗,终成巨著,是我国兰花理论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24小时热点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none_item_info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中国第一兰花网
中国第一兰花网欢迎您的惠顾!请您选购天然兰苑的兰花!
RGOOGLE全球搜索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 牟安祥:解佩梅完全档案
牟安祥:解佩梅完全档案&
一叶一菩提  加入时间: 9:56:57  admin   点击:4659
蕙兰:解佩梅
&&& 解佩梅& 在沈氏父子《》中有载:&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特征三瓣翠绿,紧边短脚圆头,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细长。花蕾刚舒瓣时花形稍小,渐后越放越大,花姿挺劲。叶细狭,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 关于&解佩梅&的选出,大多数兰著称其为&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中国兰艺三百问》的记载也是如此:&赤蕙梅&解佩&,又名&江皋梅&。民国初年由沪西(上海)张姓爱兰者选出,&解佩&一词出于唐朝诗人杨慎的《咏兰》词:&香携满袖,似相逢解佩,江仙散尘缘。&引此命名。&《五十年艺兰经验谈》、吴应祥的《中国》、《乃安居艺兰笔谭》、《江浙兰蕙》、《兰蕙宝鉴》等大都采用这种记载。但是我们应当注意,《中国兰艺三百问》只对&解佩&有所解释。那么这个&江皋梅&又该如何解释呢?
&  &解佩梅&的选出时间,1937年出版的《兰华谱》有个记载:&解佩梅,本品为己未年,沪西(西上海)的名士张君所发现的名花,经培养四年始开花。&关文昌老先生编著的《夏兰》一书将&民国时&与&己未年&1919年同时列入书中。应当说记载&解佩梅&最早的兰著是1930年上虞冯子才的《续兰蕙同心录》,冯先生在这部兰著的&芳吐九畹&中记载了这品蕙花,称其为&江皋解佩梅&,将其列入赤蕙荷形水仙,请看:&江皋解佩梅,赤蕙荷形水仙也。民国乙卯年出上海,为张讲之先生所得。分赠与惠雨亭、朱念慈二先生。余由王章友携来。色绿,边紧,肉厚,肩平,蚕蛾捧心,大如意舌。开花时由小渐大,佳种也。&留下一帧白描图。《佚名兰蕙图谱》所记与《续兰蕙同心录》基本相同,文中将&张讲之&记为&张讲三&,恐笔误。
&& &民国乙卯年&是公元1915年。选出人是上海的张讲之先生。那么,《兰华谱》记载&解佩梅&的选出时间是否是&经培养四年始开花&的时间?否则,这个1919年的时间便是一种巧合了。张讲之先生,目前己不可考,但应当肯定的是,此人是当时上海的蕙花爱好者。惠雨亭、王章友此二人,我们曾在蕙花&宪梅&、&虞山梅&、春兰&翠鹤&等处己介绍,此处从略;朱念慈此人不可考。中国近代有个很著名的朱念慈先生,他是嘉善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扇面书法家,擅长于真金扇面书法,主要作品以万字扇见长。不过这个朱念慈是1922年出生,到1930年《续兰蕙同心录》成书他才满八岁,显然对不上号。
&  《中国兰艺三百问》中关于&解佩&的解释,是有所见地的,因为杨慎的词是《咏兰》。历史上关于&解佩&的故事和诗词出处很多,至于命名者是取之何处?是很难说的,词牌中就有个《解佩令》;元朝时还有个&朱小姬怜才解佩&的故事,朱小姬出生于苏州,元顺帝时家道没落,卖于俞姓。后来她结识江南最有名的元末才子郑翰卿,他写有《傅女离魂》等杂剧十八种。朱小姬与郑翰卿一见锺情,朱小姬嫁与郑翰卿,并随之去杭州。后来俞家少爷将朱小姬劫持,朱小姬悲愤莫名,剪断秀发,毁损服饰,表示&吾宁死而不受辱!&郑翰卿百般救之脱险,并携往闽中定居。当年西子湖上的友人陈伯孺特地写诗寄给他们,其中有:&秋叶何须倩作媒,画堂红拂肯怜才;荣阳公子遗鞭过,湘浦佳人解佩来。&的句子。按照这个故事来解释&解佩梅&的命名不可以吗?我们且往后看。
&  宋词中,李清照在一首&多丽.咏白菊 &词中有一段:&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这里的&汉皋解佩&指郑交甫于楚地汉皋遇二仙女解佩相赠的故事。《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中说:&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爱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这里面所言的&汉皋解佩&与《续兰蕙同心录》中所说的&江皋解佩&应该是相通的,&出游于江汉之湄&,这里的&江&与&汉&所表达的应是同义。楚地是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所以说&江皋解佩梅&的命称取之《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中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中国兰艺三百问》的记载&赤蕙梅&解佩&,又名&江皋梅&。&也有个较为全面合理的解释,避免了单独解释&解佩梅&而丢掉了&江皋梅&的局限性。也印证了《续兰蕙同心录》和《佚名兰蕙图谱》称其为&江皋解佩梅&确实是有来由的。关于&解佩梅&的来龙去脉,我们先说到这里。该说说&解佩梅&的兰品了。
&& &解佩梅&叶姿弯垂,呈环垂状,叶色深绿有明显亮光,中细叶形,有&v&形叶沟,叶稍尖长,宽可达1cm,叶长40--50cm左右,花苞刚出土时呈粉红色,逐渐转为绿色,有浅红紫色筋纹,花苞前梢空头明显,苞衣有白边,小蕊头形为&五门八式&的巧种门中的&蜈蚣箝式&(也有人认为是巧种门中的&小平切式&),花葶绿而细长,葶高45cm左右,小簪长而疏朗,紫红色,着花9--11朵,花蕾出壳时略小,随放花几天后瓣幅增大,外瓣呈收根放角形态,紧边,平肩,肉厚,主瓣呈上遮状,色泽翠绿,捧心为有名的白玉捧心,捧心略分,可见蕊柱,按照捧瓣的形态归类,应属蚕蛾捧心。由于小花柄紫红色,花瓣白玉捧心,故有&红簪碧玉&之说。大如意舌形,舌内有紫红斑块。&解佩梅&勤草、勤花,繁殖力强,生长旺盛,花开馥郁,花姿挺劲美观,多得兰家们喜爱。现在兰人们将其归进梅瓣花之中,主要是以中窠的蚕蛾捧心和如意舌形认定的;《续兰蕙同心录》将其列入荷形水仙的依据,主要是放在外瓣的收根放角形态上,如果单从外瓣的长脚和略呈尖状的端头来看,这样的归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江苏省靖江市&解佩梅&冠誉全国。故有靖江解佩之称。据说靖江有上万苗的&解佩梅&。江苏省靖江市毓秀兰苑陆明祥先生的《靖江解佩甲天下》一文中说:&靖江人养解佩,历史传奇悠久,说来话长。民国初年靖江一钱庄老板刘蓉秋以&担米一苗&的价格,从无锡荣氏家族换得解佩等几个品种,可惜抗战期间,被日本鬼子掳掠一空。所幸的是,靖江裕恒糟房老板的儿子叫刘信之(时任靖江县体育场指导员,后为靖江县中学体育老师)在抗战爆发前向刘蓉秋引种了解佩等几盆,1937年靖江被日本鬼子占领,刘信之逃难时什么也没带,唯独带走了心爱的几盆,抗战胜利后回靖继续莳养,每年冬天放人民公园温房过冬。1965年人民公园主任刘鲁平先后数次从刘信之处获得解佩等名兰四盆,如获至宝,悉心培养,并在公园重点发展,文革中成为香花毒草,被红卫兵列为破坏目标,公园将东藏西藏,解佩梅始得保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靖江人民公园的解佩梅数量大增,目前已近万苗。《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中有载:&靖江人民公园主任刘鲁平专辟兰园,收集名种,&&其中解佩梅的拥有量居全国之首。1987年5月,靖江解佩首次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获优质展品奖。&同时解佩梅亦在靖江爱兰者中广为流传,民间收藏量亦居全国之首,数量较多者如刘鲁平有数千余苗,一般的也有数百苗,可以说在靖江凡养兰者必拥有数盆解佩。
&&& 在靖江数千盆解佩中,亦不乏有一些形态奇特者,颇引人注目。如靖江兰友们称之为&大花解佩&的,叶宽超过1cm,叶沟较浅呈&u&字形,叶架较高,叶丛较解佩雄伟,花苞水银红壳,上部不紧空头达1cm多,其花较一般解佩大,然花形和解佩相似,捧心背部亦见蕊柱。又如靖江兰友们称之为&垂叶解佩&的,叶幅亦较宽达1cm左右,叶姿环垂,叶沟浅,花苞上部空头亦达1cm多,花梗刚抽葶时黑紫色,转绿较晚,其花亦比一般解佩大,然花形亦相似,捧心背部可见蕊柱。
&&& 2000年杭州兰展时,我市刘鲁平(江苏省兰协副会长)送展四盆解佩,其中三盆获奖,据说评奖时颇有争议,大部分评委认为这四盆中只有一盆是解佩,其余三盆均不是解佩。&
&&& 陆明祥先生所说的&解佩梅&&形态奇特者&,一方面由于养植环境、草的壮弱、气温的高低及开花时盆中湿度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开品;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是否有其它品种存在于此间,当然我所言的&其它品种&,并不是指新命名的那些新种,而是指传统的老种。据说&解佩梅&目前外面就有18-20个新称呼。据兰友们反映近些年在兰展上看到的&宜兴梅&、&宜兴蕙梅&、&荆溪梅&、&菰城梅&、&赓泉梅&、&留春&,&瑾梅&、&翠迪&、&永艳&、&永春梅&等等与&解佩梅&花品非常相似。当然,花品相似也未必就是&解佩梅&。放下&新种&我们暂且不说。
&& &宜兴梅&应当是&仙绿&,《兰蕙小史》:&仙绿亦名宜兴梅,亦名后上海。三瓣长脚圆头,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贩佣以之冲前上海梅。&
  &赓泉梅&又名&珍品&,沈氏父子《》:&于1930年由江苏武进何赓泉选出,当时命名为赓泉梅;于1941年复由苏州谢端山先生种植后复花,因其花形、容姿属罕见品种,遂冠以&珍品&新名;以后兰坛曾以&滴翠&称呼(与清朝末年断种&滴翠&是同名异物)。三瓣圆头、略有紧边带尖锋、收根,软兜蚕蛾捧,分窠,小如意舌,花葶细挺。为近代蕙兰中稀珍品种之一。作者于1934年以来,曾培植过多盆。&也有人说此种为常州朱赓泉选出。
&& &瑾梅&,沈氏父子《》:&1948年由无锡蒋瑾怀先生选出。三瓣大头、紧边,收根细,蚕蛾捧,小圆舌。花色翠绿,花容端秀。&此种据蒋瑾怀先生介绍是去杭州拜访诸友仁时,从篓件中得到的。
& &永春梅&,《兰蕙同心录》:&赤蕙永春梅:丁亥新种也。产于富阳砂石山。花与元字相仿,而边更紧。山客阿永携来,为吴幼云太守所得,邮寄属余赠名。余以花似元字,盖元为春首,富阳又名富春,又为阿永寻得,故名永春。花光转绿,肉厚质糯,佳种也。叶阔环,较一品稍狭,草四管,均铺盆面,则花更高而神,更得矣。&据通州严雄飞先生介绍:&蕙花精品永春梅,产于浙江富阳砂石山。俺在一个月前分盆时,花苞从兰土中出来一片水银红色。花苞特大,玉润珠圆。历近120年的传统品种,又要开花了!此蕙养植中用水稍减,给肥稍多,才能苗壮现花!&
&& &留春&出宜兴,顾树启植,赤绿梅蕙,三瓣圆头,软捧,圆舌,色绿,肩平,干高。
  &翠迪&,1948年冬,绍兴张金生在天目山采得,由顾树启植,为赤转绿梅瓣,三瓣长脚圆头,分窠质厚糯,硬捧龙吞舌,色绿,肩平。
&&& 其他的大都选出和记载较晚,恕不一一介绍。我们之所以介绍这些老的蕙花品种,除了因为&解佩梅&抵顶现象以外,那么&靖江解佩&之中难道就不存在如上所说的这些或某个老品种吗?陆明祥先生在《靖江解佩甲天下》一文中说的&大花解佩&、&垂叶解佩&是确实令人值得思考。我记不清哪位先生曾说过:&解佩有两种:一种是市面上常见的,还有一种不多,当时是丁永康从常熟搞到的,后拿到南通,当时南通前者卖500元/苗,后者卖800元/苗。蕙花的学问很深,要搞懂它不容易呀!&我个人认为&解佩梅&只有一种,无论开品有何差异或相似,一个品种是变不出两个品种或三个品种来,只能说明其它老的品种混入其中,只是没有认真地分离出来罢了。我如此所言,并不是指用&解佩梅&故意抵顶老种那样别有用心,更不是为另起新名而开脱。网上的阳羡兰痴(网名)曾说过一段话:& 随着近几年各地惠兰交流的扩大,广大兰友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就对解佩的不同开品有了清晰的认识。不过需要注意的事,现今仍然有人在以解佩冒充其他品种骗人,实在是太不应该,认识程度不高时把品种搞错那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有些花贩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解佩再以高价冒充其他品种骗人那就不可原谅了!&只是希望爱蕙的兰人们,都能认真地搞清这个品种,为了兰界现在,也为了将来。
&&& 日本除了《兰华谱》以外,1992年(日本平成四年)《中国春兰铭鉴》、1973年(日本昭和四十八年)《中国春兰铭鉴》、1979年(日本昭和五十四年)《蕙兰铭鉴》与《一茎九华铭花集》分别收录了&解佩梅&这个品种。
&& &解佩梅&过去的苗价我们就不去说了,2003年5月份时, 每株价在500元左右,如今一年过去了,苗价己在1000元左右。当然与其他蕙花老种相比,此种己是价低的品种了。
&& &解佩梅&于2003年在云南大理市第十三届中国博览会获金奖;2004年中国首届兰文化博览会展上,江苏无锡市陈尧祥送展的&解佩梅&获铜奖。
&&& 《续兰蕙同心录》中有&江皋解佩梅&的附诗:&貌是梅花不是梅,非梅那得夺梅魁。潇湘偏处称王者,志洁行芳脱俗胎。&
摘自《宝典》
上一条:下一条:??????????
版权所有:中国第一兰花网
Copyright (c)
中国第一兰花网金央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蕙桂馥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