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牛头械王的超能芯片能用吗?

&主题:纸上谈兵:曾经丧心病狂的Nikon及其MF牛头漫谈
&[ 主题管理员: maizhan ]
泡网分: 49.675
精华: 7帖子: 3950
注册: 2001年12月
《纸上谈兵:曾经丧心病狂的Nikon及其MF牛头漫谈》
最近无忌上有关Nikon镜头的总结性帖子很不少,业余泡菜兄的、及、马啃兄的以及其他诸Nikkor头贴子等等(省略N字),都是精品之作,略则走马观花,详则举例发凡,介绍之余兼以放毒,并配以推荐配搭方案,实在看得我等NIKON用家口水长流。
NIKON作为相机及镜头大厂,几十年来生产了不少为人称道的好镜头,这些大伙都已经概括得差不多了。但是Nikon在70、80年代随着和的推出,其丧心病狂的症状是很值得说一说的,这些症状主要表现在生产了一些非常“新蜜蜂”的手动镜头。而所谓新蜜蜂者,定义较含糊,姑且认定为价格高昂、生产量/拥有量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并不一定同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在我们一般摄友手上比较难得一见的镜头。所以我这篇东西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另外Nikon现在也越来越表现正常,没有以前那么丧心病狂了。
题目也说了是纸上谈兵,这些牛头我一个也没有,一个也没用过,有些更连见都没见过。真的是没吃过猪肉而且连猪跑也没见过了。 虽有贻笑大方之嫌,但是并不妨碍我许久以来对这些镜头的关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我这篇狗屁文章的诞生,essay也是这样写成的嘛。 废话不说了,转入正题。
Fisheye-Nikkor 6mm f/2.8 Auto
都说NIKON的广角好,那么就再说广一点,从鱼眼头开始说吧。NIKON从1962年推出第一支鱼眼镜头,8mm/8.0,但是真正新蜜蜂的鱼眼头是在Nikon F2推出后,在其丧心病狂症真正开始发作的时候的1972年推出的极致看家头Fisheye-Nikkor 6mm/2.8 AUTO。此头从1972年首产一直到1998年结束生产,一共出了三代(也有说四代的),分别是非AI版,AI(1977年始)和AI-S(1982年始)版,都是12片9组结构。此头为什么牛?因为它是极端的6mm,因为它有220度超乎想象的视场角,因为它那直径20厘米的前组镜片,因为它5.2公斤的重量……此头的前组镜片中央厚度为7mm,但是边缘厚度达到60mm,最近对焦距离为25cm(第一代为30cm),当光圈收到f/22的时候,其景深范围从17厘米到无限远(还对什么鸟焦呢?),使用的时候要预升反光板。此头甫推出时,让全球摄影器材界都打了个喷嚏。直至今天,这个6mm头依然是35mm照相机镜头里焦距最短的镜头。
这个镜头,平时不用的时候可能最好的用处是拿来挂墙上当装饰,相信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壁灯。
Nikon当然也出了很多其他的鱼眼镜头,比如6mm/5.6,7.5mm/5.6,8mm/2.8,8mm/8,10mmOP/5.6等。但是有哪一支能比这支牛呢?其它视场角小于180度的超广角已经不是鱼眼,不说也罢。
图片说明:右图:6/2.8和它的同门兄弟6/5.6的区别。中图及右图:6/2.8接在相机上后
===================================
Noct-Nikkor 58mm f/1.2
这个对Nikon的用家还需要多说么?Noct来自拉丁文Nocte(夜间),所以有夜之镜的说法。我非常赞同Ken Rockwell这个偏执狂和半疯子对此头的评述(虽然他很多话我都不敢苟同),&If you need this you already know it. It is a very special purpose lens. If you don't know why you need this, don't buy it.&
另外就是“还要吃”兄对这支头和这里描述的其他几支头所表现出来的丧心病狂的程度的阐述精辟绝伦:“NOCT(的价格)倒底也是标头的几十倍。拿吃来说,把焦距做到6和2000好比追求吃白化大熊猫的熊掌和千年白暨豚鞭之类的希罕东西;把标头做成NOCT这样好比拿几十只草鸡去炖半截萝卜茄子之类的小吃,丧心病狂的方向不同,程度是一样的。”
图片说明:还有啥说的呢?
===================================
Reflex-Nikkor 2000mm f/11
比6mm/2.8 Fisheye Auto早两年推出的是Reflex-Nikkor 2000/11折返式镜头。这就是第三个要说的牛头了。此头是Nikon历来焦距最长的镜头,它在整个Nikkor家族里也是最重的和最贵的镜头。这个镜头有三个版本,最早是在1968年的Photokina上推出的,但是直到1970年才投入生产,当然,是特别订单生产,不是量产。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是,内置滤镜从62mm变为了39mm,最近对焦距离也从20米降到了18米。第二、第三代间的区别不清楚。关于此头的重量,Nikon公布的是17.5公斤,此重量包括自带的两个三脚架接口,一个是1/4寸,另一个是3/8寸。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带的脚架环不太稳,你可以选购另外一个专供此头用的轭状三脚架接环支架AY-1,此支架重达7.5公斤,加上镜头本身的重量共重25公斤。带这头出去拍摄应该不怕有强人来抢,抢了你背着这玩意能跑得了多远?
2000/11的镜片结构为5片5组,口径为25.4厘米,内置四片滤镜,包括L39 UV镜(后来的新版换成了L37C)Y48黄镜, O56橙镜和R60红镜。镜身上有两个把手,一个用来调焦,一个用来选择滤镜。视场角为1度10分。
除了这头,Nikon在丧心病狂期间推出的折返式镜头为数不少,包括最早期的50cm f/5、我们最熟悉的、不多见的和我从来没见过的1000mm f/6.3,而这几支折返头里又有不少的版本分支,形成了庞大的超长焦折返镜头群。
图片说明:中图:接上AY-1支架后的2000mm f/11,右图:2000mm/11和1000mm/11和500mm/8的区别。
===================================
Nikkor Super Telephoto Zoom mm f/5.6-8.0P IF ED
一口气几乎不能读完的一个长长的名字……而它的镜身和它的名字一样长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Nikon丧心病狂发作到后期完全爆发时的猛犸级的巅峰之作,Nikon的用家应该都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支镜头。这支镜头是在1993年面世的,1998年停产。镜片结构为18片13组,其中有3片ED镜片,内对焦。最近对焦距离为10米,重16公斤(尽管还是比2000/11折返头差了那么一点),全长88厘米。它也是Nikon现有的3支P系列镜头中的一支,其它两支就是小巧著名的鹰眼和相对不那么著名的。
同上面提到的6/2.8和2000/11一样,.6-8P也是要特别订单生产的。在Nikkor产品线里,这支镜头是最长的和最昂贵的(什么?我上面说过2000/11是最贵的?呃……嗯……哦……那是以前嘛),镜头口径是23.7厘米。这头用来打鸟应该是很爽的,如果它是AF(或者AF-S?)的话。可惜它不是。Nikon在93年时的单反产品线几乎都是AF(除了FM2和F3。那时候FM10和FE10还没推出),AF在当时已经是潮流所趋,但是这头没有采用AF技术,在今天,十一年后,看起来觉得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AF伺服马达还不足以让这猛犸级的家伙有效地活动起来。也许以后会有个AF-S版的,可是谁知道呢?你有信心用这个视觉范围为1度30分到2度的镜头对着活动物体手动对焦么?我没有。这镜头不是为我们设计的,也许它是为情报机关设计;也许它在等着一个具有布列松的敏锐摄影触觉和飞快的手指、同时具有阿诺·斯瓦辛格的体型的摄影师(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还要有钞票);也许它真的是生不逢时……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它的里程碑式的诞生,同时这一切也确实不关我的事。
除了这个头,Nikon常常被人提起的另一支丧心病狂的作品是360-1200mm f/11 ED,这是一支包括了常用(其实也包括了不常用的)长焦焦距范围的变焦镜头,镜片结构为20片12组,重7.1公斤。在1975年推出第一代非AI版,77年推出AI版,82年推出AI-S版。这头是为F2的使用而出的,在F2上使用时Nikon推荐的最佳匹配对焦屏是B、D、E型。Sigma其实也出过一个同规格的350-1200mm f/11 APO。此外Nikon还有几个小牛变包括180-600mm/8ED,200-400mm/4ED(想起了现在Nikon同规格的那只卖4万多的G头吧?)和200-600/9.5。&&
题外一句话,业余泡菜兄在写52mm尼康镜头群时,应该把这个巨头包括进去,它也是用52mm滤镜的,虽然是后置。:D
图片说明:上图:mm/5.6-8。下图:360-1200/11
图片说明:2007年7月,路透社记者在法国国庆阅兵上所使用的
===================================
Nikkor 300mm f/2.0s IF ED
把这个头也算在Nikkor的牛头里边,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吧。这支300/2是Nikon丧心病狂中期的产物,在1983年(有说1981年)推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35mm单反机镜头里光圈最大的300mm镜头。镜片结构为11片8组,滤镜跟那根该死的一样是52mm的。重量比起上面两支长焦来是轻量级的,7.5公斤;最近对焦距离为4米;镜头口径为16cm。镜头的标准配件里有TC-14C,可以把这头当成420mm f/2.8来用。有说这头生产数量少于300个,也有说当时是要特别订单的。
试想想,300mm的焦距,2的光圈,那种景深效果是什么样的!懒得自己去算,于是用网上的计算了一下,然后一个人傻笑着YY了一番。:D
除了300/2这个大牛头,也是个小牛头。前几个月终于出了版本。而则自AI-S版开始后一直到现在的AF-S版本都在更新生产,、的也就不多说了。
图片说明:300mm/2,不知道Nikon什么时候会把它AF化?
===================================
Nikkor 1200mm f/11 IF ED
从1974年开始,这镜头就是除了折返头外Nikkor焦距最长的长焦头,前后出了5个版本,在非AI的三个版本里是5片5组的,AI和AI-S版本是9片8组,两片ED片;当然ED,IF也是从AI版开始才有的。现在有人叫AF-S 70-200/2.8G为小竹筒,那么这个头就是大竹筒,相对于其长度(58cm)来说极为纤细的镜身让它更符合竹筒的形象。最近对焦距离为14米,重量为3.9公斤,相对来说是轻飘飘的,再度证明它就是根竹筒。:D
1200mm的焦距使它的视场角只有2度,手动对焦时的痛苦程度估计比2000/11折返头好不了哪去。这年头,当然宁愿用AF-S 600mm/4头加个二倍增距镜了。不过要是拿出来在街上比划比划还是很吓人的。
1200/11的小弟是800/8,1985年Nikon又推出了,光圈大了两档,重量为5.9公斤,与Canon的FD 800/5.6L齐名。
图片说明:上图:1200/11接在F2A机身上。下图:1200/11镜身。
===================================
Medical-Nikkor 200mm f/5.6
本来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不想把这支医用镜头写进去的,虽然这是Nikkor一支地地道道的牛头,但是未免希奇古怪了些,毕竟不是普通镜头。但是馅饼老编说反正也是丧心病狂了,还是写吧。我想想也有道理,写的其它几支镜头又有哪一支是正常的呢?写就写吧。这头的牛劲要写的话实在是篇幅浩瀚,甚至可以专开一个贴来说,但是我懒,所以还是挑重要的来说吧。:D
Medical-Nikkor 200mm f/5.6是Nikon为医学微距摄影而设计的镜头。这牛头很好认,因为它的前组镜片周围自带一个环型闪光灯。首次推出是在1962年,镜片结构为4片4组,最怪的是没有对焦功能,其对焦距离是固定的3.35米,放大率为1:15——可能大伙都撇撇嘴,这啥玩意,也配叫牛头!至少也该做到1:2吧?!此头当然不会简单至此了,以Nikon当时的丧心病狂,怎么会用个长焦头都能做到的1:15来涮医生呢?:D这个镜头配有六片辅助镜,其中几个可以组合,从而使它的放大率最高达到3:1的超近距倍率。
其自带环闪的色温是6000K,适合使用日光型彩色胶卷,闪光持续时间为1/500秒,用Nikon大F时同步速度为1/30,F2为1/60,此头是Nikon首批自动半导体闸流管产品,可以自动达到准确的闪光曝光量,因为医生并不是人人都会摆弄当时的老爷子闪光灯,这不是完全为了方便他们嘛。灯也可以卸除。这个环闪除了闪光灯的功能,还有照明的功能,环闪内藏有4个灯泡以形成无影灯的效果,外接一个比F2机身还大的LD-1电池盒或者交流电转换器LA-1就可以提供照明的电源。照明有啥用?这手动对焦不是越明亮越容易吗???
但是此头最牛之处不是它的放大率,也不是它的环闪,而是它的自动曝光补偿功能,或许叫AE功能更恰当。此牛头有个环,不是用来穿牛鼻子,是用来调节胶卷感光度的。怎么个牛法?其实就是把镜头上的这个ASA环调到你的胶卷的感光度,然后装上6片辅助镜片中的随便一片或者两片,选一个放大率,前后移动你的相机,然后摁快门…… 没说错啊,是前后移动你的相机,别忘记了,前面说过这个牛头的对焦距离是3.35米,没有对焦环的。光圈根据你设定的胶卷感光度值和放大率在5.6-45的范围内自动变化。Nikon在60年代初通过对镜头的操控来实现AE,能说不牛么?:D
还有个挺牛的功能是,数据打印。镜头内置的设备可以在胶卷上印上1至39的序列号和1:15至3:1的放大倍率。这个功能是通过利用一点点的环闪的余光或照明光来实现的,当然与现在的后背打印功能有老牛与小鸡的区别。在镜头上可以根据胶卷种类和感光度选择四种打印模式,分别是A(低于64的彩色胶卷及低于32的黑白胶卷),B(高于80低于400的彩色胶卷及高于20低于200的黑白胶卷),C(高于500彩色胶卷及高于200的黑白胶卷),D(不打印数据)。
在1972年,Nikon对这支医用镜头进行了重要升级。升级后的镜头筒上有五颜六色的放大倍率表格,并简化了一些操作,自带环闪的无影灯照明输出达到60w,闪光持续时间也从上一代的1/500秒提高到1/1000秒。重量则比上一代重了些,达到700克。Peter Braczko那本著名的The Complete Nikon Handbook里说在1974年很有可能进行了另一次升级,唯一改变的就是用了Nikon的NIC镀膜技术。
在1981年Nikon又推出了新一代的医用镜头,Medical-Nikkor 120mm f/4.0 IF。这头跟200/5.6不同的首先当然是焦距和9片6组的镜片组,然后是IF的设计。放大率从1:11到2:1。重量则因为镜片的增加比200/5.6要重,达到890克。
关于这个牛头写得太多了,还是收笔吧。我也不想写这么多,但是谁让它具有这么多新蜜蜂的功能呢……:D
图片说明:左图:200/5.6的第一代。中图:LD-1电池盒挺大吧?右图:200/5.6色彩斑斓的二代
===================================
UV-Nikkor 105mm f/4.5
这支UV-Nikkor头,也是一支不正常的镜头,说它不正常,因为它……不是一支普通镜头(简直是废话)……我们知道波长低于400毫微米的是紫外线,高于750毫微米(一毫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是红外线,而这镜头就是一支被设计来对付220毫微米到1100毫微米波长的光线的镜头。镜片采用了石英萤石。
有啥用?对于你我可能都没啥用,牛头嘛,就是牛人用的。谁是牛人?那些需要做牛事的人。什么是牛事?指纹鉴定,艺术品真伪辨析,复原艺术品,精密仪器生产时的QC,紫外线度量衡学,细微犯罪证据拍摄……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我也是听来的,管它呢:D。有说这头的价格在推出时(1984年)大概在美金。
又要提到Peter Brazcko和他的经典著作The Complete Nikon Handbook了(其实很恨抄这些枯燥的数据,但是偏偏这家伙最喜欢这些理论),他在书里说这支牛头基本上没有畸变,光谱通光水平达到70%,在可见光拍摄对焦时和在紫外线拍摄对焦时都可以直接从取景器里看到效果而不需要进行对焦校正;相机自带的测光系统不一定可以提供正确的曝光组合,所以建议进行试拍,并说Nikon的技术手册里说在使用近摄镜和254毫微米滤镜时此头的光谱范围是190毫微米到1300毫微米。(这些数据真是枯燥得杀死人了,不说这些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去,。)另外,这头的放大倍率是1:2,加上PN-11皮腔后可达1:1。滤镜口径?不用说了吧,那个时候Nikon极其丧心病狂地用52mm作为标准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吧?:D
镜头标配一个像COKIN一样的滤镜托架UR-2,装了一片Nikon称为UV Transmitting Filter的滤镜,它是为330毫微米的光谱设计的,但是220毫微米和400毫微米也可用,这玩意很黑,所以对焦的时候可以把它翻下来,对好了再翻上去。这玩意也很难找而且很贵(当然不会像现在的D100/D70的液晶显示屏保护盖那么容易找咯:D),要是搞掉了,哥们,那就有你哭的时候了。
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Nikon的丧心病狂显露无遗,无可救药?你错了,Nikon更加丧心病狂地为它设计了Nikon SB-140 UV-IR,专门为紫外线摄影和红外摄影而设计的闪光灯,加滤片使用。滤片SW-5V供400-1000毫微米使用,SW-5 UV供300-400毫微米及大于650毫微米用,SW-5 IR供750-1000毫微米用。Nikon F801F50F60F70F80F90F100F4F5等等等等你想得到的以前或现在的AF机子都能用这玩意,加一条SC-23连线即可。
其实在这105头问世之前,Nikon早已在1965年发布了一支UV头,UV-Nikkor 55mm f/4,这支60年代的牛头据说有2个变种版本,第一个出现在23年后的1988年的Photokina上,略有不同,为55mm/4.5,6片6组,250克,最近对焦距离24厘米,光谱范围是220毫微米到900毫微米,但是这版没有量产,展出的只是原型。第二个变种是特殊修改版,根据NASA的要求制造的55mm f/2.0,光圈提高了2档半,这批有没有量产?你说呢?:D
你还没看够?:O 理论的东西在这里,看去吧:。
图片说明:左图:UR-2上的滤镜可翻下来以便对焦。中图及右图:镜头及配件。
===================================
写得差不多了,再长也就没人看了。是否应该来个推荐?还是免了吧。这些又老又牛的MF头,多数现在是有钱也找不到了,少数还是偶尔可以看到的,比如Noct 58/1.2。这些老头,即使手上有,多数也不如自动对焦的新头好用了,所以开篇时我就说这帖子其实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而且如我这等囊中羞涩之人,还是流流口水,纸上谈兵吧。:D
资料及图片主要参考自:
无忌工作室,The New Nikon Compendium: Cameras, Lenses & Accessories since 1917. Malaysian Internet Resources. Roland Vink's Nikon Lens Versions.
[maizhan 编辑于
作者相关热贴:
&浏览:135526&&回帖:433 &&
泡网分: 0.242
注册: 2012年03月
好东西 就是太少了
泡网分: 2.306
帖子: 1888
注册: 2011年08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5.461
帖子: 9611
注册: 2009年05月
日照紫荆山 发表于
尼康神器&&300mm&&大光圈f2.0&&的风彩
泡网分: 0.186
注册: 2014年11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9.616
帖子: 9503
注册: 2011年12月
泡网分: 34.646
帖子: 5723
注册: 2002年10月
看来当年尼康确实牛
泡网分: 22.847
注册: 2005年08月
越看越觉得现在的尼康越来越不思上进了
泡网分: 2.036
帖子: 2029
注册: 2013年05月
还是觉得大圣杯最漂亮,最骚啊!!
泡网分: 0.07
注册: 2014年01月
奇文共赏!
泡网分: 0.103
注册: 2010年06月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0.818
精华: 1帖子: 4548
注册: 2002年11月
泡网分: 32.59
注册: 2002年01月
那支沒看到了,估计是假的吧? 本帖最后由 贵阳游子 于
14:06 编辑
泡网分: 16.418
帖子: 1512
注册: 2007年05月
贵阳游子 发表于
就是纳闷 lz怎没把13/5.6写进去?这只更是具有代表性意义啊!
介绍的八只收集了三只,最想收的其实还是13/5.6~~~~、
来了 接标吧 /item.htm?spm=a230r.1.14.116.kgAYNQ&id=
泡网分: 3.73
帖子: 1046
注册: 2010年11月
泡网分: 0.183
注册: 2012年07月
日照紫荆山 发表于
稀世珍宝,越来越少。
& & 连接/item.htm?id=&grade=7.0
泡网分: 18.709
帖子: 3425
注册: 2007年11月
日照紫荆山 发表于
这是镜头主人用尼康Ais300毫米2.0大光圈镜头在最大光圈f2.0拍的照片,除了压缩外未做任何调整。
这才是空气切割机呀!
最好专门开个300/2的帖子上图。
泡网分: 0.183
注册: 2012年07月
stex 发表于
楼下的,什么时候给我们发个300/2的作业呀,让大伙开开眼。& &这是镜头主人用尼康Ais300毫米2.0大光圈镜头在最大光圈f2.0拍的照片,除了压缩外未做任何调整。
泡网分: 18.505
注册: 2004年06月
<font color="#0001 发表于
在当时,尼康同时拥有最广的广角镜头(Nikkor 13mm f/5.6),最短焦的鱼眼镜头(Fisheye-Nikkor 6mm f/2.8),最长的长焦镜头(Reflex-Nikkor 2000mm f/11)。6、70年代这段时期也被尼粉们称为“丧心病狂”的年代.回答正确!可太奇怪为何楼主会遗漏13MM/F5.6这个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完全等同人眼118度视角,畸变完全校正(实现真正完全意义上的横平竖直)的超广角奇葩!
泡网分: 9.504
注册: 2003年11月
尼康的几个折返射很有意思!
泡网分: 18.689
注册: 2006年06月
日照紫荆山 发表于
这个镜头镜片大而厚,镜筒大部分是铜制成,所以很重,我的三角架支不住,等我买了重型三角架后一定拿野外大小光圈多多拍一些照片,供各位大侠指教。好期待。。。。。。
泡网分: 10.565
帖子: 3549
注册: 2009年11月
贵阳游子 发表于
就是纳闷 lz怎没把13/5.6写进去?这只更是具有代表性意义啊!
介绍的八只收集了三只,最想收的其实还是13/5.6~~~~牛人,望发图
泡网分: 34.687
帖子: 5422
注册: 2004年06月
大胖来了。。。。
泡网分: 26.929
帖子: 5837
注册: 2008年08月
日照紫荆山 发表于
这个镜头镜片大而厚,镜筒大部分是铜制成,所以很重,我的三角架支不住,等我买了重型三角架后一定拿野外大小光圈多多拍一些照片,供各位大侠指教。期待,抓紧点吧&&:)
泡网分: 3.992
精华: 1帖子: 2974
注册: 2011年10月
日照紫荆山 发表于
这个镜头镜片大而厚,镜筒大部分是铜制成,所以很重,我的三角架支不住,等我买了重型三角架后一定拿野外大小光圈多多拍一些照片,供各位大侠指教。哥,你是我偶像,赶紧开个300f2俱乐部亮骚吧!估计全无忌就你一个俱乐部会员了!
我等你试镜片!
泡网分: 0.183
注册: 2012年07月
stex 发表于
楼下的,什么时候给我们发个300/2的作业呀,让大伙开开眼。& &&&这个镜头镜片大而厚,镜筒大部分是铜制成,所以很重,我的三角架支不住,等我买了重型三角架后一定拿野外大小光圈多多拍一些照片,供各位大侠指教。
泡网分: 0.925
注册: 2012年01月
尼康圣杯13/5.6应该也非常珍贵 ;)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18.709
帖子: 3425
注册: 2007年11月
楼下的,什么时候给我们发个300/2的作业呀,让大伙开开眼。
泡网分: 0.183
注册: 2012年07月
稀世珍宝,越来越少。
泡网分: 0.183
注册: 2012年07月
泡网分: 0.183
注册: 2012年07月
尼康神器&&300mm&&大光圈f2.0&&的风彩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英雄联盟-攻略战术-红到发烫的上单牛头酋长攻略 没有人能把我击退._图文攻略_全通关攻略_高分攻略_百度攻略
最近一段时间上单AD半肉牛头大火,不管是职业选手还是众多解说以及路人们,上单牛头已经成为非BNA既选的存在了,那么上单牛头到底应该怎么玩呢?一个优秀的半肉上单应该具备什么?有突进,有不俗的先后手能力,反开能力卓越。因为技能有着不俗的廉价输出或防御(只要一件大装就能配合技能打出别人两件的效果)。有出色的清兵能力。有回复,混线强。能逃生,不怕抓。如果有一个英雄能全部满足这么一系列苛刻的条件,那么这个英雄成为上单宠儿也就不奇怪了。牛头酋长在近几个版本的加强之后显然已晋升至第一线的上单,和树精酒桶豹女等上单新流氓的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过去的牛头因为耗蓝的原因对线能力一直不咋地。上个版本把QW耗蓝一下减了三分之一,有蓝用的牛头一下就化身线霸。加上大招的加强,顿时就有人开发他重回中单老本行。但效果平平,不过有人显然是看到大招的改动了,开发出AD打法走上,效果超乎想象。风头丝毫不亚于现在红的发烫的树精。AD牛头颠覆了过去对于牛头必须出肉的认知,既然牛头大招一开什么肉装都没有前期就没人能秒得动,加上大招自带净化和加攻输出潜力大大的有,那干嘛还要去先出肉浪费强势期呢(AD牛不出穿透装,要出输出就趁早出,后面对面护甲撑起来就要转半肉了)?模仿蛮王武器的纯输出牛就诞生了。装备以三相,电刀为核心。利用三相和电刀的被动在Q的击飞时间里打第一波爆发伤害,顺风第三件破败逆风兰顿或女妖增加后续持续输出能力。后期补冰心等装备补肉。技能介绍:被动践踏&践踏 - 阿利斯塔每次释放技能都将对附近建筑和敌人每秒造成6+(1*等级数)+(10%AP)的魔法伤害,持续期间无视单位碰撞体积,持续3秒;对小兵和野怪伤害加倍。被削成翔的一个被动,伤害完全不能看了,但前期用来清清线还是可以的。Q大地粉碎阿利斯塔锤击地面,造成60/105/150/195/240(+0.5*法术强度)魔法伤害并将目标抛向空中,晕眩目标1.5秒。冷却时间:17/16/15/14/13秒施法消耗:65 / 70 / 75 / 80 / 85法力值牛头的核心技能,除了CD略长以外完全不像是小技能等级的强度。算是石头人大招的后半部分。W野蛮冲撞阿利斯塔向一名敌人发出冲锋,用角将其撞退,造成85/130/175/220/265(+0.7*法术强度)魔法伤害,并在击退目标时晕眩他们。冷却时间:14/13/12/11/10秒施法消耗:65 / 70 / 75 / 80 / 85法力值这又是石头人大招的前半部分,和Q一起使用就是一个完整的先手团控了。二连用的溜不溜是评判一个牛头水平的基础。W可以把人顶地图边上或厚墙上,然后利用1秒的眩晕输出后再Q起来,这样不会浪费W本身的眩晕打出更多的输出。E胜利怒吼回复自己60/90/120/150/180(+0.2*法术强度)生命值,并回复附近其他友军一半数值的生命。附近每个敌方单位死亡都会减少2秒冷却时间。冷却时间:12/12/12/12/12秒施法消耗:40/50/60/70/80法力值QW魔耗降低后,蓝量充足的牛头就能无限放E,那这技能有点无赖了,水晶瓶出门控好蓝利用E恢复上单抗压发育是相当轻松的。R坚定意志阿利斯塔增加60/75/90物理攻击,移除身上所有的控制效果,受到的物理和魔法伤害减少70%,持续7/7/7秒。冷却时间:120/100/80秒施法消耗:100法力值现在牛头1级大就能减伤70%,非常没道理的一个技能。螳螂和树精大招抗塔是没效果的,然而牛头减伤减的最多却又对塔有效。对于开大的牛头而言塔的伤害根本就是个笑话。而牛头大招加的攻击力效果也是以前的纯肉或辅助出装而被过分低估了。天赋:符文:精华攻击或移速红色双穿黄色固定生命蓝色成长魔抗技能方面带闪现传送(牛有二连这么强的支援不带传送可惜了),主Q副W1级E。对线期前6级以怂为主,对面要和你拼你AQA后就走,QCD的时候对面还来你再交W,然后用E慢慢恢复。有水晶瓶在抗压能力没得说的。但是牛头最怕的还是远程消耗型你没法用Q防耗,碰到光头豹女璐璐这样的很可能要爆炸,必须要有被压刀的觉悟了。6级后就不虚了,只要掏出三相就翻身做爸爸反而可以追着这些远程脆皮打了。打团没啥说的,化身蛮王二连后排开大进去就是个干。或者化身盲僧闪现Q对手走位失误的人再W顶回来。要是被人先手了也不虚,W顶开对面刺客突进保后排或直接二连对面核心不让对手技能成功衔接。出装:牛头的出门装:水晶瓶+生命药水老牛的前期是比较疲软的,尤其在碰到强势上单的时候。这样的出门可以增强你的赖线能力,足够支撑到己方的打野英雄前来支援。前期的老牛不要和对面硬打,如果对方强行突进,可以W顶开继续补刀。牛头的前期核心装:耀光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耀光,双穿符文下的21点攻击天赋,你的伤害并不弱。出了耀光后你就可以开始各应你的对手了~有事没事W他接一下平A,注意这发平A要手动点对面英雄一下,而且这发平A一定要打出去!!因为是带有耀光的双倍伤害效果,所以伤害很高。W到敌方英雄的一瞬间,由于老牛的抬手很快,就可以把这下平A打出去。对方因为被你推开而毫无办法,几次下来你就发现对面的血已经不多了...三相之力既然出了耀光,接下来自然就是三相了。这件装备全方位提升了老牛的输出,并且拥有老牛需要的很多属性。接下来根据局势可供选择的装备:斯塔缇克电刃提供给老牛需要的移速,攻速。特效带来的伤害和清兵能力都是不错的。破败王者之刃让对方ADC骂娘的神器,三相破败的老牛,看上你了你还想走?贪欲九头蛇对方站位集中,WQ农夫三拳,那份酸爽只有用过的人才能体会~冰霜之心提供老牛需要的护甲,蓝量,减CD。特效还能削弱对方AD的输出,非常适合老牛的神器。深渊权杖如果己方AP输出可观可以选择的一件装备。守护天使复活甲不用多说,干后排英雄们的最爱。日炎斗篷配合被动在人群中可以提供不错的AOE伤害。振奋盔甲减CD,血量,治疗加成,牛少的最爱。鞋子的选择:可以根据局势,没有必出哪一种的说法。减CD明朗之靴,护甲鞋忍者足具,水银之靴甚至是3速鞋轻灵之靴都可以考虑。(注意天赋和符文提供了10%的减CD,不要超过40%的上限。)牛头连招窍门:二连的原理是在W跳出去的空中完成Q的抬手前摇,在W顶到人的同时Q出去直接把还没来得急被击退的人击飞。所以点W人跳出去的同时就要按Q,慢一点就赶不上。不要有二连强迫症,二连的作用是把两个技能组成一个石头人大招的效果。但是其实两个技能拆开来用很多时候比一个石头人大更有用。比如保后排时拆开用可以控制两次。用闪现代替W进行突进,这样省下W对对面脆皮威胁更大。牛二连完了再开大,毕竟有个解控效果不怕大招开不出来。实战效果,真的是瞬间爆炸啊(这是AD,还有后续输出,第一下能打半管血已经很可怕了)对线酒桶技巧:酒桶消耗不外乎拿Q先手或拿E先手,但是这两个技能都是有施法动画的。Q可以用二连躲掉反打一套,E在撞过来的过程中可以用Q打断。所以酒桶打牛头其实是非常非常难受的,必须抓CD慢慢耗,但牛有回复也不怕你换血。QW在对线期因为CD太长一定要拆开用形成双保险进行安全发育。酒桶以外的英雄最好不要用连招。打酒桶用二连是因为只要酒桶扔出桶后,你就算把他顶到天边去都没意义,还不如直接二连开干毕竟酒桶也很能耗。
英雄联盟-相关攻略推荐
英雄联盟-英雄策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头怪乐园多少级能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