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果元天尊3尊

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22 鑫董的玩具分享奥迪双钻果宝特攻1初代果元天尊西...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22 鑫董的玩具分享奥迪双钻果宝特攻1初代果元天尊西瓜尊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您当前的位置是: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内府刊本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柜宝经
编号:*0197
估价:20,000-20,000
编号:*0198
估价:8,000-8,000
编号:*0199
估价:6,000-6,000
编号:*0200
估价:20,000-20,000
20,000至20,000
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
钤印:广运之宝 白棉纸 经折装 一册一函 提要:内收版画佛像图,雕印极精美,构图主次分明,刀法概括简练,注意神情的刻画,很有人物个性特征,卷尾刊有“御制九天玉枢宝经三百六十卷……大明万历四十七年仲春吉日印施”等语。保存完好,为明代内府所藏。 尺寸:32×12.5cm
北京歌德拍卖公司是一家以拍卖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将于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常年拍卖...…[]
联系电话:0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曹八里1号院28号楼所属地区:北京拍卖品: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150,000--180,000
估价RMB 80,000--120,000
估价RMB 8,000--12,000
估价RMB 55,000--85,000
估价RMB 4,800,000--4,800,000
估价RMB 1,440,000--1,440,000
估价RMB 1,280,000--1,280,000
估价RMB 8,000--15,000
估价RMB 600,000--6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48,000,000--96,000,000
估价RMB 1,800,000--1,800,000
估价RMB 5,000--6,000
估价RMB 5,000--6,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3,600,000--3,600,000
估价RMB 8,911,200--17,822,400
估价RMB 168,000--168,000
估价RMB 180,000--180,000
估价RMB 12,000,000--12,000,000
估价RMB 1,200,000--1,200,000
估价RMB 9,600,000--9,600,000
估价RMB 4,880,000--4,880,000
估价RMB 2,000,000--2,000,000
估价RMB 12,000,000--12,000,000
估价RMB 2,000,000--2,000,000
估价RMB 12,000,000--12,000,000
估价RMB 1,218,000--1,218,000
估价RMB 5,000,000--5,000,000
估价RMB 600,000--600,000
估价RMB 5,000,000--5,000,000
估价RMB 400,000--400,000
估价RMB 1,680,000--1,680,000
估价RMB 120,000--120,000
估价RMB 600,000--600,000
估价RMB 3,200,000--3,200,000
估价RMB 150,000--150,000
估价RMB 500,000--500,000
估价RMB 10,000,000--10,000,000
估价RMB 8,800,000--8,800,000
估价RMB 330,000--330,000
估价RMB 8,500,000--8,500,000
估价RMB 400,000--400,000
估价RMB 800,000--800,000
估价RMB 5,800,000--5,800,000
估价RMB 300,000--300,000
估价RMB 4,600,000--4,600,000
估价:成交价RMB 56,000时间:公司:北京歌德
成交价RMB 35,840
成交价RMB 58,240
成交价RMB 246,400
成交价RMB 16,800
成交价RMB 35,840
成交价RMB 42,560
成交价RMB 56,000
成交价RMB 11,200
成交价RMB 17,920
估价:成交价RMB 7,840,000时间:公司:北京歌德
成交价RMB 4,48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
成交价RMB 3,976,000
成交价RMB 3,864,000
成交价RMB 3,584,000
成交价RMB 3,248,000
成交价RMB 3,248,000
成交价RMB 3,024,000
成交价RMB 2,688,000
估价:估价RMB 150,000--200,000时间:公司:北京歌德
估价RMB 6,500--7,500
估价RMB 18,000--20,000
估价RMB 100,000--150,000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RMB 11,000--13,000
估价RMB 75,000--85,000
估价RMB 300,000--500,000
估价RMB 100,000--150,000
估价RMB 3,500--4,5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80,000--100,000时间:公司:杭州佳实拍卖
估价RMB 4,000--6,000
估价RMB 4,000--8,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250,000--320,0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12,000--25,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90,000--120,000
估价RMB 450,000--600,000作者:翔空万里
为知己,为朋友,为家族,从一个柔弱少年到一个至...
作者:竹管
帝国枭雄,穿越到古武世界。
全身附带基因链...
作者:皇上驾到
黑色的苍穹,血红色的云。一片残破的战场上,生灵...
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
第一次写书,没有存稿所
太始元年,有神石自太空
当年被当成弃子的豪门私
宅男林飞穿越到异界大陆元始天尊(道教三清之一)_百度百科
?道教三清之一
[yuán shǐ tiān zūn]
(道教三清之一)
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的大道来众生,故而尊为元始。道经记载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太清道德天尊即,&三号虽殊,本同为一。&《》中说:“始三化生,其本则一。”三清都是的化身[1]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时(126—144年),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创立,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道教的“”是指由玉清、上清和太清道德天尊即所构成的道教最高神灵体系与祖师。
这三位天尊最初出现的时期各不相同,而且在中古道教史上都曾经是不同道派最重要的神灵。
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年所记载的最高神,太上大道君是东晋中期上清经所记载的尊神,而则是东汉末年所记载的的最高神。[2]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在历史上的出现记载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在太元(即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称他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天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称他为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
元始天尊是道教信奉的最高神。上清派认为、灵宝天尊、天真皇人、等神仙皆是元始天尊所度。这是道教上清派的观点。[3]
如《真灵位业图》此类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4]
“元始”之名最早记载于所出的《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开天辟地的盘古真人,是天地之精华,自号元始天王。天地构成之后,忽然在积血之中生出。太元玉女一出生便会说话,常游玩于大地之上,仰吸,号曰。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结精,而生与,再生天皇兄弟十二人,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是其。
元始天王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5]
他生于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元始是生发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开皇、上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齐梁高道编定之《》称,紫云之阁,碧霞为城。而天尊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并众神仙都要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传众仙之祖,地位极高,但具体形象的出现却比要晚。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
至时,上清派宗师所著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将天地宇宙中的神灵共分七阶。第一阶玉清境的中位即最高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这既正式确立了元始天尊在茅山上清派乃至整个道教体系中的独尊地位,又通过称元始天尊“上合虚皇道君”,从而使得早期上清尊神高上虚皇道君等的地位得到保证。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道藏》第3册,第272页)。[6]
灵宝天尊[7]
,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高道编定的《真灵 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8]
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诞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有七十二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他。
据《》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据《洞玄本行经》,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汉族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9]
,即,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 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作《》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平定天下,据称当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因此,天宝年间,最后为他上“大高上金阙玄元”尊号。宋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写的《》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 29 神外,右位 19 神。第三等级左位 50 余神,右位 30 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第七等级的、、、、、、、、、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许拥是道教的创始人,徐来勒、是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第四阶次的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10]
“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等人所编的《》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乃至以后的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传。钟离权授和,吕洞宾授,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等道派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释老志》和《·经籍志》对道教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11]
。②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以老子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12]
。”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
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三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三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曰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公元 57~75 年在位)、章帝(公元 76~88 年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13]
”。《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其后南宋所撰编的《》、《太上老君年谱要略》、《》等著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按照这种说法,则是三洞经书,皆由老子所造作。不仅如此,甚至还说:“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末,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尊”的一段话与全文主题不类,应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权编辑《》时所添改的观点。魏晋道教有另两种创世说存在,一种也就是元始天王创世。另一种是太上老君创世,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不过,唐代四川“三宝窟”开始供奉道教神像。
道教宇宙起源说
《清微三品大乘度劫真经》:现今宇宙生成之前,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晶无光无经无维。虚无的本源是道,道产生了物质的基本,道贯通物质的内外,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无限里永恒存在,他是道的基础,绝对的真实,生命之本,自然的灵魂。是一切物质的主宰和本源。在穆斯林的心中,他就是真主安拉。在旧约圣经里,他就是上帝耶和华。在印度教里,他就是梵天,在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里,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尊。在萨满教里,他就是长生天。 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于空瀚之中,玄虚之处,消息化机,氤蕴融熔,阴阳五行造化其形,万神开始生于无极之中,时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际,天光冥远。浩漫太虚中,物化盈亏相生相克,若浮若况,五行分更,倘恍渺忽,汨没纷纭,先天神祇飘荡无凭。万物销铄咸灭。时无极圣众、真神仙佛、祖玄高真,一切不坏法身,遇此劫会,被混沌销铄,渐丧其神。 如果神形互化,就会永失无存,拔尽本根。万众只有仰靠元始祖尊开创新宇,托付真身。
道教宇宙形成论
道的实现者-元始祖尊怜悯万世苦行,累劫良因的无极圣众,于是现运神通,摄众圣道,藏于万气祖根里,纳于粟米之中,于无极的收束之中,六电之气翼其真,祖气护养润其神,积七千余劫,太极经咸应度,新的宇宙形成,无极圣众始布满太极。
道教造物主论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始祖尊在宇宙万物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他的本体是永恒的,不灭不坏的。即使现今宇宙毁灭,也丝毫不受到影响。元始祖尊宏威微妙,化虚无成万象,慈爱有情,运阴阳养万物。万物繁盛,始有盛衰的过程,推陈出新。因为他的演化,宇宙星空方能形成。六合之内,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相辅相成,万千世界千姿百态,我们这些生物,全靠他在天天牧养。他就是道,就是我们的根,亿万灵性最终的目标,就是回到元始祖尊的源,参与万千世界的共循环。 现今宇宙是从无极中收缩后爆炸膨胀中来。光阴如梭,膨胀经过八表之外,渐渐始分。各种物质相斥相吸,逐渐成为奥瀚微妙的太极世界。
道教宇宙论
现今的宇宙在大爆炸以后以临界速度膨胀,经过变化,宇宙内形成了无数的星系,在无穷维度的空间。现今的宇宙仍在膨胀,无极圣众领悟无限深奥的演化,成为宇宙中时空和物质的主宰,而他(她)们的力量已经能够渗透无穷的时空,随意构造变化任何物质,于是幻化成完美的神人形象,形成以玉皇至尊为主的团体,服从元始祖尊的意志,在浩瀚广漠的宇宙中创造生命,播种智慧,陶均万品 。
大罗天形成论
形成元始祖尊与不同时空的诸圣天尊,游历于洪荒宇宙,创造神祇最佳的生存环境“”六合三十六天三界乐园,元始祖尊与混沌宇宙的祖母,宇宙最奥妙美善的无极圣祖太元圣母用了约一百劫的时间,开辟了新的时空,营建了玄都玉京圣界,以便氤氲智慧,度化天地精华。道教谓玄都玉京由十二个过程建成。
是时无天无地,幽幽冥冥,灵文暗睦,运推自来,为万气之根,空 洞结真,气清高澄,成天广覆,倏刹自玄。
是时二象分仪,开张厚载,一时成型。
是时三千六百日月,一时同明,照耀诸天,无幽不砌。
是时上圣大神妙行天真,无鞅数众,朝礼玉庭,玄行太空,赞咏灵文。
天发自然妙乐,百千万种,一时同作,激朗玄宫,上庆神真。
百咏空生,十方宫商相和,皆成洞张。
璇玑停关,星宿不行,天无昼夜,四运齐晨。
紫云吐珲,流丽诸天,一切万物,普受光明。
春夏秋冬,不暑不冰。气流柔和,神奇兴盛。
五镇安立,玄教无穷。
是时玄下七宝神奇,以散诸地,资生兆民。
七宝奇林,一时空生,光明垂荫,弥覆十天。(见《》 卷二十四《天瑞品》引《洞玄赤书经》) 玄景始分,化为九气,成为九真皇,居于三清境,三清境各置八帝,成为三天二十四帝。后来,东王公、西王母从气而化生,各置宫第,于是又有了营卫职官。
生命起源  之时,元始祖尊于之中,基七耀三恒,秉天然之胤,结成未回之霞,运合溟熔。博览执臻,过数劫,终成圆体。经三万度,由子入丑,大气初凝。玄风渐鼓,最初的地球大气层中充满尘埃,天水地火不相容。元宰陶钧,凝结浑灏,环转周旋,如是轮转,经三万度,无所停息,转转不已,渐次陶钧,阴阳初判,混沌始清。大气层中尘埃累落渐结为地。维重为浊,纲维八极,粗者为峙,清者为流。靡终靡极,或载或成,无疆之化,天地成能。
在的过程中,天地的运行瞬息万变,扑朔迷离,元始祖尊与、斗母、、等祖尊显示出无穷的法威,无所不在的主宰力量,运驱二气,造就江河湖海。地球的磁力场、大气层、电离层也在众神尊的衡制下,挡阻了宇宙射线的绝大部分,地球两极开始定位,自转稳定。有利于产生和保护地球将有的生命。 元始天尊于是在大罗天境玄都玉京里筹划生命存活的纲领。
古时,元始祖尊在大罗天境,玄都玉京中。放无极光明。照无极界,聚集无极圣众,诰示无极圣灵:“将于太极世界成就真善美乐的智慧,孕育以众神为模体的生灵”。众神无比欢喜,都以无比崇敬的心情颂咏天尊:“天地玄宗,宇宙本根,包罗天地,养育群生。万神朝礼,誓忠精诚。坚决拥护”。于是元始祖尊在太易大纪中于本体里分化大道根源,大道灵魂的九庆紫元,分化成灵宝天尊。
在大纪里,灵宝天尊御衡万物之生机,钧调配制,于万千无机分子内和成了有机分子。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最初的有机分子。这种有机分子太小了,肉眼看不见,几乎没有,所以取名为几。几这种有机物飘进水中,得水而活,膨胀变长,然后断裂繁殖,所以起名为断。断是最初的微生物,经过几亿年的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生命要进步就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诸多古纪的生命形态因难以适应地板运动和气候的变迁而灭亡。直到晚三纪哺乳动物动物时代,五百万年前灵长目动物古猿出现。他们的大脑虽比猩猩大不了多少,但已是用后腿行走。古猿为适应生存而使用工具,最后发展到制造工具的猿人,语言的沟通使猿人从条件反射、本能生存进化到产生思维。思想使猿人进化成智人。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聪明的动物有更多的机会活得长久,将他们的基因和生存本领传给下一代。到距今十万年时,人类大脑质层增加厚度,成为发挥天赋本能超越一切动物的半神。《灵宝经》:“天上混无分,天气归一身,善成自然人。”这都源于一点道的自然灵性。
道德天尊是大道在世间传播的始祖,他的慈爱化被万方,促进天地生机勃勃,他的本体就是元始祖尊。他的意志就是大自然变化的法则,规律。天地的秩序。大至宇宙天地,日月山河,小至花草树木,昆虫泥沙。无有不受他的恩泽的。他的恩惠网罗万象,无穷无尽,世间文明都是由他派生并发展演变而来。
《》言:自然全体弥漫着生命,这种从盎然生意化为创造神力向前推进,即能巧运不穷,一体具化,恰如优雅的舞蹈,勃力内转而秀势外舒。自然是一个生生不已的创作历程,而人则是这一历程中参赞化育的共同创造者。所以自然与人可以二合为一,生命全体更能交融互摄,形成广大和谐(所著《现代版庄子》)。 在道德世界中,古猿从自然世界进入人类世界。人类世界是思想和组织的世界,是储存起来的知识。肉体凡胎内寄托着魂魄。魄是气质、精力、体魄,动物属性,靠食物转化能量增强,产生欲望。魂是天宇大地灵气的结合,是父母精血,是人体内五行相生,相互运动产生之精华,情义属性,最终目的是茁壮升华,回归宇宙大一统的物质属性,魂魄相互影响制约。大自然造了人,人就是小自然。人体秉承魂魄运动生命,魂魄与大自然互相感应,同步循环(《智圆行方》)。当人的精神把灵魂引向无限美好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回归宇宙的整体,我们的灵魂与宇宙在一起运动。我的分子在宇宙的和谐中,我变成了千千万万的宇宙分子,这些分子有我的基因,我的存在,与广阔无限的宇宙结合,我的分子成了永恒的。凝聚时又成回舒适快乐的精神。依聚在宇宙的根源,大道的光明里。道的根源是无穷无尽的,他的本体智慧形象就是元始天尊。
天地秩序论
太极界秩序的开端,人为万物之灵的半神,累劫经生,灵魂不知何去何从,无由解脱。灵宝天尊悯咸忧测,于是五行聚精,化五方五老梵气天君建宰五方。阐演灵章运化乾坤,以拔度天人利济群品。燮理阴阳,化形十方救苦天尊传玄文心印,广布阎浮流传浊界,建筑冥刹,以挽救幽魂。设九狱护卫人道。九狱分别是:酆泉狱主摄天魔、衙泉狱主摄不职典祠、黄泉狱主摄山魈精魅、寒泉狱主摄江湖水怪、阴泉狱主摄血食邪神、幽泉狱主摄山林毒恶、下泉狱主摄古伏尸、苦泉狱主摄师巫逆鬼、溟泉狱主摄刑亡横死(《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18])。
开上清境益证神仙,以衍无疆,广被遐裔(《太上洞玄救苦拔罪经》)。
这伟大事物的存在全赖灵宝祖尊的开启。在这其间,灵宝祖尊几历坚辛,慈善有情,无怨无悔地关怀护爱着人类。这时,元始天尊考虑到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需正确运用智慧,有秩序系统地生存,以使生存环境不会枯竭, 使人的灵魂最终可以快乐、安详、轻松、舒适、完善地回归时空之源,参与宇宙共循环。成为帮助玉皇天尊平衡六合的神明。于是元始天尊在太初大纪里分化,成为道德天尊。 也就是说,灵宝天尊是太极秩序的创造者。
人类秩序论
人的行为自己决定,并为其后果负责。当欲望影响思想去实施丑恶时,就会在灵魂中形成恶执,使灵魂污秽暗浊,当肉体机能停止时,灵魂就会分解,在异时真空的压强里被渗透挫磨。直到灵魂浊坏因子消磨除尽。作恶越深所受挫磨越重,时间越长久,灵魂越痛苦。灵魂浊坏因子消磨除尽后,才可回到冥府继续修行上升三界的知识。灵魂从父母精血,母亲孕育,环境培养造就,代代相传。因此优生优育,善待孩子,正己复礼,孩子的未来才有光荣与幸福。自己的基因延续才有价值。 道德祖尊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他使人类从个体生存转向社会生存,并使人类的动物原始性规范于社会伦理化。引导人类走向光明。他是宇宙三界的奠基者。但是在社会群体里,人与人的动物欲望在交织、碰撞甚至厮杀着。弱肉强食,幸福与痛苦并存,人在欲望斗争中走完人生。在这令人眩目的过程中,团体欲望的高度冲突随时可能毁灭社会。为了防止可怕的暴欲产生引发灾难,道德天尊与玉皇携手不同时空,玉皇成立太极界六合八表,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最高政权,管理三界的运行,神仙佛圣,精灵神仙的走向。道德祖尊和祖尊圣者则在世间流传下道德伦理,使人的性情欲望在道德的旗帜下逐渐聚集起来,将人的欲望进行社会善恶标准的划分。对哪些有害社会的思想与行为采取不同形式的压抑和监控。这样,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社会上树立了起来,这就是天理、国法、人情(四川人民出版社《我能得到什么》《人是什么》《我想要什么》)。
大多设有“”。元始天尊常以手持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汉族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元始天尊庙位于岱阳之西下,又名石庙。东西长26米,南北宽16. 35米。创建,历代重修,建国后倾圮。1988年重修,由元始天尊殿、卷棚、与山门组成。元始天尊殿3间,面阔10.75米,进深7.3米,通高7.3米。条石筑,冰盘式出檐, 板瓦硬山拱形顶。南向开一门两窗,石条雕成。殿内条石铺地,后神台供元始天尊像,四周有18尊立像。
殿前卷棚3间,面阔9.85米,进深4.25米,通高5.55米,二柱五架梁,重架,卷棚硬山顶。正间前后开门,次间开窗。
东西配殿各3间,面阔7.5米,进深4.3米,六檩式。
山门位于东侧,东向,砖柱券石砌拱形门,门高2.45米、宽1.5米。
元始天尊殿西有地母宫3间、祠3间两层、庙3间、庙3间及洞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元始天尊说太古经》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本愿经》、《元始天王欢乐经》、《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等等。
1986年中,未知
唐国强版元始天尊
1990年中,吴慈华饰
2006年中,饰
2009年中,饰
2014年中,饰
(晋)葛洪.《元始上真众仙记》.前半篇《枕中书》
.太上老君&#91;引用日期&#93;
王卡.中国道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260
【明】张宇初、张宇清等.正统道藏(第33册)《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台湾:新文丰出版社,1988:430页“元始天王经”
《元始上真众仙记》。该书云:&昔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经四劫,天形如巨盖,……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元始天王与之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与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农等五帝是其后裔云云
【明】张宇初、张宇清等.正统道藏(第3册).台湾:新文丰出版社,1988 :272
.百度&#91;引用日期&#93;
王承文.敦煌占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59-265,631-781
.百度&#91;引用日期&#93;
张金涛主编《中国龙虎山天师道》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10,第53页
《魏书·释老志》
《隋书·经籍志》
张陵《老子想尔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三万圣天尊元魂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