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五蝴蝶可能复活了吗

正月十五的传承与传说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襄樊人历来在元宵节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民间都会有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重大。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所以在这里我初略的讲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等。这些都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过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般而言,消极的传统习俗总是流传不久的,经过几千年社会历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总体而言是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一它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凝聚力。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等,这些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优秀品质。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家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感及文化同根性的认同。中国有很多的俗语,比如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人有难,众人来帮”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对于那些海外华侨,异国异地的人来说,更加注重的是落叶归根,回归故乡等行为。然而这些行为则是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凝聚力。总之这些都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维系祖国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的前进,发展,壮大。
第二中国的传统节日唤起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美”体现的是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向往。在亲近自然,家人团圆,希望有情人总成眷属的传统习俗中,让人们体会到生活之美,同时也洋溢着人们更加珍爱生命。并且在传统节日中人们许下的愿望,以及各种祝福的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即使不能实现,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却是美的。
第三中国的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再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冷漠、势利等。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际问的和谐关系时,应该受到启迪。所幸的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变化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特意将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提上日程,这是对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所以中国传统节日流传下来的都是优秀的,都是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优秀的文化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整个中国的文化修养。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
祭祀紫姑。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
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一些地方还有逛庙会、放风筝等习俗。
这是笔者30年前写的一篇正月十五放风筝的新闻稿件。
丽春时节赛风筝
今天清晨,海龙县县城梅河口的男女老少,一吃罢早饭就穿着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赶到郊外的风筝比赛场地,去观看海龙县体委主办的放风筝比赛。一走近风筝比赛场地,人们便被各式各样的风筝吸引住了。丽春时节赛风筝在梅河口有着很长的历史。这次风筝赛是“文革”后的第一次。虽然只有几十只风筝,却吸引了三、四万群众驻足观看。
此稿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快讯》播出,后收入《吉林广播》等书
刊,并被省电台评为当年好稿
【理论随笔】
写在手上的新闻
这天清晨上班,正好路过海龙县首后风筝比赛场地,只见春风浩荡,人山人海,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多年不见的喜悦,也许是因为这天是传统的元宵佳节的缘故,大人孩子穿得十分漂亮整洁。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赛场。我的同事,老新闻工作者钟华秀正在那里采访,见我去了,便说:“小吴这个稿件你写吧。”在老同志们面前我也没法推辞,只好从命。偌大个风筝比赛场,只有32只风筝在空中飘荡,围观的群众却至少有三、四万人。从人们兴高采烈的情绪中,我感到了人民群众多年精神生活受压抑,对文化体育生活的渴望。这件事儿虽小,但新闻价值却不低。我想,这稿不仅本站要播出,而且要迅速传给省电台。于是掏笔就要写,不巧采访本没揣在兜里,只好伸出左手,在手背和手心上写下了“丽春时节赛风筝”一稿。然后,奋力挤出人群赶到编辑部,立即给省电台打电话。省台高级编辑潘廷孝听说有这么一稿十分高兴。以后,我和老潘成为挚友,也就是从这条消息开始的。
稿子当晚便在省电台《吉林快讯》栏目中播出。第二天早晨重播时被《吉林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发现了,他迅速给老潘打电话,问他:“从哪掏腾这么个好稿?”并责怪老潘为什么不
给他一稿。老潘说:“你要觉得这个稿子好,就等明年吧。”
我听说这段插曲以后一直记在心里,第二年正月十五海龙县第二后风筝赛时,我把适合报纸用的《丽春时节赛风筝》一稿用电话传给了吉林日报社。我知道吉林日报一般是不接通讯员电话传稿的。对方听说是“赛风筝”一稿就破例接了,而且很快就刊发了。这一稿与广播稿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增加了必要的背景材料外,特别注意了新闻的文彩,强调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尽管如此,这篇新闻的价值却因为迟了一年大大打了折扣,它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意义远不如写在手上的新闻。
新闻就是这样,稳时,要求你倚马可待,箭在弦上;急时,要求你雷厉风行,分秒必争。马后炮、事后诸葛,自己认可,受众却不认可。前一稿,虽然粗糙,它发在了火候上;后一稿,虽然写得精细,但时过境迁。尽管不少行家也很欣赏这一稿,而且还参加了有关大赛,但结果可想而知。
附《吉林日报》《丽春时节赛风筝》一稿
【报纸专稿】
丽舂时节赛风筝
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海龙县县城梅河口的男女老少,一吃罢早饭就兴高采烈地赶到郊外的
风筝比赛场地,去观看海龙县体委主办的放风筝比赛。
一走近风筝比赛场地,人们便被那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风筝吸引住了。去年,三、五十节
的“蜈蚣”还算佳作,今年,就是八、九十节也不算稀奇了。那灵巧的“小燕子”、眼珠滚
动的“小金鱼”,那色彩斑斓的“蝴蝶”、闪闪的红五星,都是孩子们的玩艺。当然,大人
们放的就要更“高级”一些了。山城镇电影院的李政福,手提着一个彩穗飘飘的大宫灯走进
了比赛场。人们想:这宫灯若挂在檐下,参加晚上的灯展可能获奖,要往天上放,恐怕不行
吧?然而,就是这只立体的大宫灯和那些精巧的“小燕子”一样飞上了蓝天……
“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到碧云端。”放风筝,在我
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原来,南方称风筝为“鹞”,北方叫“鸢”。五代时,李邺喜放风
筝,并在风筝上系以竹笛,其声响如古乐器筝,因而得名“风筝”。海龙县很早以前就有丽
春时节放风筝的习俗,只是“文革”期间才间断了许多年。去年,这个县搞了一次风筝比赛
,三十几只风筝,几万人观看。今年,他们做了较充分的准备,无论放风筝的人数、风筝的
样式、品种都大大增加,“扎、糊、绘、放”的工艺和技巧都有所提高。愿这一古老的民间
艺术,在新的春天里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吉林日报》1983年3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农历正月十五 各地寺院举行元宵节法会(陆续添加)
日 13:27:00
佛教在线讯 日,农历正月十五,正值中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全国各地寺院纷纷举行元宵节法会。
日,正月十五,山东省海会讲寺在大念佛堂举办上元节祈福斋天法会。祈愿世界和平、祖国繁荣昌盛、风调雨顺、众生平安。来自广州、聊城、阳谷、济南、淄博、德州等地的信众参加了此次祈福法会。(文:仁智)
日(农历正月十五),正值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福建厦门南普陀寺举行“三千佛洪名宝忏”吉祥如意法会的洒净仪式,南普陀寺方丈则悟法师主法。南普陀寺戒德僧伽将于三永日中诚诵礼忏三千佛洪名,祈愿与会护法善信等,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平安,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日,农历正月十五,天津荐福观音寺隆重举行元宵节法会。法会期间,举行了上大供、放生消灾普佛等活动,全天近万名信众随喜了道场。
日晚,在众人的倒数声中,炫耀的烟火直冲天际,照亮台湾佛光山的夜空,近二千位民众齐聚大雄宝殿成佛大道上,在观赏璀璨烟火的同时,亦于佛前上灯祈福、叩钟祈愿,祝愿合家平安、社会祥和的心愿能上达天听。随后,在慧昭法师、慧任法师和慧谦法师带领下,与会民众手持灯独,以最虔诚的心,唱诵“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号及诵念“献灯祈愿文”,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光明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日上午10时,佛立门文教中心举行2009年度光明灯上灯法会,信众们扶老携幼前往祈福,并恭读星云大师“献灯祈愿文”,祈求佛光加被照亮心灯。活动以猜灯谜、做灯笼、搓汤圆、摺莲花为主题,并有串烧、素烤、红豆汤圆等年节应景小吃及西式小点等10多个摊位,吸引无数民众全家大小参加。
庆元宵!庆元宵!锣鼓声响同欢欣!生耕致富庆元宵!佛光山圣路易禅净中心于2月8日举行“2009年光明灯上灯法会”及“新春文化飨宴”,300余位信众与佛光之友欢聚一堂,以最真诚的心祈愿众生平安吉祥。
日,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华寺在圆通宝殿举行“生耕致富庆元宵”活动。当天义工们穿上喜气洋洋的传统中国服饰在现场迎宾,并由荷华寺妙益法师、妙谛法师及国际佛光会荷兰协会温戊生会长带领所有佛光人以新年曲调唱诵佛教诗偈开场,欢乐的气氛让所有游客也一起加入阵容,拍掌称好。为了让在海外的华人以及西方人士都对中华文化有更深之了解,主办方安排中、荷、英文司仪介绍“元宵”意义及习俗。
日晚,重庆华岩寺鼓楼广场举行正月十五点灯、燃放孔明灯活动。由重庆华岩寺宏樽法师主法,华岩寺普济法师、义悲法师、来圣法师、惟正法师、心河法师及四众弟子参加活动。据悉华岩寺当日还举办了普佛法会,由照道法师主法。
日,江苏省涟水能仁寺以“关爱众生,造福众生”为理念,举行大型点灯法会。晚上七点钟,妙通塔灯火辉煌,威严矗立,在主礼法师的引领下,僧众列队,信徒相拥,约有三千人手持莲花灯,右绕妙通塔,祈愿华夏大地,国泰民丰,万家团圆,咸具安乐。七点四十分,施放的一簇簇烟火腾空而起,直插云天,随即爆裂成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案,令所有在场僧众居士爽心悦目,流连忘返。(图、文:妙明)
日,陕西长安护国道安寺隆重举行上元节祈福息灾法会。上午十一点住持宽严法师拈香主法,主持祈福法会,祈愿国基巩固、社会和谐、佛日增辉、祖道大兴。十二时许,寺院附近村民自发组织锣鼓队,以其特有的形式前至寺院敬香祈福。(图、文:宏沩)
日(农历正月十五),正值元宵佳节,浙江宁波慧日寺如期举办了放生法会。
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为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家吉祥,厦门金鸡亭普光寺隆重举行“2009年祈福传灯法会”。普光寺监院道祥法师主法,四众弟子近千人参加,现场气氛祥和、庄严、隆重。
日至9日,农历正月十四日与十五日,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隆重举行元宵灯会,来自甘肃各地的上万名信众到寺院烧香拜佛,观礼灯展。期间,来自寺院周边的农民社火队也到寺院助兴,共度元宵佳节。
福建古田县极乐寺于正月十五晚上举行祈福传灯法会,极乐寺住持定空法师携众位法师带领信众一起缅怀佛陀的功德,感恩佛菩萨的教诲,一起点燃心灯,许下美好的心愿,共同度过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日晚上,山西省榆次大乘寺举行元宵传灯法会。普寿寺住持如瑞法师主法。
日晚上,福建省霞浦地藏寺举行了元宵节传灯法会。
日晚上,山东省普照寺举行了传灯法会。
编辑:华慧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农历7月15是什么节?农历7月15放假吗?鬼节?
热门推荐:
您所在的位置: >>文章阅读
农历7月15是什么节?农历7月15放假吗?鬼节?
发表时间:
来源:凯洛诗
关于农历7月15,按照我们广东潮汕(我老家普宁)的习俗,农历7月15这一天是所有学校、单位、工厂全部放假一天。某些地方,如广州白话片区的地方称7月14和7月15为鬼节,而我们潮汕则称之&7月半&,这一天会举行祭神,祭先祖的活动。跟鬼字并无关系。
7月15这个节日正名叫&中元节&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资料:
中元节 俗称鬼节,盂兰盆节.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 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 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健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麽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依佛教仪轨,四月中开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间不准外出,七月十五日结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来接受信众布施,所以有此一说。中国佛教徒为之造出《盂兰盆经》宣扬其事,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这样一来,中元节的特点,是道佛两教之义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灵、设食祭鬼的活动,在民间成为最大的「鬼节」。 中元的民俗活动,围绕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厉(横死鬼魂),道观和佛寺举办普度法会,超度亡灵,民间则多上新坟。随著华人来到东南亚等地区,也将中元节的风俗带到那些地方。马来西亚槟城的中元活动具有很广的群众基础,远近闻名。刘仲宇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隍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吕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中元节 七月歌台 在华人民间的传统习俗里,中元节是个重大的祭祀祖先,普度众生的日子,家家户户必大事庆祝一番。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采、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庆祝中元十分普遍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组屋,或街道为中元节普度单位;市普以巴刹、小贩中心、购物中心、商店为主体;至于庙宇,不庸致疑。 在我国是普遍流行,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厂和工业大厦,一般都有普度组织。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庆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场也十分讲究,一些民间组织或公司的中元会也纷纷成立,从这种趋势来看,这个华人传统习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会拜祭大烛大香,一排一排的排开去,有的高十几二十英尺,很是壮观。 在祭棚内,还请糊纸店糊一尊身长丈六,或丈二的普度公,青脸獠牙,异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烧三条大香,两条大烛,祭礼的方式或荤或素,愈多愈妙,有烧猪、鸡、鸭、白米包、水果、罐头、糖、油、盐、素食品等家禽肉食类,干粮杂果、素食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缤纷一片。 至于庙普又有的不同,庙普内设有祭坛,中央挂着&盂兰盆会&或&三宫大帝&的大镜子一面,至于神桌上,则置有三个斗灯、神像、香炉。斗灯内盛有白米、古铜镜、古剑、小秤、剪刀、尺、凉伞及点燃的煤油灯,古人相信这样可避邪。 祭坛前的长桌上,则供奉牲醴,及用面粉为材料,捏造成飞禽走兽、鱼蟹水族类及其他供应品,极尽丰盛之能事。 投标福物花样繁多 除了祭品外,这些地方性组织的普度会上,还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会组织的会员及热心人士的捐赠,花样繁多,有神像、俗称&乌金&的火炭、米桶、扑满元宝、大彩票、发糕、酒、电器用具、儿童玩具,应有尽有。 拜祭过后,免不了的便是进行精采的投标福物了,这也是本地中元普度的特色之一。 投标时多由炉主出马,声似洪钟地把出标人的价钱喊出,总听见宴席间,这里、那里、一时高喊出价标福物的声音,比起彼落,好不热闹,而出价者也十分阔气,因为一般人相信,&标&一件东西可带来一些财气,所以大家十分慷慨开价,尤其是商界人士。 通常中元会的负责委员,都会把这笔开标的可观款项,拿来充为慈善基金,或会员的福利基金,同时,也可为下一年的中元会活动,做好准备金,如请歌台或地方戏曲助兴。 中 元 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 元 节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为图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别是晋北人民又把它改称为面塑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与道教相抗衡,佛教确定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佛教提倡慈悲为善。古印度雨季的三个月里,佛教仪规禁止僧尼外出,说是外出容易伤害草木虫蚁,要求僧尼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佛教传到我国以后,根据我国的季节变化,规定安居期为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后来又依据经书产生了&目犍连救母&的佛教传说故事。大意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里受苦受罪,惨不忍睹。使尽一切办法相救,均告失败,只好求助于佛祖。释迦牟尼解释说,其母生前罪业颇大,非一人之力可救,告诉目犍连要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好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借助众僧之力,才可使其母亲解脱苦难。目犍连遵嘱照办,果然凑效。这种佛教活动,被称为盂兰盆会。盂兰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意为倒悬,形容亡人之苦。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兰盆即指这样的佛教活动,可以解脱先亡人的倒悬之苦。 我国佛教借助儒家传统的&孝亲&礼俗,将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扬佛法的&孝亲节&。不仅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也受到了官方民间的普遍欢迎,因而对七月十五日的民俗活动影响也最大。 五台山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要照例举办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周围一些信教群众要到寺庙摆供、响炮、祈祷,为祖宗赎罪,祝亡人解脱。 在民间,家家要上坟祭奠祖宗。 晋南地区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晋北地区上坟祭奠祖宗,喜用馍馍,面粉制作,圆形,中间点一个红点。摆完供,烧完纸,回家时要从地里挽几棵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节后移置房顶,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称为拣麻谷。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保佑五谷丰登。然而供奉面人的仪规,分析起来,似乎是早期人殉习俗的遗迹。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七月十五日,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七月十五日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与酒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我国古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道教出现以后,所祀奉之神有天官、地官、水官、并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上元天官生日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为十月十五日。所以道都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是具体的规定和做法。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北齐的时《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中元节 我是知道有中元节的,在文学作品中看过,以为那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民俗,别的地方或许也有这种习俗,但想来总不如黄河流经的地方来得地道。在我的感觉中那天的夜晚总应是雾蒙蒙的,在朦胧中各家的祭祖饭在烛光和香火的映照下显得十分诱人,在迷雾中孩子们的河灯在沉没之前也消失了,驶向天国。成人们在干什麽作品中多没有提,我想他们多半是在为祖先和孩子们扎河灯然后为他们做饭,这是一种圆融的场面,鬼节应该是个快乐的节日。 真正了解到中元节习俗是到新加坡以后的事,当然我所了解的不过是新加坡的中元节,一个与河灯毫无关系的中元节。 元节在新加坡的俗称叫鬼节,规范来说中元节应该是阴历的七月十五,因为阴历七月十五是岁时节令的中元,所以这一天的节日叫中元节。因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是在阴历七月十五举行,一些地方又把这一天叫&盂兰盆节&。佛家对七月十五非常重视,在那一天要举行很多活动,&放灯照冥&就是起中的一个小仪式,这一仪式传到民间变成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灯。放河灯的目的尽管众说纷纭,但总是与鬼魂有些联系,如肖红在&乎兰河传&一文里提到的&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同佛家的&放灯照冥&被百姓根据自己纯朴的愿望吸收改良为民间的放河灯一样,中元节跨越了冥界与国界,来到新加坡,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加坡的中元节你找不到河灯的影子,庆赞中元的时间也从阴历七月十五一天扩大为阴历七月的一整月。这一个月人们尽量不动土,不置业,也尽量不出游,这一个月的飞机票也是全年低的,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出国游玩。当然信邪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新加坡的阴历七月正是酷暑季节,但不管天气多热,泳池里的人总是稀稀落落的,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七点一过就把小孩关在家里。 新加坡人相信阴历七月一日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在以后的一个月里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阴阳两界,在这一天后半晌儿的时候,信的人家会在自家门前的草地上插两根蜡烛,在蜡烛的旁边再插上三七二十一根香,把事先准备好的阴币,佛咒、糖茶之类的供化放在蜡烛的前面,然后点烛焚香拜三拜,祭拜完毕就拿了阴币,佛咒到焚烧桶去烧。这焚烧桶就是汽油桶把顶盖去掉,再在侧面打几个洞做成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玩艺儿。焚烧桶的出现是因为政府认为向以前那样在自家插的蜡烛前直接烧纸太影响卫生又很难清理,于是每年一到七月政府就会在组屋前摆放些焚烧桶供人们烧纸用。一些人不能认同自家烧的纸同别人家的混在一块儿的观念,他们只好到杂货店买专为自家用的小化纸桶。更多的人好象突然间受不了烧纸的烟熏火燎,特别是初一,十五,二十九这三天,空气中弥漫的是烧纸的味道,天空中飘扬着的是烧纸的灰烬。很多人为此向政府投诉,政府只好劝请大家少烧点,说是叫礼轻情意重。有一家公司抓住这个商机,研究出新型焚烧桶让大家试用,据说反应良好,或许明年我们就会用上价值一千五百新币的新型焚烧桶了,听说新产品是箱形,所以应该叫焚烧箱才对。 各家各户庆中元的时候,一些华人公司也会集体庆赞中元。公司庆中元的排场要比小家小户来得大,贡品很多,有整袋整袋的大米,各式各样的罐头,饼干和水果,讲究点的还要画龙点睛地来只金猪。这些贡品都摆在一个木制的台子上,台子前立着几根碗口粗细与人齐高的蜡烛与香。让员工们感到兴奋的是,老板点烛焚香除了要鬼兄弟们保佑生意兴隆外还要向他们求四个吉数来买彩票。这四个数是全公司共享的,买的时候也有学问,最常见的是顺买,到买和通吃,据说中的机会很大,或许鬼兄弟真的有些灵通吧。 最有气势的中元庆赞要数社区或小贩中心举办的,不但有摆贡品,点烛焚香等祭拜仪式,还有唱歌台与中元节喊标等活动。唱歌台的主要目的是娱乐鬼兄弟,据说早期的歌台是唱大戏,现在已改成唱歌,而且多数是流行歌曲。中元节唱歌台的歌手多是不大出名的,因为有出场费所以竞争很激烈,为了吸引人去看,女歌手往往穿着暴露,有几个还剃了光头,男歌手则是长发披肩,紧身裤加网眼衣。尽管歌者用尽法宝,看歌台的人却越来越少,不算前几排留给鬼兄弟的座位,其余的座位也坐不满,人们似乎越来越无法接受这有些粗糙的歌台文化。当然也有一批歌台发烧友努力地唱着反调,这些人多是上了年纪的,他们会每天翻报纸查看歌台信息,跟着歌台跑。不知道有没有鬼魂跟着歌台跑,也不知道从大戏改成流行歌曲他们喜不喜欢,但我觉得歌台的娱鬼成分越来越少,媚人的成分却越来越多了。 除了歌台,另一项值得一提的活动是中元节喊标。喊标是在祭拜仪式结束,中元宴席吃到一半的时候进行的。主办单位会尽量找些演艺界小有名气的人来喊标,他们的喊标多是义务的,主要是做点善事,顺带着也宣传宣传自己。用来喊标的福物多数是被镀成金色的民间流传有好彩头的吉祥物,最常见的是金龙与黄梨,也有匠心独具的,比如腾飞的金马上驮个金黄梨叫&马上旺来&。福物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投标者投的就是一个好彩头,把福物摆在家里就等于把好彩头带回家里;福物上也多粘上些幸运数,标得福物的人可买彩票赌赌运气。至于投标所得的钱,一部分用来充当第二年中元庆赞的费用,一部分则捐给仁慈医院等福利机构,大有人鬼共渡意思。 近年来中元庆赞面对很大问题,首先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无法接受这种尽管土气却很有民族风味的文化,中元庆赞后继无人。其次,有些人突然间无法忍受烧纸的烟熏与歌台,喊标的噪音,频频向政府投诉。政府似乎也很买这些人的账,在不断改进焚化桶的同时,今年还明令庆赞活动必须比往年提前半个小时于十点半前结束。由于活动提前结束,使歌台发烧友们不能尽兴,投标所得的款项也大大缩水,除去第二年庆赞中元所必须的款项,捐给福利机构的已所剩无几。这让人有点人不如鬼的感觉,但七月是他们的节日,活人只好退让了。 我在新加坡已渡过五个中元节,开始的时候很好奇,甚至有些恐惧,渐渐地反到喜欢上这个节日,还学着新加坡人的样烧纸祭拜,希望过世的父亲会到新加坡来过这个节。鬼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离别,尤其是阴阳之间的离别。 中元节 中元节&&农历7月15日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在7月14日。据说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责任编辑:学我无前途]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随机推荐
最新图片文章
其他推荐文章  
Copyright ©
凯洛诗 All 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