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释厄传元神出窍 yu

[转载]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
(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每日心念耳闻去诵《心经》就是归零,
就是接近宇宙本源!
就是观自在、
就是真胎息法、
就是激发自性之光、
就是打通三脉七轮、
就是净化阿赖耶识、
就是接近彼岸、超脱轮回,
就是万法归一的真修行捷径!
推荐跟诵修行版本:大宝法王版
(3遍汉音版全文+21遍梵音版心咒)
一、大颠和尚解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bō rě bō lu& m& duō xīn
般若 波罗 蜜多心 经
guān z& z&i p& s&, x&ng shēn bō rě bō lu& m& duō sh&,zh&o
ji&n wǔ y&n jiē kōng
观自 在菩 萨, 行深 般若 波罗 蜜多 时, 照见 五蕴 皆空,
d& yī qiē kǔ & 。 sh& l& zǐ, s& b& y& kōng ,kōng b& y& s&,
度一 切苦 厄。舍利 子,色不 异空, 空不 异色,
s& j& sh& kōng ,kōng j& sh& s&。 sh&u xiǎng x&ng sh&, y& f& r&
色即 是空, 空即 是色。 受想 行识, 亦复 如是。
sh& l& zǐ, sh& zhū fǎ kōng xiāng, b& shēng b& mi&, b& g&u b&
舍 利子, 是诸 法空 相, 不生 不灭, 不垢 不净,
b& zēng b& jiǎn, sh& g& kōng zhōng w& s&, w& sh&u xiǎng x&ng sh&,
w& yǎn ěr
不增 不减, 是故 空中 无色, 无受 想行 识, 无眼 耳
b& sh& shēn y&, w& s& shēng xiāng w&i ch& fǎ, w& yǎn ji&, nǎi zh&
w& y& sh& ji&,
鼻舌 身意, 无色 声香 味触 法, 无眼 界,乃 至无 意识 界,
w& w& m&ng, y& w& w& m&ng j&n, nǎi zh& w& lǎo sǐ, y& w& lǎo sǐ
无无 明, 亦无 无明 尽, 乃至 无老 死,亦无 老死 尽。
w& kǔ j& mi& d&o, w& zh& y& w& d&,yǐ w& suǒ d& g&
无 苦集 灭道, 无智 亦无 得,以 无所 得故。
p& t& s& duǒ, yī bō rě bō lu& m& duō g&, xīn w& gu&&i。 w& gu&&i
菩提 萨埵,依 般若 波罗 蜜多 故,心 无挂 碍。无 挂碍 故,
w& yǒu kǒng b&, yuǎn l& diān dǎo m&ng xiǎng, jiū j&ng ni& p&n
无有 恐怖, 远离 颠倒 梦想, 究竟 涅槃。
sān sh& zhū f&, yī bō rě bō lu& m& duō g&, d&ā n&u duō lu& sān miǎo
sān p& t&
三世 诸佛, 依般 若波 罗蜜 多故, 得阿 耨多 罗三 藐三 菩提。
g& zhī bō rě bō lu& m& duō, sh& d& sh&n zh&u, sh& d& m&ng
故知 般若 波罗 蜜多, 是大 神咒, 是大 明咒,
sh& w& sh&ng zh&u, sh& w& děng děng zh&u。 n&ng ch& y& qi& kǔ, zhēn
sh& b& xū
是 无上 咒, 是无 等等 咒。 能除 一切 苦, 真实 不虚。
g& shuō bō rě bō lu& m& duō zh&u。 j& shuō zh&u yuē
故 说般 若波 罗蜜 多咒。 即说 咒曰:
gā d& gā d& bā lā gā dī bā lā
sāng gā dī bō d& sī⌒wa⌒hǎ(连读可近似sua ha)
揭 谛揭 谛,波罗 揭谛, 波罗 僧揭 谛,菩提萨 婆诃。
(咒语应用梵文读音)
唐. 大颠禅师宝通述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然而世尊出世现种种相,谈说种种法。五事施化,五种立题,广辟玄门,诱导群品,于第五时说此般若最胜大经,有唐玄奘三藏奉诏译成,流于此土。尽六百卷,谈空一味,显法多门。于其数中,最简要者,五十四句,计二百六十字。其文大直,反成难晓,岂欲传诸达道,庶几接引初机。若能对己返照,穷究见闻,先取见性,次第入顿,后无凝滞,终到牢关。设或未然,且听末后句。
大颠和尚注心经
&&&&梵语。此翻为大,又云平等。
&&&&世间最大莫过虚空。金刚经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所以灌溪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虚空难度量。”
&&&&雪峰道:“仰望不见天,低头不见地,虽然恁麽广大,谁知有一物,更过于此。且道是甚麽物?还识这个◎么?太虚虽广不能包其体,日月虽明,不能喻其光。”达摩云:“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庵虽小含法界。放开大者无外,收来小者无内。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若从这里会得,万象森罗,情与无情,皆同一体。方信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臂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尽大地是个法身王。”
&&&&经云:“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岂不见。”&
云门道:“一条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去了也。”山河大地从什么处得来?若从这里,一一明得便了。芥子纳于须弥。须弥纳于芥子。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神通自在,出没自由。或现大身,满虚空界;或现小身,微中极微,细中极细。抛向诸人面前,打鼓普请看不见!
&&&&会么?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梵语。此翻智慧。
&&&&愚痴之人,不见自性,造作粗恶,用事无智,生遭王法,死堕阿鼻。若能转愚为智,用事聪明,具大福德,知因识果,令人恭敬,不受贫苦。若有人,反思从前,所做过恶,逐日忙忙,不觉不知,愚痴颠倒。忽然自醒,念念生死,末后何归,有大苦恼。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舍不得苦。杳杳冥冥,前路暗黑,魂识纷飞,无家可归。依草附木,饥渴苦恼,亲戚不睹,莽莽荡荡。忧愁之苦,或在地狱,一日一夜,千死万生。或堕畜生,久受困苦,无人救济。长劫受苦,忽能自觉,昼夜反思。尘劫以来,前种种苦,但受无常。亲近知识,发大智慧,见自本性,顿悟无生。反前愚痴,智慧福德,皆归空寂。神通妙用,治生产业,治世语言,同归般若。转凡成圣,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生极乐国。念念慈,常谈般若,济诸贫苦,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切诸法,无非佛法,平等真法界,佛不渡众生。方信道
:无众生可度;无三界可出;无涅磐可证,本来具足。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为人自肯,决定无疑。说此难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更参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如何是末后一句?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梵语。此翻到彼岸。
&&&&迷者此岸。悟者彼岸。经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若迷本性,三业昏暗,六根内盲,妄认四大六根为己。此是众生颠倒,认贼为子,迷自本性。轮转生死,即在此岸。出壳入壳,展转不觉。改头换面,长劫受苦,无有休息。若一人反真归源,穷理尽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更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作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名曰极乐。如何是极乐?除是我家亲弟子,谁人肯向里头行。
&&&&梵语。此翻极则也。
&&&&密者,和也。多者,诸法也。密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于万法,万法尽在太虚之内。众生一性放开,亦能包于太虚,太虚亦能合于种性。太虚为体,万法为用。太虚之中,森罗万象,情与无情,总在太虚之内。众生佛性,亦能包合于太虚。太虚之内,有八万四千恒河沙异类种性,俱不可说,尽在众生一性之内。一性喻于密。密能均和,和合为一。一性为密,种性为多,故曰密多。
&&&&心者,是众生之本源。一切诸法同归于心。万法是心之异名,分为八万四千,广则无穷无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道:众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又道:现前一心,本具千法,举心动念,具大总持。从上祖师,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五千四十八卷,八万四千法门,多种方便,皆从此个字流出。将须弥做笔
,海水为墨,书这一个字,犹不能尽。人人尽有这一个字,所以不能自见
,说亦不信,须是亲见,方能信也。唤做一字法门,众生不信是心是佛。佛有多种方便,指众生见自本性,未能见者,须是一一分明指出。
&&&&教中道:“青青翠竹,尽是真知,须是亲见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须是亲见般若。”
&&&&夹山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须是亲见祖师意。
&&&&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又道:“道在瓦砾,道在尿屎,道无乎不在。”
 又云:“唯一紧密身。一切尘中现。”
 又道:“见色便见心,众生只见色,不见心。”为何不见?只为识性昏暗,六根内盲,不觉不知。若能穷究,步步行行念兹在兹,
着磕着,忽然亲见,名曰见性。此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须是左顾右盼,回头转脑。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处处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如是会,方得契如如。此性无形无相,于不见之上,亲见。于亲见之上,不见。离种种相,见自本性,是名妙道。
 二祖问达摩:“乞师安心。”达摩云:“将心来,我为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云:“为汝安心竟。”二祖于此大悟,得无心之道。
 会么?若得心空皆及第,凡圣原来共一家。
 经者,径也。是众生修行之径路。蓦直便行,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切忌当头,举心动念,便堕泥犁。要识此经麽?五千四十八卷,皆从此经出。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学人一卷经?”云门答曰:“举起甚分明。”又问:“僧念什么经?”僧云:“念维摩经。”云门云:“我不问你念维摩经!念的是什么?”若从这里会得,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这一卷经,人人本有,亘古亘今,只为众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何也?此一卷经流浪多劫,迷背此经。忽然有人,一言下顿悟,方信道:此经不从外得,自知从己流出。声声不绝,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然虽如此是,不可依样画猫儿。何也?须亲见此经始得。&
 观自在菩萨&
 若信于此,但去静坐。坐令极静,举心动念,有一无位真人,常在赤肉团上,出出入入。这里亲见此菩萨,悠游自在。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一刹那间,周遍沙界。十方游历遍,不见佛行踪。不离当处常湛,觅即知君不可见。于不见中亲见,于亲见中不见。若从这里见得观音菩萨,应物并随形,何曾欠少。起坐镇相随,同起复同倒。同欢同笑,同叫同闹。
 会么?眼里闻声方始知。&
 行者,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为初,看这一步从何而起。若知起处,便知生死之根源。&
古人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岂不见,石霜问石头:“举念不停时如何?”头:“咄!云是谁举念?”石霜于此大悟。但如此体究,念念不离于当处。凡举心动念,语言,三昧,自观从何而出。
 古云:“何不自闻闻,方信道,从佛口生,从佛口出。”
 古云:“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宝公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如今,谁动口。”
 经云:“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谛观声声,从自己流出。念念不绝,十二时中,常读是经。叫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目太分明。若能如是,唤作返本还源。如何是源?水流源在海,月落不离天。
 深者,彻骨彻髓处也。
 古云:“为道损之又损。”但去静坐,日夜反照,照尽髑髅,五蕴顿彻,丝毫不挂,如父母未生相似,烧了一般,贴体汗衫都脱却。反求诸己,廓然无我,自然到家。
 古云:“不是不归家,家贫归不得,谷幽深远无人能到。”
 古云:“去年穷未是穷,今年穷始是穷。去年穷无卓锥之地,今年穷,锥也无。”若能如是,方知无舌人能解语,无手人能行拳。
 般若者,梵语。智慧。大凡为人,须有智慧。若无智慧,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不信此语,外道聪明,无智慧。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当自坐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往。若有人,发此一念,便能亲近知识,抉择生死之法。若不如此,但信此语:世间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古云:“若一人。反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若要明末后一着,但将龙牙颂仔细冷观。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的人。如此悟去,世间将不去,唯有一空身。是大安乐。
 会么?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梵语。此翻到彼岸。迷者轮回转,悟者轮回恝。若要到彼岸,须是自生智慧。譬如渡河人,河深难得渡,须用桥道、船车、木排、竹筏多种方便,布置盛载。过此深河,前多种方便之物都无用处。见性悟道亦复如是。又譬如盲人求医,路远不能自行,须假人牵,兼手中有杖。无此二物,终不能到。既到医师处,为他点开眼目,便见光明,其杖与牵人,都无用处。顿悟涅磐正路,亦复如是。未得见性悟道,须用作福,福至心灵。须假坐禅行道,看读圣教,看话下语,一切顿悟。从前多种方便,有为之法,尽是闲家具,留与后人看。目开之人,渡河之者,来去自在,一过永远,一悟永悟,更不复迷。得兔忘(上四下弟),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做一个物外闲人。十二时中,诸圣鬼神,要见无由。一切圣贤觅踪迹,皆不可得。此是已到岸者。故云波罗。
 会么?及尽玄微妙,回程月下行。
 梵语。无极。又云:究竟。
 故密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万法。譬如众药,其味不同,用蜜匀和,同归一味。诸佛性空,亦能充满于法界,包含一切。异类种性,会源归一。识得一,万事毕。如何是一?吾道以一贯之。洞山道:“二十年要打成一片。”不能得到这里,方知佛法平等,无有高下,回归一体,无佛可做,无众生可度,一体同观,故曰密多。
 时者,正见之时,一无可见。亦无过去、未来、现在。与虚空平等。上无攀仰,下绝已躬,圆顿之位,皆不可得,玄之又玄,等无有二,共归一时。&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此五蕴因执色身有我故,长劫轮回。若就今生人身,依此修行,常自返照,照见五蕴净尽,清净本然,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四大五蕴,名字皆不可得。古人到此,名曰蕴空法。
宾王问师于尊者曰:“在此作什亮?”尊者答曰:“在此蕴空。”王问:“得蕴空法否?”尊者答曰:“已得蕴空法。”王曰:“求师头得否?”尊者答曰:“身非我有。岂况头乎!”
 僧问岑和尚:“二鼠侵藤。如何淘汰?”岑曰:“今时人。须是隐身去。”僧云:“如何隐身?”答曰:“道者还见奴家麽?”
 肇法师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舍利佛见天女,问:“何不变却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觅女身,了不可得。教我变个什么?”祖师到此田地,皆得蕴空之法。
 镜清和尚住院三年,本院土地,要见师颜不能得。
 弘觉和尚住庵,天厨常送食。及再参洞山后归庵,天神三日送饭到庵,不见庵主。庵主只在庵中,为甚未见?参!从上祖师皆得圆顿之法。这里一一透得荆棘过,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肯,乃方亲到这田地,自然休歇,自然放下,如红炉上一点雪。
 良久云:会么?只见六龙争戏舞,谁知丹凤入云霄。&
 度一切苦厄&
 若不得五蕴空,依旧堕落生死界,既堕生死界,再受轮回苦。
 老子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有身皆是苦。”
 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要无苦,直须反己自照,照尽髑髅本来清净,须是亲见本来面孔。要见本来面孔么?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
 会么?举头鹞子过新罗。 &
 舍者,离也。利子者,舍中之主也。四大五蕴,身如客店,主人暂住。主人既离,屋舍倒坏,利子常存。
 药山道:“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又道;“大千俱坏,这个不坏。”还识这个么?独超三界外,更不恋娑婆。
 色不异空&
 以心观境,境上有空,见色便见空,心即是空。众生法性只在目前。应物显形,长者长形,短者短形,方者方空,圆者圆空,白者白空,黄者黄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远者远空,近者近空。反观自己,是色,色即是空,应现种种相。种种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宝公道:“有相身中无相身。”
 会么?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空不异色&
 色与空一种,凡夫见两般。诸佛菩萨,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三世诸佛菩萨亦是空,二十八祖六代祖师亦是空,四圣六凡亦是空。上至诸佛,下至蝼,各各本来总是空。只为众生执着,不知是空。迷己逐物,随物流转,不能归一。机见不同,有色有空,堕落二见。若人于此,廓彻悟空,平等身心,内外无余,不见空色,不被物转,平等法界,何更有二。&
会么?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色即是空&
 眼是色不能见,只是真空能见。耳是色不能闻,只是真空能闻。鼻是色不能嗅,只是真空能嗅。舌是色不能说,只是真空能说。身是色不能觉触,只是真空能觉触。脚是色不能行,只是真空能行。手是色不能行拳,只是真空能行拳。无眼能见,无耳能听,无鼻能嗅,无舌能谈,无脚能行,无手能行拳。意根有名无形,分为八万四千。见闻觉知,总归六根,遍身互换,神通妙用。
 古云:“通身是。遍身是,会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异,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总归大空毕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门原不有,且道到这里,似个什么?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新。
 空即是色&
 诸佛菩萨,见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无二。有情无情,著相分别,见种种相,随声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觉。圣贤不见有色有空,内外无分别,常自寂灭相,光明动耀,遍周沙界。安色空二字,俱不可得。
 会么?亦无空,亦无色,布袋和尚逢拾得。
 受想行识&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识。因有识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尘。因有六尘,便有六识。因有六识,共成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蕴。因有四大五蕴,便起六十二见,便起八万四千差别相。随声逐色,流浪生死,终无止住。若要生死断、轮回息,但从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我,当下空寂。直下承当空劫以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无所寂,唯见于空,空无所空,八万四千。尘劳妄想,一时顿息。此时,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
 会么?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亦复如是&
 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唤作万法归一,不落第二见。到这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动念即乖,安排即错。文殊与净名,对谈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动著!动则三十棒。
 会么?百舌未休枝上语,凤凰那肯共同栖。&
 诸漏已尽,已归寂灭。求出三界,天地不能拘。迥超法界外,自在更无忧。名曰舍利子。前解释竟。&
 是诸法空相&
 从上诸佛,一味谈空。只为众生,直下是空,担负不行,起百种方便,种种假名,引导有情无情,皆归空寂。若信未及,但去静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人空。既得人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
 经云:“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到这里,自然放下,无佛可做,无生死可断,无涅磐可证。圆顿之位,等觉妙觉之地。若更有丝毫可证可修,则堕生死界,永劫受沉轮。若能彻底无依无倚,直下承当空劫,圆陀陀,光烁烁。
 会么?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者,全谈理性。有生有灭,全谈事相。此语直言直说众生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曾生不曾灭,不变不移,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四大五蕴从他虚生虚设,于自己法身,总无交涉。和光尘不染,三界独尊。此是长劫虚空不坏之身。
 经云: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会么?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
 不垢不净&
 亦说众生本来具足法身,众生法身清静,无瑕无染无污。不长不短,不方不圆,无浊无净,坏不得,烧不得,染污不得,如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不垢不净,长劫如然,如水中月,要见么?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不增不减&
 虚空之体,迢迢空劫之身,增不得减不得坏不得。在圣而不增,在凡而不减,如如不动。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之士闻之必生怪。
  会么?唤作一物即不中。
 是故空中&
 清静本然,棒打虚空空不痛,刀斫虚空空不断,绳缚虚空空不住,火烧虚空空不着,箭射虚空空不穿,雨打虚空空不湿,典卖虚空不值钱。
 会么?欲言言不及,山东河北好商量。
 无色无受想行识&
 虚空之体,安色空不受色,安声空不受声,安受空不受受,安想空不受想,安行空不受行。安识空不受识。六道四生,一切假名,都无所受,纤尘不立。清虚之理,毕竟无身,行如鸟道,坐若太虚。十二时中,佛眼觑不见。为甚觑不见?锦鳞在深处,白鹭不知踪。&
 无眼耳鼻舌身意&
 有此六根,随顺众生之说。诸佛具大慈悲,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幻灭幻。非幻不灭,不灭者是众生本来具足法身。法身即非法身,是名法身。法身有名无形,要见法身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全体起用,全体法身。非是六根,四大五蕴。见闻觉知,切忌妄认。四大六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尽是假名。引导众生。须是亲见法身,若得亲见,转凡成圣。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曰:“花药栏。”僧云:“便凭么去时如何?”云门云:“金毛狮子。”雪窦颂云:“花药栏莫颟顸,星在称方不在盘。便凭么太无端,金毛狮子大家看。”
 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簸。”祖师一一为众生指出,若亲见自己法身,万劫不受轮回。要见法身么?是何颜,剔起眉毛著眼看,拟议之间隔千山。
 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得起处,知根本生。反照根本身,非我有我身。既无十八界,顿然清净。观身无身,观法亦然,总归空寂。更去静坐,观过去所作,现在所作,多种声色香味触法,安顿何在?既无所有,犹如昨梦,我心本空,罪福无主。何者是罪,何者是福?谛观心是本来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三祖乞二祖忏罪,二祖云:“将罪来,我与你忏。”三祖云:“觅罪了不可得。”二祖云:“忏罪已竟。”三祖于此大悟。
 会么?对坐不相见,光影照驴面。静坐绝纤尘,虚空不通线。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十八界,因执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是诸恶业。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皆归败坏,总无真实。静观四大,都无实义。为虚空之体,长劫不坏之身,湛然常寂,亦无修证。瑜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无散无乱,孤明独照,犹同秋月。圆陀陀,光烁烁,普天匝地照彻十方,山河大地不能隔碍。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开发众生,人人尽有无明,起多种种差别,百种烦恼。常取六根,起十八界,心处六情,如鸟投网,造众恶业,如蛾赴灯。出壳入壳,展转不觉,流浪经劫,皆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由无明为始,于此忽然亲见无明降伏令死,死中更死,万缘俱息。诸漏已尽,永断烦恼,根本既除,三毒自灭。一切众生,不识无明恶毒缘起,因被所累,历劫受苦,忽然自觉,无明起处,朝打三千,暮打八百,直教大死一回,末后再苏,欺君不得。
 一僧问投子:“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投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于此直截根源,扫除心地,不见有身。身尽无明尽,尘垢尽除,万劫尘沙之罪,一时顿消,轮转生死,一时顿脱。
刹那灭却阿鼻业,了得万法本来空。如何是本来空?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于此一一明得,转凡成圣,转无明作佛。
 亦无无明尽&
 有身即有无明,有无明即有三毒。因有三毒,起三恶业,三业昏暗,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能转三毒作三德,转六根作六神通。于此一一转得,转凡成圣,凡夫即是圣人,圣人即是凡夫。若转不得,凡夫被物所转,百姓日用而不知,终日忙忙,无本可据。若能转得,会万物归于自己,终日忙忙,那事无妨。终日吃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挂一缕丝。终日为,未尝为。如此转得,混融魔界,居尘不染尘,在欲而无欲。身心一如,内外无余。须是打成一片,与空劫齐,形影不存,纤毫不立,体露堂堂。才有纤尘,遍界空生,即堕生死。但去反观自己,不见有身。我身既无,无明亦无。
 经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只这佛之一字,亦不可得,觅元字脚,亦不可得。
 古云:“无卓锥之地,唤作了事的人。”唤作无心道人。莫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且道隔那一重关?
 会么?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乃至无老死&
 既得无明尽,便无老死。诸佛修行只到无身处。身既无,生死何有?佛不见身,是佛见。
 经云:“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名菩萨。”众生颠倒,被目前幻景所惑。行影变动,随物流转,因执人我,妄心不灭,迢迢尘劫,人我不除,执着声色,堕落生死,对治目前,亦有生灭。若是见性之人,目前无法,亦无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平等真法界。佛不渡众生,一体同观,万法归一。到这里。生则从它生,老则从它老,病则从他病,死则从他死。若是到家的人,不见有生死,亦无生灭。
 古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天堂地狱,六道四生,一切幻化,于大彻底人,总无交涉,自然全身放下。诸行无常一场空,即是如来大圆觉。且道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
 会么?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亦无老死尽&
 学道之人,如剥芭蕉,去一重又去一重,直得去尽,无下手处,反本还原,得五蕴空,如未生相似,烧了一般。到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通身手眼,不立纤尘。名字不可得,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头陀苦行,一时顿脱。如枯木,如死灰百不会的人。
 古云:“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若更说生、说死、说因、说果、说心、说性。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方到无生死之地。人法俱忘,复是何物?
 会么?木人半夜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
 无苦集灭道&
 小乘之人,日夜精进,六度万行,心外求法。免此四谛,出三界,免轮回,无有是处。诸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不以小乘法济度于群生。大乘之者,学无为法,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在于闲处,收摄其心,端然不动,观一切法,皆无所有。反观四大,有身非觉体,无相乃明真,自知空寂。今知空寂,顿脱净尽,无功之功,长劫不坏,如如不动,湛然常寂。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己,来世得做佛,定慧力庄严,无迷无悟,无苦无药,无集无灭,无道无德,无慧无痴,本来无一物,明镜亦非台。到这里修证即不悟,染污即不得,一直超入如来地。
 要见如来麽?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无智亦无得&
 此句反照自身,常不可得,岂有得乎?亦无人亦无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一切圣贤如电拂。到这里如贼入空屋,得无所得。离种种见,脱体无依,自性清净,实无一法可当情。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无得无失,无进无修,燃灯佛无一法受记。胸次才有丝毫有得有失,我能我会,我悟我达,我聪明我智慧,有道有德,尽是增上慢的人。我不除,皆随生死。若是真实的人,总不如此,自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出身之路?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过南岳去。
 以无所得故&
 修行人到这里,入圆顿之位。众生因何流浪,不能出期?只为不曾见性,鲜于智慧,不能广知无量空义。胸次学解,误却本心。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众生被其乾慧,广览义理,蛊毒人心。蕴在胸怀,成增上慢。
 古云:“才有纤毫,即是尘。一翳在眼,遍界空生翳。”若不销,不出门知天下事,翳若消尽,始知庵内人,不见庵外事。须是参究到空劫齐,不落第二见,归根得旨,才有所得。执着人我,我慢不除,生陷地狱。云光法师讲得天花乱坠,贪嗔不改,堕落堰牛。西天长爪梵志,讲得天帝释、阎老来听法,免地狱苦,不得腾空。见佛请益,闻佛方悟。若要超佛越祖
,须是念念空寂。世间幻化,一切客尘,太虚之体,声色不存,如世界如虚空,是了事安乐清净道人。要见清净道人麽?因我得礼你,衲僧眼见鬼,朗州山,澧州水。
 菩提萨缍&
 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缍 ,人法俱空,名曰妙觉。四果小乘, 著相修行,精进苦行,修无漏,
断尘沙惑,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如
独跳,神通狭劣,堕在声闻辟支佛,不能接物利生。若不见性,万劫不能成佛。若要入圆顿之位,须是见性,若得见性,反掌之间,转凡成圣,自然机缘悟佛三味。无师智、自然智,多种方便,度诸迷悟,同到彼岸,更不受生。教外别传,不劳寸刃,入圆觉无碍法门。如何是无碍法门?此去西天十万余。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此中间六个字,依此前种种解说,得大智慧,最尊最胜。悟性般若,天上天下,无有及之。
 古云:“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般若。”般若通透,大光明藏,如人入海,转入转深。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悟佛知见。有大神通,种种变化,种种方便,应现种种相。随机利物,引导群迷,同到彼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体用双行,浑融归一。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动静言谈,句句平等,不落第二,一体同观,平等真法界。无众生可度,岂有差别?脱体无依,果行圆满,名曰密多。三世诸佛,被思大和尚,一口吞尽了也。
 会么?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
 心无挂碍&
 到此悟真空妙理,廓彻太空,清净本然。如来与一切众生,平等性空,于诸修行,实无有二,超过碍无碍境。
 古云:“心同虚空界,示得虚空法,证得虚空持。”无是无非法。外清净、内清净、内外清净。外空内空,内外空,当体即空。天地未有,先有此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太始太初,大微太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五目不睹其踪,二听绝闻其响。
 六祖云:“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无人识得,若亲见一回超过佛祖。出三界,不轮回,为人自肯、自信、自能,保任得无碍法,决定无疑。”
 会么?三岁孩儿抱花鼓。八十老翁滚绣球。
 经云:“汝何不见,吾不见之地。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吾。达诸法相,稽首如空,无依无倚。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蒲。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于此总无障碍。东去无穷,西去无极,纵横自在,无去无来,幻景不能所拘。本源自性天真,长劫不坏,清净之体,无去无来,无变无异,故曰如来。
 要见如来麽?南有天台,北有五台。
 故之一字,圆满极则。不可说,不可说。说亦不得,因说不得,故曰故。即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无有恐怖&
 悟得性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受明暗之所拘,不与万法为侣。来去无伴侣,佛眼不能睹。常独行独步,达者同游涅磐路。上天之仰无穷,入地去之无极。山河石壁地水火风,于此来往,总无隔碍,不动道场。一刹那间,周游法界,侧掌行千里,回程转似飞,阴阳不能迁变。四圣六凡,拘系不能得,千圣不奈何。无挂无碍,长劫如然,唤作自在大觉金仙。格外超佛越祖之久,决定无疑。究竟圆觉,遍十方故。
 要见此人麽?白头童子智犹长,半夜三更渡渺茫,任运往来无间断,不须船子与浮囊。
 远离颠倒梦想&
 若要远离,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爱为根本。发心修行,先取见性,爱欲自除。众生轮回,颠倒不息,从过去劫中,不信般若,流浪生死,至于今日,被幻境所惑,贪着五欲,业识茫茫,日夜颠倒,被此幻身,三业昏暗,不觉不知。忽然自觉无常,知此过幻,念念变灭,顿然觉悟,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古云:“圣人无己无固,无必无我,无依无倚,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净无秽,无立无作,无生无灭,无住无默,无言无说,绝思绝虑。”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实无可得。得无所得,其道常存,朝闻道夕死可矣。死了烧了,无饥无渴,无寒无热,无起无倒,无睡无眠,无六根无九窍,无四百四病,无八万四千虫,永无颠倒梦想。若不如此悟去,清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过八千年。会即刹那间,不会尘沙劫。死死生生,转转不觉,睡长梦而不醒,万劫颠倒而无止。颠颠倒倒,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梦醒又梦,如梦幻泡影,流转世间,梦中说梦,终无了期。若有人打得彻,透得过,永免颠倒,梦幻顿断。&
且道向甚么处去?千圣觅他踪不见,全身隐在太虚中。
 究竟涅磐&
 反究此身本来无此四大。迷己逐物,认贼为子,妄认四大六根为自己。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者,认四颠倒,自不觉知,不能解脱。忽然自醒,于此日夜不离当念,自觉自照,照尽五蕴,从尘劫以来,本自无有,廓然顿空,实无我相,如圆觉性。本无菩提及与涅磐,亦无成佛及不成佛。古云:“若悟无人我,逍遥出六尘。”竟者,尽也。穷尽之法,廓彻无己,万缘顿息,内外无余,湛然常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全身放下,离四句,绝百非,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故曰涅槃。如何是涅槃?咫尺之间,不睹师颜。
 三世诸佛&
 过去、未来、现在。过去庄严劫,一千佛。三世三千佛,更有穷劫佛,不可说,不可说。数量不可穷,但去静坐,观过去、现在、未来皆同一体,如虚空,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观身寂灭,永不断灭。若人于此顿悟,直下承当,迢迢空劫
,尽在如今。于光动地,人法皆忘,不见过去未来现在,究竟到尽无尽地,即是空。空我无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无,三世自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不落空。
 要见三世诸佛么?镇州萝卜犹自可,青州布衫更愁人。&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此句是三世诸佛之母,从此流出十方诸佛。依此句修行果行圆满,成等正觉。离此句修行,虽经多劫,又守勤苦,有希望成道,属小乘法。堕在声闻、缘觉、辟支佛。有为之法终不成就一切圣果。须常精进,存有所能,依般若波罗密多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更无过此最上极则,果位无上正真。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圆顿上乘。若外别修行,过此法者,无有是处。此是教外别传。世尊最后拈花,迦叶微笑,正法眼藏。吩咐于摩诃大迦叶,此法亲见自性,不容受记。圆顿之位,独孤标法,参善知识,凭师指示,有缘契悟圆顿,教没人情。若有思心传授,是外道法。有吩咐,有传授,有得有失,有教有授,尽是外道邪见。生死根本,三世诸佛、六代祖师,自修自证。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若有一法授记,不名释迦。若被人教坏急需吐却。大凡为人须从自己流出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具大总持。中下之机,多闻多不信。说此难信之法,希有之事。
 会么?月下树无影,日午打三更。&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梵语,阿之言无;褥多罗言上;三藐言正;三菩提言真。此名无上正真,又云成等正觉。此四个字须是亲见,见道方修道。五千四十八卷,说此四个字,穷不能尽。过去诸佛,说亦不能尽。三世诸佛一切贤圣,皆依此四个字,修证尽归圣果。三世诸佛,初发心求此四个字,各得果位,圆成等觉妙觉。末代众生若依此修行,般若波罗密多三藐三菩提法,廓然顿悟,亲见无上正真,自知当作佛,直超圣果。
 要见无上正真么?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
 过去诸佛慈愍众生,百种智慧方便,随机利物。泥龛塑像,黄卷赤轴,一切语言,说因说果,但以假名字引导于有情。天堂地狱,诸佛位次,三贤十圣,缘觉声闻,四圣六凡,次第接引。忽然自悟,见自本性,超过诸佛位,一直超入如来地圆顿之位,不立名字。若不见性,向外驰求,终不成就。悟,有年有月有日有时,因甚麽事,发明此事。学道先须
有悟由,若不如此。离文字外,行住坐卧,火急自究。一旦顿悟,同修同学,同悟同证,同契同道,诸善上人,同归一处。若自学解,就人驰求,各执外道邪见,生死各路,随业受报,不可共语。岂不见须菩提,尘点劫前修行,直至释迦会下,只得解空。第一方等会中,金刚经请问四句偈,廓然顿悟,涕泪悲泣,自叹云:前所慧眼,未曾闻此经。三世诸佛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
 要识此经麽?西瞿耶尼。北郁单越。
 是大神咒&
 此咒亦是众生具足心咒,亦是众生心一地法门。得此法门,有大神通,拘邪立正,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毫端上,显宝王刹,一微尘里,转大**。信手拈来,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此神咒,举心动念,外道魂惊。反真归源,魔宫震动。如来秘密神咒,要识此咒麽?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是大明咒&
 心光发现!此咒照天照地,烁破乾坤。此咒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洞耀,普照十方,包含法界。大光明藏过于日月,无处不照,是大明咒。
 要识此咒么?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是无上咒&
 此咒最上,更无过者,是诸咒之王,此咒第一。将别神咒过于此咒,终不能及。一切万法,无不出于心咒。无能越者,是无上咒。
 要见此咒么?杖林山下竹根鞭。&
 是无等等咒&
 此咒无边际,不可比。况将诸咒,比并此咒,终不能得。此咒世间稀有,说此难信之咒,须是亲见此咒。为人自肯,不可说,不可说。
 要见此咒么?麻三斤,两脚骆驼藏北斗。
 能除一切苦&
 佛意慈愍众生,堕在娑婆流浪经劫,受苦无穷,种种方便,救度众生,同归极乐。
 世尊自叹云:“吾过去劫中,曾作白大身,积骨如须弥,吃娘你乳。如大海水。未说种种身。”佛大慈悲,出现于世,救度群迷同出火宅,为众生贪着五欲,无有出期。若有人谛信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念兹在兹,忽然见性,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求出火宅,永免轮回,更不受生。自信一去不回头,直待弥勒下生,随机利物,应现种种相,种种方便,化度群生。从上诸圣,久受勤苦,方得见自本性。心心念念,处处逢渠,且道末后向甚麽处去?
 会么?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古今成现事,何必待商量。
 真实不虚&
 一切诸佛,说此神咒,度脱有情,真实不虚。不异语、不诳语、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此无相之相,是真实之相。大千俱坏,此相不坏。为甚不坏?为同大千。坏与不坏主元在,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皮袋定坏,此主不坏。
 古云:“古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
 经云:“我有无价宝珠,系在衣里。日夜推究,忽然而见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然虽如此,见道易,守道难。
 要见此珠么?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此句结前,多种方便。语言总归于一,具大总持,同归一心之法。
 古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迷者呼为情识,死后受轮回。悟者为秘密神咒,得无生法。如来有密语,迦叶有密藏。悟此神咒,若人专心受持,功行圆满。常持此咒,鬼神远离,诸天寂听,常欢喜。
 要见此咒么?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与内外。且道在什么处?
 会么?上大人,丘乙已,谛听谛听!
 即说咒曰&
 重举四揭谛,维护持经人,不离其侧。四揭谛顺念逆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果遂。
 会么?雨过莓苔润,春来草自生。  
 揭谛揭谛&
 反观自己顿空,空中更空。不见有空,万缘顿息。过去所作一切善恶,幻化五蕴荡然净尽。尘劳妄念一时顿除,太虚之中丝毫不挂。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谛、揭谛。
 会么?不劳悬石镜,天晓自分明。
 波罗揭谛&
 到空无所空,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罗揭谛。
 会么?月上中峰顶,还应过别山。 
 波罗僧揭谛&
 此是诸佛清净境界。五欲尘劳,污染不得。混融魔界,异类中行,龙蛇混杂,凡圣同居。逆行顺行,圣贤莫测,反本其源。归根得旨。故曰:波罗僧揭谛
 会么?自从泥牛斗入海,直到如今不见踪。
 菩提萨婆诃
 菩提是初,萨婆诃是末。发菩提心,勇猛修行,日夜为道,行头陀行,精进苦行,渐渐修进,永无退转。久守勤苦,忽然悟道,达本性空,即是菩提。超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极乐之所,善说无穷,故曰萨婆诃。看读至此,廓然顿悟!涕泪悲泣,喜极则悲。若能如此,欲报佛恩,广开印施,续佛慧命。若不醒悟,不遇知音者,徒劳话岁寒。更有末后一句,未敢分付!
 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二、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
天地一卷经精解: 万法归一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0b047a9gae86e"
&&&&&&本文是唐朝大颠宝通和尚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证悟历程,实为罕见难得。修行乃修心,在末法年代要想修出三界,这是最殊胜的途径了。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small/50b047a9gae86e36f6e3b&690"
唐僧奉诏西天取经,又奉诏译注“般若最胜大经”六百卷,其中最简要的是“心经”,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七字,其文最简,其意最难晓,宝通和尚在修行中,次第入顿,证悟了心经,故而写文:《大颠和尚注心经》。
&&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宝通和尚的这句话,表示他已修成功了摩尼珠。宝通的生命能量级已修到五级半,具有了一定的神通,成就了五地菩萨位,在人世间已具有善知识的资格。
但有的凡人能悟出三恶道之苦,发大智慧,顿悟无生,见自本性(即修出了摩尼珠),转凡成圣,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生极乐国。此心系指摩尼珠,生命本体,宙心就是超级摩尼珠,故知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经,即径,要修出去就得走这条路——从海底金乌沿中脉直冲上去,去会和天上日(宙心大光明,即佛)。切忌在冲到头上过天门关这一瞬间,切勿动杂念,要一心不乱,否则会冲不上去而堕入地狱。
二、一卷经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small/50b047a9gae86e3b3c23e&690"
&&佛门经典五千四十八卷,最最要紧的是那一卷经,如果你读遍了经文,偏偏不读这一卷经,大概是去不了西天的。但是不可忘记,修行是宗教存在的唯一意义,而修行就要认真去念一卷经,那么这一卷经是什么经呢?
宝通和尚说;这一卷经,人人本有。从古至今,只是众生不悟。经论、道藏文多字广,浩如东海,但最最重要的是抓住那一卷经,那才是经中经,道中秘。
&&这一卷经就是《心经》&#8213;&#8213;&#8213;心径。具体就是从海底轮到梵天轮(天门)的那条通道(中脉),若将“真我”从此经(径)中引上来,是一个明亮的光团(摩尼珠)。举起它的办法是,打坐入静,呼吸(出息、入息)之间不要分神,入息时要将气沉到海底,不要只停留在胸部(膻中,阴界),要让气息在径中常回转。只有入静、入定时,它才出来。不入静时,它是隐默的。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middle/50b047a9gae86e"
&&佛门称生命灵体(真我)即摩尼珠为明点,它平素隐默在人体膻中穴的左侧,由于生命能量体的能量低,明点呈静止态且无光,只有通过打坐入静,运用呼吸将天地间的微量生命光子能量吸收进来,使明点的能量提高,方能使之活化、上举,显现成摩尼珠。
&&位于膻中穴的明点,严格说应称之为灵,称大灵,或是佛、道所说的心。摄取的天地能量(光子流)(这里指的不是现代物理学中所说的光子流,而是由宙心飘移出来的生命光子),一般是贮存在腹部的丹田,瑜伽学称之为脐轮或圣居轮。吸收、摄取的生命能量,要在丹田纯化、提炼,道门称此为炼丹。丹为生命阳性体。
&&生命的阴性体贮藏在眉心轮,也称月轮,位置在眉心高度的中脉上。炼丹中,要使月轮中的阴性体与丹田的阳性体和合,道门分别以水、火两字来形容,在卦象上以离、坎来表示。和合成的能量将为灵体所吸收,而呈现出光团状,此时即称之为明点,它有时映现在天目前,即成为摩尼珠。
&&宇表示空间,宙是表示时间,宇宙心,是否应称为宇心为易,为何称为宙心呢?心是表示起点、起源,而此心并不表示宇的起点,不表示宇的起源,仅是表示宇的中点。但心是时间的起点,是时间的起源,心的特征是生命体,一般生命是以时间表示,不以空间表示。比如,说人的生命(指表象生命)一百年,因此,以宙心来表示生命的起源。
三、顿悟法门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0b047a9gae86e35eb2f9&690"
“观自在菩萨”:在经中用的是双关语,其显意可从字面上解,就是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现代注解心经的高僧大德或佛学者、大居士,均是从其显意,即字面上去解,但佛经的文字往往含有密意,若不解开密意是看不出真谛的,也就搞不清佛经的真正价值。佛经的真正价值是教给后人一套开悟、修行得道的方法,以使众生能渡到彼岸,即沿天河而上回归于一,即宙心。而并不在于它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心经》中的前五个字,其密意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入静时,至极静入定时,会观见一“无位真人”,即自在菩萨,在自己的人身上出出进进。此处指的是“元神”、“大灵”即“真我”,即摩尼珠。
般若:即智慧,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当自坐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
波罗:渡何须用工具,见性悟道亦复如是,若渡了过去,工具就无用了。在尚未见性悟道之时,须借用坐禅行道,看读圣教。一旦顿悟,渡河之者,来去自在,一悟永悟。
密多:意为无极,又云究竟,喻指大虚,能包万法,会源归一。与虚空平等,共归一时,玄之又玄。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世人以人身误认是“我”,故而长劫轮回。若世人趁今天、今生你这个人身,去修行,常自反照,就能照见五蕴净尽,清净本然。古人则云:蕴空法。此时将产生神通。
“度一切苦厄”:若不得五蕴空,依堕落生死界,再受轮回苦。这里的“度”,是指掌握蕴空法的人,就可以度过一切苦厄(指六道轮回,这里主要是指天人以下的五道轮回,因为天人中的天尊均已掌握了蕴空法)。很多注经者,把“度”解释为,观音菩萨能渡人救苦,这不是经的本意。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著《道德经》时,已悟彻了,但一时未成就蕴空法,故而才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后人评注老子这句话时,误解为老子是否有什么人世间的灾难,着实可笑。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0b047a9gae86e4bf2e50&690"
“舍利子”:为双关语,显意是指释佛门下的弟子舍利子,密意是:舍者离也。子即指房舍里的主人。利是有利于的意思,人身如房舍,如客舍,主人(真我)暂住于内。房舍要坏了,主人即离开,利子长存。
“色不异空”:坐禅时,以心观境,境上有空,见色便见空,心即是空。但众生的体性只是能看眼前的这些,应物现形。而禅定到一定功夫时,方者方空,园者园空,黄者黄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远者远空,近者近空(什么都空,色不异空)。即是禅定时,灵体离开人身时,就会感知色不异空,反观自己(灵体看自己)也是空相。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空不异色”:色与空实际上是一种,但凡人眼里却是两般模样。而诸菩萨、佛的智是平等的,无分别心,故而才知空不异色。反之,凡人智见不平等,有分别心,则是色就是色,空就是空。三世诸佛、菩萨亦是空。四圣六凡也是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各个本来总是空(同出一源)。只是因为众生执着,不知是空。随物流转,不能归一。只有通过修行,悟空身心平等,遍法界何更有二?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色即是空”:眼是色不能见,只是真空能见。耳、鼻、舌、身亦复如是。脚是色不能行只是真空能行(这里是说,人体不过是生命的载体。真正的主人——真空即心,即生命光音能量团,主宰着人身的感知),实际上,修行到家时,“真我”是无眼能看(天眼通),无耳能闻(天耳通),无脚能行(神足通)。那时(指修成以后)六根可遍身互换,神通妙用。会得色空不异(修成了),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总归大空毕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
“空即是色”: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无二。只是不修行的世人,著相分别,随声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觉。
“受想行识”: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识;因有识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尘;因有六尘,便有六识;因有六识,共成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蕴,便起六十二见;即起六十二见,便有八万四千差别相。故而随声逐色,流浪生死,终无止住(指人不能了脱生死,常住轮回之中)。
&&&&修行人若要生死断、轮回息,但从一根照破,则可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我,当下空寂,尘劳妄想一时顿息。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
&&这就是“一心禅”顿悟法门。若想顿悟,要从头仔仔细细看。
&&一心禅,在现代社会里几乎已绝迹,倒不是现代人比古人笨,只是环境变迁了,现代人所处的环境复杂了,人心不古了,故而一心禅绝迹了。现代社会的禅,均是次第禅,渐悟法门,如四禅八定。现代人修禅,还是要从四禅八定入手。它可使你开壳、开窍,有所悟,在此基础上则进入一心禅。
四、万法归一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middle/50b047a9gae86e438d71a&690"
“亦复如是”: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唤作万法归一(人们常说万法归一,知道什么叫万法归一?)。万法归一,即不落第二见,说到这里,没什么可说的了,心行处灭,动念即乖(如果此时,即打坐入静,修到此时,还想动念头去说什么,讲什么,则是画蛇添足了),再行有为法就大错特错了。此时心不可动,身不可动,若再动则前功尽弃!
“舍利子”(经文中出现的第二次):诸漏已尽(修到此时已成就了漏尽通——六神通中第六通),以归寂灭。此时修行者若打算舍弃人身,出三界,天地不能拘,回超法界外,自在更无忧,名曰舍利子(此为三字的密意,经文到此讲的是从入静至修成的经过,这也是宝通和尚修行的自我体验和印证)。
有人问:打坐入静时,元神出窍,宝通和尚为什么称之为无位真人?
无位真人是元神的隐语,元神、摩尼珠才是真我即真人。他原是自在菩萨,在天上有位(比如一地菩萨位或二地菩萨位),只因思凡,或下界渡人或犯戒、犯天条而下界轮回,有了人身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故称无位。
另外,一心禅的顿悟并不是说通过某句话参禅一下子就修出去了,顿悟,就是一下子明白了,明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了,但并不表示具有了六神通的功能,仅仅是开悟而已,但开悟了,就修的主动了,就易自觉去修了,开悟的下一步是悟道,悟道了,还要实修去证道,证道了,才是以后的得道,即获得神通。
“是诸法空相”:心经从第一句“观自在……”到前面这一句“舍利子”为止,一味谈空,讲的是从入静到修成的全过程。如若还不明白,还有疑问,你什么也不要再问了,但去静坐好了,只有通过静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到这里,自然放下,无佛可做,无生死可断,无涅槃可证,无依无倚,此即等觉、妙觉之地。
“不生不灭”:
&到上一句讲到已修成真身了,所谓修成真身,就是通过打坐入定找到真我了,不需要再去修什么、做什么了,这句不生不灭是直言直说,全谈的是理性(有生有灭,全谈事相)。即众生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曾生不曾灭(生命是永恒的),不变不移(真实的自我,生命永远是一个生命光音能量团)。它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四大五蕴(生命载体如人身、动物身等等),从他虚生虚没(轮回生死,指的是生命载体有生有死),而于自己法身总无交涉(载体,比如人身死了、生了,并不影响法身——真我),和光尘不染,三界独为尊,此是长劫虚空不坏之身(指生命能量体)。
&&这句经文讲的是生命能量体(真我)的体性,第一,永恒性;第二,不染性,即生命载体只是承接它,不能沾染它,阳光、灯光、电光、尘灰可以穿过它,但不能与之相溶,这也是第三,虚空性;第四,灵性,即无所不知;第五,独立性,它既可与宙心相溶充满宇宙,又可飘移出而独立存在;第六,依附性,可以依附在动物、植物、人身上,而成为其主宰。待载体损坏时,即可离去另寻载体。
“不垢不净”:此为生命能量体,佛门称之为法身的属性,即不染性,本自清净,无浊无净,坏不得,烧不得,染污不得,如莲花不著水,又如水中月。佛面,即指你的真实生命体的样子象十五的月亮,是个光音能量团(摩尼珠),而佛即是宙心,它明亮得象是由数千个太阳组成的,光芒四射。
“不增不减”:此也是生命能体的属性,它是虚空之体,空劫之身,增不得,减不得,坏不得,在圣而不增,在凡而不减,如如不动,无欠无赊,赞不得,毁不得,体若虚空没崖岸,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最后两句是说,我讲的这些,只有上乘功夫的人才明白,中、下层次功夫的人必生疑)。
五、人法俱空
“无色无受想行识”:因此虚空之体,安于色空,而不受色;安于声空而不受声;安于想空而不受想;安于行空而不受行;安于识空而不受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有此六根,才随顺众生之说,即产生各种妄想妄念。诸佛慈悲,以幻灭幻,非幻不灭,不灭者是众生本来具足法身。法身即非法身,是名法身(所谓法身,并不是法身,只是给它起个名叫它法身,即佛门将生命光音能量体叫法身,也叫真我,也叫心,现代气功学中叫它信息体,或叫生命场等等)。法身有名无形,它大时能充满虚空,小时犹如针尖,作为善知识就是要引导众生亲见法身,若得亲见,转凡成圣。
“无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照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起处,知根本生(此即止观法,亦即禅定法),进尔反照根本身,非我有我身,既无十八界,顿然清净(悟了)。此时,观身无身,观法亦然,总归空寂,这时修行者更去静坐,观过去所做,现在所作,多种声色香味触法安顿何在?既无所有,犹如昨梦,此时我心本空,罪福无主,何看是罪?何者是福?。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意为,十八界皆是因执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皆归败坏,总无真实。若能常在定中,无有不定时,则无散无乱,孤明独照,犹如秋月(天目前的性光就不会散乱,形成一个稳定的、犹如秋月样的光团,孤明独照,这就是摩尼珠,生命光音能量团、真我),光烁烁,普天匝地,照彻十方,山河大地不能隔碍,灵光独耀……即如之佛。
“无无明”:一切众生人人尽有无明,起差别心,百种烦恼,并常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起十八界,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出壳入壳,辗转不觉,流浪经劫,皆因无明而起,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由无明为始,一切众生,不识无明缘起,因被所累,历劫受苦。无无明,暗示有明,但佛门又以“有”字为错,故不可说“有明”,只好说“无无明”,此句仍是隐语,暗示“有明”时.方为修成,何为有明,即天目前出现了摩尼珠,宛如秋月般的明亮。
“亦无无明尽”:有身即有无明,有无明,即成昏暗,不知不觉。若能转六根,作六神通,凡夫即是圣人,若能不得,凡夫被物所转,终日忙忙,无本无据。若能转得,修出摩尼珠,转六根为六神通,虽终日忙忙,但是无妨,终日为,未尝为,居尘不染尘,在欲而无欲,和尚说,还是去修吧,去静坐反观自己,若不见有身,无明亦无。
&&古人所谓参出来了,并不是从句子里、文字上参出来,若是能从文字、句子中参出来,就不叫玄机妙语了。古人的参,是修出来的,是静坐修行、炼功,修出来的。今天若是不能从文字上悟出,不必去费脑筋,但去静坐,把摩尼珠修出来,一个宛如秋月的明亮的光团呈现在你天目之前,那时,你就明白了,明明白白了,因为那时,你的眼目前,有一个又明又白的秋月,故说,目前明白。
六、无心道人
无心道人,是指已修成摩尼珠的人,谓之已得道了,故称为道人,无心,意为透明,转意为心明,心明者眼亮,目前出了秋月,摩尼珠。但是这不算完,无心犹隔一重关,意为还要闯一道关,闯过这道白云关,方可寻到谷口,方可归到宙心。
何为白云关?何为谷口?修到那一步时,你就会碰到,白云关是一道极亮的光墙挡在你面前,使你被隔开,无法进入谷口,谷口即是三维时空与多维时空的连接点、进口、洞口,此谷口外有一道极亮的光墙,和尚称之为白云。意思是,虽是明白了,但仍未修出去,还要过白云关。修行者一旦炸开了白云关,就会碰到接引之光,至于能不能从古洞口回来,那就要看造化了。
“乃至无老死”:若得无明尽,便无老死之说(有人认为无老死就是长生不老、不死,对吗?修得无明尽,便了知了生命的本质,它并不是人身,而是生命光能团,即摩尼珠。即使人身老死了,生命依然如故,不存在老死之说,不可理解为人身长生不老、不死,那将误入歧途了),故而生则从他生,死则从他死,病则从他病,老则从他老,于大彻底的人,自然全身放下,且道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且道: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亦无老死尽”:学道之人、修行之人,如剥芭蕉,去一重又去一重,直到去尽,无下手处,方谓返本归源(回归宙心),到了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不仅名字不可得,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头陀苦行,一时顿脱,全放下了,全了脱了。
“无苦集灭道”:小乘之人,日夜精进,六度万行,心外求法。出三界,免轮回。入无有是处。这里讲的是修炼小乘的人,虽是心外求法,但依然能出三界,了生死,这里说的小乘,除佛小乘之外,也泛指外道有成者,所谓外道,即指佛门以外的各宗门。
“无智亦无得”:修到此时,要反照自己,常不可得,亦无人亦无佛,不是心,不是佛,一切圣贤如电闪(是什么?只是一个冷光团,生命光音能量团)。修到这里,得无所得,此时修行者方离种种见,自性清净(只见生命不过是一个冷光团,园陀陀,明烁烁)。修者悟了无无法,无得无失,无进无修。
“以无所得故”:修行人到这里,入园顿之位,众生因何流浪,不能出期(出不去三界),只为不曾见性(摩尼珠),不能广知无量空义(宙心)。从门入者(修行人,有宗门之见,派别之分),不是家珍,众生被其乾慧(指后天意识),广览义理(广阅经书、道藏、功法等等),犹如蛊毒入心,蕴在胸怀,成修不上去的行者。
七、究竟涅槃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middle/50b047a9gae86e3cf7f5f&690"
“菩提萨埵”: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觉。四果小乘,著相修行,精进苦行,修无漏,断尘沙惑,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位。若要入园顿之位,须是见性,若得见性,反掌之间转凡成圣,自然机缘悟佛三昧,无师智,自然智,多种方便,尚能度诸迷悟同到彼岸,更不受生,入园觉无碍法门。
“心无挂碍”:修行到此,清净本然,如来与一切众生,平等性空。古云:心同虚空界,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持,无是无非法.外清净,内清净,内外清净,外空,内空,内外空,当体即空,天地未有,先有此空。有物始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太始太空,太徽太极。
“无挂碍”:虚妄境界,东去无穷,西去无极,清净之体无去无来,无变无异,故曰如来。(充满宇宙的虚空即是如来),要见如来么?
“故”:故之一字,圆满极则,不可说。说亦不得,因说不得,故曰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无有恐怖”:悟得性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受明暗之所拘,独行独步,不以万法为侣,长劫如然,唤作自在。大觉金仙格外超佛越祖,要见此大觉金仙,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九宫娘娘九位联手和合成的九宫法,宛若一人,称之为大觉金仙,天上天下无敌,即是九色光叠加交和的光音能量团,聚则为一,分则为九。
“远离颠倒梦想”:若要远离,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爱为根本,爱生贪,贪则颠倒梦想。佛门的这个观点,与当今世界的一种提法是不同的。近些年来,世界提出“多一点爱心”。仇恨会导致战争,那么,爱心是否会带来和平?爱心同样会导致战争。在天神中,西洋女王西姆被称为是复仇女神,又称之为战争女神,东洋女王九天玄女被称之为美神、爱神,又称之为正义女神,而战争往往就发生在仇或爱上。无爱无恨,无怨无仇方与世无争,成就清净世界。
“究竟涅槃”:穷尽之法,全身放下,知见无见,即是涅槃。修行开悟之人,实无我相,本无菩提及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如何是涅槃?咫尺之间,不睹师颜。
“三世诸佛”: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三千佛,更有穷劫佛,太多了,不可说,但去静坐吧,这才是最最要紧的。静坐时,观过去、现在、未来,皆同一体,如虚空不异相(以前是侧重观空间,现在仔细观观时间,时间并不是流失的,它共存于一体,生命能量体可以在时间上前后飘移)。
&时间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观身寂灭,永不断灭……若人于此顿悟,则迢迢空劫,尽在如今(时间的重现性),于光动地,人法俱忘。不见有过去、现在、未来(历历均在目前,过去、现在、未来的同时性),究竟到穷无穷地,究竟到尽无尽地,即是空。
八、无上大神咒
&&宝通和尚曾提及超越诸佛及祖师的大觉金仙,其非一人,而是九宫和合的一种阵法,有人问,大觉金仙究意为何物?九宫相和合,溶为一体,威力无比,此即大觉金仙,其为众佛之师、之源,此物亦称大日如来,亦称宙心。它是宇宙生命的本源。九宫相分,各个独存,则为九宫娘娘,其为宇宙万类之母,九宫分别是黑白紫蓝青绿黄橙红生命光音能量团。合则为大日,为太极,为黑白阴阳,为七星光或为四大,或为五行,总之为九,以九为极。九宫是宙心的组成,其生命之光充满虚空,遍及宇宙,跨越过去、现在、未来。九宫合则为静,为如如不动,分则为动,生阴阳生万物。合则为一,为大道,分则为九,为九天,为九圣母。
&&心经乃众经之总持,别号“一卷经”。经文字句最少,但分显意与密意,无成者看显意,有成者修密意。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此句是三世诸佛之母,从此流出十方诸佛(诸佛之母,即大日如来,流出的天河遍及十方)。此句前再加两字“摩河”,即是大日如来,即是太极,即九宫娘娘之总和,即是生命能量之源——宙心。若再加两字“南无”,即成“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此即是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即是宇宙间威力最大的咒,翻译过来即是:我与宇宙同在,我与大日如来同在,我与太极同在,我与九宫同在。若在静坐时持此咒,将会慢慢溶入虚空之中。
&&有为之法,终不能成就一切圣果。若依(皈依)般若波罗密多法,则可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的极点就是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果位称为无上正真,唯此是真实的,第二个都是非真的。这就是园顿上乘。若外别修行(即所谓教外别传),过此法者,无有是处。这个才是真正的教外别传,当时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教外别传)。佛祖吩咐迦叶:此法亲见自性,方乃传授,否则千圣不传,必须自悟自信,不容授记园顿之位。必须是修行者独孤标法,参善知识,恣师指示,有缘自行契悟园顿。若硬教则没人领情。
&&“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梵语,名无上正真。又言“成等正觉”。此四个字须是亲见,光听说没有用,光会说也没有用。见道方修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就是说此四个字。三世诸佛、一切贤圣,皆依此四个字,修证尽归圣果。三世诸佛初发心,求证此四个字,各得果位,园成等觉、妙觉。
&&末法时代众生若依此修行,即皈依般若波罗密多,行三藐三菩提法,蓦然顿悟,亲见无上正真,自知当作佛。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若能忽然自悟,见自本性(见到了自己的摩尼珠),再修下去则超过诸佛位,一超直入如来地(宙心),园顿之位(位于宙心),不立名字(无名可立),因溶于宙心,园顿了,无名可立了。若不见性(摩尼珠),向外驰求,终不成就(言,必须修出摩尼珠来)。
&&一旦顿悟,要与悟者同修同学,同悟同证,同契同道,诸上善人同归一处。
&岂不见,须菩提从尘点劫前就开始修行(尘点劫前,是指天河中,有形有相的星球,如地球、太阳,未产生之前),直至释迦会下,于金刚经中请问四句偈,摹然顿悟。自叹:前所得慧眼,未曾闻此经。三世诸佛皆从此经流出。
&&如何是此经?此经即是一卷经,经=径,三世诸佛都是从此径中流出去的摩尼珠。宝通和尚用的是隐语,若此时不点破,再过千年,也是如此。如今点破此事,若能成就一批佛、菩萨,则是佛法的中兴。
&&“是大神咒”:此咒亦是众生具足心咒,亦是众生心一地法门(此言,众生都可持此咒,这是众生最上乘的法门,心一地意为入定)。得此法门,有大神通,拘邪立正(即使原来修的是邪的,也就正过来了),一毫端上现宝王刹(生命光子可以无限的小),一微尘里转大法轮,信手拈来,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此神咒举心动念,外道魂惊,反真归源,魔宫震动。如来秘密神咒。
&&到此,发现心光,心性;心光亦是天目前的摩尼珠。此咒照天照地,即摩尼珠要修得十分明亮,它将使你看到天(天上)、看到地(负多维空间),此咒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洞耀,普照十方,包含法界(此咒即是摩尼珠,也是宙心——大日如来)。大光明藏过于日月(宙心的光亮超过日、月),无处不照(宙心散发的生命之光充满宇宙),故曰:大明咒。
&&“是无上咒”:此咒最上,是诸咒之王,更无过者。此咒第一,将别于其它神咒。若过于此咒,终不能及。一切万法均不出于此心咒。若要修持此无上咒,必须通过打坐,将脊柱根部的“性能量团”激发出来,调到头部的月轮,方可见到大明咒。根部的性能量团,在印度古瑜伽里称之为昆达利尼蛇,国内也称之为灵蛇,藏密中的拙火功的原理就是这个。
“是无等等咒”:此咒无边际,不可比,不可比。若将诸咒(暗指其它法门、功法等),并比此咒,终不可得。此咒世间希有,说此难信之咒,须是亲见此咒(必须修到那一步,才会真的相信),为人自肯(必须是肯去那样修行),不可说,不可说(实在是无法说,实在是难以说出口)。
九、天道人道
<img STYLE="BorDer-BoTToM: 0 BorDer-LeFT: 0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0 BorDer-riGHT: 0 pADDinG-Top: 0px" TITLE="心经的秘密——万法归一(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ALT="【修行与密法】天地一卷经精解:&&wbr&&wbr&万法归一"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middle/50b047a9gae86e"
不可说,不可说,那怎么办呢?,最后宝通说了一句隐语,即修大明咒的隐语:麻三经,两脚骆驼藏北斗。此段隐语是两层意思,千百年来无人去解。
第一,大明咒不是用嘴去念的,而是身体力行去修的,千百年来人们只以为咒是用嘴去念的,而不知咒是修出来的。
第二,指出如何修出大明咒,即要麻三斤,隐意是去静坐;两脚骆驼是指打坐的姿势,双盘莲花座或至上座;藏北斗是指不能淫。
宝通和尚很有风趣,是有成之人,说出话来也都是放得下的,令人佩服。
“能除一切苦”:释佛慈悲众生,堕在娑婆流浪经劫,受苦无穷(曾为虫,为鱼类,为孤,为蛇,为畜等等),只为救度众生同归极乐。此段是说,一旦修成大明(只是明点,西天月还不算到家),则永无轮回,除去一切苦,直待弥勒下生,你也可随机利物,应现种种相去,度化众生。一旦修成大明,你即宇宙,宇宙即你,也就无所谓归路了,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宇宙之中,时间对你也不存在了,古也好,今也罢都同时在你面前展现。
“真实不虚”:一切诸佛说此神咒,真实不虚,不异语,不妄语,证实相、无人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此句是对全经文的总结,即同归一心之法。迷者为情识,仅是表面上念念经,只解显意,不解密意,死后受轮回。悟者为秘密神咒,得无生法。如来有密语,迦叶有密藏,悟此神咒,若人专心修行,功行圆满。若常持此咒,鬼神远离,诸天寂听,要见此咒么?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与内外,谛听谛听。
“即说咒日”:重举四揭谛,拥护持经人,不离其侧,四揭蒂顺念逆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果遂。
“揭蒂揭蒂”:揭蒂者,人空;又揭蒂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蒂揭蒂。
“波罗揭蒂”:到空无所空,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罗揭蒂。
“波罗僧揭谛”:此是诸佛清净境界(即指宙心),反本其源,归根得旨,故曰:波罗僧揭蒂。
“菩提萨婆诃”:菩提是初,萨婆诃是未。若想成就佛道,首先要发菩提心,勇猛修行、日夜为道,行头陀行,渐渐修行,会忽然悟道(顿悟,即顿从渐中来),达本性空,即是菩提,了无所了,得无所得,故曰:萨婆诃。
&&宝通和尚到此《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部解完,末后留一句: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只是这最后一句,实在是关键的关键,宝通和尚也实在是不敢说,不敢说,笔者有心将此最后一关一语点破,但又确实怕是造孽,倒不是不敢说,只是担心一旦点破,不知会死多少人。
&&宝通和尚注心经,通篇讲的是天道,没有一句是人道,出家人之所以出家,就是为修行天道,若是修行人道,出家本身就不对,应该去做个好丈夫,好妻子,好长官,好部下,应该有社会责任,而不应不劳而获,要人供养。社会供养你,就是要你修好天道,将来返回来济渡众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释厄传2元神出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