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红光简历传奇》有感

|||||||||||
最新播报:
永不言弃的力量 读《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有感
他的精神像太阳 他的意志如磐石
——读《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有感
他并没有生长于一个游泳世家,父母亲和体育工作“八竿子打不着边”;他的家境贫困,没有从小被送去系统学习游泳的优越条件,15岁之前一直泡在家乡潮汕地区的养鱼池里当一只“小泥鳅”;他也没有当一名游泳冠军的先天优势,个子不够高、甚至被有些教练断定为有“鸡胸”、“耳膜穿孔”、“是当不了运动员的”。……他生于战乱中的中国,经历了饥荒,生活的艰辛给他提供了充分的“挫折教育”。
就是这样一个在战乱和贫穷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凭着“永不言弃”的韧劲,最终成为全国游泳冠军,并在艰难时期打破了著名游泳运动员吴传玉保持了8年之久的仰泳全国纪录。
这是1941年出生、1960年首获全国冠军的杨三生的故事。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三生有幸”,一个所谓“先天不足”的孩子,最终也如鲲鹏击水,在游泳池中,展翼腾飞。
在京沪高铁上,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杨三生的个人传记《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隔壁座位上的初中小正太不时穿过他厚厚的眼镜片偷偷地瞄我手里的书——还一页接一页地瞄——我都不好意思不分享给他。我想,在他小小年纪看到这样的书,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本书,会带给他,成长和奋斗的力量。
把书递给了小正太,远眺窗外广袤的平原。我的心,已经被折服了。
折服我的,不完全是杨三生从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成长为游泳冠军的经历;折服我的,也不完全是杨三生通过水滴石穿的努力打破前辈纪录的傲人成绩;折服我的,也不完全是杨三生关于游泳技术的深邃思想……折服我的,是杨三生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看到15岁刚进汕头体校的三生,除了“一周三次在体校训练”,还是感觉到缺练,就自己在家里增加体能的训练。可是没有哑铃,三生就自己突发奇想,做了个“水泥杠铃”——“用家里破旧的米筛当 模具……将水泥、沙子、石子和好了往米筛里灌……一连浇筑了6天”,做了三副水泥杠铃,在家里给自己“开小灶”反复练习。
我看到16岁初中毕业赋闲在家的三生,不敢浪费宝贵的时间,按照体校的训练方法,每天自己安排训练计划。“三生拿出几年前‘游荡田野自浪漫’的劲头,不管风吹雨打,从不间歇……”冬去春来,他又给自己增加水上训练。三生觉得,即便是“赋闲在家”,只要努力,天赐的机会永远都不会消失。
在进入国家队初始,三生不适应教练的训练方法。于是,经过教练批准,三生开始自我训练。
“‘自己训练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三生觉得。他不跟小组训练,而是一个人在空空荡荡的北京游泳馆训练。他给自己安排了“4*50米,间歇30秒”的大强度冲刺训练。……在坚持“自我训练”以后,三生在全国游泳比赛中首获冠军。
在获得全国游泳比赛冠军后,在游泳池边上的小小的温水池里,杨三生找到了练习转身的地方——三生每天就在4米宽的泳池里来回不断地翻滚、转身。每天几十次、几百次的转身……还从这个转身中悟出了一个“侧滚翻”转身技术。
这样的练习和坚持,不是用百、千这样的计量单位就可以描述的;是几年如一日,每天成百上千次练习同一个动作,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可以想象。可在整本书中,我见不到三生埋怨过一次“枯燥”、埋怨过一次“烦”。他只是苦恼自己身体条件不够优越、苦恼自己技术研究不够精湛、苦恼训练时间不够训练过多又会伤身……这永不放弃、一心向上的精神力量,力透纸背,叫平时一得闲就偷懒放松的我,实在汗颜不止。
记得之前在微信上看过一个帖子,帖子上说,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享受。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生的个人经历,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莫失莫忘,奋斗和坚持的信念。
当然了,虽然“天道酬勤”,但成功人士除了勤奋,还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整本书读下来,你会发现三生是个善于琢磨的人——除了研究游泳技术的革新,他连生病、睡觉都可以拿来琢磨。
在游泳技术的革新上,三生一直不遗余力。60年代初,为了要打破前辈吴传玉的记录,三生埋头投入了对仰泳技术的改革。
“每天早晨的晨练后,别人都在天坛公园里聊天,三生却自己躺在长凳上,做起仰泳划水的陆上模仿动作。有时他站起来做模仿动作,利用阳光下的影子,观察手臂、手掌划水的状况;有时在游泳池更衣室对着大镜子观看自己的模仿动作。”……在这样日复一日成千上万次的划水模仿动作中,三生发现了,只要控制好肘关节移动的快慢,就能把划水路线从弧形变为直线往后划水。
而且,在三生冲击前辈纪录的过程中,他对教练的个人训练计划并不适应。三生对运动生理学有自己的见解和坚持,在学运动生理学的过程中,他对其中“训练(刺激)——调整——超量恢复”的理念非常感兴趣,他感觉游泳训练应当应用这一理念。这一理念在60年代初期鲜为人知,也未引进实际训练中,三生则力挺这一理念,并为此争议到教练组。结果教练组不仅接受了三生的这一自我训练计划,还对他钻研运动心理学理论感到震动。
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病痛,也是运动员要时常遇到的无奈状况。三生遭遇过耳膜穿孔、鼻部长脓等许多毛病,也经历了因为过度训练带来的身体种种不良反应,但他仍然坚持锻炼。为此教练还总结出了“大病大长、小病小长、无病不长”的规律,这要得益于三生从小生病习以为常,有着超强的恢复能力。
就在北戴河的一次休假中,三生发现,深层次的睡眠让他治愈了身体的种种不良反应。于是,三生就开始琢磨——如何让沉睡作为超量恢复的手段?三生在训练过程中努力研究和思考。
善于琢磨的三生终于在伤痛面前“久病成良医”,在日后成为游泳教练的时候,面对自己队员的不良反应时,认为“深度的神经抑制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指导运动员按照固定的节奏进行运动,并注意跟随运动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在他的指导下,半年后运动员就恢复了正常。可见,“琢磨”是个多磨有益的习惯,利己利他。
细读一本好书,会收获多个维度的启示。三生的书中,还传递给了我们非常多有益的教育理念。
现在上大学,孩子们都要选择一个好专业。但三生说,“找个好专业不如找个好专长”,要把爱好和专长结合起来,加上勤勉努力,就能获得成就。“人生中必须善于抓住天分的机会。三生常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去寻找天分或者特长,一旦天分或特长抓住了,就会有所成就。’”
这也是三生延续父亲信奉的教育理念——“掰开的花不香”、“强扭的瓜不甜”,顺其自然地培养孩子,不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不必揠苗助长,让孩子在快乐地成长,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可谓知易行难。三生通过他的经历反复在书中告诉我们,他通过游戏,练就了许多能力。
三生的水性是在池塘里和小伙伴们玩“对泼水”、“水中捉迷藏”时练就的;玩“打扑克”、“棋牌乐”时练就了淡定面对输赢的心态。“后来当运动员时三生在逆境中能正确对待比赛成绩的波动,与少年时通过游戏锤炼而成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
三生认为,在比赛中高手过招,比的是气势、战术和内功……而三生在“儿时摘玉兰花,攀树爬高,心态稳定;用弹弓瞄准麻雀时,心静如水;在和顽童对泼水时,战术灵活、诡计多端……这正是三生打小就具备的内在素质。”
我想,年轻的父母看到这样的文字,应当会有所触动吧?在一个时兴用各种培训班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全部填满的时代,也许我们该好好思考,这样的教育的方式,真的能种出“好果子”出来吗?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一书介绍中所说的,“杨三生的成功,带给我们一轮精神的太阳,他的斗志难以击退,他的信念坚如磐石,他相信自己,他坚定前行,就像一只大枭直奔云天,充满源源不断的力量。”
而一本好书带给读者的营养是多方位的。从奋斗的历程,到对教育的思考、对游泳技术的研究,从杨三生的人生,我们能汲取的不只是励志的理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合上三生的书,我默默告诉自己,光阴不能虚度,否则,终老的时候,该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了。(完)
[责任编辑:读《朴槿惠的传奇人生》有感:木槿花开&花瓣雨落--读书--人民网
读《朴槿惠的传奇人生》有感:木槿花开&花瓣雨落
&&&&来源:&&&&
&&&&&&字号
《绝望创造希望―朴槿惠的传奇人生》,讲述韩国第18任总统朴槿惠的传奇人生。朴槿惠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也是东亚第一位女性总统,整个东北亚地区近现代史上第一位女国家元首。她履行总统职位时已年届60。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又大落大起,最终成为韩国政坛的“不败女王”。她颇似神话的传奇人生,穿越60年的苍莽岁月,总让人看到波澜起伏的人生深处,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个苍凉的丽影。
木槿花开,纷纷花瓣雨落
朴槿惠,中文翻译过来,没有将韩语中“槿”音的字,翻译成玉石的“瑾”,也没有译成谦虚谨慎的“谨”,而是译成植物木槿花的那个“槿”,真是别有深意。
木槿花,色泽鲜艳,烂漫如锦。它朝开暮落,生生不息,生命力极强,也叫无穷花。韩国将木槿花作为国花,象征坚韧、质朴、永恒和美丽。以花喻人,朴槿惠女士的一生极象木槿花。
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她12岁就随父母入住青瓦台总统府。花样年华,曾有过鲜花般绚烂的梦想,梦想成为一名教授。正值她留学法国之际,母亲遇剌身亡,她旋即回国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职责。
之后,父亲又遭枪杀。27岁的她一夜之间沦为天涯孤儿,带着年幼的弟妹,孤苦伶仃地离开青瓦台,开始从天堂到地狱的生活。
接踵而至的是,曾经追随她父亲,信誓旦旦要毕生竭力忠心效力的人们,也都纷纷选择逃离、背叛,甚至是中伤、诽谤和侮辱。这也不奇怪,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地方,望风而逃、落井下石、众叛亲离,都是极其的内容相似,意义重复。世态炎凉古今同,人间冷暖从来如此。
她和弟妹回到老屋新堂洞,在那里度过了18年的隐居生活。她后来满怀辛酸地回忆和描述那段岁月:“谁都不会知道,那时的我是怎样煎熬过来的。”“那是比死亡还要痛苦的艰难岁月。”
青春花季,她失去了双亲,成为弟妹们的家长,担当父母角色。命运给予她比死亡还要恐惧、残酷、痛苦和绝望的考验。有她的书为证:《以苦难为友,以真实为灯》,《在绝望中成长,在希望中前进》。仅看书名,就知道她在艰难的岁月,是怎样面对波涛汹涌大风大浪的险恶人生的。
父母先后被政治暗杀,两场重大的人生变故,她的命运在波云诡谲中颠簸,在险风恶浪里残喘。苦难的岁月,唯有默默地承担,默默地忍受。漫漫十八年,六千多个日夜,朝开夕谢的花,纷纷如雨落,阅尽世间风雨无情。木槿花开的人生,无奈、孤独、痛苦、绝望,用中国这样三首诗可形容: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欧阳修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中国哲学史,教儿育儿
朴槿惠说:“二十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曾经信任的人离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她还曾这样表达: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蕴含着正直、坚强的人类道义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上涉四百余年的子学时代,下及二千余年的经学时代。集哲学之大成,集历史长河的思想之大成,是一部杰出的思想史,也是一部安邦治国的学问著作。渊博宏阔,严谨深厚。笔者以为可比肩于伟大的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饱含“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价值;也可比照于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治世辅佐的历史和现实功用。
朴槿惠人生的黄金期,正是她人生最痛苦的时期。她和年幼弟妹蛰居新堂洞的岁月,尝尽人间辛酸冷暖。“没有人去分担她的痛楚、倾听她的孤寂、抚慰她的心灵。”现实世界给予她的只有冷酷和无情。世间之苦,心苦最苦;世间之痛,心痛最痛。她是大苦大痛之人,五内俱焚、万箭穿心的苦痛,却又如苏东坡诗所言:“无处话凄凉。”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生活在绝望中。绝望的人生,或者倒下,毁灭,或者站起、重生。她选择了后者,书唤起她站立重生的希望。
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朴女士说:“我尝尽了社会底层的种种滋味。多年来,我忍受了无数的背信弃义,仿佛站在悬崖边岌岌可危。”艰难困厄的十八年漫漫时光,她在孤独中思考,在痛苦中找寻。读书引导她思考人生,找寻人生,引导她思考的深刻和找寻的正确。她选择了一条人间正道:“不管这个世界是如何的布满荆棘和痛苦,她所看到的永远是明亮和幸福的一面。因此,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她都会感动、感恩和感谢。这才是她跟其他政治人物的不同之处,也是她人间性情的真实流露。”她于是这样确立自己的人生哲学:“回望人生,若还满足于自己的正直和诚实,那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饱受折磨的人生,追求正直、诚实,感动、感恩,所有的苦痛,所有的伤悲,自己一肩杠,心中的泪水自己轻轻擦,忍辱负重地前行。最幽暗迷茫的日子,静静思索,苦苦修炼,心底有亮光,生命里有气象。这正是孟子所说的涵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孟子欣然:“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朴槿惠这是在以浩然之气涵养自己。
孟子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朴女士说:“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是一个奇迹,能活到现在,而没有被逼疯。”当逆境、困厄向一个人袭来时,生命和人生就变成了一场考验。意志在起决定作用。坚强的忍耐,积极的抗争,是朴槿惠紧握的战斗武器。风雨袭来时,她迎头挺过;泥泞满地时,她从容跨过,一切的一切,她都坚信要走过去。她说:“所谓人生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一切莫过如此,对战胜了自己的人来讲,其他的人都不是对手。”“在赢取别人之前,首先战胜自己。”别的人,别的一切打不倒你,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当一个人战胜了自我,他就是强大无比的。朴槿惠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不屈服命运、不屈服人生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变得坚强、内心变得强大的过程,就是人生成长于绝望,从苦难中成就人生的过程。
记得著名作家梁衡先生说:悲壮,悲壮,只有悲,没有壮,倒下去,谁也不会看你,只有奋力抗争,站起挺立,写下壮,才会有悲壮。倒下去是一滩泥,站起来是一棵松。梁先生奉行文章只为思想而写,但他的书教给人的不仅仅是思想,更多的是精神,鼓舞人心的精神。象我们中华民族,在近代备受列强欺凌宰割,是中华民族血液里那奔腾不息的奋力抗争、永不屈服精神,谱写了民族屹立的悲壮颂歌。这是浩然之气,更是坚强之志。而孟子言:“夫志,气之帅也。”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无我无私,而个人乃与宇宙合一。”
朴女士说:“心灵的安静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她又说:“人生之路,就是肖天的过程,意即与天逐渐相似的过程。”
十八年的隐居生活,朴槿惠是在读书中度过的。“那段时间我读了《法句经》、《金刚经》等佛教经书和《圣经》,也读了东方哲学的有关书藉以及《贞观政要》、《明心宝鉴》等。”当然,所读书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读书让她找回了内心的安宁、沉静,让她到达新的人生境地。因此,“她依然用美丽的眼睛来看待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她依然深爱着大韩民国的国民们。”
宁静致远。她有一颗胸怀国民并心系国民的心,被书养着,十八年的书养着,那是赤子之心。在遭逢难以面对的痛苦和难以承受的考验,“连呼吸都觉得困难”的时刻,她想到的不是自己,没有考虑小我的人生,而是考虑国民,虑及国家。当看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韩国经济遭受重创,看到大批失业人群在街上排队领取免费餐物”时,“她毅然决定重返政坛,以‘政治人朴槿惠’的身份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这正是存心养性的秘诀和关键,也是她能战胜命运,不向命运低头,坚强不屈的根源。所谓圣人深虑天下,先贤先哲的话在现实中是如此灵验。
一个人在遭遇巨大的苦难时,他的世界是风雨飘摇、险风恶浪的,此刻的他最渴望心如止水,不要听到嘈杂喧嚣。一个人在经受巨大的痛苦时,他的世界是天昏地暗、暗无天日的,此时她最渴望温暖明亮,不想看到凄风苦雨。朴女士处变处乱之时,任风雨雷霆击打,象是一块铁在一次次地锤打、淬火中冶炼,又象是一块石头在地底被千百次地撞击、挤压。终于,好钢锃亮,钻石闪光,她获得了明静如水的心,且心储光焰。她这样说:“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件最珍贵的宝物,这些都是无价之宝。第一,我的正直明朗之心;第二,我的正直明朗之心带给周边人的平安详和;第三,让我每天都过得勤勉充实的分分秒秒的时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朴槿惠守得云开日出时。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朴槿惠感同身受。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朴女士韬光养晦的岁月,一定读懂了这句话。
庄子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说的是乘云气,骑日月,到达至高的境界。庄子逍遥游的核心,其实是关山迢递、峻岭跨越后,万水千山走遍的一种回望和潇洒。朴女士的人生存此气定神闲的写照。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苦难的日子,活下去。伍子胥一夜白头,痛苦煎熬人生。一天天痛苦的日子里,书是强大的支撑。朴女士读中国哲学史,很象是山穷水尽时,忽逢路野一株结满幼小新桃的树,看到了无限希望和生机。这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朴槿惠是幸运者,幸运地遇到了冯先生,看到云淡天高,得以完成修身养性。
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决定其内心的岁月风景和生命走向。读书影响人生,读书也决定人生。
朴槿惠二十多岁时就历经命运的劫难,十八年漫漫时光晦涩黯淡。依照常理,忧伤的日子写下的多是忧伤的文字,苦难的岁月也一定尽是呻吟之声。人其实真的很渺小、脆弱,风雨来时,落花流水,伴随的心生害怕、悲伤、恐惧、绝望,是世间常态。是书给人精神支撑,变得强大、坚韧。朴槿惠有幸被书牵引,被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牵引着。
冯先生说,孔子作为教育家,“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朴槿惠说,我的梦想是服务于韩国人民,为韩国人民创造新的希望。
教学相长。教与学的目的,仿佛彼此,如出一辙。朴槿惠修齐之后,重返政坛,治国平天下。尽管她没有家,孤身一人,但她拥有韩国的人民,是“嫁给韩国的女人”,大韩民国就是她的家。
政者,“势者,胜众之资也。”政治,是治人、治世、治国的大事大业。胸无宏韬伟略,断不能担当胜任。而雄才大略首先要有一颗心去承载。大情怀、大仁心、大仁德,是为政者的必备资质,一如冯先生所言“大德大贤,即能治理国家社会之专家也。”朴槿惠是现实中的受苦受难者,看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她对世道人心可谓看彻看透,该是早已冷漠心灰了。但难能可贵的是,她依然葆有一颗热心,一颗为民众服务的热心。一个人,若只哀叹自己的不幸,眼中只看到残山剩水,寒林败草,满目荒凉,就绝对没有生气,站不起来。只有目光覆盖大地,看到更多更远更大,心里才会葱绿,知道生命的深处还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天好风景,生机勃勃的大风景。这让人从中读懂仁心孕育仁德,仁德滋养仁心,大德大贤大情怀的学问。
冯先生言:“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之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只限于 ‘内圣’,孟子则更及于‘外王’。”孔孟内圣外王学问,对朴槿惠而言,不只是受益匪浅,而是受用终身。试想一个绝望的人,对自己和外界一定是无所求、无所想、不闻不听、不行不进的,也就无所谓“内圣外王”了。是孔孟之道让她又回归心性,重拾生命的精神。传记中有一幅题为《朴槿惠是善于倾听的领导者》照片,对其精神、心性是很好的阐释。白衣衬衫的她,坐着,微笑地侧着脸,象是木槿花十八年间的静静飘落,又静静开放。观世相,听尘音,是那样真切,那样诚挚。让人不由得也跟着走进她的倾听中,倾听那年深日久寄身篱下、捧读忠恕、孕育生机的精气神。因此,笔者以为这张照片题为《倾听》最佳。
泪往心头涌时,朴槿惠读到了孔孟老庄哲学。是救命稻草,或良师益友,抑或思想武器。终归,她是没有消沉消弭,没有沉沦毁灭,反而破茧成蝶,以苦难成就人生,创造生命的奇迹。她走过来了的神话,与其说是她的意志挺过来了,倒不如说是她内心的强大与奔腾。艰难的岁月,选择自强不息,最终凤凰涅,浴火重生,恰如中国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月亮之上》所唱:“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她又重新回到了天堂。天下无隐士。“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今天的朴女士势至位尊,实现了她的南面而听天下。
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也即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学问。笔者以为,哲学最根本的,是教人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是与历史等人文科学一样,肩负教导人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使命。哲学其实就是一盏思想和智慧的明灯,带来光明,指引道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便是这样气象蓬勃的学问。他的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子学时代是发源地,是渊综,经学时代多为对子学时代的继承和阐发,或曰心得,即如书中所言:旧瓶装新酒。故子学时代最有价值。笔者欣喜: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让人爱不释手。
孔孟老庄诸子经学,醍醐灌顶,顶礼膜拜。大道藏于圣贤书。朴女士与中国哲学的渊源,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哲学哺育了她,她从哲学中得到重生。她以特别的人生奋斗史表达了她对中国哲学的深情,或者说是她对中国哲学的承诺;中国哲学完成了对朴女士心灵和精神的双重塑造,或者说,是中国哲学对她的怜惜、厚爱和馈赠。因此,她说冯先生的书改变了她的人生的话语,决非政治家之说辞,而是一个历经人生磨难和人世艰难的女子学习中国哲学的珍贵心得、真正收获和全部思想,是她生命气象的源泉。
人生在世,忧愁烦恼,坎坷崎岖。能有书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能够拥有平静地看书的日子则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感恩。朴槿惠生不如死的日子,书让她起死回生。她感恩书给了她很深的思考,让她的人生达到超越的境界。因此她的笑富有静水深流的魅力。其实,读书更能让人象农夫耕作田园一样,获得耕耘书香的纯粹。书是恩人,尤其是对跌落人生深谷的人来说,书是大恩人,世上最亲最好的恩人。
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春秋》,圣人书册,微言大义,天人之道,尽在其中。一切的事物,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天地万物,阴阳五行,寥廓胸中,气象万千。万物之道,负阴抱阳,不仅仅是盛德在金木水火土,更多的是惠及人伦,盛德在彼时当下,恩惠于代代人心。中国哲学史滋养焕发了一个异国邻邦女子,韩家有女初长成。由此足见中国哲学的生命、思想和精神,足见我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亦可见我中华文化自孔子之始而诲人不倦。
从这个意义出发,书牵引的不只是朴槿惠女士,而是具有普世的牵引意义,是读书所散发出的书香信念和书香道义。
从这个意义出发,让人思考“命运”这一命题。
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你生存的客观环境。强者以自己的主观世界搏击客观世界,不向外界的种种不利和来犯屈服,而是勇于迎头痛击,主宰命运。
对朴槿惠而言,命运就是曾经的生命浩劫,也是今天的崛起和振兴。
命运,人世的命运,是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时,越过苍凉,走过艰难曲折后的举足回看万岭低,是人生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境界。
因此,朴槿惠当选为总统,不只是阐释成功、荣耀、辉煌等这些世俗、浅薄的价值认同,她迈向人生巅峰的意义,是浩渺宇宙中千千万万个生命个体,在成长、求索、奋斗过程中,铸写生命品质的不老歌谣,是人在天地间越过黑与暗,向着拂晓黎明不断前行的精神颂歌。
读完这本传记,再看看封面人物的笑,包藏、沉静、圆融、通达,还有朴女士那钢铁一样的生命意志。
历史总是充满曲折和哀伤,也充满奇崛和茁壮。生命充满轮回,更充满传奇。从当年黯然离开青瓦台,到今天荣归总统府邸,朴槿惠的人生潮落潮涨,当年明月在,几度夕阳红,犹记纷纷花瓣雨落时,却是书香阅尽我人生。孔子《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接着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这好像正是对朴槿惠的人生进行的恰好概括和总结。修齐治平,包容藏纳,吞吐苦难,大德敦化。正所谓诵诗书,习礼乐,心中有太极,苦难的人生感同身受,圣人之道,大!韩国是一个半岛国家,三面环海,辽阔的太平洋浩瀚无际。六十年苍莽的岁月,回头望望,沧海茫茫。木槿花一样的女子,浩劫归来,必是王者归来。
(责编:值班编辑、黄维)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热词:
24小时排行&|&
谁?中国政坛不倒翁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红光支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