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到汪清多少公里普门寺有多少僧

普门寺随想
&没有众多香客的人迹嘈杂,没有袅袅缭绕的柱火岚香,没有空灵的晨钟暮鼓与梵音禅唱。陪伴我的只有微飒的金风和晴空下羼弱无力的秋阳,萎败的枯黄是这个季节的色彩,踏进这片幽静的山林,松风隐隐,偶尔有不知名的山鸟和雉鸡向着天空和荒丛远去了……暮秋时节,仿佛时间和我伴随着寂寂的普门寺一起荒凉。穿过金墙黄瓦的巍巍山门,进到寺院之中,天王殿、观音殿和三圣殿纵向矗立,华瞻威严,院内最高大的殿宇尚未完工。由于没有佛事活动,整个寺院安静极了,只看见两个沙弥尼从院内匆匆而过,跫跫足音终于绵渺远去,消失在去往普门寺上院幽静的小道上。
&宝刹处处透着神秘、庄严与肃穆,我不是香客也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只是来到这里作普通的观光,作为汪清的一处文化景观,应该留下我的足迹和思考的印痕。也许是古诗里透出佛寺的文化气息接通了我的心思,也许是寺庙建筑文化的魅力吸引我作一次心灵的休憩。脑海中不时地闪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踏求寻问;心中回旋着刘长卿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的隐秘玄幽;眼前浮现出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透明爽朗和他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林深”的曲折深邃;眼前的还颇有几分“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的无限感慨!
&&&&也许我喜欢寺院的静寂,也许正是由于这份肃穆与空灵,冥冥中与佛陀有了瞬时的对视,对话才有了契合的机缘。&
&身处佛寺之中,我感到有种自身文化被消融的颤震、被蚀解的冲突、被裹藏的吞噬。千百年来,做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东方倍受尊崇。做为土生土长的,根植于华夏大地,是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宗教文明——中国道教反倒倍受冷落了。据我所知截止到2012年,中国道教大陆登记的有大小道观9000处,而佛寺却有约近3.3万,道观尚不及基督教堂的六分之一。佛寺仅我州就有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尼众寺院——敦化正觉寺。此外珲春有灵宝寺、龙井有铜佛寺、安图有宝山寺、图们也有日光寺。但像样的道观却一个也没有。至于基督教几乎要到了村村有教堂,处处赞美诗的地步了。外来文明在蚕食着本土宗教文化的领地。但我本身对佛教并不排斥。因我知道佛是觉悟者,是智慧的化身。我尤其喜欢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之学,其语录体的著作,是智者对世界的回答。我从前读过明代洪应明禅宗语录体的遗著《菜根谭》,其中包藏的智慧灵光,足以让人受用一生。&
其实宗教的产生是源于人类软弱的心理投射。人类自身远不够强大,有内心渴望被保护的精神需求。寄希望于神祇的灵佑。但宗教包含的实质是对人类生命的终级关怀,也就是人如何面对生死。同样是对生命价值的锤炼,佛教的智慧并不低,但她对生命的拯救却是寄希望于来世,而中国本土的道教却是现世的修炼,即世成真。哪一个更有用呢?中国道教内容包含博杂:有天人合一、重道守德的哲学思想;有济世救人、道医保健的社会维护;有驻世修行、内丹炼真的生命体验。我曾经认为:中国道教的无为而治,长生不老,尊道贵德、和谐共生的思想架构将成为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体系。但现实却并不乐观。
&在中国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吴承恩的,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小时候爱看《西游记》因为它是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实西游记也是形象描述修真体验的著作。取经成佛过程中九九八十一难其实正是修真境界的形象表述。但吴承恩也有致命的错误。因为他是著书立说中扬佛抑道的始作俑者。在《西游记》中他不但弄错了道教谱系,将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放排到了玉皇大帝班下,而且他精心塑造的主人公孙悟空集合了他矛盾的思想架构。孙悟空的武功整个是道教的一套本事,但却没能脱逃佛祖如来佛的手掌心。而且他的著作中对中国道教人物的塑造除了五庄观镇元大仙名声好点外,其它的几乎全是坏蛋。以至于小说中一出现道士,就被呼之为妖道。描写唐僧取经的故事本是一件好事,但刻意的扬佛贬道,给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思索间,我来到了小桥流水之畔的莲花亭内,站在飞檐斗拱精致小亭内,听山溪流水的泠泠回响,听轻风过耳的悠然回旋,心中无限愉悦。沿着林间小路不自觉来到普门寺的上院,远远望去,寺门深掩,阒无人声,不愿意扣门去打搅僧尼的修炼,只在附近浏览一会儿,便悄然折回了。
心下思忖: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交织着佛道文化思想的对抗。佛教在中土的传播也并非一帆风顺,佛教自西汉中末叶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盛极一时,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灭佛运动,“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尤其是唐武宗的“会昌法难”全国佛寺几乎全毁。
但佛教并没有因此消亡,佛教传入中土后,经汉化的改造,佛教迎合了广大信徒需要,成为求安祈福的神祇佑护。
蒙元时间的佛道辩论,全真教败北。道教一度中落。道教之所以没有佛教传播广泛,很大程度上在于道教过分强调个人修持的独立性,隐秘性,加上传承的苛刻选择,缺少社会传播支撑的基础和条件等导致本土宗教在比对中的弱势。的但道教对生命极致的追求和锻炼为其它宗教所不及。近年来,道教出现复兴的瑞兆,仅就吉林而言,规模气势恢弘的吉林市郊玄天岭上的玄帝观首屈一指,此外松花湖畔的三清宫及通化玉皇阁、辽源福寿宫、梅河口的青龙宫、辉南的龙潭宫和白山的玉皇庙等建设让人看到道教中兴的希望,此外网上论道的盛况更是前所未有。
&&&&&&&鲁迅说过:中国文化之根在道教。本土文明的中国道教理所当然地成为全民族的文化信仰。宗教信仰自由,本土宗教理应成为信仰的骨,其余的信仰为肉,和谐共存,共同谋求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有无宗教信仰其内心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于约束人的内心。有敬畏,有礼执,从而最大限度上避免了人行为的狂悖。佛教修行智慧的本意是放下,减弱人内心的欲望,返本归真,从而促进生命的和谐修持,即本性圆融,明心见性。但渴望祈福的信众希望得到佛的保佑,功利化的佛事运动只能让佛祖莞尔相对了。
由于妻子初次到寺院观光,没有佛事活动的庵堂分外清冷,庄严肃穆的庙宇气氛让她感觉不适,于是我们匆匆离开了。
回望深秋里的普门寺,内心百感交集。
&&&&&&&&&&&&&&&&&&&&&&&&&&&&&&&&&&&&&&&&&&&&&&&&&&&&&&&&&&&&&&&&&&&&&&&&&&&&&&&&&&&&&&&&&&&&&&&&&&&&&&&&&&&&&&&&&&&&&
初稿于日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普门寺怎么样_百度知道
普门寺怎么样
提问者采纳
圣水泉,解放前庙内塑有观音像、石刻造像,解放后拆除,后成为尼古庵,灵岩寺前身、古井、古碑,鼎盛时期达500僧人、碧霞元君像两株千年银杏树、普门寺遗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普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敦化众莲友特请汪清普门寺法师亲临放生法会-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敦化众莲友特请汪清普门寺法师亲临放生法会
上传者其它视频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用手机或平板摄像头拍下右侧的二维码,您可以:
1 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该视频
2 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视频上传者
上传视频数10
好莱坞影院推荐
史上最美礼服梦幻来袭
蓝胖子的深情告白
下载企鹅看看
好莱坞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虞普门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