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是三千大千世界界,那高雨乐是

画坛巨匠——张大千
&&&&&&&&&&&&&&&&
/ 画坛巨匠——张大千 
张大千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家世  张大千,四川省内江县人。名正权,又名猨、、季,字大千,别号 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张大千先世乃广东省番禺县人氏。1683 年(清 康熙二十二年),张大千的四世祖张德富以候补简放内江县知县,于是举家 赴四川上任。后来张德富卸任,用多年积蓄下来的钱在内江县一泗滩黄家庙 购置房屋土地,过着安闲富裕的耕读生活。从此,张氏家族就在内江定居下 来,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  张大千的祖父张朝瑞,生于 1821 年(清道光元年),卒于 1872 年(清 同治十一年),享年 52 岁,这是张氏家族有族谱记载的第八世。此时张家家 道中落,变卖了祖上置下的田产,搬到内江县城居住。张朝瑞生有二子,长 子张忠才,次子张忠发,即张大千的父亲。  张忠发·字怀忠,号悲生,生于 1860 年(清咸丰十年)。此时的张家己 无人为官,但仍以官绅人家自居,家境渐窘,却比较注重子弟的教育。张忠 发幼年,温饱不成问题,曾跟着私塾先生习读诗书,粗通文墨。当家以后, 张忠发决心中兴家道,做生意养家。距内江县仅 35 公里的四川省自贡市,在 当时称白流井,素有“西南盐都”之称,历史悠久,以产井盐闻名于世。不 少人在白流井煮盐发财致富。张忠发也动了心,他来到白流井筑起了井灶。 可是老实的张忠发不善经营,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蚀光了老本,只好空手 回到了内江。家境艰难,生计无以维系,身无特长的张忠发开始沿街收买破 烂,或干些出苦力的零活养家糊口。生活的重担压得张忠发透不过气来,他 不再有振兴门第的雄心大志,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填 饱一家大小的肚子。张大千的母亲曾友贞,内江人,小张忠发 1 岁,生于 1861 年(咸丰十一年)。曾友贞为人热情,温顺善良,具有四川妇女吃苦耐劳的品格,粗活细 活样样拿得起来,把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曾友贞虽是一个妇道人家,但却颇 有些见识,教子有方。在她的督导下,孩子们个个从小读书习字绘画,为日 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是在做姑娘的时候,曾友贞就练得了一手好女红。尤其难得的是嗜书善画,擅长工笔花鸟。出嫁张家,生活虽难,她却没有被压倒。她以女性特 有的慈爱目光看待世界,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喜爱娇艳的鲜花,飞鸣的百 鸟,并将其形之于图画。曾友贞所绘花鸟工谨妍丽,在小县城里颇负盛名, 人称“张画花”。为补贴家用,曾友贞颠着一双小脚,走街串巷为人绣花描 帐,自己忙不过来,就教孩子们当助手。正是由于她的启蒙引导,培养了孩 子们的艺术敏感和绘画的兴趣,才有了后来画坛上的一代巨匠——张氏兄 弟。  1918 年,曾友贞曾画《耄耋图》。6 年后,四川老翰林、著名藏画家傅 增湘先生在此画上题了一段长文:  此戏猫舞蝶图,内江张夫人曾氏友贞所绘也。夫人为吾友张君怀忠之室, 清才雅艺,有赵达妹氏机针丝三绝之称。此虽写生小帧,而风韵静逸,正复 取法徐黄。夫近人之物,最为难工,宣和内府所藏,画猫者惟取李霭之、王 凝、何尊师三家,盖其难固在能巧之外者矣。夫人既擅绝诣,晚年尽以手诀 授哲嗣善噂、大千,视文湖州张氏女临黄楼障以传子昌嗣,竟成名家者,先  后同符,而二子亦咸厉志展能,飞声海内,号为二难,清芬世守,当代贤之。 抑又闻昔人之评画也,猫形似虎,独耳大眼黄为异,惜尊师不能充之以为虎 而止工于猫,今善噂独以画虎名,循流溯源,意必承颜奉教为多,然则夫人 之充类以神变化,固贤于尊师远矣。岁在癸亥九月江安傅增湘识于藏园之长 春室。〔1〕  从这段长长的题跋中,不难看出张善子、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得自于母教。 有此贤母,方能教导出善子、大千这样的杰出人才。  张怀忠夫妻共生有九男二女(一说张氏夫妇生有十男二女),其中长子、 五子、六子、七子、次女早夭。  二子张正兰。据《张氏家乘》记载:“因八世祖不戒于火将家乘焚毁, 九世祖尚属髫年,致将班次忘记。兹遵九世祖遗命,着由十世祖起,另拟二 十字作班次,俾后辈有所遵循。”〔2〕这 20 字是:“正心先诚意,国冶本 家齐,温良恭俭让,子孙永保之。”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 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双胞胎,故取字善噂,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 1882 年 7 月 12 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 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份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成名以 后的张大千曾说;“我之所以绘画艺术有成就,是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3〕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  1917 年,张大千东渡日本,在京都学习印染,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 学诗、学治印。此时张善子也在京都。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大 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 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1919 年,张大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 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 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 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黄宾虹、齐白 石、柳亚子、叶恭绰,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 而得以结识的”〔4〕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能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 的提携分不开。张善子在中国画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词人谢玉岑在《记画家张善子大千兄弟》一文曾这样论张善子的绘画:“早承家学,佩鞢之岁,即通 绘事,花鸟外,山水比唐六如、郑穆倩:人物如陈老莲、张大风;走兽法李 龙眠、赵松雪,无不精妙,”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后专攻画虎,又 号虎痴,代表作有《十二金钗图》、《怒吼吧,中国》等。  张善子是一位爱国画家。早年他参加过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并发起成立了内江保路同志会,积极参与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抗战期间,他 奔走于国内外,以自己的画笔揭露日本侵略者,激励人民的斗志,为抗日军 民募集了大量捐款,得到人民的赞誉。  三子张正齐,又名信,字丽诚。生于 1884 年 3 月 3 日(清光绪十年农历 二月初六)。张丽诚后来从事商贸活动,颇善经营,一度成为川黔两省商界 巨擎。张大千求学、东渡日本深造、在上海拜师学书,张丽诚提供了可靠的 经济保证。四子张正学,又名揖,字文修,生于 1885 年 1 月 25 日(光绪十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早年张文修曾在资中张孟筠家教家塾,后受聘于重庆 求精中学任教。后以医道享誉京、津、沪、蜀,为四川四大名医之一。张大 千曾随张文修习字读诗,受益良多。  大女张正恒,小名琼枝,约生于 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琼枝从小就 跟着妈妈学画花,是母亲的好帮手。在兄弟姐妹中,张大千与琼枝姐的感情 最亲密,幼年就随大姐读书习字,学习画画。可惜琼枝婚后不久因病去世。 么子张正玺,字君缓。张大千最喜爱这个小弟弟,曾带他上小学、中学。 君绶颇有灵气,据说绘画的才情不亚于大千。20 岁时,因恋爱风波跳河自尽,留给了大千无限的思念。 张家信奉天主教(此说见李永翘先生《张大千年谱》。另一说为张家信基督教,见张心智、苑仲淑二先生的《张大千年谱》)。  大约在 1900 年,基督教卫理公会传教于内江。最初有一邓姓牧师在城内 中央路原廖氏南祠小学隔壁租佃几间民房作福音堂。十余年后,入教人员逐 渐增多。美国传教士买上南街一处地皮建造了一座规模较大的福音堂。堂内 有可容 300 人进行宗教活动的礼堂 1 个,楼房 1 幢,平房数十间。张家大约 是在 1913 年入基督教会。每逢礼拜日,张大千的父母都要带他们兄弟几个去 福音堂做弥撒,颇为虔诚。黑猿转世  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境内溪流、沟谷、冲沟纵横交错,沱江蜿 蜒曲折穿市而过,是川中南水陆交通枢纽。区内丘陵起伏,最太平面面积不 超过 0.3 平方公里。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沱江发源于成都平原西北的九 顶山,南流到金堂纳岷江分支青白江和柏条河,在沪州入江,长 502 公里。 各河水量丰富,利于航运、灌溉。河道中多水深而平静的河湾,当地称“沱”, 是船只停泊处。沱江从西北入内江市,沿经东南自西南曲折流出,使城区三 面临沱江,呈弧形半岛状。内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绿。加 之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毛和志》记载,早在 2000 多年前,此地就是川中农业区之一,以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粮食 作物为主。清朝以来,甘蔗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产量一度居全省之冠,是 四川省最大的制糖中心,素有“甜城”之称。1898 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内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滂沱大雨不断倾泻到四川盆地。据清光绪三十一年版的《内江县志》记载:“六月 十六日,大水入城。桂湖溢高一丈三尺,淹没田庐甚多”,不到一万户人家 的县城,“灾民达三千余户”,没等灾民们缓口气,接踵而来的是春旱。内 江有民间谚语云:“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三年两头旱,插花年年现。” 旱灾是内江常见的灾害。大地干焦一片,百姓愁苦不堪,就在这个时候,张 大千来到了世上。  据说,母亲曾友贞在生大千的那天夜里,忽做一梦。梦见一白发老翁携 一黑猿来到张家,小猿伶俐可爱,张母非常喜欢,于是老翁便将黑猿送给了 她,不久,大千就出世了。这一天是 1899 年 5 月 10 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四 月初一)。以后母亲常说,大千是黑猿转世。  张大千一生爱猿、养猿、画猿,大约和此典故有关。张大千曾说:“猿 和猴不一样,猿是君子,猴是小人。猿最有灵性,最有感情。”〔5〕张大千 曾养一小猿,很有趣,总是乖乖地坐在桌子一角,见人过来就伸臂要抱,象  小孩子一样,非常可爱。 大千乳名小八。此时张家生活清苦,红苕是家中的主要食物,体弱的母亲没有充足的奶水喂养大千,大千是靠别人帮助喂养大的。 罗正明,内江人,生于 1889 年,是张丽诚的童养媳。她聪明、能干,尤其喜爱八弟大千。每天她都要抱着大千四处求奶,给他弄汤喂水,非常精心。 很快,大千就 3 岁了,断了奶。父亲挑水做零工,母亲走街串巷为人描 花画帐,微薄的收入只够勉强度日。一年到头,餐桌上难得见着肉食。由于 长期不沾荤腥,幼小的大千养成了素食习惯。偶尔沾点油荤,便觉不舒服,甚至呕吐,于是长辈们就不让大千动荤。 幼年的大千,虽然身体瘦弱,却是机灵活泼,大大的眼睛,宽宽的额头,惹人喜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5 岁时,大千就常随三妳(张大千按广东习 惯称三嫂罗正明为三妳)上山拾柴、挖野菜。三嫂对大千百般照顾,因而大 千非常喜爱和敬重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经受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 机。尤其是 1901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订立以后,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并控制了从北京到大 沽口和山海关的交通路线,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清政府。1903 年(清光绪 二十九年),在《辛丑条约》的基础上,美、英、日三国又和清政府分别订 立了新的《通商行船条约》,规定开放长沙、万县、安庆、惠州、江门以及 东北的沈阳、大东沟作为通商曰岸,并且整顿内河水道以便外商轮船通行。 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列强从倾销产品、投资设厂起,进而夺 取中国的路矿权。英、美商约中还规定了清政府应“招徕华洋资本兴办矿业”, 以方便他们加紧掠夺中国矿权。从 1902 年起两三年中,英、法在隆兴公司的 名义下联合夺取云南省七个府的矿权,英国夺取安徽铜官山矿权,法国夺取 四川巴、万两县油矿权和福建建宁等三府矿权,比利时夺取顺德、内丘、临 城各地的矿权。在铁路方面,正太、沪宁、汴洛三条重要路线都被大买办盛 宣怀在“借款官办”的名义下陆续出卖了。路、矿利权的不断丧失,是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最中心的问题。同时,帝国主义加紧 在中国投资设厂和扩张银行活动范围。中国的经济命脉和财政金融逐渐被帝 国主义控制了。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经济崩溃,农民群众和各阶层人民反帝爱国情绪高涨,农民抗捐抗税,各阶层人民进行了收回利权运动。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推动中国出现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通过爱国主义运动纷纷走上民主 革命的道路,张家老二张善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善子幼承庭训,随母作画。他少年老成,寡言少语,能为家庭分忧解 愁。后入川南经纬学校读书,学成后,回乡执教。1899 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在四川余栋臣第二次反洋教事件中,张善子在大足同一百多人攻打天主教 堂,酿成著名的“大足教案”。其后,为躲避官府的追捕,回到内江老家, 并萌发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  20 世纪初的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各地新式学校纷纷成立,赴日本 留学也成为一时风尚,产生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所接受 的是资产阶级文化教育,他们一般出身于社会的中下层(大多数是中、小地 主和小商人家庭出身),深受社会动荡的刺激和农民革命形势的影响,其中 一些人能够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中吸取革命和民主的有用部分,从而使  自己在当时的革命潮流中,成为先觉的进步力量。张善子 1903 年(清光绪二 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关于张善子首次赴日的时间,另一说认为在 1901 年; 据《内江市志》载,则在 1905 年)。1905 年,张善子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 盟会。  动荡的世事,对年幼的张大千来说,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他渐渐长 大了,并开始识字。启蒙  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张大千 6 岁。开始跟着哥哥、姐姐识字,认 读《三字经》、《百家姓》等书。四哥张文修在学习方面给张大千以最大的 关注。“文修自小上山采野菜、挑水卖以帮助父母。一日早晨,他在叠象街 救下一个为生活所迫而上吊的牧重,获得邻里称赞。11 岁时,一私塾免费为 他启蒙。他聪颖好学,成绩优异,经先生推荐,一岁一易其师,皆免费,但 只能早上读书。先生怜其勤勉,爱其才,动员学生捐款资助,才使他能全日 读书 3 年。他 17 岁中秀才,府试时因答题犯‘圣讳’而革除功名。这时家中 人口增多,父亲患病,他被迫中止读书,在河坝街教私塾。”〔6〕张大千的 诗词、书法均由张文修启蒙。  张大千虽年纪很小,却颇知上进。每日除帮助父母做家务、放牛、打柴, 便习字读书。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后,他又在四哥的指导下读《千 家诗》。诗引起了大千较浓厚的兴趣,家里经常响着大千稚嫩的读诗声。幼 年的刻苦学习,为他将来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07 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张大千 9 岁了。在母亲和姐姐的指点下,大千开始画画。母亲教大千学画,主要是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一个好帮手, 自己年纪大了,每日趴在小桌上描画已颇觉吃力。而琼枝即将出嫁,可以指 望的就只有老八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也是过人的天赋,大千从一开始, 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看着大自然中烂漫的山花、飞鸣的百鸟,被 母亲灵巧的画笔展现在画布上,大千兴奋不已。想象着自己也能象母亲那样, 随心应手地把喜爱的花乌虫鱼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他刻苦地习画,在家里 用纸笔画,上山打柴、放牛,则用树枝、石块在地上、石壁上画。在家庭的 熏陶下,大千进步很快,不但“能帮助母亲描绘花样,画较复杂的花卉、人 物,写字亦较工整,常获长辈称赞。”〔7〕张大千曾说:“我从喜欢画那一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没有懈怠过一天。”他认为一个画家的成功,七分人事三分天,任你天分如何高,不努力学习总 是不行的。从小养成的刻苦勤奋,伴随着他的一生。张大千画画非常勤奋, 一年到头,不论春夏秋冬,总是一早起床,吃完早点后就画画。就是有人来 访,也是边聊天边画画,很少有放下画笔来和人专门聊天的时候。他的夫人 曾正蓉曾说,大千年轻的时候,有时睡到半夜醒了,便起来开灯作画。在成 都时,已是 50 岁上下,仍每天起得很早,有时天还没有亮,就点灯找资料, 或整理画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  1910 年(清宣统二年)春天,春寒料峭。12 岁的大千不幸染上了伤寒, 连日高烧不退。家里请来的医生由于用药不当,致使大千病情不但未见好转, 反而“头发脱落殆尽、喉咙嘶哑不能说话,时间长达两个月。”〔8〕大千的 父母、兄长异常着急,四处延医找药,但均不见效。  转眼到了夏天。张文修请来了自己的同窗、秀才刘选青为大千治病。刘 选青在当地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中医,医术高明。几帖药下去,便见奇效,大  千的喉哑之症消失了,渐渐地,不但又能讲话,还开始生长头发。由于病程 较长,加上大千自小素食,身体异常虚弱。  为了给大千调治,家里人遵医嘱,花重金从山里猎户手中买回了虎胎。 刘选青医生把虎胎切成小块,放在旧瓦上烧烙焙干,研成粉末,掺在醪糟内 每日服用。从不吃肉的张大千吃了虎胎后,不仅逐渐康复,而且体力大增。 秋天,根据刘选青医生的建议,张大千被家人送到伯父家异地治疗。在那里,大千开始食肉,并靠画笔赚到了生平的第一笔钱。 伯父一家人待大千非常好,尤其是堂姐看到大千很瘦弱,就在挂面中悄悄地加了些瘦腊肉丝给他吃,大千吃得津津有味,从此破了素戒。 一天,大千象往日一样,正蹲在伯父家门口的地上画娃娃,一位走乡串户为人抽签算命的“河南女”看见了,不但夸赞大千画得好,还愿出八十枚 小钱请大千为她画画。这种算命妇女在为人算命时,用二十四个小纸卷,每 卷上各画一幅画,有人物、动物、山水、庙宇等等,各代表一种“命运”。 算命者任抽一卷,“河南女”便按图解释,算命谈运,大千根据“河南女” 的要求,以其残破的小画卷为稿本,迅速画出了“老鼠钻角”、“矮子爬楼”等 24 张画,满心欢喜地挣到了八十枚小钱。“说起来好象是玩笑,但我确确 实实在十二岁那年,是我一生第一次靠画赚钱,而且是别人找上门来的!”〔9〕  八十枚小钱在孩子的心目中已是笔“大钱”了。大千于是每天都到街上 的烧腊店买烧腊吃。四枚小钱一两,大千每日买一两。忽然有一日,张大千 在烧腊店发现了一种浓香扑鼻的腊肉,店主说是用老鼠肉做成,留着自用不 外卖,经大千再三恳请,店主方以三十二枚小钱卖了四两腊鼠肉。这一次美 餐令大千终生难忘,以至于“多年以后想起来都要流口水!”〔10〕1911 年(清宣统三年),张大千 13 岁。中国人民不堪封建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奋起反抗。在全国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清政府灭亡的前奏。 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早在
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就从清 政府手中攫取了粤汉、苏杭甬、沪宁、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年, 江苏、浙江绅商力主收回沪宁、苏杭甬的路权,并组成商办铁路公司,动工 进行修筑。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勒令停工,仍把路权送给英国。两 省人民异常愤慨,集会抗议,痛斥清政府卖国行径。最后迫使清政府提出废约,江浙人民取得胜利。  更大的保路风潮发生在粤汉和川汉铁路问题上。1905 年,湖北、湖南、 广东三省的人民经过激烈的斗争,从美国人手中收回了粤汉路权,由各省集 资商办。1911 年 5 月,清政府用“铁路干线国有”的名义,把路权出卖给帝 国主义,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任命端方为督办大臣,强行接收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的商办铁路公司。 这不仅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而且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立即遭到 四省各界人民群众的反对。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爆发了。5 月 14 日,长沙一 万多人集会,反对铁路“国有”。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斗争浪潮席卷全省。 广东铁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一致反对清政府把铁路收归国有,湖北人民除 集会抗议之外,还派代表到北京请愿,绝食三天三夜。宜昌筑路工人同警察 发生了武装冲突。四川保路运动的规模最大,斗争也最为激烈。全省成立了 保路同志会,推立宪派头子浦殿俊为会长,人会的有 10 万人之众,每次集会 都群情激昂。有些地区的群众捣毁了政府机关、外国教堂,甚至和警察发生  了武装冲突。9 月 7 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汉铁路股 东会负责人,枪杀请愿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令人震惊的成都惨案。广大群众 忍无可忍,迅速进行武装暴动。  在革命斗争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以“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为号召,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4 月 27 日,革命党人发动 广州起义,黄兴率领 100 多人攻打总督衙门。张大千的表叔喻培伦就是其中 的一位。喻培伦 1905 年留学日本,专攻化学,希望以实业振兴中华,抵制列强。1908 年加入同盟会,开始进行制造炸药、炸弹的研究。在研制过程中,曾被 炸掉右手的三个手指,终于制成威力强大而又安全的新型烈性炸药,同时有 化学发火、电发火、钟表定时发火等类型。  在广州起义中,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率先带领四川籍的同盟 会员攻打总督衙门。他炸开围墙后,从后厅一直打到前厅。接着,又率队转 攻督练公署。队伍刚到莲塘街口,与增援清兵遭遇,鏖战 3 个多小时,死伤 战友多人。喻培伦身负重伤,弹尽力竭,被俘就义。在敌人面前,喻培伦英 勇不屈,慷慨激昂地陈述革命宗旨:“我头可杀,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 尤其杀不了!”临刑前,他不断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 杀,学理不可灭!”牺牲时年仅 26 岁,与同难诸同志共 72 人葬于广州黄花 岗,是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12 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命令,以 肇造民国元功追赠喻培伦为大将军。13 岁的张大千虽不懂什么是革命,但却 仰慕英雄,喻培伦的英勇无畏,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中,张家的老二善子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他与内江的开明士绅发起成立了内江同志会,积极参加各群众大会,为革命 党人搜集情况。辛亥革命胜利后,他被任命为蜀军第一师二旅少将旅长。在张大千的生活中,1911 年也是充满变化的一年。9 月,张大千背着书包,跨迸了内江天主教福音堂开办的教会学校华美初等小学读书。从没进过 学堂的大千,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新鲜有趣。他发现了一个广大的世界,如 饥似渴地学习着国文、地理、英语,唯一让他提不起兴趣的课是算术。同时 他也没有放弃绘画。由于知识的增长,见识扩大了,他已不满足于母亲教授 的工笔花鸟,开始描画自己见到的一切美的东西,画得认真、刻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千和比他大三个月的表姐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感情颇深。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投资工业的热情受到刺激,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内江,制糖业发展迅速,甘 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 70—80%,县城大街上的糖铺子鳞次栉 比,白糖、冰糖、桔糖等品种繁多,吸引了八方商人。内江的商贸活动也就 由此兴盛起来。  精明的张怀忠,看准了这个发展的时机,与三子张丽诚在内江文昌宫附 近开了“义为利”杂货店,生意果然兴隆,张家的经济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不久, 总统的职位便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上台后,为达到独裁统治的目的,玩弄 起了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暂不触动辛亥革命的产物——《临时约法》、 “责任内阁制”和”临时参议院”,并将司法、农林、工商和教育四个闲散 衙门交给同盟会会员主管,以此证明他在发扬共和精神;另一方面,加速建  立自己的独裁统治,削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裁减各省军队,遣散黄兴 统率下的南京留守政府的大批武装。1913 年 3 月 20 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 准备以多数党的地位出来组阁的国民党理事宋教仁;为了筹措军费,袁以中 国的盐税收入作抵押,又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 2500 万英 镑的《善后借款合同》。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孙中山立即兴师讨袁,重 新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张善子参加了熊克武、杨庶堪领导的四川讨袁斗争。 不久,讨袁斗争失败,孙中山和黄兴被袁世凯指为乱党遭到通辑,被迫流亡 日本。张善子逃回内江老家,隐藏乡间,作画度日。张大千就成了善子的通 讯员。大千每日为兄长送衣送饭,报告情况。  不久,四川都督胡景伊秉承袁世凯的旨意,在四川大肆搜捕反袁斗士。 官府查抄了张家,并以抓走善子胞弟相威胁,要张家交出善子。为保护其他 的儿子,无奈之中,张怀忠夫妇想出了一条假分家的计策,以分家的名义, 对外宣称与张善子脱离关系。为躲避追捕,第二年,张善子再次东渡日本, 在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法。  1913 年,四哥张文修受聘于重庆求精中学任教。1914 年,大千便离开内 江,赴求精中学学习。注释:〔1〕1983 年 5 月香港《大成》杂志第 114 期。〔2〕〔7〕〔8〕李永翘《张大千年谱》第 8、7、7 页,四川社科出版社,1987 年 12 月版。〔3〕香港《文汇报》载《张善子与张大千》。〔4〕包立民《张大千艺术圈》第 14 页,辽宁美术出版社。  〔5〕宁夏政协文史研究会编《张大千生平和艺术》,载钱悦诗《雪门琐 记》,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8 年 3 月版。〔6〕内江市市中区编史修志办公室编《内江市志》第 703 页,巴蜀书社1978 年 10 月版。  〔9〕〔10〕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第 11 页,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 公司,1983 年 10 月版。  第二章 求学生涯百日师爷  1914 年,张大千 16 岁。家境日渐好转的张怀忠决定送大千去重庆读书。 重庆位于嘉陵江入长江交汇口及成渝、川黔、襄渝等铁路交接处,是长 江上游水陆交通的枢纽。它地处四川盆地,三面环江,形如半岛,城市依山 建起,素有“山城”之称。是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中心之一,商贸活动繁忙,使初次远游的大千大开眼界。 求精中学位于重庆的曾家岩,是当时颇有点名气的学校,张文修受聘任国文和历史教师,大千就在此读初中。 大千读书非常用功,尤其是一手工整的毛笔字、较好的国文底子深得老师的赞赏,唯有一门课令大千想起便沮丧不已。数学对于大千来说,似乎是 太难了,虽然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怎么也考不及格。及至晚年,他每与子女 谈起此事还颇感遗憾:“在求精,我各门功课都好,唯有数学不及格!”  在求精中学的生活是丰富的。大千每日功课完毕,仍坚持画画不懈,画 艺不断提高,在同学中小有名气。  少年时代的张大千还非常喜欢体育课。当时在求精中学任体育教师的是 刘伯承。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由于他对中国人 民革命事业的卓越的贡献,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刘伯承1892 年生于四川省开县。1911 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并于第二年参加了四川讨袁军。积极参加过孙 中山先生领导的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曾一度在求精中学任教,每周教张大 千们两节体育课。生长在江边的大千,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他非常喜欢游泳,课余经常与同学结伴去江边游泳,曾多次横渡嘉陵江。 在求精中学的同学中,还流传着张大千不怕鬼的故事。大千从小胆子就大,又颇有主意。在他 12 岁那年,因事遭父亲责打,便负气出走,家人四处录找未得,数日后着新衣返回。原来他出走沿途为人画画,换得了衣食。听 说学校里有鬼,同学们都非常害怕,夜晚不敢出门,读书也不安心,人心惶 惶。独大千不信,深夜一人手持棍棒守候在校园捉鬼,终于将扮鬼吓人的坏 人打伤,解除了同学们的恐惧,因而小伙伴很佩服他。1915 年,大千的弟弟张君绶也进入求精中学读书。  辛亥革命以后,全国范围都处在大小军阀的封建割据统治下,国内战争 年年不休,战事遍及各省,遭受战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到极残暴的蹂 躏掠夺。四川一省仅从 1912 年到 1933 年就发生战争 400 余次。“道路不靖, 土匪丛生”,1916 年的四川,土匪闹得很凶。  5 月的重庆,天气已经很热,求精中学放暑假了。大千带着弟弟君绶, 与住在隆昌、荣昌、永川、安岳的几个同学结伴,准备徒步回家,并且想出 了一个主意解决路费,那就是沿途有同学的家,走一天到一家,到一家拿一 块钱再走下一段。虽然知道路上有土匪抢劫,但大千们以为自己是学生娃儿, 没有钱,土匪抢也不可怕。  5 月 27 日,张大千及同学一行 8 人,从重庆都邮街出发,晚上到达白市 驿,护送一位同学到了家。第二天早晨,要了一块钱后,继续往前走,来到 了丁家坳。当时刘伯承受命正在丁家坳招安土匪,大千和同学们便去找他帮  助。刘伯承劝同学们不要再往前走了:“江水浑得很,哥子们抓不开!”四 川的哥老会口头习惯以“哥子们”自称,“抓不开”意思是“管不了”,“江 水浑得很”就是局面乱得很。可是大家一心想回家,决定继续冒险。  5 月 29 日,顺利到达永川,又有一位同学到家。剩下六个同学,四大二 小。大家商量后,决定分成两组行动。张大千和樊天佑带着一个姓杨的小弟, 走在前头,另外两名大同学带着张君绶紧随其后。  5 月 30 日,离开永川上路。这一天他们遇到了六股土匪。走到一个名叫 田坝子的地方,突然从路边跳出三个手拿土枪的人,他们大喊“站住”,并 上前搜身。土匪见搜不出什么东西,就抢下大千一条从上海带来的皮带,说 是作挂枪的带子。大千说;“我总不能提着裤子走路吧!”土匪说:“给你 一根麻绳好了!”  走了没多久,到油房沟又遇见土匪了,两个土匪一个要扣留,一个叫快 滚,结果是“检查”后放行。如是又经过四次,均有惊无险,大千和同伴胆 子放大了许多,认为土匪也没什么可怕。  一日数惊,又走了许多路,大千和同伴们觉得很累,想早一点休息,走 到位于永川、荣昌、大足三县之间的邮亭铺时,到教堂投宿。教堂牧师叫磐 定安,他神色紧张,不但没有收留大千六人,反而劝他们赶快离开,说因为 当天上午民团打死了两名土匪,晚上土匪一定会倾巢出动前来报复,当地人 都个个自危,生面孔谁也不敢留,怕被土匪误认为是民团,连累大家都遭殃。 大千六人面面相觑,毫无办法,决定在教堂石砌的矮墙下歇息,生死只有听 天由命了。睡下不久,一阵激烈的枪声和呐喊声把大千惊醒,他大着胆子伸头向矮墙外张望一下,只见土匪成群结队,漫山遍野而来。四下里只听的哭的哭, 叫的叫,杀的杀,逃的逃。六个人大惊失色,立即四散奔逃,大千与自己的 弟弟君绶也走散了。大千跑了没多远便被土匪抓住了,当时觉得身上有哪儿被打伤了,但由于害怕并没感到疼。大千被捆绑着押到公路两旁成串的俘虏堆中。大千睁大 眼睛四处张望,发现同学樊天佑也被绑在路边,别的同学却都不知哪儿去了, 弟弟也不知去向(得救后,方知弟君绶当日已逃出)。大千真想哭,“看见 被俘虏的总算还活着,未看见的八九都凶多吉少了”,“所谓人死,必然就 是这个样子!”晚上 7 点多,土匪撤退了,他们把大千等俘虏当作“肉票”押到了一个叫千斤磅的地方。龙井日土匪头子邱华裕审问了张大千。 “土匪问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里收租多少?我说,我姓张。从此,土匪们就叫我‘老跳’了!土匪忌讳直称姓名,习惯上都要转 几个弯。这倒充分显示四川江湖客们联想的丰富,姓张,联个成语,用得最 多的就是‘张皇失措’罗。张皇失措的表现之一是跳起来,所以把姓张的叫 老跳,‘跳’的音念来近似于‘挑’。在匪窝里,从此我就被叫为老挑而不 名!”〔1〕  土匪头子邱华裕要大千给家里写信:“你就写龙井口的老二把我拉了, 要赶紧送四挑银子来赎!”四挑银子就是 4000 两。张大千与邱再三讨价还价, 减为三挑。没有别的办法,大千只好提笔给家里写信。没有想到大千潇洒流 利的草书竟吸引了土匪,有人建议将他留下做“黑笔师爷”。土匪头子邱华 裕大声吼道:“不要你家里的钱了,我们要留你做黑笔师爷!”大千不干,  坚持要回家,继续去读书。土匪问大千读书何用?大千答将来可以教书。土 匪又问教书一月能赚多少钱?大千说可以赚 8 到 10 块。土匪们大笑大千没出 息,并说我们留你做师爷,每趟“买卖”随便分你一小股,都不止一两百个 “袁大头”。但大千仍不从,被邱华裕骂为“狗坐轿子,不受人抬举”。并 以枪毙相威胁。张大千只好屈从了。为了救同学樊天佑,大千以自己算术不 好、管不好帐为由,保举樊天佑来管帐,但遭拒绝。18 岁的张大千就这样被 迫当了“师爷”。  当天夜里,张大千被夹在两名土匪中间睡觉,并被警告不许逃跑,否则 抓回来就枪毙。大千睡不安宁,噩梦不断,他梦见自己眼看着弟弟君绶被土 匪杀了,大哭着醒来。  第二天,土匪们又去打劫峰高铺。而大千则坐着轿子,被两名背枪的土 匪护送回龙井口土匪窝。沿途站岗的土匪还向大千行礼,使得大千颇感“神 气”。  晚上,土匪们班师回巢,举行了庆贺仪式,把所有的枪都架起来,杀了 雄鸡,用鸡血祭枪,并且烧纸钱,匪首亲自祭拜。  饭后,土匪带大千去见龙井口的“舵把子”老毕。老毕原本姓苏,他对 大千倒是很和气,赏了大千一对象牙章,并亲手把一顶带红桔子的瓜皮帽戴 在大千的头上,很满意地说:“这样就象个师爷了!”可大千感觉自己被侮 弄了,象一个小丑被人当猴子耍,让他们开心。可那时候,大千是既不敢怒, 又不敢言。大千被安顿到龙井口没几天,军队追剿土匪,要攻打龙井口。土匪得到消息后立即转移阵地,为防止大千逃跑,土匪把他的手绑起来,白天还允许 走动,晚上就不准出门。离开龙井口,大千被转归一个叫老康(本性赵)的 土匪头手中。老康还比较器重这个年轻有文化的师爷,经常照顾他,并几次 救过大千的命,因而大千认为老康“讲义气”。不久,张大千被迫跟随老康去抢劫一个大户人家,土匪们翻箱倒柜到处搜寻财宝,大千站在一旁看热闹。有土匪警告他说,师爷你也得动手拿东西 呀,否则要犯忌讳的,黑道上的朋友不能空手而回。大千只好到书房去拿了 本《诗学涵英》,被另一个土匪看见,训斥道:别的不好抢,怎么抢书?输 字犯忌的,逼大千换别的。无奈,大千就取了四幅《百忍图》一起带走。这本《诗学涵英》就成了大千在匪窟中的精神食粮,一有空闲,他便拿出研读吟诵,“我学做诗,也就是在匪窟里这段日子开始的。《诗学涵英》——抢的赃物,就是我自修摸索的启蒙书。没事的时候,我常捧着书本,酸 味十足地躲在后院吟吟哦哦一番。有些时候,自己也胡诌几句,自己摇头晃 脑地陶醉一番!”〔2〕  一日,张大千正在后院里吟诗朗诵,忽听有人呻吟,走过去询问,方知 此老人是一位前清时的进士,被土匪抓来后,因家里凑不出赎金而遭土匪毒 打。从此,大千经常去为老人求情讨饶,而老人则教他做诗。大千了解了做 诗的基本知识,弄清楚了平仄对仗。以后,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张大千在 诗词方面有了较深的修养,与同时代的其他书画大家相比,能够独树一帜。 现代画家中,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的题画诗文都各有所长,引人入胜, 大千在这方面,根基较深,吸收唐、宋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齐 白石、徐悲鸿相比,张大千是画家的同时,又是诗人词人,他的诗词比前二 家功力更深,不足的是受格律的束缚,有时缺乏时代感。齐白石、徐悲鸿作  为一个画家,致力于作画,诗文往往是信手拈来,不加雕饰,诗境颇显纯真。 一日,老康的队伍转移驻地,与一个由名叫跳子带领的土匪队伍相 遇,大千意外地看到了炮受折磨的同学樊天佑。樊天佑哭着向大千求救,二人抱头痛哭。张大千决定求老康去说情。 跳子这个土匪非常蛮横,但看老康的面子,同意谈判放人,开价四挑银子。樊天佑家里并不富裕,出不起这么多钱,请求减少,跳子瞪着眼睛 说:“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家里出不起钱?哪还能供他念大学!”还说:“就 是一条瘦狗,我也要咬它三斤板油!”经过老康帮忙,跳子最后总算同意800 银元,条件是张大千为保人,限樊天佑 10 天之内拿钱回来,否则他就杀 保人。张大子怕家境一般的樊天佑回家后凑不出 800 块钱,就写了封信,请 樊天佑送到自己家中,既是帮他凑钱,也是救自己的命,同时也通知家里带 钱来赎自己出去,“虽然康东家待我很好,但我也不愿意跟土匪过一辈子啊!” 第二天,樊天佑与大千挥泪告别。临行,老康送了二百钱给身无分文的 樊天佑作盘缠,又给了他一顶斗笠。大千眼看他上路,只求他无论如何 10 天之内要赶回来,樊天佑哭着直点头,真可谓“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樊天佑走后,张大千茶不思饭不想,坐卧不安,日夜盼他早归。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八天,跳 子手下的一个小土匪,故意在大千跟前磨刀,并将锋利的刀锋,放在大千的脖子上比比划划,并威胁说:“再过两天,你 老挑的脑袋要搬家了啊!”大千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惊肉跳地挨过一个不眠之夜。第九天一大早,就去求老康,请他去给自己说说情,再宽限几日。但老康却轻描淡写 地说:“你是我的人,跳子有多少筒筒(指枪)?他敢抢你去吗?”听了 这话,大千的心才稍安。第十天一大早,老康带着队伍和大千悄悄开拔,赶往来苏。初大千以为是为救自己,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康早就暗地与官方接头,被指定到来苏接 受改编。老康的人马在来苏只停留了一天,便接到通知开往沪江下游的松溉镇。在松溉,老康被任命为连长,大子成了他的司书。原在老康手下专门负责对 外抢劫的外管事,也被任命为排长,此人姓罗。他的眼中,大千永远是被绑 来的“肥猪”,总想弄点油水。一日,罗排长叫来张大千,让他写信给家, 交来三四挑银子赎他。大千听后又气又急,佯装答应,回去后就赶紧报告给 了老康。老康大怒,立刻叫来姓罗的大骂了一顿,并警告他“再打坏主意, 就送去军法从事!”从此,罗排长更恨大千了,千方百计寻找报复的机会。 为了保护自己,大千只好时刻不离老康左右。  8 月底,老康的队伍奉命又开到来苏。有一天忽然枪声大作,不知谁和 谁又打起来了,大千赶快跑到福音堂去躲避。打到下午,枪声稀了,大千还 以为是老康的队伍把来攻的土匪打退了。教堂突然闯进一伙民团的人,他们 发现了大千,便大喊:“这后面还有一个,赶快给抓回来!”张大千赶紧大 声分辨:“你们不要认错人了,我是三营的司书张权!”民团的人根本不听 他的分辨,将大千押到来苏寨进行审查。  到了来苏寨,张大千才得知,当时虽然招安土匪,但地方军队绝不真的 信任土匪,一有机会便要围剿。这一次战斗是一个姓帅的营长率部围剿老康 的队伍,老康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打死了。为老康,大千心里难过了好几天,  在他的心目中,老康并不是一个坏蛋。 麻子帅营长、区长吴东海、上一任区长王某对张大千进行审问。虽然大千自己一再辩白,福音堂的牧师也为大千作保,但帅营长等人仍不肯相信大 千是求精中学遭掳的学生。最后决定暂交王区长看管,待情况查实再作处理。 住在王区长家,大千得到了较好的照顾,紧张、忧虑、恐惧多日的大千, 心情安定,于是食欲大增,每顿要吃四碗饭。但令大千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 了。待大千甚好的王氏父子要他写信回家要钱,报偿他们的供养之恩。幸亏 得到消息的张文修赶来,在永川县长的帮助下,与麻子帅营长交涉,大千才再获自由,时间是 9 月 10 日。〔3〕  张大千从 5 月 30 日遭绑架,到 9 月 10 日获释,前后历时 100 余日。“百 日师爷”的经历,对张大千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00 天紧张、恐惧、艰辛的生活,使年仅 18 岁的张大千对社会、尤其是 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触不同的人,又使他对金钱、生死、人 情冷暖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厚道、慷慨、豪爽、善良的美德伴随了他一生。 大千重亲情,对父母孝敬异常。他从小受母亲的教育和熏陶,对母亲非 常尊敬。1930 年,曾友贞 70 大寿,张大千和两个哥哥为给母亲做寿,专程 到杭州定购了一批白瓷茶壶和茶盅。以一壶二盅为一套寿礼,兄弟三人分别 在茶壶上画无量寿佛一尊,壶上还有行草“岁庚午十一月二十四日为慈亲曾 太夫人七十寿辰,次子泽、三子信、四子檝、八子檝、十子玺等敬造无量寿 佛五百区,聊报鞠我之德,永沾佛仁之宏”字样。在茶盅上画上赫色香蕈一 只。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寿辰这一天,张善子、张文修、张大千各偕夫人、 子女在“来青堂”厅屋为慈母祝寿。厅堂内红烛高照,四周墙上挂起清初著 名画家石涛、朱耷和当代名画家齐白石等人珍品三四十幅,供人欣赏。这一 天,张大千兄弟还邀请了上海等地好友 40 余人,在“来青堂”厅屋办了六桌寿酒,并送每人一把茶壶、两只茶杯作纪念。  张大千还经常教育子女、弟子要尊重师长。张大千早年拜在曾熙和李瑞 清门下学习书法和诗文,并得以欣赏和临慕了不少古画,为他在诗、书、画 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张大千对两位老师的教导终生不忘,无 论何时何地,在他的言谈中经常不断地提及老师的教导之恩。大千对自己的 兄长也非常敬重,手足之情,常溢于言表。凡遇大事,都由张善子裁定,大 千对兄长的意见,总是特别尊重。他寓居国外数十年,客厅里始终悬挂着几 位兄长的放大照片。张大千特别重友情。他一生好友众多,不论社会名流、军政要人、文人雅士、戏剧家、歌唱家、裱画师傅、厨师、司机,都广泛结交,均以诚相待。 有一次,张大千买到一方佳砚,卧病的好朋友糜洁民得知后,非常想观赏一 下。张大千就命学生张旭明送去。张旭明因事当天未能送到。不料,第二天 送到时,糜洁民竟故去了。张大千闻讯悲痛异常,便以砚殉葬。  张大千爱护学生,对学生关怀备至。张大千的弟子很多,他不仅认真教 授绘画,还在各方面关心他们。对大风堂的门人,不但不收费,连作画用的 笔墨纸砚也统统供给。要是哪位学生经济有了困难,只要大千知道了,他总 是设法帮助解决。张大千常说,到了老师这里,就和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有 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不必拘束,不必客气,否则就见外了。张大 千的热诚和恩德,大风堂的弟子直到现在都铭记在心。40 年代张大千收了一名女弟子,叫叶名珮。当时叶名珮的父亲失业在家,生活较困难。大千得知后,便每次给在上海的二嫂汇款的同时,给叶名 珮的父亲也寄些生活费,并对她说,你要专心学画,家中生活我会照顾的。 叶名珮感动万分。  张大千的弟子潘贞则回忆说:“1948 年随师入蜀,老师得知我爱吃四川 珍品伞把菌,便要管理伙食的王永年同学去购买,饱我馋嘴。有一天,王师 兄自青龙场购得鲜美的伞把菌,时我等正待老师作画,老师当即取出数朵, 吮毫写生数幅,赐给在场的心仁四姐、嘉德八妹、郎静山夫人(雷佩芝)、 王智圆和我。给我的一幅题辞为‘贞则入蜀,嗜伞把菌,谓酷似粤中之鲜草 菰??’老师对弟子情同骨肉,令人难忘。”〔4〕  张大千重才而轻财。中国当代老画家何海霞是张大千 30 年代的门生。何 海霞出身贫寒,早年父亲以卖字谋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何海霞自幼喜爱 美术,曾拜师学习工艺美术,后来就专门临慕古画。1934 年,张大千到北平 举办画展,十分敬佩张大千画艺才学的何海霞很想拜他为师,但苦于无人引 见。一位裱画的师傅给何海霞出了个主意,让他先画一幅画挂在店里,待张 大千来看了,相机为他游说。于是何海霞就画了一幅《饱鸟图》。张大千一 见,果然很欣赏,便问是谁画的,裱画师傅说:“是何海霞,一位青年,非 常仰慕您,亟想拜您为师哩。”张大千连说不敢当,表示很想晤面。后来何 海霞就备了百元银洋贽礼,拜在大风堂门下。可是过了不久,张大千就把百 元银洋还给了何海霞,并说:“你送来,执弟子礼,我如不收,非礼也。现 在我还给你,表示师礼,你如不收,亦非礼也。我们都是寒士,艺道之交不 论金钱嘛!”张大千对人一贯宽宏大量,有时明知受骗也不生气。1951 年,张大千从印度大吉岭到香港,有一位朋友把大千随身携带、视为至宝的一张宋画借走 了。第二天,朋友来信说已将此画留下作为还自己的两万元借款。实际这张 宋画价值连城,何止区区两万元港币。这位朋友以最低的价钱买了一张名画。 张大千徒唤奈何的同时,却也没有更多的责怪之意。张大千为人豪爽,热心助人,喜欢热闹,健谈,言语特别诙谐、幽默,爱说笑话,特别在作画时,旁边要有人同他“摆龙门阵”,否则作起画来就 不带劲。因此,他的家每日高朋满座,热闹异常。大千深知“独乐乐不如众 乐乐”的道理,他要和朋友一起共享自己的欢乐。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东渡日本张大千虎口脱险后,家人对他今后的学业进行了商量。大千在求精中学学习已三年,期间刻苦努力,成绩甚佳。如今大千年已 18,求精所授已不能 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望。加之四川军阀不断混战,内江局势不安,张怀忠夫 妻认为是送大千出去闯荡,见世面的时候了。遂议定送大千去日本留学。  1916 年底,大千起程离开故土,取道上海前往日本。临行,父母为大千 举行了订婚仪式,未婚妻是与大千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谢舜华。大千乘船顺长江而下,经重庆、宜昌、武汉、南京,抵达上海。  19 世纪末以来,上海、北京、广州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凝聚地, 加上三地商业发达,便于对内对外交流,因此集中了大批文化人士。尤其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中国画家主要云集于这三个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 江浙画家群人数最多,著名画家有任颐、虚谷、浦华、吴昌硕,是为“海派 四杰”。还有黄宾虹、顾麟士、王震、刘海粟、潘天寿、吴湖帆、朱屺瞻等 名家。先后有艺观、白杜、上海中国画会、百川书画会等中国画社团活跃于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 央大学艺术系均设有中国画专业,广传中国画艺。  初到大上海的张大千,为繁华的都市、汇萃的人文景观所吸引,顿生留 居上海学画之意,希望将来当一名画家。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作为民间艺人的母亲曾友贞,饱尝生活的艰辛,不希望儿子再作一个穷画画 的。张善子此时也没有支持张大千,大约是还没有发现大千过人的绘画天赋吧。  没有家人支持学画的大千,只好乘海轮来到日本京都,考入京都公平学 校,学习染织技术。  京都是日本重要的文化和佛教中心。建城历史悠久。794 年桓武天皇将 国都从奈良迁此,城市仿照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平安时期(794—1185 年)为日本政治和贵族文化中心。室町时期( 年)京都建起许多 雄伟建筑和著名园林,发展绘画、能乐剧、茶道、花道艺术和陶瓷业。17 世 纪初,德川家康将政府机构设在江户(今东京),但皇宫仍在京都,直至 1868 年明治维新后,国都和皇族住地才迁往东京。京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东面 有秀丽的琵琶湖,西北有景色宜人的岚山,市内有故宫、平安神宫等名胜古 迹。张大千虽不很情愿学染织,但仍比较努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课余时间仍坚持学画、学诗、治印。日本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一方张大千的白文 汉印,章上刻有“善子玩赏”字样,边款署名为“权柄”,已颇有章法。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张大千刺激很大。  在公平学校,张大千与班上的两位同学结成了好朋友。一位是朝鲜人朴 锡印。朴锡印曾就读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是同学,讲了一口标准、 流利的英语;另一位是日本人山田片夫。三人经常一起谈学习、游山水,很 是投机。一日,张大千与朴锡印应山田片夫之邀,前往山田家做客。一进门,朴锡印就抢先用英语向山田父亲问候。看到因听不懂而茫然不知所措的父亲, 山田粗暴地打断朴锡印的话,并气势汹汹地说:“亡国奴的舌头是最软的, 现在学会别人的话,将来好伺候人!”此事给大千以极大刺激,他发誓:“不管今后我在哪里,只说我家乡四川内江话!”不久,张大千就雇了一名在中国天津长大的日本人作翻译。走 到哪里,翻译就跟到哪里,虽每月耗费几百元,大千也在所不惜,体现了他 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大千的后半生,浪迹海外几十年,始终表里一致是个十足的中国人, 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令他感到自豪,祖国的壮丽山河使他陶醉,他对祖国的 热爱和眷恋之情经常溢于言表。无论从他的日常生活,还是从他的诗画中, 都能体现出思乡爱国的深情。虽旅居国外,却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的生活方 式和习俗,他一直穿中国长袍、布鞋,吃家乡川味饭菜,在家中一律说四川 话,要求夫人子女在外面见到中国人一定要说中国话。他的居所也都以中国 传统建筑为本,如他在巴西的“八德园”,在美国的“环筚庵”,台北的“摩 耶精舍”等。他曾感慨万分地说:“外国的山水,我看了不少,看来看去, 还是中国的好。”“看山还是故乡青”啊!  1968 年,张大千创作《长江万里图》,画高 53.3 厘米,长 1996 厘米, 现存台湾张群画库。作品从岷江索桥画起,经灌县、青城、成都、重庆、夔  门,出三峡,历直昌、沙市、洞庭湖,入武汉到九江,画出了庐山、彭泽, 到马当山而达南京、镇江、江阴至上海,到长江出海结束。所经地方,都一 一画出特点,记忆力惊人。画法基本上是复笔重色,加上大片泼彩。论景是 千山万水,气势雄伟;论意是寄情山河,缅怀祖国。处理这样宏大的布局, 寄托深厚的思国之情,非一般“胸有丘壑”的山水修炼所能胜任,必须具备 气吞山河的胸襟和饱满的爱国热情,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巴西,曾有人问张大千:“你这样道地的中国人,入了巴西籍有何感 受?”他瞪着眼睛大声回答说:“这有什么关系,我这个人仍是中国人嘛!” 在日本,张大千对浮世绘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浮世绘是日本风俗画, 是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美术流派。浮世绘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形式:绘本 和一枚绘。绘本即插图画本,江户时代初期开始有古典小说的插图本,后来 陆续出现了通俗的插图读物,到万治年间,随着市民小说的产生,这种“绘 本”发展得更加兴旺。一枚绘,即单幅木刻画,尺寸大小不等,但要求画工 更精细些。按刻制技法和套色多寡来区分,大致有二十来种,如墨折、丹绘、 漆绘、浮绘、锦绘、蓝绘等等。浮世绘的画风既有本土风格,也有外来的写 实主义特色,是镰仓时代写实主义的故事体绘卷画风和桃山至江户时代的细 密装饰画画风的混合。浮世绘屏风画是该派的最早作品,主要表现服饰华丽 的人物,多为下层社会妇女和娼妓。比屏风画更重要的有木刻版画,浮世绘 画家是最先采用这种艺术手段的人。广大城市市民对风俗画的新兴趣和市场 需要,使浮世绘版画得到迅速发展。通常认为菱川师宣是浮世绘第一位大师。 从单色转到二色的木刻版画是奥村政信的贡献。1765 年,铃木春信创造了多色木刻版画。  在 19 世纪以前,浮世绘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艺术家的注意。而到了 19 世纪中期,当西方的艺术家力图寻找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时,中国和日本的绘 画才普遍引起人们的兴趣。特别是浮世绘,成了许多画家直接研究的资料。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加紧吸收西方的科学文化,同时随着商品的输出,也把东 方的文化大量带进欧洲。浮世绘虽然是汲取中国的线描和木版印刷而创造的 艺术,但在反映日本社会的“世相百态”中,经过民间匠师和画家的创造, 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画面上常用大块的黑色。手染的色彩,也更富于装 饰风格。由于可以复制,所以广泛流传。当时流向欧洲的许多日本商品的装 潢或包装纸上,都常印有“浮世绘”的形象,西方画家很容易得到它。在法 国画家马奈画的左拉肖像的墙壁上,在荷兰画家凡·高自画像的背景上,都 能看到浮世绘。在印象派画家中,也有不少人从浮世绘中获得了艺术的灵感。 马奈用过平涂和大块的黑色,莫奈画过拿着纸扇穿着日本和服的舞女。  浮世绘鲜明的色彩、简练的线条,使张大千觉得亲切自然。后来他收藏 了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他认为这些木刻和我国古代人物的用笔一脉相承。人 物的造型虽然有它的特点,而它的衣纹笔法,有我国唐代遗风,有可借鉴之 处。1938 年前后,张大千曾画过坦胸露乳少女,就是参用的浮世绘画法。  1917 年底,张善子归国,受四川地方政府的聘请,担任了乐至县盐场知 事。大千则继续完成学业。  1918 年初,家中传来噩耗,谢舜华因病去世。大千悲痛欲绝,马上乘海 轮回国。到达上海后,因国内局势不稳,大小战事不断,未能赶回内江吊祭, 只好返回日本。不久,张怀忠又为大千定亲倪氏女,后因倪氏女患痴呆病而 解除婚约。  1919 年,张大千学成归国,受聘于上海基督教公学任教。百日和尚  张大千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有过一些惊人之举,出家当和尚就是其 中一例。  1919 年 12 月下旬,归国不久的张大千,突然不辞而别,到松江的禅定 寺做了和尚。禅定寺的主持是逸琳法师,此人精通佛理,工于诗词,修行颇 深。逸琳法师很喜爱这个半路出家、颇有灵性的弟子,给他取法号“大千”。 “大千”语出佛家“三千大千世界”。佛典《智度论》卷七云:“须弥 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 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千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 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 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化境。”从此,大千成为张正权的号,别号为大千居士。 大千为僧后,每日与逸琳法师参禅悟道,学习古典诗词,过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 大千听说当时在江浙一带,佛门中声望最高的是宁波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于是下决心去宁波求见。大千由松江一路化缘来到了宁波。观宗寺的知 客僧认为大千是个野和尚,拒不接纳。大千只好回到小客栈住下想办法,他 给谛闲法师写了封信,说自己一心向佛,请求传戒的心愿。此信果真起了作 用,谛闲法师同意见他。大千再次来到观宁寺门,可知客僧一见是他,非常不高兴,以为他是来找麻烦,不让大千进门。直到大千出示老法师的信,知客僧才不情愿地放了 行。在寺中,大千与谛闲法师天天坐而论道,谈经说法。一个人要长久出家,必须经过传戒等佛教仪式,领得度牒,方能成为正式和尚。  1920 年 1 月 29 日,观宗寺将举行传戒大典,张大千也是受戒者。可在 这即将成为终身佛门弟子的时候,大千犹豫了。原因就在于新剃度的和尚, 必须进行烧戒。大千找到谛闲法师,请求免于烧戒:我与老法师辩论,我说佛教原没有烧戒这个规矩,由印度传入中国初期,也不兴烧戒。烧戒是梁武帝创造出来的花样,粱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 死囚。赦了这些囚犯,又怕他们再犯罪恶,才想出烧戒疤这一套来,以戒代 囚。我说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反释迦的道理。 谛闲老法师说,你既是在中国,就应遵奉中国佛门的规矩。他又譬喻说: 信徒如野马,烧戒如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变驯成良驹。我回答他说,有不需笼头的良驹,难道您老人家就不要么?老法师笑而不答。 谛闲老法师当时己是 70 多岁的高龄,我 20 刚出头,少年气盛,辩论时老法师好耐心,我曾出妄言说:您老人家是当代高僧,可是我已得道成佛您 不知道。老人家笑叱我一句:“强词夺理!”〔5〕经过一夜辩论,谛闲法师 还是没有同意大千不烧戒的请求。张大千考虑再三,终于下不了终生为僧的 决心,于是 1 月 28 日,也就是要举行传戒仪式的前一天,逃出了观宗寺。但 张大千并没有还俗,他只是不想烧戒而已。杭州西湖有一座灵隐寺,那儿的 一个和尚与大千较熟,大千决定投奔他。行至西湖旗下营,摆渡时发生了争 执,使大千顿生还俗之念。在旗下营渡日,渡到岳墓需 4 个铜板,可大千身 上只有 3 个。上了船,大千给艄公说明情况,请他发慈悲渡他过去。哪知艄公开口就骂:“我天天摇船摆渡,你们和尚渡来渡去的多得很,如果个个都 要我发慈悲,岂不是要我喝西北风去!”大千强捺住心头之火,倾囊而出, 希望他能高抬贵手。但艄公却抓住张大千的僧衣不放,并且破口大骂,说大 千是个不给钱的野和尚。拉扯之间,竟将张大千的和尚礼服“海青”扯破了, 游方和尚没有海青,就不能挂单。因大千回骂了几句,强横的艄公竟用桨打 了过来,大怒的张大千一把夺下桨,将他打翻在地。艄公大喊救命,可岸边 观热闹的人,除大喊两声“野和尚打人”,无一人敢上前阻拦,大千扬长而去。  这件事给了张大千以极大的刺激,使他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没有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做和尚并不能寂灭尘世 的一切烦恼;具备一切圆满的功德,无欲无求,亦非一日之功。张大千把自 己的这些想法,写信告诉给了上海的朋友。朋友们来信劝他住到上海附近的 庙里,一可解除寂寞烦闷,二可与朋友谈书论画,一举两得。大千同意了, 但聪明的他没有想到,这是朋友做好的圈套。当他在上海北站一落脚时,便 被人群中的二哥善子抓住了:“总算把你捉住了!看你还能朝哪里逃!”  张大千只好“束手就擒”,被押回四川内江,与家里已为他订好亲的未 婚妻曾正蓉成亲。时年 22 岁。曾正蓉小大千两岁,生于 1901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内江县人氏。曾氏知书识字,性情宽厚善良。孝敬公婆,体贴丈夫。虽是家庭包办的婚姻, 两人感情却很好。张大千这次做和尚的时间,前后大约百日。其出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未婚妻谢舜华的去世。二人从小相知,感情笃深。在 日本的大千突然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感情上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曾萌生“今 生不愿结婚了”的想法。归国后,续订的未婚妻倪氏女又患痴病,张大千颇 觉人生变化莫测,莫如过“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宁静的修行生活。1919 年夏,张大千归国。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刚刚结束,国内形势与大千出国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军阀为争夺 权力、地盘而不断混战。不太关心政事的张大千深感尘世复杂,难以把握。 加之他对佛学一直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这恐怕也是促使他出家的原因之一。 从出家的情况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修行,大千确实平静了躁动不安 的情绪,对人生、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人生道路上,他开始成熟了。拜曾李二人为师  张大千学画画,是受母亲的启蒙、兄长的指点,没有拜过名师。1919 年 回国后,经人推荐,他先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关于张大千在上海拜师学 书,曾、李究竟孰先孰后,有二种说法。据台湾谢家孝所著《张大千的世界》 一书,应曾在前、李在后;另据张大千早期门人刘力上之说,应李在前而曾 在后。本文采纳前一种意见)。曾、李二人在当时都是著名的学者、诗人、 书法家,同时又是书画鉴赏家。因此可以说,张大千的绘画是从书法、书画 鉴赏以及诗词古文的修养入门的。  曾熙生于 1860 年(清咸丰十年),卒于 1930 年。湖南衡阳人,初字嗣 元,更字子缉,晚年号农髯,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进士,曾主讲于石鼓 书院。辛亥革命后,曾熙成为寓居上海的清朝遗老之一,在上海卖字为生。1919 年秋天,张大千携弟弟君绶前往上海。通过书法家朱复戡的介绍,拜曾熙为师。举行拜师礼的那天,张大千在“小有天”酒楼准备了两桌酒, 邀请了不少上海书画界的名人,有李瑞清、商笙伯、姚云琴、熊松泉等人, 他们与曾熙同属于“海上题襟馆”书画会成员。  拜师仪式开始,桌上红烛高照,地下红毡一叠。张大千请曾熙上座,屈 膝跪下,恭恭敬敬行了三叩首,完成了拜师大礼。根据大千出世前其母有梦 猿之兆,曾熙为大千题名“猨”,并取号“季猨”。后来,张大千改“猨” 为“爱”,称张爱。1924 年春天,曾农髯为大千鬻书画写了一篇例言,题为《季猨书画例言》。文中曰: 张猨,字季猨,内江人,生之夕,其母梦黑猿坐膝下,觉而生季,因名猨,字季猨。季性喜佛,故曰大千居士??季入学校数岁,谓科学少生人之 趣,不足学,遂东渡,与日本名宿参论中国画理;又以日人新旧烦杂,不足 学,归游名山,日与僧人言禅学。一日,执赞就髯席,请曰:“愿学书。” 髯曰:“海上以道人为三代两汉六朝书,皆各守其法,髯好下已意,不足学。” 因携季见道人,道人好奇,见季年二十余,其长髯且过髯,与语更异之。由 此,季为髯书,复为道人书,人乡不能辨。〔6〕由此可知,拜曾熙为师不久,大千又拜在李瑞清的门下。  李瑞清,生于 1867 年(清同治六年),卒于 1920 年。字仲麟,号梅庵, 一号梅痴,斋名玉梅花庵,江西临川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进士,曾 任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武昌起义,南京的文武官员都逃了, 李瑞清代布政使。革命军攻陷南京后,他就长住上海,穿道士装,自号“清 道人”。此号的由来,他曾自述道:“辛亥秋,瑞清既北鬻书京师,皖湘皆 大饥,所得资尽散,以拯饥者。其冬十一月,避乱沪上,改黄冠为道服矣。 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家中人强留之,莫得去。瑞清三世为官,今闲居, 贫至不能给朝暮。家中老弱几五十人,莫肯学辟谷者,尽仰清而食。??”〔7〕从此,清道人在上海卖字为生。  清道人在政治上虽是顽固派,但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时,却实行过兴 改之策。他提倡艺术教育,特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中国师 范学校设绘画课,就是由他创始的。为纪念他的贡献,两江师范学堂的后身 中山大学,在校园修建了一处“梅盦”。“瑞清幼习训诂,钻研六书,考览鼎彝,喜其瑰伟。遂习大篆,随笔诘屈,未能婉通。长学两汉碑碣,差解平直。年二十六始习今隶,博宗六朝, 既乏师承,但凭意拟笔,性沈膇,心与手舞,每临一碑,步趋恐失。桎梏于 规矩,缚绁于毡墨,指爪摧折,忘其疲劳。岁在甲辰(一九○四年),看云 黄山,观澜沧海,忽有所悟。未能覃思锐精,以竟所学,每自叹也。”〔8〕 李瑞清学鼎、彝及《汉中》、《石门》诸刻,《刘平国》、《裴岑》、《张 迁》、《礼器》、《郑道昭》、《爨龙颜》等碑刻,他的书法博综汉魏六朝, 上追周秦三代,各体皆备,尤工大篆和今隶,自号“北宗”。  李瑞清也能作画,以书法用笔入画,山水学石涛、八大山人,花卉帅法 恽寿平,古拙清逸。不过他的画作并不多,多为遣兴应酬小品,流传很少。 近代画坛名家吴昌硕曾写《清道人画松歌》赞其书画人品:涛声浩浩翻秋空, 破壁飞动来真龙。 云从龙兮龙化松, 时云时雨青濛濛。画此者谁临川李, 玉梅花庵清道士。 三日无粮饿不死, 枯禅直欲参一指。 我识其画书之余,
铭天矫龙门癯。 笔力所到神吸嘘, 有时幻出青芙蓉。 卖字我亦笔尖秃, 一日仅饱三餐粥。 墨饮一开难鼓腹, 犹自开口笑向天。 羞为阮籍穷途哭, 手疲作画输苍然。 气象崛强撑南山, 大夫之封乌可攀。 参天黛色横斑斓。曾农髯主要学石鼓文,喜爱《夏承》、《华山》、《史晨》以及钟繇、王羲之。更喜爱《瘗鹤铭》,自号南宗。晚年的书法,融南北为一家。60 岁 以后。他也画一点山水木石。曾李二人对张大千的教导,可谓不遗余力。加之大千的刻苦努力,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较大的成效。 大千从小从兄认真练字,读小学时就因字体工整,不断受到国文教师的表彰。但还仅仅是停留在书法的初步水平上。曾、李二人对其进行了严格训练和耐心的引导。 清道人从中国书法的发展入手,从源流讲起,分析书史上各家各派字体的特点和规律,使大千增长见识,谙熟各家之长,为写好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写字的具体方法上,清道人有自己独特的施教主张。他让大千以双钩 笔法临写汉魏佳拓片、碑板,认为不这样,就无法把握字体转折的微妙,接 着又命大千集碑拓中佳字为联,云不如此,便不能把握整体结构的奥秘。经 此指点,大千茅塞顿开,书法精进,很快,字体便象极曾、李二师,几乎可 以乱真。  但是张大千并不就此满足,他是一个不愿受束缚的人。他刻苦临摹,努 力掌握前人书法的精髓,不专写一家,而是集众家之长,行以已意。渐渐地, 张大千的字脱离了清道人古拙、苍劲的味道,一改曾、李二师的沉滞板结, 参酌黄山谷的体势笔意,形成了富有个性、跳动灵活的行书“大千体”,为 其绘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书、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总结了前人的 经验,提出了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中国画线条的成熟,主要得益于引书 法入画。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用线画出图形,虽然经过几次演变,但这 种类似绘画的形式,一直没有改变。书法一直具有模拟造型的特点,它的线 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也一直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这就是“书画同体”的根  据。魏晋时期,中国绘画刚趋于成熟,而中国书法已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笔 意、体势、结构、章法己十分多样、丰富;到了唐、宋,中国绘画走向全盛, 中国书法也同样达到了高峰。草书、特别是狂草,笔法变化多端,更富于抒 情性,书法在寻求线条的音乐性意味中,取得了十分丰富的艺术经验,直接 滋养了绘画。中国美术史上,许多书法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画家,如苏轼、米 芾、赵孟頫等。张大千也是成功的一个。  大千从师学书的同时,在古文诗词方面亦有颇多收获。曾、李二人均为 前清进士,深于古文诗词。李瑞清少治公羊学,文章学司马迁、范蔚宗,诗 宗汉魏,近曹孟德,绝句婉秀动人,词也苍凉婉丽,并著有《清道人集》。 张大千原便有些诗底子。1918 年留学日本时,曾作诗“渐有蜻蜒立钓丝,山 花红照水迷离。而今解道江南好,三月春波绿上眉”,以表达思乡之情。在 老师的指点下,他的诗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读书之多,是一般画家难以 企及的。  读书,是一个美术家提高艺术修养所必不可少的,一个不读书的画家, 必然免不了俗气、浮气。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阐述。明画家王绂在《书画 传习录》中说:“要得腹有百十卷书,俾落笔免尘俗耳。”明人李晔云:“绘 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不狃狭劣闻,自然胸次廓彻,山川 灵秀,透入性地时一洒落,何患不臻妙境?”〔9〕清人方享咸也曾说:“绘 事,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 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此真赏者所以有雅俗之辨也。”〔10〕大千的画境耐人寻味,原因就在于用功甚苦,读书渊博。他曾对自己的学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 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张大千 50 岁前,画画和读书是他每日必 做的功课,不但在家里如此,旅途的车船上也常常是手不释卷。1945 年,张 大千从成都到重庆,郭有守托他给黄苗子带一本费密(此度)的《荒书》。 张大千一路走,一路看,到黄苗子家,就把路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 的见解、作者生平,以及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石涛的关系,如数家珍 地娓娓而谈,令黄苗子大为惊讶。一个画家能够对艺术以外的学术著作读得 津津有味,并能深深体会个中思想,不能不让人敬佩。曾、李二人都精于鉴赏,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使得大千大饱眼福,能够见到许多古代名迹。这对于提高张大千绘画眼界起了重要作用,“见多识广” 嘛!后来张大千古书画的鉴赏能力冠绝一时,就与曾、李的倾心传授分不开。1955 年,张大千在日本出版了《大风堂名迹》四集,序言中曾云:“世尝推我画为五百年所无,抑知吾之精鉴??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作为 一个画家,张大千精于鉴赏,并有丰富而精致的收藏。这一点,在同时代的 画家中也是很难得的。  26 岁以前,张大千家里比较富裕,用度不愁。26 岁时家里经营亏损,轮 船公司撞船、百货公司及钱庄倒闭,其后大千卖画收人日丰,足以提供充足 的资金。但张大千挥霍成性,爱交游,爱购字画,他的朋友冯若飞说他:“富 可敌国,贫无立锥”,他自己也以此为荣,并刻有“富可敌国”、“贫无立 锥”两方闲章,十分形象他说明了张大千的财富状况。“富可敌国”是夸他 的书画收藏及生活享受。张大千一生收藏过许多古人名画,他去世后,所藏 书画捐献给了台湾博物馆,据台湾报刊报道,该院接收的张大千藏品,计历 代名画 69 件、书法 6 件,其中隋唐 6 件、五代 8 件、宋代 23 件,均为稀世  珍品,包括董源《江堤晚景》、宋徽宗赵佶《鹰犬图》、梁楷《寒山拾得》、 夏圭《山居图》、元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以及明代沈周、唐寅等人的名作。50 年代初,张大千还曾把自己珍藏的五代董源的《潇湘图》、顾闳中的《韩 熙载夜宴图》和一套宋人画册卖给北京故宫博物院。“贫无立锥”是形容他 的钱财经常是到手便光,经常需要向军阀、财主、大银行主借贷。为了收藏 名贵字画,他不惜倾囊罄箧,常常弄得身无分文。  一个画家,如果只是孤立地对绘画技巧刻意钻研,绘画的境界就不能开 阔,只能产生单调、枯槁、缺乏生气的纯形式上的作品。在这方面,应该肯 定,张大千走了一条正确的学习道路。  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诗、书、画相结合。画不 仅仅是单纯绘画技巧的深造,它是吸收、融合大量的语言艺术和形象艺术如 诗词、文学、书法、篆刻、戏剧、音乐等等的结果。在这一点上,张大千找 到了一条正确的学习道路,他拜曾、李为师,从书法入手,博采众姊妹艺术 之长,为画艺的精进,打下了坚实而宽阔的基础,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 画家借鉴的。曾熙、李瑞清造就艺坛巨匠——张大千的努力,功不可没。也 因为如此,张大千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师,画室中始终挂着他们的对联墨迹, 即使侨居海外时也不例外,每次出远门开画展,临行时总要向两位老师的墨 迹辞行,以示不忘师训。每逢老师的祭日,张大千都要上贡品,带领家人及 弟子行大礼。曾熙、李瑞清不仅在学业上给张大千以精心指导,在人品思想上对张大千影响也很深。曾熙的忠厚品德留给大千深刻的印象。  1921 年夏天,一位江西籍的画家要卖一批收藏的字画,张大千闻讯赶 到,几经商议,定价 1200 元。可大千只有现金 400 元,尚欠 800 元无处筹措。 而老画家又急于回江西老家。焦急时刻,曾熙来到了大千家中。口称听说大 千家有美厨,善于做汤,特来品尝,实际却是为大千来解燃眉之急。他似是 不经意地问及大千购画一事,并说:“我昨天恰巧收到一个晚辈送给你师母的 1000 元寿礼,留 200 银洋给你师母,她就很高兴了。这 800 块钱你先拿着付给人家吧,以免误了人家的行程。”并叫自己的跟班回家把钱取来。张大 千非常感动,多年以后仍铭记在心,曾对人说:“这时我才明白,曾老师哪 里是来我家吃饭嘛,他要做出随便中来的样子,吃顿饭正好派人去取钱,以 免我尴尬不安。你看我们曾老师多能为别人着想,对学生、对外人都处处体 贴,照顾人情,真是忠厚长者,仁义之风!”〔11〕1920 年 10 月 20 日,李瑞清因中风去世,享年 54 岁。此时大千拜师尚不足一年。李瑞清身后家庭萧条,由曾熙出面料理后事,由众弟子凑资葬于 南京牛首山,张大千感念师恩,净送奠仪三百银元。  这一年,22 岁的张大千结识了红粉知己李秋君,从此,她在张大千多彩 的一生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李秋君生于 1899 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与大千同龄。李秋君出身名门, 聪颖好学,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诗词书画皆通,是当时上海有名的才女。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中,大千曾自述:“宁波李家名门望族,世居上海, 我在上海的日子,多半在李府作客,李府与我家世交??这位三小姐(李秋 君行三,上有二位兄长李祖韩、李祖夔,下有五个弟弟),与我常常谈画论 书。因为我们是通家之好,李府上下从老太太到佣人,个个对我都好,从不 见外,我住在他们家里绝无拘束之感,而三小姐对我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    一天,李秋君的父亲李薇庄郑重其事地对张大千说:“我家秋君,就许 配给你了。”大千听后真是诚慌诚恐,既感激又难过。感激李家尤其是秋君 能看中他。据称当年的李秋君“才高目广,择婿苛,年已数逾摽梅,犹虚待 字”,一般的书画才情想得到秋君的青睐、爱慕是不可能的。大千过人的聪 敏和才华,赢得了她的倾心。大千心里又很难过,自己已有妻室,“李府名 门望族,自无把千金闺女与人作妾的道理,而我也无停妻再娶的道理。”大 千只好忍痛回绝了。  对此秋君从未表示过丝毫怨尤,并且从此一生未嫁。张大千在上海,常 住李府,李秋君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张大千曾回忆说:“李府大家庭的规 矩,财产划分,在外赚了钱,也要提出一份缴为公用,我是住在李府的常客, 我在他们家就是三小姐的客人,三小姐就拿私房钱多缴一份。三小姐的车子 和车夫是给我使用。而我的穿着,都是三小姐亲手缝制,照顾饮食,做我爱 吃的菜。”张大千得糖尿病后,秋君对其照顾更加精心。大千所吃菜肴都要 经过秋君鉴定方能入口。李秋君曾对张大千的夫人说:“大千是国宝呀,你 要关心照顾他,别让他出毛病。”  李秋君还将张大千的长女心瑞、幼女心沛寄名膝下,并由她按李家的排 行,改名为“名玖”、“名玫”。在艺术上,李秋君也是张大千的知己。秋君本专攻山水,结识张大千后,又向张大千学习写意仕女。据《春申旧闻》载,其画“以写生法作古装美人, 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二人曾有多幅合作之 画。1971 年 8 月,李秋君在上海病逝。时隔一年,张大千才知消息,不禁老泪纵横,精神恍惚,久久不言,称“将以心丧报吾秋君也”。可见情谊之深。 注释〔1〕〔2〕〔5〕张大千口述、谢家孝笔录《我一生难忘的两个一百天》,台湾《传记文学》第 42 卷第 5 期。〔3〕“百日师爷”的经过参见张大千《我一生难忘的两个一百天》。  〔4〕潘贞则《从师散记》,见宁夏政协文史研究会编《张大千生平和艺 术》,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8 年 3 月版。〔6〕《大风堂藏画·大涤子山水册子之一》,上海烂漫出版社出版。〔7〕李瑞清《鬻书后引》〔8〕李瑞清《鬻书引》〔9〕明·李晔《墨君题跋》〔10〕清·周亮工《读画录》〔11〕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第 49 页,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83 年 10 月版。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千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