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暴战争仓库怎么移动

风暴战区操作方法(换背包 仓库 商城 中途退出什么的)_百度知道
风暴战区操作方法(换背包 仓库 商城 中途退出什么的)
提问者采纳
F3 即可换这个背包:按Esc键:在游戏大厅最上面一栏有个人仓库和商店什么的退游戏。或者在游戏前设置好你的背包进仓库,F2:在游戏中按F1换背包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风暴战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精品推荐: |
热门游戏推荐:
当前位置: >>
小编:姜智文&&发表时间: 10:59:50&&
  还记得上次铜锣烧给各位说过,给大家说一下这个移动别人仓库的bug,上次在超强作弊攻略中,大家看到了游戏中移动别人的仓库是多么的爽吧~搞了很久,总算是把方法给找到,并录制下来了。下面就给大家送上红警大战超强作弊视频教程一份,教大家怎么移动别人的仓库啊什么的吧。
  方法很简单,如果经常使用火狐浏览器的玩家,就更容易上手了。
  就是这样,会些代码的话更方便看懂,不会的话,就只有自己反复研究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以后也请多多关注5068红警大战,多多支持小生铜锣烧我了~
开始玩  进入
更多玩家推荐
(200位玩家推荐):
(426位玩家推荐):
(323位玩家推荐):
(472位玩家推荐):
(418位玩家推荐):
(515位玩家推荐):
(576位玩家推荐):
(342位玩家推荐):
(7426位玩家推荐):
24小时热点
【热门关键词】
专区点击排行
蝉童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
&&&&&&&&&&&&&&&&
/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 
将大量战损坦克、装甲车及时修复,恢复部队战斗力的经验,就是最有力的 例证。  尽管由于高技术武器的发展,使充分利用缴获物资的可能性在减小,但 利用缴获仍不失为解决物资来源的渠道之一。尤其是一些通用生活物资、运 输飞机、车辆、船只、军械等通用装备,还是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充分 使用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将叙利亚军队丢弃在戈兰高地的 800 辆坦克修复后,提供部队使用,不仅解决了以军后方武器装备供应不足的燃 眉之急,节省了大量经费,而且对恢复以军的战斗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改革我军物资筹措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物资筹措机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社会性质为我军依靠国家计划分配和地方支援获取物资提供了保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建立,我军长期以来由依据国家计划分配到通过市场获取物资的转 变,需要在筹措观念、筹措方式方法及手段各方面实行改革。  (1)正确处理国家分配与市场筹措的关系。军用物资筹措的发展趋势, 从长远看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但在近期内还必然依靠  国家计划分配这个主渠道,并积极地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解决 计划分配筹措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密切供 求关系,保证国家计划指标的落实。(2)加强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分析和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以便作出正确的采购决策。根据我国 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调查的预测,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售货单 位、商品质量、服务水平,应选择信守合同、交货及时、售后服务好的供货 单位,和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节省能源、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的物资, 二是价格和费用,查清商品的统一价、浮动价、协议价和地区、批量、质量 差价,选择价格便宜的物资。三是流通服务情况,尽可能选择流通总费用比 较少的供货单位和运输方法。四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其趋势,以确定要筹 措的某种物资是军内加工还是市场采购,是购置还是租赁,是购新还利旧, 是多购还是少购,等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市场调查和预测是一项长期的 任务,应持之以恒。要像美军海运局对世界船运市场和美军空运司令部对世 界空运业的行情,长期跟踪调查那样,久而久之,就会了解市场,驾驭全局, 为正确决策服务。(3)正确运用市场手段,首先,要学会运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调节商品生产和供求关系的杠杆。市场上商品交换的过程,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价格,由于各种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价值上下 浮动较慢,这就造成同样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商品,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的同一 时间,也会有多种不同的价格。作为物资筹措者,就要学会选择物美价廉的 商品。另外,价值规律的一个派生物是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多是围绕价格和 质量进行的。作为物资筹措者,要学会运用这一竞争机制,审时度势地购买 物美价廉的商品。对于大型设备的订购,可以采用招标投标形式,通过同类 厂家的竞争,获得理想的效益。其次,正确运用经济法规。采购物资的过程, 就是与有关经济组织发生经济联系的过程,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法律关 系,因而会受到经济法规的制约和保护。如果不按有关经济法规办事,不仅 谈不上利用市场机制提高采购效益,还可能使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因此,作 为物资筹措者,一定要在利用市场的同时,学习一些有关经济合同方面的知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采取灵活的物资筹措方式。在一个时期内,我军物资筹措主要的方 式有以下几种:  计划订购。计划订购是军队后勤有关业务部门根据国家物资管理机关的 物资分配指标,通过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订货或通过国家管理机关的直接调 拨获取物资的活动。这部分物资主要有武器装备、主要原材料、特殊燃料及 部分重要的机电设备等。  合同订购。合同订购是利用国内市场通过与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的形式获 取物资。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筹措到的大部分物资,主要是依靠物资部门 通过生产厂家或商业集团公司签订合同的办法采购的。这是非计划物资获取 的重要方式。  国外订购。国外订购是指军队后勤有关部门根据外汇资金的可能,通过 国家对外贸易渠道,进口国外产品,以保证军队各项建设需要的一种供需衔 接方式。由于国外订购一般由军内或地方持有外贸许可证的机关代理谈判, 所以这种供需衔接方式属于间接衔接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自力更生 方针的指导下,利用有限的外汇,有计划、有选择地进口急需物资,有利于 缩短我军物资供应与经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促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物资协作。军队的物资协作是指在国家计划和军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由军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由地方支付产品而建立的物资供应关系。根 据物资协作的计划管理程度,物资可划分为国家指令性计划物资的协作和国 家非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协作。国家指令性计划物资的协作,要经过国家 物资分配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在国家计划指标内进行;国家非指令性计划分 配物资的协作,由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自由确立协作对象、内容和规 模,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备案)即可实施。生产自给。生产自给是指军办企业生产物资,满足军内需要的一种获取物资的方式。军队组织生产自给,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家分配的不足,减轻国 家的负担,保证和促进军队建设。生产自给要在国家建设的大局下行动,不 与国家经济建设争原料,不与民争利。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军内使用和储备。第七章 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  高技术战争将使交通运输保障的地位作用更加重要,这不仅表现在作战 部队的快速集结对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大上,而且 交通运输保障在后勤保障中的“中心”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了。正如马岛及海 湾战争所展示的那样,顺畅及时的交通运输保障,是快速集中兵力,保持不 断供应,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的瘫痪必然带来战场上的被 动,乃至战争的失败。因此,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交通运输保障的新特点 新问题,加强我军交通运输工作,是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的 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一、交通运输保障在高技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一)交通运输力决定军队的机动能力 军队作战能力的诸因素中,火力和机动能力是两个基本因素。在战争进程中,为形成有利的对敌态势,便于用火力消灭敌人,军队必须进行广泛的 机动。然而,军队的机动能力则取决于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第四次阿以战 争中,以军在北线得手后,利用良好的运输工具,把大量的坦克机动到南线, 并偷渡运河,切断了埃军第三军团的交通线,使其无法机动而陷于困境。英军在马岛战争中,之所以能迅速将作战兵力机动 1.3 万公里,并在远离本上的情况下取得战争胜利,关键是英军有一支强大的战略运输部队。美 军在海湾危机中,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把几十万部队和几千万吨装备和物资 运到海湾地区,也得益于其强大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未来高技术战争规模增大,地域辽阔,时间紧迫,作战形式转换迅速,军队机动的时间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远,要求越来越急。因而对交通运输 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手段,才能保证军队迅 速集中、展开和变更部署。在这个意义上讲,交通运输力也是部队的战斗力。(二)交通运输线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  战争要消耗大量的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和军需给养,能否准确及时 地供应军队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马岛战争中, 阿军由于交通运输线被英军封锁,补给中断不战而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 军队由于交通运输线被多国部队破坏,每天往前线运输物资的车辆从 1000 多台减少到不足 100 台,前线作战的军队因弹尽粮绝而军心动摇,不战自乱, 全线溃退。(三)交通运输线的斗争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交通运输线是军队作战行动的生命线,因而交战双方都把破坏对方的交通运输线和保护自己的交通运输线作为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此进行一系列的交战。因此,未来高技术战争不仅将在陆地、海洋和空 间进行,而且将在漫长的交通运输线上进行。由此可见,交通运输线的斗争, 将成为高技术战争中左右战局的一条重要战线。(四)交通运输是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 交通运输是联系前方后方的纽带。高技术战争,战场非常广阔,前方后方的联系非常紧密,战术、战役、战略后方之间都要靠交通线才能形成一个 坚固的整体。国家征集的大量兵员,生产的大批武器装备,都要靠交通运输工具运上去才能发挥作用,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运输是后方与前线问最主 要的联络工具。如果前方后方失去交通运输的联络,就会导致战略战役的失 利。  交通运输是后方基地和兵站供应网的有力依托。进行高技术战争,必须 配置稳定可靠的战略、战役后方基地,组成机动灵活的兵站供应网,而交通 运输则是后方基地配置和兵站线网构成的重要条件。只有以交通线为依托, 通过运输网路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不间断地有效地实施后勤保障。抗美援 朝战争期间,我军通过交通线把各后方基地和供应系统连成一体,构成了较 为严密的兵站运输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任务。  交通运输是后勤供应的重要保证。高技术战争中物资消耗大,后勤供应 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组织良好的交通运输,才能实施不间断地补给,保障军 队作战需要。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物资消耗高达 3000 多万吨,约相当于苏联卫 国战争消耗总量的 50%。如果美军没有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是难以保障 其取得战争胜利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更加高技术化,未来 高技术战争中的物资消耗量将会更加巨大,为保障物资消耗的运输任务也将 会更加繁重,离开了交通运输,战场物资消耗的补充就会失去保证。二、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面临的问题  高技术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物资补给任务更加繁重,交战双方 交通运输线的破坏更加严重,因而交通运输保障面临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运输任务重,需要与可能的矛盾突出  高技术战争,由于参战兵力兵器多,战场军队机动频繁,前送物资和后 送伤员量大,使交通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战争初始阶段,军队的动员 扩编、战略战役机动与展开、物资补充、军工生产和国民经济转入战时体制 等,都需要通过交通运输这个环节来实现,运输量急剧增长。而恰好这时, 交通运输道路和运输工具则可能遭到敌人严重破坏,运输能力大大降低,需 要与可能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像美国这样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在 海湾战争中也深感交通运输力不足。为此,除在国内大量动员国防后备役船 只,民航后备队和几十家航空公司的运输飞机、7 个州的铁路和部分民用汽 车外,不得不租用大批外国商船进行海上运输,据称,从美国本土运往海湾 地区的物资有 47%是由租用的外国商船担任的。在海湾战区,美军还大量征 用了沙特等国的各种运输工具和大量滞留在海湾地区的外国劳工从事运输工 作。  在战争发展过程中,随着双方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态势的转变,尤其是战 略决战阶段,我转入进攻和反攻的兵力日益增多,军队的机动日益频繁,作 战的规模日益扩大,运输线日益延长,作战物资消耗日益增多,因而使运输 量日益增大,运输任务日益繁重。(二)交通运输组织复杂,协同困难 交通运输组织复杂,协同困难,主要表现在: 涉及范围广。如组织交通运输涉及到地方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管线、邮电等部门和军队的陆海空三军(含二炮)的各个部门;组织交通防 护,涉及到陆海空军、武装警察、公安、交通部门、地方部队和民兵等;组 织抢修,涉及到铁道兵、工程兵、交通部门的工程队伍和沿线地方政府等。在战场十分复杂而又多变的情况下,要把这些部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 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交通运输管理渠道纵横交惜。战时参加运输的运输力量,有军队的,有 地方的。地方的交通运输力量,既有中央直属的,又有省、市、县的,还有 集体和个人的。要使这些隶属于不同管理系统的运输力量发挥整体作用,需 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哪一方面配合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  运输工具多种多样。目前,我国的运输工具是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管道和人畜力等多种运输工具并存,在这个大系统中各自都有其特殊的地位 和作用,必须综合利用才能完成运输任务,单纯依靠哪种运力都难以完成运 输任务,这就要求周密地组织计划好各种运力之间的衔接。在战场情况多变 的条件下组织这种多层次运力的运输,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保障对象多。战时交通运输的保障对象,几乎涉及到参加战争的各个方 面。这些不同的保障对象,由于工作性质不同而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不同, 因而组织协同的内容繁杂,环节多,要求高,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 整个运输协同遭到破坏。因此,运输的组织指挥,应特别注意处理需要与可 能、保持运输系统内部平衡、以有限的运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战争需要等问题。 战场情况多变。战场情况的急剧变化必然导致作战样式的不断转换,进 而不断给交通运输提出新的要求;敌人对交通运输的破坏手段和重点,也会 随着我反封锁反破坏斗争的变化而变化;交通运输线的状况,将随着整个战 争形势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对此,交通运输应力求适应部队任务和敌人破坏手段的变化,确保运输任务的完成。(三)交通运输线上反封锁、反破坏斗争任务艰巨 交通运输线上的封锁反封锁、破坏反破坏斗争,是交战双方达成战略战役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历次战争中战略战役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军队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性增大,交通运输线上的角逐将更加 剧烈。一是交通运输线上斗争的范围更加广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和作战方法的变革,使未来战场范围更加广阔,前后方的界限日益缩小,交通线上的斗 争将可能在陆地、海洋和空间同时进行。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交通线上斗争 的战场将十分广阔,需要防护和保障的交通线和交通设施多,从而加重了交 通线的防护任务。二是敌人破坏的手段多。武器的发展为破坏交通线提供了多种手段。未来战争,敌人对交通运输线的破坏,既可能单独进行空中突击,也可能空中、 海上、地面一起突击;既可能全面封锁,也可重点破坏;既可能使用常规武 器,也可能使用核、化学武器。敌人破坏手段的多样性和交通线上运、修、 防多种手段相结合,增加了组织指挥的复杂性。  三是反破坏斗争激烈而持久。为了达到战略战役目的,敌我双方都将在 交通线上封锁反封锁,破坏反破坏的斗争中,投入巨大的兵力兵器,甚至可 能组织专门的战役行动。尤其是交通枢纽、车站,港口、桥梁、机场等设备 集中,目标明显,易于破坏,难于修复和保卫等重要目标,将成为敌我双方 争夺的重点。敌炸我修,我修敌炸的局面将长期反复出现,交通设施和交通 线的防护和抢修、抢建任务将十分艰巨。三、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与对策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面临的新问题,对组织实施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针对高技术战争对交通运输保障的影响与要求, 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一)建立一支现代化交通运输保障力量 高技术战争的交通运输保障,必须要有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快速反应能力强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保障力量。这支现代化交通运输保障力量,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相适应。1.交通运输装备数量充足,能量大限度地满足战争需要 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参战兵力多、物资消耗大,部队机动频繁,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的强大的运输力量,是难以保障部队快速反应需要 和作战行动的。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军队为增强军队的机动能力,在各级部 队都配备了大量的运输工具;如美、俄军队在战略运输工具方面,均有 1000 多架战略运输机和几千艘战略海运船只。在战区和部队,各级都配有运输飞 机、直升机和大量运输车辆,因而能在突然事件发生时,保障部队作出快速 反应。马岛战争中,由于英军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的强大运输力量,加之动员 潜力大,因而能在马岛危机发生后,出动各类运输补给船只 71 艘,携带物资60 余万吨,不仅将作战部队远涉重洋运到南大西洋战区,而且还保障了部队远离本土作战的需要。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虽然依靠其一支数量充足的强大的战略运输力量,出动几百架战略运输机和 385 艘海运船只,把作战部队和作战物资迅速运抵海湾地区,但也暴露了运力不足的问题。据报道,美军当初计划到 1990 年 9 月中旬即可向海湾地区运送兵力约 25 万人左右,结果直到 10 月中旬才基本 达到这一目标,影响计划执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运输能力不足”;为驻海 湾的几十万军队提供的装备和物资,“堆满了沙特港口、空军基地和一些主 要公路”,堵塞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交通 工具”。因此,为应付周边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我军也应建立一支数量充 足,门类齐全的运输保障力量。2.交通运输装备与设施技术先进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的交通运输装备与设施来保障。如果交通运输装 备和设施与作战装备和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同步,就难以保障作战的需要。 如果海上运输船只的速度低于作战船只,就难以跟随海上编队实施保障;如 果作战车辆是装甲履带化,而运输车辆是轮式化,就难以保障装甲部队在野 战条件下作战的需要。因此,交通运输装备和设施一定要与作战装备同步发 展,与整个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为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目前一些发 达国家军队各级部队的运输装备正朝着速度快,机动力强;装载量大,保障 能力好;越野性能强,防护力好;综合补给力强,自动化装卸能力高等方向 发展,各种铁路,公路,水路,管道、机场、港口、码头等运输基础设施, 都在运用最先进的高技术进行改造,全面提高其综合、快速保障能力。对此, 我军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最新的技术研制和发展新一代高技术交通运 输装备和设施。3.品种齐全配套,综合保障能力好 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参加的军兵种多。各军兵种由于编制装备不一样,作战任务有异,因而对各种运输工具的需求也不一样。为此,应针对各军兵种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编配其需要的各种运输工具,使之 品种配套,提高其综合保障能力。如海军的海上运输船,应有油水补给船、 干货船、弹药补给船、医院船,拖船等各类运输船只,才能使海军在海上形 成综合保障能力。空中运输工具,要有近、中、远程和大、中、小运输飞机, 以及重、中、轻、直升机等各类机型,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运输的需要。4.交通运输装备通用化、系列化 为便于战时组织管理和维修,各国军队包括交通运输装备在内的武器装备正在走通用化、系列化的发展道路。目前,美国侍军战斗部队和支援部队 已实现了运输装备标准化,系列化,用机动性能好的新式战术轮式车和履带 装甲运输车取代陈旧的商用货车,既提高了运输效率,又便于管理和维修, 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5.技术状况良好,战备水平高 高技术战争发生突然,部队对此必须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必须时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高度的战备水平, 才能一声令下,立即保障部队出动。因此,必须加强对交通运输工具的维护 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同时,对于已经达到服役年限或已接近服 役年限的交通运输装备应及时组织换装,以免一旦有事,难以保障部队出动 而贻误战机。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由于部分运输工具的技术状况不佳,没有 能完全适应机动保障工作需要。如担任战略军事运输任务的 C—5、C—141 运输机,都已服役 20 年,加上大负荷连续的远程飞行,有相当数量的运输机 出现故障,不得不轮流停飞,进行维修保养。参加“沙漠盾牌”行动战略海 运的第一类 43 艘后备役船只,平均年龄在 24 年以上,技术状况普遍老化,有 26 艘没有达到“经过 5 天准备即可启航”的要求,占参加航船总数的 62%。有的后备役船甚至经过了 10 天或更长时间修理才勉强起航。(二)综合使用各种运力,灵活组织运输 综合使用各种运力,不仅是解决运力不足矛盾的需要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我国多层次的运力结构,各种不同运输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各个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因素决定的。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参战军民多、运输 任务重、敌人对交通运输破坏严重的现代战争中,单靠某种运力是无法完成 任务的,只有综合组织和运用铁路、公道、水路、航空、管道和人畜力等各 种运力及运输方式才能完成军队作战和国民经济战时生产的运输任务。近期 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证明,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不能是单一手段的 运输方式,必须综合使用各种运输手段构成多种运输方式,才能保障空中、 海上、陆上的运输线的畅通。美军在越南和海湾战争中的运输保障可以给人 们的启示:“红球特别快车” “红球特别快车”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根据国防部部长助理(设施和后勤)办公室 1965 年 12 月 1 日的指示,建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补给和运输程 序。在需要紧急供应修理配件,解除装备器材停用状态时,才能用它取代正 常的程序。为此,固定了直接归威斯特摩兰将军使用的专机或可以由他预定 的飞机。在西贡设立的“红球”管理处,与美军太平洋总部设在美国本上的 主要管理站—后勤管理处一样,负有控制和管理“红球系统”的责任。美国 特拉维斯空军基地是接收“红球特别快车”所有发运物资的空运站。美国本 土所有供应“红球特别快车”的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红球”办事机构。据 1970 年 7 月 31 日的最后报告,开始实行该办法以来,共办理请领 92.792 万件;其中,空运到越南的 90.9 万多件,占 98.1%,共重 6.7 万多吨。1968至 1970 财政年期间“红球特别快车”特急类请领,在美驻世界各地的陆军向 美国本土的请领总量中,平均占 2.2%。  “特快海运”行动在海湾战争中,同必须空运特别重要的部件和补给品 一样,也必须将集装箱物资尽可能快地运到战区。实施“特快海运”的行动。 就是为了加快集装箱物资的运输。在运输司令部的指导下,军事交通管 理司令部和军事海运司令部,与海洋航空公司一道,共同规划和实施“沙漠 风暴特快海运”行动。通过使用商业海运程序,可不把集装箱直接运往沙特 阿拉伯,而是在地中海倒载到适于在航海支线航行的小型船只上,然后再迅 速送到西南亚。越洋到西南亚地区,集装箱船运的标准时间是 30~35 天。“特 快海运”行动要求,从美国本土最后一个装载港行至西南亚卸载港所用时间为 23 天。在“特快海运”行动中,航行时间平均为 25—27 天,比正常航行 时间缩短了约一个星期。开始,在 35 天内,派出了 6 批船只实施“特快海运” 航行,以后便每周一批,以保障战区的需要。实践证明,“特快海运”行动 对于运送急需物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输方式。“沙漠快车”行动。 海湾战争中,美军由于在战区内有数以千计的飞机、坦克和其他装备,因此要有超乎寻常的后勤补给线。10 月下旬,战区内已有 20 万美军,军事空运司令部在运输司令部的指导下,开始实施一项称为“沙漠快车”的特殊 空运行动。在“沙漠快车”行动中,专门指定了一架 C—141 运输机每天从美 国本土向战区运送零部件。这架飞机每天中午 12 点 30 分从南卡罗来纳州的 查尔斯顿起飞,这个时间正好与美国本上的夜间邮件和空运包裹快送时间 表,以及后勤空运公司(同空军后勤司令部和陆军器材司令部签有合同的私 营空运公司)和炔运空运公司(同海军签有合同)的飞行时间表相吻合。“沙 漠快车”行动将从申请到收到急需物资的时间由两个星期减到 72 个小时。11 月,向阿拉伯半岛部署了更多的部队,这就增加了对连夜空运重要零部件的需求。为了与欧洲战区提供的后勤和维修支援连接起来,美军又在欧 洲实施了一项类似的特别空运行动,即“欧洲沙漠快车”行动。参与这一行 动的飞机从拉姆施泰因起飞,在德国莱茵—美因空军基地装载,每天运送 1 次。C—141 运输机午夜飞离拉姆施泰因,45 分钟后即可到达莱茵—美因空军 基地。装完货,加好油之后,它们便飞往沙特阿拉伯,并按规定的时间与清晨 5 点 30 分抵达宰赫兰。卸载和重新加油之后,C—141 运输机飞回拉姆施泰因。  把急需零部件运抵沙特阿拉伯后,再用地面运输工具或军事空运司令部 部署在战区内的 C—130 运输机将其运至最终目的地。至 1991 年 2 月底,在 “沙漠快车”和“欧洲沙漠快车”行动中,共向责任区空运了近 2500 吨物资。 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加油机还定 期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卡斯尔空军基地起飞,向安德森空军基地、关岛和迪戈 加西亚岛的美军飞机提供支援。这些近似于“沙漠快车”行动的支援活动是 十分重要的,它保障了这些地方的飞机有执行任务的能力和在短时间内运送 大量重要物资的能力。此外,战略空军司令部还于 1 月中旬开始实施“巨型 快车”行动,主要是为了保障部署到战区的 B—52 轰炸机的作战行动。6 架KC—135 飞机在 4 个月内运送了 680 人和 198.8 吨物资。地面运输网与“蓝球快车” 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区内建立了完善的地面运输网络,实现了陆上和空中协调行动,共同完成了长途运输大量军事装备和补给物资的任务。 公路运输任务非常繁重。美军动用了大部的预储车辆和广泛利用盟国的车辆组成强大公路运输力量。在地面作战开始前的 21 天,仅美军支援司令 部,执行运输任务的汽车就达 3500 多辆,行驶里程 3500 多万英里。  铁路和内河运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争初期,由于只有一条从利雅 得到达曼的单轨铁路,铁路运输的作用不大。到战争后期,这条铁路用以把 弹药和集装箱从港口运往内地的弹药储存站。陆军水运船只则沿沿海航道, 不仅把货物从主要海港运往波斯湾沿岸沙特境内的其他港口,同时还运送预 置弹药和装备,或者把物资运到储存地点。  为了满足自身对勤务支援的需要,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也建立了一个地 面运输网,并把这一行动称为“蓝球快车”行动。在开始向海湾部署部队阶 段,运输通用物资的地面运输车辆严重匮乏,使得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只得 单独签定合同,租用地方长途运输车辆,为本军中各单位提供运输勤务支援。 在“蓝球快车”行动中,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成立了一支建制长途运输力量, 它包括 200 名空军汽车司机和 100 辆租用的牵引车和油车,运送各种物资, 如喷气飞机发动机和航空航天地面支援设备,并转运某些弹药和油料。综上所述,综合使用各种运力,首先是要扬长避短、合理分工。要根据运输工具的性能和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减少地形道路、气候等条件 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效能。战略、战役后方应尽量发挥 铁路运输的作用,战场上应尽量发挥汽车的作用,山岳丛林和山地应发挥人 畜力运输的辅助作甲,有条件的地方应发挥空运和管道运输的作用。其次是 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运输工具。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不平 衡,各个季节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各 种运力,如铁路、公路、水路发达的地区,应尽量利用这些优势组织运输; 沙漠地区组织骆驼运输,山地组织骡马运输,寒区组织冰上、雪上运输;水 网稻田地区组织水上运输等。三是组织好各种运力的衔接,使从战略后方到 战役、战术后方,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不间断的运输链条,并使各种运输工具 的整体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为此,要加强计划调度,做到在运输任务的安 排上,均衡控制各种运力和途中运量的流通;抓好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 加强装、运、卸的组织和现场指挥,防止物资途中积压;组织交通调整勤务, 防上道路堵塞;抓好运输途中的生活、救护、加油、维修等服务保障工作, 保障各种运输工具发挥最大效能。  (三)组织实施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保障,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保障的整体 效益  组织实施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保障,有助于充分挖掘交通运输保障系统内 部的潜力,使各种运输工具、各个交通运输保障部门进行有机地结合,形成 整体的合力,以有限的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最大限度地保障战争。1.运输力量使用一体化 运输力量使用一体化,指陆海空运输力量联合运用,常备与后备运力的联合使用,以及盟军运输力量的联合使用。 陆地运输力量,海上运输力量,空中运输力量具有不同的运输特点,适应不同任务的要求,联合使用三种运输力量在于提高运输力量对运输任务的适应能力,取得最大的运输效率。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统一协调军事空运司 令部,军事海运司令部及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的行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力 量的作用。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空运的物资达 54.4 万吨(占物资总量的 5%,占除散装油料以外物资总量的 15%);在兵力部署与 保障阶段,空运的人员有 50 万。海运力量在运送兵力和物资方面贡献最大, 为实施“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运输总货物量的 95%。预置装备和 物资,不仅对部队及早具备作战能力和对部队进行保障有重要作用,而且还 可减轻空运和海运力量向战区运送物资的负担。  在战区及空运、海运、陆地运输内部,一体化运输也成为一条共同的原 则。美军在战区建立了地面运输网,以保证陆路和空中运输力量协调行动, 共同完成长途运输大量军事装备和补给物资的任务。在战区内,C—130 运输 机为中央总部执行两种支援任务,亦即参加“战区固定空运线”和“骆驼” 行动。“战区固定空运线”行动是战区内的一种联合空过行动,其主要任务 是在阿拉伯半岛各个补给基地之间运送人员和邮件。“骆驼,行动的任务则 是在整个战区内提供日常的物资运输勤务。根据定期空运计划,实施“骆驼” 行动的 C—130 运输机,把货物空运到整个阿拉伯半岛各个目的地,这项空运 计划类似军事空运司令部平时安排全球战略空运任务时所采用的计划。人员 的输送要依据运输机是否有空闲而定。实施“骆驼”行动的目的是,使战区 内的货物运输机同抵达宰赫兰和利雅得两个主要航空卸载港实施“沙漠快 车”行动的运输机密切配合。在部队集结的繁忙时期,空军共有 147 架 C—130 运输机在战区内奔波。其中,在进攻作战最紧张阶段,每天用于执行“骆驼”行动和“战区固定空运线”行动的 C—130 运输机多达 25 架。海军动用 了自己专用的空运力量主力,把军事空运司令部的固定补给空运卸载港、“骆 驼”和“战区固定空运线”行动运输线,以及固定翼运输机和直升机的地面 装载点连为一体。地面装载点设在巴林、沙特的吉达和埃及的胡尔加达,以 便为波斯湾和红海作战编队的海运提供支援。海军的空运力量还为几乎所有 设在沿海的后勤补给站提供勤务支援。海军陆战队 20 架现役和后备役C—130 运输机,在军事空运司令部的主要补给空运卸载港和本军种的部队之间搭起 了桥梁。这些 C—130 运输机以巴林国际机场和沙特的朱拜勒为基地,穿梭于 战区后勤基地和设在沙特北部的前方后勤基地之间。CH—46 和 CH—53 直升 机,作为海军陆战队的物资分发工具,与战区后勤基地、前方后勤基地和前 沿海军陆战队联系密切。这种一体化的运输形式使各种运输力量相互配合, 高效率地完成运输任务。  充分利用国内外民用运输力量是,一体化运输的突出特点。现代战争的 实践表明,保障几十万大军作战需求,仅依靠军队现有运输力量是远远不够 的。只有在充分发挥军队运输力量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一切运力 资源,才能有效地缓解运力不足的矛盾,满足军队机动和物资人员运输的需 要。据美国国防部的海湾战争报告中说,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国需要 1200 多辆重型装备运输车,而国防部只能提供约 500 辆。所缺车辆以下述 方式得到补充;从美国各卡车公司获得 182 辆(租借 134,购买 48 辆);从 其他国家获得 715 辆,其中沙特阿拉伯提供 330 辆(租借),德国提供 189 辆(赠送),埃及提供 100 辆(暂借),意大利提供 60 辆(赠送),捷克斯 洛伐克提供 40 辆(购买),这些重型装备运输车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角, 如果没有这些车辆,就很难使部队从沙特港口按时到达战术集结地。2.装运卸组织一体化 美军在总结用快速海运船加快部队调动速度的经验时提出,美国军事战略,强调要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这就要求必须快速海运重型部队和各种补 给品。要加快海运速度,就必须减少各运输环节所用的时间。这些环节包括 将物资运往装载港,在港口装载、航渡、卸载和把物资运到仓库和前方集结 地域。装卸比较缓慢,滚装船是减少中转时间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大多数 船只是散装货船的情况下,应调整后备役船队的编成,增加滚装船的数量。 同时,计划者还必须想方设法将第一类后备役部队的船只,部署到最有利于 快速装运主力部队的港口。  美军对提高战区内空运效率的主要做法是,提高航空港的吞吐能力(即 所能接送人员和补给品的速度)。首先,加强勤务人员、物资装卸设备和辅 助设施,以便装卸大量的到港物资和人员。这项工作由随第一批运输机抵达 战区的航空港勤各部队支援分队来做。这些支援分队负有双重职能,一方面 充当战区内各个地区的先遣队,另一方面为到达战区的战略空运飞机和战区 内的短途空运飞机提供勤务支援。  提高空运效率的另一个主要做法是,减少飞机在地面的停留时间。停机 坪的空间极为狭小,使飞机几乎无回旋余地。有时,C—130 运输机只能在不 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卸货,或者不得不停在远离停机坪的地方。至关重要的 是,必须使到港的货物和人员尽快离港,以便为新到港的物资和人员腾出空 间。为了使部队尽快离港,美军不得不同东道国签订合同,使用它们的公共 汽车和卡车,来弥补现有的建制地面运输车辆之不足。3.运输与安全一体化  随着交通运输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的增大,运输安全面临的威胁 也越来越大。因此,在高技术战争中,运输实施应与安全保障溶为一体。在 马岛战争中,英军在派出大量作战舰艇为运输船只护航的同时,对大型后勤 舰船还配备了防空兵器,因而保障了运输船只的安全和运输补给线的畅通。 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方面加强自身运输系统的防护能力,使运输能力与 作战能力同时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把破袭伊军的交通运输,作为整个作战 计划的一部分,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在持续 38 天的战争空袭阶段,约有 1/3 的飞机用于轰炸伊拉克的交通枢纽、设施和运输线,使伊拉克通往科威特的 所有铁路、公路交通被切断,全国 2/3 的桥梁被炸毁,伊军的战争补给能力急剧下降,后勤供应极端困难,以至影响到削弱其战斗能力。4.运输保障与保障运输一体化 先进的运输手段在提高运输保障效率的同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运输保障支持系统为其服务。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运量大、速度快、行程远,这为军 队机动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也正是由于运输性能的提高,运输 装备的结构愈加复杂,技术要求增强,对保障系统的依赖性更大。因此,充 分发挥现代运输工具的作用,必须建立其技术维护修理、物资补给、交通保 障、安全保障等服务系统。高质量的运输保障支持系统是提高运输效率的倍 增措施。如美军为保障大批战略运输机迅速将地面作战部队运往海湾地区,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共动用了 262 架 KC—135 和 46 架 KC—10 加油机,为 3.3 万余架次的飞机加油,在向海湾派兵的最初几个星期,16%的空运飞 机都是在空中得到加油后直飞战区的。有时,C—5 和 C—141 运输机是在即 将着陆前或刚起飞后得到空中加油的,以帮助减轻在战区卸载机场的加油负担。这样做还有助于解决机场加油站少和停机空间小的问题。 总之,只有实行运、修、防、保一体化,才能有效地完成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任务。(四)统筹安排,军民兼顾 高技术战争中,在运输任务繁重、交通道路受敌威胁和运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区分轻重缓急,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输送部队和输送物资的 关系,首先保障军队的战略战役展开。从稳定战局的需要上讲,在遭到敌人 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调集一切运输工具,将部队输送至预 定展开地域或新设防的地域,迅速组成坚固的防线,才能制止敌人长驱直入, 稳定战局,为尔后的进攻和反攻创造条件。同时,一线战区的部队平时在阵 地储备有相当数量的物资,可在一定时间内保障作战需要。因此,战争初始 阶段应首先保障部队的战略、战役展开,待部队展开时,再集中力量抢运物资。  二是处理好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确保重点。在运力不足和运输任务重的 情况下,必须善于处理好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确保重点需要。在主要作战方 向和次要作战方向上,重点保障主要作战方向,兼顾次要作战方向;在作战 物资和生活物资的关系上,重点保障作战物资运输,兼顾生活物资的运输在 一线部队和二线部队的关系上,重点保障一线部队运输的需要,兼顾二线部 队。当然,主要和次要是相对的,具体的,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是相互转化 的。国此,要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分清 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运力使用到对战略、战役行动有决定意义的行动上去。 三是处理好军运与民运的关系,军民兼顾。军运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 军运保障的程度,对当前的战略、战役行动有直接的影响。民运是为支援战 争和保存战争潜力服务的,对尔后的战争,乃至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决定 性的影响。因此,二者必须同时兼顾,不可偏废。但由于战争各个阶段所处 的情况不同,对运输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军运和民运的比例应根据战争各 阶段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就战争初始阶段而言,在主要战略战役方向,应 重点保障军事运输;在可能遭敌人规模高技术杀伤的战略城市和工业区,应 在保障军事运输的同时。优先安排人口疏散,以保存战争潜力。从总体上讲, 战争初始阶段军事运输将高于民用运输。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敌我力量的转变,战争中后期的军民运输可能接近平衡,乃至军运量逐步下降。(五)抓好交通道路的维护与抢修,确保交通道路畅通 由于交通运输线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交战双方对交通运输线的破坏贯穿于整个战争之中,因而交通运输线的抢修也将贯穿于整个战争之中。尤其 是一些重要交通干线和目标,将成为敌人反复破坏的重要目标,抢修任务更 为艰巨。因此,交通运输线上的抢修,将成为战争中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 突然而艰巨的工作。认真做好交通道路的抢修工作,对于确保交通道路的畅 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抢修力量部署上要军民结合,扬长避短 战时交通运输抢修力量包括铁道兵、工程兵、道路部(分)队和地方交通工程队伍,以及交通沿线人民群众这三个部分。这支宏大的交通运输抢修 队伍由于建制、装备和技术水平不同,各有所长。因此,在组织和使用抢修 力量时,必须根据各种抢修队伍的素质和任务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军队系统的铁道兵、工程兵和道路部队组织健全,技术装备好,抢修力量和机动力强,有战时抢修的实践经验,一般应负责主要战略、战役方向上 的重要交通干线和重点目标的抢建、抢修和遮断任务。  地方铁路、交通、民航、管道工程队伍,对本系统内的交通线情况熟悉, 技术熟练,设备也齐全,一般负责所管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和目标的抢建、抢 修,或以部分力量配合军队抢修力量执行任务。  交通沿线广大人民群众,是战时交通道路抢修的基本力量,人力充足, 情况熟悉,有一定突击抢修力。应在沿线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采取分区分段 包干负责的办法,在专业工程队伍的指导下,完成交通运输线的维护与抢修 任务。2.在抢修力量的使用上要突出重点,确保主要干线畅通 战时敌人对交通运输线的全面破坏及抢修力量的有限,必然使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应根据敌人对交通运输线的破坏情况、战争需要 和抢修力量现状,确定战略、战役交通抢修的重点和确保线路,并采取集中 力量对付敌人集中破坏的办法,确保关键交通运输线的畅通。一是要把最有 抢修突击力的铁道兵、工程兵和道路部队,使用在抢修任务最艰巨的地方, 确保重点需要。二是把最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中于重点地区,及时解决抢 修中最复杂、最困难的技术难点。三是把最先进的装备集中于重点地区,充 分发挥机械的作用,提高抢修效率。四是在物资器材上优先保障重点抢修地 区的需要,确保抢修任务的顺利完成。五是在防卫力量上重点保障重点抢修 地区的安全,保障抢修工作的顺利实施。3.在保障手段上要多种方法并举,快修速通  为保障交通运输线的畅通,必须根据抢修任务重以及抢修队伍组织、技 术、装备参差不齐等情况,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 一是采取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相结合、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相结合、利用原 有线路、车站、桥梁、码头、港口和新建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抢修。二是紧急 情况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技术标准,先保障通车、通航、通油, 尔后逐步加固和完善。三是多桥、多渡、多路。多桥,是在桥梁附近新架设 一些便桥或水下桥、舟桥等,一旦桥梁被炸,仍可通行。多渡,是在重要桥 梁和渡口附近开设一些新的轮渡、筏渡、门桥渡场、架设舟桥。当桥梁和渡 口被炸时,实施多点多渡。多路是在主要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桥梁、车站、 港口、调车场等重要目标附近,修建多条迂回线路(航道,形成彼此相连的 交通网。当主要交通干线和重要交通目标被破坏时,利用迂回线路(航道) 绕行,做到此断彼通。4.在抢修的保障工作上要预有准备,力争主动 要争取抢修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在保障工作方面预有准备,因此,要预先拟定好抢修方案,准备好抢修用的器材,培训好抢修骨干队伍,以缩短抢 修的准备时间,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六)建立与高技术战争需要相适应的高效灵敏的交通运输保障机制 高效灵敏的交通运输保障机制,是完成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此,目前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高技术战争对交通运 输保障的要求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与高技术战争需要相适应的交通 运输保障机制。我军的交通运输保障机制,在改革开放和我军建设指导思想 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方针指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与战争需要相关的机 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建立和完善与高技术战争需要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保障机制,是完成交通运输 保障任务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1.建立和完善军事交通运输指挥管理体制 从海湾战争看,美军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调动部队、装备、物资以保障战争需要,除了指挥手段先进外,主要的是因为美军运输系统的体制 合理,指挥关系顺当。美军的运输系统是个实体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统 一调动指挥三军运力和调动指挥全国民用的陆、海、空运力,并能够征用国 内的运力和租用国外的运力,以保障在全球范围部署、运送、维持美军的需 要。美军运输体制的这种双重职能,使其运输效能可以充分发挥。我军的军 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应借鉴外军有益的经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实行 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一方面纳入国家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一方 面对军队的交通运输系统实行运输保障的统一计划领导和交通设施建设的归 口管理。就军队的交通运输系统而言,从总部、军区到野战部队,从陆上、 水上到空中的运输力量,都应归口到各级的交通运输部门统一实施管理。包 括我军需要使用国家和地方的运力,也应由军队的运输部门归口提出使用计 划和要求,目前我军陆上和水上的运力完全可以实现由运输部门归口管理, 海空军和陆军建制内的运输机,从长远看,也应实现由海空军和陆军运输部 门归口管理。但考虑我军目前运输机少的实际情况,当前在运输机的使用上, 应实行由运输部门提出计划和使用要求,报作战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实现三军运力的统一指挥和归口管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发挥运输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运输效率。我军是高度集中统 一的人民军队,军委首长的决心、命令和指示要靠军队各系统、各部门贯彻 和实现,各部门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从我军内部分工看,司令 部门负责传达首长决心并监督贯彻执行情况,主要负责指挥和调动部队。运 输部门围绕首长决心和命令的实现,主要负责运输工具和运力的调动及运输 保障。赋予运输部门指挥调动运力的职能,有利于运力的合理安排,有利于 调动军事运输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运输系统效能得到 充分发挥。二是有利于组织综合运输保障。我军目前的运输方式已由平面运输保障向立体运输保障过渡。为了使我军有限的运力充分发挥最大的运输效能,更 好地为我军建设服务,实行归口管理十分必要。交通运输部门平时掌握运力 分布和技术状况,能根据任务和需要,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和手段,统一计 划和调整运力,统一组织和实施交通运输保障。尤其在实现战区内三军联勤 保障体制后,由运输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调动三军运力,更能适应战区三军联 勤保障的需要。  三是有利于交通运输保障的快速反应。交通运输实行归口管理以后,为 应付平时的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交通运输部门可在一定范围内 建立快速保障队伍。由军区和军兵种分别指定一定数量的汽车部队、海运船 队或飞机担任,由军区和军兵种直接掌握、管理和使用。适当改善装备,加 强训练和管理,保持很高的战备水平,遇有情况即能根据上级命令迅速出动, 保障快速反应部队和执行任务部队的行动,完成紧急运输保障任务。2.健全交通运输动员机制 未来战争我国军事交通离不开国家和民用运力的支援。但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要做到快速动员大量的国家和民用运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统一的动员职能机构,平时对民用运力建设贯彻军事要求,使之形成能适 应战争需要的强大保障能力,还要有必要的立法保证,处理好军事需要与经 济利益的关系等。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三点:  一是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动员机构。由于国家的交通运力动员牵扯到国 家、军队和地方许多单位和部门,组织工作极为复杂,必须有一个统一归口 的职能机构领导和组织。目前的各级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办事机构不完善,限制了职能作用的发挥。目前, 国家已成立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工作纳入国家动员委员会的统一管理 之中。为此,应在现有的交通战备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国各级 交通运输动员体制,强化各级交通动员办事机构的职能,使之真正成为组织 领导全国交通运输动员工作的实体职能部门。  二是预有各种方案。运力动员必须预有准备才能有效实施。美军能做到 快速动员的主要经验就是动员方案完备,包括平时掌握民间商运力量的分 布、技术状况,预先签订征用合同,适时对民用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建造设计 提出军事要求。我军目前尚无系统的运力动员方案,对民用设施和交通工具 贯彻军事要求也比较差。如我国民用船舶基本不具备装卸重型军事装备的能 力,许多交通设施不配套,不能适应战时保障需要等。运力动员方案必须在 交通战各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按战区和作战方向有重点地制定。先要了解运 力和技术状况,进行摸底排队,根据作战预案,明确确定征用交通工具的种 类、数量、单位,及组织实施动员的步骤和方法,集结展开的路线,加装改 装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搞好平时的演练,并保持战备水平。这样,一旦战 争动员开始,就能根据预先制定的动员方案,迅速完成对国家和民用运力的 征调和指挥。三是制定动员法规。目前,我国交通运力的动员工作缺乏法律依据,组织工作比较困难。因此,应尽快颁发《国防动员法》,以及制定颁发系统的 交通运输动员法规,条例,保障交通运输的有效动员。3.制订军事战备交通设施建设法规  军事战备交通设施建设法规,是进行军事战备交通设施建设的法律依据 和落实军事交通战备工作的保证。对此,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并颁布了 各种不同的军事战备交通战备法规,使军事战备交通设施建设落到了实处, 因而有效地保障了军队的作战。海湾战争中,美军的交通运输保障之所以速 度快,运量大,效益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依据军事战备交通设施建 设法规,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交通保障能 力和运输能力。从我国目前运输特点看,海、空运输力量正处于发展阶段, 陆路运输还是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加强陆路运输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从我 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近些年来虽有很大发展,但差距还很大。主要 是道路少,路况差,尤其是陆地边防和沿海岛屿等周边偏远地区道路不畅, 大多是晴通雨阻;港口、码头、机场设施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与高 技术战争要求不相适应。但由于国力有限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军 事战备交通设施建设,难以纳入国家和地方的计划,因此,应根据保卫国家 安全的利益需要,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军事战备交通设施法,把军事交通 设施建设纳入国家交通建设之中,使军事交通和国家交通建设,与国民经济 建设同步发展,同步提高。本着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统筹规划,重点建设, 逐步完善的原则,应针对各战略区的实际情况,先解决“热点”和重要方向,  以应付急需,后照顾一般地区,长远安排,逐步建设。同时,对战区的军内 港口、码头、机场、道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要统筹规划;在战区交通 网络建设的资金筹措上,要充分发挥军队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多方投资,多 方受益。第八章 高技术战争卫勤保障  高技术战争的卫勤保障,关系到各种高技术武器致伤致病以后及时合理 的救治,关系到在高度紧张恶劣环境中保护作战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巩固 部队战斗力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而高技术武器所造成的损伤及战场环境的 变化,又对传统的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和回答这些新的课题,是 当前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和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一、高技术战争卫勤保障的特点  高技术战争卫勤保障的特点,主要与战争使用武器装备高技术的含量、 高技术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高技术战争环境,对高技术优势的占有程度等 方面密切相关。(一)作战对抗性较强,战斗激烈程度上升,战斗减员率相对偏 高,且突发性更显著,对卫勤保障力量的准备和使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高技术战争,双方都拥有一定的高技术实力,使火力的猛烈程度,杀 伤破坏的严重程度,打击目标的准确程度都将空前提高。在一定战场空间, 某个作战阶段和某一特定的时间将会集中地造成大批战斗减员。笔者曾统计了 70 年代以后的 7 场中外局部战争日均战斗减员率,收集到交战 11 方的资料,其中最高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方 6.98‰和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格方 8.17‰,除此以外,9 方的均数为 0.85‰(标准差为 0.65‰,中位数为 0.64‰)。 高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双方的日均战斗减员率的 0.51‰和 0.33‰。也高于第 三次中东战争以方的 0.68‰。这种不规则的减员变化趋势,在很多战例中得 到了证实。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战斗减员率很低,但是,2 月 25 日伊 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在沙特阿拉伯宰赫兰的美军兵营,造成 125 人伤亡(伤 97、亡 28),占美军战争伤亡总数的 20.6%。又如 2 月 26 日美第 4 骑兵中队闯入了伊军塔瓦卡尔那师的主要防御阵地,5 辆坦克被击中,伤亡 11 人。再如英阿马岛战争中,英“考文垂”号驱逐舰被阿军飞机击中起火,21 人阵亡,23 人烧伤,减员率达 15.71%。但由于作战时间短,大规模杀伤武 器主要作为威慑力量,防护能力得到加强,以及部队配置密度下降,一些危 险作业改由智能机器完成,总的战斗减员率不一定高。在计划准备卫勤保障 力量的时候,既不能因日均战斗减员率高,而一昧地增加固定编制,那样不 仅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后续动员。又不能因战斗减员不一定高而 不做最困难的准备,那样必然造成关键时刻保障能力不足而贻误工作,因此, 需要考虑基本卫勤保障力量应达到什么程度,机动支援的卫勤保障力量又应 达到什么程度。可见,如何正确使用机动支援的卫勤力量更是一个新课题。  (二)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从指挥、组织、运作诸方面实现三军 统分结合的保障体制已势在必行  高技术战争将从过去的单一军种作战为主转变为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作 战中的伤员除具有同军种相对集中分布的总体特征以外,还会在某些时间、 地点出现三军伤员混合分布的情况。而且,三军的部(分)队及卫勤保障机 构,在部署过程中和作战实施中都可能出现犬牙交错的情况,仍然沿袭以往 三军自成体系的传统作法,势必使卫勤保障力量分散而又重叠使用,救治能 力和保障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为适应这种联合作战趋势,各国军队都在摸  索联合保障的经验。如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三军救治力量互相衔接,紧密 配合,形成连贯的保障体系。他们在海上作战是受伤地→直升机→卫生运输 船→医院船;登陆后是受伤地→团救护所→直升机→登陆基地后送医院→医 院船。之后便是远程空运后送。为了相互衔接紧密,还将医院船、卫生运输 船、登陆基地后送医院和团救护所之间的距离都调整在直升机的飞行半径以 内,使伤员在伤后 1 小时年即可得到较好的救治和后送,救治质量得到了明 显的提高。从中不难看出现代合成作战中,卫勤保障必须实行三军联合,统 一组织,突破自成体系的屏障,发挥各军种保障力量的优势互补作用,取得 整体最佳效果。而且,这种联合保障不能是松散的联合,必须从指挥、组织、 运作诸方面融为一体。即在指挥上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实行统一部署、统一 派遣、统一调度;在组织上统一建制、统一法规、统一序列;在运作上统一 步调、统一操作、统一程序。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我们还有相当差距,按照这 个特点组织保障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抓紧进行,否则, 将会使未来的卫勤保障效果大打折扣。  (三)战场广阔,情况多变,伤员分布、流向不规则,应急机动保障地 位和作用显著上升  高技术战争战场范围扩大,前后方界限淡化,敌对双方将广泛进行人力 和兵力相结合的机动作战,以致使战场处于一种多变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 战役、战术行动突然性增加,伤员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也增加,并且,由于 战线的不规则,伤员流向也极不规则。我军后方卫勤以往线式部署,以固定 保障为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非线式立体作战, 这是因为编制内的固定保障机构力量十分有限,在集中发生大批伤员的时 候,无力承担过于繁重的救治工作。而大批伤员将会集中发生在哪里很难预 料,预先加强的办法也无济于事。只有准备强有力的机动卫勤保障力量,使 它们具有快速的应急机动保障能力,力求与现代军事作战机动相适应,一旦 需要,可以作为“拳头”支援保障范围内的任何方向和地域。在这方面,发 达国家的军队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以美军为例,他们一方面采用大量高 技术装备,建立机动能力强、救治能力高的各种医疗单元。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有号称“世界最大创伤中心”的海军“仁慈”号、“舒适”号医院船;由 C—5 运输机改装的空中医院;以及不同类型的可部署的医疗系统等。另一方 面,还在许多卫勤机构内组建“处于待机状态的机动医疗队”,可以作为战 术机动卫勤力量快速展开,一有突发事件,可在极短时间内到达世界各地的 出事地点。以色列军队在侵黎战争中,用装甲运兵车载运外科机动医疗队深 入前线,在车里进行战伤外科救治。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中,应急机动保障 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保障方式。  (四)高技术武器特殊的杀伤效果、高技术作战的特殊战场环境,提出 了许多需要军事医学研究解决的特定问题  由于常规武器高能化,非常规武器特殊效应化,超常武器不断涌现,导 致致伤因素增加,损伤程度严重。常常是多因素作用于机体,空腔效应、远 达效应明显,复合伤、多发伤、烧伤、冲击伤增多。爆炸损伤征候显著,全 身反应剧烈,使机体内环境紊乱,神经体液因子指标比普通创伤变化早,消 长幅度大几倍乃至几十倍,局部损伤与机体内环境紊乱两者相互作用,伤势 变化快。造成不少伤员体表损伤的程度与其功能丧失程度不一致,损伤不限 于局部,而扩展到全身。应用重组 DNA 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生产的第  二代生物战剂“基因武器”可改变人体细胞的 DNA 结构,使基因断裂、重组、 变异,所造成的损伤不是一般解剖层次问题,而是分子层次的问题。另外由 于作战强度空前激烈,战场气氛异常紧张,还将使参战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 承受更大的负荷,战场心身疾病发生的机会更多。并且,高技术战争往往准 备时间长,作战时间短,恶劣环境造成的疾病减员可能在战斗减员发生之前 就大量发生。这将使军事医学面临许多难题。在军队卫生学方面,既有一般 常规作战问题,又有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特殊问题,热环境疾病、高空缺氧、 肠道传染病、皮肤病、海水浸泡低温症的防治问题更为突出;长期在海上作 战、生活,将遇到供水不足、营养不良、晕动症等海上生存的诸多威胁。在 战伤救治方面,需要积极吸取医学科研成果,把新的救治技术、装备运用到 战伤救治上,并且,要针对新武器、新致伤因素及其造成的新的损伤情况, 研究具体有效的救治措施,特别是急救和早期治疗的救治措施,以便使这些 复杂伤病及早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治,为后续救治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五)战时卫勤保障技术复杂、难度高、时效性强,要在频繁机动中完 成大批伤员救治和疾病防治,对卫生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技术的发挥对卫生装备的依赖程度更大 了,尤其是对复杂的战伤救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卫生装备水平 反映着卫勤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军队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卫生 装备水平的速度十分惊人。美军从朝鲜战争,经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40 年 间从平面保障到立体保障,从一般技术保障达到高技术保障。现在已经拥有 设备先进的超大型医院船、空中医院、可部署的医院、装甲救护手术车等一 批机动性很强、救治能力很高的医疗单元。还拥有卫生直升机、卫生运输机、 系列救护车等大量的快速后送工具。许多现代诊疗设备如 CT、B 超、监护仪 等已装备到野战医疗单元,针对伊拉克发出核、化、生袭击的威胁,使用了 一系列防护装备,包括单兵 I 型神经解毒包,“狐”式“三防”轮武装甲车 等,使野战救治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事实证明,不占有技术优势、卫生装 备水平低的一方,阵亡比例明显高于技术优势强的一方。如第四次中东战争, 以军大量使用直升机救护伤员,其阵亡率仅为 0.69%,而阿拉伯联盟则高达3.72%。在马岛战争中,英方使用了大量高技术卫生装备,包括“乌干达”号医院船,阵亡率仅为 0.72%,而阿根廷方面则为 1.51%。由此可以看到, 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卫勤保障需要力求运用高技术手段,谁能更多更成功 地把高技术和高技术装备用于野战救治,谁就会在卫勤保障中取得更多的主 动权。二、高技术战争卫勤指导  未来高技术战争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条件下的战争,不仅在作战和保障方 式上具有新的特点,而且保障任务在整体上将更加繁重艰巨。我军虽然经过 与敌常规作战的锻炼,但还缺乏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为此,我军卫勤保 障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积极贯 彻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充分发挥我军卫勤保障 的综合优势,创造性地运用传统保障的经验和方法,以医疗后送工作为中心, 有力保障与有效防护紧密结合,依靠军事、后勤、卫勤以及地方卫生力量的  合力,在集中统一指挥下,共同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 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遵循科学、合理的保障原则1.统一指挥,整体保障 统一指挥,整体保障,是指战区三军卫勤力量的密切协同,卫勤与军事、后勤、地方支援力量有机结合,在统一指挥下,对参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 实施全方位、全时空、全行业的一体化保障。其要求是:在组织筹划上,必 须立足战役及战略全局,统盘考虑力量组成,整体筹划保障任务,综合运用 各种保障方式,形成整体保障格局;在卫勤指挥体制上,必须与联合作战体 制相适应,实施陆、海、空三军联合卫勤指挥;在保障力量编成上,要做到 区域医疗、防疫、防护、药材供应、装备维修、机动保勤力量完整,防卫, 通讯、勤务力量配属足够;在力量使用上,三军卫勤力量要统一计划,统一 使用,联合保障。2.集中力量,重点保障 集中力量,重点保障,是指根据作战目的和任务,在兼顾全局保障的基础上,集中卫勤精锐,对战区主要战役方向、重点作战部队、重要作战阶段 和环节实施重点和优先保障。其要求是:在重点把握上,关键要善于理解军 事作战意图,根据保障任务,分清主次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在卫勤部署上, 力争在主要战役方向和主要作战地区形成局部保障优势;在保障对象上,重 点保障主要攻击部队、机动作战部队和处于纵深要点部队;在保障时空上, 重点保障要点防空作战、攻击突破阶段和空降地域的作战行动;在保障环节 上,重点加强现场急救和早期治疗,尤其是战术区伤员的快速运送。3.超常运用,灵活保障  超常运用,灵活保障,是指突破常规保障思想和方法的束缚,不拘泥于 某一固定保障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科学、高强的保障方式和手段实施保障。 其要求是:在卫勤编成上,力求整体结构优化与内部组合模块化,根据战役 卫勤力量和布局,组建若干机动保障集群,专门用于大范围的机动支援保障; 在卫勤部署上,卫勤机构尽量靠近部队配置和专科救治适当前伸;在力量运 用上,强调动静结合,超常使用;在保障方式方法上,采取多种保障途径和 更为灵活的保障手段。4.分级救治,特殊保障  分级救治,特殊保障,是指在总体上坚持分级救治的基本法则,对高技 术条件下特有的伤病,实施以新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专门保障。其要求是:在 伤员救治和物资供应上,分别形成由前向后、由四周向中心和由后向前、由 中心向四周的流向;在救治阶梯和供应环节划分上,力求明确、简化、高效; 在处理特殊战伤上,采用新的救治规则和针对性技术防治;在机动力量构成 上,需要弥补现有缺陷,组建用于特殊战伤的防治机构。5.预有准备,持续保障 预有准备,持续保障,是指立足于平时预先准备,建立稳固的后方支援和有较强的支援潜力,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的保障。其要求是:在组织筹划上, 要以未来作战主要方向和热点地区为重点,根据作战要求,拟制多种卫勤保 障方案,平时注意按方案组织必要的训练和演习;在技术和物资储备上,超 前准备,适宜、够用;在后续力量支援上,强化战役卫勤力量的移动保障功 能,力求使战役与战术、战略紧密衔接,并保证因地适时投放;在工作环境上,加强防卫,提高生存能力,力求安全稳定,为实施不间断保障创造更多 的有利条件。(二)建立与高技术战争要求相适应的卫勤保障体制 未来高技术战争卫勤保障体制应采取什么模式,由于后勤保障体制的研究和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受其影响和制约,目前定论尚早,但通过改革实 践和借鉴外军经验,有一点可以肯定,军事上的联合作战,必然要求联勤保 障。我们认为,未来高技术战争,我军应实行建制、区域结合,统分结合, 军民结合的卫勤保障体制,即在战术区以建制性保障为主,战役后方实行区 域保障,机动力量随机支援保障。通用勤务三军统一保障,专用勤务各军兵 种自行保障,统一计划和使用地方卫生力量。1.建立与三军联合作战相适应的卫勤组织指挥系统 从现代战争演变的趋势看,未来作战将是多军兵种联合行动,陆、海、空一体作战,战役决策、计划、协调、控制将十分复杂,军事指挥体制将从 过去的单一军种作战转变为多军种联合作战。美军在其国防法律中对联合作 战体制早在 1986 年就已作出明确规定,海湾战争中,在 C3I 系统支持下,这 种体制获得了极大成功。与这种体制相适应,我军卫勤组织指挥体制应作相 应改革和调整。其方向和目标是:应建立三军统一、精干、高效的战区卫勤 联合指挥系统,特殊情况下,还应逢立相对独立的隶属于最高作战指挥的伤 员后送指挥部门,统一组织三军卫勤保障。2.建立与作战方式相适应的卫勤保障体系  海湾战争中,美军卫勤保障实行了统分结合、集约协调的联勤保障体制, 代表了现代卫勤保障体制的发展趋势。我军以往形成的“三区七级”医疗后 送体制,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许多做法和经验仍然是可行的,但随着作战 样式的变化,我军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装备的改善和网络划区保障经 验成功,卫勤保障体制应进一步优化。其方向和目标是:在医疗后送保障体 制上,一是应适当简化合成救治阶梯,按救治范围划分,改变过去按隶属划 分阶梯的作法,这样可以避免救治重复,提高救治工作效率。二是实行统分 结合的保障体制,按方向、区域划分保障体系,三军普通伤病员统一救治, 特殊伤病员仍按建制实施专科收治。三是建立和实施遂行定点与机动相结合 的医疗后送体制,部队保障以建制为主,区域保障。兵站基地医院和机动医 院、机动卫勤分队保障体制上,应继续发挥我军首长领导,群众参与,专业 指导,综合治理的基本模式,同时,完善战区后勤分部(基地)、部队(医 院)的防疫专业指导和防治体系。在药材保障体制上,通用品种三军实施统 供,各军兵种专用品种按现行管理体制进行组织,并尽量减少供应环节,简 化供应手续。  3.建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军民结合的卫勤保障体制由于高技术战争消 耗巨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难以独立承受长期的战争压力,必 须动员民间力量支持和参与。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卫勤部(分)队,大部分 都是后备役部队和退伍军人医院的人员,药材和血液供应也大部分是地方统 一筹集、供应。  实行军队与民间结合的保障体制,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我军在 未来战争中,更需要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充分利用地方卫生资源,共同为 战争服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这种军民结合的卫勤 保障体制更富有特色。其方向和目标是:逐步建立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卫  勤保障体系。在战场建设上,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组织建设上;精 干常备卫勤力量与强大的后备卫勤力量相结合;在物资储备上,寓军于民, 理顺储备供应渠道;在指挥调度上,地方政府统一动员,军队与地方联合指 挥,将地方支前系统协同保障与分散加强军队保障相结合;在运行机制上,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紧急动员法规体系。(三)实施灵活、有力的卫勤战术1.实施统一、机断、高效的协调控制 一是加强整体协调。按照联合保障方案和各级职责范围,加强计划控制和跟踪控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建立新的保障、协同关系。同时 要统一各种情报信息,如卫勤登记统计和计算机软件等。在伤员后送指挥上, 各级卫勤指挥组织应派员参加本级合成前指,专门协调伤病员运输事宜。二 是建立健全与统一指挥机构配套的运行机制。包括超出通常指挥关系的调度 权限,跨战区、跨战役横向支援、协同的规定和办法,平时预案的合成演练 制度以及动员法规和手段等。三是实行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方 式。在救治原则、储备标准、保障关系等重大的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集中 统一,而在一些具体保障方式、方法上,给下级一定的自主权,可以依据变 化了的情况机断行事。四是在战区范围建立一个人、机合成的自动化指挥系 统。以计算机为主体,包括有线、无线通信在内,连卫生员配无线呼叫装置、 营救护所增加有线通信,师以上的各级卫勤机构之间形成指挥通信网络,广 泛采用电话、电传和数据传输,进行伤病员调度和药材补给,使用信息综合 统计分析和情况自动处理的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卫勤决策。2.合理调配使用各种卫勤力量  一是纵深配置卫勤力量。基本保障力量大纵深分级分区成网配置,特别 要注意在战役后方重要军事目标区,配置足够的现场抢救和早期治疗力量。 二是统一使用三军卫勤力量。划分保障区域,对伤病员实行统一就近救治, 药品器材统一供应。战略后方的机动卫勤力量,根据需要预先前置。三是合 理使用地方卫勤力量。在任务和编组区分上,将一部分地方卫生力量充实到 军队卫勤系统,统一编组。在战略位置合适的地方卫生机构,由军队卫勤系 统派出少量骨干给予加强、指导,就地实施保障。3.实行综合、灵活的保障方式和方法  一是采用多种保障方式。建制保障与区域保障结合,逐级保障与越级保 障结合,基地保障与机动保障结合,地面、海上、空中保障手段综合运用。 二是强化跟随保障。对实施主要攻击任务和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预先逐级 或越级给以卫勤力量加强,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早期救治任务。根据不同作战 任务相应调整救治机构编组,强调加强独立作战单元,使之能完成紧急救治 任务。三是加大机动保障的范围和力度。更多地采取机动手段,能在战区范 围内,实施任何方位、任何时节、任何专业的快速支援保障,为形成保障网 络“穿针引线”。对执行纵深穿插、越点攻击、空降作战等特殊任务的部队, 在任务急速转换,未能得到预先加强的情况下,采用快速运输特别是空运手 段,实施越级直接保障。4.重点加强现场救护、早期治疗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后送等关键保障环节一是在加强指战员自救互救的同时,要根据救治任务和技术要求对主要作战单元增加适量的现场急救、早期治疗和专科治疗力量。二是组建适用于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漠风暴海盗战争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