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余干县新闻闯黄灯会不会扣分?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word版解析)&&共用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3分×12=36分)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 2.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A.月牙形的B.圆形的C.树叶形的D.小孔的形状 3.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C.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D.乙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 4.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5.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6.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7.当太阳射向月亮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 )A.观察到月食B.观察到日食C.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D.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 8.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工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9.如图所示,现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和一只筷子.小名同学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若小名从杯子正面观察,可能观察到筷子和筷子在杯中水下部分的成像情况最可能的是( )A.B.C.D. 10.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1;1B.2;1C.2;0D.1;0 11.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A.1次B.2次C.3次D.4次 12.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二、填空题(2分×7=14分)13.沪蓉快速铁路是横贯东西的又一铁路大通道,有多趟动车停靠麻城城北站,为了节省列车进出站的时间,有人建议设计移动站台,使动车组不停车,乘客上、下车,则移动站台的要求是 . 14.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上/下)拐弯了.(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上/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15.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 . 16.在野外有一种获取饮用水的方法.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 和 ,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17.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西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
三、综合运用(6分+4分+4分+4分+10分=28分)18.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19.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0.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长度为 . 21.小宇同学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 ℃;(2)DE段物质的温度为 ℃,这是一个 过程. 22.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2)记录 的位置;(3)量出小明的位置与 的距离.(4)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选填“秒表”、“刻度尺”)(5)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之一)
四、实验与计算题(7分+5+10分=22分)2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00.511.522.533.544.55…温度/℃8620000012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 24.小华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③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光屏上的像玻璃后的像很近无缩小正立较远无缩小正立很远无缩小正立④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凸面镜只能成 、 的 像. 25.今年暑假,明明乘火车去上海观看世博会.长为120m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40m/s的速度匀速前进,乘务员在车厢尾部听到火车鸣笛后迅速以3m/s的速度往车头方向赶,此时列车刚好上桥.当他走到车头时恰好听到从前面山崖传来的回声,列车也正好通过大桥.求:(1)大桥的长度;(2)火车鸣笛时距山崖有多远.(忽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声速为320m/s)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3分×12=36分)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2.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A.月牙形的B.圆形的C.树叶形的D.小孔的形状【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这个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2)日食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解答】解: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阳光通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因为月亮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所以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月牙形的.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日食的形成原因,知道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知道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C.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D.乙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1)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都是晶体;熔点相同可能是一种物质,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因为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所以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故A错误.B正确.(2)乙丙熔点不同,所以无法从图象中比较二则的质量关系,故CD错误.故选B.【点评】由图象来辨别晶体非晶体,这也是晶体熔化图象中常见的问题,根据图象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解答】解: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很高,蒸发很快,水量也在减小.故选B.【点评】掌握好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并且会用这一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5.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解答】解: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6.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答】解: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都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减缓了身体一部分汗液蒸发.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 7.当太阳射向月亮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 )A.观察到月食B.观察到日食C.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D.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太阳发出的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月亮,挡住了阳光,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如果地球把射向月亮的太阳光给挡住了,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了,此时形成月食.【解答】解: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如果此时航天员在月球上,地球挡住了阳光,月球上的宇航员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要求我们能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8.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工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解答】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C.【点评】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 9.如图所示,现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和一只筷子.小名同学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若小名从杯子正面观察,可能观察到筷子和筷子在杯中水下部分的成像情况最可能的是( )A.B.C.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当将筷子插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从上面看起来水中的部分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就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解答】解:如图所示: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A点的像在A′点,所以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筷子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水内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而且看到的是筷子在水中变粗的虚像,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时,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池底变浅等等. 10.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1;1B.2;1C.2;0D.1;0【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图析法.【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人在P点时,人在两个平面镜中成的像,当眼睛和像之间没有遮挡时(成像的该平面镜除外),眼睛能看到物体像,否则看不到像.【解答】解:由P向平面镜A作垂线并延长,在距离平面镜等距离的位置作出像点D,眼睛和像点D之间除A平面镜以外没有其他物体遮挡,所以眼睛能看到在平面镜A中成的像.由P向平面镜B作垂线并延长,在距离平面镜等距离的位置作出像点C,眼睛和像点C之间被A平面镜遮挡,所以眼睛不能看到在平面镜B中成的像.故选D.【点评】物体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像,只是眼睛看到像是有一定范围的,当眼睛和物体的像之间没有物体遮挡时(成像的平面镜除外),是可以看到物体的像的. 11.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A.1次B.2次C.3次D.4次【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分析】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解答】解:S发出的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如下图;(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下图;(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下图;(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如下图: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作图,是作图的基本类型. 12.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石油气可以采取加压的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同一气压下,油的沸点远大于水的沸点,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解答】解:A、液化气经加压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下沉,而油的沸点较高,沸腾的油锅中温度甚至会超过200摄氏度,此时水迅速气化,体积剧烈膨胀,导致发生物理性爆炸,并将油滴溅出,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下沉,油浮在上面,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故不会有白气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和汽化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 二、填空题(2分×7=14分)13.沪蓉快速铁路是横贯东西的又一铁路大通道,有多趟动车停靠麻城城北站,为了节省列车进出站的时间,有人建议设计移动站台,使动车组不停车,乘客上、下车,则移动站台的要求是 与动车组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速度大小一样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解答】解:动车组不停车,乘客上、下车,则移动站台与动车组的运动方向必须相同,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相等,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不变,它们彼此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答案为:与动车组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速度大小一样.【点评】要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求学生对“相对静止”有正确的理解:相对静止的两物体必须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14.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上 (上/下)拐弯了.(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下 (上/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考点】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专题】应用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白天的沙漠地区,地表附近空气温度高,高处空气温度低;(2)深夜,地表附近的空气温度低,高处空气温度高.【解答】答:(1)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2)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故答案为:(1)上;(2)下.【点评】这是一道探索性试题,解答此类题时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探索性试题十分注意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选择研究方法的能力,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15.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 v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分析】设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为v金,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金属管道中传播的时间;根据声音在空气与金属管道中传播的时间差列方程,解方程组求出声音在金属管道中的速度.【解答】解:(1)声音在空气中传...
亲!请或新用户?
栏目导航(搜索资料请进)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上饶余干县新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