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发明家自己发明的战棋怎么玩

永乐店农民发明无水面条
第02版:综合新闻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永乐店农民发明无水面条
&&&&京郊日报讯(记者姜晶晶&通讯员张春生)和面不加水,也能做出营养面条?是的,能!通州区永乐店镇“山药王”沈德旺发明的虫草、黑鸡枞、马齿苋“无水面条”系列产品,日前批量上市,为市民餐桌提供新口味。&&&&年近六旬的沈德旺,是永乐店镇熬硝营村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7年至今,他的合作社山药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000多亩,年产值上千万元。老沈种山药是把好手,在养生方面也是个“达人”。从2012年起,沈德旺就琢磨发明出了铁棍山药面条,成为全市首创。去年他又推出了山药馒头,送到百姓餐桌。这次推出的“无水面条”也是他历时一年多,经过上百次试验研发出来的。&&&&虫草无水面条是黄色的、黑鸡枞是黑色的、马齿苋和丝瓜的是绿色的……记者在合作社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把各种“无水面条”等新制作出的农产品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提到研发“无水面条”的初衷,老沈说,面吸收的水分是有限的,加水和面制作面条,额外的营养也就很难进入面里了。不加水,只利用各种原材料本身的水分和面,营养自然就能和面融为一体了。目前,老沈已经成功制作出了鲜虫草、鲜黑鸡枞、鲜马齿苋、鲜丝瓜无水面条。&&&&“虫草花是上等滋补佳品,能有效降血糖,提高免疫力。黑鸡枞有健脾益气、开胃提神、消肿止痛、调血脂、降血压等功效。”老沈说,把这些营养成分融入面食,便于摄取营养。此外,&老沈还研发了黄金组合养生粉和山药紫薯粉条,与“无水面条”同步推广。“今后合作社还会研发更多的健康养生产品,打造品牌效应。”老沈说。JJ035&&&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图片新闻:崇信农民赵虎向农技主任介绍自己的发明
  崇信农民发明施肥枪
  日,赵虎在自家院子向崇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孟治岳介绍自己的发明。本报记者胥富春摄影报道
  赵虎是黄寨乡马寨村赵湾社农民,他几经改进,发明的K-2型施肥枪申报国家专利已被受理。孟治岳在看样品、听介绍并亲手操作后认为,这个施肥枪使用简单,劳动强度低,工效高,如果成为商品后肯定受农民欢迎。
  赵虎今年52岁,是一个爱捣鼓的&能人&。据介绍,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的施肥枪像打气筒一样,施一次肥操作的人就得弯一次腰,干一天活就得弯腰数千次,不仅很费力,还容易造成腰肌劳损。
  他的施肥枪从2011年就自制出来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所以一直在琢磨改进,现在申报专利的这款已经算是第三代了,主体由踏板、流料控制器和控制手柄等组成,并配备了声光电元件,最大特点就是施肥时人不用弯腰,施肥量非常精确,还有语音提醒。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眉山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7版:特别报道·综合
&&&&&&&&&&
6年“烧掉”300余万元,研制出的“生物质点火柴技术”正申请专利
农民草根发明人的追梦之旅
&&本报记者 黄海波 文/图&&秸秆、玉米芯、竹子等大自然生长的生物质经处理后能产生高于煤炭的热量,替代煤炭用作火力发电厂的点火柴——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在一位年届不惑、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手中成了现实。&&这位农民名叫张学文,东坡区松江镇人。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他从32岁才开始自学燃烧学、自然与环境等学科知识。从自学理论到实验研究,历经7年后,日,张学文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煤粉锅炉专用生物质点火柴”技术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目前正在实质审查阶段。近日,记者在眉山见到了这位农民草根发明人,听他讲述了自己的发明之路。&&下定决心 &&不惧困难搞发明&&2000年,张学文无意之间有了一次与四川大学微生物发酵系教授到日本考察的机会。考察中,张学文发现,日本能把各种生物质做成炭,而且转化成热量很高的绿色燃料,而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原料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在国内做此项业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03年,张学文在洪雅县创办了木炭公司。当时,木炭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张学文回忆说,“但产量一直上不去,投资80万元,每月只能生产15吨左右的木炭,非常浪费能源。”&&2006年年初,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张学文被触动了,决定从事生物质能源研发,但缺乏专业知识,让他不知如何着手。于是,他先后拜访广州、福建、山东等地的制炭企业和中国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研究所,查阅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发展文献以及燃烧学和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等资料。通过不断的走访、学习,他发现当时国内研发机构研究的领域都集中在生物质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转换3个方向,目前形成产业的也只有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压块、造颗粒,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柴油。&&国内当时的研究发展领域中,由于生物质自身的特性和价值不相符,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没有突破。具体来说,企业发展投入成本太高,市场使用价值不大,造成了大量的技术难关无法攻克,或者说实现了产业化也无法可持续发展,一旦离开了国家补贴,企业很难发展。&&根据当时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消耗30亿吨左右的煤炭,都需要点火燃烧,还不包括纺织、石油、石化、造纸、冶金、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生物质点火柴有庞大的销售市场。最终,他选择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生物质点火柴。&&锲而不舍&&6年“烧掉”300余万元&&2007年下半年,张学文开始了研究发明。&&查阅资料、搜集数据,“生物质点火柴设计要点在于要使普通的竹、木、玉米芯、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处理后,必须在零度以下或在水里浸泡捞起来以后即点即燃,燃烧时达到6000大卡以上发热值。”张学文说,这才能取代燃油点火,具有燃油无法取代的零度以下、在水里浸泡捞上来也能即点即燃的优点。&&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设计初稿出来了。他又立即投入实验中——每一种生物质都有不同的特性,都需要做实验得出专业数据。6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呆在实验室中燃烧生物质,每天都要烧掉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燃料费。对此,张学文半开玩笑地说:“6年来我‘烧掉’了300多万元,花光100多万元的积蓄,还负债100多万元。”&&钱和精力源源不断地投进去了,但2010年之前,研究一直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那个时候我的体重从140斤减到106斤,每天睡不着觉,头发一抓就会掉很多,面色苍白,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患了抑郁症。”张学文说。&&最让他难受的是家人和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他们觉得一个年轻人既不去上班又不去创业,整天围绕着没有价值的竹、木、秸秆烧着玩,是不务正业。张学文说:“我曾经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如果放弃,我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这是否定了我的价值观啊!我坚定了信念,无论怎么艰辛,都要坚持当初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6年的实验探索后,张学文研制出了适合生物质特性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在四五个小时之内通过物理应用技术生产出高热值的生物质点火柴,解决现有技术生物质利用缺乏产出价值不协调,不能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弊端。生物质点火柴技术成功问世,张学文将其命名为“煤粉锅炉专用生物质点火柴”。&&追逐梦想&&为技术转化而奔走&&2013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的张学文来到北京申请专利,却又遭遇难题——必须有科学的学术理论支撑发明。相关专业知识欠缺的张学文又开始了学习之旅。“当时在国家图书馆泡了3个月,请教了国家能源研究科学院相关专家,这才写出了看似短短数千字的摘要、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生产工艺流程。”张学文说。&&如今,张学文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煤粉锅炉专用生物质点火柴”技术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目前正在实质审查阶段。&&张学文说,目前,他正在为技术转化寻找全国的合作开发伙伴,今年已完成了四川、江西、山东、广东、甘肃、青海六省的市场调研。张学文表示,想把公司设在眉山,利用技术解决一直以来困扰群众的秸秆焚烧问题。&&“搞发明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卖了房子、花光了积蓄,还得了抑郁症。如今,我希望尽快将技术成果转化。”张学文说,如果顺利,将在眉山建立一所草根发明人之家,为全国的草根发明人以及爱好研究发明的人实现人生梦想提供助力。
Copyright 眉山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当前位置:&&
报料热线:114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农民发明家
――记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林屋村村委书记林海
林海设计的水塔,被誉为林屋村的“埃菲尔铁塔”。(受访者供图)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卓朝兴 陈飞凤 编辑/文 和 雅 竹)他是土生土长的吴川林屋村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但他更是一名拥有16项专利的发明家、高级工程师、私企董事长。
  他是林海。2005年底,他与友人建立的粤海机器公司,如今资产已达4千多万元。2013年,他成功连任“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林屋村村委书记,深受村民爱戴。
  “三靠村”成“机械制造村”
  林海的家乡――林屋村,一点也不简单。45年前,林屋村土地贫瘠,生产落后,时为吴川县最穷的“三靠村”,依靠国家返销粮过活;林海担任村书记后,以村办集体企业――广东粤凯机械有限公司为经济载体,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如今,在发展了华正、云丰、粤海、华宇、粤西、粤声、奥凯、华天、华通、诚凯等机械制造企业后,林屋村变成了“机械制造村”――厂房林立,机器隆隆。林屋村村民2500多人,人均年纯收入近两万元。
日,时任中共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左三),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左一)和吴川市委书记曹兴(右一)陪同下,到林屋村委会及企业视察工作(左二为林海)。(受访者供图)
  变化从1968年开始。原村支书林文芳带领村民每人凑1斤花生米,折款720元作为启动资金,从榨油、打农具起步,一步一步把村办企业林屋机械厂发展成固定资产超亿元、年产值高达1.86亿的中型企业。林屋机械厂主要从事糖业机械的制造,村民大都是“泥腿子”出身,但靠着自学和实践,不少人成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林海就是其中一员。
  1985年,27岁的林海进入林屋机械厂,从描图员开始做起。此后,他的事业像“坐飞机”一样: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这与林海的勤奋好学有着巨大的关系。
  勤奋好学成技术员
  1985年,林海告别了工作十年的轮机砖厂厂长之职,进入林屋机械厂当描图员。新的领域,让他有点措手不及。刚开始,他处于技术上的一片空白,承受着莫大的精神压力。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前排右一),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吴川市委书记曹兴(左三)陪同下,到林屋村村委会视察工作,林海(左二)介绍林屋村建设情况。(受访者供图)
  深感自己知识匮乏,初来乍到的林海一边忙着熟悉工作,一边忙着给自己“充电”。林海每天早上六点多醒来,就开始忙于压力容器制造“取证”工作,工作量非常大。林海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来学习、钻研机械制造方面的书籍,为此,他常到凌晨2点才入睡。尽管家里距离厂只有百余米之遥,但为节省时间,林海干脆就住在厂里。“那时候,厂里大厅摆着一台电视机。年青人都喜欢晚上看看电视,放松一下。我都是自己躲在宿舍里,静静看书,没有看过一次电视。”
  虽忙着“充电”,林海并没落下自己的工作。1986年,林海被评为技术员,并设计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铁屑打包机。初次制作机器的林海,心理压力非常大,“那时候,厂里都是年轻人,做不好,怕丢面子。”技术上的不娴熟,更增加他心理上的负担。顶着压力,林海边做边学,遇到不懂的就找书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二个月后,林海的第一件作品面世,在生产线上测试几天后正式投入使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林海欢呼雀跃,“非常高兴,毕竟完成了第一件作品,它也证明我拥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啦!”
  29岁上大学,“走自己的路,完成课程。”
  1987年,林海前往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企业管理系学习深造。同年,因表现优秀和另外2位员工又被选派到华南理工大学攻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29岁的林海作为插班生,和班上40多名20出头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年龄上的差异,使他分外引人注目,为此遭受不少异样的眼光。尽管如此,林海仍抱着坚定的信念,“走自己的路,完成课程。”
日,中央群众路线教育督导组领导王金山(左三),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右一)和吴川市委书记曹兴(左四)陪同下,深入林屋村村委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调研工作(左一为林海)。(受访者供图)
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杨伟发(前排左三),在湛江市政协主席邓碧泉(前排左四)和吴川市长全可文(前排左二)陪同下,到林屋村村委会调研“广东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工作,林海(左一)为众人介绍林屋村情况。(受访者供图)
  高中毕业十多年,知识早已生疏,加上物理基础的不扎实,林海深感心有余力而力不足。“课堂上,我甚至听不懂老师的课,非常吃力。”不屈不饶,林海努力紧跟老师的步伐。在课上,他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就鼓起勇气提问;在课后,林海一有空就捧起厚厚的一沓书,往图书馆里钻,遇到问题则标出来,课间时虚心向老师请教。
  努力得到回报。慢慢地,林海的成绩有了起色,班上同学纷纷对他刮目相看。两年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林海顺利毕业。
  毕业后,回到厂里工作的林海,鞠躬尽瘁,将全副身心投入工作上,屡屡取得突破。1992年,他通过全国统考,评为助理工程师;1996年,凭设计几百台压力容器和设计制造国内几十条酒精生产线装备及发明多项专利,成为工程师。2003年,作为厂里骨干工程师,林海被派往泰国设计制造与安装酒精机器,“泰国的人,都把我当成专家看呢,可自豪了!”
  几经波折,粤海赢泰国项目
  2005年,林海和另一工程师合作开办了粤海机器公司;2010年,又成立一家新型环保砖厂,历任董事长。
  新公司刚成立,承揽泰国罗勇酒精公司高纯度酒精项目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交锁匙”工程时,可谓一波三折。由于这次工程大,要顺利将项目入驻泰国,必须经过泰国酒精工业委员会的备案。第一次登门造访,林海吃了闭门羹。当时,泰国酒精工业委员会的主任由于不了解中国,或因前中国其他公司在泰国有不良影响原因,而对林海公司的设备表示怀疑;且该项目的日籍技术顾问对中国设备抱有偏见,项目迟迟得不到落实。“压力很大,这不仅仅是个公司的荣誉,还关乎我们国家的荣誉!”
2014年09月,林海(右一)与坦桑尼亚糖业顾问洽谈糖业建设项目。(受访者供图)
  没有放弃。回国稍稍整理后,林海再次赴泰,并辗转找到当时刚退休的对华人有好感(曾在中国任过参赞)的泰国工业部长,向他一一展示公司生产酒精的先进设备,其中包括喷射式加热器、真空蒸煮、节能减排蒸馏塔、热循环利用等7项专利。“谈完后,心情非常舒畅。尽管当时他没有说什么,但我觉得有一定希望。”
  两个月后,好消息传来顺利备案了。没来得及高兴,业主主动找上门来,项目很快签订下来,设计制造工程马上启动。安装六个月后,工程顺利完成。更令人激动的是,生产线仅一次试产就成功,众人皆刮目相看。“那时候,考察工地,技术施工都是泰方全程亲自接待,说明我们的技术得到认可,就连那个日本技术顾问对我们也是赞不绝口,为祖国争了一口气呀。”此后,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2007年,湛江粤海机器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被广东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被评为吴川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企业。
  成功连任村支书,88岁老党员亲临现场投票
  在厂里工作多年,因为爱搞小发明,林海在村里小有名气,2011年,在村民的推选下,林海当上了林屋村委书记。2013年,在吴川市林屋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上,村里党员纷纷投票支持林海,就连年纪最大的老党员,88岁的黄伯伯当天亦亲自到现场为他投上神圣的一票。最终,村中71名党员投票,69票投给了林海,林海高票成功连任村支书。
  “我在华西村考察时,被它深深吸引住了。江苏省的华西村是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它那里很漂亮,一幢幢小别墅拔地而起,光是旅游参观的人,每天就达上万人。”深受震撼的林海,决心坚持巩固集体经济,积极激励发展非公经济,努力打造能与华西村媲美的林屋村。
  “到2016年,全村经济总产值争取达到3.5亿元,比2012年的2.2亿元,增长1.6倍;全村委会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比元,增长2.29倍。”成功连任村支书后,村支书林海在工作报告中,向村民们许下未来3年的美好愿景。2013年7月,农业部公布“百名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资助项目人选”,林海成为广东省首位入选者,获得资助5万元。
  不忘搞发明,获16项专利
  公司工作繁多,村支书事务繁杂,但林海总不忘在工作之余搞点小发明。10多年来,他成功申请的工业发明专利,占据了粤凯机械公司20多项专利的“半壁江山”。“如果转让的话,每项专利至少20多万吧。”林海自豪地说。
  “最自豪的一项发明,当然是‘节能蒸馏塔’啦,它在2009年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001年前,在管理酒精厂时,为改进生产设备,林海曾有意识地观察蒸馏塔。每天,他都会花上好一段时间都蹲在蒸馏塔旁,苦心思索它技术上存在的缺陷,坚持了三年。此后,林海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反复尝试,最终研发成功。凭借这个“蒸酒精”用的改进型发明,粤海机器公司赢得了在泰国燃料酒精工程的竞标。
  谈起搞发明,林海总是兴奋不已,那神情,就像小孩子谈起自己心爱的玩具。如今,林海已经成功申请16项专利,还多次参与国家、省星火计划项目和科技项目,先后荣获湛江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其实我对徒弟很严厉”
  “我带了约二十个徒弟,现在,他们在公司里都能担起重任。”现年55岁的林海,魁梧壮实,皮肤黝黑,额头宽大,言语间带着乡土的亲和感,很难将这个形象和工作时严肃认真的他联系在一起。“对于工作,我很严格;对于徒弟,我非常严厉。”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林志超是林海的徒弟,亦是公司的焊接工程师,主要负责焊接技术。一次,林志超发放焊材时把关不够严格,原本应使用507焊材焊工却误用422焊材,以至于母材与焊材不熔合。拍片检测时,它被发现有裂缝。林海百思不得其解,经多次调查,才发现是焊材在“作怪”。当即,林海对林志超狠狠批评,“焊材选用不当,严重的话可引起爆炸,关乎人命的呐!”严厉的语气,甚至把林志超训红了眼。在林海的教育下,林志超承认错误,并主动提出返修,弥补自己过错。
  受林海感染,林志超以后对待工作也更加严肃认真。如今,他成为公司里的焊接技术精英。说起当初,他仍十分感激林海的严厉,“他是我这一生中的良师,很感谢他。”
  自学建筑,免费帮村民设计房屋
  一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极具古典韵味的牌坊;再走进去,一排排小别墅错落有致,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着实让人吓一跳,村中民房与道路规划、村里的中小学、幼儿园、舞台、市场以及机械厂、车间、厂房等公共建筑均由林海设计。
  1987年,当时林屋机械厂还是简易厂房。随着厂里的发展和“取证”需要扩建。为了省钱,林海被时任厂长要求自主设计一幢办公楼。从未接触过建筑的林海,身负重任,一下子觉得压力非常大。于是,他拿起书本开始钻研建筑,一边自学一边设计,为厂里节省了几十万元,得到老总的高度赞扬,让林海增加了不少信心。此后,林屋中学、林屋小学、林屋幼儿园等公共设施拔地而起。1995年,林海设计的林屋幼儿园,是在参考不少幼儿园后设计的,外形酷似一支铅笔的它,在当时方圆几十里可是一幢时髦的建筑。即使到今天,它的精美独特能仍与很多地方的幼儿园相媲美。2007年,他设计的水塔被誉为林屋村的“埃菲尔铁塔”,水塔落成后,不少人特意到水塔前拍照留念。
  一传十,十传百,村里人渐渐知道了林海对建筑设计方面很在行,纷纷找上门来,请林海帮忙。热心的林海不仅来者不拒,还免收费用。为此,村里人感激不已。到目前为止,林海为村公建和群众民房免费设计达20多万平方,总造价约4亿多元,为村中和村民节约设计费数百万元。如今,村里60~70%的民房都出自林海之手,“白天工作,只能利用晚上设计。都是一家人,能帮就帮呀。”
  如今,身兼三职的林海,每天忙得马不停蹄。但他对村民委员会和企业的管理条条有道。2012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到村委会考察,了解到粤凯公司已是一个老企业时,就问:“林书记,你这企业坚持几十年有什么法宝?”他笑着回答:“靠的就是创新。一是企业管理创新;二是产品技术创新;三是营销机制创新。”2013年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林屋村调研时,也对林海给予了高度赞扬。年过半百的他,依然精神抖擞,浑身都是劲儿,“我已经习惯奔波,停不下来。人生就应该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相信多年过去后,我们依然能够看见一个充满活力的林海!
(03-17 16:50)
(03-18 12:26)
本文已被阅读过30627次,最近七天42次,
今日 4 次。
已有2个网友对本文发表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 碧海银沙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碧海银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碧海银沙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碧海银沙网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碧海银沙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碧海银沙网站《图读湛江》编辑部 电话: 。《家事》:陶相礼我的潜艇梦 农民发明家的圆梦之行 - 在线观看 - 综艺 - 乐视网
:陶相礼我的潜艇梦 农民发明家的圆梦之行
收藏成功!同时能自动追剧。
下载到电脑
缓存至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转存到云盘
方式B免费发短信到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C下载APP到本机
加速综艺季
英雄,快来抢沙发!
英雄,快来抢沙发!
乐视集团旗下网站
乐视网频道
乐视网旗下产品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乐视网()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发明家吴玉禄 的文章

 

随机推荐